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在中国的什么方向?

2.2007感动中国人物和评语 请告诉我 30分!

3.区域构造的三段式构成

4.2007年感动中国中人物的简介

云南省在中国的什么方向?

临沧中石化油价_临沧中国石油价格表

云南在中国的西南。西南地区,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中国地理分区之一,东临中南地区,北依西北地区。

广义上包括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等5个省市区,有时还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北恩施州、湖南湘西州。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界于北纬21°8′-29°15′,东经97°31′-106°11′之间,东部与贵州、广西为邻,北部与四川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

扩展资料:

中国一般分为七大地理地区:

1、东北地区:包括东北三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华东地区:包括一个直辖市和六个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台湾省。

3、华北地区:包括两个直辖市,两个省和一个自治区,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

4、华中地区: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三省。

5、华南地区:包括两个省、一个自治区和两个特别行政区,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6、西南地区:包括一个直辖市,一个自治区和三个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7、西北地区:包括三个省和两个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地理区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南

2007感动中国人物和评语 请告诉我 30分!

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1、丁晓兵:20多年来一直是英雄

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20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从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到团政治委员,丁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带领的集体,先后获得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

颁奖词

一条臂膀,也能撑起血染的军旗,他是真的勇士!

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2、王百姓:排除炸弹1.5万多枚

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公安部的统计数字表明,从1995年开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14人、负伤4134人,“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是近些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两只苹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自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亲手排除各类炸弹1.5万多枚,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线上穿越,“因为我是一个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

颁奖词

王百姓时时命悬一线,老百姓才能天天平安。

10年时间,1.5万多枚炸弹,专门与危险打交道。谁能不害怕,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炸弹,就已经惊心动魄了。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盼,一肩担起。

3、华益慰:“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医56 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妻子张燕容是他的同学、同行,共同相处了几十年,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说道:“他也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他做得比较认真。”一些网友并不这么看:医者父母心。华医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多好啊!

颁奖词

一辈子做一件事:就是对得起病人;爱人和知人。医乃仁术。

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4、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

霍英东给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体育界拥有众多的头衔;二是他是个慷慨的有钱人。从小吃过不少苦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散财有道。多年来他对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200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40亿元,有报道称他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说起父亲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忆道:“他说过一句话: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有钱,是给他一个机会,能对国家做自己的贡献。”

颁奖词

聚散有道,义利兼能,五星和紫荆维系他一生的光荣。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5、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96 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6、叶笃正:“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91 岁的叶笃正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先生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作出了开创性重大贡献,也是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常挂在叶笃正先生嘴边的是:“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颁奖词

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7、孔祥瑞:150项革新带来8000万元效益

仅有初中学历的工人孔祥瑞有着“蓝领专家”的美誉。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

颁奖词

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还应该是那些不仅贡献汗水还贡献智慧的人。150项革新,给国家带来8000万元效益,这就是一个工人的成就。

8、林秀贞: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林秀贞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这位朴实的农村人,始终记得她母亲的朴素教诲: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来治理自己的家,万万治邻——用一万分力量来治理邻里关系。

颁奖词

善良在村庄中流淌,她用三十载的热心,去温暖世道。

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9、黄舸:行程1.3万多公里,当面感谢恩人

18 岁的黄舸看上去像个十一二岁的孩子。7岁时,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纪录仅为18岁。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年,15岁的黄舸和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如今,父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万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父子俩一路上感受着感动,也传播着感动。黄舸说:“到好心人的家门口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离开人世,黄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

颁奖词

生命的倒计时,滴答滴答,扯住人们的心弦,人生路上,他是阳光少年。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体会这个场面,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跋山涉水、万里迢迢。他就像一小截被命运丢弃的蜡烛,善良的人点亮他,他就欢快地燃烧起来。藏起眼泪,还给人们光明和希望。

10、微尘: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成为青岛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翻阅了捐款记录后惊讶地发现,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经使用“微尘”的名字多次大额捐款:非典时期捐款2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1万元,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截至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每一张不同模样的面孔,都记录下一个共同的名字——“微尘”。

颁奖词

微尘有心,微尘有情,尘埃落定,大爱无声!

