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6年成品油市场会怎样?

2.石油价格还有多大的涨幅?

3.06年自动档老凯越多少一公里

4.历史原油最高价147.91的背景?

2006年成品油市场会怎样?

2006到2019油价_历年油价价格

中国2006年成品油消费量预计同比增长5.5%-7.5%

慧聪网 2005年12月1日9时28分 信息来源:中油网

hc360慧聪网石油讯:专家预测,中国2006年成品油消费量将比去年增长5.5-7.5%,柴汽比为2.25:1。

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所副所长柯晓明在29日举行的“2006年石油市场形式研讨会”上说,中国2006年经济仍将保持在8-9.2%的增长速度。在国内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中国成品油消费量将随之增加,但成品油消耗的各个行业的增速趋缓,因此成品油消费增速较之今年不会有大幅度增加。

据估计,2005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超过3500万辆,其中轿车将达到1300万辆。2006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将超过600万辆,极大地拉动车用汽柴油的消费,但汽车价格可能会继续下滑,同时高油价等因素将使部分购车人产生观望心理,汽车需求增速将继续放缓。。

柯晓明说,中国摩托车及农用车的需求趋缓。摩托车2006年产销量将略低于今年,为1650万辆左右,保有量将达到6500万辆。农用车由于受到上路的限制,明年的销售量也不会有明显增长,仅与今年持平,为200万辆左右,保有量达到2500万辆。虽然农用机械发展速度可能放缓,但农业用油仍然是中国石油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渔业用油需求相对稳定,2004年和2005年,中国渔业资源有所回升,但是仍将控制渔船总动力的增长,所以2006年后捕捞量可能会有小幅下降。

受运力限制,铁路运输用油增幅较缓。从当前的运输形式来看,铁路建设增加的运能在近期内作用不大,相反由于施工建设对实际运输的影响愈来愈大。

航空煤油需求今年可能首次达到1000万吨。中国在全球进出口贸易份额仍在持续不断增长,这将为航空市场的繁荣提供良好的基础。但由于明年油价可能继续维持高位,航油作为航运企业运营成本的重要因素将继续影响航空业的发展。

2006年电力紧缺局面将继续有所缓解。据预测,2006年中国社会用电量将达到2.7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0.5-12%。在供应方面,2006年中国的发电装机能力将增加8000万千瓦,装机总容量将达到5.8亿千瓦,同比增长13.7%。

在宏观调控总体形式发展及经济增长带动的双重影响下,建筑施工用油增幅可能与今年基本持平,为5-8%,工矿企业和商业民用成品油消费增幅将有所缓解。

柯晓明还指出,除了以上各个行业外,一些不确定因素也会对2006年的石油市场有所影响,其中包括高油价持续的时间,气候、行业发展以及相关的政策变化,社会库存对油品的吸纳程度,价格体制变化对油品生产商供应能力的影响以及市场开放的影响。

“2006年石油市场形势研讨会”由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国际石油经济》杂志主办,与会专家学者共200多人就国际国内石油市场走势各抒己见,发表了许多价值的建议。

石化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成品油行业作为石化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经济发展的关系自然也是十分紧密的。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是,成品油行业的景气变化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

航空、旅游、交通、运输、宾馆、餐饮等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仅为34%,但其与成品油消费的关联度达到60%;尤其是交通运输业,占GDP比重仅为5.4%,但其与成品油消费的关联度却达到35%。

行业景气趋缓

从行业发展的生命周期上来看,成品油行业目前正处于增长期。而从行业发展的景气循环时间上来看,成品油行业运行一个景气周期的时间大致为5-7年左右。这一波景气循环是从2002年开始的,2004年增长迅速,2005年已达到高峰期。

2005年下半年开始,行业景气已经有明显趋缓迹象出现,从景气循环的时间因素上看,2006年将是成品油行业景气循环的增长趋缓阶段。

从行业营收获利上来看,2004年显然是成品油行业营收增长的高峰期,而于2004年4月份开始进行宏观调控制,由于政策的时滞性,宏观调控对成品油行业的影响于2005年方显现出来,2005年宏观政策已不若2004年般紧缩,但却并未放松,且2004年实施宏观调控制时投资减少带来的影响将在未来几年持续作用。

