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航海家3价格对照表

2.1800-1900重大科学技术发明成果有哪些

3.捕鲸的鲸的价值

4.为什么焦磷酸钠具有漂白作用?

5.我们身边经常用的东西什么东西是中国人发明的。

大航海家3价格对照表

鲸油 石油_20世纪鲸油价格

luebeck

买:铁制品 100/400;鱼 10/500.

malm

买:布 30/300;鲸油 10/130;皮革 15/325;肉5/1250;生铁5/1250;兽皮15/1100;

卖:铁制品100/400;鱼10/500.

gdansk

买:鲸油15/130;啤酒100/50;皮革10/325;肉5/1250;生铁5/1250;香料5/900;羊毛5/1150;

卖:铁制品100/400;鱼10/500

tourn

买:蜂蜜 15/160;鲸油15/150;皮革10/325;肉10/1250;生铁10/1250;兽皮10/1100;

陶器10/230;香料5/900;羊毛5/1150;

卖:铁制品100/375;鱼10/500

stettin

买:鲸油15/150;啤酒100/45;生铁5/1250;香料5/900

卖:皮革15/350;肉5/1450;铁制品100/375;陶器5/250

rostork

买:蜂蜜20/160;鲸油10/150;皮革15/325;肉5/1250;生铁5/1250;陶器10/230;香料5/900

卖:铁制品100/350

luebuck

卖:布,蜂蜜,鲸油,啤酒,皮革,肉,生铁,兽皮,陶器,香料,羊毛.

卖出数量:清空!!!价格:全部15

这是你的第一条贸易路线.我这里可以保证你这样做一点也不回亏本.只不过赚的少点.

每次贸易收入是1-3万.正所谓鱼于熊掌不可兼得.你这条贸易路线是为你挣声望的!

--------------------------------------------------------------------------------

第一条路线安定下来以后..就立即着手第二条路线.包括第一条路线.全部用"克雷尔"型号船.别的别用.不方便..

第二条贸易路线我一般选择北波罗的海的6个城市.贸易如下:

shockholm

买:肉10/1100;陶器15/200;铁制品60/380;鱼5/500

ladoga

买:稻谷10/125;兽皮10/750;羊毛5/1100;鱼5/500

卖:布50/300;啤酒100/45;肉10/1100;陶器20/200;铁制品100/400

novgorod

买:稻谷10/125;肉10/1100;啤酒100/45;兽皮10/750

卖:布50/300;淘气15/200;铁制品100/400;羊毛15/1100;鱼10/450

reval

买:肉10/1100;兽皮10/750;铁制品60/380

卖:布30/300;稻谷15/110;啤酒100/45;陶器30/200;鱼15/450

riga

买:兽皮10/750;鱼5/500

卖:布100/300;稻15/110;啤酒100/45;肉10/1100;陶器100/250;铁制品100/400;羊毛5/1100

visby

买:布50/350;陶器15/200;羊毛15/1100

卖:稻谷15/110;啤酒150/45;肉10/1100;兽皮100/750;铁制品150/400;鱼15/450

stockholm

卖:布50/350;稻谷15/110;啤酒150/45;兽皮100/750;羊毛15/1100

这条贸易路线一般要准备3条或以上武装后的克雷尔.这条路线的收益一般为每次2.5-6.5万.

--------------------------------------------------------------------------------

第三/四条贸易路线如下。。

scarborough

买:布50/265,啤酒100/50;肉5/1100;铁制品50/365;羊毛5/1100

edinburgh

买:布50/265;肉5/1100;铁制品50/365;羊毛5/1100

卖:啤酒100/50。生铁10/750;陶器30/200

bergen

买:肉5/1100,铁制品50/365

卖:布50/265;啤酒100/50;兽皮20/900;陶器30/200;羊毛5/1100

oslo

买:生铁10/1100。兽皮15/1100

卖:布50/265。啤酒100/45,肉20/950;陶器30/200;铁制品100/365;羊毛10/1100

aalborg

买:肉10/1100生铁10/1100陶器25/200

卖:布100/265/啤酒100/45;兽皮20/900;铁制品100/350;羊毛10/1100

ripen

买:肉10/1100;生铁 10/1100 陶器20/200

卖:布100/150;啤酒100/40;兽皮20/900;铁制品100/300;羊毛10/1100

scarborough

卖:生铁15/700;兽皮15/900;陶器20/150 2006-12-5 21:01:00举报帖子

--------------------------------------------------------------------------------

第4/4条贸易路线

london

买:布50/250;啤酒100/40;皮革20/350;肉10/1200;生铁10/1050;羊毛10/1150

bruges

买:生铁10/1050;羊毛10/1150

卖:布100/250;啤酒10/37;皮革20/325;葡萄酒100/190;肉10/1150;铁制品100/400

鱼10/500

cologne

买:皮革20/350;葡萄酒100/200;肉10/1200;生铁20/1050;羊毛10/1100;

卖:布100/230;啤酒100/37;铁制品100/400;鱼10/500

cronineen

买:葡萄酒100/200

卖:布100/250;啤酒100/37;皮革20/325;肉10/1150;生铁20/1050;铁制品100/400;羊毛10/1100;鱼10/500

bremen

买:布50/250;啤酒100/40;铁制品100/400

卖:皮革20/325;葡萄酒100/190;肉10/1150;生铁10/900;羊毛10/1100/鱼10/500

hanburg

买:啤酒100/40/生铁10/1050;鱼10/500

卖:布100/250;皮革30/300;葡萄酒100/190;肉10/1150;铁制品100/400;羊毛10/1100

london

卖:葡萄酒100/180;铁制品100/400;羊毛20/1100;鱼10/500

你参考你下吧。自动贸易的路线应该自己去琢磨出来更有意思

参考资料:

://zhidao.baidu/question/21121995.html?si=1

1800-1900重大科学技术发明成果有哪些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科技创新与科学发明的历史,从远古的石器到现代的航天技术和互联网,无不凝聚着创新发明的结晶。每一项科技创新和重明都将引起生产变革或产业革命,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在这个栏目里,将逐步向大家介绍有关科技创新与发明的重大成果,并请广大创新发明人员参与推荐或自荐创新和发明成果。

中国重明简介

我国人民自古以来都有发达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发明的光荣传统。例如龙和凤。凤是用鸡头和孔雀身躯及其羽毛组合而成的神奇动物。龙更具有创造性,龙是由马头、鹿身、蛇躯、鹰爪、麟体、鱼尾组合而成的神奇动物。再者,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对我国古代的科学和技术成就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撰写出世界闻名的巨著《中国的科学与文化》(中译文书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罗伯特·坦普尔在李约瑟博士指导下,于1986年出版了《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一书,以简明通俗的文字介绍了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下面按发明先后顺序介绍给大家。

1、鼓:

传说公元前3500年中国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兽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达米亚的苏默人制成了一人高的圆鼓,鼓身还绘有图画。后来有了小铜鼓和大铜鼓。15世纪骑兵用的大铜鼓,17世纪时开始为乐团用。1692年蒲塞尔为“仙后”所作的配乐中就用上了。这种鼓现在叫定音鼓,19世纪有了低音大鼓。鼓声可使节拍鲜明,粗犷有力。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定音鼓。

2、二进位制:

