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当日金价_潼关11月25号金价
1.皇太极的儿子的简介
2.爱新觉罗·勒克德浑简介
3.11月8日南宁疾控提醒来返人员需48小时核酸证明
4.1927年,中国发生了哪些历史事件
5.鸟的天堂在哪里?
6.关于中国第一次大革命
7.为什么唯独西安最终没有被日军侵略占领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发动南昌起义,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诞生,中国***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标志着人民军队建设的开端。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开始在井冈山地区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11月14日,中共黄麻区特委领导黄安、麻城两县农民和农军举行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等领导广州起义。
1928年1月12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农军的配合下,发动湘南起义。
1928年3月初,贺龙、周逸群等领导发动桑植起义。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农军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领导发动平江起义。
1928年10月,中共中央军事部成立。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领导发动百色起义。
1929年12月底,中国***红军第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古田召开,确立红军建军原则。
1930年3月,中共中央军事部改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
1930年5月中旬,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在上海秘密召开,研究确定红军建设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
1930年8月23日,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湖南浏阳县东北的永和市组成。
1930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工农红军编制草案》等法规、条例。
1931年1月15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在宁都成立。
1931年11月7日,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湖北黄安县七里坪组成。
1931年11月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
1932年12月,红军第四方面军进军川北,开始创建川陕边根据地。
1933年5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成立。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人民军队建军纪念日。
1934年2月7日,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在瑞金召开。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开始进行长征。
1934年10月22日,中央军区成立,项英、陈毅等留守中央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
1934年11月16日,红军第25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1935年3月,红军第四方面军发起嘉陵江战役。之后撤离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两河口会议,决定红一、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的方针。
1935年8月1日,中国***以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
1935年9月16日,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延川永坪镇,同西北红军会师。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吴起镇,结束长征。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召开扩大会议,制定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战略方针。
1936年2月20日,东北地区各抗日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1936年7月5日,红军第二方面军在长征途中组成。
1936年7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成立。
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陕甘宁边区胜利会师。
1937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中央等领导机关由保安移驻延安。此后10年,延安成为全国革命大本营所在地。
1937年5月2日至14日,中国***全国代表会议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会议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国抗战开始。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决定成立新的中共中央,确定我军实行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陕北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扩展资料
革命结果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3省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在中国***的影响、推动和领导下,纷纷组戚抗日义勇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1934年11月,***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开始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又改称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H游击战争的主体。
到1937年7月,部队发展到11个军另1个师,井3万余人。东北3省的抗日游击战争,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促进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极其艰难曲折的道路。
