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周外盘看点丨美联储公布会议纪要,英欧谈判能否迎来突破

2.求1980年至今发生的重要经济事件有哪些?

本周外盘看点丨美联储公布会议纪要,英欧谈判能否迎来突破

国际油价风云变化图_国际油价风云变化

上周国际市场风云变幻,Moderna 新冠肺炎疫苗临床试验效果良好,欧佩克重申减产承诺,美国财政部要求美联储不再延长贷款工具期限。美股表现分化,道指周跌0.7%,纳指周涨0.2%,标普500指数周跌0.8%。欧洲三大股指全线飘红,英国富时100指数周涨0.6%,德国DAX 30指数周涨0.5%,法国CAC 40指数周涨2.2%。

本周看点颇多,美联储将公布10月会议纪要,新一轮英欧贸易谈判继续进行,欧美主要经济体公布11月PMI,美国、德国和法国公布三季度GDP修正值,瑞典和韩国央行公布利率决议。

美国迎来假期季节

数据方面,本周美国将公布10月个人消费支出月率数据,在上月零售销售数据不及预期的情况下,消费支出疲软或进一步证实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速回落。此外,三季度GDP修正值、11月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咨商会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等数据也值得投资者留意。

原油与黄金

国际油价连续第三周上涨,尽管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数量继续快速增加,对能源需求构成威胁,投资者依然对疫苗前景持乐观态度。WTI原油近月合约收于42.15美元/桶,周涨5.0%。布伦特原油近月合约收于44.96美元/桶,周涨5.1%。

国际金价连续第二周走低,市场买盘动能有所减弱。COMEX黄金12月合约收于1872.40美元/盎司,周跌0.7%。

外汇经纪商Oanda的资深市场分析师莫亚(Edward Moya)在报告中写道,在舒默宣布重启刺激计划后,金价收复了失地。如果刺激谈判继续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那么金价有望再度上扬。不过目前黄金在1850-1860美元支撑区域面临压力,任何重大疫苗正面消息已经成为**金属的主要下行风险。

疫情冲击欧洲经济

欧洲第二波疫情暴发以来,多国新增病例数超过第一波,不得不再次采取“封城”等限制措施。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欧洲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1130万例。对于本周将公布的各国制造业、服务业PMI,机构普遍预期将出现小幅回落。

新冠疫情波及欧洲联盟与英国就未来关系的谈判。由于欧盟谈判团队一名成员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欧英双方19日暂停面对面对话,转为远程谈判。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在过去几天里谈判取得了“更好的进展”,但是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时间压力很大。目前双方在关键问题,如捕鱼权和竞争规则上仍未解决分歧。本周双方会谈将继续进行,除了谈判团队的沟通,协议走向可能将取决于冯德莱恩与英国首相约翰逊之间的直接对话。

本周看点

求1980年至今发生的重要经济事件有哪些?

首先1981-1990是一个经济周期 1981年中国GDP名义增长率 达到低谷为4.4%然后一直增长到84年的14.5%,最后在1990年到达低谷的3.3%。

80年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从1980年至1985年是中国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国民经济走上正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中国经济的转折点。

从1986年至1990年是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是全面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六五”后期,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经济过热,成为“七五”开局的基础条件。经济过热局面成为整个“七五”期间不得不认真对付的难题。“七五”期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从1986年到1988年9月,特点是经济发展持续过热,不稳定因素增加,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6.7%,;后一阶段从1988年9月到1990年,为经济的治理整顿时期,宏观紧缩出现了市场疲软,速度明显趋缓,工业生产年均增长8.1%

总的来说了就是2个5年计划。经济有了一波质的飞跃,后来由于产业结构出现了问题,实施了宏观调控。

1991-1999年,从91年-93年中国经济经过调整,一顿狂飙。分别为8.6% 13.6% 13.4%。软后逐渐回落到99年的7.1%。

其间又是相对于两个五年的计划。分别是八五、九五计划。

从1991年至1995年是中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执行的8个五年计划中,“八五”计划是中国历次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波动最小的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加快,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八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8900亿元,年均增长l7.9%。

八五”计划设想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形成了总体开放的格局。这是关键所在。

1996-1999。

"九五"前两年,即1996和1997年,受"八五"后期物价大幅度上涨的惯性影响,市场物价继续保持上涨态势,各级政府为抑制通货膨胀,控制物价的过快增长,采取了一系列价格调控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1998和1999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则分别比上年下降0.8%和1.4%,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出现过的新情况。由于长期积累下来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在新的买方市场条件下充分暴露,加之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增幅大幅度下降,导致国外需求萎缩,市场商品价格竞争加剧,导致价格总水平连续两年下降。

-----------------------------分割一下---------------------------------

2000-2007年

为什么要把“九五”最后一年的,划在这个经济周期里,因为,2000年是一个小转折,经过了97开始亚洲金融危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4%,扭转了自1998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的局面。由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启动消费市场、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继续显现,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受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影响,国家相应地调整了国内原油基准价和成品油价格,带动了以石油为原料的加工产品价格回升,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反弹势头。

01-05年,“十五”期间,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是中国外有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内有错综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矛盾。受美、日等国经济衰退的影响,全球经济一路下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股市低迷,汇市不稳。从2001年的“9·11”事件,到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不断,再加上海啸、油价上涨、美元汇率持续走低等天灾人祸,给本已疲软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到2003年,中国经济结束了连续5年的反通缩,开始进入了新的经济增长期。然而,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当年严重的旱涝灾害,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市场销售增幅明显回落、旅游业受到严重打击、交通运输量明显下降、出口订单减少、农产品销售受阻等等。2003年二季度GDP增长率从一季度的9.9%掉到了6.7%。

但“十五期间”,基本来看解决三农问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

直到07年,次债的正在到来(其实06年就暴露初问题了),加上中国楼市股市的泡沫严重,迎来了08的又一个转折,但我相信这次不会出现大问题,至少中国是的。中国经济一直是向好的。

。美国的布什政府的放松购房要求的刺激购房的政策,只是一个小小的导火线。这次次债危机,也至少一个更严重问题的表现。

这个更严重的问题,指的是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增加了富人的收入,而中产阶级相对被挤压削弱。在医疗价格持续上涨的今天,一个年收入六万美元的三四口人的家庭,如果雇主不提供医疗保险,他们就买不起一年一万二美元到一万三美元的家庭保险。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有4700万的人没有医疗保险。在银行贷款条件松懈,中产阶级的经济实力被严重挤压,无法偿付贷款的条件下,就爆发了这次危机。只有增强中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才是解决这场危机的治本之路。说白了,赚的少花的多,能不出问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