相传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周易》就是五经之一的《易经》,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周易》相传是由约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画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yao)辞,并经过孔丘修订而成为《易经》。当代的电子计算机用的不是十进制而是二进制。二进制是谁发明的?《周易》中的“易数” 用的就是二进制。换句话说就是伏羲发明了二进制,伏羲就是神农。传说神农尝百草才有五谷,我国才有原始农业。伏羲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可谓大矣!我国北京的先农坛就是为了祭奠神农(即伏羲)而建造的,这里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敬佩之情。

3、绳索:

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我国人民开始用纤维制绳。到公元纪元开始时,用纤维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主要制绳材料。1775年,英国发明家马虚发明制绳机,结束了手工制绳的时代。从1950年开始用人造纤维制造绳索,直径约2毫米的马尼拉绳受到5512公斤的拉力便会折断,而同样粗的尼龙绳则能承受13227公斤的拉力。

4、指南针:

相传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发明了指南针。黄帝用指南针,在大雾中辨别方向,打败了蚩尤。根据史书记载,中国人早在战国时代已使用指南针。公元前3世纪的《韩非子》中说,战国时代已有人用“司南”(指南针)。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对此记载更详。1090年,中国和阿拉伯航海家开始在船上装设了指南针。作导航工具。欧洲在11世纪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针制成指南针。 1250年左右,在地中海地区指南针的磁制已装在有度的卡片上面,并以中央旋轴保持平衡。

16世纪时把指南针镶在带平架上,在船上发挥作用。19世纪铁船用指南针要装上一片弗林德斯顿铁,以校正船的磁力所引起的误差。20世纪制成的船和飞机用陀螺罗盘仪指南针。根据旋转顶点稳定姿态与星体有关的原理,陀螺罗盘有两大优点:既不因接近金属而偏转,双指向真正北而不是磁北。1908年德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此类实用仪器。最优良的指南针是美国人斯波里所制。1910年在“德拉威”号船上试验成功,很快就被美国海军用。总之,指南针是我国四明之一,后来传遍全世界为全球航海业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5、养鱼法:

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经懂得养鱼。那时我国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鱼卵,把它养大食用。1960―10年代,欧美才用人工养殖蛙鱼等鱼类。英国等西欧国家现在每年由养鱼场生产淡水养鱼约有10万吨。

6、赤道式天文仪:

公元前2400年,中国人发明了赤道式天文仪。

7、十进计数制:

中国人于公元前14世纪,发明了十进计数制。在现代科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欧洲人正式用它的最早时间的证据,是公元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发现的,而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便已经用了。在出土的公元前13世纪的甲骨文中,见有中国人用十进制记述了“547天”的实例。

8、印刷术:

公元前1324年,中国人已会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印刷术是世界上第一种传播媒介,有了它才可把资料信息传播出去。印刷术是我国的四明之一。我们中国人从古时候起就使用印章,刻上人名或官衔。印章本来是官衔的标职,到公元前1324年,又开始用来加盖在文件上;最初是用墨水,到公元五、六世纪才开始用红色印泥。中国印章大多用皂石、玉石、竹子甚至象牙雕刻而成。中国人认为,有印章为凭的文件书信和票据经签字更可靠。现在的印刷书籍中,最古老的是《金刚经》,由中国人王印刷,如今已成孤本。868年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凸版印刷,它是一幅5.25米的卷轴,用多块长91厘米,宽36厘米的刻版印的。后来落在英国人手中,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1040年代中国刻字工人毕升在北京历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泥六面体活字模,加热变硬,按韵排在转盘上。印时把活字铺在有松脂、腊等粘合物的铁板上,周围用铁框扎紧,放在火上加热使粘合物熔化,冷却后活字就粘在铁板上了。印完后烤热铁板取出活字,以备日后再用。1403年朝鲜的李太宗创办了最早的金属铸字工厂(当时朝鲜也用方块字),又过了30年朝鲜参照古印度的梵文,创造了一套拼音字母以代替方块字。现在的朝鲜文有40个字母,只需要少量字母就可拼出所有的字。1438年在德国梅茵兹城古腾堡居住的根弗第谢(德国人)创造了一套浇涛金属字母活字的模具。用硬金属雕出凸模字,再用锤字把凸模字压在软铜上,制出凹模,用凹模排在框架上印刷。到15世纪时大概已开始用铅锡合金。他在1451年印出欧洲第一本用活字印刷的书――《多纳托斯拉丁文法》。约在1453年开始印刷拉丁文圣经。他的印刷机是用普通的螺旋压榨机改装的。把一页为一个印版面上放在印刷的印台上,刷上油墨,铺上纸张,用装在螺旋下的压印板加压。一天才能排一页,每小时只能印16张左右。

1457年,福斯特和舒奥佛发明了多色印刷,印出第一本双色书――拉丁圣诗。1461年,班堡的靠士特把木刻版与活字印刷结合起来,印出第一本有插图的书――德文的寓言,共有 101张插图。1470年法国人让森在设计出第一批罗马活字。1477年托雷米绘制了《世界地图》,用凹版印刷术印出,共26幅铜版印制。不易仿制,纸面上的油墨稍微鼓起,特点较多,易辨真伪,所以仍用于印刷钞票、邮票和有价证券等。1501年意大利人格里福出了一套斜体字;1561年他把这些字缩小印出袖珍本书籍。(西方的斜体字主要用于强调字句。)1620年,荷兰的伯靳奥发明了收字方便印刷术,每小时可印150份。1642年德国的赛根发明了镂刻凹版印刷法,最适于印画,首幅画是德国伊利莎伯爵夫人的肖像。

1107年,中国人还发明了彩色印刷术。600多年后,1719 年,德国的勒布朗设计的彩色印刷机取得了专利权。印出第一部书是《油画色彩之调和》。1727年英国苏格兰金匠格特发明了浇铸铅版法。1775年法国人迪多制订了量度活字大小的单位。1798年德国的逊纳菲尔德发明平版印刷法,最适于印插图。1875年英国首先使用胶印法,把图像印到橡皮布上,然后正式印到弹性所需的材料上。1800年,英国的斯坦贺制成第一台铁架印刷机代替了木制印刷机。每小时可印250张。1810年德国人在伦敦工作的哥尼格取得了蒸汽印刷机的专利权(机械化的手动印刷机),每小时可印400页。1812年德国人哥尼格和鲍尔设计出滚筒式滚压印刷机。《泰晤士报》卖了这台机器,每小时可印1100张。后来哥尼格还设计了每次能印两面的印刷机。

1839年英、美、俄三国分别发明了电铸版。用电铸金属板来代替木刻印板。1845年纽约的荷奥取得了第一架实用轮转印刷机专利。费城的《纪事报》购买了这台机器。1848年伦敦《泰晤士报》的工程师阿普斯和考珀设计了一台轮转印刷机,在此报运用,每小时能印8000张。1861年美国荷奥用纸型制出的曲面铅版,从此有了完全圆形的印刷版面。 1852年,英国照相技术先驱塔尔博特发现了钢线凸版印刷的原理,1880年首先用这种办法在纽约《画报》上复印一张照片,标题是“纽约贫民窟一景”。 1886年德国人默根索勒在美国工作发明了高速自动排字的策诺整排机,此机用于《纽约时报》。两年后正式投产,每小时可排字模6000个左右,速度是最熟练工人的四倍。1887年英国公务员兰斯顿发明了排字精良的莫诺铸排机,此机于18年正式投入生产。在此之前,1477年前人们就知道雕刻铜凹版印刷法;1895年奥地利人克利克发明了照相凹版法;1839年,许布约在美国发明了照相排字机。从此印刷商不要金属活字,并改用平板印刷代替传统的凸版印刷。此法是把字母相继投射到照相纸上面,然后冲洗出来,贴到一页样本上。这张拼好的版用照相机转拍在金属板的感光膜上,经过酸蚀,使这块印版具有1798 年逊纳菲尔德发明的石印版的性能;油墨只附着于版上有图形的地方。现在,照相排字法已经取代了绝大多数传统的排字方式。

