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涨了迪拜土豪会涨吗_油价涨了迪拜土豪
1.卡塔尔为什么一夜之间被很多国家“拉黑”了?
2.石油储量世界第一的委内瑞拉,怎么国内那么穷?
3.油价暴跌,沙特卡塔尔英国等产油国为什么不崩溃?
4.中东真的能捡到豪车吗?我去试过了
5.为什么阿联酋航空有上百架空客380还能盈利?南航五架就赔老本?
6.阿拉伯和阿联酋是什么关系?
卡塔尔为什么一夜之间被很多国家“拉黑”了?
纵观各国给出的理由,好像有统一口径,大都是指责卡塔尔支持恐怖主义活动并破坏地区安全局势。对此理由,卡塔尔方面觉得很委屈。卡塔尔外交部当天晚些时候发表声明认为“拉黑”行动“毫无缘由”。声明指出,卡塔尔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成员国,遵守宪章,尊重其他国家,从不干涉其他国家内部事务,履行着反对恐怖主义和激进行为的义务。换言之,我们都是好兄弟,我也尽心反恐,你们怎能找这个借口整我?
最直接的原因是伊朗因素,最直接“导火索”是卡塔尔埃米尔(国家元首)塔米姆讲话“泄露门”事件。
在中东,几乎一切问题的根本症结都与教派对立有关联。大的背景是,以逊尼派为主的沙特与以什叶派为主的伊朗势不两立,两位“老大”是一对宿敌。多年来,属于沙特阵营里的卡塔尔与伊朗暗地里眉目传情,卡塔尔“站队”不坚定,让“老大”沙特颇为不爽。
更让沙特等国火冒三丈的是,上个月伊朗大选鲁哈尼实现连任后,卡塔尔埃米尔与其通话,公开表示希望与伊朗进一步推进合作关系。紧接着,“泄露门”事件“不合时宜”地接踵而至。
“泄露门”事件大致情况是这样的。上月底塔米姆发表讲话时公开支持伊朗,称伊朗是本地区和伊斯兰教的中心所在,与伊朗紧张关系升级是不明智的。卡塔尔方面随即对此否认,坚称是黑客入侵伪造了讲话内容,并请求美国中情局介入进行彻查。
卡塔尔的所作所为被沙特视为触碰了红线,不得不执行“门规”“家法”,大有联手“清理门户”的势头。
人常说做人不能太高调,卡塔尔突陷断交危机恰恰是其近年来“太高调”的后遗症。地处波斯湾的卡塔尔是一个人口200多万、领土1万多平方公里的袖珍国家,但新世纪以来卡塔尔有“小国大外交”抱负,称得上是中东的“新加坡”。
依托油气财富和半岛电视台的影响力,这些年卡塔尔在国际舞台上频频出镜,风光无限。多哈成为地区的航空中心,卡塔尔主权基金四处投资,经常赞助高等级体育赛事。别的不说,卡塔尔曾经举办2006年多哈亚运会、2011年亚洲杯足球赛,并获得了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的举办权。
在中东事务上,卡塔尔也屡屡“独树一帜”,不把“老大”沙特放在眼里。比如,卡塔尔一直支持哈马斯和埃及的穆兄会;卡塔尔认为沙特与伊朗应该握手言和,伊朗必须被纳入海湾地区安全框架内。而这些,恰恰是犯了沙特的大忌。
还有一个是美国因素。上个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中东,把海合会和伊斯兰世界一些国家***召集在一起开会,其中一个信号是对伊朗强硬。“泄露门”表明,卡塔尔分明没把这次会议达成的共识放在眼里。所以,不排除美国不高兴,沙特拍案而起,触发了此次断交危机。
而这,也恰恰说明,由于自身体量小,尽管富得流油,卡塔尔想玩“大外交”,还是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一个直接的灾难性后果是,眼下卡塔尔所有的陆路通道被封成为孤岛,其食品主要通过沙特陆路运输入境,卡塔尔民众日常生活都面临窘境。
不过,不打不闹就不是中东,外交摩擦在海湾地区很常见。此次危机还在发酵,但会不会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目前还很难说。海湾地区是世界能源供应战略要地,卡塔尔是欧佩克成员国,生产全球三分之一的液化天然气。此番断交危机必然引发全球油气价格波动,全球政商界都在高度关注事态的发展。
总之,中东的“拉黑”游戏再度说明:高调有风险,出言需谨慎。
中国有句古话,叫唯恐天下不乱,这用在中东可谓是恰如其分。这不,当巴以问题悬而未决、叙利亚和也门战火不歇、“伊斯兰国”依然嚣张的当口,卡塔尔的“断交危机”横空出世,国际油价应声而升,乱上添乱的中东新鲜出炉的“拉黑游戏”在国际上算是赚足了眼球。
5日,巴林、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埃及、也门不约而同地宣布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限令卡塔尔外交官48小时内离境,并禁止卡塔尔公民前往这些国家。与此同时,各国还宣布切断与卡塔尔的海陆空交通联系,有的还限令卡塔尔公民在一定期限内离境。
石油储量世界第一的委内瑞拉,怎么国内那么穷?
