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油为什么只上不下?

2.华人老移民眼中的美国生活

3.开续航410公里的几何A跑2300公里的长途是怎样一种体验?

石油为什么只上不下?

德州油价最便宜多少-德州今日油价查询

高攀的油价让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变得恐慌。全世界居民为此焦虑不安、政府警惕地面对工会的罢工、政党忙于修改竞选纲领,以适应选民的愤怒情绪。

自1973年以来,油价再次主宰着世界的走向。

关于油价震荡背后的那些密不透风的铁幕正在一叶一叶地被推开,全世界正在审视着那些鲜为人知的、改变他们生活点点滴滴的黑幕和细节。

油价的共和党行情

2000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有着深厚人脉关系的乔治.W.布什在与民主党人戈尔的竞选中赢得了总统大选,布什胜选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来自德州能源巨头和商宠大的助选资金。于是,胜选后的布什的第一道题便是如何回报那些慷慨解囊的财团。

来自石油巨头阿里伯顿公司的董事切尼主宰了白宫的油价政策。就在两位入主白宫不到 时间后,一场赤裸裸的争夺伊拉克石油资源的战争开始了,在各种充满谎言的外衣的包装下,美国军队在伊拉克已进行了长达6年的战争,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国际石油价格暴涨了6倍。高企的油价给德州的能源巨头带来滚滚财源,埃克森美孚公司的营业润从6年前的300亿美元猛增到2000多亿美元。美国石油公司拿走了伊拉克大部份的油田开采权,切尼大老板甚至准备将阿里伯克公司的总部迁入这个目前仍然战火纷飞的国家。油价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几乎是美国伊拉克战争的唯一理由。

在长达六年的油价上涨过程中,几乎没有过真正的调整。最显著的一次调整发生在2006年8月,在随后半年的时间里,油价从83美元一桶迅速下跌到53美元一桶,跌幅达36%。值得关注的是,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市场震荡,共和党油价行情在此期间再次体现得淋漓尽致。2006年8月前后,正是美国中期选举如火如荼之时,民调显示,共和党的高油价政策使得选民一边倒地抛弃共和党,共和党选情十分吃紧。在这紧要关头,布什政府突然宣布严查石油交易市场的黑幕交易。实际上,布什政府对这一类交易可说是了如指掌,在中期选举选情突然吃紧的时候,共和党政府不得不忍痛割爱,抓出一个典型来治理油价,当然,任何他们不可能舍弃德州的石油大鳄,在这时候,英国的BP公司成了替罪羊。

事情的导火索发生在2006年这一天,BP公司突然宣布位于阿拉斯加的石油输道因发生爆炸而关闭,这导致当日原油期货出现暴涨行情,达到了阶段性高点,引起世界的恐慌。BP公司此举激怒了正为选情吃紧而苦恼的美国共和党政府,导致布什政府随即对其展开调查。经调查显示,BP公司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多次无故停工检修位于德州的炼油厂,导致油价波动,而公司却通过期货市场来暗中谋利,他们在其中的交易中获利不菲。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后,美国政府最终对BP公司处以巨额罚款,起到杀鸡敬猴的效果,而使得油价进行了几年来最大的一次调整。

然而,即使走出这一轮调整,也无力挽救共和党的中期选举,他们最终在选举中输掉了议会中的大多数席位,将国会控制权拱受让给了民主党人。

然而,这一惨痛的教训并不能使布什政府悬崖勒马,毕竟,高油价是共和党所代表的那部份石油巨头的根本利益所在。因此,油价60美元下方几乎没做停留就开始新一轮的上涨,在随后的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油价从50多美元直接拉升到最高135美元一桶。

当然,共和党政府没有忘记在接下的日子里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今年的总统选举。如果油价任其疯涨下去,那么意味着接下来的总统选举就没他们什么事儿了,可能输得比中期选举还要惨得多。

在这一点上,布什政府算是讲政治的。就在油价问鼎135美元后的第二天,政府方面再次如法炮治,再次祭出了监管大旗,宣布对石油期货市场的内幕行为进行调查,油价闻讯大落,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大跌,接着,监管当局再次放言,要对出现异常波动的棉花期货也进行调查,进而扩张到所有的商品期货品种。

新的监管行动已经对原油期货价格产生巨大影响,油价一周来持续回落,虽然还不能确定135美元是否就是油价中期的顶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持续六年多的油价共和党行情行情结束。

四大投行为何能为所欲为?

