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和沙特什么时间建交,关系如何?

2.如何正确认识目前的北非中东政治动荡局势论文

3.《从0到1》阅读分享:看完这篇文章就足够了!

4.二战的历史话题

中国和沙特什么时间建交,关系如何?

红海行动国际油价_红海行动翻了多少倍

1990年7月21日,沙特同中国建交。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快速发展,双方交往频繁,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两国高层交往频繁。

外交政策

沙特阿拉伯奉行独立自主、温和务实、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主张国与国之间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将发展与美关系放在外交首位。重视发展与阿拉伯、家的关系,致力于阿拉伯团结和海湾合作委员会的一体化建设,积极参与地区热点问题。大力开展多元化外交,加强与中国、欧盟、俄罗斯和日本等大国的关系。沙能源和伊斯兰大国地位为各方看重。

外交立场

伊拉克问题:主张维护伊拉克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阿拉伯属性。支持伊政治重建进程,希望将各派都纳入该进程。支持打击破坏伊安全与稳定的恐怖活动,认为伊武装组织的行为不利于伊实现稳定和重建。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伊内政,呼吁伊周边各国遵守不干涉伊内部事务的原则。沙在2003年召开的马德里伊拉克国际捐助会议上捐款10亿美元。

巴勒斯坦问题:强调全面、公正解决巴以冲突是实现地区和平的唯一途径,巴勒斯坦问题的根源是以色列对巴领土的占领。支持中东和平进程,呼吁重启“路线图”计划。要求以从所有阿拉伯被占领土撤军。2002年阿卜杜拉王储提出中东和平倡议,并成为同年阿盟首脑会议决议。沙特对2006年巴立法选举表示欢迎,呼吁国际社会尊重巴人民的选择和意愿,给哈马斯更多时间调整政策。沙反对孤立哈马斯政府,反对停止向巴提供援助,反对为哈马斯政府参与和谈预设条件。

伊朗核问题: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伊核问题。希望伊不发展核武器,与海湾国家一道致力于实现本地区无核化。希望伊遵守《联合国宪章》,并采取措施增进互信,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反对对伊朗进行制裁或动武,认为这会给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愿与伊在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进一步发展关系。

反恐问题: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认为恐怖主义是一种国际现象,是极端思想的产物,不属于某一文明、宗教或民族。强调反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消除恐怖主义根源。2005年2月,阿卜杜拉王储在利雅得国际反恐大会上倡议成立国际反恐中心。

叙黎问题:谴责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遇刺事件,呼吁黎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通过对话解决分歧,避免分裂。沙为促进叙利亚与国际调查委员会合作积极斡旋,认为在最终调查结束之前不应对叙采取行动。

苏丹达尔富尔问题:欢迎苏丹政府为解决达尔富尔问题所采取的行动,强调反对任何对苏的武力干涉和制裁,希望国际社会给予苏足够的时间执行联合国有关决议,避免使用可能导致问题复杂化的威胁。认为应集中精力解决达尔富尔地区的人道主义危机,支持向该地区派遣维和部队。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支持建立包括海湾地区在内的中东无核区和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已加入《禁止使用化学武器条约》。要求以色列签署核不扩散条约,认为以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中东不稳定因素,国际社会应对以施压。

国际油价:强调奉行平衡的石油政策,承诺保证石油供应。认为国际油价维持高位的原因并非市场原油短缺,而是炼油能力不足。呼吁主要石油消费国减少石油税收以使消费者受益。

关于当前黎以、巴以冲突:谴责以色列对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人民的,要求国际社会采取行动制止以暴行,强调大国应负起政治责任,促使以和黎立即实现停火,要求国际社会特别是阿拉伯、家向黎人民提供帮助。同时,沙明确宣布要区别不计后果的冒险行为与合法抵抗运动,反对激进组织的“盲动”将阿拉伯世界拖入危险境地。沙国王宣布向黎巴嫩人民捐赠5亿美元,向巴勒斯坦人民捐赠2.5亿美元,并指示向黎中央银行存入10亿美元,以支持黎经济。

沙特阿拉伯王国(英语:Kingdom of Saudi Arabia,阿拉伯语: ),通称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台湾译为沙乌地阿拉伯),简称沙特。沙特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巴林、卡塔尔等国接壤。沙特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沙特实行自由经济政策。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麦进口国,年均进口约600万吨。水果自给率达到60%。畜牧业主要有绵羊、山羊、骆驼等。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椰枣、柑橘、葡萄、石榴等。沙特的谷物自给率比较低,只有20%多,依靠大量进口才能满足需求。

如何正确认识目前的北非中东政治动荡局势论文

中东:“中东地区”或“中东” 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东北部与亚洲大陆西南部的地区。 “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中东不安定因素:尽管2005年1月以来,巴以局势出现转机,但仍需谨慎观察,尤其是2005年7月以来,在以色列紧锣密鼓推进实施“单边行动计划”前夕,巴以局势重新紧张。伊拉克政治重建继续推进,但伊拉克的安全局势恶劣。在美国的高压政策下,伊朗和叙利亚一度走上与美剑拔弩张的前台,目前关系发展依然有变数。中东诸热点仍将长期存在并继续影响本地区和世界局势。

(一)、伊朗核问题时缓时急,目前趋于紧张。

(二)、伊拉克大局还算稳定,然而安全局势异常严峻。

(三)、阿以矛盾旷日持久,巴以争端久拖不决。

(四)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活动继续发展。

(五)、领土争端、水资源纠纷错综复杂。

世界对中东注视原因:

(一)、该地区的宗教纠纷错综复杂。

(二)、中东地理位置重要,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

(三)、中东地区石油资源极为丰富,有“世界油库”和“石油海洋”之称。

(四)、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超级大国等介入导致中东乱象丛生。

(五)、各国政体复杂多样,现代政治制度发育并不完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

(六)、该地区较普遍存在水资源纠纷,一些学者称呼“水战争”。

中东局势及影响:在1990 年代,埃及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在国际货币基金会的支持下,在大量美国援助的美元之下,埃及开始了经济改革,企图改变纳赛尔建立的比较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体系,要走私有化和市场化的道路。

平心而论,这些改革对埃及的经济还是有良好作用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变化,就是高通货膨胀得到了遏制,从之前的差不多25%的高通胀,降到了10%一下,有一大段时间,还是在5%左右。经济增长也有了5-7%的水准。

但是在小穆巴拉克这些金融家们主导下的改革,靠的一个是扔掉政府本来的包袱。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大类补贴,一类是能源,一类是食品。这个就导致了政府自身系统的不稳定。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主要依赖的是外来资金,导致了埃及的对外债务高企。

在2008年之前,这两个因素,都由于整个国际环境,而没有成为燃眉之急。因为海外的资金太充足,简直是用不完。又因为中国的廉价消费品横扫全世界,也让埃及的很多穷人,得到了温饱。

但是一旦国际市场的食品价格变动,埃及的国内通胀马上就变成了导火索。

稀土业十二五前景光明

机构资金回流 50亿元争夺4行业 新闻出版产业将获600亿融资支持 “新三板”改革提速 机器人受益 “通信高铁”迎利好 4类公司有戏 [微博]徐晓宇:如何把握年报行情 [股吧]提准暴露出主力真实的意图 [和讯知道]怎样炒股才能不亏 以色列外交部长阿维格多?利伯曼16日说,两艘伊朗军舰将驶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伊朗媒体报道说,这两艘军舰将执行反海盗护航任务,保护伊朗货船和油轮安全。利伯曼没有谈论以色列如何获得这一信息,不过,他称伊朗这一举动为“挑衅”。

与此同时,在中东其他国家,抗议和示威活动仍在发酵。其中也包括像利比亚这样的欧佩克成员国。16日,巴林的民众抗议示威活动进入第三天。另据外媒报道,在也门的冲突已造成人员伤亡。

伦敦原油突破104美元

摩根大通的最新报告指出,中东等产油区的局势不稳,对油市带来了较高的风险,且这样的风险还在不断增加。

以苏伊士运河为例,该运河目前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连接红海与地中海,是全球重要的石油运输枢纽。一旦苏伊士运河出现运转不畅等情况,将大大增加原油运输成本,推高油价。

一些分析师指出,尽管巴林等国本身并非主要的原油出产国,但其邻近沙特等产油大国,一旦这些国家的局势进一步恶化,不能排除对周边产油国带来不利影响。

受到中东局势等因素刺激,国际油价周三大幅走高,其中,伦敦油价再度创出反弹新高。17日伦敦盘中,4月份布伦特原油期货在104美元上方徘徊。前一天伦敦收盘,该合约大涨2.14美元,报103.78美元,为自2008年9月底以来的收盘新高。近期一直折价较大的纽约WTI原油期货周三也上涨0.8%,至84.99美元的两周高点。

不过,17日晚些时候,油价出现回落。此前有当地媒体引述匿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说,苏伊士运河的运营方已收到通知,原定两艘伊朗军舰通过该运河的计划已被取消。

金价连续四天上涨

受到中东局势影响的还有黄金。国际金价16日连续第三天上涨,达到1375美元。周四盘中,金价继续上涨,一度达到1380美元。

与此同时,中东的局势也影响到地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因为担心伊朗和以色列爆发冲突,美股16日午盘一度急速出现回落,只是在更多利好数据推动下才重新走高。而在中东本地,因政局拖累而陷入混乱的埃及金融市场本周继续关停。

三、“大中东”时局将向哪个方向发展?

(一)、中东诸多问题的关键是阿以矛盾问题(即中东问题),而该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中东问题包括巴勒斯坦问题、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争端两个内容,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尽管中东和平进程已经从1991年以来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但其中最棘手最关键的问题如耶路撒冷最终地位问题、难民问题、边界问题、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以及水资源问题等远未解决。加上2000年9月以来持续4年多的严重冲突,可以预见,尽管目前巴以初步实现停火,但巴以和谈短期内难以取得实质进展。美国政府的政策、以色列政府的不稳定性、巴方内部的协调程度等诸多问题,都将是影响和谈的重要因素。2005年7月巴以局势重新不稳定再次说明了这一点。从历史经验看,即使达成一些协议,协议实施起来依旧障碍重重。

(二)、美、俄、英、法、德、日、印等世界一超多强将继续在该地区展开争夺。尽管世界其余大国努力展现影响,但美影响难以被取代。布什执政几年来,一改克林顿时期“西促和谈,东遏两伊”的稳中求变政策,转而采取推进“反恐”和推进“民主自由”并行的“先破后立”战略。布什新任期将从改造价值观和重塑地缘政治入手全面推进大中东战略。美将在稳定伊拉克局势及促进巴以和谈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单边和多边、外交与军事等多种手段,清除反美政权,推广西方价值,实现其对大中东地区的全面主导。由于美在战略上居于优势地位,其“大中东民主计划”将会取得一定进展,但该计划的“目标”过于庞大,且受到多方阻滞,预计在较长时间内难以取得整体性收效。

(三)、宗教问题固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使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宗教文化具有相对较顽强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中东地区多数矛盾历史久远,有些热点不但不会减弱,还可能愈演愈烈。几年内催生“民主、自由”并实现彻底的宗教融合并不现实,甚至是遥不可及的缘木求鱼式设计。涉及宗教和文化方面的热点问题在未来很长时期内会持续影响地区局势,特别是美国不合时宜、没有理由地抛出所谓“文明冲突论”并在一定程度上付诸实施,将导致美国与该地区国家的文明对立和军事对抗长期持续。在大国尤其是美国中东政策带来的持续高压和冲击下,中东地区将面临巨大转型,而转型期内将充满动荡和变数,持续影响世界局势。

北非:北非即非洲大陆北部地区,习惯上为撒哈拉沙漠以北广大区域。面积837万平方千米。人口1.5亿(1991),70%以上为阿拉伯人。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教为北非重要人文特征。矿藏有石油、磷酸盐、天然气等。农产品有棉花、阿拉伯树胶、栓皮、油橄榄、无花果、椰枣等。产骆驼。纵使考察北非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其相似度西亚地区差不多.为了研究工作的方便,人们有时候把它和西亚放在一起研究.北非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是埃及,城市是埃及首都开罗.它因为是沙漠中的代表,人称沙漠之星.

