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已经和美国撕破脸了,为什么还要卖石油给美国?

2.为什么突然决定从叙利亚撤军

3.上台后,究竟给俄罗斯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影响?

4.最后六年能做什么

5.俄罗斯总统到底干了啥,凭什么可以在总统位置上

6.决定油价命运的会议即将开幕,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已经和美国撕破脸了,为什么还要卖石油给美国?

油价最新预测走势_普京油价最新预测

俄罗斯并没有卖给美国石油,而是美国从印度和土耳其购买已经加价的俄罗斯石油。

俄罗斯的油价低,商人逐利只要有供需关系就肯定不愁卖不出去,自俄乌争端开始国际油价一路升高,而俄罗斯因为美国政府,欧盟,北约的联合制裁很多国家没有办法直接从俄罗斯直接购买,现在的俄罗斯石油大部分出口到了亚洲国家,而实际购买者使用者则是欧洲国家。

脱了裤子放屁,欧洲国家自食其果

大部分欧洲国家被美国和北约裹挟着签署了制裁俄罗斯能源的协议,但是一直以来俄罗斯就是全球第一大天然气出口国,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大部分欧洲国家过去一直依赖的就是俄罗斯的能源。

别看美国和欧洲几个国家天天高喊着制裁俄罗斯能源,实际上就属这几个国家买得最多,有的欧洲国家在最开始一直跟着制裁俄罗斯,可是到了后面自己扛不住了就公开的跑到了俄罗斯开设了卢布结算的账户购买能源,因为国家有需求,能源不买是不行的。

再说美国,美国政府现在是明令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但是却偷偷地从印度和土耳其购买俄罗斯的出口石油,这已经是加过一次价格的了,可即便就是这样也比国际油价低,倒手以后就会有利润,美国重利益能赚钱的事情他们肯定不会落下,事实上数他们喊抵制俄罗斯的声音最高,但是购买俄罗斯石油最多的还是美国。

联合国秘书长都替美国四大粮商跑腿了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专门跑到了俄罗斯找磋商希望俄罗斯能在乌克兰让出一条通道让美国把在乌克兰的2000万吨粮食运出去。

因为现在俄罗斯已经占领了乌克兰五分之一的领土,包含了乌克兰最重要的几个港口,现在的乌克兰完全成为了内陆国家,乌克兰是全世界上黑土地最肥沃的国家,而乌克兰所产的粮食大部分都被美国的四大粮商和农场主所垄断,等于乌克兰的粮食其实就是美国的粮食,现在美国有2000万吨粮食在乌克兰,可是因为俄军占领现在一粒粮食也运不出去,这才有联合国秘书长专门跑俄罗斯找替美国求情,而给的答案则是除非美国把制裁俄罗斯的法案消除否则不可能。

现在全球粮食较为紧张,大多数的国家包括印度前段时间也发声明禁止印度粮食出口,粮食能源就是国家的命脉,产粮大国都不出口粮食了现在。

为什么突然决定从叙利亚撤军

有人这样分析说,对任何国家***来说,要在经济衰退之时说服民众掏钱进行军事行动,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照样也有这样的顾虑。油价暴跌、卢布疲软、西方制裁让俄罗斯的经济大幅下降。由于该国几乎一半的财政预算都来自石油相关的收入,因此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而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也纷纷发布警告称,俄罗斯公共财政正急剧恶化。只要油价不回升,俄罗斯便无法以可行成本从海外借款。此前曾有媒体中指出,俄罗斯快没钱了。正在进行战略性:耗光克里姆林宫最后的储备资金,填补预算并为叙利亚战争买单。俄罗斯经济2015年萎缩了3.7%,今年预料再萎缩1%,这让外界质疑该国已无力再负担庞大的军费。因此俄罗斯领导层决定将2016年的国防预算削减5%,也创下2000年上台以来,幅度最大的一次国防预算削减。

俄罗斯今年的国防预算总额为3.14万亿卢布(约合449亿美元),那么俄军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要花多少钱呢,简氏防务咨询机构高级分析师莫尔斯曾表示,俄军现在在叙利亚的项目大概每天耗费的资金在230万至400万美元之间(一个月大约1亿美元)。这一预估是基于俄罗斯在叙利亚Latakia空军基地部署有36架战斗机和20架直升机,以平均每天出动30架次、每架次投掷5枚炸弹,再加上至少1500名驻地士兵和海军支持的相关费用得出的。

上台后,究竟给俄罗斯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影响?

