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天然金价多少一克_澳大利亚天然金价
1.澳大利亚金矿
2.澳大利亚维克多-迪法恩斯金矿田
3.澳大利亚芒特莱松金矿床
澳大利亚金矿
澳大利亚金矿勘查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取得了突出成果。20年里发现8000吨金,90年代新发现了一些重要金矿床。最近几年金矿勘查仍在积极进行,项目多,也有不少发现。工作最多的是在西澳太古宙耶尔冈地块,卡尔古利、沃拉顿、里奥诺腊、杨达尔、散德斯通、南克罗斯、维卢纳附近仍不断有绿岩带金矿发现。卡尔古利金矿田自1897年发现以来已采出5000万盎司以上的黄金,早期生产在1903年达到高峰。50年代在高品位井采矿资源枯竭后生产几乎停息。随着金价上涨,80年代矿区复活,这时主要是合理化的大规模露采和先进的选矿技术的生产应用。在卡尔古利沿着“金英里”以前井采的一些矿床建成了“超大金坑”露采矿山。1989年开始开采,采坑最终长要达3.8公里,宽1.35公里,深逾500米。2004年该矿山产金27.6吨,还有剩余储量约1040万盎司(金品位2.2克/吨),至少可采13年。此外还有大量金资源。卡尔古利区金已采至深达1220米处,采的是“金英里”粗玄岩中的高品位矿体和旁侧的浸染状矿化。卡尔古利东南卡姆巴尔达附近St Ives矿山通过最近两三年勘查,导致发现200万盎司金。2004年还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拟开发大的低品位资源。卡尔古利附近Kunanalling矿地的Picante探区钻探发现了新的金矿带,4孔结果见矿2~24米,含金4.1~13.6克/吨。在散德斯通绿岩带东南角默奇逊矿田新发现了Lord Henry和Lord Nelson矿床,已有金资源约32万盎司。在一些老采坑底下、深部、旁侧也在钻探。如在里奥诺腊附近的Gwalia Deep项目,目前已有推测资源720万吨,含金7.4克/吨。其北约35公里的Tarmoola现露采坑西侧,要进行4万米钻探更好圈定花岗岩中金矿化(目前资源为5590万吨,含金1.2克/吨)。维卢纳金矿项目2004年初还幸运地偶然发现了Calais富矿体。维卢纳矿山已开采100多年,采出440万盎司金。矿山有些大而分散的矿体,包括2个3.5公里长的大矿体,各有100万盎司金。多年来有一种假设,认为东部断层带不可能有金矿体,所以一直未真正钻探。2003年才收购此矿山的公司,在钻探时偶然发现该带一富矿体(18米,含26.9克/吨金),现已打到一2公里长矿体,资源可达50万盎司。公司计划该项目金资源要从现有100万盎司增至400万盎司。南克罗斯绿岩带的Nevoria金矿属矽卡岩型,实际包含20多个金矿山(金资源分别有2~41吨),1887~2001年累计产金超过260吨。矿床特征是有高温脉石(富辉石、角闪石和磁黄铁矿),与该克拉通其他地方的含黄铁矿碳酸盐-黑云母、绢云母矿体明显不同,为变质后与花岗岩-伟晶岩侵入体有空间关系的矽卡岩金矿。西澳大利亚黑德兰港东南400多公里的特尔弗(Telfer)大金矿床项目建设在进行。金(铜)矿化产在元古宙变质粉砂岩、砂岩及白云质大理岩中,呈层状、网状和脉状(含石英硫化物脉),铜矿物主要为辉铜矿和黄铜矿。主穹窿构造中的矿化已查明至1.3公里深,西穹窿深至600米。至2003年6月底露采区有确定资源1.7亿吨,含金1.3克/吨、铜0.17%;包括井采资源和卫星矿床在内的推定资源有2.5亿吨,含金1.9克/吨、铜0.2%;还有推测资源1.1亿吨,含金1.2克/吨、铜0.15%。总共有2660万盎司(827吨)金、96万吨铜,矿山寿命20年。该矿床原已知存在,主要矿量是在1998年发现的(近1800万盎司金)。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墨尔本西北历史悠久的本迪戈矿区,奥陶-泥盆纪浊积岩型金矿开采几十年后于20世纪50年代关闭。80年代起重新评价。据2004年报道,新本迪戈项目已有资源3360万吨,可年采160万吨矿石,准备2005年底投产,入选品位12克/吨,可采收金1270万盎司以上。