油价上涨自然有基本面的因素,耳熟能详的理由是全球需求的不断上升和供给的相对不足,但是,另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原油期货市场的种种交易行为已经将这种基本面数倍地放大,对于油价的疯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果你到现在还在谈论所谓的基本面,那实在是太愚蠢了。”能源市场咨询公司的马克.刘易斯透英国广播公司向观众如是说。

在过去的一年里,当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之时,国际基金业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商品期货品种之上,过去的一年,大约有超过2600亿美元的投机基金涌入了商品期货市场,与商品牛市场初期的2003年相比,增长了近20倍。而这2600亿美元的投机资金,斩获了5万亿美元利润,其中有至少一半的资金转战在原油期货品种上。

对冲基金和社保基金由于做多商品期货而使其勉强度过次贷危机的难关。美国那些著名的投资银行在这轮行情中扮演了最重要角色,不为人知的是,高盛、花旗、JP摩根、摩根大通是石油期货交易的四大玩家,正是他们,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掀起了一浪紧接一浪的油价上涨。

要在短期遏制油价上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这四大金刚的交易调查入手!

早在2006年,当时还处于60美元低位的时候,美国联邦参议院的一个委员会就着手对原油期货交易进行了调查,其调查报告首次明确指出,大量买入期货合约是油价走高的主要推手。

这份报告同时也揭示出美国衍生品交易监管存在着惊天的黑洞。一般来说,美国原油期货在常规交易所(regulated exchanges)的交易受到美国商品交易委员会(CFTC)严格监管,但是,调查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大宗的合约交易正在转移到了期货OTC市场的电子交易市场,我们中国期货界俗称为亚洲电子盘交易市场。常规的场内交易市场是美国的主流交易市场,有常规开市和收市的交易时间限制,而亚洲电子盘交易是满足那些不能那些与美国常规市场进行同步交易的全球各地的交易者,这种电子盘交易在常规市场交易结束后仍然连续进行交易,并且在常规场内市场开市前结束交易,这样两个市场组成了一个24小时不间断交易的市场。

2000年美国安然事件爆发以后,美国通过了一个商品期货的现代化法案,要求CFTC对期货市场交易的所有交易行为密切监管,保留其一切交易记录和交易文档,防止市场的操控行为。然而,一个巨大的漏洞在于,此监管行为将OTC电子交易市场排除在监管范围之外,于是,这一漏洞给了华尔街大投资们为所欲为的巨大空间,最近一年多来,这些投行利用这个市场进行违法交易,但丝毫不被CFTC察觉和知晓,而且以后也不可能被完全调查清楚,因为,这个市场不会保留他们的交易文件。

谎言的破灭

早些时候,高盛公司向全世界抛出了油价200美元一桶的预言。投资银行的仓位永远是决定其立场的重要因素。但是,对于一般的投机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十分直得警觉的信号。

问题是,高盛们要以轻易地列举出油价攀升的一百个理由,就象他们惯常所做的那样,但是,他们的理由越充分,其距离彻头彻尾的谬误就不远了。

尽管美国的原油库存在一直下降(这是期货交易商做多的主要理由之一),但是汽油库存却达到1993年以来的最高值。2008年一季度,世界石油产量相比2007年同期上涨了2.5%,而同期全球石油消费量只增加了2%,据花旗的分师析预测,二季度全球产量将有3.3%的增长,三季度增长率将会同比超过4%,而全球的需求增长在未来的六个月内只会增长1.6%。

事实上,在一些国家,需求呈现下降的趋势。美国商品期货公司Sempra Metals统计显示,美国人在2008年一月份的汽油消费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而事实上,美国汽油产品消费的减少从去年七月份就已经开始了,耐人寻味的是,也就是从这个时间开始,世界原油期货价格开始了陡直上升的行情。即使是被指拉动需求的主要力量的中国,其石油需求量的增长率也从10%的年增长率下降到了6%。另外,在这段时间里,世界石油剩余产能已从几年前每天150万桶上升到每天300万桶。

