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2.金价最近暴涨原因

2200美元金价_金价2300美元

1.石油业

石油在拉美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居首位。有十几个国家开采石油,其中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石油产量约占本地区的3/4。委内瑞拉是世界上较早发现和开采石油的国家之一,亦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

1960年,在巴格达的石油开采大会上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有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五国参加。后来又有其它国家参加。60年代中期,美国垄断公司控制着委内瑞拉70%以上的石油开采业。委内瑞拉加入欧佩克后,外国垄断石油公司开始对该国进行的石油勘探和石油工业投资都加以限制。因此,降低了委内瑞拉从石油垄断公司应得的收入。1971年,委内瑞拉决定,1983-1985年间,在委内瑞拉的外国垄断公司必须逐步向国有化过渡。并规定,由外国掌握的石油生产和销售以及投资活动统归国家控制。同时该国政府还采取了在国内石油产品市场上,排挤国际垄断公司的措施。1973年,委内瑞拉又决定,四年内将所有的加油站交给国家公司掌管。其后,欧佩克各成员国继续对外国垄断公司进行国有化。从1976年起,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委内瑞拉对国际石油卡特尔垄断公司的资产实行全面控制。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于1976年对13个租让区实行石油国有化后组建而成。该公司现拥有10多家主要子公司。并在国外建立了许多下游生产、加工、销售企业。

(1)石油的生产

石油主要产区有西北部的马拉开波,其开采最早,产量最大;其次是东部的奥里诺科平原油区。此外,还有西南部的阿普雷巴里纳斯油区。自1976年实现石油国有化后,委内瑞拉采取了保护石油资源的措施,把石油的日产量限制在220万桶上下。但进入80和90年代以来,随着对石油业投资的增加和石油储备的不断提高,石油产量日趋增加,日产量从1987年的153.4万桶增至1998年的351万桶(1.81亿吨/年)。1999年略有减产,达到317.5万桶(1.63亿吨/年),2000年进一步增加到323.5万桶(1.67亿吨/年),增幅2.2%;目前产量居世界第6位。1999年委内瑞拉国营石油公司(PDVSA)在奥里诺科地区共完成302口钻井。生产出超重原油2200万桶,其中1900万桶产于Petrozuata,300万桶产自Cerro Negro。

(2)油的提炼

石油国有化后,原由外国公司掌握的12家炼油厂归委内瑞拉石油公司管理。国内每日的炼油能力从1980年的155.4万桶降至1989年的116.5万桶,1990-1992年三年均为122.5万桶,1993-1995三年均为118.0万桶,1996-1999年三年均为118.5万桶。自1984年起,委内瑞拉推行石油业“国际化战略”,在海外开办炼油公司,就地销售。目前,在美国、德国、瑞典、英国、比利时和古拉索等国家和地区开办的独资或合资公司达十几家。日炼油能力约为288万桶。

(3)石油化工

委内瑞拉从1956年起开始筹建石油化工联合企业。1960年在卡拉沃沃州建立了第一家石化企业即莫隆石油化工联合企业,之后又在苏利亚州建立了埃尔塔布拉索石油化工联合企业。这两家化工厂主要生产化肥、苛性纳、尿素、氨、聚苯乙烯、乙烯、丙烯、氯气和杀虫剂等。在安索阿特吉州建设了东方石油化工联合企业。

(4)石油的运输和出口

委内瑞拉的石油运输包括管道运输和水道运输。第一条输油管道于1917年在梅内格兰德油田同圣洛伦萨炼油厂之间铺设。在马拉开波湖底也铺有密如蛛网的输油管道,将湖底开采的石油输往湖岸的炼油厂或出口港。水路运输主要由油船承担。主要的石油出口港是马拉开波港、阿穆艾-卡尔东港、拉克鲁斯港和卡贝略港。另外,东部的沿海港口均可停泊16万吨级以上的大油船。