在不少人的眼里,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无一例外都富得流油,比如中东的迪拜、卡塔尔、沙特等国家,人均GDP高达数万美元。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同样以石油资源丰富著称的委内瑞拉,近年来却是百业凋敝,民不聊生,仅2019年的通胀率就高达万倍之巨,经济危机持续加重。
委内瑞拉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大国,早在2011年时,探明的石油储量就高达2965亿桶,排名世界第一,比沙特还多300多亿桶。
(在街头寻找食物的委内瑞拉人)
根据美国的最新估算,委内瑞拉的重油储量已经超过5000亿桶,比国际认同的数量翻了一倍还多。仅一个奥里诺科石油带的储量,就和沙特的总储量持平。
按照沙特富裕的程度,委内瑞拉应该更富有,更土豪才对。但为什么如今的委内瑞拉,守着号称黑金的石油支柱产业,却穷得揭不开锅呢?而且他们不仅穷,连他们要用油,还需要向国外进口。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原油品质差,开采难度高。
沙特、俄罗斯这些国家,石油资源埋得不深。随便架设个油井,很快就能挖出石油,变现卖钱。而且这些石油都属于杂质极少的轻质油,买家通过简单的处理就能出售。加工程序简单,油品质量还好,在国际上大受欢迎。
委内瑞拉却十分悲催。虽然储量世界第一,但这些深埋地底近万米的石油资源,却属于品质较差的高硫重油。这种原油以油砂形式蕴藏于较深的地底,不仅开采难度极大,成本极高。而且还必须经过提炼和混合后才能出口。品质和轻油相比也要差许多,只能依靠低价策略,销往一些经济落后地区。
开采困难和油质低劣导致的二次加工,严重影响了委内瑞拉石油的生产效率和成本。在世界轻质原油丰富的前提下,油气开采企业当然不愿意开采重油。特别是油价大跌的今天,谁也不愿意亏钱赚吆喝。
开采难易度的高低,还决定着产能的大小。在日产量上面,沙特的最高日产量达到1000万桶。而石油储量最高的委内瑞拉,却只有200万通,连世界排名前十都进不了。
从开采成本上看,沙特的开采成本最低,仅为3美元/桶。委内瑞拉却高达23美元/桶,翻了七倍还多。对于国际原油价格20美元/桶的今天,难怪委内瑞拉情愿进口原油了。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
二、设施投入少,采炼技术落后。
和沙特一样,委内瑞拉最初的石油开采体系,也依赖于欧美的石油公司。他们将土地租给欧美的石油公司,自己收租金和分红。
这样一来,大量的石油利润,都被外国公司拿走,因此沙特和委内瑞拉都想夺回石油控制权。
沙特通过不断收购股权,用20年时间控制了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但并没有参与公司的运作和管理,石油的开采和销售仍然由欧美人负责。于是阿美石油公司的技术和市场得以不断提升,成本越来越低,利润则越来越高。
委内瑞拉的做法却简单粗暴,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规定新的油田只能由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开采。对外资石油公司不断提高税收和租金,甚至按利润的90%进行征缴。无利可图的外资,只能大量撤离。委内瑞拉也因此受到各国制裁。
于是委内瑞拉的石油开采技术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与开采成本高企对应的,是石油冶炼水平的低下。此消彼涨,这些中低端的石油品种,自然利润极低。所以虽然石油储量最多,但卖油的收入却完全不能和沙特相比。
(前总统查韦斯)
三、推行高福利,没有财政积累。
上世纪90年代,国际油价高歌猛进。
伊拉克战争打响后,原油价格更是飙升到每桶140美元以上。那时的委内瑞拉,得益于高油价,也曾赚得盆满钵满,成为拉美富有的国家。
不过当时的委内瑞拉,并没有拿这些钱来提高石油开采水平,更新先进设备,建立多元化的工业体系和产业,更没有做财政积累。
当时的总统查韦斯,为了拉选票,在全国推行高福利。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住房、免费汽油、免费工资一应俱全。那时的委内瑞拉人,几乎成了全世界人民羡慕的对象。
这种迎合民众的模式,在油价达到100美元以上时,还能维持它的欣欣向荣。但是当油价跌到50美元以下,甚至跌到今天的20美元时,委瑞内拉国内就只能穷到破产,一片哀嚎了。
当然,委内瑞拉的贫穷和美国的制裁也有很大关系。由于地处拉美,却处处和美国对抗,因此委内瑞拉的石油出口饱受美国制裁。除了古巴,南美各国都不敢与它交易。而销往其它洲的话,高昂的运输成本,更得不偿失。
油价暴跌,沙特卡塔尔英国等产油国为什么不崩溃?