在此作用下,成品油行业的营收状况不甚乐观,以此看来,2006年成品油行业应是处于景气循环的成长趋缓阶段。

需求变化滞重

成品油的需求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不同行业之间的消费构成明显不同,这同时也是由于不同类型的油品具有不同的功能所致的。从成品油的总体消费来看,工业和交通仓储邮电行业的消费比重最大。细分到单个油品来看:

1、 汽油与柴油

汽车工业的的发展与汽车的普及率是影响汽油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汽车制造企业在寻求能源转换的途径,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改良柴油机污染重、噪音大等缺点,推出以柴油为燃料的汽车。

目前市场容量最大,禁令也最严的各大城市对柴油车的使用已经有了一定的政策支持。

预计2005年汽油和柴油的消费量分别同比增长13.82%与14.00%;2006年的消费量则分别同比增长13.46%与15.79%。

2、 煤油

2004年,消费煤油同比增长5.20%。航空业是煤油的主要消费用户,航空业尤其是货运同经济发展的相关性非常高,同GDP增长率走势方向一致。尽管目前航空业处于景气循环的成长阶段,但是由于预计2005年与2006年GDP增长将较2004年下降,因此煤油需求将受到限制。

预计2005年与2006年煤油需求量分别同比增长5.50%与5.10%。

3、燃料油

燃料油主要消费者为交通运输业和工业,其中又以工业中的发电用油最多,约占燃料油总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化工、建材以及钢铁行业也是燃料油的主要用户。

2005年燃料油的需求状况不佳,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下游企业无法承受过高的油价。

预计2006年国际原油价格可略有回落,燃料油价格有望回调,下游企业的成本压力可适度缓解,需求涨幅有一定回升空间。

但整体看来2006年燃料油的需求前景仍不乐观:在2006年下半年将启用第一座进口液化天然气接受终端,直接影响到发电厂对燃料油的需求。

预计2005年和2006年国内燃料油需求分别为4485万吨和4700万吨左右,分别同比增长2.96%与4.79%。

价格、营收均寡淡

原料成本一路上扬,2006年有望回调

原油是成品油炼制过程中最重要的原料,占成品油成本的80%左右,原油价格的变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品油的价格变动以及成品油行业的获利状况。

近几年国际原油价格一路上涨。2004年,两大具代表性的国际油市价格:西德州中级原油和布伦特原油的年均价格分别为41.49美元/桶和38.27美元/桶,年均价变动幅度分别为38.27%和32.74%。2005年国际原油价格的涨幅较之2004年又有了明显的扩大,飓风横扫美国墨西哥湾曾使原油一度飙升至70美元/桶以上,大量的炼厂遭到损坏,对成品油以及下游化工产品供应不足的担忧支撑了原油价格走势,此因素成为2005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原因,元富上海预计2005年西德州中级原油与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分别达到56美元/桶和53.5美元/桶,价格涨幅将达到34.97%和39.80%。

美国目前尚有67%左右的炼厂产能未恢复正常,2006年炼厂恢复正常生产后,预计对美国原油的消费量将有一波短暂的提振作用,但在无重大消息刺激的前提下,预计2006年原油价格难有2005年飓风过境时的飙升现象,元富上海预计2006年西德州中级原油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年均价将达到53美元/桶和51美元/桶左右,较2005年略有下降。

成品油同原油价格波动方向一致

由于原油占成品油成本支出的绝大部分,且国际市场上原油和成品油价格的市场话程度很高,因此成品油价格同国际原油价格的相关性很高,国际成品油的价格变动基本上可用原油的波动浮动替代。由于特殊的定价机制,在油品市场上此种相关性要较国际市场低许多,但历史成品油价格的变动幅度大抵上还是围绕着原油价格的变动进行的。

2005年此种关联关系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背离。2005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成品油价格的调整幅度却依然表现得相当温和,同往年相比尚算频繁的调价频率仍远远赶不上原油价格的变动幅度,也正是这种原因导致了2005年炼油企业的业绩大幅下滑。

然而, 元富上海预计2006年成品油价格走势同原油价格走势或出现背离。

预计2005年汽油和柴油涨幅分别为15.91%和15.82%。

2004年93号无铅汽油和-10号柴油的年均价分别为46.39元/桶和4051元/桶,年涨幅分别为13.73%和11.38%。

2005年由于原油价格高涨以及需求持续紧张,发改委多次对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2005年汽油价格共计上调650元/吨,柴油价格共计上调550元/吨,调整后成品油年均价明显上涨,预计2005年93号汽油和-10号无铅汽油的年均价分别为5377元/吨和4692元/吨,涨幅分别为15.91%和15.82%。