委内瑞拉生产的石油大部分供出口,其出口市场以美国为主,其次是加拿大、欧洲、中美和加勒比以及南美洲。委内瑞拉与美国地理位置接近,因此美国在委内瑞拉对外贸易中一直占有突出地位,主要向美国出口初级产品,如石油及其制品、食品、饮料和其它农、矿产品。尽管美国竭力降低从波斯湾地区和非洲各石油输出国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如美国在其石油总进口量中,把从沙特阿拉伯进口的石油由1977年的21.1%降到1984年的9.6%。由尼日利亚进口的石油从18.6%降到6.1%,从利比亚由10.3%降到0,把阿尔及利亚的进口比例由7.9%降到2.2%,伊拉克的由1.1%降到0.3%,但是,从委内瑞拉进口的比例却由1977年的4.0%上升到1984年的6.9%。目前,美国石油进口主要来源于委内瑞拉,1999年,美国从委内瑞拉进口石油128.5百万吨,约占其进口总量的25%。

(5)石油国内消费

委内瑞拉石油的国内消费量同出口量相比,为数不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石油的国内消费量在不断增加,逐年略有增长。1989年石油消费量17.9百万吨,日消费量390千桶;1995年消费量为20.0百万吨,日消费量为445千桶;1998年消费量为21.6亿吨,日消费量为475千桶;1999年消费量21.9百万吨,日消费量达480千桶,比1998年增长1.3%。目前,国内消费量约占产量的13.6%。

(6)石油的战略目标

委内瑞拉石油战略的目标是:到2002年,石油的日生产能力增至400万桶,日炼油能力提高到280万桶,石油化工的年产量增至1170万吨,对石油业的投资总额将达485亿美元。其中64%即312亿美元将通过合资方式筹集。主要的合资方式是:“战略合营”(与外国公司联营)、签署风险合同(由外资进行勘探,找到油田后与委内瑞拉公司合资共同生产)和“作业协议”(以招标的方式把废旧油田和边缘散置油田承租给外国公司开采)。

2.天然气的生产与消费

委内瑞拉天然气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特别是在帕里亚湾发现海上大气田后,天然气产量直线上升,1970年约85亿m3,1980年接近140亿m3,1989年195亿m3,1998年达到323亿m3。1999年委内瑞拉天然气产量下降为268亿m3(相当于2410万吨石油),降幅17%。2000年产量有回升,为272亿m3,升幅1.6%。目前,委内瑞拉天然气约占世界产量的1.1%,居世界第19位。

天然气价格低廉,因而成为有吸引力的消费能源。产量中有1/3用于燃料。一项由委内瑞拉石油公司、壳牌公司、美国埃克森公司和日本三菱公司合作,总投资56亿美元,建造从事开采,液化和出口天然气的工程原定于1997年开工,现已被推迟5年,预计2002年正式启动。从1995年起,天然气越来越多地被用作汽车燃料。1989年,委内瑞拉国内天然气消费量195亿m3(相当于1760万吨石油),1999年则达到320亿m3(相当于2880万吨石油)。也就是说,该国生产的天然气是完全用于国内消费的。

3.采矿业

委内瑞拉的采矿业(石油业除外)有两个特点:一是与石油业一样,是在外国资助下发展起来的,并一直以生产一、二种产品为主。16世纪上半叶,主要以采集珍珠为主,16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直以生产黄金为主;战后以来则以生产铁和铝为主,二是采矿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比较低,其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直在1%上下。

(1)铁矿砂的生产

1975年委内瑞拉实现铁矿国有化后,其开采业由国营奥里诺科铁矿公司经营。由于国际市场不景气,铁矿砂的产量和出口额曾一度下降。1986年,圣伊西特罗矿投产后,产量和出口量均有回升趋势。1996年和1997年铁矿石产量均达到18.7百万吨,1998年下降为17.2百万吨,居世界第10位。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绝大部分用于钢铁工业。拉美钢铁工业发展迅速,约占世界钢产量的7%,主要分布在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和委内瑞拉,4国钢产量约占拉美的95%以上。1999年委内瑞拉钢产量324.9万吨,2000年达到383.8万吨,增幅达18.2%。由于国内外铁矿石需求旺盛,委内瑞拉是2000年全球大型铁矿开发投资项目所在主要国家之一。

