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50美元是国际油价的新天花板

2.近期影响美元升值的因素

3.委内瑞拉和伊朗或助油价升至50美元以上是真的吗?

4.最近油价飞快的涨的原因何在?

为什么50美元是国际油价的新天花板

明年油价会涨到50美元吗_明年油价会涨到50美元吗

影响原油涨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美元只是其中一种能够影响原油涨跌的因素。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来依据美元的涨跌来判断原油的走势,从过去8年多的历史走势图上看,原油和美元指数的走势几乎如同水中倒影,此消彼长。但是在多种因素同时作用的情况下,这种一般情况就会被打破从而出现美元与原油同涨同跌的情况!至2009年以来,原油价格多次与美元出现同涨同跌的现象。美元与原油同属避险资产!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市场的避险情绪会占主导!于是就会出现避险货币美元和原油同涨的现象出现!反之市场风险偏好加重就会出现同跌的现象。

近期影响美元升值的因素

对美元而言,今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自今年1月以来,美元兑欧元的汇率已上升12%,兑日元汇率上涨5%,兑英镑也走高了7%。推动美元升值的因素有以下几个:美国利率调高,制造业表现向好,每月新增19万个工作岗位。然而,踏入7月以来,种种迹象显示美元的升值之势已达强弩之末,因为市场出现了许多抑制美元汇率继续走高的因素及潜在因素。

其中一个因素在於,尽管石油价格日创新高,但一般估计油价在近期内仍会继续飙升。最进油价已突破70美元每桶的高价位,升高至80美元的可能性很大。往日总认为油价再怎麽升也不会超过40美元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再者,美国的房地产业达到顶峰的事实已现端倪。如果房地产业高烧开始消退,美国的消费热也将应声退烧。油价和房地产业的态势会影响美联储的货币决策,进而影响美元今后的走势。

自年初以来,原油价格已蹿升了60%。虽然眼看着油价从40美元,50美元一路飙升至60甚至今天的70美元,大多数美国消费者也没打算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不过若油价上涨到80甚至100美元可能就会出现另一番景象了。同一年前相比,美国国内的每加仑汽油价格上升了50%。但这似乎也没有影响高端运动休闲车主的驾车热情。在他们看来,给车子加满一次油得花70-100美元只是暂时的,这种状况不会持续很久。但是,一旦美国大部份地区像加州和纽约那样,油价升至3美元/加仑,对开车族而言恐怕就是不能承受之重了。

问题在於,并非每个地区的美国人都像纽约市民那样愿意放弃汽车,改以公共交通工具代步。那是因为,除了自驾车上班以外,很多人别无它选。根据美国一份2000年的普查,87.9%的美国人只能自驾车上班。另一项由《华尔街日报》8月15日对4000名美国人进行的民调也显示,31%的被调查者已减少开车次数,21%表示会在油价达到3-4美元/加仑的时候减少开车次数,18%则表示只有当油价达到4-5美元/加仑的时候才会改用公共交通工具。

经济学家一般认为,油价每上升10美元,GDP就会因此降低0.4%。0.4%看起来并不是什麽大数字,似乎还不至於使美国经济陷入萎缩境地,但若综合其他影响经济表现的潜在因素加以考虑,人们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美国经济及美元在未来数月将面临跌势。如今一些美国人已经开始通过合夥使用汽车及改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办法来减少加油支出。不过,随着天气转冷,美国将进入用油高峰。老百姓总不可能不开暖气以节省用油,因此油价始终是影响美国经济表现的一个变数。

虽说并非所有美国人都用石油供暖,天然气才是最普遍的供暖能源,值得注意的是天然气价格也在率创新高。可见,即便目前美国人的消费支出没有大幅减少,一旦油价继续高企,到年底美国人的消费意欲就会因供暖支出上涨大大疲弱。目前美国人没有大幅减少消费支出,甚至还在大手大脚地花钱,是因为他们认为油价走高只是暂时现象。他们忽视了一个事实:油价高企的诱因是供不应求,并非天气或地缘政治等非正常因素引起,而供不应求问题是很难一时间解决的。