北非不稳局势诱发市场新格局

近来,利比亚为代表的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局势不仅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同样也给全球石油市场及各国经济造成巨大动荡。鉴于石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这场"政治危机"可能转变成"石油危机".近来阿拉伯地区的动荡,折射出地缘政治和能源战略博弈的魅影。

一、欧盟利益首当其冲

首先,欧盟是利比亚石油经济的主要投资者。2010年利比亚产量为160万桶/天,其中72%产量主要集中于以意大利埃尼集团、德国温特沙尔石油公司以及法国道达尔公司为首的海外石油公司的手中。局势动荡,使得这些海外石油公司不得不撤离人员以及全部或部分停产,正蒙受着遭受巨大损失。而中国主要在利比亚承建项目,直接投资较少,遭受损失有限。

其次,中东北非持续,必将推高油价,容易引发全球通货膨胀,而欧盟经济可能在全球通胀浪潮中最先倒下。由于美国拥有很高的战略原油储备、英国坐拥布伦特油田,而中国则手握巨额的外汇储备,因此假若国际油价继续攀升,饱受债务危机困扰以及通胀苗头已经初现的欧盟经济将会遭受重大打击。

最后,中东北非的将迫使难民涌入欧洲邻国,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美国手握主动权

北非的突尼斯和埃及率先爆发,固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根源,而直接的导火线确是本国的高通胀。综观全球,唯有世界第一大农业生产储备国--美国,才具备操控国际粮价的实力。

一方面,早在小布什任内,美国就启动了玉米乙醇汽油替代石油的计划,在美国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同时,也推高国际粮食价格;另一方面,政府上台后,美国进一步放开本国近海石油的开采。于是,到2010年12月,美国居然从一个在石油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

也就说,油价不断攀高,对美国的影响并不算大。而美国有可能在"石油危机"中置身事外,掌握着战略主动权,争取在地区动荡中摄取最大的利益:一、利用输入性通胀,钳制中国及欧盟经济的发展;二、通过动荡令阿拉伯国家自身难保,从而解除袭击伊朗的后顾之忧;三、利用动荡,继续增加在中东北非中的话语权,为美国获取更多的石油利益。

三、各方博弈下,局势尚不明朗

油价的持续上涨,必定不符合身陷囹圄的欧盟经济的根本利益。因此,欧盟极力敦促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切勿武力镇压民众,为是的避免武力镇压导致利比亚陷入内战,进一步恶化局势,推高油价。同时,中国2010年对外石油依存度已经提高到了53%,而中东石油又占其进口石油的一半左右。倘若持续,则中国石油将出现短缺,价格暴涨,导致通胀继续高企,制约经济高速发展,所以中国在密切关注局势的最新发展。虽然油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美国全球战略利益,但是利比亚因而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也不是美国所愿意看到的。此外,过分削弱其他阿拉伯国家,反而使伊朗从而受益。

目前,动荡局势继续蔓延,已经令世界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国沙特的国内并不平静。倘若沙特出现较大的,那么国际油价突破147美元/桶的历史最高位将指日可待。这对世界经济将是致命的打击。

四、超预期分析--北非与中东局势、国际油价、人民币国际化、美国国债

近期中东、北非局势不稳并导致国际石油上升,已经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中东、北非局势如何演变对于石油的影响较大,但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大,观望等待是主流的观点态度。广州万隆网认为,北非、中东局势不稳存在经济、宗教等多方面的国内因素,短期内难以解决。从国外因素来看,在北非、中东局势拥有较强话语权的美国,在这一过程中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总体是当前局势下的受益者。因此,从短期来看,北非、中东不稳局势将保持着市场对油价上升,通胀压力大的担忧,而这种预期将令市场短期内承压。但从中长期来看,国内高层将可能采取有效措施与美国形成制衡态势,以改变在石油方面的被动地位。例如,利用巨大的外汇储备与美国国债获得更大的话语权;适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在国际的储备货币地位,改变美元主导的格局。假如后者获得超预期的推进,如香港人民币IPO等,对于A股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至少改变AH股价倒挂的估值修正问题。

中东和北非局势动荡对石油供给的影响

2010年12月至今,中东和北非部分阿拉伯国家政局出现明显动荡,国际原油价格创下两年来新高。根据对历次中东或北非地区石油供给冲击的比较分析,再结合对当前经济基本面的判断,作者认为这一轮中东和北非局部地区的动荡对全球原油产量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油价短期内会显著波动,但持续快速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的持续复苏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中长期内国际油价继续缓慢攀升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一、 目前中东和北非局势动荡对全球原油供给的直接冲击有限