在主要铁矿石出口国家中,委内瑞拉居第九位,1996年和1997年铁矿石出口量分别为960万吨和930万吨。呈逐年下降趋势。

(2)黄金的生产

主要产地在瓜亚纳地区。委内瑞拉是世界上重要的黄金生产国之一。80年代初期,该国黄金产量不足1吨,1990年,黄金产量为6.63吨,1993年达7.55吨,1996年金产量为11.7吨,1997年产量为22.3吨,1998年产量为6.8吨,1999年产量为5.5吨。近两年金产量急剧萎缩,充分反映世界金价下跌对中小生产者的打击。

(3)铝土矿生产

委内瑞拉为世界第八大铝生产国。但近几年,委内瑞拉铝土矿产量和消费量逐年略有下降。1997年为508.39万吨,1998年为482.57万吨,1999年为447.16万吨。1997年委内瑞拉精炼铝产量为64.08万吨,消费量为4.44万吨;1998年精炼铝产量为58.43万吨;1999年降为56.74万吨。铝土矿和精炼铝产量同步下降反映出铝价下降对该国氧化铝和炼铝工业的消极影响。

1996年委内瑞拉铝矿产品的出口量为43.98万吨,1997年为41.45万吨,1998年为41.03万吨,1999年为44.58万吨。主要出口哥伦比亚、日本、尼德兰、南韩、美国等国家。

(4)镍的生产

世界上最大的矿业公司Anglo American将于2000年中期在委内瑞拉生产并出口镍。Loma de Niquel位于Caracas西南方向80公里,Mesia河畔。该项目的投资已达45200万美元,合作伙伴有Anglo Americal(控股83.7%),Grupo Federal(11.2%),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3.5%),Jordex(1.6%)。在生产期内该项目将创造600个直接工作和4000个间接工作,其中98%的劳动力将来自当地。

1997年Anglo American开始在委内瑞拉修建的镍合金冶炼工厂。基于一种被称作pirometology的工作,每年可生产出120万吨用于生产不锈钢的镍铁合金。由于委内瑞拉不生产不锈钢,因此对镍铁合金没有需求,所以工厂的所有产品都出口美国和欧洲。但根据许可证的规定,如果委内瑞拉要发展不锈钢工业,Loma de Niquel需要将其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提供给国内市场。

(5)铅的生产

委内瑞拉铅产量不大,1996-1998年这三年中每年精炼铅产量均为2.5万吨,1999年下降为1.56万吨。

3.矿产品贸易

外贸在委内瑞拉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1990年9月,委内瑞拉加入“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与现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要出口原油、石油化工产品、铝锭、钢材、铁矿砂、金属制品等,进口机电设备、化工和五金矿产、汽车配件、建筑材料及农产品。美国是委内瑞拉重要贸易伙伴和投资者,美国的许多石油公司在委内瑞拉有大量投资和几十年的经验,尽管委内瑞拉近年来经济上受到困扰,大多数公司在该国仍有进一步投资的长期计划。委内瑞拉是美国三大石油进口源之首。美国政府机构,如进出口银行和国外私人投资公司(OPIC)支持在委内瑞拉的项目。1999年6月委内瑞拉收到进出口银行的10亿美元贷款购买美国货物。

委内瑞拉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美国是委内瑞拉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出口原油和成品油为5.28亿桶/年,占美国总进口量约14%。1999年,委内瑞拉原油产量的50%出口到美国。委内瑞拉在美国石油产品市场上居第二位,仅次于加拿大。近年来,美国越来越依赖委内瑞拉的进口石油。据能矿部提供的数字,2000年1~4月,美国平均每天进口1051万桶石油产品,其中839万桶是原油。尽管受去年欧佩克减产协议的影响,委内瑞拉的石油出口有所下降,但仍占美国全部进口量的14%,居第二位。但如果仅从原油出口量来看,委内瑞拉向美国的出口量为平均每天115万桶,少于沙特阿拉伯、加拿大和墨西哥,排在第四位。在1999年1月-2000年2月间,委内瑞拉向美国的日均石油出口量减少了9万桶左右,而沙特阿拉伯和墨西哥对美国的日均出口量却分别增长了4.8万桶和5.9万桶。委内瑞拉每年出口约500万吨奥里乳化油(Orimulsion)。