2006年获利能力可望回调

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是决定成品油行业获利能力最主要的因素,二者价格的变动幅度之差可基本反映行业获利能力的变动方向。

成本压力将使得2005年成品油行业的获利能力不甚乐观。2006年成品油售价变动幅度同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幅度之间的差距可明显缩小,行业的获利能力有望明显回升。

2004年成品油行业的营业利润率为9.86%,净利润率水平为2.71%。进入2005年后,获利能力大幅下降,整个行业处于亏损状态,预计2005年全年成品油行业的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水平分别为5.27%和-0.46%。2006年有望扭亏为盈,预计2006年成品油行业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水平分别为9.61%与3.22%。

石油价格还有多大的涨幅?

2008年以来,国际煤炭价格大幅上涨。澳大利亚BJ标准动力煤现货均价从去年底的月均88.9美元/吨涨到今年4月24日的124.65美元/吨,半年时间上涨了35.75美元/吨,涨幅超过40%。与去年同期53.27美元/吨价格相比,涨幅更是达到了134%。

在煤炭价格持续上涨的背后,是上涨幅度更大的国际原油价格,2006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升,从2007年初不到60美元/桶迅速上涨至2008年4月21日的116.69美元/桶,创下历史新高,涨幅接近100%。相比之下,等热值原油与煤炭价差已经处于历史高位区间,按照当前最新价格为基准来进行比较,相同热值的原油与煤炭价格比已经达到5倍左右,而历史上这一比值始终维持在1.5-2倍,煤炭比价优势十分明显,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为煤炭价格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在煤炭价格在长期低迷之后走出回归路线的因素外,国际煤油之间价差的不断扩大为煤炭价格持续上涨创造了空间。

另一方面,相比石油42年的储采期,全球煤炭还可使用超过140年。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煤炭利用技术的进步,在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将促使对能源的使用重心转向煤炭,这也将带动煤炭价格呈现长期上涨态势,而对于未来国际煤炭价格还有多大的上升空间,我们以石油价格为参照来做一个粗略的估算,以期对未来煤炭价格走势有所了解。

从原油与煤炭等热值换算角度,以澳大利亚BJ煤炭为例进行估算,澳大利亚BJ煤炭热值约为5500大卡/千克,按国际标准的等热值换算,1千克原油相当于1.4286千克标准煤,1千克原煤相当于0.7143公斤标准煤,而原煤对于未来石油价格,我们初步以未来原油价格保持在110美元/桶为标准来进行计算,同热值的煤炭价格应该达到401.5美元/吨,考虑到使用效率、成本等因素,我们将这一比值设定为1.5-2倍为合理区间,换算结果后,如果未来原油保持110美元/桶的水平,相应的煤炭价格应该在200-268美元/吨的水平,按照4月24日澳大利亚BJ标准动力煤价格为124.65美元/吨来计算,未来如果原油价格保持在110美元/桶的前提下,动力煤价格还有大概75.35-143.35美元/吨的上涨空间。

如果说理论等热值换算比较脱离现实的话,那么利用目前煤变油项目中的转化率来计算可能会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国际上有一个“煤变油”效益的通行法则,即原油价格每桶22-28美元之间时,“煤变油”就能保本运营,油价突破28美元,效益就十分显著。以神华集团的“煤制油”工程为例,按照权威部门专家的估测,其每桶原油的生产成本在30-40美元之间,作为转化率最高的神华煤变油项目,每生产1吨成品油需要消耗3吨优质煤,其他企业煤变油项目则在每4吨原煤转化1吨成品油的水平区间,考虑到未来技术的不断成熟,煤变油的转化率不断提高,我们权且以神华煤变油项目每3吨原煤转化1吨成品油的转化率为参照标准计算,同时原油提炼为成品油的比例为75%,每桶原油按137公斤计算,则为1吨原煤与3.24桶原油提炼成品油质量相当,同样,我们以未来原油价格110美元/桶计算,相应的原煤价格则为356.4美元/吨。目前采用煤变油技术所提炼的成品油在纯度及质量上远远高于通过原油提炼,使用效率大大提升,以1.5-2倍的价格比值计算,当原油在每桶110美元时,合理的煤炭价格应为178.2-237.6美元/吨的水平。按照4月24日澳大利亚BJ标准动力煤价格为124.65美元/吨来计算,动力煤价格的上涨空间为53.55-112.95美元/吨。