1965年德国发明了电子照相排字机之后,开始了用电脑控制排字时代。先进印刷厂是整页版面可在电脑屏幕上设计,设计者一页版面编排妥当之后,就用电脑记忆装置把全部内容存贮起来,包括文字、标题、位置等等。然后,由电脑控制的激光器在照相纸上扫描,把整个版面的图像印出来,再用照相法制成印版进行印刷,这叫激光照排法。当今世界上很多大型报刊都用先进方法进行排印,例如我国的《科技日报》、《中国电视报》和《北京晚报》等,都用了此先进的印刷技术。

9、漆――世界第一种塑料: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13世纪已经发明使用了漆。1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发掘出的“妇好”墓(葬于公元13世纪),她的上过漆的棺木就是证明。李约瑟说: “漆可能是人类所认识的最古老的工业塑料。”在古代中国,油漆业的组织和管理很有章法,有私人的油漆作坊,也有国家的制作中心。巴黎东方艺术博物馆存有一只油漆的木酒杯,杯上雕刻的铭文除说明该杯制作于公元四年外,还刻有参加制作的七名工匠和制作中心的五位官员的名字。这个木酒杯表现了中国人两千年前就有对制造工艺的看法;另一方面,这个杯子还表明当时的生产很可能已使用现代的工业生产的流水线那样的工艺流程。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已发现了漆的重要化学性质,发现了通过漆的蒸发过程使其变质的方法,发现了通过在漆中放几只螃蟹壳,漆就会保持液状,不会变干。公元前120年的《淮南子》一书和公元12世纪的李氏都提到螃蟹壳能使漆保持液态的特殊功能。现代科学家化验证实,甲壳体组织内确有抑制某些酶的活动的化学成份,其中一种酶就是漆变硬的酶。漆可以通过化学作用保持长久的液态,这使中国的这项生物化学工艺具有不衰的工业雏形模式。

10、铜镜:

约公元前1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铜镜。中国人于公元5世纪还发明了魔镜;英国结晶学家威廉·布莱格到1932年,系统地阐明了魔镜的理论,比中国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魔镜是世界上最奇异的物品之一。魔镜有何奇妙之处呢?在魔镜的反面铸有青铜图案――图像或文字,或二者兼而有之。反射光线的一面为凸状,是由经抛光处理的青铜制成用作镜面。在大多数照明情况下,这种镜子看上去与其它的普通镜子无异。但是,在明亮的阳光下使用魔镜时,它反光的一面就能被“看透”。用镜面将阳光反射到暗色的墙上,人们就能从投在墙壁上的影像中看到镜面的图案或文字。坚实的青铜制品变得透明了,这种令人感到神秘不解的现象使中国人给魔镜取了透光镜名称。青铜是不透光的,然而实际使人感到透光,这是为什么?这奥妙之深让中外学者探讨了几百年,中国的科学家沈活和外国科学家威廉·布莱格爵士都发表过高见。威廉·布莱格爵士于1932年发现这一奥妙时说:“正是反射的放大作用使图案清楚地显现出来。”李约瑟正确地将这一切称为“是在通向掌握金属表现微细结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11、伞:

公元前1100年,中国人已经使用伞,那时已经用伞表示身份。伞骨用竹或檀香木制成,上面覆以树叶或羽毛做的伞面。公元12世纪英语才出现“伞”这个词。以前一直只有阳伞,到1733年代,用油布做伞面,才制成雨伞。1750 年,英国的汉威到外国旅行后带了一把伞面回伦敦,轰动一时。1874年雪靠耳附近迪卡地区的金属拉丝工霍克斯取得弧形钢质伞骨的专利权。有了此伞骨,伞可以收紧,从此成为英国绅士常用的雨具。1930年柏林人豪普特发明了伸缩伞。在学术界也有人说,公元4世纪三国时期中国人才发明了伞。

12、风筝: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先放风筝。早在信史之前,传说中国人已会放风筝。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还有一个故事说一名将军包围了王宫,利用风筝测量宫墙与己方军队的距离。风筝可用于送砖上屋或在风筝尾部系上鱼钩钓鱼。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上尉”,曾利用风筝拖动折叠式小艇,横渡英伦海峡;1901年再接再励,乘坐双箱形风筝飞行,使英国陆军部大感兴趣。不久,飞机取代了军用风筝,而科迪“上尉”也在1913年驾驶他的新双翼飞机时失事遇难。10年,美国太空设计了各种“飞行翼”,使风筝再次成为成年人的玩意儿,例如罗格乐乐折叠飞行翼,本是专为水星号太空船仓安全着陆而设计的,后来被降落伞取代了;但这种折叠翼,结果成为今日悬挂式滑翔机的机翼。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13、米酒: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发明了米酒。

14、弓箭:

中国人于公元前8世纪发明了弓箭。公元前200年中国人已发明了弩弓。它主要用于打仗和,可卧射、立射、骑射,威力甚大。而欧洲的意大利在公元10世纪才使用弓,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年。

15、古代机器人: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东周时期,中国人就已发明了古代机器人。当今世间,只要谈及机器人,言必欧美、东洋;然而可曾知道世界上最早制出古代机器人的,是我们中国人。我国制出的古代机器人不仅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广泛,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会跳舞的机器人、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持赚钱的机器人和会捉鱼的机器人……等,应有尽有。

会跳舞的机器人。我国唐朝的段安希说:西汉时期,汉武帝在平城、被匈奴单于冒顿围困。汉军陈平得知冒顿妻子阏氏所统的兵将,是国中最为精锐骠悍的队伍,但阏氏具有妒忌别人的性格。于是陈平就命令工匠制作了一个精巧的木机器人。给木机器人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并把它的脸上擦上彩涂上胭脂,显得更加俊俏。然后把它放在女墙(城墙上的短墙)上,发动机关(机械的发动部分),这个机器人就婀娜起舞,舞姿优美,招人喜爱。阏氏在城外对此情景看得十分真切,误把这个会跳舞的机器人为真的人间美女,怕破城以后冒顿专宠这个中原美姬而冷落自己,因此阏氏就率领她的部队弃城而去了。平城这才化险为夷。

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唐代的机器人更为精巧神奇,唐朝人张骛在《朝野全载》中说:洛州的殷文亮曾经当过县令(相当于“县长”),性格聪巧,喜好饮酒。他刻制了一个木机器人并且给它穿上用绫罗绸缎做成的衣服;让这个机器人当女招待。这个“女招待”酌酒行觞,总是彬彬有礼。

会赚钱的机器人。唐朝时,我国杭州有一个叫杨务廉的工匠,研制了一个僧人模样的机器人,它手端化缘铜钵,能学和尚化缘,等到钵中钱满,就自动收起钱。并且它还会向施主躬身行礼。杭州城中市民争着向此钵中投钱,来观看这种奇妙的表演。每日它竟能为主人捞到数千钱,真可称为别出心裁,生财有道。

