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警方预期本周巴黎抗议人数_今天巴黎抗议油价
1.《巴黎协定》发起方是哪个国家,该协定真的保护了环境吗?
2.巴黎为什么车都疯狂了
3.利比亚战争的来龙去脉
4.油价持续高涨及上升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
《巴黎协定》发起方是哪个国家,该协定真的保护了环境吗?
《巴黎协定》准确来说并不是国家层面推出来的,而是联合国组织的会议,由联合国时任秘书长潘基文组织签订的一个协议。具体说这个协定是否保护了环境,目前并不能盖棺定论,毕竟若是单单以限制国家能源发展作为控制气温上升的主要因素是片面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工业能源消耗会排放,就连平时吃的用的生产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这些并不受到限制。
《巴黎协定》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科学家发现全球二氧化碳的浓度在近三百年内不断上升,已经达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程度,再加上近百年来的工业发展和人口激增,人类消耗地球资源而不得不排放温室气体,导致了全球变暖。所以联合国应科学家们的请求,向各国要求签订《巴黎协定》,从而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 ,同时尽量保证不会超过工业革命前温度水平太多。
虽然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已经加入了这个协定(美国在19年又退出了该协定),但是生产温室气体的途径是多样的,不仅仅是限制油价和工业排放,在一些养殖业中仍有巨大的排放指标。大家仅仅看到了汽车污染环境的现状,但其实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这一过程。一头牛从生产到加工,这中间消耗的碳水化合物和排放的二氧化碳更是惊人,更别说猪和羊的养殖了。
而且在破坏雨林的同时,释放了在森林深处储藏的二氧化碳,同时植物被破坏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这中间哪个环节做得不到位都有可能使得温室气体的浓度再次激增。所以目前并不能确定《巴黎协定》是否有作用,只能说我们在尽可能的弥补之前的错误,至于能降低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巴黎为什么车都疯狂了
巴黎为什么车都疯狂了:分类: 社会民生
解析:
骚乱起因
10月27日,法国巴黎北郊克利希苏布瓦镇的两名男孩在躲避警察时不幸触电身亡,该市数百名青少年因此走上街头 *** ,焚烧汽车和垃圾桶,打砸店铺和 *** 机关,并与警方发生冲突。骚乱事件由此蔓延开来。
骚乱时间表
10月27日,巴黎北郊克利希苏布瓦镇两名非洲裔 *** 少年为躲避警察追捕,慌不择路,跑入一所变电站,触电丧生。该镇数百名青少年走上街头 *** ,与警方发生冲突,随后引发骚乱。
10月28日,骚乱继续,克利希苏布瓦街道多辆汽车遭到焚毁。两天的骚乱造成23名警察受伤,13人被捕。
10月29日,克利希苏布瓦镇数百名居民在市政厅和事发变电站间举行默哀 *** 。
10月30日,警方向克利希苏布瓦镇一座 *** 寺投放催泪弹,骚乱进一步升级。
10月31日,内政部长萨尔科齐到巴黎市郊的阿尔让特耶视察,遭 *** 人群 *** 。
11月1日,骚乱从克利希苏布瓦镇蔓延到欧奈苏布瓦镇,造成该地区30多人受伤。
11月2日,法国总统希拉克首次就骚乱事件发表讲话,呼吁民众保持冷静。
11月3日,骚乱进入第7天,冲突愈演愈烈。参与骚乱人员向警察和消防人员开枪,焚烧了约40辆汽车、两辆公共汽车、多个垃圾箱和一些巴士站。
法国巴黎骚乱暴露出错综复杂的政治纷争
发生在法国巴黎周边的骚乱3日出现新的不祥之兆,骚乱中有人向警察与消防员开枪。法国人担心,“40个夜晚”的宣言可能成为现实。
骚乱暴露出法国社会在移民与同化政策上的积弊,也带来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