需求在减少,供给在增加,而油价在猛烈攀升,高盛们的预测不攻自破。但是石油家还会有新的说辞,埃克森美孚的CEO雷克斯.迪乐森于是一沽脑把责任全部推给了弱市美元能及地缘政治的不稳定。

不可否认,油价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全球绝大部份的石油期货合约是以美元计价结算的,自从2002年以来,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贬值了超过30%,这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产品理应上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自从2003年9月以来,国际油价上升了400%,同期,全球需求只上升了8%。

毫无疑问,是期货市场的投机行为造就了油价的疯涨。

游戏是该结束的时候了。

上周,索罗斯来到了美国国会山,为油价的泡沫和非理性作证。这个被东南亚国家视为祸水的人,这次替全世界大胆地说出了事实的真相:机构投资者对于石油市场的预测是不诚实的,对于经济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

华人老移民眼中的美国生活

 真实的美国什么样,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美国的样子,但大多都是臆想罢了。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那么,不在美国生活,又怎么能了解真实的美国呢?尤其是中西文化存在差异,中国人看美国,和西方人看美国又不一样。可能对于生活在美国的华人老移民来说,他们眼中的美国,才算客观真实一点的美国。真实美国什么样!

  美国的房价

 美国的房价与人口分布相关。一般而言,东西两岸(主要是纽约及周边的城市,还有加州)贵一点,中间地区便宜。另外,美国几乎人人有车,所以每个人的生活范围扩大了很多,买房时候的选择余地也很多。

 美国房子的中间价目前在20万美元左右。前面说过,东西两头贵,所以美国中间大部分地方的房价,都不到20万美元。我今年到过美国的两个中部城市,一个是底特律,一个是堪萨斯城,就人口而言,这两个城市在美国排在10-50位之间,算是二线城市。但是人口100万都不到,中国大一点的县城都比它大。房价也便宜,一个楼都只要10几万,甚至不到10万,20万出头都是很好的房子了。

 但是这些城市恐怖的一面,就是人口少,根本看不到中国熙熙攘攘的人群。晚上睡觉,外面路上一点响动都没有,自然也没有什么丰富的夜生活。事实上,住在这些二线城市的美国人也是挺无聊的,所以年轻人还是会往纽约、洛杉矶等大城市跑。

  美国人的收入

 美国是一个大企业主导的国家,每个城市大同小异。买东西,都去沃尔玛吃饭,都去subway买家电,都去Bestbuy买衣服,都去GAP买鞋子,都去Nike?这些大企业几乎垄断了美国人所有的日常消费,是个无处不在的巨无霸,因此自然也要在每个地方聘用当地的员工。再加上电信、银行,小城市里的美国人有很大比例都是在这些大企业工作,收入也都很均衡,大约在3-4万一年,这就构成了美国所谓的中产阶级。

 一年收入3-4万,除去税和保险,也就2-3万,再除去生活费用,算一半,一年存下1-2万。买个15万的房子也要10年。但是这些人都是本地人,很多在当地就有房子,因此买房的需求都没那么强烈。

 什么行业工资高?多是有技术含量的行业,比如医生、律师、金融、技术。在美国,你有一门别人不会的手艺,收入总是相对会高点。微软的工程师,最底层的,年薪基本上在10万美刀左右。而白宫的秘书,放在中国,肯定是高级公务员,但是前段时间新闻说,也就3万多一年。

 微软公司总部所在的西雅图,房价比一般的二线城市高很多。除了微软的原因,还因为它靠海,房价有炒作的价值。数据显示,西雅图房价的中间数从 1989年的22.1万飙到2006年的最高时候的44.7万。但是金融危机后,中间数又跌回了34万。如果你是微软的工程师,一年有10万收入,税和保险大概占到1/3,到手6-7万,一年可以存4-5万,那么大概需要将近10年的时间买一个房子。当然这只是中国人思维,美国人可能存不下这么多。