这涉及到俄罗斯和中东产油国的真实经济实力对比。简而言之,俄罗斯经济实力不强,所以最容易被拖垮,中东产油国则有很强的经济实力,所以至今还没被拖垮,但不可否认已经有很大问题了。
从外汇储备和进出口来对比是最直观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汇率稳定性,也就直接关联了这些国家的财政实力。
我们可以拿沙特和俄罗斯做对比,选几组数据:
2014年沙特外汇储备官方数据为7300亿美元,全年进口总额1739亿美元,外债规模为零。
2014年俄罗斯外汇储备官方数据为4200亿美元,全年进口总额2868亿美元,外债规模6000亿美元。
沙特和俄罗斯的货币都不是储备货币,没有太大的境外留存和境外循环,因此外汇储备基本就是应付进口和债务支出的唯一蓄水池,而石油出口在两国出口结构中都占到了绝大比例,因此石油出口就可以看做是当期现金流。简单对比就能够看到,尽管沙特石油出口规模大于俄罗斯,似乎受到油价下跌的影响应该更大。但是沙特外汇储备规模庞大,达到约42个月进口额,而且没有任何外债压力,这使得即便油价下跌,沙特也有足够财力应对政府开支以及弥补国内投资缺口等。
而俄罗斯则相差巨大,即便全额认可官方储备数据,也仅仅相当于约17个月进口额,再加上庞大的外债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全额外汇储备,因此一旦油价下跌,俄罗斯从石油出口中获得的当期收入发生明显萎缩,意味着为外债还本付息以及支付进口开支的现金流立即就会出现紧张,如果石油价格下跌太大,那出现现金流断裂也几乎近在咫尺。当期现金流一旦断裂就意味着债务违约、进口萎缩。须知俄罗斯进口商品中,食品、轻工产品占到了大多数,一旦进口被迫缩减,打击的就是国内民生,那政治格局就有可能受到冲击。种种风险叠加下来,当然会向国际商界透露出崩溃的迹象。
何况俄罗斯对外支付的蓄水池——外汇储备,其官方数据又有极大的泡沫。简单来说4200亿美元里,首先需要扣除120亿美元的IMF特别提款权和450亿美元黄金,因为这两项都不是现金,变现也都很困难,因此很难缓解短期支付危机,需要被扣除掉;其次还需要扣除820亿美元的退休基金和900亿美元的联邦预算基金,因为这两项基金在绝大部分其他国家里,都不算外汇储备。这些基金有明确的限制用途,不能因为短期支付而损耗,除非修改联邦财务制度(当然俄罗斯是可能做得出来这种事情的,但是“理所应当”和“强行为之”还是差异巨大的)。扣除上述项目,实际上俄罗斯能够动用的外汇储备只有1910亿美元,根本无法支持进口、企业外债支付、国家外债支付这三项巨大的支出。因此其财政摇摇欲坠、国际信用屡次陷入崩溃边缘,也就不奇怪了。
沙特则不同,其7300亿美元(2014年的数值,现在没那么多了)的外汇储备中有1300亿是外国银行存款,其余超过5200亿是持有的外国有价证券,其中以美国国债及流动性好的固定收益证券为主。也就是说,沙特的外汇储备,是实打实的现金,或者可以很快变现成现金。自然有着极强的支付能力。国际商界也就不会去担心沙特的对外支付能力和信用情况了。