骚乱升级
3日晚上,骚乱中响起了枪声。在巴黎北部的塞纳-圣但尼省,3处骚乱现场传出4声枪响,开枪者的目标是警察与消防员。所幸无人受伤。骚乱升级的苗头还表现在暴力方式与规模的扩大。骚乱参与者已不满足于纵火焚车、烧店、投掷石块。3日早上,两辆连接巴黎与戴高乐机场的通勤列车遭到石头袭击,一条线路被迫中止运行。袭击者威逼列车停下来,并打破了列车车窗,其中一名女性乘客被玻璃划伤。在骚乱破坏最严重地区的欧奈苏布瓦镇,青年们围攻了一所警察局,纵火点着一家雷诺车行、一家超市与当地的体育馆。仅在塞纳-圣但尼省,一周来的骚乱已造成9人受伤,315辆车遭到焚毁。
社会代价
此次骚乱的导火索看起来微不足道。10月27日,巴黎东北郊克利希苏布瓦镇的两名少年在躲避警察追赶时触电身亡。愤怒的当地青年开始纵火发泄不满,骚乱在一周内,迅速蔓延到巴黎周边十多个城镇。一些人把骚乱的扩大归咎于法国内政部长尼古拉·萨尔科奇的“暴言”。骚乱刚起时,这位内政部长声称要用高压水枪“清除”郊区的“乌合之众”。
但更多的人把骚乱归结到两个原因。其一是法国大城市与周边郊区贫富、治安、就业上的强烈落差;其二是法国一直以来寻求的种族、民族、文化同化政策反而加深了对立。这次发生骚乱的巴黎周边地区主要聚居着非洲与 *** 人移民。他们大多居住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房子里。法国 *** 当年为缓和巴黎城区住房压力,在郊区及周边省份集中兴建了大批住宅楼。
高人口密度,移民众多,高失业率,使这些地区逐渐成为贫困、犯罪、、被遗忘者与被损害者的代名词。尤其在 *** 提供的公共住宅区,15岁至25岁青年人的失业率甚至高达40%。
巴黎郊区埃夫里市市长曼努埃尔·瓦尔斯对德新社记者说:“我们正在为30多年来的社会、地域、种族隔离付出代价。”
政治纷争
欧洲媒体认为,作为法国2007年总统大选的有力候选人,法国内政部长萨尔科奇开始为他的强硬发言付出代价。英国《每日电讯报》说,“清除”郊区“乌合之众”的说法简直是极右翼的口气,“他毁了自己的机会”。
萨尔科奇的最大竞争对手、总理德维尔潘也因为其政策未能消除郊区的被边缘化趋势遭到抨击。
捷克《人民报》说,萨尔科奇与德维尔潘都想利用这次骚乱打击对手,并为自己的总统竞选捞取政治资本,“法国政治家视其为捞分的良机”。
一些欧洲右翼党人则把巴黎的骚乱视为“对欧洲的一个警告”,因为许多欧洲国家面临同样的移民与文化融合、经济差异问题。
冯武勇(新华社特稿)
巴黎骚乱折射欧洲移民政策缺失
虽然法国 *** 采取断然措施来平息骚乱,相信骚乱过后社会秩序很快会得到恢复,但如果我们以理性的眼光来深究这场骚乱的缘由,可以说是法国的移民政策和“共和同化”原则激化的结果。
———赵俊杰
肇起于10月27日的法国巴黎郊区骚乱持续至今,引起欧洲国家的高度重视,也折射出西欧国家近年来移民政策的缺失。
虽然法国 *** 采取断然措施来平息骚乱,相信骚乱过后社会秩序很快会得到恢复,但如果我们以理性的眼光来深究这场骚乱的缘由,可以说是法国的移民政策和“共和同化”原则激化的结果。
众所周知,法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新一代本土法国人出生比例偏低,为给社会注入新的活力,并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近年来法国 *** 吸纳了一大批北非国家及土耳其移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信仰 *** 教,无论是在宗教信仰、价值观,还是在日常生活习俗方面,都同法兰西民族有明显的差别。新生的法国移民由于缺少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更因为得不到良好的教育,逐渐形成了城市边缘化的“社会弱势群体”。以这次骚乱为例,巴黎北郊的非洲裔移民居住环境恶劣,失业率为巴黎市的两倍以上,贫富悬殊大,犯罪率高,本来新生的一代移民就对法国 *** 的移民政策深为不满,如今,遇到他们的同胞遇害这样的悲剧,自然会产生社会群体发泄不满的骚乱现象。
因此,这场社会骚乱绝非偶然,它充分表明法国 *** 的移民及社会政策存在诸多弊端。