 当然不是人人都能够在微软得到一份年薪10万的工作。如果你在星巴克做服务员,收入也就在3-5万的范围。那么要买西雅图的房子的话,压力就大很多了。

  美国的大学

 相比房价,教育对美国人来说,是一件更可怕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美国最好的学校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8所常青藤大学,此外,还有一些学校不是常青藤,但是完全是一个档次的,比如斯坦福、芝加哥、麻省理工、加州理工。这些学校加起来总共20个,都是私立的。所以要评判美国学校档次,排名前20的算一个档次。美国人稍微有点钱的,都是想挤进这些学校。在那里,四年下来基本上都要20万美金,一般人都负担不起。

 这20个学校之后是州立学校,每个州1-2所。构成了美国大学20-100名的学校。但是加州例外,加州有10所,而且每所排名都不错。大家都熟悉加州伯克利,在我们看来都是大牛校。但是在加州,只要稍微能读书的,基本上都能考进去?-这是一个伯克利的哥们跟我说的。其实想想也不奇怪,前面已经有20 所大学了。

 州立学校对本州的学生便宜点,像加州学生进加州系统的这10所大学,一年学费大概7,000-8,000。要更便宜的,是社区大学,一年只要几百块钱。当然也是一分钱一分货。

  美国的移民

 涌进洛杉矶的人五花八门。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墨西哥人和其他亚非拉底层人民。

 美国有500万非法移民,绝大多数都是老墨。而洛杉矶是离墨西哥最近的城市之一,因此很多老墨都在这里安营扎寨了。墨西哥人吃苦耐劳,几乎所有脏活累活全是他们包了。老墨对生活要求不高,只要有份工作就满足了。

 美国政府对这500万非法移民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美国也不能没有他们。把他们都赶走了,谁来干脏活累活。更何况他们的工钱都很低,老板们愿意用他们,只是表面上装傻。

 所以在洛杉矶,你去沃尔玛,工作人员清一色的老墨老黑。只有在堪萨斯城,沃尔玛才是白人当服务员。

  美国物价

 美国有消费税,大概为8%-10%,每个州不一样。买100块的东西要付108元。吃饭要给小费,一般是税后10-20%。

 总体而言,美国人月入2,000-3,000的话,日子还是过得去。你拿100元钱去超市,能够买上一推车的东西。过年过节去买衣服,你拿1,000元钱也可以买不少。

 美国的蔬菜水果相对要比鸡肉猪肉贵,因为蔬菜水果有季节性,无法按需大规模生产;再一个原因,就是有保鲜期。所以美国的沃尔玛很少卖蔬菜水果,因为无法实现全国物流调配。蔬菜水果一般都在一些地方性的超市卖。而且美国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有farmers market。就像中国的赶集,都是定期定点的,农民拉着新鲜的蔬菜水果到市中心来卖,很受美国人欢迎。新鲜而且品种多,当然价格也比超市里面的高。这些农民就是看到了大型零售商做不到的市场。

  美国的税

 美国人认为税很重,这也是他们骂政府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美国个人一般要交多少税呢?这实在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有一个返税制度。老百姓每年都要报税,向政府说明自己一年收入多少,该交多少税,已经交了多少税,然后政府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返回一部分税款。

 就个人所得税这一块而言,一般3-5万年薪的人,1/3-1/4的收入都要用来交税(具体包括联邦税、州税等不同种类)。收入越高,个税越高。

 在返税的环节,总体而言就是家庭负担越重(供房、有小孩),返税越多,有的甚至能够全部返回。而刚毕业的没家产的单身小青年,负税最重。

 除了个人所得税,美国还有一个消费税。你买任何东西,都要交消费税,每个州税率都不相同。金融危机以来,很多州都调高了消费税,调高1个百分点政府消费税的收入就能增加10%还多,这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目。当然,每调高一次,美国老百姓就骂一次,毕竟是在你身上拔羊毛。

 除了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个人税负还有一块大头,就是物业税。物业税也是根据地区和具体住房条件不同而不同。同样有冗长的法律对住房的用途和档次就行分类,不同州的税率不一样,豪宅物业税最高,一般的住宅大概1-2%,美国全国平均物业税率为1.38%。前面提到过的,你在曼哈顿有100 万的一套100平米房子,每个月大概要交1,000多元的税。