获得“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荣誉称号的是:独臂英雄丁晓兵、蓝领专家孔祥瑞、排爆专家王百姓、气象学家叶笃正、好军医华益慰、著名学者季羡林、爱心大姐林秀贞、阳光少年黄舸、青岛爱心群体微尘、慈善家霍英东。此外,“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还将向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群体——中国工农红军表达特别的致敬。

区域构造的三段式构成

(一)云南地区的构造格局

在本书前言中已经指出,本书讨论的对象不能完全以行政区划定。所谓云南地区有两重含义:①以云南省为主体,但包括了邻省部分地区,如三面被云南省包围的四川省西南角的西昌-渡口地区;②对云南省东南部以近东西向的弧形构造线为主体的文山地区涉及较少。

1.以南北向构造为主体

与全国总体上以东西向构造为主体的格局不同,云南地区以南北向构造为主体。突出表现在两个南北向构造带上,其一为从川西的汉源、西昌到滇中东川、昆明、玉溪的南北向断裂带,其二为四川西缘的巴塘、得荣到云南西缘维西、保山的南北向断裂带。后者即著名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构造带。在这两大断裂构造带外,虽然有些地区构造线有些“偏离”(如滇东出现北东向断裂,滇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交界处构造线呈鸡爪状散开),也不能改变本区以南北向构造为主体的面貌。

讨论构造格局时还必须注意的背景是:本区地处高原,除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海拔在1500m左右外,大部分地区海拔2000~4000m。在西北部已出现海拔4500~5000m的山峰,与西藏高原相连,或者说是西藏高原东段的南延部分。

2.两大构造分区

从构造发展史(特别是前新生代)上看,云南地区可分属两个构造区:中、东部相对稳定的扬子断块区和相对活动的存在多条地缝合线的滇西断褶带。

扬子断块区(张文佑等,1986),又称扬子准地台区(黄汲清,1979;任纪舜,1999)是一个至少从震旦纪以来就进入整体稳定状态,发育沉积盖层的地壳块体。但在云南地区却具有相对活动性。除了在地质历史上发育有大型隆起(如康滇隆起)和坳陷外,在古生代到中生代又表现出邻近大陆边缘的性质。扬子断块区的边缘某些块体可能被卷入陆内-陆间裂谷系而成为其中的小断块(见下述),内部可发育从活动区向内伸入的裂堑(an-lacogen)系(张文佑等,1986;张抗,1983)。在古地理上形成稳定区内的“槽盆”和“台地”相间的沉积特征(关士聪,1999)。这在晚古生代和三叠纪表现的最为典型(罗志立,1984)。

滇西断褶带分布在丽江、祥云、元江一线西南的云南西南部地区。该区经历了复杂的开合发育过程,特别是中生代的多次开合,使各地壳块体间出现复杂的拼接关系。新生代印度板块的推挤,特别是其东北角的“阿萨姆尖角”的楔入使原有的构造受到强烈的挤压改造,形成少见的众多构造带短距离内并列和错位镶嵌。新生代的改造不仅影响着滇西断褶带,也使扬子断块区受一定影响。正是在这个背景上本区新生代盆地的发育也颇具特色。

(二)西藏高原东部的构造格局

前已述及,无论从地形上还是从构造上看,云南地区向北西方向都连接着西藏高原。或者说,西藏高原东部的各构造带都成聚敛状并从近东西向而转成南东向,进而与滇西的南北向构造连接。

不少构造地质学家,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在西藏进行区域地质研究的专家都指出西藏高原的主体与华夏大陆块体群的密切关系,认为羌塘、冈底斯、喜马拉雅各大陆块体在中—新生代经历了多次开合。在拉张分离阶段产生了块体间的陆内-陆间裂谷系,出现了洋壳;在挤压拼合阶段又依次聚合形成块体间规模巨大的“地缝合线”(张文佑等,1986;张抗,1998;赵政璋等,2001)。越向东(或者说越向与“阿萨姆尖角”相对应的挤压最强烈处),各地壳块体越窄,地缝合线越互相接近,构造带的走向也越转折成南东走向,以致最后转为南北向。换言之,西藏高原东部各构造带是云南地区各构造带同一走向上的相邻的不同区段,相互之间应有许多可对比的性质。

从地缝合带角度简要地说,自北而南有:

1.龙木错-金沙江缝合带

该带又称为通天河断褶带(张文佑等,1986)和可可西里金沙江断裂带(中国石油地质志·西藏油气区,1990)。拉张最强烈的时代可以其蛇绿岩套中的放射虫硅质岩而定,大致为早石炭世—早二叠世,其闭合的时代大致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边千韬,1997)。其北侧是昆仑断褶带和楔形向西尖灭的巴颜喀拉断褶带(又称松潘-甘孜造山带,任纪舜,1999),其南侧是羌塘断块(又称帕米尔-唐古拉断块,张文佑等,1986)。前者一般认为构成了西藏高原的北缘,后者是一个具前泥盆系变质基底,以海相三叠系和侏罗系为盖层主体的断块。