会捉鱼的机器人。唐代的机器人还用于生产实践。唐朝的柳州史王据,研制了一个类似水獭的机器人。它能沉在河湖的水中,捉到鱼以后,它的脑袋就露出水面。它为什么能捉鱼呢?如果在这个机器人的口中放上鱼饵,并安有发动的部件,用石头缒着它就能沉入水中了。当鱼吃了鱼饵之后,这个部件就发动了,石头就从它的口中掉到水中,当它的口合起来时,它衔在口中的鱼就跑不了啦,它就从水中浮到水面。这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产的机器人。

此外,在《拾遗录》等书中,还记载了古代机器人登台演戏、执灯伴瞎等机巧神妙。

16、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欧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项技术,比中国晚了二千四百年左右。

17、铁犁: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铁犁。欧洲人到17世纪才使用铁犁,比中国晚了二千三百年左右。公元1050年,中国人还发明了犁镜,给犁装上犁镜,便于翻土,从而提高了农业产量。大约公元前3500年,米索不达米亚平原农夫发明了牛拉犁具。犁是人类早期开始耕地的农具,中国人大约自商代起已使用耕牛拉犁,木身石铧。公元前500年,欧洲农夫造出了铁犁,犁前有二个轮了和一个犁刃(即犁铧)。中国战国时期在木犁铧上套上了V形铁刃,俗称铁口犁。犁架变小,轻便灵活,更可以调节深浅,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欧洲人于1700年代开始用先进的罗瑟兰犁、兰塞姆金铁犁和播种机。1830年美国移民开始用迪尔铜犁,其他各大洲也开始用铜犁。总之,犁的发明、应用和发展,凝聚了中国人和世界其他各位发明家的心血,并显现了他们的智慧。

18、大定音钟:

中国人于公元前6世纪发明了大定音钟;欧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钟,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19、长明灯:

大约在公元前589年,中国人发明了长明灯。灯蕊为石棉;灯油为海豹油或鲸油。

20、算盘:

公元前550年中国人发明了算盘,用于计算,也是自古以来商业上广泛应用的计算工具,后来传到世界各地,到12世纪才逐渐被现代阿拉伯数字所取代。到20世纪前苏联和远东地区很多人仍然使用算盘,生塑算盘代替木竹算盘。目前世界上电子计算器和电子计算机有代替算盘的趋向,但因为算盘价格低廉,所以,用电子计算机在全世界完全代替算盘,至少还需要十年。

21、地毯:

公元前五百年地毯已在中国应用。已知最早的地毯起源于公元前五世纪的中国和伊朗。1606年,法国巴黎附近最早用上了织机编织的地毯。现在的地毯变为人造纤维和羊毛编织而成。

22、双动式活塞风箱:

中国人于公元前5世纪发明了双动式活塞风箱。西方于16世纪才用双动式活塞风箱。比中国晚了二千一百年左右。

23、水涌钵

公元前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水涌钵。

24、空位表零法:

中国人在公元四世纪以前就开始用空位表示零,中国的算盘就是这样表示的。按照西方的传统说法,用符号“0”来表示零,是印度人在公元九世纪发明的,它出现在公元870年瓜摩尔的碑文中。但是,实际上,符号“0”的出现要比这早得多。在公元683年柬埔寨和苏门答腊的碑文中,以及在公元686年苏门答腊附近的邦加岛上的碑文中,均出现这一符号。一些专家认为,这些国家出现的零的符号,是由中国传过去的,而他们又将这符号传到印度。零非常重要,如果忽视了零,那么现代技术就会瓦解。当然用空位表示零这是中国人的一项发明,然而我们并不是说使用“0”符号的绝对优先权属于我国,因为直到1247年“0”符号才第一次在我国印刷品中出现,尽管我们确信至少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已经使用这个符号了,但没有人知道,这个表示零的符号中国人在何时、何地首先使用的,这是需要进一步考证的。

25、化学武器:

利用毒气进行化学战的历史,在中国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早期。在墨家早期著作中,就有关于利用风箱把在炉子内燃烧的芥末释放出来的气体,打入围城敌军隧道的记载。这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利用堑壕芥子气早2300年。中国人化学武器有下列几种:“粪弹”,这是毒气弹的雏形。“飞砂弹”,它是将一管火药放在陶罐里,火药的成份是生石灰、松香、有毒植物的乙醇提取之。把这种武器从城墙上放下去,随即炸开,致命毒物四散。“催泪弹”,公元二世纪中国人便使用催泪弹,它所产生的烟雾很快地使人泪如泉涌。海脉油、四川漆和海星等毒汁会使敌人声音嘶哑。我国有的毒物能使敌人肌肉腐烂直至露出白骨。火矛包含着砒霜和一般的毒物。1540年贝林古西奥所著的《烟火药学》一书中说,火矛被燃后,就吐出“炽热地火舌,有两三步远,使人毛骨悚然”。在欧洲,直到1580年,砷才作为一种深受欢迎的东西,但在17世纪它被汞烟球所代替,这是当时中国奉献给世界的礼物之一。

26、马胸带换具:

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马胸带换具。在此之前,西方在公元8世纪换马的惟一手段是“项前肚带换具”。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方法,因为皮带勒在喉部,意味着马一旦使出最大力气就会立即窒息死亡。我国发明的马胸带换具克服了这一缺点。我国的这项发明后来通过中亚传到了欧洲。欧洲考古学家在公元7至10世纪的古墓中发现了胸带换具遗物。

27、石油照明法:

大约于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石油照明法和天然气照明法。

28、铸铁术:

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铸铁术。

29、马肩套挽具:

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一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马肩套换具。这比在欧洲出现胸带具后一百年出现的肩套换具要早一千年。中国人还发现,肩套换具可以用另一种更简单的方式:换绳可以拴在肩套(项圈的两侧,直接套在车上)。正是这种形式的肩套换具,今天仍在全世界普遍用。

30、硝石鉴别方法:

中国人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发现了硝。这比西方早2000年。在发明火药之前,首先必须认识到并且获得它的三种成分中最重要的成分,这就是硝石。西方在中世纪以前不知有此物,欧洲缺少此物,而中国丰富,并且可区别于其他矿物而予以提纯。鉴别硝石是根据颜色反应。硝石燃烧发出紫色火焰可证实钾的存在。中国人至少在公元前3世纪就会用此法鉴别硝石的存在。中国人发现硝石为后来发明火药奠定了基础。

31、世界上第一条等高运河―――灵渠。

西方于公元13世纪才建了等高运河,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32、立体地图: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3世纪就发明了立体地图。在司马迁写的《史记》中,就记过了一张公元前210年绘制的秦始皇墓地图。书上写道:“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1985年6月《每日电讯》的一篇报导说:秦始皇墓地虽然还没有打开,但是可能已经发现了。据说是墓入口处的地方发现了微量的水银。考古学家猜测这可能就是上述立体地图上所示的水银。

早在公元前3世纪,中国有名的蓬莱仙山的地图就出现在罐子和香炉上。这对以后立体地图绘制技巧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公元32年将军马援讲到的军事立体地图,河谷山脉的模型是用糯米制作的。此外,还出现了木刻的立体地形图,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记述了这种地图。1130年黄裳也制作了一张木刻立体地图。此图后来引了哲学家朱熹的兴趣,他千方百计地收集木刻地形图,以便进行研究。他自己也有时用粘土,有时用木刻制作立体地形图。黄裳在一部《鹤林玉露》里,还讲述了朱熹制作的一幅地形图的情况:“(朱熹)尝欲以木作华夷图,刻山水凹凸之势。合木八片为之。以雌雄榫镶入,可以折。度一人之力可以负之。每出则以自随,后竟未能成。”