 物业税能够抑制投资购房,但是还是有钱可赚的。一套曼哈顿100平米的房子如果有2-3个卧室,一个月能够租2,000-4,000元,税后还赚 1,000-3,000的样子。

 美国的税是重的。算上企业税转嫁到个人头上的那部分,美国人收入的接近一半用来交了各种税费。

  美国中小学

 美国的中小学阶段,都是以公立学校为主。当然也有私立中小学,质量也不错,不过一年可能要好几万学费,除非特别有钱的,一般人不会考虑。

 公立学校按学区招生,所以美国人为了小孩的教育,也买学区房。美国虽然没有人为设立的重点高中,但是只要知道学校是在哪个区的,好不好大家都是明白的。

 美国的中小学不要学费。但是其它杂费还是有一些,一年大概几百块钱。上下学都有校车接送,那种**的大巴,美国**里也很常见。而且小学生读书基本上没什么压力。

 美国学生高中毕业考大学,都是自己申请的。每个人会申请好几所学校,有时会被它们同时录取,自己选择一个。申请的时候主要提交这么几个材料。一个是高中的成绩单、排名,第二个是SAT考试,相当于我们的高考。SAT在美国一年考7次,学生到了高二、高三都可以去考,只要在申请之前拿到分数就可以了。考砸了还可以把成绩取消掉重考。这两个是最主要的。美国的大学招生主要也是看分数,看排名的。某个大学如果要说我们录取新生的素质高,就拿出SAT成绩来比,或者说我们百分之多少的学生的高中成绩是排在前10%的。此外还有推荐信,你得过什么奖之类全都一起附上,这些就有一些水分了。

  美国交通运输

 美国几乎每个人都有车,每年到DMV(相当于我们的车管所)去登记一下,几十块钱;每两年做一次尾气排放测试,也是几十块钱。此外没有政府方面其它的费用。考驾照,也是几十块钱,无需任何强制的培训,只要觉得自己会开了就可以去考。另外就是保险,就看你自己了,一年500-1,000的车险都在正常的范围内。

 油价也相对便宜,从洛杉矶到旧金山,大概600公里的路程,按照现在的美国油价,开600公里左右的油费大约在50美元,折算成人民币350元。而且美国高速公里几乎没有收费站。

 飞机票也相对便宜,从东北角的纽约到西南角的洛杉矶,横跨整个美国,往返机票加上税费大约在300美元,折算成人民币2,000元。所以即便是一个月 1,000-2,000美元的低收入人群,出门旅游都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

  美国国土

 美国9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中国相当。但是同样也有很多不太适合居住的地方。

 第一个就是天寒地冻的阿拉斯加,这个只有60几万人居住的州,面积比新疆还要大一点。

 其次,美国西南地区,内华达、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州,大部分都是荒漠地带。西部其它的一些州,像犹他、科罗拉多西部、蒙大拿、怀俄明,很大一块是山地。那里除了部分地区有一些矿物和木材资源,或者适合搞一些旱地农业及畜牧业,居住环境也是不太理想的。这一块面积加起来(美国西部11个州,除了靠太平洋的加州、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以外的8个州)达220万平方公里,略少于西藏和内蒙古的面积总和(230万平方公里)。这么一大块地的人口总数却只有2,100多万,与内蒙古相当。

 不难发现,美国广阔的西部地区,其实跟中国的西部也有几分类似。气候干燥,缺乏水资源。像就是建立在沙漠中的城市;实在生存不下去了,只好开赌常不过这一大片地区有着大量的国家公园,像科罗拉多大峡谷、黄石公园都在这个区域内。美国人大概因为没什么历史,没有什么太多的名胜古迹,因此这些国家公园成为美国人旅游的首眩旅游业是这些地区很大的一笔收入。单单黄石公园一年的游客数量跟中国入藏游客相当。

