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泉70年代供应几两油

2.老粮票的价值

3.西安60年代初每个月供应食用油最少是多少

4.祖国六十年来的变化

5.在上世纪70年代十块钱人民币在饭店里,究竟能吃什么?

平泉70年代供应几两油

70年代油价暴涨原因_六七十年代食用油价格

平泉70年代供应的四两或二两油。

上世纪70年代,河北省平泉市曾有一段时间食用油供应短缺,城镇人口的食用油供应由每月四两暂时减少为二两。

平泉市,隶属于河北省承德市,由河北省直辖,承德市代管。

老粮票的价值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扮陆的一种购粮凭证。 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粮票作为一种实际应用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者的新宠。

据统计,全国粮票自1955年至1982年,先后共发行9种年版(9套)计33枚。目前,它们的价格分别为:1955年版全套5枚1500元左右,1956年版全套2枚150元左右,1957年版全套2枚60元左右,1961年版全套6枚(存世量仅一二十套)2000元左右,1962年版全套2枚1000元左右,1965年版全套5枚30元左右,1966年版全套4枚10元左右,1978年版全套5枚500元左右(该套粮票未流通使用),1982年版全套2枚200元左右(该套粮票未流通使用)。

粮票的珍稀品种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早期发行的粮票。如清代,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上世纪50年代);

二、票幅最大和最小的粮票。1957年发行的“军用拿衫粮定额支票”大小如同一号普通信封;1976年浙江发行的10斤粮票,仅有9毫米X8毫米,棺仅于一个小孩的指甲大小。

三、票额最大和最小的粮票。1967年消缺腔西藏发行的军用粮票,票额1万斤,1960年南京市发行的一钱粮票票额最小。

西安60年代初每个月供应食用油最少是多少

答:60年代一个人月均主食是30斤大米。我是解放前一年出生的,是经历过了40年代,50年代及60年代的老者,那些时候老百姓生活非常艰苦,物资困乏,尤其是60年代正是老百姓吃苦的年代,我每月的主粮就是大米,每月的定量粮就是30斤,食油只有3两,很多杂粮搭配来添饱肚子,70年代也是如此。

祖国六十年来的变化

30年生活改变,民主进步任重道远发表于 2008-06-24 17:49:01 首先说吃,民以食为天。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而现在的价格在1.30元左右,上涨了接近8倍。副食价格就很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钱一斤上涨到平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从0.82元到现在的平均12元,上涨了10倍还多。牛羊肉的价格至少达到10倍以上,食用油的涨幅大概也有7倍多。想一想,真的是很吓人啊。

其次谈谈穿吧,现在一套象样的衣服怎么说也得一二百以上吧,30年以前,20元以内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衣服的价格相对于那个时代上涨了18倍。

下面这个题目就是住。30年前的住的都是土房平房,烧的都是木材和煤炭,对环境污染很大。再看现在,家家都步入了电气化时代。都喜欢使用对大气没有污染的燃料。

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转变,以前,大人们不重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现在,每家每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进大学校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农民,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

再下面的题目是行,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有人开私家轿车,当然,也有人爱坐出租车。这些都不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乘坐公交车,30年前的车票5分钱,现在的车票是1元,整整上涨了20倍。

吃饭穿衣住房出行分析完了,我们来谈谈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30年以前我们有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工人看病都是单位报销,不用花钱,农民有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等,看病也基本不用花钱。那么,我们假定一个人没有单位,他看病是花钱的,进一次医院需要多少钱呢? 30年以前,感冒这种普通疾病块八毛的就解决问题了,即使打吊瓶最多10多块吧,现在呢?少说20到30元,如果输液了,100元根本不够。如果病大,就更麻烦了。医疗费用上涨了80倍!

现 在,我们的收入也有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一个月几十元就能养活全家十几口人。而现在呢?上涨到了几百元甚至几千元,工资翻了十几倍到几十倍。

教育问题就更大了,过去的九年义务教育那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父母上学的时候全年学杂费也就5元左右,你小子有本事考上大学,1分钱都不用交,吃饭钱都是国家管着,没有读不起书的。前几年,小学一年上百元,中学一年上千元,大学一年上万元,读不起书的人可就太多了!!教育费用上涨了几乎300倍,今天,我们国家推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的学费全免了,但是我们没有赶上啊!真的是很可惜啊 ^-^

前几年,东北有人吃自家的井水长出了大骨节。现在,人们吃的是自来水和矿泉水。就算是自来水也经过了处理

总之,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以及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十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基本经验在于中国遵循了经济增长“四色定理”。中国和世界发展历史充分证明,经济增长“四色定理”——和平稳定、开放结构、人力资本、结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充分必要条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遵循“四色定理”,经济就发展,社会就进步。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教训

70多年前,罗斯福曾说,“在我国,唯一真正值得宝贵的,是自然资源和人民大众。”用这句话来来理解当前的中国也是恰如其分的。在过去3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如果说我们有什么真正没做好的,就是在自然资源、环境和劳动群众的权利和福利方面,索取的过多,给予的太少。具体来说,首先是环境代价太大,资源过度消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经济发展是要有代价的,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它对世界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其代价就是中国资源与环境的严重损坏。

其次,贫富差距拉大,劳工权益受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赵人伟和李实领导的收入分配课题组在18年时间里所做的三次大范围收入分配调查结果显示,从1988年到2002年,无论是农村和城市的基尼系数,差距都在拉大。有关统计也表明,近30年来,内、外资企业年产值平均增长超过10%,而除垄断国企外的劳动者年工资增长率仅为1%-3%。这些情况都说明,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没有随着GDP的增长而同比增长。

再次,社会道德环境出现了让人忧心的状况。近年来,每年因信用缺失而增加的交易成本,据估算约占当年GDP的10%还多。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定促进民主改革,近日看到深圳民主改革试点搞的如火如荼,深圳正在改革民主政治,必将推动全国的改革,人民的生活必定芝麻开花节节高。只是政治改革应该是自上而下,不能是自下而上。地方改革能否改变中央 部署?