首先,局势动荡十分明显的国家石油产量和储量占世界总量的份额都相对较小,其他产油国家或地区利用闲置产能能够迅速填补产出的下降。

其次,当前全球原油库存水平仍然偏高。

第三,埃及政权交接相对平稳,重要的能源通道保持畅通。

二、 中东政治危机和军事冲突对世界原油供给和价格的冲击在逐步削弱

从历史经验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东和北非地区发生了五次比较大的政治危机或军事冲突,对世界石油供给产生了比较显著的影响。这五次危机分别是:1973年欧佩克组织石油禁运、1978-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1980-1981年两伊战争以及1990年和2003年的两次海湾战争。危机期间,受直接冲击的地区或国家石油产量占世界份额均有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大致在3.5%-8.8%之间。分析上述五次危机能够提供一个参考情景,有助于定量评估最近一次危机对石油供给和油价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性。比较上述五次危机,可以看到其影响程度和持续性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趋势:

l.中东和北非地区石油供给变化对世界原油产量的冲击程度有所减弱,冲击持续的时间逐步缩短。

2.短期内石油供给冲击能够导致世界油价出现比较明显的波动,但影响的持续性逐步减弱。

3.石油供给冲击对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在逐步减弱。

截止到2011年2月底,中东和北非局势明显不稳的国家或地区的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份额为6.8%,其中受冲击影响较大的利比亚已经减产80万-90万桶/天,减产份额不足全球总产量的1%。总体看,这一轮危机截止到目前对全球石油总产量的冲击较过去五次危机轻。再考虑到沙特、伊朗的局势目前相对稳定,根据过去中东或北非地区数次危机的经验,综合判断全球石油产量预计可以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填补这一空白,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快速攀升的可能性不大。

三、 中长期内国际石油价格继续缓慢攀升的可能性有所增大

一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二是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的经济逐渐复苏,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助长通胀预期,并推高原油价格。目前美国经济增长水平已经接近危机之前的水平。

三是石油具有资源和金融的双重属性,其价格的波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投机资金的影响

《从0到1》阅读分享:看完这篇文章就足够了!

彼得·蒂尔: 硅谷著名的创业者,曾在1998年创办了 PayPal,并在2002年以15亿美元出售给 eBay。后专注于金融投资和创业投资,曾投资过 Facebook 等著名企业。

PayPal: 相当于美国的支付宝,它培养了人们的支付习惯,只要你有电子邮件,就可以用美元支付,详细故事请见《支付战争》。

Chapter.01

从1到N和从0到1的区别?

彼得蒂尔说:人类历史的发展分成两种,一种叫做水平进步,一种叫做垂直进步。

什么是水平进步呢?水平进步就是从1到N,就好像我开了1家店,然后把它复制到100+,或者1000+。

什么是垂直进步呢?就是你以前没有店,你现在开了一家店,这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叫做从0到1、垂直进步。

从1到N:全球化。现在全世界都在学美国,但美国人特别怕中国人学美国,因为中国人多啊,要是学习美国浪费资源,那全球资源就不够用了。

从0到1:科技发展。比如爱迪生发明电灯,互联网,物联网,3D打印机,这些就是从0到1的过程,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转变。

在传统时代,成功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一个从1到 N 的过程,也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复制之前的经验,通过竞争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影响力。而在互联网时代,成功的企业却是一个从无到有、从0到1创造市场的过程,要实现这个过程,必须规避竞争、建立垄断。

Chapter.02

有哪些事情,你跟别人的看法不一样?

彼得蒂尔每面试一个人的时候,都会问这个人一个问题:有哪些事情,你跟别人的看法不一样?

他希望能找到跟别人有不同见解的人,因为他坚信,那些跟别人想到不一样的人,有可能也是对的,他希望找到有这样独特见解的人,一起组建团队。

彼得蒂尔出现的时间是1999年,那个时候,全球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网络泡沫,比如中关村窝着很多网络公司,随便有个什么主意都能够赚来一桶金, 美国更是疯狂,纳斯达克的指数一路狂飙不止,飙到爆表继而大幅下跌。

彼得蒂尔完成融资后的几天,纳斯达克的指数一路狂跌,整个网络泡沫破灭了,大量的网络公司投资公司倒闭。

在这件事情之后,人们得出了四个结论,这四个结论至今还被人们认为是金科玉律:

做生意,要循序渐进。

要保持精简和灵活性,不要事先做太多的规划。

在渐进中竞争,不要贸然创造新市场。

专注于产品而不是营销。

以上这四条,是人们普遍认为的X,而彼得蒂尔说“我认为真正正确的是他们的反面”,他认为这四个金科玉律都不是创业时应该做的事,而它们的反面可能更有道理。

循序渐进: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比如现在我们都是人开车,谷歌一上来就研究无人驾驶技术,特斯拉没有做油电混合而是直接做电动车。

坏计划也好过没计划:就算这个计划是坏的、它会被改变,但你现在至少应该有一个计划,没有计划就会像一个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跑。

不要去参与红海的竞争:我们最好不要参与竞争,你要想办法做一个垄断的企业。

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再好的产品,也需要用营销的手段让更多的人知道。比如彼得蒂尔当初做PayPal的时候,只要你分享给一个朋友并成功注册,你就会得到10美元的奖励,就是这10美元,让PayPal买到了初期的几千个客户,有着几千个客户之后,才慢慢地越来越多。为此彼得蒂尔花了几百万的美元,但是如果没有最初的几千个会员,他们连最初的基数都没有,更别提后面的几何基数了。

在这四点之上,彼得蒂尔有句至理名言:你一定要记住,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如果一个人整天都是抵制,有什么潮流你都抵制,这叫做不成熟。 最反潮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要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当别人都说这样的话时,你可以附和他,也可以反对他,但请你一定要在自己思考过之后,你要自己有判断,有原因,之后再做出结论,这才是反潮流。

Chapter.03

关于垄断企业的谎言:

举个栗子,作为搜索领域占比68%、年营业额500E、净利润21%的谷歌,他经常跟别人说我不是垄断企业,我赚的真的不多,我和索尼西门子苹果一样,都是科技公司,在这个行业里我只占0.24%,你不要来分割我。