2.班公错-怒江缝合带

该带也称班公湖-奇林湖断褶带或离合带(张文佑等,1986)。其北侧为羌塘断块,南侧为冈底斯断块(亦称拉萨地块,赵文津,2001)。关于冈瓦纳大陆的北界,不同人有不同认识。部分人认为羌塘断块属于冈底斯大陆(赵政璋等,2001a),更多的人认为冈底斯断块是过去冈底斯大陆北缘分离出的断块,分离起始于早二叠世(赵文津、蒋忠惕等,2001)。笔者认为不排除冈底斯大陆在古生代(特别是早古生代)亦属于华夏大陆块体群的可能性。班公错-怒江缝合带的裂谷发育起始于早石炭世,三叠纪已具被动大陆边缘冒地槽性质。至少在班公错-东巧段在侏罗纪—早白垩世出现大洋型地壳。在中、晚侏罗世之交到早、晚白垩世之交从东向西剪刀式闭合。此后该缝合带北侧的地块基本结束了海相沉积时代。

3.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该带也称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断褶带或离合带,其南为藏南断块或苏莱曼-喜马拉雅断块(张文佑等,1986),也有人称为江孜地体。多数人认为两侧的断块都属于冈瓦纳大陆。喜马拉雅山主体部分的基底由两套变质岩构成,深变质岩为前寒武系至中元古界,浅变质岩相当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震旦系。古生界为地台型沉积,中生界为陆缘沉积,北侧出现深海沉积。

雅鲁藏布江开合带的裂谷活动至少开始于石炭纪—早二叠世,到三叠纪出现了第一期洋壳,洋壳主要发育在第二期的侏罗纪—早、中白垩世。该带的闭合与南侧地块逆时针旋扭有关,从西向东由始新世初期到晚期(赵政璋等,2001a)。

近年来的地震测深大剖面反映出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大断裂带(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带)和雅鲁藏布江带都以缓倾角向北进入中地壳,形成地壳拆离和俯冲的活动带(赵文津等,2001)。

(三)中南半岛北部的构造格局

为了使主题突出,本书对中南半岛主要涉及其北部或者说其主体部分。大致指曼谷所在的纬线以北,中国国境以南的地区。

在云南西南部已开始显现出南北向构造呈鸡爪状向中南半岛的态势。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存在两个相对稳定的块体:偏北偏西的掸邦断块和偏南偏东的印支断块,迫使活动带呈向南、向东离散式分布(图1-1)。

1.掸邦断块

掸邦断(地)块的主体位于缅甸东部的掸邦高原,向北进入我国的保山、临沧、景洪一带。断块呈长轴南北向的菱形,怒江—萨尔温江大致沿其长轴从中间穿过。掸邦断块地层系统与扬子断块区大体相似,基底变质岩上部属新元古界。其上为寒武系至志留系地台型沉积,缺失震旦系,大部分地区亦缺失泥盆系。石炭系至下三叠统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瑞替阶—贝里阿斯阶的海陆交互相地层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侏罗系以海相层为主,白垩系以上统的红层为主。可以看出,掸邦断块的性质不但与扬子断块区相似,还与羌塘断块有可对比之处。

2.印支断块

印支断块亦为长轴近南北向的菱形断块。如果说掸邦断块的长轴略偏北北东向,那么印支断块的长轴则略偏北北西向,这与两个断块在“鸡爪状”构造系中的不同位置有关。

印支断块的概念有狭义的、广义的两种。狭义的印支断块指核部的近梯形块体,以元古宇变质岩为基底,其上被中上寒武统不整合覆盖,缺失奥陶系和志留系,中石炭统至上三叠统下印支群为海陆交互相,上三叠统诺利克阶至下侏罗统中印支群为红色含膏沉积,中侏罗世至白垩纪的上印支群为陆相砂、砾岩沉积并含膏盐层。上印支群呈分布面积最广的覆盖层。不难看出,其性质与扬子断块区相近。