上台以后给俄罗斯带来的影响还是挺大的,首先上台以后,让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而且上台以后也是让俄罗斯的经济越来越好,要知道从上台以后,俄罗斯的GDP每年增长大概要达到6.9%左右。而且在上台以后,俄罗斯也是成为了世界十大经济体之一。

在之前俄罗斯的总统是叶利钦,这个总统为俄罗斯做的贡献并不是特别的多,当时的俄罗斯问题特别的多,比如说油价下跌的特别厉害,而且当时的俄罗斯经济也是下滑的比较厉害。而且当时的俄罗斯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不是特别的多,很多俄罗斯的民众根本就看不到自己国家的未来,但是上台以后就改变了这一切。

在上台以后,直接控制了俄罗斯的很多超级富豪,因为在苏联解体了之后,很多的富豪直接掌握了石油,还有一些天然气的资源源头。而在控制了这些人以后,俄罗斯的经济才逐步的开始恢复。而且在上台了以后还举行了很多的活动,比如说俄罗斯举办了冬奥会,举办这些活动也是提高了俄罗斯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其次自己还开展了科技的研发,正是因为做出了这些贡献,所以才会让现在的俄罗斯军事力量特别的强。经过20年的努力,现在的俄罗斯已经属于一个超级的大国,而且现在俄罗斯人也是非常有信心的,这一切都是要归功于。

最后六年能做什么

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截至当地时间今早九点,在俄罗斯总统选举已统计的99.83%的选票中,现任总统的得票率为76.66%,赢得总统选举。

表示,俄罗斯将努力应对所有挑战,解决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俄罗斯也愿与世界各国积极发展关系,并由此开启解决国际问题的新进程。

对而言,尽管这样的高支持率值得高兴和欣慰,但肩上的重任让他丝毫不能懈怠。目前最重要的,莫过于落实他数日前在总统国情咨文中制定的政策,以不辜负俄罗斯民众对他的期望。

在的第四个任期内,近忧远虑仍在。

能否办好世界杯足球赛?

总统选举后的第一个大事件是6月即将开始的世界杯足球赛。

作为影响力不输奥运会的体育赛事,世界杯足球赛对俄罗斯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办好世界杯足球赛,不仅可以展示国家实力,也可以提升俄罗斯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然而,每逢俄罗斯办体育赛事,似乎总是很难与政治无关。无论是1980年遭到抵制的莫斯科夏奥会,还是已经结束却依然饱受争议的2014年索契冬奥会,原本单纯的体育盛会都被政治因素蒙上一层阴影。

▲ 2月9日,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俄罗斯运动员举奥林匹克五环旗亮相。

从今年2月韩国平昌冬奥会上,俄罗斯运动员只能以奥运代表队成员出场的情况来看,围绕体育本身的风波仍然未能平息,而政治因素仍有可能造成干扰。

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跌入冷战以来的谷底,期待特朗普上台以获得松绑的俄罗斯,不仅没能迎来关系的缓和,连制裁也未获松动。在俄美关系仍旧紧张的背景下,抵制俄罗斯世界杯和取消俄罗斯举办权的声音始终未曾断过。

▲ 据英国《泰晤士报》10日报道,英国内阁大臣们已经讨论了不派出政府官员出席俄罗斯世界杯,甚至有撤回整支英格兰足球队的可能。一位国防部内部人士对《泰晤士报》表示:“抵制世界杯绝对是选项之一。”

在最近的俄英外交风波中,英国政府已经威胁英格兰队有可能拒绝参加俄罗斯世界杯。所以世界杯给俄罗斯带来的挑战随着开赛临近而进入关键期。

首先,能邀请到多少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世界杯开幕式,绝不仅仅关乎俄罗斯的面子,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必须珍惜这次主场外交的宝贵机会。

