1.食用油中制作工艺:浸出和压榨,有什么区别?

2.国内期货交易平台都有哪些?

3.郑州期货交易所的机构业务

4.菜籽油好还是葵花籽油好

5.新国标规定酒精勾兑不属于白酒,市场涨价茅台大幅提高高粱价格

6.产品标准号q02a3211s是什么油

7.茶籽油有什么作用?与一般的油相比哪个油好,好处又在哪

8.调和油市场有多乱?

9.关于食用油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食用油中制作工艺:浸出和压榨,有什么区别?

新国标菜籽油价格_新国标菜籽油价格是多少

浸出和压榨,有什么区别? 1、加工工艺不同 压榨油的加工工艺是“物理压榨法”,而浸出油的加工工艺是“化学浸出法”。物理压榨法(一般是加热压榨)的生产工艺要求原料要精选,油料经去杂、去石后进行破碎、蒸炒、挤压,让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机榨过程中添加炒籽,经榨机榨制后,采用过滤提纯制成。用压榨工艺生产的食用油香味醇厚,保质期长,且无任何添加剂,不含溶剂残留和含皂量,是一种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结合生产出的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化学浸出法是应用化学萃取的原理,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通过与油料的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的油脂被萃取出来的一种制油方法。浸出法制油具有粕中残油低(出油率高)、劳动强度低的优点,但浸出的毛油要经过脱腊、脱胶、脱水、脱臭、脱酸、脱色等化学处理后才能食用。用浸出工艺生产的食用油,由于经过多道化学处理,油脂中的部分天然成分被破坏,且有溶剂残留。 2、营养成份不同 压榨食用油具有色、香、味齐全,保留了各种营养成份之特点;而浸出油是无色、无味的,经加工后大部分营养成份被破坏。 由国家粮食局负责起草的花生油新标准已经实施数年,其中规定:压榨花生油、浸出花生油要在产品标签中分别标识“压榨”、“浸出”字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讲究营养与健康成为人们的追求,将花生油生产工艺透明化,就是为了让消费者了解花生油的生产工艺,把知情权交给消费者,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3、原料的要求不同 “机榨花生油”由于采用的是纯物理压榨法,保留了花生和原汁原味,所以对花生原料要求非常严格,原料要求新鲜,酸价、过氧化值低,因而价格相对偏高;同时由于只进行压榨,花生饼中残油高,压榨油出油率相对偏低。所以压榨花生油的价格相对偏高。

国内期货交易平台都有哪些?

正规的期货交易平台都有:

1、上海期货交易所;

2、大连商品交易所;

3、郑州商品交易所;

4、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规期货交易所是买卖期货合约的场所,是期货市场的核心。它是一种非营利机构,但是它的非营利性仅指交易所本身不进行交易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不是不讲利益核算。

在这个意义上,正规期货交易所还是一个财务独立的营利组织,它在为交易者提供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场所和有效监督服务基础上实现合理的经济利益,包括会员会费收入、交易手续费收入、信息服务收入及其它收入。

郑州期货交易所的机构业务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郑商所上市交易的期货合约有小麦(WS)、棉花(CF)、白糖(SR)、精对苯二甲酸(PTA)、菜籽油(RO)、早籼稻等,其中小麦包括优质强筋小麦和硬冬白(新国标普通)小麦。小麦、棉花、白糖和PTA期货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市场功能日益显现,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郑商所实行保证金、涨跌停板、大户报告、每日无负债结算、实物交割等制度,利用交易风险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系统,对市场的资金、交易、持仓及价格趋势进行定量分析预测,及时控制和化解市场风险。郑商所拥有功能完善的交易、结算、交割、风险监控、信息发布和会员服务等电子化系统。会员和投资者也可以通过远程交易系统或互联网终端进行期货交易。自行研发设计的计算机交易系统拥有容纳多种定单类型、支持期权和做市商双向报价等功能,在中国国内居于同行业领先水平。期货交易行情信息通过路透社、彭博咨讯、易盛信息、世华信息等10余条报价系统向国内外同步发布。

菜籽油好还是葵花籽油好

葵花籽油中含有更多的亚油酸,亚油酸含量和维生素E更均衡;菜籽油人体吸收率高,但其中的芥酸影响了菜籽油的营养价值。那么葵花籽油和菜籽油哪个好?