除石油以外主要出口矿产品有钢材、铁砂、铝锭、尿素、石油化工产品,金属制品等。出口的主要市场是美国,其次是欧洲国家和日本(见表)。

委内瑞拉主要进口的矿产品有锌、钾肥,每年进口锌约1.5万吨,进口钾肥约7万吨。

表14 委内瑞拉主要矿产品出口量

注:①为估计值。

资料来源:World Metal Statistics,2000;FAO Yearbook-fetiizer,1997

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比特币是防篡改的

上周末,CNBC的Deirdre Bosa在的“Money 20/20”活动上接受采访时,苹果联合创始人Steve Wozniak表示,他认为比特币是一种比黄金和美元更好的价值标准。他解释说,两者的区别在于,比特币的供应是有限的,因为据推测,只有2100万个比特币可以被开采。与美元或其他任何一种法定货币不同,比特币不可能被影响到有影响力的银行家的心血来潮。另一方面,没有人知道世界上有多少黄金,任何时候都可以开采。Wozniak说,从这个意义上说,黄金是“有点假的”,而比特币则更“真实而真实”。

在此之前,比特币价格连续几个月飙升,几天前首次突破6,000美元大关。目前,比特币的价格已经稳定在5,500美元左右,但我们可以预期,比特币将继续展示其真正的潜力。这就是为什么像Wozniak这样的专家预测,这种加密货币最终可能会取代黄金作为金融价值的标准——他认为这一观点相当有吸引力。

比特币的数量是有限的。黄金开采、开采和开采。也许世界上的黄金数量是有限的,但加密货币的数学和监管更加严格,没有人能改变数学。”Wozniak解释道。简而言之,比特币作为一种标准,很难改变全球价格。

比黄金更稳定?

但是,头号加密货币真的更加稳定吗?是,也不是。批评者会说,它很容易出现价值波动,让它变得相当不稳定。不过,正如FundStrat全球顾问公司联合创始人汤姆李此前对《商业内幕》所说的那样,这种波动性是可以预料到的,而且它也不是这种加密货币所独有的。“当人们谈论比特币今天的波动时,他们忘记了,当我们离开美元时——美元的黄金标准,4年来金价的波动与今天比特币的波动差不多。”

关键是,Wozniak评论说,比特币的监管比黄金更容易。他接着将比特币的稳定性比作拥有一所房子。“你的房子有价值。”如果现在是一栋房子,40年后,即使价格上涨,政府也会从中收取更多的税,它仍然是一幢有价值的房子,”这位前苹果高级工程师说,他对加密货币的兴趣开始只是为了好玩。

考虑到所有的波动性,政府和监管机构仍在继续“试验”日益增长的加密货币市场。一些人采取了更严厉的措施,完全禁止这种加密货币。不过,比特币仍然存在,专家们预测,比特币的价值在未来几个月将大幅上升。

金价最近暴涨原因

商品价格的波动主要是受市场供应和需求等基本因素的影响,即任何减少供应或增加消费的经济因素,将导致价格上涨的变化;反之,任何增加供应或减少商品消费的因素,将导致库存增加、价格下跌。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一些非供求因素也对期货价格的变化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使提投资市场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难以预料。

影响价格变化的基本因素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面:

1、商品供求状况分析

商品供求状况对商品期货价格具有重要的影响。基本因素分析法主要分析的就是供求关系。商品供求状况的变化与价格的变动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商品价格与供给成反比,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价格上升。商品价格与需求成正比,需求增加,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和需求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影响商品价格变化,一方面,商品价格的变化受供给和需求变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商品价格的变化又反过来对供给和需求产生影响:价格上升,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供给减少,需求增加。这种供求与价格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使商品供求分析更加复杂化,即不仅要考虑供求变动对价格的影响,还要考虑价格变化对供求的反作用。

由于期货交易的成交到实物交割有较长的时间差距,加上期货交易可以采取买空卖空方式进行,因此,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对期货市场价格的影响会在很大程度上受交易者心理预期变化的左右,从而导致期货市场价格以反复的频繁波动来表现其上升或下降的总趋势。