鉴於中国及印度对能源的需求相当大,而且在未来几年将继续膨胀,油价高企的局面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以扭转。从历史经验来看,绝大多数经济衰退皆与油价上升有关。油价即便不致引起经济疲弱,也会大大减缓经济增长的步伐,从而削弱美元的坚挺势头。

房地产是美国经济的另一潜在威胁。美国的电视上充斥着关於房地产投资的节目,“轻轻松松就可以在房地产投资上获利”的言论铺天盖地。其实这说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问题。如今的房市就如同当年的互联网泡沫,一切都是虚的。自2001年以来,房地产市值一直占美国家庭净资产的70%。

一般来讲,房地产应占整体经济的5%。但美林证券称,在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幅中,房地产市场已占据50%之多;自2001年秋天以来,私人企业新创造的工作机会有一半以上跟房地产有关。

由於不少投资者视物业炒作如同短期的股市交易,房地产市场就彻底变成了投机市场。美国的各个街区都可以看到挂有“待售”标签的房屋。当然,人们常称房地产泡沫将破灭,但这一天却迟迟未到。与此同时,随着房地产炒作愈加癫狂,越来越多证据显示房地产的末日随时将至。

在费尼克斯,第一季的物业价格比上年增长47%。在三藩市,房屋交易的平均价格最高涨至7.26万美元。在弗吉尼亚州北部,房屋空置率(待售的房屋)达到了26%,麻省为31%,圣达戈跟去年比翻了一番。

若某件产品在货架上长时间摆置,存货不断增加,很明显它已经不受消费者青睐了。然后,商家就会降价处理,希望尽快销完存货。在房地产方面,物业空置已非个别现象。虽然目前房地产还没到价格崩溃的境地,但房地产发展放缓将对美国人的消费性支出、美国经济、美元汇率带来严重后果。同时,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会波及世界各国。

一旦美联储频频加息,美国房地产和消费性支出的情形更加糟糕。每月的分期付款额将会水涨船高,这种冲击对那些选择浮动利率抵押贷款的人影响最大。同样,每月偿还房屋净值贷款、汽车贷款和信用卡帐单的数额也会不断膨胀。

石油和房地产是影响美元汇率的关键因素,二者其一都可以放缓美国经济增长的步伐。油价走高,房价下挫二者同时袭来的事实已使得美国经济下半年面临的局面更加无法预料。

美元得以保持坚挺的主要原因是现行的高利率和高利率的前景。如果上述任一原因导致消费性支出严重缩水,美联储都可能被迫停止加息,美元的升势因此受到抑制。若石油价格回落,或者房地产继续繁荣,以上的种种担心将不复存在,美元也就会继续坚挺。

然而,这个困局将留给下一任的美联储主席了,因为现任主席格林斯潘2006年1月31日就届满离职了。自1970年以来,每一位联储主席在继任不久后都面临一个重大危机(被称为“美联储主席初年之咒”)。美国谨慎投资网的Toni Straka说,1970年亚瑟?伯恩斯(Arthur F. Burns)继任联储主席后遭遇了1970年的“大熊市”、金本位的瓦解及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1979年8月6日他下台后,继任人保罗?沃尔克(Paul A. Volcker)不得不奋战高达双位元元数字的通胀及历史上最高水准的利率,此后他采取的紧缩政策令经济断断续续地自1979至1982年的经济萧条中复苏,GDP从未连续两个季度下滑。格林斯潘1987年继任后就面临股市崩溃。在当前长期债券收益率走低,预算赤字膨胀及经济前景不确定的情况下,匆庸置疑,下一任联储主席也难逃其难。

委内瑞拉和伊朗或助油价升至50美元以上是真的吗?