葵花籽油和菜籽油哪个好

葵花籽油和菜籽油介绍

葵花籽油是由向日葵的果实葵花籽压榨而成,葵花子油颜色金黄,澄清透明,气味清香,是一种重要的食用油。

菜籽油就是我们俗称的菜油,又叫香菜油,是以十字花科植物芸苔(即油菜)的种子榨制所得的透明或半透明状的液体。菜籽油色泽金黄或棕黄,有一定的刺激气味。

葵花籽油和菜籽油营养价值对比

葵花籽油的营养价值

葵花籽油含有甾醇、维生素、亚油酸等多种对人类有益的物质,其中天然维生素E含量在所有主要植物油中含量最高;而亚油酸含量可达70左右。葵花籽油能降低血清中胆固醇水平,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构成因气候条件的影响,寒冷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15左右,亚油酸70左右;温暖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65左右,亚油酸20左右。葵花籽油的人体消化率96.5,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另外,葵花籽油中生理活性最强的a生育酚的含量比一般植物油高。而且亚油酸含量与维生素E含量的比例比较均衡,便于人体吸收利用。所以,葵花籽油是营养价值很高,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优良食用油。

菜籽油的营养价值

优质菜籽油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油酸含量仅次于橄榄油,平均含量在61左右。此外,菜籽油所含有的对人体有益的油酸及亚油酸含量居各种植物油之冠。

中医理论认为,菜籽油味甘、辛、性温,可润燥杀虫、散火丹、消肿毒,临床用于蛔虫性及食物性肠梗阻,效果较好。

人体对菜籽油的吸收率很高,可达99,因此它所含的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能很好地被机体吸收,具有一定的软化血管、延缓衰老之的功效。由于榨油的原料是植物的种实,一般会含有一定的种子磷脂,对血管、神经、大脑的发育十分重要。菜籽油的胆固醇很少或几乎不含,所以怕胆固醇的人可以放心食用。

同时,菜籽油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芥酸,可能引起信息脂肪沉积和使心肌受损。因此食用菜籽油要适量。

新国标规定酒精勾兑不属于白酒,市场涨价茅台大幅提高高粱价格

从6月1日起,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白酒工业术语》和《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国家标准,白酒被重新定义,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调香白酒不得再标注为“白酒”字样,而是配制酒。

据悉,“新国标”对白酒的原料要求更加明确,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麸曲、酶制剂及酵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蒸馏酒才是白酒。

而使用食用酒精勾兑生产的酒将被划入配制酒行列,不再算是白酒。

来自市场人士分析认为,随着新国标的实施,标志着白酒行业门槛正式提高,以粮谷为主要原料的中高端白酒市场份额将会获得更多的市场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数据显示,进口品类中除了最大的大豆外,玉米、高粱、大麦等均与酒精生产相关,在2021年这三大类谷物进口总量达到5025万吨,占我国当年谷物进口总量的77%,占粮食进口总量的30%。

其中玉米在酒精方面的消耗主要为包括燃料乙醇在内的工业酒精,而高粱和大麦则是我国酒类市场的主要原料。

特别是在高粱市场,在近年来高端白酒市场消费和饲料用量同步增加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实现了国内产量和进口量的同步增长,2021年的高粱进口量达到942万吨,约是2018年我国国产高粱产量的3.2倍。

从某种程度而言,高粱的对外依赖度已经远远超过大豆市场。

由于高粱在我国高端白酒市场的特殊地位,为应对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近年来我国食用高粱市场价格也是节节攀高。

根据收到的最新消息显示,自2018年开始持续调价以来,目前茅台酒用高粱收购价已经涨至11.2元/公斤,与2002年的价格相比,20年间大涨了5.6倍,而近4年的涨幅更是接近1.6倍,较2021年的9.2元上涨21.7%。

不过,就在白酒市场大幅提高高粱收购价格,保障高品质酿酒原料来源的同时,今年以来同样上涨的食用油市场却出现了“超期服役”现象。

资料显示,自2020年以来由于疫情及通胀和其他外部环境影响,我国国内食用油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行情,其中菜籽油价格从不到每吨8000元一路涨至当前的14000元左右,涨幅高达75%。

但伴随着价格的走高,部分企业出现以次充好,以获取不正当利润。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数据显示,四川广安某食用油厂于2015年将200吨菜籽油卖给另一家国有独资食用油厂,随后这批食用油在2019年做检测时显示不符合国家四级菜籽油相关标准。