墨尔本西面的东巴拉腊特项目现也有310万吨推测资源,含金11克/吨。该州中部Perseverance租地的Fosterville金矿山现有储量700万吨,含金4.5克/吨;资源2070万吨,含金3.7克/吨。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奥兰治附近的卡迪亚Cadia地区,在1851年前已有铜、铁、金矿开采,包括大、小卡迪亚矽卡岩铁铜金矿床,以及在斑岩体周边的高品位脉中采少量金,断续进入到20世纪。该区的斑岩金铜矿远景是90年代初以来才充分认识的。二战以后一些公司就在此区勘查,但收效不大。90年代初Newcrest公司的勘查最初也集中在大卡迪亚矿床,在发现于一微弱钾长石化二长岩侵入体中的石英脉伴生的金铜矿化后,很快转至卡迪亚山。于1991~1992年发现了大型的卡迪亚山斑岩型金铜矿化。矿化产在石英二长斑岩中,主要为席状脉,有矿石3.52亿吨,金平均0.63克/吨,含铜0.16%。1992~1993年发现了卡迪亚坑斑岩型矿床。1994年在卡迪亚山矿山旁断层东侧较深处发现了卡迪亚东大型矿床。沿北西向矿化带继续勘查导致在1996年又发现了大型的卡迪亚远东矿床和里奇韦矿床(我们在过去曾对里奇韦矿床的发现做过专门介绍),围岩均为古生代(晚奥陶—早志留世)石英二长斑岩及相邻的火山岩。矿化为脉系、网脉和浸染状矿化。在高品位带,自然金、黄铜矿和斑铜矿是主要矿石矿物。卡迪亚东和卡迪亚远东矿床经最近几年继续勘查,资源翻番,合计有推定的井采资源2亿吨,含金1.1克/吨、铜0.37%;推测资源9000万吨,含金0.85克/吨、铜0.33%;另有可露采的推测资源3亿吨,含金0.46克/吨、铜0.37%。此两矿床总资源有金435吨、铜210万吨。此外,巴里克公司在新南威尔士州的Cowal湖项目(主要是E42矿床),2002年有储量5640万吨,含金1.52克/吨(86吨)。在该州北部的Tooloom矿地的Phoenix项目,进一步钻探证实发现一新区中的露头矿。金矿化产在角砾岩筒内,激发极化测量表明岩筒为一大系统的一部分。所列4孔结果钻到42~63米矿化段,含金1.28~1.58克/吨,并且认为“在澳大利亚所有露头矿床都已发现”的观点是不可接受的。
澳大利亚维克多-迪法恩斯金矿田
1.地质背景
维克多-迪法恩斯(Victory-Difiance)金矿田位于坎姆巴尔达(Kambalda)南南东20km处(图13-17),其金矿发现和采矿历史已有近百年。19世纪90年代末期的淘金热首先在此发现了金矿,开采持续了几十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矿床地质认识的深化和勘查手段的有效应用,相继取得了一些重要发现,使得原本不大重要的金矿点发展成为西澳的主要产金地之一。
2.勘查与发现
维克多地区最初的找金者是来自位于坎姆巴尔达以北50km的卡尔古利金矿田的掘金人。卡尔古利金矿田是1893年发现的,找矿人根据该矿田富矿床的某些特征,向外扩宽,1897年在维克多地区首次发现了金,在勒夫罗伊湖的西北岸发现了红山(Red Hill)矿床。这期间主要是靠手选进行采金。
1919年在维克多以南7km处发现了艾夫斯里沃德(Ives Reward)金矿后,当时掀起了一股采矿热潮。20世纪30年代艾夫斯里沃德金矿停产后,一直到60年代,该地区的勘探和采矿活动基本上处于“沉寂”状态。
1966年西部矿业公司(WMC)发现了坎姆巴尔达大型镍矿床之后,1967~1968年掀起了找镍的热潮,坎姆巴尔达与考恩湖之间的大片地区被圈为找镍的租地。1974~1975年,随着国际市场金价的上扬,对该区的找金前景进行了初步调查,对露头和矿山巷道的地表采样和钻孔岩心的分析表明,在一些狭窄的地段有异常金含量,但在维克多老矿山巷道区进行的土壤测量并未见到明显的砷异常。故据此推断,零星分布的高值金可能局限于近地表氧化岩石之中,到深处的新鲜基岩内,金品位可能降低到无经济价值。
图13-17 坎姆巴尔达至考恩湖的位置图
(引自P.K.Willia ms,1994)
