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国际油价暴跌_国际油价大幅收跌
1.原油价格不断创新低,汽油价格会不会调价?
2.西亚为什么对全球石油价格有着重要的影响
3.为什么中东地区会战乱不止?
4.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亲王——国际原油价格风暴的操盘手
原油价格不断创新低,汽油价格会不会调价?
中国的石油是有政府补贴的;,国际原油价格下跌是会影响汽油价格的,
地区差异也是因素,无论涨价和降价都比世界油价市场变化",
中国油价已经总是低于国际油价;慢",对比西方国家,原油下跌汽油也会降价,最近其实一直在震动.
而且,但是每个国家有所不同,升价的压力远大于降价的压力. 最后,中国的石油价格受到国家干预较大
俗语道“乱世黄金、盛世收藏”,这里的乱世,经济学意义上应该指货币贬值风险加剧的特定时期。
可见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原油是用来对抗通胀、资产保值的最佳方式。
通货膨胀的趋势使得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但是由于原油固有的稀缺性,其价格会随着货币购买力的降低而迅速上涨。
这也就是古今中外一直都对黄金青睐有加的最根本原因。
有人曾总结过投资黄金的优势:能保持久远的价值、可避免在通胀中被蚕食、交易灵活、税收上有相对优势、产权转移便利、方便抵押等。
事实上,“金银不分家”,黄金的上述保值优势,同为原油的原油,也同样具备。
原油首先是商品,是具有实际价值的能源类商品。
原油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全球每一个家庭的消费成本,
同时原油也是通货膨胀传导的核心因素,
所以原油被作为应对通货膨胀的保值商品。
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替代能源可以取代石油地位。所以它的价值始终存在。
石油价格波动远大股票
相比于股票每天只有10%涨跌幅地变化,或者几个月都看不到变化的速率,
但是原油价格变化要快的多,经常一夜或者几个小时的震荡,都会带来超过50%的交易空间。
并且所有交易订单无需等待,都可以在指定的价位或者指定的范围内即时成交。
接轨国际市场,很难被操控,公平公正
原油价格属于国际化盘,遵循国际环境变化,同步国际先进的交易机制,22小时连续交易、价格与国际市场同步;
影响原油和成品油价格的因素透明;投资者的每一笔委托都是经由交易所交易系统执行。
较于股票,很难被某一公司或者利益集团操控,或者类似于套取中小股民的利益等等,
在国际化环境下,原油投资者可以做到人人平等。
西亚为什么对全球石油价格有着重要的影响
楼主您好!
西亚石油资源极其丰富,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一半以上。波斯湾沿岸、海底及两河流域为世界著名大油田,以波斯湾为中心是一巨大石油带;
该地区还存在一个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
组织成员国共控制约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贮备,约共占世界石油蕴藏78%以上的石油储量并提供40%以上的石油消费量。它们占全球产油量的40%和出口量的一半。藉欧佩克,成员国得以从石油出口得到更多收益。"于上一年,欧佩克的11个成员国. . .根据联邦能源信息管理局的数字,从石油出口中收取3380万亿(美)元,比2003年增加42%。相对于1972年的数字,成员国石油出口的收益为230亿美元;经历1973年石油危机后1977年,该数字为1400亿美元。
由于石油销售被美元所主导,美元兑其他货币的汇率会直接影响欧佩克对石油的定价。举例说,当美元对其他货币下跌,欧佩克成员国会收取较少的其他货币。因为它们持续以美元出售石油, 这将导致购买力直接的下降。当欧元引入后,伊拉克决定以欧元代替美元作为出售石油的交通货币。
欧佩克的决定相当影响国际油价。例如,于1973年石油危机,欧佩克拒绝运送石油至于赎罪日战争(十月战争)支持以列对抗埃及和叙利亚的西方国家。这使油价上升4倍,从1973年10月17日至1974年3月18日,持续5个月之久。于1975年1月7日,欧佩克成员国同意将原油价格提高10%。与此同时,欧佩克成员国(包括一些刚把石油工业国有化的国家)响应国际新经济秩序的呼吁,加入开始联合初级生产者。总结于阿尔及尔举行的欧佩克第一次高峰会,它呼吁定下稳定而合理的物价、国际食物和农业计划、由南至北的技术转移,及经济系统的民主。
欧佩克的决定相当影响国际油价。例如,于1973年石油危机,欧佩克拒绝运送石油至于赎罪日战争(十月战争)支持以列对抗埃及和叙利亚的西方国家。这使油价上升4倍,从1973年10月17日至1974年3月18日,持续5个月之久。于1975年1月7日,欧佩克成员国同意将原油价格提高10%。与此同时,欧佩克成员国(包括一些刚把石油工业国有化的国家)响应国际新经济秩序的呼吁,加入开始联合初级生产者。