然而,就在2020年广安某食用油厂又将该批次的菜籽油以7500元/吨的价位购进,并将其全部与其他油进行混合、罐装后流入市场,2021年11月被查处。

同时,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披露的数据也明确显示,该批菜籽油为“轮换油”。

一般来讲,轮换粮指的是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进行的政策性粮食收储活动,目的是稳定市场,同时在市场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及时补充市场供应。

但同时也规定,轮换粮需要进行周期性的轮换,以保证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每日粮油作为一个严肃的粮油自媒体,一直秉承着给大家提供客观真实的市场资讯原则,并不进行刻意的做多或做空指引,也请大家给予我们更多的监督和支持。

这里是每日粮油,值得信赖的粮油自媒体。

产品标准号q02a3211s是什么油

对各种食用植物油比例标注要求,生产者可在配料表中或配料表的临近部位使用不小于配料标示的字号,选择a.大豆油(50g/100g)、玉米油(30g/100g)、菜籽油(20g/100g);或b.大豆油(50%)、玉米油(30%)、菜籽油(20%);或c.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添加比例为5:3:2等3种方式中任意一种或其它类似表意相同的标示方式,标注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并且对于配料比例≤5%的食用植物油,允许相对误差为±10%,对于配料比例>5%的食用植物油,允许相对误差为±5%。以上,符合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及相关规定要求即可。

对标签标注的新要求意味着,届时,市场上看不到标称“橄榄调和油”“大豆调和油”的油品,取得代之的是标称“食用植物调和油”的油品,然后在配料表中注明橄榄油、大豆油的比例。

大豆油特征指标里删除了对折光指数、碘值、皂化值、不皂化物指标的要求,脂肪酸组成中增加了月桂酸指标,规范了脂肪酸名称,将棕榈一烯酸更改为棕榈油酸。新国标新增的月桂酸(C12:0)是一种饱和脂肪酸,常见于棕榈油和椰子油中,新国标限定月桂酸含量≤0.1%,新增该指标有利于避免低价油品掺入高价油品以次充好,能够作为鉴别纯正大豆油的真伪的重要参考。

花生油和葵花籽油特征指标里删除了对折光指数、相对密度、碘值、皂化值、不皂化物指标的要求,脂肪酸组成中删除十四碳以下脂肪酸指标,规范了脂肪酸名称,将棕榈一烯酸更改为棕榈油酸。

茶籽油有什么作用?与一般的油相比哪个油好,好处又在哪

菜籽油

菜籽油一般呈深**或棕色。菜籽油中含花生酸0.4-1.0%,油酸14-19%,亚油酸12-24%,芥酸31-55%,亚麻酸1-10%。从营养价值方面看,人体对菜籽油消化吸收率可高达99%,并且有利胆功能。在肝脏处于病理状态下,菜籽同也能被人体正常代谢。不过菜籽油中缺少亚油酸等人体必须脂肪酸,且其中脂肪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营养价值比一般植物油低。另外,菜籽油中含有大量芥酸和芥子甙等物质,一般认为这些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不利。如能在食用时与富含有亚油酸的优良食用油配合食用,其营养价值将得到提高。

花生油

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亚油酸37.6%)。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19.9%。

从上述含量来看,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是比较好的,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据国外资料介绍,使用花生油,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另外上,花生油中还含有甾醇、麦胚酚、磷脂、维生素E、胆碱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经常食用花生油,可以防止皮肤皱裂老化,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花生油中的胆碱,还可改善人脑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

花生油降低血液总胆固醇

花生油中所含的油酸可降低血液总胆固醇和有害胆固醇,却不降低有益胆固醇。营养界把油酸称为安全脂肪酸,它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能发挥有效作用。与基础膳食比较,富含高油酸的花生油膳食和花生油加花生膳食与低脂膳食一样,均降低了总胆固醇和有害胆固醇。

还要特别注意!!!!!!!!!!!!!!!!!!