 那么美国哪些地区适合居住?或者说美国人住在哪里?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美国人口最多的四大州为加州、德州、纽约州和佛罗里达州。这四个州人口总共大约 1亿。也就是说三分之一的美国人生活在这四个州。如果再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地区的人口其实十分集中。纽约州大约2,000万人口,其中1,300 万是生活在纽约市及其周边的八个县当中(不包括邻近的新泽西等州)。加州70%人口集中在北加州的湾区和南加州的洛杉矶?-圣地亚哥一线。德州的2/3 人口分布在休斯敦、达拉斯、圣安东尼奥和奥斯丁四大城市圈。佛罗里达30%的人口住在迈阿密。

 这里顺便附带说说美国的土地制度。美国从政府到个人都可以拥有土地。比如国家公园,就是联邦政府拥有的土地;州公园(State park)就是州政府拥有的土地。这些公园无论是山区还是沙漠,都是政府所有;而政府一般会把路修通,对公众开放。有些土地是丘陵、森林、荒漠,没有使用价值,连观光价值都没有,政府也会把这些地圈起来,算作国有土地。所以像犹他、内华达这样穷山恶水的州,70%以上的土地都为政府所有,这样的地就叫做公共土地(public land)。

  美国图书馆

 美国每个地方,从城市到乡村都有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是属于地方上的,一般是属于一个县(county)或者一个市,由地方政府办。本地居民可以免费使用,只要出示身份证,证明你住在这里,就可以得到一个图书证,很快只要5分钟。一本书可借三个星期,还可以延期。图书馆在本地区有多个分馆,你可以在任何分馆借书,如果你所在的分馆没有你要的书,但是其他分馆有,你可以预定,他们会把书从别处调来。你借的书可以在任何分馆还,没有限制,很方便。

 图书馆有各种书籍,较多的是小说,传记,其他的书多贴近生活需要,比如旅游攻略书,世界各地的都有,当然也包括中国。也有知识性的,历史地理,科学等等。

 特别好的是,都有一个少儿图书部,里面的书适合各个不同年龄的孩子,从一两岁的孩子到十几岁,图文并茂,各种各样,种类繁多。

 除了书,一般还有报纸杂志。多数有录像带,如今是DVD。主要是一些艺术性比较强,比较严肃的**,以及科教文化等内容的记录片。有的还有音乐 CD。图书馆有电脑,主要用于查寻图书,但是也可以上网,免费的。还有的图书馆出借地图,甚至小型雕塑,用于家庭装饰。

 另外,有的大学图书馆也对公众开放,虽然要收费,但费用很少。

开续航410公里的几何A跑2300公里的长途是怎样一种体验?

电动车能不能跑长途?

这可能是每一个想买纯电动车的准车主都很关心的问题。

作为一个已经买了4辆纯电动车的老司机,我想用我的真实经历,和大家聊聊电动车跑长途这件事儿。

2011年末,我买了人生中第一辆纯电动车——工况续航只有100km的江淮iEV2。这款车没有快充能力,也从来没出过合肥市,跑长途是完全不敢想象的。

我的第二辆电动车是江淮iEV4,这款车工况续航是150km,同时具备了快充能力。这辆车还真跑过长途,最远的一次是从浙江宁波市出发,开到了河北衡水市,单程距离达到了1150km。

这款车快充能力弱、高速续航会衰减到120km左右,同时要考虑预留一些续航里程,所以途径每个服务区时都会停留充电,有时还会遇到充电桩不兼容问题,只能用慢充。也正因此,那次长途足足跑了三天。

我的第三辆电动车是江淮的iEV6E,这辆车的快充能力是比较强的,工况续航达到了255km,高速实际续航也可以达到200km左右,可以做到每150km充一次电。同样跑过一次宁波市到衡水市,一路充电很顺利,用了两天的时间。

以上两次真实经历,说明快充和续航是决定电车能否跑长途的最重要因素。

我现在开的电动车是工况续航410km的几何A顶配版本。购车一年多以来,我和爱人都对这款车十分满意,平时都是抢着开。

这样一款优秀的电动车,长途表现如何,我很是好奇。趁着今年五一假期要回趟老家,我决定带着它做一次长途测试。接下来重点和大家聊聊我这次开着几何A往返于宁波和衡水的长途经历。