1980年初,发生了一系列不相关的事件,从而导致在维克多-迪法恩斯地区开展新一轮的金矿勘查。首先,在该地区北北西 10km处的亨特(Hunt)镍矿区硫化物矿体的底板,识别出大量的近垂向含金石英脉,并且具相当的延伸。其次,在亨特和伦农(Lunnon)镍矿采矿作业时偶然发现含金富矿脉。再就是当时金价大幅度上扬。这一系列事件的巧合使勘查人员意识到,该地区找金的潜力以往可能被低估了,应该具有前景,故做出了开展新一轮金矿勘查的决定。勘查计划最初是在老的矿山或已知矿点进行金刚石钻探,以检验是否在深部还存在矿化以及能提供控矿因素的信息。当时认为,控矿构造可能是陡倾斜的,故需要把握好钻进的角度以达到有效的勘查。
钻探首先在维克多和艾夫斯里沃德开展。在艾夫斯里沃德矿山,计划中的第4个孔在变质镁铁质岩石中打到了脉矿,4.5m见矿孔段的金品位为17.4×10-6。维克多地区的第4个钻孔也成功地见到了沉积矿体,在28.2m的矿段上金品位为6.8×10-6。这一结果令人鼓舞,由此开展了更大规模的金刚石和冲击钻探计划,钻探集中在维克多沉积矿体分布区。1980年7月至1981年3月最初的钻孔计划,在维克多圈出了300万t矿石,可露采和地下开采。
继维克多矿床发现之后,该区金矿勘查的步伐大大加快了。勘查人员认识到,在勒夫罗伊湖和考恩湖之间过去找镍的租地具有找金的远景。为此制定了相应的勘查策略。首先,对以往勘查租地根据控制金矿床分布的地质条件重新进行评估,圈出了找金的勘查租地;其次,针对金矿选择有效的勘探手段。根据在维克多矿床上方做的磁法测量试验发现,维克多矿床容于变质沉积岩中,金与黄铁矿伴生,故磁法可以有效地追踪容矿岩层。在开展了较大范围的磁测之后,在维克多矿体以西圈出了一个环形异常。1982年布钻验证该异常,发现了迪法恩斯矿体,见矿孔段的金品位为:26m的4.2×10-6和27m的5.3×10-6。迪法恩斯矿床的发现一方面促进了磁测工作的开展,从圈出的许多磁异常中验证了其中的一个强磁异常,由此又发现了北奥尔钦矿体。另一方面,对迪法恩斯矿化的钻孔取样分析表明,容矿岩石为厚层分异粒玄岩,含花斑岩和磁铁矿。根据这个认识,1985年对位于勒夫罗伊湖的一个磁异常进行了评价,地质上认为该异常起因于含磁铁矿的粒玄岩,同时又靠近NNE向的大断层,处于构造有利的环境。对该异常的验证导致发现了里文吉盲矿床。
3.小结
从以上勘查和发现历史的介绍中不难看出,维克多-迪法恩斯金矿田中一个个金矿床的发现首先归功于地质人员对该区细致的地质分析,根据金矿床分布的地质条件,制定了相应的勘查策略,其次得益于有效的勘探手段,根据维克多矿床产于变质沉积岩中,金与黄铁矿伴生,通过磁法圈出了一个又一个磁异常,这些异常的圈定为迪法恩斯矿床和里文吉矿床的最终发现奠定了基础。
澳大利亚芒特莱松金矿床
1.地质背景
产在角砾岩中的芒特莱松(Mount Leyshon)金矿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州恰特兹堡以南25km处。芒特莱松金矿与直径为1.5km的似筒状热液角砾杂岩伴生,后者切割了与其有成因关系的早二叠世流纹岩和粗面岩侵入体及古生代基底岩石,芒特莱松角砾岩最初被解释成火山角砾岩,已为正岩浆模式否定。这种晚期的、多岩性的、由碎屑支撑的角砾岩分布在这套热液角砾杂岩的西北部,含大量金矿。
金不规则地产在多岩性的角砾岩及伴生岩石中,主要硫化物为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呈细脉浸染状颗粒、角砾岩充填物和基质交代物产出。脉石矿物为锰碳酸盐、绢云母、绿泥石和少量石英。角砾杂岩的蚀变以绢云母蚀变为主,但局部地区仍保存有残余的早期钾硅酸盐蚀变,与低品位斑岩型钼(铜)矿相伴。表生氧化作用影响到埋深达到30~40m的金矿石,往下是薄薄的辉铜矿富集带,含铜可高达1%。
芒特莱松矿床的产量加储量为7760万t,平均品位为Au 1.48×10-6(边界品位为0.6×10-6~0.8×10-6),即含金115t。其中约8%为氧化矿石,2%为富辉铜矿矿石。
2.勘查与发现