去年是中东地区(西亚和北非)极不平常的一年。发端于突尼斯的动荡迅速蔓延到埃及、也门和叙利亚等国,给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重创,同时也使一些国家的石油生产受到严重打击,导致出口大幅减少。有数据显示,石油小国的生产和出口下降也是推动国际油价上升的因素之一。
也门政局和社会去年发生剧烈动荡,石油工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殃及。数据显示,本世纪初期,也门日均石油产量曾达40多万桶,而本国消费仅为十几万桶,其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作用日益增大。由于政局动荡和社会,去年也门石油产量降至日均17万桶上下,比前一年减少约35%。这导致也门石油出口大量减少。
去年开始的叙利亚战乱目前仍在继续,这使该国石油工业严重受损。前些年,叙利亚日均出口原油15万桶,而去年的使得该国石油生产日均减少约23万桶,出口也随之迅速下降。西方去年9月开始实施的经济制裁更使该国石油出口中断。
苏丹是近年北非国家中石油出口较多的国家。由于去年局势动荡,苏丹石油日均产量减少约35万桶。由于南苏丹独立后与苏丹在部分边界划定、国民地位以及石油资源分配等问题上存在争议,富产石油的南苏丹目前石油出口处于停顿状态。
中东地区石油小国因政局动荡和社会导致的石油供应量日均减少约50万桶,成为除利比亚和伊朗等因素外推动国际油价上涨的又一成因。
今年中东石油小国局势如何、将对世界石油市场造成何种影响,已成为能源分析人士关注的问题之一。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3月份发表的月报预测说,2012年中东地区非欧佩克成员原油日均供应量预计将从去年的168万桶进一步降至156万桶,为不包括欧佩克成员产量在内的各地区中石油供应量降幅最大区域。非洲地区非欧佩克成员石油供应量也将比去年减少9%,其中南苏丹石油出口锐减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虽然油价的“话语权”主要集中在世界主要产油国尤其是主要出口者欧佩克手中,但在当今世界经济和石油市场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中东石油小国对世界石油市场所产生的影响也不能忽视。从当前情况看,预计中东石油小国对油价飙升的推波助澜作用近期内仍将继续下去。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经济发展离不开石油,西亚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所以西亚对全球石油价格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世界具有巨大影响力。
希望对您有帮助!
为什么中东地区会战乱不止?
首先不得不说中东争霸的国家。中东霸权争夺的主要参与力量由四个家:埃及,沙特,土耳其和伊朗,加上特立独行的以色列组成。
这其中,埃及、以色列、土耳其、伊朗或是依靠共同的历史记忆,或是依靠足够庞大的主体民族,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即便在发生革命时,这几个国家的框架依旧连续且正常地运行。这种适应性让上述四个国家在未来中东地区依旧是主要力量。而沙特阿拉伯是阿拉伯半岛上的异数。尽管民族认同不成熟、国家制度相对落后,但相对于和它比邻的那些小王国来说,沙特国力足够强,因此也参与到了争霸活动中。和很多人认为的阿以冲突会是中东不稳定的阀门恰恰相反,以色列在建国的几十年里已经逼迫周边国家承认了自己的存在。精神层面的对抗已经逐渐让位给更实在的政权和经济争夺,即使同为穆斯林也要大打出手。这五支力量的相互对决,才是决定中东走向的关键。
各方都占据了一片足够大的领土和经济资源,在地缘上长期来看鼎足之势明显。他们也都很难彻底把手伸到别的争夺者国土内。背后的原因,是连接这个国家的中间走廊是新月地带,它正好位于中东的四战之地。任何走进这个地区的霸权,都很容易被赶来的其他国家围攻。
所以在漫长的地缘博弈中,这些国家最终都稳定在了中东的边缘地带,甚至都没有在事实上接壤。填充在这些地区大国之间的,是一些弱小的国家如约旦、叙利亚、伊拉克等,或者干脆就是非国家势力,比如库尔德聚居区、“”等。虽然土耳其与伊朗、埃及与以色列之间有领土接壤,不过埃及以色列之间西奈半岛乱象丛生,不能认为是一个可控的地区,伊土边界则是库尔德人意图建国之地。这些中间势力和国家被一些西方战略家视为中东未来的地缘断层,很有其道理。但这些断层远不是空空如也的悬崖峭壁,而是各国争夺厮杀的主战场。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东会战乱不止并且会越来越乱。
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亲王——国际原油价格风暴的操盘手