据法国内政部统计,目前在法国类似克利希苏布瓦市这样潜藏社会的敏感郊区多达751个,这类地区人口密度大,移民数量多,就业机会少,贫困和犯罪面广,存在暴力及种族歧视现象。法国 *** 对这类地区虽有一定的政策扶持,但往往把这类地区的移民视为对法国社会福利体制的一种威胁,特别是法国内政部长萨尔科齐一贯主张“选择性移民”和“清洗”郊区移民群体,他在处理这次骚乱中更发表一些强硬的言词,声称对骚乱者实行“零容忍”,自然引发众怒。
由于法国 *** 推行的移民政策存在诸多问题,加之城郊贫富差别过大,才引发了这场大规模的骚乱。骚乱过后,法国 *** 该认真坐下来想想,为什么“共和同化”原则得不到认可?为什么强硬的移民政策引起社会的反弹?法国社会党发言人对此声称,“对富人区实施安全政策,失去了普通大众。”此话言之有理,法国虽然一贯强调自由、平等、人权、博爱,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难以做到本土法国人与新生移民的平等,种族歧视及警察暴力现象的确存在,这一点美国也不例外。
痛定思痛,法国当局应以此为戒,高度重视法国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和贫富悬殊问题,而不应收紧移民政策,制造更多的社会不稳定。同样,其他欧洲国家也存在移民社会问题,也当以巴黎骚乱为戒。
□赵俊杰(社科院欧洲所研究员)
利比亚战争的来龙去脉
自2月16号以来,利比亚班加西等地出现持续抗议活动,抗议活动还波及到了首先的黎波里。
2月21号晚间,利比亚***卡扎菲经由利比亚国家电视台发表简短讲话,告知民众他没有离开利比亚。
2月25号,卡扎菲现身首都的黎波里的绿色广场,呼吁支持者做好准备,保卫利比亚,保卫石油、尊严和独立。
2月26号,联合国安理会就利比亚问题通过决议,决定对利比亚实行武器禁运,禁止利比亚***卡扎菲和其家庭主要成员等人出国旅行,并冻结卡扎菲和相关人员的海外资产。
进入3月,利比亚武装部队和武装之间的冲突持续进行,从3月12号到14号,短短3天利比亚武装部队相继收复了西部城市扎维耶和东部的贾瓦德、布雷加等城市,并向利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及其它东部城市推进。
3月17号,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
法国政府发言人3月18号表示,可能在数小时内对利比亚反对军事打击,利比亚外长穆萨.库萨于当天宣布,利比亚接受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承诺立即停火和停止所有军事行动,并强调保护平民安全和领土完整。
3月19号,联合国阿盟、欧盟以及法、英、德、美等国在巴黎召开有关利比亚局势的峰会,法国总统萨科齐在会议结束后说,如果卡扎菲不马上停火,将采取军事行动。而意大利政府则表示,全力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对利比亚的决议,并将为军事行动提供空军基地
这是到目前为止的状况。
油价持续高涨及上升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
油价持续高涨及上升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以下影响:1. 成本上升:高油价意味着企业和消费者需要支付更高的燃料费用,这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进而推高物价。2. 经济增长放缓:油价上涨可能会削弱消费者的购买力,导致消费支出下降,进而影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3. 能源需求下降:高油价可能会促使企业和消费者减少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寻找替代能源,从而减少对石油的依赖。4. 通货膨胀加剧:高油价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剧,从而降低货币的购买力,推高物价。5. 地缘政治风险增加:油价上涨可能与地缘政治风险增加有关,如冲突和战争等,这可能导致市场不稳定和经济增长放缓。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