很可能立体地形图的制作由中国传到阿拉伯,后又传到了欧洲。1510年,保罗·多克斯制作了欧洲最早的地形图,绘出了奥地利的库夫施泰因的邻近地区。阿拉伯人伊贝·巴蒂塔(公元1304―1377年)叙述了他在直布罗陀看到一张立体地形图。中国以外的国家有关立体地形图的记载没有比这更早了。

33、吊桥:

中国人李冰于公元前3世纪在四川省灌县修建了安蓝桥。这是世界最早修建的竹缆链桥。它总长为320米,有八个孔,整个结构中没有一块金属材料。此吊桥上铺了板便于人们行走。这种用竹了做的索桥是极有效的,整个缆索是以竹子为内芯,外边包着从竹子外层劈下的竹条(蔑片)编成的“辫子”。编成辫子是因为蔑片把内芯缠得越紧,缆索的强度就越大,从而增加了安全因素。并且,中国人于公元1世纪又发明了铁吊桥。这桥可用于通行车辆。1655年到中国访问的西方人马丁· 马蒂尼曾描述过贵州境内一条河上的铁索桥,并编在那个时期有名的巨著《中国图集新编》中。西方的第一座吊桥,即温奇桥。是公元1741年建成的,跨于英格兰的提兹河上,它只有缆索而没有桥面供车辆通行。由于欧洲人于1809年才建成第一座可以通行车辆的吊桥,因此在这方面中国人比西方要领先1800年以上。

捕鲸的鲸的价值

鲸须可以制成很多物品,如刷子、妇女的胸衣,还有伞骨。吃鲸肉是日本饮食的重要部分,有日本人说:“日本人摄取的动物蛋白多数来自鲸肉而不是牛肉。”

鲸油在工业上可以用于制革工业,也用于回火浴(炼钢用)和用作润滑剂等。氢化后可作食用和制造肥皂、蜡烛等的原料。

国际上规定的鲸油产量为,1蓝鲸=2.5长须鲸=6大须鲸。

由于国际社会禁止商业捕鲸,日本国内的鲸肉供应量大幅减少,鲸肉价格不断飞涨。一公斤鲸肉在日本可以卖到90~100美元。

为什么焦磷酸钠具有漂白作用?

焦磷酸钠具有漂白作用

一、衣物水洗使用的清洗剂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曾经用过多种物质作衣物清洗剂。

1.碱剂

古代人们除了用清水去除沾附在衣物上的泥砂之外,为了去除衣物上的油性污垢最早使用的洗剂是草木灰。草木灰是燃烧木头、柴禾剩余的炭灰。草木灰中含有可溶于水的碳酸钾,其钾元素的含量可达11.7%。由于草木灰显碱性,对动植物油脂和蛋白质污垢都有良好的去除能力。

另一种被利用作清洗剂的是天然矿物碳酸钠,碳酸钠又叫纯碱。在降雨量稀少的干旱或沙漠边缘地区的湖泊中含有这种天然矿物。但产量不多,直到1791年法国人发明以食盐为原料的制碱法,碳酸钠产量有了迅速提高,它才被广泛用做清洗剂i在肥皂被大量使用之前,纯碱(Na2C03·10H2O)和小苏打(NaHCO3)草药曾是家庭中用的主要清洗剂,但它们的去污力比肥皂差,而且碳酸钠的碱性太强,不适合对羊毛、丝绸进行洗涤。在当前合成洗涤剂被广泛使用的情况下,家庭洗衣早已不单独使用碱剂作清洗剂,但在洗衣店中为了节约成本,在清洗白色棉织物时仍加入一定量的纯碱,而在大工业清洗领域,由于碱有很强的脱脂能力,所以以碳酸盐、磷酸盐、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碱性脱脂清洗剂仍在广泛使用,在配制合成洗涤剂时,碱剂仍是重要的助洗剂。

2.月巴皂

(1)肥皂应用的历史 肥皂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最古老的化学制品之一。对于肥皂的起源有多种不同说法。从公元前2500年人类文化发源地之一的美索不达美亚平原挖掘出的古迹中发现当时人们已用类似肥皂的物质清洗羊毛和衣物。

在古罗马时代在祭神的圣坛上奉献的生兽肉烧烤时,肉中的脂肪滴落到下边灼热的草木灰中形成了肥皂,被当时缺乏科学知识的人认为是“有魔法的土”并用于洗涤;

在古罗马的博物志牛记载着用油脂、草木灰和石灰混合制成肥皂的方法,并特别指出用羊油和山毛榉树的灰制成的肥皂质量最好,而且记载着加入食盐可以得到较硬的肥皂适合洗头发和用于美容。中世纪在地中海沿岸许多城市已小规模生产肥皂。16世纪法国马赛已成为制皂业中心,至今还有马赛皂的提法。

虽然制造肥皂的原料之一脂肪很丰富,但是由于纯净状态的纯碱很难找到,所以肥皂的生产受到限制。直到1791·年以食盐为原料制备碳酸钠的路布兰制碱法发明之后大量提供碳酸钠,并进一步制备出氢氧化钠,才使大量生产价廉质硬的脂肪酸钠(肥皂)成为可能,近代用电解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之后进一步推动了肥皂的生产。

目前使用的肥皂是动植物油与氢氧化钠发生皂化反应得到的高碳脂肪酸钠盐的混合物。包括C12~C18。的饱和脂肪酸盐的硬质肥皂和油酸、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盐的软质肥皂。早期人们是用橄榄油作油脂原料的,由于橄榄油是药用和食用的优质油i价格较高,后来逐渐被价格便宜的各种动植物油代替,特别是热带的椰子油等植物原料油的使用,使肥皂的质量大为提高。在日本鲸油被大量用于制造肥皂,经过适当氢化处理,可以去除其腥味。在美国由于油脂价格便宜被大量用于制造肥皂,牛脂与10%~15%的椰子油配合制成的肥皂有丰富的泡沫、水溶性好可在冷水中使用而且较耐硬水。

利用盐析的方法,即在皂化形成的产品混合物(肥皂、甘油及水溶性杂质等)中加入食盐,可利用密度的差别使水溶性杂质溶于食盐水中而与甘油及肥皂分离,提高了肥皂的纯度,也可将有用的化工原料甘油回收,肥皂固化成型干燥后使用更方便。

(2)肥皂的洗涤性能 肥皂的主要成分脂肪酸盐是强碱弱酸形成的盐,在水中呈弱碱性,由于含有少量皂化反应时带人的杂质碱,它的水溶液pH值在10左右。肥皂中含的游离碱量过多时会损伤羊毛和丝织物。而在酸性媒液中肥皂会形成不溶性脂肪酸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使肥皂的清洗力减弱,所以不宜在酸性介质中使用。

肥皂耐硬水能力差是它的主要缺点。在硬水中肥皂形成钙皂后不仅洗涤去污力降低,而且生成的钙皂不溶于水,粘附在清洗衣物表面很难被清除。因此肥皂洗衣物时要配合钙皂分散剂使用。肥皂对衣物的清洗力不如合成洗涤剂,而且有时用肥皂洗过的衣物会泛黄。这是由于肥皂易于在衣物上吸附残留而不易被冲洗去除的缘故。肥皂中含有的不饱和酸成分,在空气中发生氧化所以造成泛黄现象。