通过以上两种不同的计算方式,我们可以粗略的得到一个煤炭价格的上涨空间,按照热值转换计算,上涨空间为75.35-143.35美元/吨,按照煤变油的角度计算则为53.55-112.95美元/吨,如果考虑到煤变油的产品质量因素,那么这两种不同的估算思路其结果基本是在一个区间之内,诚然,我们只是针对原油与煤炭进行价格比对,而影响未来煤炭价格走势的因素绝不仅限于此,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煤炭价格的未来上涨空间还是十分乐观的。

06年自动档老凯越多少一公里

题主是否想询问“06年自动档老凯越一公里油耗多少钱”?0.74元。根据凯越官网发布的数据得知2006年老凯越自动挡的油耗在8.5升每百公里。可以计算出每公里的耗油量为0.085L,按最新的油价来算,加92号汽油的油价为8.66元/L,则每公里的油费为:8.66元/L×0.085L=0.7361元,即约0.74元/公里。

历史原油最高价147.91的背景?

我给你一篇2007-08原油最疯狂时候的一篇分析报道,里面详细的写出了原油疯狂的背后原因,仅供参考。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创下历史最高价的背后

国际原油期货收盘价创下历史新高,与前两次有很大不同。2005年的主要因素是飓风给墨西哥湾沿岸美国石油开采和炼油业带来的巨大损失。2006年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中东政局恶化引发的“政治溢价”。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今年油价上涨,主要动力则是基本面的支持——市场供需不平衡。

2003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率已连续四年超过4%,是二战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尽管油价持续走高,但在经济强劲增长的基础上,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上升。

国际能源机构最新发表的报告预测,今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量将达到8600万桶,比去年增加2%,而2006年较2005年的增速仅为0.9%。

国际能源机构还预计,未来几年,受世界经济增长强劲的推动,世界能源需求将继续走高。到2011年,全球每天所需原油为9580万桶。

与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石油供给能否及时跟上?国际能源机构的报告认为,非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产油能力已接近峰值,未来增产空间不大。报告预计,今后5年内,非欧佩克产油国年均增产速度不会超 过1%。为此,国际能源机构呼吁欧佩克将日产量增加100万桶,以实现全球 原油市场的供需平衡。

欧佩克目前的日产量比去年同期少170万桶。由于2006年第四季度国际油价大幅回落,欧佩克在2006年11月初将原油日产量削减了120万桶,2007年2月再次削减50万桶。在欧佩克实行限产保价措施之后,目前的油价已经较欧佩克第二次减产时上升了将近五成。

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负责人盖伊·卡鲁索近日呼吁,欧佩克今年下半年应提高原油产量,以避免油价过高。如果欧佩克无所作为,美国和全球的石油库存就会太少,这将导致油价继续上涨。

面对各方的增产建议,欧佩克却拒绝增产限价。欧佩克第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和矿产资源大臣纳伊米近日表示,目前油价持续走高并非由于供应短缺,而是全球性炼油能力不足以及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造成的。欧佩克轮值主席、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能源部长哈米利也表示,油价走高与欧佩克无关,到目前为止欧佩克还没有理由增加产量。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原油供给增长放缓是本轮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但炼油能力不足也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3年和2004年,在全球石油需求分别增长2.4%和3.2%的情况下,炼油能力仅分别增长0.4%和0.3%。

市场分析人士还指出,尼日利亚局势不稳、伊朗核问题、伊拉克局势动荡、北大西洋飓风季节的风险、资金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对冲基金进行投机交易活动等因素,也是油价上涨的动力。

综合上述因素,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际油价将在高位运行,一些机构也纷纷调高对油价的预测。

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是9月11日将在维也纳举行的欧佩克部长会议。虽然一些欧佩克成员国拒绝增产限价,但欧佩克秘书长巴德里近日接受澳大利亚媒体采访时暗示,欧佩克并不希望油价上涨失控,如果油价涨至每桶80美元,欧佩克可能做出增产限价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