去程

为了尽量避开假期拥堵,5月1日凌晨3点半,我从宁波满电出发,过了跨海大桥,进入常嘉高速,接着就转入著名的G2京沪高速了。

Ready?出发

迷你的小仪表哇

凌晨的跨海大桥

(指引射灯加上抬头显示,嗯,有些科幻)

不知不觉?天已经蒙蒙亮

开到苏州附近,还是碰到了意料中的大堵车。好在虽然道路拥堵,车辆还都是很有秩序在排队,卡车靠右,轿车靠左。当时的感觉是,我们的汽车文化真是越来越好了,点赞好时代。

就这样走走停停,同时也用高德地图刷新选择不太拥堵的路线,实时更换路线。出发前做的充电计划完全被打乱,不过我从心底里相信最近两年的国家电网充电桩的建设成果,并没有担心充电问题。

电动汽车最不怕堵了,不过人是挺累的?@京沪高速苏州无锡之间

由于堵车导致车速非常缓慢,6个多小时后,我仅跑了284km的里程,这段路的平均速度只有46kph,可见有多么拥堵。当时整个人已经很疲惫了,需要休息并顺便把早餐解决掉。另外,车辆剩余32%电量,也需要补充一些电量了。

早上9点50分,我在镇江水晶山服务区第一次停留。

电动车主都知道,在快充电量达到80%以后充电速度就会明显减慢。所以当时我计划快充到80%就停止充电,无奈因为自己过于疲惫,多休息了会儿,索性就让车辆继续充电,直到93%才结束。

在这个服务区停留完全是计划外的,不过充电设施很好,为江苏的充电桩建设点赞。在这里我特意记录了半小时的充电量,达到了49%,和厂家说的半小时快充50%相差无几,为几何A的实诚也要点个赞。

路况拥堵,开了6个多小时,第一次给几何A充电?@镇江丹阳水晶山服务区

水晶山开始第一次充电,剩余32.1%电量

水晶山充电30分钟,电量从32%到81%,半小时充入49%的电,吉利充电速度挺厚道

10点三刻,充电完成,继续出发,并于15:22到达淮安川星服务区。这段路依然很拥堵,237km的路程平均车速只有51kph,大堵江苏,不得不服,车辆太多了。到达淮安川星服务区时电量还有37%,我需要休息会儿,所以继续给车补电。

用了一个小时整充电到96%,继续出发。

到达淮安川星服务区,第二次充电

川星服务区充电完成

川星服务区充电完成,准备出发

苏南很堵,这车堵车电耗确实挺低的(附图为证)

空调制冷,温度设定26度,一个人

在川星服务区给自己补了好多饮料,朋友说左数第三瓶最提神了

19:42,到达山东临沂服务区,电量剩余53%,车还能跑,不过我真是没力气了,必须要吃饭休息了。于是我吃饭车充电,和爱车一起补充能量,这段路程共计184km,车速依然快不起来,平均只有56kph。

到达临沂服务区,开始充电

(电还很多,不过自己需要休息了,顺便充电)

临沂服务区车很多,不过充电桩这儿并没有排队,挺好

临沂服务区充电结束,准备出发

临沂服务区充电完成,花了26大洋

20:38,再次出发,目标济南。

不过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在接近莱芜服务区时我开始犯困,坚决不能疲劳驾驶,所以临时决定开到服务区休息一会儿。

22:40,到达莱芜服务区,这段路车流依然很大,不过车速终于快一些了,155km路程,平均车速76kph,这才有点高速的样子。当时只顾休息,没想起来顺便充个电。

23点半,我休息完毕,从莱芜服务区出发,并于凌晨12点38到达济南天桥服务区,当时电量剩余31%,需要充电咯,我也顺便休息会儿。

电量达到79%我便结束了充电,继续赶路,离家越来越近,我算着电量足够到家,也就不想浪费时间再充电了。当时路况很好,一个小时便到达了德州服务区,距离衡水市已经非常近,不过我也非常困,不想冒险,停车休息吧。

凌晨2点半,我在德州服务区美美睡了一觉,因为太累,一觉竟到天亮,爽极了。在这里只是休息,并没有充电,天亮后继续赶路。

早上7点到达衡水家中,赶上了陪家人吃早餐,美美的。

到达济南天桥服务区

济南天桥服务区充电完成

衡水人民广场特写?