要知道,在美国如果你是垄断企业,你要在过会上被拆分的。

与之相对的就是传统行业的航空公司,航空公司一年能带来几千亿的流水呢,但他们只能从每一个乘客身上赚到37美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航空公司是有竞争的,美国有很多家航空公司,他们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导致他们根本赚不到钱。

虽然谷歌垄断了搜索行业,但谷歌并没有赚我们的钱让我们不爽啊,与之相反的,国内两大石油巨头中石化和中石油,国际油价降了他不降,好不容易油价降了,税又给你提上来了,这就让我们非常不爽了。

为什么我们没有被微信支付宝这样的行业剥削呢?我们每个人手机里都有微信支付宝啊,他们垄断的更厉害啊,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对垄断的理解,在逐渐发生变化。

关于垄断企业的谎言,彼得蒂尔是这么总结的:静态社会中,垄断是一件坏事。所谓的静态社会,就是接近零和博弈的社会:这个社会上资源就这么多,你拿走了别人就没有了比如石油和矿产资源,在这种情况系,你会发现,零和博弈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是动态社会呢?动态社会的价值是创造出来的,当谷歌支付宝百度微信在现有社会上又创造出这么多价值以后,你会发现,他不仅赚到了自己应得的那部分,其他人也并没有因此而吃亏。

所以,目前社会完全可以做成一个动态社会的环境,在这个动态世界之下,创造才是最重要的事儿,所以, 用资源去达成垄断,还是用客户达成垄断,这是一个分界线。

从0到1的核心理念:我们要想做公司,就要做一家能达到垄断的公司,只有你有垄断的条件,你才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你才能保证足够的研发和创新,然后才能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

Chapter.04

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竞争呢?

彼得蒂尔分析说,竞争是一种观念,是我们从小到大的一种观念。我们从小到大被教育成就是我们必须要打败别人才能上位才能成功。

作者上大学的时候学的是法律,当时最好的工作就是跑到法院里面去当书记员,然后他跟几百个应聘者去竞聘,他失败了,当时非常沮丧,但后来他想明白了,他觉得这次失败对他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他没有竞聘失败的话,那么,美国社会上就会多一个书记员而不会出现一个创业枭雄,不会出现一个PayPal黑帮,不会出现改变人类支付方式的人。

我们之所以执着于竞争的成败,是源于我们对竞争的执着,我们喜欢竞争本身,而不是喜欢这件事究竟会带来什么价值,只有我们将这件事情想明白,我们才能放下很多对竞争的执着。

比如当年PayPal还有个竞争者,俩公司都做差不多的支付产品,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彼得蒂尔的工程师们都想发明炸药去炸了对家,但如果他们两家持续竞争,竞争的结果只能是谁也赚不到钱,在互联网严冬来临之前,他们两家拿不到融资,两家都要死翘翘,于是他们在最后一刻选择了50%-50%合并,合并之后,他们就成为市场上唯一的、而且是最大的领军者,然后快速拿到融资,就成了今天的PayPal。

这样,我们也能理解滴滴和其他打车软件和合并了吧?

这些合并都来源于彼得蒂尔的启示:我们为什么要往死里拼呢?

可是生活中不能没有竞争吧?

彼得蒂尔提出, 在我们生活中,如果你找不到合并或者是合并的成本太高,这时候我们需要快刀斩乱麻,又快又狠结束战斗,千万不要陷入越战泥浆似的战斗中。

Chapter.05

那些垄断企业都有什么特征?

专利技术:你所创造的产品,比过去的产品,至少应该有十倍以上的优势比如支付宝微信和购物网站。

网络效应:可以通过互联网人带人的方式不断增加一开始facebook只有班里的同学,大家用的越来越好传播越来越多。

规模经济:如果只有两万人用谷歌,那谷歌就赔死了,但当全球有一般的人都在用的时候,他就非常有赚头了,因为他的边际成本为0,也就是说,每增加一个用户或者减少一个用户,对成本是没有影响的,BAT全是这样。

品牌优势:包括苹果,谷歌,华为,这些品牌一定都会努力的打造自己的品牌。对他们来说,品牌才是一个边际成本为0的东西。

迪士尼之前公布了他们的财务报表,他们全年的营收是500E,**只占到70E,但是这70E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却为他们带来了无数的效益,当这些人物形象再被使用的时候,他们的边际成本就是0,所以迪士尼能够不断的扩大,成本越来越低。

与迪士尼相反的,就是国内很多做产品的公司,他们做出一些软件然后把这些软件卖给应用商,一旦有人仿冒、将价格压底,这个事情就做不下去了,然后就只能重新发明新的东西。在这件事情上,作为研发人员,他们认为只要搞定大客户,有买家就可以了,但我们要知道, 这个世界上,没有品牌就没有定价权,没有品牌的人就只能永远面临挑战, 就是你五块别人四块五,直到竞争到大家都赚不到钱。结果金融危机一来,国内最先倒下的就是大型制造企业,他们将产品做得又好又便宜,但是, 当我们将一个公司的产品做到又好又便宜的时候我们其实就离倒闭不远了,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利润空间了。

你没有垄断能力,你没有品牌,所以,注定要死掉。

符合这四个特征的,才能被称为垄断企业,垄断并不是一个可怕的词儿,而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Chapter.06

如下三个问题,我们需要讨论一下:

1. 成功到底是靠运气,还是靠能力?