过去几个月来,油价一直难以突破每桶50美元以上。但根据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RBC Capital Markets)的数据,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委内瑞拉和伊朗可能助推油价突破这一关口。

这两个国家都是石油生产大国,但由于不同的原因,它们都很容易出现供应中断。

来自委内瑞拉的风险更加突出和迫切。委内瑞拉的经济颓势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导致石油产量急剧下降。在过去的两年里,委内瑞拉的石油产量下降了五分之一,在7月份下降到每天193万桶,而在2015年,该国的平均石油产量为每天237.5万通。如果石油行业仍然无法获得资金投入,委内瑞拉的石油产量肯定会继续下降。唯一的问题是速度有多快。

延伸阅读:为何禁止交易?

根据外媒报道,援引多名知情人士称,美国政府正在考虑限制对委内瑞拉债券的交易,作为对委总统马杜罗设立制宪大会、破坏民主的惩罚。

美国可能暂时禁止受监管的金融机构买卖委内瑞拉政府及国家石油公司PDVSA发行的美元债券,而且仅为史无前例经济制裁行动的一部分。

也有信源透露,美国或只禁止交易PDVSA公司发行的部分票据,以限制委内瑞拉获得外部资金的通道。委内瑞拉石油公司贡献了该国财政收入的一半,也占当地石油产量的近90%。

受消息影响,委内瑞拉债券重新大跌,延续了8月1日美国实施针对个人经济制裁后的跌势,也回吐了早前两周价格回涨的幅度。委内瑞拉石油公司2022年和2026年到期的债券价格均下挫。

从数据看趋势

另有权威数据显示,在全球主要国家提供负利率的背景下,委内瑞拉尽管面临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但过去两年的债券年化总回报率高达28%。很多对冲基金依赖于用委内瑞拉债券拉高收益率,目前委政府持有约650亿美元的未偿还债券,也是新兴市场交易最频繁的品类之一。

分析指出,就算美国政府不禁止交易委内瑞拉债券,各金融机构也会因外界压力而暂停业务。瑞信已要求员工不许交易或接受两种委内瑞拉主流债券作为抵押,一个是委内瑞拉政府发行的2036年到期美元债券,另一个是委内瑞拉石油公司发行的2022年到期债券。

最近油价飞快的涨的原因何在?

今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全球原油需求增长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恐怖袭击、罢工、产油国政局动荡等不确定因素频频发生,加上投机商乘机炒作,8月20日国际油价攀升至20多年来的最高位49.40美元,引发各界严重关注。我国经济增长提速导致对原油需求不断增加,对石油进口依赖越来越大,国内石油供求矛盾异常突出,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必将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那么,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是否在我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高油价还将持续多久?我们又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本文将对此作出分析。6GF/5s

推动国际油价上升的主要因素x

一般而言,决定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世界经济对原油的依赖性(不可或缺和难以替代)与原油储量和产量的限制,使原油价格对影响供求两方面的因素十分敏感,且波动性较大。第二,原油供求结构的失衡使原油的供求关系趋于紧张,从储量、生产、运输、炼油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原油价格的波动。第三,尽管原油供求大致相当,但供给和需求方面的任何一个变量或影响到供给和需求方面的相关变量,往往在一定时间内决定着价格的走势。如战争、恐怖袭击、石油工人罢工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等不确定性因素严重影响甚至左右油价走势。第四,通常情况下,经济衰退时期原油库存的下降对油价支撑作用不大,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则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而在经济复苏和繁荣阶段,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有平抑作用,但原油库存下降则会极大地支撑油价上涨。第五,在经济衰退,原油需求减少,价格下跌时,产油国减产措施往往难以起到抑制油价下跌的作用,增产将加速油价下跌;而在经济复苏,原油需求增加,油价上升时,增产对平抑油价上涨作用有限,减产则会明显加剧价格上涨。第六,原油市场的投机与市场预期往往加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国际原油市场中投机因素对原油价格有着10%-20%的影响力。(A-Xa