1)期货商品供给分析

期货商品供给分析主要考察本期商品供给量的构成及其变化。本期商品供给量主要由期初存量、本期产量和进口量三部分组成。

A、期初存量

期初存量是指上年或上季积存下来可供社会继续消费的商品实物量。根据存货所有者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生产供应者存货、经营商存货和政府储备。前两种存货可根据价格变化随时上市供给,可视为市场商品可供量的实际组成部分。而政府储备的目的在于为全社会整体利益而储备,不会因一般的价格变动而轻易投放市场。但当市场供给出现严重短缺,价格猛涨时,政府可能动用它来平抑物价,则将对市场供给产生重要影响。

B、本期产量

本期产量是指本年或本季的商品生产量。它是市场商品供给量的主体,其影响因素也甚为复杂。从短期看,它主要受生产能力制约,资源和自然条件、生产成本及政府政策的影响。不同商品生产量的影响因素可能相差很大,必须对具体商品生产量的影响困素进行具体的分析,以便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其可能的变动。

C、本期进口量

本期进口量是对国内生产量的补充,通常会随着国内市场供求平衡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进口量还会受到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差、汇率、国家进出口政策以及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我国自1995年开始,已从一个大豆出口国变成一个净进口国,进口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大连大豆期价的变动。进口数据可以从每月海关的统计数据中获得,进口预测数据的主要来源有:美国农业部周四发布的《每周出口销售报告》及有关机构对南美大豆出口装运情况的报告。进口预测数据对大连大豆期价的影响较大,但由于贸易商在国际市场卖回去或转运他国等情况,进口预测数据很难反映真实的进口数量。

2)期货商品需求分析

商品市场的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和价格条件下买方愿意购买并有能力购买的某种商品数量。它通常由国内消费量、出口量和期末结存量三部分组成。

A、国内消费量

国内消费量主要受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或购买能力、消费者人数、消费结构变化、商品新用途发现、替代品的价格及获取的方便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变化对期货商品需求及价格的影响往往大于对现货市场的影响。

具体分析一下大豆的情况,大豆的食用消费相对稳定,对价格的影响较弱。大豆的压榨需求变化较大,对价格的影响较大。大豆压榨后,豆油、豆粕产品的市场需求变化不定,影响因素较多。 豆油作为一种植物油,受菜籽油、棉籽油、棕榈油、椰子油、花生油、葵籽油等其它植物油供求因素的影响。大豆压榨后的主要副产品(80%以上)是豆粕。豆粕是饲料中的主要配料之一,与饲养业的景气状况密切相关。豆粕的需求情况对大豆期价的影响很大。

B、国际市场需求分析

大豆主要进口国:欧盟、日本、中国、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欧盟、日本的大豆进口量相对稳定,而中国、东南亚国家的大豆进口量变化较大。稳定的进口量虽然量值大但对国际市场价格影响甚小,不稳定的进口量虽然量值小,但对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很大。

例如,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1995、1996年对大豆的需求的迅速增长导致芝加哥大豆期价的上涨。美国农业部在每月上、中旬发布《世界农产品供求预测》对主要进口国的需求情况作分析并进行预测。美国农业部还在每月中旬发布《油籽:世界市场与贸易》作为上一报告的分报告,内容更为专业、详细,包括菜籽、棉籽、花生、葵籽等。

C、出口量

出口量是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销往国外市场的数量,它是影响国内需求总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其变化应综合考虑影响出口的各种因素的变化情况,如国际、国内市场供求状况,内销和外销价格比,本国出口政策和进口国进口政策变化,关税和汇率变化等。例如,我国是玉米出口国之一,玉米出口量是影响玉米期货价格的重要因素。

D、期末结存量

期末结存量具有双重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商品需求的组成部分,是正常的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它又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平衡短期供求的作用。当本期商品供不应求时,期末结存将会减少;反之就会增加。因此,分析本期期末存量的实际变动情况,即可从商品实物运动的角度看出本期商品的供求状况及其对下期商品供求状况和价格的影响。以大豆为例,美国农业部在每月发布的《世界农产品供求预测》中公布各国大豆的库存情况,主要生产国美国、巴西、阿根廷的库存情况对芝加哥大豆期价的中长期走势产生影响,并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国内大豆库存情况没有权威的报告。因为国内农户规模小,存粮情况难以精确统计。