洗衣店用肥皂做洗涤剂时,通常加入碱剂配合,一方面提高去污能力,另一方面也可降低成本。肥皂中含饱和脂肪酸盐成分越多,在水中溶解性越差;通常含饱和脂肪酸盐成分多的肥皂要在70℃较高温度下使用。

在酸性浴中使用肥皂时要加入适量的助剂氟硅酸钠(Na2SiF6),以防止形成钙皂影响清洗效果和沾污衣物。

但是从环保角度看,肥皂毒性小,生物降解性好,有利于环境保护。肥皂脱脂力较差有时又成为它的优点,因为使用肥皂清洗皮肤时,比使用合成洗涤剂脱脂作用小,对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肥皂一直被保留作皮肤清洗剂。

3.合成洗涤剂

合成洗涤剂是20世纪随着化学工业特别是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初生产的合成洗涤剂i如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土耳其红油(蓖麻泊硫酸酯)洗涤性能都不好,只能作纺织工业中的匀染剂,分散剂或纤维油剂。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表面活性剂的生产主要是以煤和油脂为原料,所生产的表面活性剂洗涤剂是以高级脂肪醇的硫酸酯盐(AES)为主的。这类表面括性剂有耐酸、耐碱、耐硬水的性能、去污力强适合做洗涤剂,缺点是以天然油脂为原料生产的脂肪醇价格高,影响了它的普遍使用。在二次大战前后,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转向拟石油产品为基础,由于石油产品原料丰富,价格便宜,使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得到迅速发展。首先开发出烷基苯磺酸钠(ABS)这种价格低廉、清洗性能优良的合成洗涤剂,继而改为生产生物降解性好的同类产品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接着开发出α—烯基磺酸盐(AOS),烷基硫酸盐(AS),仲烷基磺酸盐(SAS)等阴离子洗涤剂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PO)等非离子合成洗涤剂。它们有优良的去污能力使表面活性剂成为衣物洗涤剂中最重要的成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环保意识的加强,对合成洗涤剂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发和使用脂肪酸甲酯磺酸盐(MES),烷醇酰胺烷基苷(APGS)等不仅去污力强,化学稳定性好而且具生物降解性能,对人体无毒和刺激性低的新品种。

以石油为原料的阴离子洗涤剂合成路线示于图12—1。

图12—1 以石油为原料的阴离子洗涤剂合成路线

组 成 质量分数/%

西欧 日本 美国

含磷 不含磷 含磷 不含磷 含磷 不含磷

阴离子:烷基苯磺酸盐

脂肪醇硫酸盐

醇醚硫酸盐

α烯烃磺酸盐

非离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控泡剂:肥皂,硅油,烃

增泡剂:脂肪酸烷醇酰胺

螯合剂:三聚磷酸钠

离子交换剂:4A沸石,聚丙烯酸

纯碱

助洗剂:NTA,柠檬酸钠

漂白剂:过碳酸钠,过硼酸钠

漂白活化剂:四乙酰基乙二胺

漂白稳定剂:EDTA,磷酸盐

柔软剂 5~10

1~3

3~11

0.1~3.5

0~2

20~40

2~20

0~15

0~4

10~25

0~5

0.2~0.5

— 5~10

3~6

0.1~3.5

20~30

5~10

20~25

0~2

0.2~0.5

— 5~15

0~10

0~15

0~2

1~3

10~20

0~2

5~20

0~5

— 5~15

0~10

0~15

0~2

1~3

10~20

5~20

0~5

0~5 0~15

0~12

0~17

0~1.0

23~55

3~22

0~5

0~5 0~20

0~10

0~17

0~0.6

0~45

10~35

0~5

0~5

组 成 质量分数/%

西欧 日本 美国

含磷 不含磷 含磷 不含磷 含磷 不含磷

抗再沉积剂:纤维素醚

酶:蛋白酶,脂肪酶

增白剂

防腐蚀剂:硅酸钠

香精

颜料

西文助剂

填充料和水:硫酸钠 0.5~1.5

0.3~0.8

0.1~0.3

2~6

余量 0.5~1.5

0.3~0.8

0.1~0.3

2~6

余量 0~2

0~0.5

0.1~0.8

5~15

+

+

余量 0~2

0~0.5

0.05~0.25

5~15

+

+

余量 0~0.5

0~2.5

0.05~0.25

1~10

+

0~1.0

余量 0~0.5

0~2.5

0.05~0.25

0~25

+

0~10

余量

在配制洗涤剂时还要加入洗涤助剂和添加剂使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并赋予洗涤剂其他一些性能。具体情况下面将详细介绍。

二、衣物洗涤剂的配制

1.重垢衣物洗涤剂

重垢衣物洗涤剂是洗内衣、衫衣、罩衫、工作服、儿童衣物、袜子及被褥里、床单等与皮肤直接接触或污垢较多的衣物所用的洗涤剂。从外观状态看,重垢洗涤剂可分为粒状、液状、棒状、管状及片状等5种形式。通常制成粉状形式(洗衣粉),近年也较多用液体形式。

重垢洗涤剂具有较高碱性和较强的去污力,是衣物洗涤剂中最主要的品种。

(1)粒状重垢洗涤剂 表12—1列有国外著名合成洗涤剂生产厂生产的几种重垢洗衣粉的典型配方。表12—2列有重垢粉状洗涤剂配方。

由配方可以看出,重垢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剂是由几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因此具有较强的洗涤去污能力。同时还含有数量较多的洗涤助剂,根据助洗剂中是否含有三聚磷酸钠而分为含磷型和无磷型两类。

(2)重垢液体洗涤剂 近年来在市场上出现液体重垢洗涤剂。这是为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变快,要求减轻家务劳动负担而出现的新产品。重垢液体洗涤剂具有无需事先溶解,便于准确计量,使用方便的优点,也无产生粉尘和结块的弊病。并且液体洗涤剂生产不需要高塔喷雾成型设备,能耗低,设备投资少,所以更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出现许多生产重垢湘体洗涤剂的厂家。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仍以粉状产品为主。在中国重垢液体洗涤剂还见在试验研究阶段。表12—3和表12—4分别列有重垢液体洗涤剂的参考配方以及重垢液体洗滹剂与固体洗涤剂参考配方的比较。

表12—3 重垢液体洗涤剂配方

组 成 质量分数/%

西欧 日本 美国

有助剂 无助剂 有助剂 无助剂 有助剂 无助剂

阴离子:烷基苯磺酸钠

肥皂

醇醚硫酸盐

非离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抑泡剂:肥皂

增泡剂:脂肪酸烷醇酰胺

酶:蛋白酶

助洗剂:焦磷酸钾

柠檬酸钠,硅酸钠

西文助剂:二甲苯磺酸钠,乙醇,丙二醇

增白剂

稳定剂:三乙醇胺,螯合剂

柔软剂

香精

颜料

水 5~7

2~5

1~2

0~2

0.3~0.5

20~25

3~6

0.15~0.25

+

+

余量 10~15

10~15

10~15

3~5

0.6~0.8

0~3

6~12

0.15~0.25

1~3

+

+

余量 5~15

10~20

5~10

4~10

0.1~0.5

3~7

10~15

0.1~0.3

1~3

+

+

余量 —

15~25

10~35

0.2~0.8

5~15

0.1~0.3

1~5

+

+

余量 5~17

0~14

0~15

5~11

0~1.6

6~12

7~14

0.1~0.25

0~2

+

+

余量 010

0~12

15~35

0~2.3

5~12

0.1~0.25

0

+

+

余量

表12—4 重垢液体洗涤剂与重垢洗衣粉二般配方比较

组成 液体后果垢洗涤剂含量/% 重垢洗衣粉含量/%

表面活性剂

聚磷酸盐及螯合剂

低碳醇或偶合剂

其他(羧甲基纤维素、增白剂、香精)