食用油不宜久存

不少家庭主妇喜欢购买大容量的桶装食用油,以为这样可以省心一些。如果家里人口多,油用得快,这是个好方法。然而,如果家里人口少,油又用得慢,购买大桶装的食用油却不划算,因为食用油是不能放得过久的。

食用油是很容易变质的,因为油脂会自动发生氧化作用。油脂氧化会产生很多有毒的氧化分解物质,人如果长期食用已经劣化的油脂,会使细胞功能衰竭,诱发多种疾病。油脂氧化后形成过氧化物会造成酸败,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油脂的酸败不像食物腐败霉变那样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我们闻到不正常的气味时,油脂的过氧化物含量已经大大超过国家标准的数值了。

因此为了避免食用油的变质,建议消费者最好购买小容量的桶装油。

据了解,调和油国标最受关注的是,提出了要标明产品配方与比例的要求,要在包装标签上标明花生油、菜子油、大豆油、亚麻油、芝麻油和玉米油等油种占调和油总体含量的百分比是多少。此外,调和油中其他成分的名称与含量也必须标出。

调和油国标的酝酿、起草历时两年,由于国家标准的缺失,调和油市场较为混乱,同称为“调和油”,不但食用原料大相径庭,价格方面差距很大,而且消费者在购买调和油时,也很难避免误区。

调和油价格千差万别

据了解,调和油称高合油,它是根据使用需要,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它一般选用精炼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和棉籽油等为主要原料。

昨日,记者走访了省城的一些超市,发现调和油的品种繁多。在一家大型超市里,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消费者购买较为集中的为花生调和油和大豆调和油。记者看到,所有品牌的调和油,在原料标注方面,都只表明了使用原料,未标出配方比例等。

因为原料不同,调和油的价格差距也很大。例如某品牌推出的调和油,主要原料为葵花子油、花生油、芝麻油和橄榄油,5升装的价格为76元;而另一品牌的同等容量装的菜籽调和油的价格则仅有37元。

新国标有助消费者明白地消费

据了解,原料价格决定着各类调和油的售价,例如茶籽油、花生油较贵,而其他的相对来讲便宜一些,如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三十多元的花生调和油,花生油的含量通常不会超过20%。

据悉,调和油国标实施后,现行的所谓“花生调和油”、“大豆调和油”等名词将消失,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传统油调和配制出来的食用油会被统一称为“食用调和油”。成分、含量,包括成分的来源方式,是压榨还是浸出等制作工艺的标注都会帮助消费者明明白白购买调和油。

链接

如何辨别食用油质量

普通消费者要想辨别植物油质量优劣,其实很简单。一是闻味儿,滴一滴油到掌心,打转搓一下之后,闻味道,合格的油会有植物香,而不合格的会有怪味儿。二是买回植物油后,放到冰箱冷藏室,半个小时后看有无冻结,若有,里面很可能便含有质量低的棕榈油。三是用眼看,品质正常的油脂肉眼观察应该完全透明,如果油脂中含有碱脂、类脂、蜡质等和含水量较大时,油样会出现混浊或沉淀物。

调和油市场有多乱?

据央视消息,有一些食用油生产企业对外打着所谓高端调和油的旗号,实际上几乎都是采用普通植物油勾兑出来的低端油。其中普遍存在高端油添加不足标示量,标称“非转基因”其实是转基因油等情况。

了解到,目前我国针对食用调和油并无国家标准,多数企业不是执行自己的标准,就是执行推荐性商务行业标准(SB/T)。而有消息称,食用油新国标或有望于今年出台,该标准要求调和油须标注成分配比。

央视调查调和油生产乱象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消息,记者通过长达半年多的深入调查发现,一些名目繁多的所谓食用调和油实际上和消费者的印象并不一样,生产厂家偷工减料的现象并非个例。在一些生产企业中,对外打着所谓高端调和油的旗号,实际上几乎都是采用普通植物油勾兑出来的低端油。在生产者眼里,这种油吃不出人命就没事。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的问题企业有福建省西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福建吉农食品有限公司,福建添顺粮油有限公司,福建旺龙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等。

市场走访:添加不同 调和油价格差价巨大

记者走访北京多家超市并未发现被央视曝光的调和油产品。而目前在超市销售的食用油品中,调和油并不是主流产品。在家乐福超市,记者粗略估算超市内销售不同品牌、品种、规格的食用油约为百余个,但是其中调和油类的产品数量只有20个左右。

在记者观察的半个小时时间里,仅有两名顾客选择了调和油,选择这一油的原因是由于价格低廉。而其他的顾客大多选择了单一品种的油,比如大豆油、花生油或玉米油。“我家里准备炸东西,需要大量的油。平时家里买花生油、菜籽油比较多。”该顾客表示。另一名顾客则表示,并没有什么特殊原因,就是随便挑了一个便宜的。

注意到,在众多油品中,调和油的价格整体偏低,仅比大豆油略贵一些。如5L的调和油大多在50元到65元之间,同品牌、同规格的菜籽油、葵花籽油大多在70元到100元,玉米油略贵一些,大多在80元以上。花生油则多在百元以上。不过,记者也注意到,一些标称添加了橄榄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的调和油价格更高,5L装大多在百元以上。