总体来看,从宁波到衡水,单程共计1201km(计划路线为1128km,为了躲避拥堵,绕了些路),总计停车充电四次,充电总时间3小时27分,车辆纯行驶时间为19小时43分,休息总时间为7小时26分,休息时间远大于充电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五一假期这种极度拥堵的情况下,即便开燃油车也不会更快了,总计5.6小时的拥堵时间,实在是太累了,一般人都开不动。

充电记录:)

返程

相对而言,返程就顺利了很多。5月4日返程,路况比5月1日好一些,不过拥堵也是挺严重的,累计拥堵时间近3小时。

另外,返程时,我的充电策略就是尽可能减少充电次数、每次都充满,所以总共只充电三次即完成了整个一千公里的路程。

不过还是要说一下,在80%-100%充电阶段,充电速度会越来越慢,因此实际充电消耗的时间反而比5月1日的四次充电多用了53分钟,累计充电耗时4小时20分钟。整个返程包括充电的停留的时间是总共是6小时35分。

由此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000km级别的长途,必要的休息时间是远超过充电时间的。另外再提醒一下车友,在服务区充电桩方便的情况下,建议选择充到80%左右就立刻停止,根据实际测试,这真是最省时间的充电方法。

回宁波路途第一次充电,济南雪野湖服务区,景色不错

到达济南雪野湖服务区

(京沪间服务区充电站资源丰富,不然可不敢剩这么点电)

雪野湖充电完成

雪野湖准备出发

第二次停留,长深高速沙河服务区,准备充电

第三次停留并充电,泰州溱湖服务区

第三次充电,泰州溱湖服务区,

峰电最贵,相当于每公里0.25元钱,当然比油还是便宜太多了

泰州溱湖服务区又冲了10.76元,总算充满了,峰电真是贵哦

充电记录:)

小结

这次长途下来,往返里程共计2345km,共充电325.6度,电费384.5元,平均每公里电费0.164元。

今年清明假期,同样的路程,我有过一次油车往返经历,当时消耗的油费是751元,这还是最近油费很便宜的情况,95号油价每升只有5.84元。如果是疫情前,油价要贵很多,长途开燃油车的花费就要贵很多了。

顺便回忆一下清明节4月2日的行程,那天基本不拥堵,路上总共停留时间3个半小时左右。4月5日的返程,堵车算是比较轻微,累计堵车时间1小时左右,不过经历过长途的人都知道,通行速度越慢,停留的次数会越多,4月5日也不例外,累计停留时间6小时30分钟左右,这和5月4日开电车返程的停留时间是很接近的。同时要说明的是,5月4日的路况拥堵情况,比4月2日更严重。

通过清明假期和五一假期这两次长途经历,可以看出,拥堵(包括轻微拥堵和严重拥堵)的长途路况(1000km左右),在一个人开车的情况下,油车和续航在400km以上的电车所花费的时间,是基本相当的。这是否与我们的想象差异较大?

一个人开车的话,吃饭和休息的时间都可以用来充电。实际测试下来,拥堵等待的时间远大于车充电时间。路越堵,整个行程耗时越长,需要停留的次数和总时间也就越多;两个人开车的话,因为可以轮流休息,停留时间肯定会少一些。

最后再唠叨两句,在长途自驾中,几何A的驾驶辅助就像是我的副驾驶,能帮我自动维持合适的车速和车距,帮我把车稳稳地停在车道最中间,确实可以节省很多精力。当然,还是要提醒下,驾驶辅助并不是自动驾驶,驾驶员需要时刻监管,也就是说要看好路,握好方向盘,这也是基本要求。另外,几何A的抬头显示HUD非常不错,屏幕很大,显示信息丰富,我想,这可能才是几何A真正的仪表吧。

下一次,在没有急事儿又方便充电的前提下,我还是愿意开电车旅行的,毕竟省钱环保乐趣多多,您也是这么想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