碳酸钠 22~35

5~10

1.5~5.0

1~5

40~60

— 15~25

35~60

2~7

0~15

为适应洗衣机的需要,要用低泡沫或抑泡型的重垢洗涤剂,其典型配方如表12—5所示;

表12-5 重垢洗涤剂典型参考配方

原料成分 组成/% 原料成分 组成/%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

肥皂

三聚磷酸钠

硅酸钠 10~15

2.5

40

5.0

羧甲基纤维素(CMC)

硫酸钠

荧光增白剂

水 0.5~1.0

23.6~32.1

0.4

10

其中肥皂有抑泡作用。

2.轻垢衣物洗涤剂

由于在碱性介质中,羊毛、丝绸等蛋白质纤维易受损伤,因此在家庭中洗涤羊毛、丝绸等织物时应使用中性洗涤剂并用手轻轻搓洗。适应这种需要配制的洗涤剂叫轻垢衣物洗涤剂。它的特点是低碱性或中性,对皮肤刺激性低,适合以轻薄、贵重的丝、毛、麻等污垢少的织物为洗涤对象。这类轻垢洗涤剂也可用于与人体不直接接触污垢主要是灰尘的衣物洗涤、手洗餐具及水果蔬菜。

表12—6列举轻垢液体衣物洗涤剂典型配方

成 分 组成/%

Ⅰ Ⅱ Ⅲ Ⅳ

直链烷基苯碘酸钠(LAS)

十二烷基苯磺酸三乙醇胺盐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EO=13)

月桂醇硫酸酯单乙醇胺

椰子油酰二乙醇胺

硫酸钠或氯化钠

色料、香料

水 6

6

6

1

适量

适量

余量 —

12

8

1.5

适量

适量

24

12.5

适量

适量

20

12

2

适量

适量

表12-6 轻垢液体衣物洗涤剂典型参考配方轻垢洗衣粉一般含有20%一40%的表面活性剂,其余为惰性添加剂、硫酸钠,有时添加少量,三聚磷酸钠、硅酸钠及荧光增白剂。

轻垢衣物洗涤剂主要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形成不含任何显碱性的洗涤助剂。这类衣物洗涤剂属于专用型洗涤剂,用量较少。通常配成液体形式。

当前重垢衣物洗涤剂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无磷化 三聚磷酸钠是重垢衣物洗涤剂配方中最重要的助洗剂。有些配方中磷酸盐含量可高达40%。但是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一些工业发达国家越来越关注磷酸盐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含有磷酸盐的废水排放造成江河湖水的富营养化,使藻类过度生长消耗水中氧气造成鱼虾死亡,许多国家已立法限制或禁止使用磷酸盐做助洗剂。生产无磷衣物洗涤剂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寻找合适的磷酸盐代用品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一种美国无磷重垢洗衣粉配方示于表12—7。

(2)浓缩化 洗涤剂提高表面活性剂有效含量,减少硫酸钠等填料含量制成的超浓缩洗涤剂具有去污力高、用量少:节省包装、降低储运费用等优点。也是今后的一种发展方向。超浓缩重垢洗涤剂配方示于表12-8。

表12-7 一种美国无磷重垢洗衣粉参考配方表

原料成分 组成/% 原料成分 组成/%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牛油脂肪醇硫酸钠

人造沸石 8~12

4~8

2~5

15~25

荧光增白剂

硅酸钠

香料、颜料

硫酸钠 0.05~0.1

1~3

适量

余量

表12-8 超浓缩重垢洗涤剂参考配方

原料成分 组成/% 原料成分 组成/%

欧洲 日本 欧洲 日本

1 2 3 1 2 3

LAS

AOS

AES

AS(FAS)

肥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聚乙二醇

NaBO3·H2O 7

3

8

16 26

2

2

6

6 15

10

4

7

2

— 25

2

7

3

3.5

2

— 四乙酰基乙二胺

Na2SO4

Na2SiO3

K2CO3

Na2CO3

RA沸石

添加剂

水 4

4

5

14

28

8

余量 —

12

13

5

20

4

余量 —

4

5

10

10

20

余量

余量 —

4

15

5

22

余量

余量

余量

(3)加酶 重垢洗涤剂中加入酶制剂使洗涤剂在低温洗涤中能有效去除蛋白质、脂肪等污垢,提高无磷洗涤剂的去污能力。因此加酶洗涤剂是适合形势发展需要的产品。中国生产的加酶洗衣粉典型配方示于表12—9。

表12-9 中国生产的加酶洗衣粉典型参考配方

原料成分 组成/% 原料成分 组成/% 原料成分 组成/%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

三聚磷酸钠

硫酸钠

硅酸钠 25

22~28

20~25

7~10 乙醇

羧甲基纤维素钠

荧光增

酶[蛋白酶、淀粉酶(1万u/g) 1~2

1.5

0.05~0.10

1u

对甲苯磺 酸钠

碳酸钠

香料

2

2~5

0.1

(4)功能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减轻家务劳动负担,对洗涤剂的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洗涤剂具有洗净、柔软、抗静电、漂白等多种功能,所以在配方中要加入,柔软剂、抗静电剂、漂白剂、抗沉淀剂等。

近年来国内外开发出多种具有漂白性能的洗衣粉,可去除织物上各种色泽污垢,并赋予织物良好性能,如北京日化二厂生产的灯塔牌防尘柔软洗衣粉,既有漂白性能又有柔软消除化纤织物静电的性能,使衣物洗后色泽鲜艳、膨松柔软手感好。其配方示于表12—10。

表12-10 北京日化二厂灯塔牌肪尘柔软洗衣粉参考配方

原料成分 组成,% 原料成分 组成,% 原料成分 组成,%

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

C16~C18烷醇聚氧乙烯醚(EO=20)

十八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单酯钠和

十八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二酯钠 10

8

8

羧甲基纤维素钠盐

荧光增白剂

硅酸钠(Na2O:SiO2=1:2)

香料 1.5

0.3

5

0.2

过硫酸钾

过硫酸钠

硫酸钠

2

8

余量

(5)低温洗涤效果好 随着节约能源的要求日益突出,要求洗涤剂具有更好的去污效果,适合在较低的温度下使用也是今后发展的趋势。适合低温洗涤的液体重垢洗涤剂配方如表12—11所示。

表12-11 适合低温洗涤的液体重垢洗涤剂参考配方

原料成分 组成/% 原料成分 组成/%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

羟乙基纤维素 7

5

2.55

荧光增白剂

0.5

84.95

其中含量较多的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产物LAS/AE在低温下有较强的去污力,羟乙基纤维素有抗污再沉积性能,是属于无洗涤助剂的无磷重垢液体洗涤剂。