而现场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卖的比较好的油主要是花生油和葵花籽油,调和油仅有一两个单品销量比较大一些。但是,像橄榄调和油、玉米调和油等较新的产品,由于价格较高,在节日期间销售比较好。

调和油比例 部分厂家并未注明

记者注意到,在售的调和油大多没有在品名上注明是何种调和油,大多笼统成为“食用调和油”。只有少数标称为“茶籽橄榄清香食用调和油”、“玉米食用调和油”等。

而在配料表上,这些不同的产品则有了明显的区别。如福临门这款“茶籽橄榄清香食用调和油”,其配料表中则明确,该油中非转基因菜籽油占比为89.195%,名称中的茶籽油和橄榄油均各占比5.4%。而鲁花的“玉米食用调和油”配料表中注明玉米油占56%,其余为葵花仁油、花生油和芝麻香油。

还有一些橄榄调和油并没有在配料表中注明比例。金龙鱼则直接在品名上标称“添加10%特级初榨橄榄油”,但是在配料表中只标注了葵花籽油,特级初榨橄榄油。

食用调和油国标有望今年出台

对于调和油产品名称的规定,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目前没有关于调和油的国标,调和油大多按照推荐性商务行业标准SB/T10292。而查阅该标准,并没有对调和油在名称上有具体的要求,该标准也没有要求配料表中需要标出不同油的比例。

记者了解到,目前食用调和油并没有国家强制标准。而日前,江南大学教授王兴国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食用调和油新国标已经获得标准委员会通过,有望今年出台。这一新国标是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其中规定,食用调和油要标明配方比例。而这也意味着难产近10年的食用调和油新国标终于有了结果。

记者了解到,新国标难出台的原因与检测技术方面有关,油脂的本质为甘油三酸酯,结构相同、性质相近,在混合后检测起来难度很大,虽然可以检测出调和油中含有什么食用油品种,但无法对配料比例进行定量分析,也就无法对配方公布的真实性进行判定。目前经过多年的努力,检测的精度也只能做到2%。

对此,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王瑞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这方面新国标也有所准备,成分配比将按照添加的比例多少来排列,而低于2%的将不许标注。

如何挑选调和油

调和油比起单一油来,更能均衡营养,但是选择上,建议消费者不要一味只看价格。除了选择大品牌的调和油外,食品专家建议在购买时看一下配料表,根据需要进行购买。

了解到,目前已经有多家公司开始在配料表上标注调和油中所含油品的明细和比例。

如果没有看到比例,也不用担心,着重看排名靠前的配料,这些是食品中的主要成分,可以轻松判定食品的性质。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配料表中所列各种原料要按照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某种成分排名越靠前,表明食品中含此成分越多。加入的配料质量百分数(m/m)不超过2%的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

关于食用油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食用调味料之一,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目前市面上油的种类繁多,包括有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橄榄油、山茶油、棕榈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亚麻籽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等。那么面对如此多种类的油我们应该如何区分和选择呢?它们之间有优劣之分吗?本文将针对油的一些常识进行总结分享,以供参考学习。

认识脂类、脂肪、脂肪酸

为了更好理解各种油的差异及营养价值,本章节先分享以下几个基本概念:

脂类:人体六大必需营养素之一(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水和矿物质)。包括脂肪和类脂。

脂肪:又称为中性脂肪或甘油三酯,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通常所说的脂肪包括脂和油,常温下呈固体状态的称为?脂?,多存在于肉类的皮和肥肉中,在日常饮食中应该避免此类食物摄入过多;呈液体状态的称为?油?,在鱼类及植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日常食用的动物油、植物油,如猪油、菜油、豆油、芝麻油等均属于脂肪,也就是说日常的食用油就是脂肪。

脂肪酸: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甘油三酯)的主要成分,组成天然脂肪的脂肪酸种类很多,由不同脂肪酸组成的脂肪对人体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主要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一、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会增加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而使血液变得粘稠,注意不要摄取过量。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有肉类、黄油等。

二、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两种。能减少血液中多余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1、单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能在人体内合成,主要包括n-9系列的油酸,能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因为油酸不易氧化,推荐大家食用含有油酸的食用油。富含油酸的食用油有橄榄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等。