从近期国际油价大幅攀升的情况分析,主要是以下六个因素作用的结果:h}@>

1、全球经济复苏不断拉动石油需求增加是基本诱因。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对原油的需求超出国际权威机构事先的预计,尤其是世界前两大原油消费国美国、中国经济增势强劲,第三大原油消费国日本的经济形势也明显好转。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最新预计,2004年全球每日原油需求增量为每日260万桶,增长3.3%,而今年上半年的全球需求增幅更高达3.9%;全年全球市场每日需求总量为8220万桶(见图2)。而200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仅为0.78%,2003年则上涨至2.2%。因此,近两年全球经济持续转好,导致石油需求量大增逼近其最大供给能力,使供需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关系,是引发此波油价持续走高的基本因素。!~r

2、欧佩克产能所剩无几是辅因。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的预计,2004年全球每日原油供给量为8270万桶,增长4.2%。其中,欧佩克原油供给量为每日2880万桶,同比增长6.3%。因此,从供求关系来看,今年全球原油供给略大于需求,但是,主要发达国家商业库存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使得全球供给比较紧张,特别是目前欧佩克国家剩余产能十分有限,仅存约每天100-150万桶,除了沙特之外,其他成员国早已满负荷产油。虽然未出现全球性的供应紧张,但欧佩克产量逼近现有能力极限是确定无疑的,这使得人们对世界原油的供应前景产生担忧。0qp

3、年初欧佩克减产决定火上浇油。今年初,由于欧佩克担心油价会下跌,采取限产保价政策,欧佩克对形势的错误判断使得油市火上浇油。欧佩克于2月10日在部长级会议决定,从4月1日起削减原油日产限额100万桶,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应声上扬。虽然欧佩克油价已连续80多个交易日超过28美元的价格控制上限,然而欧佩克非但不启动增产机制,反而每日减产100万桶来保持油价的高位。此外,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因而欧佩克也就少了油价高企冲击世界经济进而造成两败俱伤的担忧,想方设法将油价控制在高位自然成了欧佩克的理想选择。0Tx6

4、美元汇价下跌。从2002年4月份以来,美元持续贬值,虽然近期有所回升,但由于长期以来石油出口主要以美元计价,因此导致石油出口收益大大缩水。一些欧佩克国家认为,美元贬值已经导致以美元计价的石油的实际价格下降,已经低于他们坚持的价格底线(25美元)2-3美元。因此,欧佩克国家事实上已经放弃了早前承诺的“油价连续20日高于28美元时启动自动增产机制”,转而倾向于将油价控制在价格带的上限。QQ93

5、恐怖袭击等不确定因素是短期波动主因。首先,美国对伊战争主要战事结束后,针对石油设施的恐怖袭击事件接连不断,致使伊拉克局势一直动荡不定,石油出口迟迟难以恢复到战前水平,这给世界石油市场增添了新的阴影。其次,欧佩克第三大产油国委内瑞拉国内政局不稳,严重影响到原油的生产和出口。第三,今年5月,俄罗斯政府对尤科斯公司发出追缴巨额欠税最后通牒,尤科斯石油公司银行账户已被冻结,尤科斯公司面临破产威胁,直接影响到石油生产和出口,而尤科斯公司石油日产量为170万桶,占全球总产量的2%。!

6、投机活动为油价飙升推波助澜。石油供求关系趋于紧张以及各种地缘政治冲突频频发生这两种因素为投机活动创造了条件,国际投机商的大肆炒作,增强了人们对国际市场原油供给紧张的心理预期,人为抬高了国际油价。据估计,目前国际石油期货交易中,约有70%的交易属于投机行为。根据近期路透社的一份调查显示,分析家们预计投机因素使美国市场的原油价格每桶上涨了8美元左右。a)pB

未来数月国际油价走势的基本判断jHaoW?