芒特莱松区的金矿于1871年发现,先是露天开采,此后不久开始转入地下巷道开采。最先开采的是芒特莱松山顶东北的氧化流纹斑岩,含Au(5~6)×10-6;接着在1910~1912年开始开采山顶南部角砾岩中相对富的浸染状矿石。到1946年,加上再处理的尾矿,总共开采了约20万t矿石,平均品位为Au 7×10-6。估计砂金矿的产量也为20万t左右,但无记录可查。
C.C.莫顿(1932)估算了芒特莱松角砾杂岩的总体含金潜力。1934~1935年,澳大利亚金矿公司检验了它的总体潜力;大约同时,该公司还调查了产在角砾岩中的基兹顿(Kidston)金矿(见矿例九十二)。它对露天采坑和地下巷道进行了刻槽取样,并打了若干冲击钻孔。其结果,包括采自戈尔登胡恩露天采坑的29个样品(平均品位为Au 3.45×10-6)和GMA-1号钻孔的39m矿层(平均品位为Au 1.56×10-6),证明金矿属浸染型,但按当时金价算是次经济的。1937年,昆士兰州金矿局打了4个冲击钻孔,深约60m,平均品位为Au 1×10-6左右。
20世纪60年代晚期,诺兰达(澳大利亚)公司将芒特莱松区作为斑岩铜矿产地进行了勘探。一共打了6个岩心钻孔,但铜品位<0.1%,只有其表生富集带品位高些。锌和铅的品位也不高。金品位较高,但仍是次经济的,其中包括NAL-1号钻孔中有310m金品位为0.65×10-6,NAL-2号钻孔中有212m金品位为1.04×10-6(加上10.2×10-6Ag)。诺兰达公司于1971年完成勘探工作,但保留两块租借地,位于芒特莱松矿地内。
1980年中期,金田勘探公司(后来的RGC勘探公司)聘请的顾问对芒特莱松矿地开始感兴趣,这是他与公司的地质人员对产在角砾岩中的金矿进行讨论的结果。公司的地质人员中有一位以前曾参加过芒特莱松矿地的诺兰达公司的斑岩铜矿项目。这位地质人员和顾问一起考察了芒特莱松矿地,并从露天采坑和路堑上采集了大约402m岩屑-刻槽样品,平均含金接近2×10-6。他们根据所观察到的广泛角砾岩化和绢云母化蚀变,它们的化验分析结果以及以前勘探报告中提到的金品位,建议金田公司高度重视芒特莱松矿地。可惜,这个建议并没得到优先考虑,原因是诺兰达公司正在与马拉松石油(澳大利亚)公司洽谈合营事宜,加之当时澳大利亚各公司普遍认为<2×10-6的金品位没有经济价值。
其间,经过一系列漫长的谈判,马拉松公司决定与诺兰达公司合营芒特莱松矿地。从1981年到1983年共同打了8个岩心钻孔和72个反循环钻孔,求出证实和概略地质储量1650万t,品位为Au 1.5×10-6。1983年晚期,澳大利亚马拉贝奥特公司集团(1984年早期正式改名为泛澳大利亚矿业公司)获得了马拉松石油公司非煤矿产的50%股份。1986年中期,诺兰达公司将其在芒特莱松矿地50%的股份卖给泛澳大利亚矿业公司。
泛澳大利亚矿业公司鉴于有含Au 1.8×10-6和含Ag 4.8×10-6的可采储量630万t,立即在芒特莱松山顶开始产前试采。它先堆放了大约10万t氧化矿石,然后在1987年早期用堆浸法处理。继续勘探,加上将金的边界品位降到0.5×10-6(氧化物)和0.9×10-6(硫化物),使储量不断增加。到1988年后期,氧化物矿石(含Au 1.2×10-6)储量达600万t,硫化物矿石(含Au 2.2×10-6)储量达1040万t。1989年早期,开始在新建的CIP厂处理硫化物矿石。
1989年中期,澳大利亚开发公司并购了泛大洋资源公司(是泛澳大利亚矿业公司的大股东),有效地取代了泛澳大利亚矿业公司在诺曼波塞顿集团公司的地位。以后加速了岩心钻探工作,每年进尺约24000m,使储量基础超过上述储量,使日产量达到1.2万t。已进行的地质、化探和物探工作使角砾杂岩得到重新解释,表明它有相应的Au、Cu、Zn、Pb和Mn异常,极化率高(>60),电阻率低(<500Ω·m)。
3.小结
早在60多年前,人们就已知道芒特莱松金矿具有巨大潜力。这当然应归功于1980年前几十年的档案记录。不过,后来只有少数人对该矿床的未来充满如此大的信心。钻探是确定芒特莱松矿床的主要勘查方法;地质和化探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因是以前进行的开采、取样和钻探已经大体上确定了矿床范围。从开始钻探低品位储量到投产共花了6年时间。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