2、多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不能在人体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属于必需脂肪酸,主要包括n-6系列的亚油酸、n-3系列的a-亚麻酸。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有鱼贝类、大豆、植物油等。

其中亚油酸能降低血液胆固醇和血压,需要有意识地摄取但注意不能摄取过量。富含亚油酸的食用油有红花油、大豆油、芝麻油等。

a-亚麻酸具有预防高血压等作用,需要有意识地摄取,富含a-亚麻酸的食用油有紫苏油、亚麻籽油等。

食用油中的脂肪酸

天然食物中含有各种脂肪酸,多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

一般来说,动物性脂肪如牛油、奶油和猪油比植物性脂肪含饱和脂肪酸多。

动物性脂肪一般约含40%-60%的饱和脂肪酸,30%-50%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少。

植物性脂肪约含10%-20%的饱和脂肪酸,80%-90%的不饱和脂肪酸,多数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较多。

常用的食用油中主要脂肪酸组成表(食物中脂肪总量的百分比)

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然反式脂肪酸,它存在于牛奶等乳制品中,对人体没害;另一种是非天然的反式脂肪酸,是经过人工处理产出的,如人造黄油,这类反式脂肪酸人体却没有好处,是人类健康的杀手。我们在采购食品时一定要留意其食品标签配料表中是否含有植物黄油、植物奶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植脂末之类的字眼,这些其实都是反式脂肪酸的代名词。我国早在2013年就开始实施食品营养新国标,其中就要求反式脂肪酸含量必须在食品标签中标注。

哪种食用油最好?

每种食用油中含有的脂肪酸及其比例是不一样的。根据上面的章节我们知道各种脂肪酸的功效价值,正确的摄取方式应该是均衡地摄取种类脂肪酸,因为合理的比例能有效预防生活习惯病。

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虽然有很多益处,但易产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因而产生自由基和活性氧等物质,对细胞和组织可造成一定的损伤,此外n-3多不饱和脂肪酸还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在考虑脂肪需要量时,必须同时考虑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三者间的合适比例。

摄取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理比例应为3:4:3

因此这里提倡没必要去纠结哪些食用油最好或更好,我们应该经常去更换烹调油的种类,使用多种植物油,避免长期使用一种单一的植物油。

常见食用油的正确烹饪方法

1、花生油

花生油的热稳定性比大豆油要好,适合日常炒菜用,但不适合用来煎炸食物。

2、大豆油

大豆油的热稳定性较差,不宜用来高温煎炸,最好用来做炖煮菜。

3、橄榄油

橄榄油可以用来凉拌、做汤,炒菜和炖菜,甚至油炸食物都没有问题。

4、葵花籽油

葵花籽油一般炒菜没有问题,但不适合爆炒以及煎炸。

5、芝麻油

芝麻油只能用于凉拌、蘸料,或者做汤时添加。

6、玉米油

玉米油不适合高温烹调,最好用来炖煮菜或凉拌菜肴。

7、菜籽油

菜籽油适合多种烹饪方式煎、炸、炒、烧烤等均可。

8、猪油、黄油、牛油

猪油、黄油、牛油等饱和脂肪酸占比很高,也称为饱和型食用油。它们的热稳定性好,耐热性高,常用于加工面点、煎炸食品等,能使食物具有酥脆的口感。

常用食用油的饮食窍门

1、维生素C和油一起摄取时,能够有效防止氧化

作为油脂类主要成分的脂肪酸,一旦接触空气就会加速氧化反应,产生过氧化脂质。过氧化脂质是一种危险因素。但维生素C对此有着很好的预防效果。维生素C能防止油的氧化,所以在烹饪时可以在油炸食品中加入柠檬汁和柚子汁。

2、合理搭配维生素E和脂质,能促进维生素E的吸收,提升抗衰老的效果

将维生素E等脂溶性维生素搭配脂质同时摄取,能显著提高身体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维生素E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防止细胞老化,具有抗衰老的效果。维生素E还具有防止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的作用。

3、平时使用的食用油最好选择不易发生氧化的植物油

橄榄油、芝麻油、葵花籽油、玉米油以及菜籽油等植物油相对来说不容易发生氧化,建议大家将此类油作为食用油。基本上2~3个月可以用完一瓶。注意密封保存,避免空气进入。

4、购买食用油建议选用小瓶装,避免大桶装油

因为大桶油食用时间长,会更多地接触空气,容易加速其氧化导致油脂酸败,另外一方面容易出现长时间食用同一种单一的油脂,不利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