因此,我们看到,油价一旦下跌,俄罗斯的货币就会出现很大的贬值压力,甚至出现前段时间的卢布大崩溃,进而导致国内民生困难。而沙特尽管财政也在紧缩,但是却似乎并没有非常致命的影响。这里面的核心原因可不是因为“选择性宣传”误导,或者无良的媒体无良的政治导向等等,而是真实植根于两国绝然不同的财政实力。
有实力的,就挺得住,没实力的,就只能崩溃。世界是现实的。
中东真的能捡到豪车吗?我去试过了
文/田忠朝
应编辑部要求,要我们回忆猪年采访中遇到的最有趣最有印象的经历,而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年底的中东沙特之行,毕竟时间近记得住。我说那我就写写中东见闻吧,比如票价10万元起步的阿提哈德航班空中官邸是个什么样子。
结果主编波哥提醒我,“千万别炫富,最近炫富出事的太多了。”好吧,那我低调点,就说说一群大老爷们是如何在不撸串不喝酒也不能看美女的中东浪迹四五天的。
2020年在沙特阿拉伯举办的达喀尔拉力赛在1月初正式开幕,受宝沃汽车邀请,让我们获得了一次前往中东观赛的机会。
虽然阿拉伯土豪之名国内皆知,但真去过的人不多,它对外依然是中东最神秘的国度,毕竟去年才开放旅游签证。
所以大家对这次旅程都充满了好奇,比如中东真的土豪遍地吗?能捡到被遗弃的豪车?女士不蒙面男士穿短袖会被宗教警察请进小黑屋?不吃猪肉不准喝酒是真的?
10万元起步的机票,是如何让中东土豪们排队抢着预定的?
首先要说的就是交通问题,此次出国选择了阿提哈德航班,阿联酋第二大航空公司,仅次于迪拜阿联酋航空。目前国内已开通从北京、上海、成都、香港中转阿布扎比前往阿拉伯吉达的航线。
我曾经飞过阿联酋航空的商务舱,而我以为它的头等舱就是世界上最豪华的舱位了,但是在阿布扎比参观了阿提哈德航空总部后,我才知道没有最豪华,只有更豪华。
在阿提哈德航空A380上层客舱的前部,配备了商业航空历史上全球首个私人三室套间——空中官邸,配有起居室、干湿分离卫生间和双人床独立卧室,套件总面积约11.6㎡。
起居室配备Poltrona?Frau皮质豪华座椅和电动收放式软垫椅、两张餐桌、小冰柜、32英寸平板电视和降噪耳机。私密通道一直通向浴室和卧室,浴室内配意大利经典奢华品牌Colonia系列的洗发剂、护发素、沐浴露和润肤霜。而卧室配有27英寸液晶电视、双人床和天然纤维床垫、埃及棉床单、Pratesi牌床上用品、豪华枕头和羽绒被。
此外还有全套的服务人员提供专职服务,包括至少在5星级饭店工作过6年的空中大厨,和在传奇性伦敦萨伏伊酒店接受过培训的空中管家。
总之就是在客机上为你提供私人飞机的享受,工作人员还特意提到空中官邸的隔音达到了堪比豪华车的静音效果,与我们在同一架飞机上经济舱听到的轰隆隆的发动机声音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这也是全机唯一一个不按人头售票的舱位,而是按舱位卖,但每个舱最多只允许两人登机。当然,这样一套官邸的票价也不菲,国际飞行根据距离远近,舱位售价折合成人民币的话要10万-30万元。
想想花30万元只为在一套11㎡房子里睡一晚上,我突然觉得国内的房价好便宜!
你是不是想问,这么贵有人订吗?这个问题我也问过,工作人员表示,“中东的客人都要排队预定的,因为每架A380只设这么一套空中官邸,提前一个月都不一定能订到。”?