曾从最多时的30万人减少到约3万人,但在战争实践中锻炼出一支英勇善战的新型人民军队,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指挥员,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中国革命战争情况的战略战术,为实现全国抗战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皇太极的儿子的简介
清代六大亲王分别为: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时期)、睿亲王多尔衮(皇太极时期)、安亲王岳乐(顺治时期)、康亲王杰书(康熙时期)、怡亲王胤祥(雍正时期) 、恭亲王奕欣(咸丰、同治、光绪时期)。
铁帽子王有12位,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一、六大亲王
1、礼亲王代善
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母为大福晋佟佳氏。
天命元年(1616年),封为和硕贝勒,参与国政,名列四大贝勒之首,序称大贝勒。代善父子领满洲两红旗(正红旗、镶红旗),在征伐女真各部、蒙古与明朝的过程中屡立战功。
曾因作战英勇,赐号“古英巴图鲁”。努尔哈赤逝世后,在代善主持下,诸贝勒拥戴皇太极继承汗位。天聪九年(1635年),被皇太极斥为轻视君上,贪财违法,虐待属人。
崇德元年(1636年),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次年,清太宗复斥为越分妄行,轻君蔑法,渐赋闲家居,不问朝政。
终皇太极一朝,因其年长位尊而遭到压抑。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逝世后,为消弭内争,代善拥戴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
顺治五年(1648年),病死于北京,终年六十六岁 ,赐祭葬,立碑纪功。康熙十年(1671年),追谥号为烈。乾隆十九年(1754年),入祀盛京贤王祠。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配享太庙,世袭罔替。
2、睿亲王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衮被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
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
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
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3、安亲王岳乐
爱新觉罗·岳乐(1625年—1689年),清朝宗室、将领,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孙,饶余敏郡王爱新觉罗·阿巴泰第四子,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功勋卓著的名将,为清朝入关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初封镇国公。顺治六年(1649年),封贝勒。顺治八年(1651年),袭爵,改号安郡王。顺治十四年(1657年),进爵亲王。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岳乐去世,年六十五岁,谥号和。死后因贝勒诺尼攻讦被夺谥降爵。
4、康亲王杰书
爱新觉罗·杰书(1645年—1697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重要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礼烈亲王代善之孙、惠顺亲王祜塞第三子,清代六大亲王之一。
顺治六年(1649年),袭封多罗郡王。顺治八年(1651年),封号为康。顺治十六年(1659年),追论伯父巽亲王满达海前罪,剥夺谥法及碑文,降爵为贝勒。
礼亲王世袭铁帽子亲王爵位,由满达海之子常阿岱转由杰书承袭,改封康亲王。
三藩之乱起,拜正白旗都统,授征南大将军。康熙十三年(1674年),率军前往浙江,围剿耿精忠。康熙十五年(1676年),平定浙江,直捣福州。
耿精忠大势已去,亲自前往投诚,平定耿精忠叛乱。同时,台湾郑经令部将许耀率军万兵攻打福州,为杰书所败。
康熙十九年(1680年),台湾郑经溃败后,清军收复沿海厦门、金门、铜山等地。郑经兵败,率领残部逃回台澎地区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杰书逝世,谥号为良。
5、怡亲王胤祥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4月16日—1730年5月4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胤祥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四皇子胤禛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1723年),命总理户部。
自此即全力辅佐胤禛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雍正三年(1725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5岁。
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6、恭亲王奕欣
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
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欣于咸丰三年(1853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欣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年(1884年),奕欣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同治四年(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
光绪十年(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史称“甲申易枢”。一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
从光绪二十年(1894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初十日(5月29日)逝世,谥号为“忠”。其孙溥伟袭封恭亲王爵位。
二、铁帽子王
1、礼亲王代善(六大亲王已介绍)
2、郑亲王济尔哈朗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母为五娶福晋乌喇纳喇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
自小就生活在宫中,由努尔哈赤加以抚养,所以他与皇子们关系很好,尤其是与皇太极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父兄反叛后,依旧受到信任和重用。