据深圳政府在线发布了一部《深圳市近期改革纲要》中称,将来部分区人在代表换界或代表补选时将开展直选,如果时机成熟时,可以进行市长直选等。于是引得一些媒体的赞扬,称该意见稿多次提到民主、竞选,很值得期待。

笔者认为它不值得期待。部分区人大代表在换界选中进行直选,部分区是哪部分区,可能是那些无关紧要的区。代表可能轰轰烈烈的产生了,但罢免权不在选民手中,这些代表很可能迫于形势,一屁股坐在有摆免权的那帮人一方,选民一番忙碌却给他人撵了个免子。市长直选,听其来很美,最后得由常委会差额票决,这哪是直选呀。差额选举在国外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中国内地不少地方早已实行,但效果如何,可以说是有目共睹,没什么新意。

民主、竟选是舶来品,我们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是上级任命,这种任命有个突出特点就是平静。谁官大谁最有发言权,皇帝最大,因此皇帝最有发言权,当家者一声令下,下面一片英明之声,非常的和谐。民主、竞选也有个特点,那就是热闹,有各种不同的声音,非常的不和谐,如果将来深圳的选举搞得非常热闹,选民的热情很高,那就与外来的民主、竞选很象,如果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就与我国的传统类似,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再说外来的民主、竞选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有三权分立进行制衡,还有独立的媒体来监督,它是个乱而有序的过程。时下中国,这几项皆不具备,如果真要去实践,那就只有六个字来形容,很乱、很黑、很暴力。中国实行村民自治已有几十个年头,效果怎样,可以说赌选成风,很黑很乱。台湾的民主进程来得很彻底,民主政治的各项配套措施一步到位,就这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乱政乱象,差点毁了民主政治。以我们现在的情形,最好别谈民主、竞选,搞来搞去,耗神费力,劳民伤财。

因此,时下的中国需要现行的官员选拔制度,这是一项成本低廉的制度,尽管存有不小的敝端,两害相权取其轻,在没有决心实行民主、竞选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原有的好,如果强行推进所谓的竞选,那就是一项既劳民伤财又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的赔本买卖,何苦来着!但是改总比不改好啊!盼望一步登天是不是太心急了。

在上世纪70年代十块钱人民币在饭店里,究竟能吃什么?

70年代,去饭店吃饭是必须要有粮票的,没有粮票买不到饭,那时没有个体户饭店,全是国营饭店,那时也没有身份证,出差住旅馆要用单位证明信,盖了公章就有效,那时的单位证明信就相当于今天的身份证。

记得那时一斤粮票加0.24元,能买到一斤干面粉做成的馒头,标准分量是1.37斤5个馒头,大型的国营饭店就跟现在的学校食堂一样,有专门的卖饭卖炒菜窗口,点了菜抄好了会叫你自己到窗口去取,吃饭的人很少,没几个人,饭店只伺候白开水,免费喝,炒菜价格在0.5-3元之间,3元的菜基本就是海鲜之类了,不过那时的海鲜质量并不好,但分量很足,那时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调味品,味道也没有现在好吃。

但是那时人们的生活都很差,在家里炒菜几乎连食用油都没有,在家全家炒一锅菜也放不了2-3克油(小半小汤匙),而且也不是天天炒菜,几天炒一次,大多都是熬菜汤,除了逢年过节是吃不到肉的,在饭店里吃的稍微好一点就非常知足,那时饭店里的包子是3-5分钱一个,也是要粮票的,1斤粮票买6-8个包子,没有粮票去了饭店也买不到吃的,那时,如果你有10块钱,就算今天的万元户了,去饭店10块钱,你能买到3-5天的丰盛饭菜,但是没人会去那么下饭店吃饭,10块钱可能是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月的菜钱和生活费。

其实那时候在农村不用买东西,都是生产队里分的,分粮食,分蔬菜,只是自己买点酱油和盐,食用油也是队里分的,很少很少,5口之家一年也不过2-3斤油。在城市里,也是分配供应票的,有粮票,布票,油票,肉票,菜票,糖票等等等等很多种供应票,没有票有钱也白搭,那时农民没有钱的来路,实在没办法了就变卖自己家里的东西去集市上换点钱维持生活开支,城市里可以上班领工资,农村住房是自己盖的,城市住房是单位分的。

总之那个年代,10块钱是一笔很大的资金,那个时候姑娘订婚的彩礼就是5-10块钱。娶个媳妇有50-100块钱就够了,不像现在动辄就几十万,虽然那时用钱很少,但也是很多家庭负担不起的,也是到处筹借。那时的结婚份子钱从1毛到5毛不等,只为见面好说话的随份子就是1毛钱,关系稍好点就是2毛,一般亲戚就是5毛,随1块钱的就是重大人情了,2块的就属于特殊交情了。

和现在随份子钱比起来相当于;1毛=100,2毛=200,5毛=300,1块=500-800,2块=1000-2000。

所以呀,那时的10元钱算很多,那时的5元钱+布票,就能买布回家自己做一身(上衣+裤子)非常高档得衣服了。从农村到城市都一样。那是一个生活物资匮乏的年代。农村人可以在自己的自留地里种点蔬菜、粮食去集市上换点钱,也满足自己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