好吧,可能对于中东土豪来说,钱不钱的已经无所谓的,关键是级别要够,不说私人包机,最起码也是空中官邸起步吧,不然多没面子。
除了空中官邸,阿提哈德航空的A380飞机上的公寓头等舱,也比阿联酋航空头等舱更豪华。
这是业内独一无二的单通道头等舱,类似高铁的软卧车厢布局。每个公寓头等舱采用1.6米高半封闭推拉门,内设沙发和2米长的全平躺床(全部采用Poltrona?Frau真皮制造)。
此外还有一个迷你冷冻吧、一张个人梳妆台及一台可从座位或床上都能观看的旋转电视,头等舱乘客配专用浴室。
沙特真的豪车遍地,日本车最多吗?
不,其实落地吉达后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步入二三线小城的感觉,路上豪车也不多见,常见的也不是日系车。
虽然吉达是阿拉伯第二大城市,但完全不能和国内的二线城市相比,据导游介绍这里的房价也就和国内三线城市差不多。就拿接待我们的旅游小巴来说,漏风的窗户和只有半截靠背没有头枕的座椅,在我的记忆中还是小时候坐过,但在吉达却是主力交通工具。
另外道路上常见的车,档次和国内二三线城市持平吧,韩系现代品牌的车型居多,当地出租车竟然和我的车是同款——现代朗动,真有点哭笑不得。
另外比较常见的就是丰田、日产、马自达、铃木,本田反而少见。大众车几乎见不到,在吉达两天我只看到一辆大众途锐。甚至连自主品牌在这里都比大众常见,我多次看到了吉利帝豪出租车,还有帝豪GS、名爵HS和比亚迪唐……
而且我还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当地人从来不修车,常见的比如车灯破损、前后包围破损甚至丢失、外后视镜断裂、擦碰掉漆等都不修的,只要能开就行。
在吉达老城区,我看到一辆崭新的名爵HS,座椅薄膜都没撕,但车门凹陷,还有一道长长的划痕,似乎车主也没有修的打算。
可能是因为阿拉伯的车都是进口的,当地没有经销商自然也没有售后维修吧。当然,按照他们这种用车观念,经销商也活不下去的。街头确实能看到废弃的车辆,但不是豪车,想在这里捡一辆豪车是不可能的。
在吉达开车真正让我羡慕的只有两点:一是油价便宜,91号汽油折合人民币大概2.5元/升,95号3.5元/升,没有92号油。
另外就是道路基建好,阿拉伯也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加上新上位的年轻王子大力发展基础建设,所以吉达的道路环境非常好,停车、走高速都是免费。市内没有高架,但有高速路,同向都是3-6车道,通常是辅道+主道,主干道时速能飙到120km/h。
而且这里没有公交车,所以出门没车会很不方便,比如我们选择了横穿马路去高速双向车道对面的商场,结果导游教育我们,应该叫个出租车或ubre绕一下,也就十块钱,这样直接穿过去会很危险。
还有比较麻烦的就是,这里路口没有红绿灯,也没有转盘,可能你会好奇那要怎么转弯?实际上这座城市没有左转弯,只有掉头,所以往左走你必须先右转上辅道,然后在前面并入主干道后掉头回来再右转。如果你要连续左转,那么你就要不停的掉头、右转。
下面这张图就是我们的行车轨迹,感受一下。
沙特真的富得流油吗,不撸串不喝酒怎么花?
虽然沙特是中东地区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确实富得流油。但实际上从我们在吉达的见闻来看,沙特人民也不是很富有,因为99%以上的财富都掌握在王室手中。
但也不要以为沙特平民都很贫,首先平民阶层的贫富差距没有那么大,“朱门酒肉臭”是有,但“路有冻死骨”不太可能。按导游的说法,只要是沙特户口,哪怕每天啥也不干,一个人一个月也能领到大约3000沙亚币(约6000元人民币)的国家福利。
没错,即使家里没矿你也可以躺着玩!
其次沙特人口才3000多万,所以即使这不足1%的财富平分下来,虽然人人开豪车是不可能,但温饱生活,小康之家还是有的。
论据在哪里呢?