从青年时代起,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讨,因军功受封为和硕贝勒,是努尔哈赤时期共柄国政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
累封和硕郑亲王,是皇太极时代四大亲王之一,成为清朝历史上除多尔衮外惟一一位受“叔王”封号的人。顺治十二年,薨,谥号为献,入享太庙。
3、睿亲王多尔衮(六大亲王已介绍)
4、豫亲王多铎
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
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旋封贝勒,统正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封豫亲王。崇德六年(1641年),参与松锦大战,获大捷。
顺治元年(1644年),以定国大将军从多尔衮入关,击败李自成军。旋挥师破扬州,杀史可法;下江南,俘南明福王,晋和硕德豫亲王。
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多铎染天花死亡,年仅三十六岁,谥号“通”。乾隆年间诏配享太庙。一生战功彪炳,乾隆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5、肃亲王豪格
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母为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满洲正蓝旗人。
豪格初封为贝勒,天聪六年(1632年)七月,晋封为和硕贝勒。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晋封为和硕肃亲王,同年六月,掌管户部的事务,十二月跟随皇太极亲征朝鲜王朝。
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陪同多尔衮进攻明朝,翌年四月班师。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被降为郡王。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因为军功重新晋封为亲王。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因为中伤多尔衮被削爵,之后跟随清军入关,清定都北京后,仍封肃亲王。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被授为靖远大将军出征四川,同年十二月灭张献忠政权。
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凯旋回京,三月,被多尔衮构陷削爵,事后被幽禁,同年四月死于狱中,时年四十岁。顺治七年(1650年)正月,多尔衮与兄阿济格各纳其福晋一人。
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顺治帝亲政之后为豪格昭雪,恢复其封爵。顺治十三年(1656年)九月,追谥为肃武亲王。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配享太庙。特诏改现袭爵位之显亲王,复始封王号曰肃,世袭罔替。八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6、庄亲王硕塞
爱新觉罗·硕塞(1628年-1654年),又名硕色,号霓庵,清朝宗室,满洲镶红旗人,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
顺治元年(1644年),封多罗承泽郡王。随后跟随多铎率军南下,当时李自成据潼关,硕塞随豫亲王多铎进攻陕州,击败李自成部将张有增、刘方亮,李自成亲自迎战,亦被击破。
随后向南进兵,击破明福王朱由崧,赐团龙纱衣一袭、金二千、银二万。后又跟从多铎征喀尔喀,随英亲王阿济格戍守大同。
姜瓖反叛期间,硕塞率领大军讨伐代州,为清军解围有功,晋升为亲王。顺治七年(1650年),降为郡王。顺治八年(1651年),晋封和硕承泽亲王。
掌管兵部、宗人府。同年十月,又与多罗谦郡王瓦克达同为议政王。顺治十一年(1654年)十二月初五逝世,由他的儿子博果铎袭爵。
7、克勤郡王岳托
爱新觉罗·岳托(1599年-1638年),满洲镶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开国元勋,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之长子。
早年投身戎马,跟随努尔哈赤攻辽沈,征蒙古,与父亲代善同掌两红旗,先后封为台吉、贝勒,后因军功被封为和硕成亲王,主管兵部。
努尔哈赤去世后,以大局为重,力劝父代善拥立皇太极。后因其性情耿直,引起皇太极不满,动辄获咎,屡遭贬至贝勒。
崇德三年(1638年),因天花病逝于济南。皇太极念其功绩,追封克勤郡王。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特为岳托立碑纪功。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配享太庙,入祀盛京贤王祠,克勤郡王之爵世袭罔替。
8、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爱新觉罗·勒克德浑(1619—1652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努尔哈赤曾孙、礼亲王代善之孙、和硕颖亲王萨哈璘第二子。
作为努尔哈赤的子孙,继承了先辈们的勇猛果敢,在明清鼎革之际的烽火硝烟中南征北战,驰骋疆场,为清朝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封顺承郡王。
顺治八年(1651年),奉命掌管刑部事务。九年,卒,时年三十四岁。康熙十年,赐谥“恭惠”,子孙世袭罔替。
9、怡亲王胤祥(六大亲王已介绍)
10、恭亲王奕欣(六大亲王已介绍)
11、醇亲王奕譞
爱新觉罗·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异母弟。
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其大福晋为慈禧太后胞妹。晚清政治家,光绪初年军机处的实际控制者。
道光三十年(1850年)封为醇郡王。咸丰帝死后奕譞与恭亲王配合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所以慈禧太后开始重用奕譞。同治三年(1864年),奕譞加亲王衔。
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封亲王。光绪登基,他又被加封亲王世袭罔替。光绪十年(1884年),恭亲王奕欣所带领的军机处被慈禧全班斥退,史称甲申易枢,奕譞开始以商办之名接掌政权。
光绪十一年(1885年),总理海军衙门,任内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公历1891年1月1日),醇亲王奕譞薨于藩邸,时年51岁,谥号醇贤亲王。奕譞与侧福晋所生的五子载沣袭封醇亲王爵位,载沣的长子溥仪为清朝末代皇帝。
12、庆亲王奕劻
爱新觉罗·奕劻(1838年3月24日-1917年1月29日),晚清宗室重臣,清朝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满洲镶蓝旗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曾孙,庆僖亲王爱新觉罗·永璘之孙,不入八分辅国公爱新觉罗·绵性长子。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三月二十四日(农历二月二十九日)奕劻出生于北京,过继庆郡王绵慜为嗣子,初封辅国将军,后晋爵贝子、贝勒,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加郡王衔,任御前大臣。