了解沙特政治的人一定都明白,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这个似乎显得有些冗长甚至重复的名字意味着什么,后一个“阿卜杜勒阿齐兹”是祖父也就是现代沙特开国国王的名讳,中间的“萨勒曼”是父亲也就是现任国王的名字,而开头的“阿卜杜勒阿齐兹”则是自己的名字。用自己父亲的名字命名自己的儿子,在阿拉伯文化当中通常都显示着男人对儿子的未来给予厚望。尽管没能在家里获得父亲最大份额的宠爱,而使得年轻的胞弟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储,但作为沙特王国 历史 上第一位执掌能源产业的王室成员,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在与石油打交道的几十年里不断证明,他有能力管理这个王国的经济命脉,甚至为全球石油工业打造新的格局。
2014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带来的一直都不是什么好消息。沙特增产压低原油价格之后,这个严重依靠着石油收入的国家财政赤字就再也没有缺席,王储的“2030愿景”经济改革计划也在大把地消耗着尽管看起来存量不少的外汇储备;而在沙特率领欧佩克组织与俄罗斯等国达成原油减产协议之后,北极熊并没有老老实实地履行协议,反而不断蚕食着沙特在欧洲原油市场的份额——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非常确切地知道自己每天生产多少石油,同时逐渐回暖的油价也使得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幅提高,最终使得美国成为这个星球上原油产量最多的国家。
在被任命为沙特能源大臣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里,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亲王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人物之一,尤其在他主导着沙特阿美石油公司这个巨无霸掀起了席卷全球石油的价格风暴之后。上个月6日的欧佩克+会议中,由于俄罗斯立场坚定地拒绝减产,而沙特领导的石油输出国组织也不愿意在没有俄罗斯参与的情况下采取行动,会议最终草草收场。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旋即宣布,将亚洲客户的阿拉伯轻质原油官方售价每桶下调6美元,创造了这是2003年以来官方售价的月度最大降幅,而销往西北欧的阿拉伯轻质原油官方售价每桶下调8美元。这已经不是沙特和俄罗斯两国之间的较量,而是沙特向世界所有产油国的全面宣战。阿卜杜勒阿齐兹王子想告诉他们,谁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谁拥有最大的原油生产能力,谁才拥有未来几十年的原油市场走向和能源战略的最终决定权。
在这场关乎命运的决战中,沙特和执掌沙特能源行业的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几乎是没有退路的。如果在面对俄罗斯、美国或者任何一个国家时做出让步,就意味着沙特让出了国际能源市场的主导权,更失去了自己在原本已经近乎分崩离析的欧佩克中的领袖地位。成立于1965年的石油输出国诞生之初就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五国对抗由英美主导的七大跨国石油公司的工具,如伊拉克自顾不暇,伊朗忙于应对疫情,委内瑞拉空有巨大储量却没有开采能力,科威特和后来陆续参加的那些国家体量有限,这还没有算上卡塔尔这种资深搅局者和进进出出的印度尼西亚直流,原本是中流砥柱的沙特事到如今,却成了欧佩克组织最后的倔强。
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在这场既突如其来而又意料之中的战役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基于他是沙特现任国王萨勒曼的儿子这一事实,而且还因为他是沙特乃至世界顶级能源专家之一,并且在沙特的石油资讯和决策部门工作长达35年。1985年从法赫德国王石油和矿产大学陆续获得学士学位和工业管理硕士学位以后,阿卜杜勒阿齐兹曾担任该大学负责能源研究的中心主任,并在在前石油大臣、有“石油沙皇“之称的阿里·纳伊米任职期间被任命为石油大臣助理,直至2015年担任能源和矿产部副大臣。
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的几乎全部职业生涯都在沙特能源部的走廊里度过,这在那些沙特王室核心成员中并不常见。他们通常在国外受过良好教育,更愿意到外交部和国防部展示自己的如簧巧舌,或者是直接用自己从摇篮时期开始就握在手中的权利让自己成为商业巨贾,与此相比能源部的工作实在是太过朴实无华且枯燥,但这位亲王还是坚持了下来。几十年来在石油和能源行业的经验,使得他成为前任能源大臣哈利德·法利赫被免职之后几乎是唯一合适的人选。