彼得蒂尔说,如果我们认为成功是靠运气的话,那就不存在乔布斯、扎克伯格、埃隆马斯克这种创业成功者了,因为这些人做一个就成功一个。

艾默生:只有浅薄的人相信运气和机遇,强者只相信因果。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法则,一种叫社会法则我找关系,把事儿办了, 一种叫做自然法则 我春天播种,不断呵护,秋天收获, 人的一生当中社会法则偶尔会起到作用,但当我们的时间线足够长,我们会发现,起作用的永远是自然法则。

短视的人只看到社会法则,比如很多人找工作都希望找到一个什么组织当一个什么官,但其实若干年以后你的生活还是这样,没有任何变化。那么什么是自然法则呢,就是若干年以后,你虽然还在当官,但你自己越来越空虚。所以我们要懂得从自然法则看世界,成功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因果,我们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能得到相应的结果。

2. 大家觉得我们的社会是正态分布的,还是幂次分布的?

正态分布钟形曲线:有些公司赚钱,有些公司赔钱,有些公司不死不活。

幂次分布幂次法则:少部分有钱,剩下一大部分都没钱。

彼得蒂尔认为,这个世界是符合幂次法则的,而不是钟形曲线, 这是为什么呢?

用钟形曲线来思考的投资人会认为,我应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这样可以分担风险,但彼得蒂尔认为,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思考的话,就好像祈祷一样,你每天祈祷要赚钱要赚钱,但事实上,你赚了钱的利润,很容易被不赚钱那些项目给吃掉,结果你还是没赚到钱。

所以,彼得蒂尔说,要投资就要投资那些能够赚钱的公司: 只有你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进去,帮助这个公司成功,你才能投资一个公司,就成功一个公司。

在生活中,幂次法则对我们也是非常重要的。

举个栗子,现在生活压力大,我们都缺钱,所以很多人下班之后去拉滴滴、业余时间做兼职、开网店做微商,通过各种方式来维持每月收入。

可说话说来,他虽然做了很多事,但他哪一件事做的都不是最好,他只是在做,每件事都做的很一般,不好不坏的,过几年万一微商滴滴都不火了,那时候他的技能又没有大幅提升,那时候就很危险了。

所以,作者告诉我们,与其把精力分散在很多个领域,倒不如把精力放在一个点上、专注爆破,比如把微商好好做、做到一天N+1个单,把工作好好做、争取明年工资翻番。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在一个公司,跟着创业公司一起成功的时候,这就是幂次法则的特征。

我们发现,很多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会发现其中的幂次法则:只有将井打的足够深,才能见到水,如果你的井打的不够深,那就只能是一地的坑。

3. 要有好奇心,相信秘密的存在。

这个世界有两种秘密,一种是自然的秘密,一种是人的秘密。

比如爱迪生发明了灯泡,这就是自然的秘密,这个发现让他兴奋不已,从而改变了世界。

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做不到爱迪生那么惊天动地,但我们仍旧可以发现人的秘密,比如滴滴发现了人与人的秘密,我们出门可以很方便的打车,airbnb发现了人与人的社交秘密,出门旅行可以不用住旅馆而住在网友家里。

人际关系结构也是一种发现,这种秘密是永远存在的。

那么,当你发现一个秘密之后,要怎么办呢?

彼得蒂尔说,如果你发现了一个秘密却不跟别人说,那这个秘密只能烂在心里,如果你将秘密告诉全世界,那么大家会将这个秘密传播出去。

在这里, 保持一个秘密的最佳规模,就是一个公司:以这个秘密为核心点,成立一个创业公司,然后逐渐将它放大,变为现实。

Chapter.07

彼得蒂尔的建议:

寻找合伙人:千万不要和一个一拍即合的人创业。

只要你在创新,你的创业工作就从未停止过。

董事会一定要小:除非你的公司上市了,不然董事会一定不能超过五个人,要分清所有权、经营权、控制权。

招聘全职员工,可以给员工发股权愿意接受股权代替金钱的员工,才是靠谱的员工。

在招聘的时候,就要重点招募那些有理念的人:我们是为了改变中国而成立的公司,我们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成立的公司,而不要用一些福利诱惑一些只懂享受的人加入。

在公司不断的强调你的理念:不断地号召大家为理想而奋斗。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卫衣帽子之类的公司产品,这些文化会更好的号召员工位理想而奋斗。PayPal就是通过这一些列的动作,将员工紧密的团结在一起,相互之间支持,给大家资源,不断地取得成功。

重视推广和销售:千万不要以为只要是好的产品就一定会蔓延,很多好产品都是因为推广不佳而完蛋的。

人要懂得和机器合作:不要担心机器会和人产生竞争机器只需要电,跟人的需求不同,而且任何机器的优势是非常互补的。未来的人类世界,应该是人和机器的结合,把人的优势和机器的优势结合起来,然后形成一个未来的新世界。

Chapter.08

彼得蒂尔:我们必须像古人第一眼看到这个世界一样,对这个世界保持那样的新奇感觉,那样我们才能重构世界,守护未来。

这本书中,不仅是从创业,也是从哲学上,给了我们很多反思,垄断,从0到1,幂次法则,要相信秘密的存在,始终对未来保持好奇心。

竞争会让你把注意力都放在竞争对手身上,忽视了自己的发展。

不存在完美的市场均衡,在经济理论之外的现实世界里,每个企业的成功,恰恰是因为它打破了均衡,它做到了其他企业不能做的事情,也就是从0到1的事情,而不是它跟其他企业做一样的事儿。