光绪十年(1884年),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进庆郡王。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爵亲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加恩世袭罔替,成为铁帽子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他受命与李鸿章于次年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为首席军机大臣,仍总理外务部。
宣统三年(1911年),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奕劻任内阁总理大臣、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复出,奕劻让出首相职位改任弼德院总裁。
清朝灭亡后,迁居天津。民国六年(1917年)一月二十九日病死,时年79岁。追谥曰密,子载振袭爵。
百度百科——铁帽子王
百度百科——清代六大亲王
爱新觉罗·勒克德浑简介
皇太极的儿子的简介:爱新觉罗·豪格是皇太极之长子,爱新觉罗·叶布舒是皇太极第四子,爱新觉罗·硕塞是皇太极第五子,爱新觉罗·福临是皇太极第九子,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是皇太极第十一子。
1、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
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母为继妃乌喇纳喇氏(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满洲正蓝旗(曾为镶白旗、镶黄旗)人。爱新觉罗·豪格少年时就参加努尔哈赤征服蒙古的战斗,因功勋被封为贝勒,取代杜度而成为“四小贝勒”之一,领镶白旗。
2、爱新觉罗·叶布舒(1627年11月25日—1690年10月23日)
努尔哈赤之孙,清太宗皇太极第四子,顺治帝福临的四哥。天聪元年(1627年)丁卯十月十八日子时生。母庶妃颜扎氏,布颜之女。初封镇国将军。康熙八年(1669年)晋封辅国公。康熙二十九(1690年)年庚午九月卒,年64岁。
3、爱新觉罗·硕塞(1629年-1655年)
满洲镶红旗人,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母叶赫那拉氏,清朝宗室,清初将领。顺治元年(1644年),顺治帝定都北京后,作为皇兄的爱新觉罗·硕塞被封为多罗承泽郡王。同年,硕塞追随豫亲王多铎西征南下,于潼关讨伐李自成的义军。
4、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
是清朝第三位皇帝(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初名方喀拉,自号臆庵道人。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
5、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1642年1月20日—1656年8月22日)
清朝宗室,清太宗皇太极第十一子,母为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娜木钟。顺治十二年(1655年),受封襄亲王,顺治十三年(1656年)去世,时年十五岁,谥号为昭,无嗣。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豪格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叶布舒
11月8日南宁疾控提醒来返人员需48小时核酸证明
爱新觉罗·勒克德浑(1619-1652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礼亲王代善之孙、和硕颖亲王萨哈璘的第二子,努尔哈赤家族的第四代,封顺承郡王。作为努尔哈赤的子孙,他继承了先辈们的勇猛果敢,在明清鼎革之际的烽火硝烟中南征北讨,驰骋疆场,为满清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康熙时赐谥号“恭惠”,子孙世袭罔替。
7岳托
爱新觉罗·岳托(1599年-1638年),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之长子,满洲镶红旗人。岳托是清朝开国史上的一位重要将领,他在祖父去世后,以大局为重劝父代善拥立皇太极。岳托很早就投身戎马,太祖朝,岳托攻辽沈,征蒙古,与父亲代善同掌两红旗。岳托先被封为台吉、贝勒,后因军功被封为亲王,主管兵部。因其性情耿直,引起皇太极的不满,动辄获咎,屡遭贬斥至贝勒。1638年(清崇德三年)病逝于济南。皇太极念其功绩追封他为克勤郡王。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清 *** 为岳托立碑纪功。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使岳托配享太庙,入祀盛京贤王祠,并以克勤郡王之爵世袭罔替。
6硕塞
爱新觉罗·硕塞(1628年-1654年),又名硕色,号霓庵,清朝宗室,满洲镶红旗人,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顺治元年(1644年),封多罗承泽郡王。随后跟随多铎率军南下,当时李自成据潼关,硕塞随豫亲王多铎进攻陕州,击败李自成部将张有增、刘方亮,李自成亲自迎战,亦被击破。随后向南进兵,击破明福王朱由崧,赐团龙纱衣一袭、金二千、银二万。后又跟从多铎征喀尔喀,随英亲王阿济格戍守大同。
姜瓖反叛期间,硕塞率领大军讨伐代州,为清军解围有功,晋升为亲王。顺治七年(1650年),降为郡王。顺治八年(1651年),晋封和硕承泽亲王。掌管兵部、宗人府。同年十月,又与多罗谦郡王瓦克达同为议政王。顺治十一年(1654年)十二月初五逝世,由他的儿子博果铎袭爵。
5豪格
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母为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满洲正蓝旗人。豪格初封为贝勒,天聪六年(1632年)七月,晋封为和硕贝勒。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晋封为和硕肃亲王,同年六月,掌管户部的事务,十二月跟随皇太极亲征朝鲜王朝。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陪同多尔衮进攻明朝,翌年四月班师。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被降为郡王。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因为军功重新晋封为亲王。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因为中伤多尔衮被削爵,之后跟随清军入关,清定都北京后,仍封肃亲王。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被授为靖远大将军出征四川,同年十二月灭张献忠政权。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凯旋回京,三月,被多尔衮构陷削爵,事后被幽禁,同年四月死于狱中,时年四十岁。顺治七年(1650年)正月,多尔衮与兄阿济格各纳其福晋一人。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顺治帝亲政之后为豪格昭雪,恢复其封爵。顺治十三年(1656年)九月,追谥为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配享太庙。特诏改现袭爵位之显亲王,复始封王号曰肃,世袭罔替。八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4多铎
