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评论石油价格-外国友人评价中国
1.中石化和中石油赔本卖油,业界良心,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骂他们
2.美国自2000年到2007年7年间的得失?
3.石油大王到底是哈默还是哈特
中石化和中石油赔本卖油,业界良心,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骂他们
一、他们是垄断企业,大家对他们有情绪很正常。
二、他们并不是想要赔本卖油,而是国家对垄断厂商产品限制价格,这是国家要求的,称不上业界良心。
三、他们赔本是在炼化环节,而上游的采油环节是赚钱的,两者冲抵,总的来说,还是赚钱的,只是赚得不多而已。
四、网民更多的是情绪的宣泄,并不理智。你会发现没有几个网友认真去研究到底是怎么回事,反而当有人说出真相,和网民想象的不一样的时候,也同样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因此,也越来越少人想要探究真相了。
美国自2000年到2007年7年间的得失?
美国人自己说目前阵亡超过了三千五百人 但是 一直对受伤人员的数量讳莫如深 我在查找资料的时候 发现一组数据 当美军阵亡人数只有四百人左右的时候 受伤人数就已经达到了九千人 按照这个比例 现在美军伤亡人数实际上已经达到了数万 很多遭受爆炸袭击的美军都是重度伤残 丧失劳动能力 并且需要长期治疗 据估计 为了给战争擦屁股 救治这些需要治疗的军人 大概需要三千亿美元
美军现在每天维持在伊拉克的开销大概是两亿美金 根据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戴维斯和他的研究小组计算出来的数字,估计到目前为止,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上所花的钱,以2003年的币值计算,已经高达4100亿至6300亿美元。 按照现在的花钱效率 美国在伊拉克的直接军费超过万亿美元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这里的很多花费都是隐性的,比如:美国雇用黑水公司雇佣兵的费用就排除在外,要知道黑水公司的雇员多达五万余人,他们承担了本该美军承担的任务,只拿高额薪金,不享受任何保险和福利,也因此,美国人喜欢把他们送到最危险的地方去,美军为他们花的钱不得而已,他们阵亡的数字也不得而已,但是仅仅黑水一家公司尚且如此规模,美军的实际伤亡数字和战争投入到底有多大水分可想而知。
关于掠夺,这个实在没法说,唯一掠夺的成果是石油,但是,从伊拉克掠夺来的石油又没办法按照国际价格来推算,只能算白赚,伊拉克战前的石油产量是每天三百七十万桶,战争之后这个数字平均只能维持在三分之一左右,就算全都输出美国,那就是美国每天掠夺一百二十万桶左右。
关于出生率,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伊拉克人的健康状况严重恶化,加之缺医少药,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据伊拉克官方公布的数字,到去年年底,全国已有180万人于制裁;战前,伊拉克是阿拉伯国家婴儿亡率最低的国家,仅占出生率的32‰,现在上升到126‰
而 相对于比较容易统计的婴儿亡出生比率 伊拉克的平均出生率亡率数据,直到战争以来都无法统计清楚。目前 已经知道的出生率是2003年的官方统计 大概是千分之二点八七 平均亡率也是官方的 但是 不知道具体时间断 不过从数字上估计是战争以后的 平均亡率是千分之六十二
从政治上这场战争是完全失败的 如果要是算完胜 那只能说是战争初期 到现在这个局面 从军事上的完胜也是不可能的现在 让美国人苦恼的问题 不是撤军或者不撤军的问题 如果还维持伊拉克政权 至少伊拉克通过石油换食品协议供应给美国的石油是稳定的 而现在 如果美国继续维持战争 那么无疑就是深陷泥潭 如果要撤出 那么 在伊拉克就会出现一个亲伊朗或者像一样的政权(什叶派亲伊朗 逊尼派最有可能成为信奉瓦哈比教派的基地组织的盟友 )。因此才有了美国的骑虎难下,而并不是像某些人说的那样,可以想走就走,无论是挑起战争,还是承认失败,任何草率的决定都要承担相应的历史责任
关于这场战争还需要延续多久,那就要看美国人还能挺多久,现在不只是伊拉克,还有阿富汗,而且,美国还在不断的承诺,许愿,招收小弟,从东欧到中亚,摆平朝鲜,摆平伊朗仍然需要天文数字的资金。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我们发现了美元贬值了,为什么,就是因为美国在利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通过大量发行美元来在别国套取硬通货,比如:十几万美军的靴子 防弹衣 内裤 衬衫 军服 饮用水等等 美国人印钞票 到中国来购买轻工产品就可以了 也因为这样 美国人实际上在制造世界通货膨胀 中国现在已经出现了通货膨胀 商品在涨价 这实际上 一方面是美国人在转移自己的财政危机 另外一方面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 使同美金挂钩的人民币承受更大的升值压力 要问美国还能挺多久 现在就很明白了 除非美国人弄得全世界都通货膨胀 让美元便成废纸 否则美国人就仍然玩儿得起。