广义的印支断块包括其周缘的早古生代褶皱带,东北为长山,西北为銮山,西南有豆蔻山,东南有林同山(张文佑等,1986)。发育有镶边状的加里东断褶带是其与掸邦断块的重要差别,也显示出印支断块在早古生代是一个四周发育陆缘-陆间裂谷独立断块。

3.时代有序变化的活动带

在掸邦、印支、扬子等断块间,发育有活动带。从东向西活动带的时代有变新的趋势,在扬子断块区之南有华南加里东期活动带,在印支断块周围有海西期活动带,在羌塘、掸邦、印支、扬子断块间则有范围广大的印支期活动带(详见下述)。更向西则是新生代强烈活动的缅甸中央断陷带和那加-阿拉干断褶(离合)带(张文佑等,1986)。缅甸中央断陷带的基底可能与掸邦断块相似,所见最老变质岩(甘白力片岩)可能属中—新元古界,有可能属白垩系的火山岩,其上为巨厚的新生界。这里是缅甸的重要石油产区。那加-阿拉干带上发育晚白垩世—始新世的迪斯页岩,是一套局部含放射虫硅质岩和蛇纹岩的复理石沉积,在晚新生代封闭后受强烈挤压改造,使那加山脉的地层呈低角度叠瓦状逆冲于西瓦里克群之上。几乎所有的大地构造学家都把那加-阿拉干带与雅鲁藏布江带相连作为一条晚新生代的巨大地缝合线。

图1-1 西藏及中南半岛地区大地构造分区图

1—晋宁期构造区;2—海西构造带;3—印支构造带;4—燕山构造带;5—喜马拉雅构造带;6—断裂;7—构造单元符号图内构造单元编号:①巴颜喀拉山断褶带;②通天河断褶带(离合带);③羌塘断块(帕米尔-唐古拉断块);④三江块褶带;⑤掸邦断块;⑥班公错-怒江缝合带(离合带);⑦藏北断块(申扎-腾冲断块);⑧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断褶带(离合带);⑨藏南断块(苏莱曼-喜马拉雅断块);⑩缅甸中央断陷带;(11)那加-阿拉干断褶带(离合带);(12)长山、銮山、豆蔻山和林同断褶带;(13)印支断块

(四)三段式的区域构造模式

综上所述,西藏-印支构造区呈现出区域构造格局的三段式特征。总体看在西藏高原构造带相对散开,到川西、滇西则强烈集束,进而在中南半岛构造线呈明显的发散。伴随着散—聚的变化,构造线的方向,由东西向转南北向,进而呈北西向。

这种构造模式形象地展示出印度和特提斯两大构造块群相对挤压的结果。这个完成于晚新生代的挤压以更大、刚性更强的印度板块为较主动的一方,其尖角(阿萨姆)突入西藏-印支构造区内。在阿萨姆尖角和扬子断块区向西南突出的尖角之间,构造线排列最紧密。这种构造带的紧密排列也表现在地貌上。在中甸向西至国界的150km的直线距离内就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独龙江四条南北向大河,高山深峡形成横断山脉和三江峡谷区的典型地貌。在西藏高原青藏公路沿线展宽达900km的各构造区带,在上述滇西的狭腰部被压缩至280km。

新生代的挤压和相伴生的紧密排列的南北向断裂破坏带向东影响到扬子断块区的东部,使西昌-昆明地区的南北向断裂特别发育。

综上所述,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本书所述的云南地区的区域构造特点的话,那就是新生代强烈挤压背景上发育的南北向断裂构造带构成了其主体。

2007年感动中国中人物的简介

获得2007年《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闵恩泽;党的理论传播者方永刚;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谢延信;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钟期荣、胡鸿烈;用爱心唤醒英雄的妻子罗映珍;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牺牲的空军飞行员李剑英 ;被称为湖南张海迪的残疾人李丽;坚守医德的医生陈晓兰;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孟祥斌。此外,感动中国还向“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开发团队表达了特别致敬。

1、钱学森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闵恩泽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3、方永刚

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 ,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4、谢延信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5、钟期荣 胡鸿烈

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6、罗映珍

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7、李剑英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8、李丽

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9、陈晓兰

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10、孟祥斌

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钱学森: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闵恩泽: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谢延信: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

钟期荣 胡鸿烈: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为了学生,甘为骆驼。

陈晓兰: 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罗映珍: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

李丽: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

李剑英: 生为国生,荣为国荣,碧空长剑,英雄不死。

孟祥斌: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

方永刚: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