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
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旋封贝勒,统正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封豫亲王。崇德六年(1641年),参与松锦大战,获大捷。顺治元年(1644年),以定国大将军从多尔衮入关,击败李自成军。旋挥师破扬州,杀史可法;下江南,俘南明福王,晋和硕德豫亲王。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多铎染天花死亡,年仅三十六岁,谥号“通”。乾隆年间诏配享太庙。一生战功彪炳,乾隆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3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衮被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 *** ,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2济尔哈朗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己亥年十月初二日(11月19日)丑时生,母为舒尔哈齐五娶福晋乌喇纳喇氏,布干贝勒之女。努尔哈赤之侄。
济尔哈朗自小就生活在努尔哈赤的宫中,由努尔哈赤加以抚养,所以他与努尔哈赤的儿子们关系很好,尤其是与皇太极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这样他才会在父兄反叛后依旧受到信任和重用。济尔哈朗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讨,因军功受封为和硕贝勒。是努尔哈赤时期共柄国政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也是皇太极时代四大亲王之一。成为清朝历史上除多尔衮外惟一一位受“叔王”封号的人。后入享太庙。
1代善
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又称代善,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曾因作战英勇赐号“古英巴图鲁”,1616年(天命元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参与国政,为四大贝勒之首,以序称大贝勒。
代善领满洲两红旗(正红旗、镶红旗),在征伐女真各部及蒙古与明朝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努尔哈赤逝世后,在代善主持下诸贝勒拥戴皇太极继承汗位。1635年(天聪九年),代善被皇太极斥为轻视君上,贪财违法,虐待属人。1636年(崇德元年),代善被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次年被太宗复斥为越分妄行,轻君蔑法,渐赋闲家居,不问朝政。代善终皇太极一朝,因其年长位尊而遭压抑。1643年(崇德八年)皇太极逝世,为消弭内争,代善拥戴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1648年11月25日(顺治五年十月十一日)病死于北京,终年66岁 。赐祭葬,立碑纪功。1671年7月(康熙十年六月),追谥曰烈。1754年10月(乾隆十九年九月),入祀盛京贤王祠。1778年2月(乾隆四十三年正月),配享太庙。
1927年,中国发生了哪些历史事件
11月8日,南宁疾控发布紧急提醒:
主动报备信息落实防控措施
来邕人员:
需通过微信搜索“智慧防疫-健康南宁”小程序进行入邕报备,提前48小时向在邕目的地社区报备,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邕,抵邕后12小时内向目的地社区报备。
区内边境八县来邕人员:
须实行“三天两检”和居家健康监测3天。
7天内有本土疫情发生县来邕人员:
提前与在邕目的地社区联系,了解来邕管控政策,并根据风险等级按照国家及自治区疫情防控要求接受健康管理服务。
疫情防控政策动态变化,来邕人员请务必提前联系目的地所属社区,了解南宁市疫情防控政策。
请11月1日以来河南省郑州市流出的所有人员;10月29日以来广东省广州市流出的所有人员;10月7日以来有山西省旅居史的人员;10月1日以来有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旅居史的人员;9月25日以来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居史的人员立即向所在社区、单位报备,并配合做好健康管理措施。
重点人员排查起始时间:
为该地确定为高、中、低风险地区之日起往前7天,截止时间为当地所有低风险区调整为常态化防控当日。
7天内有本土疫情报告或有中高风险区的地区:
北京市
朝阳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通州区、大兴区、平谷区、密云区、昌平区、海淀区、顺义区、东城区、丰台区、西城区
天津市
静海区、滨海新区、西青区、北辰区、蓟州区、宝坻区、津南区、河西区、东丽区
河北省
石家庄市长安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鹿泉区、循环化工园区、栾城区、
承德市双桥区、宽城满族自治县
廊坊市安次区、广阳区、永清县、大城县、文安县、霸州市、三河市、开发区
张家口市宣化区、万全区、康保县、沽源县
保定市安国市、高碑店市、白沟新城、满城区、竞秀区、阜平县
雄安新区安新县
邢台市襄都区、信都区、内丘县、柏乡县、任泽区、宁晋县、平乡县、开发区、南和区、临城县
沧州市新华区、运河区、高新区、南皮县、泊头市、
唐山市丰润区、玉田县、遵化市、汉沽管理区、迁西县
邯郸市邯山区、丛台区、永年区、临漳县、魏县、复兴区
衡水市冀州区、高新区
辛集市
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海港区
定州市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大连市西岗区、甘井子区
沈阳市浑南区
朝阳市双塔区
丹东市元宝区、振兴区、振安区、宽甸满族自治县、东港市、合作区
锦州市古塔区、凌河区、太和区、开发区、高新区
营口市鲅鱼圈区、盖州市
吉林省
长春市宽城区、朝阳区、农安县、汽开区、南关区、绿园区、二道区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道里区、南岗区、香坊区、双城区、五常市、阿城区
牡丹江市阳明区
黑河市爱辉区
绥化市北林区、绥棱县、望奎县、肇东市
大庆市让胡路区
鸡西市鸡东县
齐齐哈尔市拜泉县
上海市
普陀区、浦东新区、徐汇区、静安区、嘉定区
江苏省
南京市鼓楼区、栖霞区
苏州市吴中区、昆山市、相城区
无锡市江阴市
南通市如东县
扬州市刊江区
盐城市大丰区
连云港市赣榆区
浙江省
杭州市滨江区、上城区
宁波市海曙区
金华市义乌市
安徽省
阜阳市颍东区、颍州区
宣城市广德市
芜湖市鸠江区
六安市裕安区
淮北市濉溪县
福建省
福州市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闽侯县、高新区、连江县、永泰县、长乐区、闽清县
南平市蒲城县
