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与英国油价-利比亚石油重镇
1.利比亚局势
2.利比亚最大油田恢复产油,对全球石油产业有何影响?
3.利比亚危机对全球经济有什么影响
利比亚局势
自3月19日起,以英、美、法等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利比亚进行空中打击,利比亚局势进一步恶化。利比亚乱局对于世界经济与中国发展将产生何种影响,也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之一。
受利比亚战乱最直接也是最大影响的无疑是世界石油市场供应。而后果是世界新的高油价时代将因此提前到来。
利比亚是欧佩克成员国,正常情况下石油日产量约达160万桶,是世界第十二大石油输出国,约占世界日均石油总产量的2%,比重似乎不是很大。但是,有四个因素使得利比亚战乱对国际原油市场的影响远高于世界想象:
其一,利比亚的原油素以高质量著称。其每天生产的160万桶原油中的大部分是硫磺含量很低的轻质原油,轻易就可提炼成需求量很大的石油产品,如汽油和柴油。全球只有25%的原油具有这种质量,而这其中利比亚产量占了20%左右。
其二,利比亚的原油出口市场集中在地中海地区。其石油主要向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瑞士和德国出口。而由于地中海地区的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版图中的独特地位,因此,与来自大多数中东国家的石油相比,利比亚的石油损失具有特别显著的影响。
其三,利比亚乱局加剧了中东北非地区乱局。作为世界主要石油供应地,这一地区的动荡本来就已经快速推高了国际油价;利比亚再陷内乱,无异于使这一地区动荡局势雪上加霜。
其四,利比亚乱局与日本核电危机叠加。在日本本次因地震和海啸引发福岛核电站严重泄漏事故之前,面对石油储量日减与价格不断攀升的局面,世界主要国家尤其是美国与法国等,都曾计划建设更多的核电站来减少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但日本福岛核危机提醒人们:发展核电面临的后续风险未知。这反过来刺激了各国对中东地区石油的新一轮狂热。
自利比亚内乱以来,国际市场油价很快突破100美元大关。至3月31日止,纽约市场基准原油期货价格已升至每桶20美元,涨幅高达25%;国际市场基准价格则突破了100美元,这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
利比亚局势后续发展前景尚不明朗。而世界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却是看得见的。欧佩克最近发表报告预计,2011年世界对石油的需求约增长3.9%,而去年是4.5%。
在西方,人们常把“黑天鹅”比喻突如其来、意料之外的事件发生,而用“白天鹅”比喻确定性很强的事件。对于未来国际油价,美国外交学会能源和环境问题资深研究员迈克尔·A·利维说:只要利比亚再乱下去,那么,2011年年中,石油价格即使升至150美元一桶,也不是一个“黑天鹅”事件,而是“白天鹅”事件!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每天要消耗830万桶石油,其中半数以上依靠进口。尽管利比亚石油只占中国石油进口量的3%,但由于利比亚也是我为数不多的轻质原油即低硫原油输入国家;更由于利比亚战乱对全球油价的助推,无论是原油供应保障还是输入性通胀上的压力都将日增,对此我们宜早预作准备。
利比亚最大油田恢复产油,对全球石油产业有何影响?
利比亚的动荡一直没能解决,给这个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如今油田复产,这个国家总算迎来了一丝曙光。这次复产具有重大的意义,利比亚作为一个产油大国,对于全球的石油产业是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的。首选,这件事使得利比亚能够给全球提供更多的石油。这种变化是顺理成章的。其次,这件事将有利于国际油价的下跌。更多的供给使得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价格自然也就下降了。最后,这件事将提高全球的原油质量。利比亚的石油质量是非常高的,对于石油产业及相关产业具有重大意义。接下来,我就从上述三个方面详述一下这件事对于全球石油产业的影响。
一、增加石油供给石油供给量的多少直接由石油产地的产量决定,因此利比亚油田的恢复,对于国际石油供给量的增长是有重大意义的。该地区一直以出口原油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在这方面有较高的经验,复工后产量将有望迅速维持稳定。
二、降低石油价格石油供给量的增加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全球石油价格的下降,这对于众多石油需求量巨大的国家而言等同于雪中送炭。石油资源是非常宝贵的,并且在人类的不断消耗下,其在世界范围的储量正日益减少。利比亚油田的复工将给困扰于高昂油价的人们减轻不少压力。
三、提高石油质量尽管利比亚由于自身动荡的局势,以及国家落后的工业导致产油量无法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该国的石油质量非常的好,这是他们最大的资本。高质量石油既为他们国家带来巨额收入,也为世界供给了优质原油,可谓一举两得。
你认为这件事还将带来哪些影响呢?
利比亚危机对全球经济有什么影响
在利比亚以及中东其他地区动荡局势加剧的影响下,上周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冲破每桶106美元大关。与此同时,由于避险需求激增的推动,黄金期价也于上周一度触及盘中价历史新高。受地缘政治风险迅速升级,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无一例外受到冲击,世界经济复苏将出现更多的变数。中东是世界最主要产油区,日产原油占世界日均产量近三分之一。3月19日,西方开始军事打击后,利比亚原油出口完全中断,多个欧洲进口国“全线告急”,其中不少是欧债危机的重灾国。据国际能源机构称,利比亚的石油产量已从此次危机前的每日158万桶降至极低的水平。更有市场人士预计,利比亚的原油生产和出口几近完全停止。在战争爆发前,利比亚的日均原油产能为160万桶,这个数字十分可观。利比亚是全球第十四大原油生产国,而利比亚原油的重要意义在于其质量非常高。由于易于提炼,欧洲炼油厂十分倾向于使用利比亚的原油,部分炼油厂甚至不能从低质量原油中提炼石油。我赞同此前媒体关于利比亚局势对于市场的影响的分析观点,但除此之外,我认为我们不应只着眼于利比亚,而是应该关注一旦局势扩散到整个(中东)地区之后(对于国际市场的影响)。对全球经济来说,利比亚真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为在全球经济复苏现在的这个节骨眼上,大家最不希望看到的是油价暴涨,而利比亚局势最直接结果恰恰就是油价暴涨。所以说,利比亚今天这个局面,无论是经济复苏势头不稳的发达国家,还是已经面临通胀压力的发展中国家,这是所有人都不希望看到的。但事已至此,未来局势怎么走,对各国的具体利益有什么影响,还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可以说,和利比亚经济关联度最大的是欧洲,在这次前,利比亚70%的原油就是欧洲石油公司在开采,并且也是主要出口欧洲市场。现在利比亚每天160万桶的原油生产几乎停止,这也是欧洲积极干预的原因之一。分析表示,除了发达国家受影响外,发展中经济体因油价上涨加大输入型通胀压力的负面影响甚至更为明显。英国汇丰银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油价如果达到每桶120美元,可能使印度的消费价格指数升幅增加1.3个百分点,印度尼西亚增加1.2个百分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