2014年冬奥会,共计44位国家元首出席了索契冬奥会开幕式;2014年世界杯,巴西也邀请了二十余位元首出席开幕式。考虑到世界杯参赛国有限和俄罗斯此刻的外交环境,无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俄罗斯究竟能否把握住这次世界杯的良机开展主场外交,是围绕世界杯问题面临的首要挑战。

另一个挑战是世界杯本身,赛事服务、安保、配套的旅游服务等都考验着俄罗斯政府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比如可否防止足球流氓闹事,就足以让俄罗斯绷紧神经。

如何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经济问题依然是最为头疼的难题。

自2014年卢布和油价双暴跌引发经济困境以来,俄罗斯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刺激经济发展,然而受外部制裁、油价疲软等因素的影响,俄罗斯的经济并没有走出疲态。

官方2月17日公布的数据认为俄罗斯经济2017年增长1.5%,已经走出衰退。然而这仅仅表明俄罗斯经济趋于稳定,与政府的目标和百姓的期待实际上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对来说,开启新的总统任期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实现他曾经许下的诺言,带领俄罗斯重振大国雄风。

俄罗斯经济一直饱受诟病,扭曲的经济结构问题持续多年未曾有真的改变,俄罗斯也非常清楚问题所在,但改革要推进起来却并不容易。如果说本世纪最初十年,俄罗斯经济的恢复很大程度上依靠油价的高位运行,那么这第二个十年里,俄罗斯则失去了幸运的眷顾,并且从科技发展和供需比的中长期趋势来看,油价很难重回高位。在缺少外部助推力的情况下,俄罗斯需要练好内功,但经济结构的改变谈何容易。

虽然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开发还有很多空间,同东亚和亚太国家的合作空间也同样巨大,俄罗斯还采取了许多向东看的政策措施,但收效依然不明显。

经济不见起色不仅使俄罗斯作为金砖国家的色彩逐渐黯淡,而且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差距也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在即将开启的六年新任期内,俄罗斯经济可否保持稳定甚至迎来显著增长,留给的时间其实并不多。

惯用的战略手段可否持续有效?

在即将结束的这个任期里,受制于经济困境,很难让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其所期待的大国影响。

为了维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摸索出替代性的战略手段并逐渐运用成熟,这就是在关键节点和重点领域使用最优势的力量,通过以小博大来实现国家利益。

2015年出兵叙利亚就体现了对这一战略手段的成熟运用。俄罗斯自身国力的不足及短板,使其难以在全球治理和国际问题的各个领域发挥大国作用,但俄罗斯在地区热点问题上集中投入,运用其最具优势性的军事能力在关键节点上集中发力,不仅获得了自身国家利益,也使国际社会重视俄罗斯的作用和影响。

然而,只靠“一招鲜”,或许很难“吃遍天下”。如果经济不能回到正轨并为国力增长提供持续动力,那么的这一战略手段将很难保证持续有效。

对俄罗斯而言,战略守势并不在备选菜单中,但虚弱的国力在冷战后已经成为俄罗斯发挥大国影响的掣肘因素。

一时获得的地区优势,或许可以让俄罗斯在同美国的战略竞争中赢得分数,但很难让俄罗斯持续屹立于大国竞争的舞台。且目前看来,俄美关系、俄欧关系很难出现大的转变,这无疑也将限制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所以,在惯用的战略手段难以持续奏效时,可能面临无牌可打的窘境。

俄罗斯总统到底干了啥,凭什么可以在总统位置上

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是它的运气非常好而已。

当年叶利钦因为迷信西方国家的允诺,把苏联搞垮,但是西方扶持援助俄罗斯的承诺却没有实现,俄罗斯人民发现在苏联解体后,不仅没有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反而因为卢布的贬值而一贫如洗,多少年的积蓄化为乌有,物价飞涨加上失业,俄罗斯人饥寒交迫,形如二战最困难时期,他们感到上当受骗,对叶利钦恨之入骨,对西方国家再也不相信。