宁德市蕉城区
漳州市东山县
江西省
南昌市青山湖区
萍乡市安源区、湘东区、萍乡经开区
抚州市广昌县
赣州市章贡区
山东省
菏泽市
曹县、郓城县、鄄城县、定陶区
威海市荣成市
淄博市临淄区、博山区
济宁市兖州市、微山县、泗水县、高新区、太白湖新区、鱼台县、曲阜市、梁山县、金乡县
聊城市茌平区
临沂市兰山区、河东区、莒南县、费县、沂水县、蒙阴县
枣庄市市中区、滕州市、山亭区
德州市德城区、夏津县、武城县
日照市东港区、高新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
滨州市博兴县、邹平市
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黄岛区、崂山区、城阳区、即墨区、李沧区、胶州市、平度市
潍坊市诸城市、潍城区
泰安市泰山区、高新区、泰安区、岱岳区
河南省
郑州市
平顶山市汝州市
信阳市平桥区
焦作市武陟县、温县、沁阳市
鹤壁市浚县、淇滨区、开发区
济源市济源示范区
许昌市魏都区
安阳市内黄县
湖北省
武汉市汉阳区、东西湖区、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江夏区、经开区、黄陂区
襄阳市宜城市、老河口市
宜昌市西陵区、点军区
黄冈市麻城市、团风县、黄州区、黄梅县
鄂州市华容区、鄂城区
十堰市茅箭区、竹溪县
黄石市下陆区、开发区
恩施土家族自治州恩施市
随州市随县
天门市
湖南省
邵阳市双清区、大祥区、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绥宁县、北塔区
怀化市鹤城区、中方县
长沙市浏阳市、开福区、长沙县
株洲市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天元区、渌口区、醴陵市
永州市零陵区、冷水滩区
衡阳市耒阳市、珠晖区
益阳市南县
郴州市苏仙区
广东省
广州市
深圳市福田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
汕头市潮南区、潮阳区、澄海区、金平区
江门市蓬江区
湛江市吴川市、雷州市
茂名市茂南区、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电白区、高新区
梅州市丰顺县
阳江市阳春市
东莞市
揭阳市普宁市
清远市清城区、阳山县
佛山市南海区、禅城区
珠海市香洲区、金湾区
韶关市曲江区
潮州市饶平县
重庆市
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大足区、永川区、璧山区、铜梁区、高新区、万州区、合川区、巴南区、江北区、渝北区、江津区、南川区、渝中区、垫江县、綦江区、大渡口区、万盛经开区、长寿区、梁平区、忠县、丰都县、彭水县、开州区
四川省
成都市武侯区、双流区、彭州市、新都区、成华区、郫都区、金牛区
广元市
利州区、经开区
南充市
蓬安县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
资阳市安岳县
巴中市巴州区、恩阳区、南江县、经开区
泸州市江阳区、纳溪区、合江县
乐山市市中区、五通桥区
内江市东兴区
贵州省
贵阳市清镇市、花溪区
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
云南省
昆明市呈贡区、普宁区、五华区、石林彝族自治县、官渡区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陇川县、盈江县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
临沧市临翔区
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昭通市昭阳区
玉溪市红塔区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西安市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长安区、高陵区、曲江新区、经开区、西咸新区、高新区
宝鸡市金台区
咸阳市三原县、秦都区
渭南市大荔县、华州区、潼关县
汉中市西乡县
榆林市定边县、靖边县、榆阳区、横山区
商洛市柞水县
延安市宝塔区
甘肃省
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永登县
武威市凉州区
庆阳市宁县、西峰区
天水市秦州区
白银市会宁县
嘉峪关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市金凤区、永宁县、灵武市
中卫市沙坡头区、海原县、中宁县
吴忠市利通区、同心县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惠农区
固原市泾源县、原州区、隆德县
青海省
西宁市城中区、城北区、城西区、城东区、湟中区
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门源回族自治县、刚察县
海东市平安区、乐都区、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县
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杂多县、曲麻莱县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合理慎重安排出行
近期,若非必要,不出境,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和出现本土疫情的地区旅行及出差。确需前往的,请务必提前向所在社区和工作单位报备,并做好个人防护;返邕后,应主动向所在社区和工作单位报备相关情况,配合当地疫情防控部门开展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等疫情防控措施。
鸟的天堂在哪里?
1月1日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收归国有。 同日,广州的国民政府迁到武汉。汉发反英怒潮。1月3日汉发“一·三”事件,中国政府宣布收回汉口英租界。1月7日——中国国民政府接管汉口、九江的英国租界。
2月6日龙云发动云南政变。2月12日翁文灏首次提出“燕山运动”的概念。2月18日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失败。
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3月24日 南京事件。占领南京的国民革命军攻击外国机构,打死金陵大学美籍副校长文怀恩等人,英美军舰炮击南京城。镇江英领事将镇江英租界管理权交还中国。3月31日康有为在青岛去世。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4月18日 蒋介石另立南京国民政府。4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举行第二次北伐誓师大会。4月27日 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
5月5日?冯玉祥出师潼关,直系军阀覆没。5月10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到会代表60余人,代表团员5万多人。会议选出新的团中央局,任弼时当选为书记。
7月3日 台湾爆发了“第一次中坜事件”。
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8月7日 中共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8月25日 武汉政府宣布迁都南京,并改组“国民政府”。
9月9日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12月11日 中国***发动广州起义。