即便是现任国王之子,即便经过了长期的积累,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在能源大臣的职位上也丝毫不轻松。作为沙特 历史 上第一位担任能源大臣的王室成员,他面对着太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沙特和俄罗斯两大巨头3月初在维也纳会议上就减产协议的争执仅仅是压垮骆驼上的一根稻草,甚至都不能说是最后一根。在2014年中期国际油价暴跌之后,沙特坚持认为欧佩克应当通过增加产量来击败所有成本较高的原油开采商,当然主要目标是那些背着巨额债务的美国页岩油企业,但由于欧佩克内部的不同立场以及2016年油价跌至每桶27美元,沙特注定无法单独负重前行。
沙漠中的王族决定求助于极寒之地的狩猎者。这是一次各怀鬼胎的联盟。一方是以沙特为首的11个欧佩克成员,另一方则是以俄罗斯为首的10个非欧佩克产油国,二者在2016年的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完成了一次仓促的会议,目标是让年初已经跌到29美元/桶的国际油价起死回生。 通过联合压低原油产量和增加战略储备,各国在油价缓慢爬升的过程中经济逐渐复苏,大洋彼岸的页岩油生产商也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但沙特坚持认为,获利最小的是自己,因为只有自己保持着骆驼一样的憨厚,不折不扣地信守着承诺,而北方的巨人不仅在背地里小动作不断,甚至连桌面上的协议都懒得谈。
一切都到了该摊牌的时候。在欧佩克生产国在全球原油供应总量所占份额已经降低到史上最低时,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决心改变这一现实,并且立刻采取行动。减产协议破裂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利用其巨大的额外产能迅速将原油供应提高至每天1200万桶,并且将出口量涨至约970万桶/天,几天之后又宣布将动用战略储备使供应量提升至1230万桶/日,并将最大持续产能提高至1300万桶/天,这一系列数字在整个近代史上都十分罕见。石油贸易公司证实,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租用了几乎所有可以租用的油轮用来向世界各地运输石油。来自扎瓦尔——世界最大陆上油田和萨法尼亚——世界最大海上油田的黑色液体几乎要将整个地球淹没,而沙特人在用这样的行动表明,如果对手不做出让步,在确认不再对减产进行谈判之后,利雅得为解决世界原油产量和价格问题不惜一切代价。
事实上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为这场战争做着准备,如果那时候他能够预见到有这样一场战争的话。筹备工作在过去几年里达到了高峰。2017年,沙特宣布将在10年投资500亿美元打造30座风电场和太阳能电站,计划在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3.45吉瓦,在全国总发电量中的占比提高到4%,到2023年进一步提升至9.5吉瓦,占全国总发电量10%。2019年1月,沙特宣布已收到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韩国和中国五个国家有关建设沙特境内第一座核反应堆的方案,而这样的核反应堆沙特计划建设16座。更重要的是,2019年2月沙特启动了美国以外世界最大的页岩气项目。沙特阿美公司宣布,已经发明了一种利用海水提取页岩气的有效方法,从而克服沙漠中水资源短缺的困难,与此同时沙特境内天然气田的开采也开始逐步加速。所有这一切,都是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和沙特手中的武器。
尽管挑起原油市场的战争似乎让这位亲王担任了一个不怎么光彩的角色,但这丝毫没有影响那些能源大佬们对沙特能源大臣的评价。美国前驻沙特大使查尔斯·弗里曼说,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代表着一种新现象,即沙特的“皇家技术官僚”,他评价说,这位亲王是沙特能源部内的“世界级专家”。牛津大学能源研究所所长巴萨姆·法图赫则表示,从沙特推行可再生能源改革以来,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一直是沙特能源政策的关键人物,黑金投资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加里·罗斯更是认为,“沙特没有人比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更了解石油行业”。这些人的评价中似乎都带着一些刻意恭维的成分,因为他们一定都知道,如果这位全球原油价格风暴的操盘手一旦愤怒,世界经济将会遭遇怎样的后果。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