对于下一阶段国际油价走向的判断,众说纷纭,但不外乎以下三种看法:一是继续攀升;二是高位运行;三是高位回落。ZpZ3G+

企业界、交易商以及投资分析师等认为,推高油价的一些关键因素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国际油价短期内仍将居高不下。如果发生严重的冲击原油供应的事件,很有可能引发油价在现有价位上再次上涨,并突破每桶50美元的“大关”。一旦市场上缺少伊拉克和委内瑞拉的石油,油价将爆涨到每桶70美元的高位。Y pO

石油公司、产油国等认为,国际油价将高位运行,回落空间有限。下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幅放缓并不会导致油价大幅下跌,因为即使需求放缓供需缺口仍旧很大,油价下跌的空间有限。由于目前OPEC等石油产出地区的产能利用已经基本上饱和,因此油价走低的压力将非常缓和。唯一会推动油价跌势加剧的就是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出现硬着陆,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石油进口大国。|U~kT

部分国际机构认为,国际油价将从目前的高位回落。油价创下近50美元的高峰纪录之后,将在几个月内恢复到每桶30美元左右的稳定水平。一旦目前的动荡情况消失,市场力量最终将使油价稳定下来,并在几个月内恢复到平衡价格。因为实际上世界石油供应增长潜力大于需求,产油国仍有一定增产能力,加之国际能源机构成员国拥有几十亿桶战略石油储备,许多国家也正在建立战略储备,因此国际石油市场仍有安全空间。i

我们认为,综合分析各方信息,国际油价(WTI)维持在每桶40美元以上的高位运行时间不会太长,年底前有望稳步回落至每桶35美元左右的价位,全年平均约每桶38美元。这个判断基于以下几个原因:H`C9

首先,全球经济增长有放缓的迹象。今年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向下修订至2.8%,明显低于经济学家3.6%的预期,增幅比一季度减少1.7个百分点;日本经济增长步伐也出现了放缓,二季度GDP仅增长1.7%,比一季度减少了3.9个百分点。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中国经济增速也会适度放缓,对石油的需求将会有所减少。因此,在高油价和全球性升息的双重打击下,世界经济增速有可能受到抑制,随之将会减少对原油的需求。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预计,今年下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为2.6%,比上半年减少0.6个百分点。vG0Oy=

其次,经过一段时期的补充,原油库存有所增加。截至7月底,美国商业原油库存达到2.986亿桶,比上年同期提高1840万桶;而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6.645亿桶。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最新报告,全球石油库存今年前两个季度分别以每天30万桶和150万桶的速度上升。B~=a

第三,目前影响国际油市的几大不确定性因素有望缓解。一是随着伊拉克恢复主权,有助于国内重建进程和国内局势的缓和,稳定的国内环境是伊拉克向国际市场供给原油的前提条件。二是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全民公决中获胜,将继续执政至2007年1月任期结束,这将有助于缓和委内瑞拉国内动荡局面,保证原油正常生产及出口。三是不管是被国有石油公司收购、外资参股,或是破产,历经近一年的俄罗斯尤科斯事件在近期将会有个了结。"H

第四,前期介入油价炒作的国际投机机构的高位获利了结,也将促使油价振荡走低。'

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_m;S

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快速发展使得对石油等能源消费急剧增加,而且进口逐年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由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实质性转变,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单位能耗的GDP产值过低;同时,我国尚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石油市场体系,贸易方式单一,定价机制僵硬,市场反应缓慢。毫无疑问,国际油价不断飙升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高油价不仅增加外汇支出、加大企业成本、增加居民消费支出,而且将会加剧通胀压力。但是,目前高油价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n

国际油价攀升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qR+

1、增加外汇开支,加大外汇平衡压力。初步预计,今年平均每桶原油价格估计为每桶38美元左右,与去年28美元的均价相比,每桶上涨达10美元。预计我国全年将进口原油达到1.2亿吨,折合约8.8亿桶。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每桶上涨达10美元将直接导致中国全年购买石油多支出外汇88亿美元。而且,今年我国仅原油这一种产品的进口就将造成超过3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给我国贸易平衡带来较大压力。"G

2、加大企业成本,压缩利润空间。随着石油价格上涨,必然引起与石油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造成我国企业成本提高,直接给交通运输、冶金、渔业、轻工、石化、农业等相关产业带来程度不同的影响。在当前供过于求的国际国内市场上,这些产业因油价上升抬高的生产成本不能全部或大部分向下游企业或最终消费者转嫁出去,各行各业的盈利水平就会因此下降甚至导致严重亏损,企业可能收缩生产规模,全社会的经济活力会因此下降。-s2 f:

3、增加居民消费支出。个人消费者将直接成为高油价的承受者,今年以来,由于国际油价不断上涨,我国三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明显增加了部分消费者在这方面的支出,并导致部分消费紧缩或消费转移行为的产生。油价上涨已经成为今年家用轿车销售疲软的主要原因之一。h6

4、加剧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将抬升国内能源价格,并使以石油为能源或原材料的相关行业的价格上扬,形成新的涨价因素。我国始于去年底的新一轮物价上涨有两个源头,一个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另一个就是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由于国际油价不断大幅上升的压力,我国已经三次上调成品油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潜在通货膨胀压力。根据2004年5月国际能源署、OECD经济部和IMF经研究部合作研究的报告,如果油价每桶上升10美元并持续一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将上升0.8个百分点。aa

5、恶化我国外部经济环境。今年以来的高油价,已经对美日欧等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二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增速出现放缓迹象。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外部需求,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n

但是,高油价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趋势。首先,目前的石油价格上涨是各种偶然因素对接而成的结果,不具有长期性特征,油价将回落到一个较适宜的价位。其次,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措施有助缓解中国石油市场的紧缺现状,缓解油价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第三,目前我国企业的效益比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化部分高油价带来的成本压力。今年前7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保持了39.7%的利润增速。第四,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原煤等所占的比重约70%,石油约占23%,不具主导力量。原油、天然气的比重虽然在升高,对中国经济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其影响尚在掌控之中。第五,原油实际交易均价比人们通常印象中的价位要低。一方面,由于部分石油进口合同事先确定了价格;另一方面,大家普遍关注的纽约西德克萨斯原油是油质较好的品种,通常该油价高于欧洲布伦特油价每桶2-3美元,高于欧佩克一揽子油价每桶5-6美元。根据海关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原油进口均价为每桶33.8美元,同比增长13%,成品油进口均价同比增长6.1%,远低于同期纽约和欧洲市场21%的涨幅。u]@m1

近期应采取的应对措施4#0P5J

1、将节能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2003年,我国原油、原煤消耗量分别为世界的7.4%、31%,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世界的4%。我国的能耗非常大,能源利用率很低,节能的潜力巨大。面对不断攀升的国际油价对我国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的冲击,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开展节约能源活动,应将节约能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a=

2、加快国内油品定价市场化步伐。目前国内“中准价格”仍由国家制定,且晚于国际市场一个月,从价格机制上看,中国油市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近日燃料油期货交易的推出,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但是,燃料油占我国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较小,燃料油期货价格尚无法达到整个油品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作用。而其他油品目前市场化程度较低,无法进行期货交易。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原油需求量不断增加,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以中国在亚洲原油市场所占的份额,推出自己的原油相关品种期货,完全有可能形成标志性的地区市场价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因此,我国应加快国内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步伐,改变油价涨多降少的状况,进一步规范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出成熟品种的期货交易。]

3、利用部分国债资金开发利用新能源。开发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潮流,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当务之急。我国在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地热采暖和地热发电、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等方面已经具备与常规能源竞争的能力,只要适当给予政策支持,有望成为替代能源。增加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尽量减轻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是我国今后能源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可以考虑由政府利用部分国债资金,支持新能源的开发工作。y .UL

4、加大中国沿海石油勘探开发力度。目前南海、东海地区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加大这些地方的勘探力度,可以增加中国石油的自产能力,可以减少对国外石油的依赖。我国在“搁置争议”的同时,应当积极开发这些资源;同时,必须保持和周边国家的良好关系,避免恶性石油资源的争夺以及保证海路石油运输的安全。[V

5、在国际油价高涨时尽可能调回海外份额油。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中石油在苏丹、委内瑞拉、秘鲁和哈萨克斯坦等国都有份额油,已经累计在海外生产原油6000万吨。另外中石化、中海油等中国石油企业也将触角伸向了海外。在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国内进口成本急剧上升之时,应当尽可能地将我国石油企业生产的份额油调回国内,减少从国际市场上直接进口原油的价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