关于中国第一次大革命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天马河河心岛上约20多亩土地,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时,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一说是《小鸟的天堂》),更使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
扩展资料:
《鸟的天堂》是现代作家巴金于1933年创作的散文。此文讲的是作者与朋友们在“鸟的天堂”,看了数不清的鸟,心里恋恋不舍,在此文中,作者以清新流畅之笔,发掘和描绘了自然胜景之美,寄托了自己美好的情思,创造出一种清丽悠远的意境。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毕业。1927年赴法国留学。1928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死亡》。
参考资料:
为什么唯独西安最终没有被日军侵略占领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4年(民国十三年)1月至1927年7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合作的领导下,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而进行的革命战争。
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所篡夺,并在北京建立由其控制的中央政府。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军阀各据一方,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为扩大地盘和争夺中央政府的统治权而混战不休。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共和民主和国家的统一,于1917年在广州建立军政府,利用旧军队之间的矛盾,曾两次进行北伐,以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但都因没有发动工农群众和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武装而未果。1923年2月,在滇桂联军击退陈炯明叛军后,孙中山由上海返回广州,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重新成立大元帅府。同年6月,中国***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意***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资格参加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全面改组国民党。同年1月24日,孙中山下令成立黄埔军校筹备处,亲自兼任总理。5月军校正式开学,在苏联政府和***人的支持、帮助下,为革命军队的建立培养了大批骨干,并使国民党从此有了自己的军队。同年9月,孙中山设大本营于韶关,誓师北伐,将拥护广州政府而集结于广东的豫军、桂军、赣军、湘军、滇军等部4.5万余人,编为三路进攻江西,以南昌、九江为会师目的地,并将北伐军一律改称为建国军。9月25日,以建国豫军樊钟秀部组成的先遣军入赣作战,10月26日攻占桂东一线。随后,北伐军分路北上,至11月9日占领赣南重镇赣州。21日北伐军攻占吉安。由于江西军阀邓本仁,初为与赣军督办蔡廷勋争夺江西而向北伐军输诚,后又与赵恒惕、陈炯明等相勾结,向北伐军大肆反扑,致使北伐军背腹受敌,被迫于1925年1月由赣州、南康一线撤退,集中于大庚岭、南雄一带。孙中山所领导的这次北伐暂告结束。
还在孙中山于韶关准备誓师北伐之际,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武装商团与陈炯明相勾结,借机叛乱,企图推翻广州革命政府,并在10月10日枪杀纪念辛亥革命十三周年的游行群众数百人。广州一时处于危机之中。在中国***和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持下,孙中山决定由韶关星夜回师,一部兵力直指广州市西关商团省城基地;另一部直下佛山(今佛山市),将商团武装全部歼灭,初步巩固了广州根据地。商团之乱平定后,正值第二次直奉战争(参见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孙中山应段祺瑞和冯玉祥等共商国是的邀请于11月由广州出发北上,不幸于翌年病逝于北京。年底,盘据在东江地区的陈炯明部向淡水推进,企图进攻广州。为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肃清东江之陈炯明部,广州政府决定以滇粤联军实施东征。其计划以滇军为左翼,由河源、老隆直趋兴宁、五华;以粤军为右翼,经海陆丰直指潮汕;以桂军围攻惠州。黄埔军校校军3000人,由校长蒋介石率领编入右翼军行动。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随军东征,负责军队中的政治工作。东征开始后,担任左翼和中路的滇军杨希闵部和桂军刘震寰部却按兵不动。唯右翼和黄埔校军进展迅速,于2月中旬一举攻占淡水县城,17日由淡水转兵东进,在乎山附近击溃陈炯明军洪兆麟部主力,占领潮汕。3月11日,在粤军配合下,又在棉湖、鲤湖附近将陈炯明军林虎等部击溃,下旬攻占五华、兴宁、梅县等地,取得了第一次东征的胜利(参见第一次东征)。1925年1月,中国***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后,领导了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对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省港大罢工的胜利,给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以沉重打击,为广州革命根据地的巩固、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6月初,在广州市内的杨希闵、刘震寰与陈炯明、唐继尧等军阀互相勾结,公开叛乱,企图推翻广州革命政府。6月6日,广州革命政府命令东征的黄埔校军等部回师平叛。6月11日在广州附近工人、农民的积极配合下,革命军对盘据在龙眼沿、白云山一带的叛军发起总攻,至12日将滇军杨希闵部基本肃清;7月又将在西江地区的滇军余部和桂军刘震寰部全部消灭,进一步巩固了广州革命根据地。7月1日,广州大元帅府改为国民政府。8月26日,国民政府又将建国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进行统一整编。国民革命军下辖第1、第2、第3、第4、第5、第6军。各军先后建立党代表制、政治部和政治工作制度。许多中共党员担任了各军l师的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从此,广东革命政权和军队更趋统一。