谷歌把自己定义成什么,取决于什么能给它省去麻烦,不被人攻击是垄断。你觉得它不垄断,是因为它成功转移开了你的注意力。

如果你不处于垄断地位,你就只能着眼于短期的利益,不可能对未来进行长期规划,所以你每天都是在苟延残喘。

要想实现垄断,要避开主流的创业方法论,走完全相反的路。

二战的历史话题

尽管2005年1月以来,巴以局势出现转机,但仍需谨慎观察,尤其是2005年7月以来,在以色列紧锣密鼓推进实施“单边行动计划”前夕,巴以局势重新紧张。伊拉克政治重建继续推进,但伊拉克的安全局势恶劣。在美国的高压政策下,伊朗和叙利亚一度走上与美剑拔弩张的前台,目前关系发展依然有变数。中东诸热点仍将长期存在并继续影响本地区和世界局势。 一、充满不安定因素的大中东地区 (一)、伊朗核问题时缓时急,目前趋于紧张。美伊关系在克林顿时期并不似现在这样紧张,双方在2000年的关系已经明显改善。但2001年布什上台以来,美伊关系严重倒退。2004年底,伊朗在关键时刻的让步为其赢得了喘息之机,伊朗核问题未被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但问题并未解决,而是在继续发展。2005年1月以来,美总统布什和国务卿赖斯相继发出强硬表示,不排除对伊朗动武。围绕伊朗核问题,美国、欧盟和伊朗2005年上半年进行了激烈讨价还价,美伊立场针锋相对,伊朗保守派总统即将上台,预计在对美政策上会有强硬一面。伊朗核问题前景不乐观,美最终对伊采取一定程度(如“外科手术式”打击)行动的可能性依然不能排除。 (二)、伊拉克大局还算稳定,然而安全局势异常严峻。1980年至1988年,历经八年的两伊战争后,伊于1990年8月悍然入侵科威特,之后,多国部队进驻海湾,海湾战争于1991年2月爆发。战争结束后,国际社会对伊实行严厉制裁,美、英战机持续几年空袭伊。2000年8月以来俄、法、德以及广大阿拉伯国家则一度做出种种努力,力图早日促使美英解除对伊制裁。但2003年3月,美打击伊、推翻萨达姆政权以来,伊局势被彻底改写。2005年7月初,美军死亡超过1700多人,伊方更是死亡数以万计。2005年1月底的伊大选以来,各政治派别在组建过渡政府中暴露出许多分歧,美虽基本控制伊局势,但伊未来仍然有变数。特别是严重的自杀性爆炸,使伊拉克平民饱受荼毒。 (三)、阿以矛盾旷日持久,巴以争端久拖不决。从本世纪初犹太人不断返回巴勒斯坦开始,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就频生纠纷。二战结束尤其是1948年5月以建国以来,阿以矛盾愈演愈烈,导致后来三十多年内发生五次战争。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至今,中东和谈一度取得重要进展,但和平进程一波三折,饱受冲击,巴以和谈进入21世纪后实际处于停滞和倒退状态,近期才有好转,但各个实质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进入2005年7月,巴以双方立场没有实质改变,巴激进组织活动频繁,以色列的打击立场重新强硬。叙以、黎以谈判依然僵持不前,三条谈判轨道不同程度受挫。特别是自2005年2月前总理哈里里遇害后,黎巴嫩局势动荡不定,直接冲击到了与叙利亚之间的战略同盟关系,叙全面从黎巴嫩撤军。局势演变和发展继续影响美国对两国的政策以及中东和平进程。 (四)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活动继续发展。一度影响较大的极端主义组织有阿尔及利亚的伊斯兰拯救阵线、埃及的伊斯兰集团、阿富汗的。个别的宗教极端主义组织曾经不惜滥杀无辜,截至20世纪末期,阿尔及利亚已有6万多人遭到极端分子,一些外国人也遭或遇害;埃及一度遭极端分子的本国居民有3000多人,外国游客数百人。所幸经过本国政府的严厉打击,一些国家的宗教活动有所收敛。巴勒斯坦的“哈马斯”、“杰哈德”以及黎巴嫩的等属于激进政治组织,带有一定反抗占领的性质,与完全意义上的存在差异。 (五)、领土争端、水资源纠纷错综复杂。伊朗与伊拉克、伊拉克与科威特、沙特与也门、沙特与卡塔尔、埃及与苏丹、也门与厄立特里亚、叙利亚与以色列、黎巴嫩与以色列等众多国家之间存在领土纠纷并都曾发生过不同规模的武装冲突。少数领土争端已基本解决,部分悬而未决但有所缓和,部分仍处于僵持状态。尼罗河流域、两河(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及约旦河流域的有关国家也因为水资源分配问题而频生纠葛。 二、世界为何不间断注视大中东地区 (一)、该地区的宗教纠纷错综复杂。中东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三大宗教的发源地。犹太教与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存有矛盾。伊斯兰教内部如逊尼派、什叶派、苏菲派等六派之间也矛盾重重。在伊拉克,萨达姆统治以逊尼派为基础,其被推翻后什叶派获得参政和平等权利,两者今后的争端还将继续发展。多数阿拉伯国家的穆斯林是逊尼派。什叶派穆斯林以伊朗和沙特等海湾国家的信徒为主,所以1979年以来海湾和其它阿拉伯国家对伊朗的教义输出抱有警惕态度。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发生两伊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极端的原教旨主义组织与伊斯兰温和派别之间的矛盾常常导致国内政局动荡。黎巴嫩的教派冲突一度相对典型,黎是阿拉伯国家中唯一的由穆斯林和基督教徒两大类居民组成的国家,全国只有1.04万平方公里面积、300多万人口,最多时却曾有分属于两大宗教派别的100多个党派团体、30多支民兵武装和数十家电台。 (二)、中东地理位置重要,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中东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且正好位于东半球大陆的中心。中东周围环绕着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和波斯湾等国际海域,这些海域大大便利了中东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沟通上述海域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等,是重要的国际航道,也是扼守这些航道的重要门户。中东地区这种适中、临海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东方和西方、欧洲经西亚到北非的联系纽带和十字路口,从而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三)、中东地区石油资源极为丰富,有“世界油库”和“石油海洋”之称。中东石油有众多优点——全球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万亿桶,其中62.1%蕴藏在中东尤其是波斯湾,迄今已探明石油储量居世界前五位的国家沙特、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和伊朗等全部集中在波斯湾地区;石油开发条件优越,油层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距海近,运输方便,油井自喷率和单井产量高;中东地区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3。