基本因素分析法认为,为了更好地把握进行期货交易的有利时机,交易者在利用上述各项因素对商品期货价格走势进行定性分析的同时,还应利用统计技术进行定量分析,提高预测的准确度,甚至还可以通过建立经济模型,系统地描述影响价格变动的各种供求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计算机的应用,使基本因素分析中的定量分析变得更加全面和精确。利用计量经济模型来分析各经济要素之间的制约关系,已成为基本因素分析法的重要预测手段之一。

2、经济波动周期

商品市波动通常与经济波动周期紧密相关。期货价格也不例外。由于期货市场是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的开放市场,因此,期货市场价格波动不仅受国内经济波动周期的影响,而且还受世界经济的景气状况影响。

经济周期一般由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构成。

复苏阶段开始时是前一周期的最低点,产出和价格均处于最低水平。随着经济的复苏,生产的恢复和需求的增长,价格也开始逐步回升。

繁荣阶段是经济周期的高峰阶段,由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张超过了产出的增长,刺激价格迅速上涨到较高水平。

衰退阶段出现在经济周期高峰过去后,经济开始滑坡,由于需求的萎缩,供给大大超过需求,价格迅速下跌。

萧条阶段是经济周期的谷底,供给和需求均处于较低水平,价格停止下跌,处于低水平上。在整个经济周期演化过程中,价格波动略滞后于经济波动。

这些是经济周期四个阶段的一般特征。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周期可能具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比如,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经济周期的特点是产出和价格的同向大幅波动。而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先后进入所谓的“滞胀”时期,经济大幅度衰退,价格却仍然猛烈上涨,经济的停滞与严重的通货膨胀并存。而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的经济波动幅度大大缩小,并且价格总水平只涨不跌,衰退和萧条期下降的只是价格上涨速度而非价格的绝对水平。当然,这种只涨不跌是指价格总水平而非所有的具体商品价格,具体商品价格仍然是有升有降。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如韩国、东南亚国家等,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一些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下滑。但是,全球经济并没有陷入全面的危机之中,欧美国家经济持续向好。因此,认真观测和分析经济周期的阶段和特点,对于正确地把握期货市场价格走势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周期阶段可由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值的高低来判断,如GNP增长率,失业率、价格指数、汇率等。这些都是期货交易者应密切注意的。

3、金融货币因素

商品期货交易与金融货币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利率的高低、汇率的变动都直接影响商品期货价格变动。

1)利率

对于投机性期货交易者来说,保证金利息是其交易的主要成本。因此,利率的高低变动将直接影响期货交易者的交易成本,如果利率提高,交易成本上升,投机者风险增大,就会减少期货投机交易,使交易量减少。如果利率降低,期货投机交易成本降低,交易量就会放大。

利率调整是政府紧缩或扩张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利率的变化对金融衍生品交易影响较大,而对商品期货的影响较小。如1994年开始,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大幅度提高利率水平,提高中长期存款和国库券的保值贴补率,导致国债期货价格狂飙,1995年5月18日,国债期货被国务院命令暂停交易。

2)汇率

期货市场是一种开放性市场,期货价格与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紧密相联。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比较必然涉及到各国货币的交换比值——汇率,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交换的比率。当本币贬值时,即使外国商品价格不变,但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商品价格将上升,反之则下降,因此,汇率的高低变化必然影响相应的期货价格变化。

据测算,美元对日元贬值10%,日本东京谷物交易所的进口大豆价格会相应下降10%左右。同样,如果人民币对美元贬值,那么,国内大豆期货价格也会上涨。主要出口国的货币政策,如巴西在1998年其货币雷亚尔大幅贬值,使巴西大豆的出口竞争力大幅增强,相对而言,大豆供应量增加,对芝加哥大豆期价产生负面影响。主要进口国的货币政策,如1997年韩国及东盟各国货币大幅贬值,其大豆、豆粕需求大幅萎缩,导致世界大豆价格下跌。这充分说明了汇率变动对有关期货价格的影响。因此,期货交易者必须密切注意自己所交易商品相关汇率的变动情况。