看到人们的这种情绪,也明白西方不想看到一个独立强大的俄罗斯出现,再怎么低声下气都不可能换得西方的友好。所以它一上台就表现出对西方的强硬,这就迎合了人民对西方的不满,因为得到了非常高的支持率,而且他对西方越强硬,这种支持率就越高,反的力量直接被民从忽视,西方虽然让俄罗斯一度瘫痪,但是却在随后看到他们不愿看到的一幕:俄国人民在反西方的旗帜下空前团结,就算是生活仍然没有根本改变,他们也再不相信西方煽动。

在幸运还表现在另一方面,他上台的前几年,国际油价上涨,以石油出口为主要外汇收入的俄罗斯赚得盆满钵满, 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人民生活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这让获得了俄罗斯民族英雄的地位,而且非常稳固。

后来虽然油价下跌,俄罗斯的节日不再,但是经历过苏联跨台和俄罗斯复苏的人民,深切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暖和国际政治的残酷虚伪。要想要支持率下降,要等到现在的俄罗斯人大都死掉,的婴儿和他们的后代长大,他们没有经历过苏联垮台带来的苦难,对历史没有感觉,所以才有可能受到西方的蛊惑。

决定油价命运的会议即将开幕,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决定油价命运的时候到了……

从周四开始,市场的目光将再次聚焦在油市,本周最后两天的两场重磅会议可能将改变油价的走势。在真正的好戏开始之前,你是否已经做足了功课?

01 事件梳理

全球油市即将进入至关重要的两天,沙特、俄罗斯和其它产油国正在努力争取召开一次旨在遏制油价暴跌的会议。上周末,欧佩克+成员对此进行了商讨,争论谁应该为原油崩盘负责,导致原定于周一举行的欧佩克+紧急会议推迟至周四(4月9日)举行。

本周五举行G20能源部长也将召开紧急会议。周二晚,沙特方面表示,G20能源部长“特别”会议将在4月10日举行,会议将确保能源市场稳定,G20将采取行动缓和病毒对能源市场的影响。

需求如此疲软,价格如此低廉,世界上大部分的生产商将被迫停产。随着需求不断下滑,库存空间即将爆满,不管是沙特、俄罗斯还是美国,除了减产似乎已经别无选择,对于其他产油国而言更是如此。即便如此,周四的这场会议依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02 精选分析

?会议前各产油国的产量和表态一览

在会议召开前,全球主要产油国基本上都已经表过态,金十将各产油国最近的表态都梳理了一遍。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如何看待减产问题的:

沙特1200万桶/日(4月发布)

俄罗斯1129万桶/日(3月发布)

美国1300万桶/日(3月底发布)

巴西306万桶/日(2月发布)

挪威207万桶/日(2月发布)

加拿大578万桶/日(2月发布)

伊拉克462万桶/日(3月发布)

阿联酋300万桶/日(3月发布)

科威特267万桶/日(3月发布)

尼日利亚193万桶/日(3月发布)

总体来看,包括俄罗斯在内,多数主要产油国都表示有必要为了稳定油价进行减产,并且愿意参与其中,但并没有把话说得非常肯定,这意味着存在变数。

拓展阅读: 隔夜狂泻8%后美油早盘涨6% 紧急会议前各方态度到底是怎样的?

美国的表态至关重要

这次美国的态度可能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沙特和俄罗斯都要求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加入减产计划,这也是欧佩克+计划邀请德克萨斯州和加拿大的石油生产商参加紧急会议的原因。

俄罗斯和沙特都已经表过态,美国应当一起减产。俄罗斯总统在上周五就表示,已经准备好与美国在油市上采取行动,所有主要产油国都应该参与减产,包括美国、沙特和俄罗斯。沙特也表示,如果有欧佩克+以外的国家加入减产,沙特也会准备减产。

欧佩克消息人士表示,周四欧佩克+的减产规模将取决于美国、加拿大以及巴西等产油国的提议。伊朗油长表示,石油产量削减规模和持续时间,美国和加拿大的减产,减产的基线水平和分配应当在欧佩克+会议前解决。

拓展阅读: 油市的未来都押在特朗普身上了!