20世纪90年代,美国、日本和西欧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率分别为12-14%、80%和60%。据国际能源组织预测,从1998年到2005年,中东石油供应量占世界石油总供应量的份额将由24%上升至34%,到2010年这一比例将达44%,2020年达55%。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后的2004年,国际油价大幅上扬,冲破每桶50美元大关,2005年更是突破60美元大关。 (四)、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超级大国等介入导致中东乱象丛生。殖民主义者在其殖民统治区采取“分而治之”等政策,给该地区留下严重隐患,这在领土争端、阿以冲突和方面表现尤为明显。伊朗与伊拉克、伊朗与阿联酋、沙特与卡塔尔、卡塔尔与巴林、埃及与苏丹、摩洛哥与西班牙等国家之间的领土争端莫不与殖民统治有关。巴勒斯坦人与犹太人、塞浦路斯岛上希腊与土耳其两族之间以及库尔德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是由前殖民者一手制造的。 超级大国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该地区明争暗斗。二战后该地区发生五次中东战争都与超级大国争夺和幕后操纵密切相关。冷战后,美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中东地区为所欲为,长期制裁伊朗、利比亚、苏丹,轰炸并最终出兵伊拉克,对海湾国家软硬兼施,同时偏袒以色列,拉拢土耳其和其他盟国。目前美又在极力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声称要在中东推进“民主自由”、根除恐怖土壤,引发地区国家的暗中抵制,致使地区局势充满着不稳定因素。 (五)、各国政体复杂多样,现代政治制度发育并不完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二战前,多数中东国家的政体是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战后,许多原来的君主制国家转而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制,但不少国家的共和政体仍带有比较浓厚的传统历史色彩、宗教色彩并实行事实上的总统终身制。政治体制比较完善的代议制民主国家如以色列和土耳其。其它政体还有君主立宪制(如约旦、科威特、卡塔尔和巴林)、君主专制制及酋长制(如阿联酋)等。从总体上看,该地区的政治制度发育相对不成熟,容易引发局势动荡。另外,不少国家腐败严重,经济发展失衡,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严重。越来越多的人把原教旨主义视为摆脱困境、实现“社会公正”的希望和出路,原教旨势力趁机迎合群众的不满心态,煽动宗教狂热,不断采取暴力恐怖活动,导致国内政局不稳。 (六)、该地区较普遍存在水资源纠纷,一些学者称呼“水战争”。中东地区幅员辽阔,但严重缺水,水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0.4%。该地区有三个主要水系:两河水系、尼罗河水系和约旦河水系。伴随该地区水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纷争必将进一步加剧。两河均发源于土耳其东部山地,流经土耳其、伊朗、叙利亚和伊拉克四国,四国关系一直微妙。非洲的尼罗河流经9个国家,埃及和欲与其共享该河水资源的上游国家之间矛盾丛生,其中与埃塞俄比亚和苏丹之间的矛盾一度比较突出。约旦河的水量虽然只有尼罗河的1%,但它是巴勒斯坦地区唯一的水源,也是阿以冲突的焦点之一,巴勒斯坦、黎巴嫩、约旦同以色列围绕该河水源利用问题进行过殊死斗争和艰苦谈判。叙以谈判最为棘手的问题也包括太巴列湖水资源争执。 三、“大中东”时局将向哪个方向发展? (一)、中东诸多问题的关键是阿以矛盾问题(即中东问题),而该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中东问题包括巴勒斯坦问题、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争端两个内容,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尽管中东和平进程已经从1991年以来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但其中最棘手最关键的问题如耶路撒冷最终地位问题、难民问题、边界问题、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以及水资源问题等远未解决。加上2000年9月以来持续4年多的严重冲突,可以预见,尽管目前巴以初步实现停火,但巴以和谈短期内难以取得实质进展。美国政府的政策、以色列政府的不稳定性、巴方内部的协调程度等诸多问题,都将是影响和谈的重要因素。2005年7月巴以局势重新不稳定再次说明了这一点。从历史经验看,即使达成一些协议,协议实施起来依旧障碍重重。 (二)、美、俄、英、法、德、日、印等世界一超多强将继续在该地区展开争夺。尽管世界其余大国努力展现影响,但美影响难以被取代。布什执政几年来,一改克林顿时期“西促和谈,东遏两伊”的稳中求变政策,转而采取推进“反恐”和推进“民主自由”并行的“先破后立”战略。布什新任期将从改造价值观和重塑地缘政治入手全面推进大中东战略。美将在稳定伊拉克局势及促进巴以和谈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单边和多边、外交与军事等多种手段,清除反美政权,推广西方价值,实现其对大中东地区的全面主导。由于美在战略上居于优势地位,其“大中东民主计划”将会取得一定进展,但该计划的“目标”过于庞大,且受到多方阻滞,预计在较长时间内难以取得整体性收效。 (三)、宗教问题固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使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宗教文化具有相对较顽强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中东地区多数矛盾历史久远,有些热点不但不会减弱,还可能愈演愈烈。几年内催生“民主、自由”并实现彻底的宗教融合并不现实,甚至是遥不可及的缘木求鱼式设计。涉及宗教和文化方面的热点问题在未来很长时期内会持续影响地区局势,特别是美国不合时宜、没有理由地抛出所谓“文明冲突论”并在一定程度上付诸实施,将导致美国与该地区国家的文明对立和军事对抗长期持续。在大国尤其是美国中东政策带来的持续高压和冲击下,中东地区将面临巨大转型,而转型期内将充满动荡和变数,持续影响世界局势。 杨鸿玺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 追问: 二战后初期盟国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