军事狂潮估计是引不起来了 但是 美国这场注定失败的战争之后 将会出现“基地”组织的军事狂潮 经过了阿富汗战场和伊拉克战场洗礼的“基地”等组织 最终将变得更加疯狂和强悍 填补美国撤出后的真空地带 这才是最该担心的
石油大王到底是哈默还是哈特
哈默
他是一位万能富豪,有点石成金之功,有海纳百业之术。他更有远见卓识:1921年,他同列宁做生意;1979年,他又同邓小平搞贸易。阿曼德?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西方,他是点石成金的万能富豪,也是第一个与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合作的西方企业家。经过30年苦心经营,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美国第八大石油公司,第12名最大的工业企业。1986年,公司收入160亿美元,业务遍及五大洲,在全球50多个国家设有子公司。
哈默于1898年5月21日诞生于美国纽约市。他的曾祖父弗拉基米尔是俄国人,曾在沙皇尼古拉一世时以造船而成为巨富。到哈默的祖父雅各布娶妻生子时,一场台风引起的海啸把他的家财冲刷得荡然无存。1875年,雅各布带着妻子和儿子朱利叶斯移居美国。20年后,在一次郊游中,朱利叶斯与一个年轻的寡妇罗丝一见钟情。他们婚后生下的第一个孩子就是阿曼德?哈默。1917年,哈默入读哥伦比亚医学院。
担当重任
一天,父亲找到哈默,告诉儿子一个坏消息:他倾其积蓄投资的制药公司濒临破产;而且,他本人因身体不好,特别是还想继续行医,没有精力顾及公司的管理,因此,他要求儿子去当公司的总经理,但不许他退学。
哈默勇敢地迎接了挑战。为了不误学业,哈默邀请一个家境贫困而学习优异的同学和他住在一起,免费供给对方食宿,条件是这位同学每天去上课,晚上把白天的笔记带回给他,供他应付考试和写论文。他重新制订了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推销方法,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推销员队伍,并把公司名字也改为响亮的“联合化学制药公司”。原本岌岌可危的公司终于被哈默从破产的边缘拯救过来,产品畅销全国,公司开始跻身于制药工业的大企业行列。
访问苏联
这时,哈默做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去苏联访问。十月革命后,哈默的父亲作为俄罗斯后裔,且又是美国***的创始人之一,对苏联十分关注,并向被封锁的苏联红色政权提供过生活必需品。但由于一次医疗事故,1920年6月,哈默的父亲受审入狱,年轻气盛的哈默决心完成父亲未遂的愿望,到父亲出生的国家,去帮助苏联战胜正在那里蔓延的饥荒和伤寒。
1921年初夏,哈默到达苏联。在看到苏联马拉尔地区大量的白金、宝石、毛皮卖不出去,而粮食又严重短缺的时候,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哈默头脑中形成。他联想到当时美国粮食大丰收,粮价下跌,便提议:以100万美元的资金,在美国紧急收购小麦,海运到彼得格勒,卸下粮食后,再将价值100万美元的毛皮和其他货物运回美国。哈默的建议很快被苏联高层采纳,列宁亲自回电表示认可这笔交易,并请哈默速抵莫斯科。
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哈默就受到了列宁的接见。为使年轻的苏维埃得到休养生息,列宁格外重视哈默的提议。从此,他们之间结下了真挚而深厚的友谊。列宁鼓励哈默投资办厂,允许他开采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棉矿,从而使他成为苏联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
美苏的易货贸易由此开始。哈默组织了美国联合公司,集中了30多家美国公司,他俨然成了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人。
哈默在苏联度过了将近10年,苏联成了这位美国青年从百万富翁变为亿万富翁的发迹地。
但是,哈默一生中最活跃的时期却是1931年从苏联回美国后开始的。哈默返美时,正值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但是,他却认为赚钱的机会到了——他捕捉到一个准确的信息:罗斯福正在走向白宫总统的宝座,如果他一旦当选,那么,1919年颁布的禁酒令将被废除。这将意味着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激增,酒桶的市场将会呈现空前的需求,而当时市场上却没有酒桶出售。哈默当机立断,立即从苏联订购了几船优质木材,在纽约码头设立了一座临时的桶板加工厂,并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令废除之日,也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滚下之时,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