?周四的欧佩克+会议有哪些看点?

目前为止,市场对此次达成减产协议的呼声较大。从各大产油国的表态中也可看出,大部分产油国多少都表现出达成减产协议的意愿。而且据俄新社报道,欧佩克+监管委员会已经准备了减产草案。下面我们来看看此次会议人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周四的会议可能出现哪些情景?

尽管市场对减产的呼声很高,但是在最终达成协议之前,一切仍充满不确定性。以下是周四的会议可能出现的几种情景。

最好的情景 无疑就是全球主要产油国同意一起减产。 沙特和俄罗斯再次携手,美国、巴西、加拿大和挪威等国家也一同加入减产协议。

最糟糕的情景或与3月份的大会非常相似,减产协议破裂,这种情形下油价可能会重返20美元/桶附近的低位, 尤其是在沙特可能通过调整5月官方售价(OSP)展开报复的背景之下。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欧佩克+会议,沙特推迟公布5月原油的官方售价。

当然,出来最好和最坏的情景外,也存在其他的可能。比如:各产油国互不相让,保持当前的僵局,这也会市场预期落空,油价可能会再次下跌。

拓展阅读: 欧佩克+会议万众瞩目,减产命系油价涨跌前景

减产规模可能是多少?

虽然是否减产都尚未有个定论,但 目前各方普遍预期减产规模将达到1000万桶/日。周二欧佩克代表称,欧佩克分析显示考虑减产1000万桶/日至年底,但不减产也被纳入考虑范围内

此外,也有部分投行作出了较为保守的估计。摩根大通预计,由沙特和俄罗斯领导的欧佩克+可能在周四的会议上同意减产430万桶/日;高盛预计欧佩克核心成员国可能在今年一季度的生产水平上减产500万桶/日,美国等48个产油地区最终削减200万桶/日。

拓展阅读: 特朗普可能不靠谱,但欧佩克+会议基本确定

减产难以彻底解决供应过剩问题

鉴于全球原油需求受损严重, 减产1000万桶/日并不能彻底解决供应过剩问题。 因为这还远远赶不上需求下降的规模和速度。

就仅仅以印度为例,据印度炼油企业的官员称,由于印度当前处于一级封锁状态中 ,印度的石油需求已暴跌了70%。若印度按计划于4月15日结束封锁期,4月原油需求量可能较去年平均水平下降50%左右。 这相当于印度4月石油需求每天减少310万桶/日。从长远来看, 仅印度一国的石油需求量下降,就会抵消欧佩克+拟每日减产的1000万桶原油中的三分之一。

Rystad Energy的Bjornar Tonhaugen表示, 4月和5月油市的供应过剩可能达到2800万桶/日和2100万桶/日,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减产,也许是目前拟议减产规模的两倍,而这对于产油国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一个减产幅度。

虽然预期的减产规模明显不足以抵消需求下降的幅度,但若最后达成减产协议,却可以从实质上降低原油库存饱和的风险,并为解决库存问题提供了更顺畅的途径。对于油价来说,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

?油价面临怎样的命运?

前面已经提到,就算各产油国达成减产1000万桶/日的减产协议,已久难以扭转供应过剩的局面。油市的低迷,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疫情导致的需求崩溃。因此,在海外疫情出现拐点,经济和原油需求开始复苏之前,减产的有效性值得怀疑,除非减产规模能够完全覆盖过剩的供应量,但这显然不太可能。

这也意味着就算达成减产协议,也难以彻底拯救油价。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油价可能

Oilprice分析师Arthur Berman认为油价可能先涨后跌

高盛 认为, 从减产协议达成到实际产生影响,存在一定时间的延迟,该投行预计未来数周内都不会对油价产生重大影响。

分析师普遍认为, 除非各产油国能很快达成新的减产协议,否则油价将再度大幅下跌。 不过,全球石油市场可能会在第二季度跌至谷底,如果全球经济在第三季度开始复苏,将原油需求的复苏打开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