4、政治、政策因素

期货市场价格对国际国内政治气候、相关政策的变化十分敏感。政治因素主要指国际国内政治局势、国际性政治事件的爆发及由此引起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各种国际性经贸组织的建立及有关商品协议的达成、政府对经济干预所采取的各种政策和措施等。这些因素将会引起期货市场价格的波动。例如1980年1月4日美国为警告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决定向前苏联禁运粮食1700万吨,引起芝加哥交易所闭市两天,到9日开市后又出现多次跌停板。

1)农业政策的影响

在国际上,大豆主产国农业政策对大豆期货价格影响很大,例如,1996年,美国国会批准新的《1996年联邦农业完善与改革法》,使1997年美国农场主播种大豆的面积猛增10%,从而导致大豆的国际市场价格大幅走低。有些时候,各国政府为了自身利益和政治需要,而制定或采取一些政策、措施,这些多会对商品期货价格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美国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都规定有对农产品生产的保护性措施。

国内农业政策的变化也会对农产品期货价格产生影响,如1998年粮改政策,对主要农产品稻米、玉米、小麦等实行价格保护政策,大豆不在保护之列,大豆价格随市场供需的变化而变动,为大豆期货交易提供广阔的舞台。农产品保护价政策也影响农民的种植行为,1999年国家农调队的种植意向调查显示,玉米种植面积增加120万公顷,而豆类作物减少110万公顷。种植面积减少,商品供应量减少,农产品价格会有所上涨。

2)贸易政策的影响

贸易政策将直接影响商品的可供应量,对商品的未来价格影响特别大。例如,中国是否加入WTO,以及1999年5月朱总理访美期间与美国政府签订《中美农业贸易协议》等都对大连大豆期货价格产生影响。1999年7月起,国家对进口豆粕征收增殖税,国内豆粕价格从1350元/吨的低谷,猛涨至1850元/吨。这一政策也带动国内大豆价格上涨,大连大豆2000年5月合约价格从1850元/吨上涨到2200元/吨。又如,1999年11月10日开始,中美贸易代表团在北京举行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消息一出,大连大豆期价即告下跌,猛跌一周,大豆2000年5月合约价格从2240元/吨下跌至2060元/吨。

3)食品政策的影响

欧盟是世界大豆的主要进口地区,其食品政策的变化对世界大豆市场会产生较大影响。现在,一些欧盟国家,如德国、英国等,对“基因改良型”大豆的进口特别关注,这些国家的绿色和平组织认为,“基因改良型”大豆对人类健康有害,要求政府制定限制这类大豆进口。如果这一食品政策实施,那么就会对世界大豆市场产生影响。

4)国际经贸组织及其协定为了协调贸易国之间经济利益关系,许多贸易国之间建立了国际性的或区域性的经济或贸易组织。

这些国际经贸组织经常采取一些共同的政策措施来影响商品供求关系和商品价格。国际大宗商品,如石油、铜、糖、小麦、可可、锡、茶叶、咖啡等商品的价格及供求均受有关国际经贸组织及协定的左右。因此,期货价格分析必须注意有关国际经贸组织的动向。

在分析政治因素对期货价格影响时,应注意不同的商品所受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如国际局势紧张时,对战略性物资价格的影响就比对其他商品的影响大。

5、大户的操纵和投机心理

1)大户操纵

期货市场虽是一种“完全竞争”的市场,但仍难免受一些势力雄厚的大户的操纵和控制,造成投机性的价格起伏。美国白银大王享特兄弟在1980年初炒白银不幸失手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1979年初,亨特兄弟以每盎司6~7美元的价格开始在纽约和芝加哥交易所大量购买白银。年底,已控制纽约商品交易所53%的存银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69%的存银,拥有1.2亿盎司的现货和0.5亿盎司的期货。在他们的控制下,白银价格不断上升。1980年1月17日白银价格涨至每盎司48.7美元,半年时间上涨了四倍。在黄金市场的刺激下,白银价格在1月21日达到50.35美元的历史最高峰,比一年前上涨八倍多。这种疯狂投机活动,造成白银的市场供求状况与生产和消费实际脱节,市场价格严重地偏离其价值,最终必然会猛跌下来。此时,美国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紧缩银根,利率大幅上调,期货投机者纷纷退场,致使银价暴跌。到3月底,跌至每盎司10.8美元,使白银市场几乎陷入崩溃的境地。亨特兄弟在这场投机风潮中损失达数亿美元。