国民政府成立后,陈炯明在英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乘革命军回师广州平定杨刘叛乱之机,从9月1日起又重占潮州、梅县等东江一带地区,并集重兵于惠州,企图与占据粤南的军阀邓本殷部合力夹攻广州。28日,国民政府决定举行第二次东征,任命蒋介石为东征军总指挥,周恩来为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10月1日,东征军由广州出发,14日攻占惠州城,歼陈炯明军主力,11月下旬,再度收复东江一带地区,全歼陈炯明叛军。在此同时,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一部举行南征。10月29日,南征军打退邓本殷部的北扰部队,至12月初克阳江、肇庆、廉江等地,翌年2月攻占海南岛。广东实现统一。广东的统一,促进了两广的统一。是年3月两广宣布合作,广西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不久湖南唐生智部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8军。这些都为北伐战争的进行准备了重要条件。
这时,在北方奉系军阀取代直系军阀,成为北洋军阀中占支配地位的势力,并与直系的段祺瑞相勾结,排斥冯玉祥的国民军。为对付倾向革命的国民军力量的发展,在英帝国主义的策划下,张作霖竟与宿敌直系吴佩孚携手,组成“反赤联合阵线”。1926年1月,直军、奉军分别由湖北、山东出兵向国民军进攻,不久占领河南、河北。3月12日,日本派军舰掩护奉军进攻大沽口。国民军当即予以还击。日本帝国主义竟纠合英法等八国,以20余艘军舰群集大沽口,以武力相恫吓。为抗议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威胁,在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等和国民党地方党部领导下,3月18日,各界群众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大会。会后,游行群众到国务院请愿遭到军警的枪击,当即死、伤240余人。此时,在奉直军阀的联合进攻下,国民军被迫于4月15日撤出北京,退往南口,后转向西北。这一形势,促进了人民群众的更大觉醒,迫切希望广东革命政府能早日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1926年2月,中国***中央委员会召开特别会议,向国民党提出出兵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主张。然而3月下旬,蒋介石突然下令解除省港工人纠察队武装,提出***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等错误议案。6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体会议通过迅速出师北伐案,任命蒋介石为北伐军总司令。在以加伦为首的苏联顾问帮助下,国民革命军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长驱直进,迅速消灭吴佩孚部;同时和江西孙传芳谈判,并向湖南、江西边境和广东、福建边境分别派出部分兵力用以监视和防备,待两湖战场取得胜利后,集中兵力消灭孙传芳部;随后,再集中兵力消灭张作霖部,统一全中国。7月9日,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师北伐(参见北伐战争),在工农群众的支持下,7月12日占领长沙,8月19日攻占平江,22日占领岳州,随后进入湖北(参见汨罗江战役)。8月27日北伐军攻占汀泗桥(参见汀泗桥战役),并乘胜攻占咸宁。8月30日攻占胜贺桥击溃吴佩孚部主力(参见贺胜桥战役),9月下旬渡过长江占领汉口、汉阳,10月10日攻占武昌(参见武汉战役)。北伐军在两湖战场的胜利,使孙传芳一变其中立态度,8月底突然派重兵从江西向湖南及湖北的翼侧进攻,企图切断北伐军的后路。9月初,国民革命军向江西发动进攻,在广大工农群众支持下,经过三次南浔路会战(参见武汉战役),11月上旬相继攻克九江、南昌,基本歼灭孙传芳在江西的主力。驻留粤闽边境的北伐军一部,10月攻占永定。由于北伐军的胜利影响,在福建的孙传芳部纷纷倒戈,12月中旬不战而下福州。之后,北伐军继续向河南、浙江、安徽、江苏进军。1927年2月3日,不战而下安庆、芜湖,19日进占浙江杭州,3月24日占领江苏南京,一路势如破竹,革命势力迅速发展到长江、黄河流域。在北方,由于中国***的帮助支持,国民军改编为国民联军,冯玉祥就任联军总司令。国民联军于1926年9月18日在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举行誓师大会,迅速从绥远进入陕甘两省,并解围西安。随后于1927年5月前出潼关、紫荆关,与武汉国民政府北伐军对河南形成夹击之势,先后攻占上蔡、洛阳等地。6月1日两军会师于郑州。在北伐战争中,中国***发动工农群众,给北伐军以积极支援和配合。1927年春,刘少奇等领导汉口、九江工人驱逐英帝国主义者,收回两地的英租界。周恩来等领导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占领了上海。湖南、湖北的农民运动也迅猛开展。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武汉发动政变,残酷屠杀***人和革命群众,致使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成果为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所篡夺而告结束。
因为陕西东界的黄河挡住了日本侵略者。
1937年7月,侵华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华北大、中、小城市和交通沿线的土地,又向南方大举进攻。这年秋天,日军直扑陕西。他们认为打下陕西,就可以进军西北和西南,配合其南下的大军,迅速灭亡中国。
日军认为,陕西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而西安是张学良和杨虎城逼迫蒋介石促成全国抗战的基地,拿下陕西是对中国的致命一击。所以对于陕西,他们是志在必得。
然而,当日军推进到陕西东界的黄河东岸时,看到黄河,就为之失色:黄河从陕西省的府谷向南到韩城禹门口,奔腾在陕西、山西间的峡谷中,如同从天而降一般,一泻千里,吼声震动,力冲万钧。黄河在禹门口,猛出峡谷,一展数十里之宽,泥潭、沼泽四布,流向深浅莫测,自古以来是渡军的大忌。
汹涌澎湃的河水令日军很头疼,经过一冬的谋划,日军决定:先用空军对我守军狂轰滥炸,使我军无力还击,然后用武装的船只强渡占领渡口,后续部队迅速登陆,汽车、装甲兵马上开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我军以沉重的打击。
对于随时可能打过黄河的日军,我军严阵以待,决心御敌于黄河彼岸。抗日军民在山区中修了坚固的工事,配备了强大的火力,在敌人船只开到河中时,将他们打得人仰马翻,并向对岸敌军发射迫击炮,坚决顶住,并迂回渡过黄河,从背后打击敌人,使敌人有被前后夹击之忧,无法渡河。
1938年到1939年年底,日军从府谷渡口到潼关渡口,发动了20多次的渡河战斗,均以失败告终。
扩展资料:
1939年,汪精卫投降日本,建议日本要尽快占领陕西,说这样就能迅速战胜八路军和杨虎城,于是日本人又对陕北宋家川(即吴堡县城所在地)这个大渡口,连续进行了4次攻击,最少时用兵500人,多时1500人,飞机、大炮开路,战船跟进。
我军在敌人狂轰滥炸的时候,集中向敌船发射火力,打得敌人落荒而回。但回到东岸时,准备渡河的后续日军又遭到突如其来的袭击,阵营大乱,向太原方向退去。
日军先后在府谷、神木、佳县、吴堡、枣林坪、马头关、大庆关、潼关发动的进攻,也是每次出动五千到一万人的兵力,均遭到同样的战法而被击退。
值得一提的是,杨虎城所部在朝邑(今大荔)、邓宝珊所部在榆林向企图从东、从北(包头)强渡黄河的日军,都予以了很大的打击,府谷和大庆关(朝邑)都被日军占领,很快就被抗日的力量收复。
1939年后,八路军在华北建立了根据地,深入敌后,不断向日军发起攻击,使得日寇再无力西顾。此后,不再企图打到陕西了。
参考资料:
凤凰网—日俘忆为何日军未能占领陕西:黄河大大的可怕[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