我们去吉达正赶上周五,这个时间点相当于国内的周六,海上清真寺这边都是以家庭为单位来度假休闲的,两三个孩子的家庭很常见,多的四五个。在非洲可能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但在沙特却不是这么回事,人家确实养得起。
不过在我们看来他们的生活确实有点枯燥乏味,不撸串不喝酒就算了,去KTV还必须全家人一起,不接待非家庭组合,所以当地人周末最大的乐趣可能就是带着全家人去海边吹风,逗猫。
在水上清真寺附近能看到成群的流浪猫,我们走访的吉达老城区,这里是吉达旅游必去的打卡点,在这里同样有很多流窜在垃圾箱上的流浪猫。
不过导游告诉我们,现在zj警察的权利被架空了,不像以前那么严格,所以他们还会找一些其它的乐子,例如挑战警察的权威,做一点不建议但不违法的事情,然后和警察躲猫猫。现在男士开始穿短袖了,但还是不敢穿短裤;女士还是一如既往地裹黑纱,在酒店也不会和陌生异性同乘电梯。
可以说在吉达一群大老爷们都憋坏了,唯一可享受的就是当地一家中餐馆的伙食,本来只打算在这里吃一餐,然后去寻觅中东味道的,但结果发现这家餐厅的川湘菜做得太地道了,相比下来,国内五星级酒店的饭菜可就难吃。以至于大家一致同意后面继续光临这家饭馆,然后一直迟到离开吉达都没换地方。
遗憾的是菜是好菜,可惜不能喝酒。所以到了阿布扎比,即便这次中餐馆的菜不行,大家依然喝的尽兴。中途发现服务员居然来自巴基斯坦,本着国际友好关系把他叫过来又多喝了几杯,有位老兄喝到断片差点连护照都丢了。
最后说一句,以上这些都是支线任务,仅仅是个人见闻供参考,观察不到位的还请大家补充。
当然,主线任务还是围观2020中东达喀尔拉力赛,此次MINI车队西班牙车手塞恩斯夺得汽车组总冠军,阿提亚王子斩获亚军,“达喀尔先生”彼得汉塞尔获得季军。
宝沃车队前冠军车手纳尼罗马驾驶301号战车综合排名第27位,最佳成绩是第7赛段拿到第10名,对于缺乏时间和经验的宝沃来说,还算不错的成绩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为什么阿联酋航空有上百架空客380还能盈利?南航五架就赔老本?
空客公司对于A380的商业理解:
其研发目的是基于一种不同于波音公司的新思维。那就是为了便于航空公司降低国际远程航线的运输成本,中转+超大型客机的方式最为可行,也就是说让周边乘客全部前往一个指定的大型枢纽机场,统一搭乘超大型客机,然后飞往远距离之外的另一个大型枢纽机场,抵达之后乘客在通过其他小飞机向周边目的地进行中转分散。
根据这一理解空客公司2000年启动超大型远程宽体客机项目A380的研发工作,并于2007年向全球航空公司交付量产型A380-800型客机,这款客机商载能力在550-850座之间,航程达到10000-15000km,运载能力的确是民航飞机中的老大,已经超越了原先的波音747。
不过在全球航空运输市场上A380的总体表现不如人意,累计销量只有280多架,远远低于波音747超过1000架的业绩,并且根据空客公司的计划A380将于2021年正式停产,也就是说这款巨无霸飞机只维持了14年的生产就关闭生产线了,可谓是让空客公司亏损严重。
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国际航空运输市场对于空客公司这种中转飞行方式完全不感冒,而对波音公司推出了直达非常方式普遍比较热衷。正因为如此,波音公司推出的300-400座的波音777机型和200-300座波音787机型就非常热卖了,当然空客公司自己的200-300座A330也比较畅销。
阿联酋航空商业运营策略
阿联酋航空是空客A380全球最大的订购商和最忠实的用户,累计拥有115架A380-800型客机,这一机队规模相当厉害,要知道阿联酋航空整个机队规模只有269架飞机,其中只有1架窄体的A319飞机,其余都是宽体客机,A380机型数量占到阿联酋航空机队规模的40%,比例相当高了。
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主要还是源自阿联酋这个国家独特的地利特点,阿联酋位于中东波斯湾,一方面周围都是一些沙特、巴林、阿曼、科威特、伊拉克、伊朗等中东石油出口国,而这些国家自身民航产业并不发达,往往需要前往其他国家进行中转才能飞往全球大部分国家;另一方面阿联酋是处于欧洲、远东、非洲三角连线的中间位置,直达客流密度较低,因此比较有利于发展中转客流。
因此,阿联酋高度重视中转航空运输产业,不仅大量购置大型客机,而且还围绕机场周边开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购物中心、酒店产业等,面向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推行免签、落地签等便利措施,从而吸引了超大流量的国际中转客流。
南方航空的商业定位;