哈默乘胜追击,进军制酒业,开始经营威士忌酒生意。他接连购买了多家酿酒厂;采取大幅度削价和大做广告等手段,很快就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他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跃而成为全美一流名酒,年销售量高达100万箱。哈默有爱吃牛排的习惯——是这一习惯,把他引入了另一个领域,即养牛业,并大获成功。
哈默闯入养牛业颇为偶然。有一次他埋怨市场上买不到优质牛排,他的一名雇工就建议去买头牛杀了吃。牛买回来了,却是一头怀上小牛的母牛。哈默认为自己还不至于馋到杀怀孕母牛的地步,于是就交代人把牛放养在庄园里。正巧哈默的邻居是一位养牛专家,专门培育安格斯良种牛,他不仅替哈默买回的那头母牛顺利接产,而且时隔不久,又让这头母牛与他的公牛交配,生下了具有安格斯种牛优良品质的小牛。有了这一事
哈默迅速筹建了一家繁殖种牛的大牧场,并花了10万美元买下了20世纪最好的一头公牛——“埃里克王子”。在随后的3年里,仅靠“埃里克王子”就繁殖了上千头牛犊,其中包括6头世界冠军,为他赚了200万美元。哈默也从此由养牛的门外汉变为种牛业公认的领袖人物。
凝造自己的帝国
1956年,哈默58岁。他在商战中积累的财富,多得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他确实打算从商界隐退,安享晚年。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充满诱惑力的石油业又把他吸引住了,他又一跃成为扬名世界的石油巨子。
当时,在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家濒临破产的西方石油公司,其实际资产只有3.4万美元,还有3个雇员和几口快要报废的油井,公司的股票每股只卖18美分。有人向哈默建议,投资这家石油公司。因为根据美国政府对石油业的倾斜政策,用于尚未出油的油井的资金无须报税。对于想退休的哈默来说,他无意收购这家公司,还借给了西方石油公司5万美元,让他们再打两口井。如能出油,利润由双方对半分成;如果不出油,哈默投入的这笔资金可作为亏损从应缴税款中扣除。意想不到的是,两口井都出油了。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一下子涨到每股1美元,哈默也尝到了甜头,开始涉足石油业。不久,哈默成了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1957年7月当选为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哈默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始建立起一个石油王国。他招兵买马,聘请到最优秀的钻井工程师和最出色的地质学家,1961年终于在加利福尼亚钻探到两个巨大的天然气油田。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价格一路上涨到每股15元,公司的实力也足以与那些世界上较大的石油公司抗衡了。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为60亿美元。到1982年,西方石油公司已成为全美第12大工业企业。有人向哈默讨教致富的秘决:
“为什么你从制药到制造铅笔,从酿酒到经营艺术品,从饲养奶牛到开采石油等都能经营?”“生意有其内在的联系,一件连着一件,抓住机会,把握时机,努力奋斗,你就会取得成功。”哈默同时解释,他的成功还在于:一个人要有特别敏锐的商业嗅觉,能把握商业良机,能在不熟悉的领域内抓住关键问题并善于处理。
哈默有3辆罗尔斯——罗伊斯高级轿车和一架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私人喷气式飞机,拥有数艘豪华游艇。在洛杉矶、纽约的格林威治村、伦敦、莫斯科等地都有豪华的别墅和公寓。
他喜欢收藏艺术品,“这些艺术杰作使我们得以净化,得以升华”。他的收藏品至少值1亿美元。
他以举办珍藏品展览来扩大外事活动,“在沟通西方与东方的艺术与文化交流方面,我可以自诩是当今最有影响的人了”。
1972年,74岁高龄的哈默与苏联做成了一项长达20年的200亿美元的化肥生意,把美苏贸易推向高峰。
1979年5月,81岁的哈默应邓小平的邀请,成为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美国企业家。此后,美方石油公司与我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其中,年产1533万吨原煤的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哈默与中国内地合作的最大项目,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