2)投机心理

投机者加入期货交易的目的是利用期货价格的上下波动来获利。因此,何时买进卖出,主要取决于他对期货价格走势的判断,即价格预期,他预期价格将上涨时买进,预期价格将下跌时卖出,预期价格将盘整时则观望。投机者的价格预期不仅受期货价格变动的各种信息的影响(基本因素分析),而且还受他们对当前和历史的价格走势判断的影响(技术分析)。因此,在利好因素的刺激下,人们预期价格将上涨而纷纷购进,从而推动价格上涨;而价格上涨的趋势信息又进一步加强了人们的价格上涨预期,人们进一步购进,从而推动价格进一步的上涨。反之,在价格下跌时,人们预期价格将进一步下跌,纷纷卖出,从而推动价格进一步下跌。可见,期货交易中的价格预期和投机心理对期货价格波动具有极强的推波助澜、加剧波动的作用。

1980年黄金市场出现的空前大风暴,明显地反映了投机心理和价格预期对期货价格的影响力。1979年11月金价仅每盎司400美元左右,1980年1月21日已暴涨至838美元的历史高峰。其暴涨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方面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大幅度提高油价,政治因素是前苏联入侵阿富汉;伊朗劫持美国人质;美伊关系恶化,美冻结伊在美资产等。而一些大金商肆意喧染、哄抬金价所造成的投机心理更是金价暴涨的重要原因。当金价涨到最高峰时,又谣传美国政府将在1月份拍卖大量存金,使投机者心理突然逆转,竞相抛售黄金期货。1月22日当天金价下跌103美元,到3月份即跌到460美元。这次金价的大起大落,除了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外,投机心理因素也起了巨大的推波助澜作用。而到5月份,黄金市场风浪基本平息,人心转趋看淡,金价疲软。尽管出现一些小的刺激金价上涨的因素,但仍未能改变人们的心理预期,而无法促使金价回升。因此,在预测价格走势时,必须结合各种因素分析大多数交易者的心理预期。

以上例举了影响期货价格的一些主要因素,实际中的影响因素要复杂得多。为了更好地预测期货价格走势,把握有利的交易时机,期货交易者必须注意及时而广泛地收集有关因素的准确而详尽的信息资料;综合地分析它们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注意与定量分析工具以及技术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加以综合应用。

首先,西方经济复苏步履艰难,失业严重,消费疲软,主权债务危机也并未完全消除。不少经济学家甚至担心会出现“二次探底”。而与此同时,欧盟主要国家却都在大幅削减政府开支,这虽然对长远发展有利,但无疑会伤及目前的经济复苏。在此背景下,一有风吹草动,股票和其他证券市场就会剧烈动荡,黄金自然成了最保险的“避风港”。

其次,美元在不断贬值,特别是对日元和瑞士法郎的比价已分别下跌至历史新低。为刺激经济增长,美国大把烧钱,财政赤字急剧膨胀,国债总额已累计高达15万亿美元,因此,美元持续贬值是大势所趋。按照规律,美元越贬值,黄金就越受青睐。

其三,消费需求旺盛。黄金也是一种消费品,近年来黄金珠宝市场特别是亚洲市场非常火爆。顾客除购买黄金首饰外,金条和各种金币也是抢手货。在阿联酋,人们可以通过自动售货机来购买金条。据报道,去年黄金珠宝消费量达到1760吨,而全球黄金年产量不过2500吨,加之投资需求激增,黄金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

其四,投资商热炒。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作为重要的金融投资工具,黄金受到投机商的热捧。特别是金融危机又埋下了通货膨胀的种子,各国纾困措施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许多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为对冲高通胀的风险,投机商们大量收购黄金,去年黄金投资需求达到1900多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