相比于阿联酋航空,南方航空的地利优势就不明显了,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首先国内方面的枢纽机场很多,除了白云机场之外,还有北京、上海两个巨无霸枢纽存在,此外还有成都双流、昆明长水、深圳宝安等机场。国内的国际客流很难大强度的汇集到白云机场,而是比较分散的汇集到十来个枢纽机场。
其次,中国距离欧洲、北美、大洋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航线距离相对比较均衡,除了美国之外,大多数都是在10000km以内,普通的A330就可以飞到;此外对于美国东西海岸的机场,用波音777/787或者A350也挺好用的,200-400座的客舱灵活度挺好,能够保证上座率。而对于超远距离的南美洲,国内客流比较少,不值得开行固定航线,可以走中转航线即可;对于非洲航线,也是如此。所以,国内航空公司对于A380机型基本看不上眼,也就是南方航空买了5架,再也没有新用户了。
总的来说,A380这样的机型不适用于我国国内航空运输市场,也不适用用大多数国家的航空运输市场,只是局限在像阿联酋、卡塔尔、新加坡等这样的热衷于搞中转国际航运产业的小国家,从而导致了其产量不过200多架。
阿拉伯和阿联酋是什么关系?
二者没有什么关系,是两个不同的国家。
首先,沙特阿拉伯是阿拉伯半岛上一个独立的国家,全称是沙特阿拉伯王国。从名字上可以看出,沙特阿拉伯是一个君主专制国家。但这并不全面,它应该是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国家。
而阿联酋的全称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它是由阿布扎比、沙迦、迪拜、阿治曼、富查伊拉、乌姆盖万、哈伊马角七个酋长国组成的联邦制君主国。
而阿联酋,七个酋长国都有自己的统治者。总统副总统都由选举产生,现任总统是阿布扎比酋长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副总统是迪拜酋长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
沙特阿拉伯的人口有2700多万,而阿联酋只有920万。其中还有约30万的中国人。
阿拉伯与阿联酋虽说都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却没有阿联酋那么重视。阿拉伯没有单独的寺庙。
沙特,主要依靠石油。
阿联酋,GDP主要依靠旅游业、贸易和运输。(尽管石油仍旧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福利待遇上,沙特阿拉伯是无法与阿联酋想比的。
在阿拉伯,政府之提供有限的福利待遇。
而在阿联酋几乎可以说是世界上福利最好的国家,免费医疗(本国治不好,出国治政府也报销),免费教育(包括出国学习或研究生教育),并且基本在公共企业或私营企业中从事管理级别的工作,并且工资很高。
其实阿拉伯比阿联酋更富有,但是阿拉伯却没有阿联酋在全球的知名度那么高。
沙特阿拉伯百分之九十的收入来自石油,每年靠石油收入超过1800亿美金。可这些钱之掌握在王室手中,也就是说,只有王室有钱。沙特阿拉伯有4500位王子,每个王子平均每年可以领到20万美元以上的金钱。
当然,这只是冰山一角,王子们还掌控着全国的商业。所以,沙特阿拉伯的土豪们都王子。他们的平民生活还在贫困线以下,贫富差距巨大。
而阿联酋的发展就比较均衡开放,他们以石油和贸易为基础,打开市场,发展旅游业,这样可以拉动经济发展,不会仅仅依靠一个石油来发家致富,多元化发展才是王道。
扩展资料:
阿联酋简介: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北濒波斯湾,西北与卡塔尔为邻,西和南与沙特阿拉伯交界,东和东北与阿曼毗连海岸线长734公里,总面积83600平方公里,首都阿布扎比。
公元7世纪,阿联酋隶属阿拉伯帝国。自16世纪开始,葡萄牙、荷兰、法国等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19世纪初,逐步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71年3月1日,英国宣布同各酋长国签订的条约于年底终止。
同年12月2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宣告成立,由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富查伊拉、乌姆盖万和阿治曼6个酋长国组成联邦国家。1972年2月10日,哈伊马角加入联邦。
阿联酋本地居民为阿拉伯人,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阿联酋是一个以产油著称的西亚沙漠国家,有“沙漠中的花朵”的美称。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