三、洗衣店的水洗技术

几乎每个人都有在家里洗衣服的经验,过去人们习惯用手洗,在洗衣机普及的今天,为了减轻家务劳动负担,人们普遍用洗衣机洗,而把需要特殊清洗的衣服送到洗衣店去洗。因此当今洗衣技术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在家庭中洗衣服使用自动洗衣机和性能优良的合成洗涤剂,使家庭洗衣越来越方便,另一方面发展起有专门技术和设备的洗衣店,人们把不宜’在家庭里洗涤的衣物送到洗衣店可以得到很好的服务。洗衣店也承担着宾馆、饭店大宗床单、窗帘、桌布及衣物的洗涤任务。在过去肥皂是唯一强有力的洗涤剂,纤维品种又以棉麻为主的时代,商业洗衣店与家庭洗衣的操作过程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洗衣店提供的主要是劳务服务,但是随着面料的高级化和使用纤维材料的多样化,要求洗涤过程既要考虑经济性又要考虑纤维的耐热、耐酸、耐碱、耐化学药品腐蚀的特性。这就要求洗衣店必须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术。因此通过对洗衣店洗衣技术的介绍,帮助读者了解衣物水洗技术的全貌。

水洗的衣物分为两类:一是未经染色的白色织物,包括棉、麻及涤纶等合成纤维等材料的织物,这类织物的特点是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水洗又称为白物洗涤);另一类是可以进行水洗的有颜色的织物(称为色物洗涤)。

洗衣店的水洗操作是在专业洗衣机中进行的,这种洗衣机是旋转滚筒式,构造如图12—2所示。

洗衣机主要由水平方向放置的圆筒状的金属内筒和外筒组成。外筒与洗衣机整体固定在一起,内筒与旋转轴连在一起,在机械转动力的作用下可以转动。在内筒的筒壁上有许多细孔,洗液可以通过这些细孔由内筒流到外筒中。在内筒的筒壁上安有四根栅条,当内筒旋转时,栅条带动衣物一起旋转。在洗涤过程中,织物被旋转上升脱离水面,洗液与衣物分离,当衣物旋转至最高点时,由于重力作用又落人洗液中,使衣物循环反复地受到机械的冲击力。机械力大小是靠衣物在旋转中下落的距离,即靠液面的高度来调节的。洗液面越低,衣物受到的机械力作用越大。加人的洗液及冲洗用水的数量是以外筒的半径为测量标准的。把外筒半径分为10等分,从底边向上算起,当液体深度达到半径的l/lo定为1度,如加入的洗液达到半径上第四个刻度(4/10半径),则称水位为4。

图12—2 洗衣机的构造

1.白物的洗涤

一般洗白色衣物用碱性比较高的洗涤剂(如含碳酸钠、硅酸钠等),而且使用温度较高。各国用的洗涤操作程序及条件都已达到标准化,如美国和日本用的标准就基本一致。

预洗的目的是把砂土、灰尘等沾附在衣物表面上的污垢除去,并促使衣物的纤维膨润,污垢易于解离。

洗涤是利用碳酸钠、硅酸钠、肥皂等洗涤剂在热和机械力作用下使污垢脱落的操作。

漂白工序中加人次氯酸钠等漂白剂对衣物进行脱色漂白。

冲洗工序是利用洗液把污垢冲洗去除。

酸化工序是加人醋酸等无机酸或氟硅酸钠(Na2SiF)把衣物纤维上残留的碱类和钙皂加以中和并去除的操作。

增白工序中加入荧光增白剂或上蓝剂等使衣物白度增加,获得白度更佳的洗涤效果。

由于热是最经济有效的能源,高温水溶液很容易得到,所以为发挥洗液的高效能,在洗床单、被罩等大件较厚的棉织物时常控制水温近乎沸腾的温度的高温洗涤方式。

以往的白物洗涤,以高温及较强碱性为特色。近年来由于耐碱性较差的化学纤维及与棉涤纤维混纺的材料制成的白色衣物逐渐增多,所以用碱量逐渐减少而改用合成洗涤剂,温度也逐渐降低,传统的有色衣物与白色衣物洗涤方法的差别也变得越来越不明显了。洗涤白色涤棉混纺织物程序与表12—12所列相似。

表12-12 白物洗涤标准程序(高温、棉布)

序号 操作 水位 温度/℃ 时间/min 使用的化学药剂

1

2

3

4

5

6

7

8

9 预洗

洗涤

洗涤

漂白

冲洗

冲洗

冲洗

酸化

增白 5

4

4

4

8

8

8

4

8 55

70

80

70

55

常温

常温

常温

常温 5

10

10

7

3

3

3

3

5 碱剂

肥皂加碱剂

肥皂加碱剂

次氯酸钠

氟硅酸钠

上蓝剂,荧光增白剂

各工序的目的与表12—12相同,不再重复。只是多一项上浆工序,目的是在衣物上施加浆料以使衣物有硬挺的效果。

2.有色衣物的洗涤

洗衣店洗涤的有色衣物指有颜色的衣物或耐热性、耐碱性差,物理强度差的纤维制成的纺织品,本该用干洗法洗涤,但由于污垢不多,而用价格便宜的水洗法。

与白色衣物洗涤以强碱性和高温为特点不同,洗涤有色衣物时是用中性或弱碱性的合成洗涤剂,在温度为40℃以下进行短时间的洗涤,其程序与中温白物洗涤基本相似(见表12—13)。

表12-13 中温洗涤白色衣物的程序(棉布—涤纶纤维混纺品物)

序号 操作 水位 温度/℃ 时间/min 使用的化学药剂

1

2

3

4

5

6

7

8 洗涤

洗涤

漂白

冲洗

冲洗

冲洗

酸化

上浆 4

4

7

7

7

7

7

3 55

60

60

50

40

常温

40

常温 15

15

10

5

5

5

5

8 肥扛加碱液

过硼酸钠(0.3%)

由于色物的构成纤维种类多,在洗涤之前对每件衣物应进行认真检查,对染料染色牢度差的和纤维材料耐化学药品性能差的衣物要分拣出来单独进行洗涤。

使用中性合成洗涤剂时,洗涤程序中不需用酸洗工序。是否需要漂白或荧光增白要具体分析决定。

色物洗涤也是在自动洗衣机中进行。衣物洗净之后,用离心机甩干脱水,在干燥机中通热风进行干燥,最后进行熨烫加工。

对于强度差的有色衣物,在洗涤之前,应在洗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使污垢膨润,尽量减少机械力的作用,减少纤维脆化和染料脱落的机会。对于污垢浓重的部分在洗涤之前用刷子蘸取洗液进行刷洗,可以减少洗涤工艺的负荷。在某些情况下为防止纤维损伤可改用手洗。

3.水洗使用的洗涤剂

洗衣店最早使用的洗涤剂是肥皂,特别是洗涤白色衣物时,由于棉麻等纤维的耐碱性强,使用弱碱性的肥皂与其他碱性助剂配合,往往能取得最佳的洗涤效果,而且价格便宜。

但是洗衣店使用的肥皂情况与家用的不同,主要在于与肥皂配合使用的助剂不同。洗衣店是根据实际具体需要决定使用助剂的种类和数量,而不像家庭用肥皂是事先按固定配方加好的。洗衣店使用的肥皂洗涤剂中有时助剂含量很少,甚至用纯粹的肥皂,常用的肥皂呈粉末状,因为这样保存、称量和溶解都很方便。

由于洗衣店洗涤衣物可在高温到低温的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所以根据使用的肥皂在水中溶解性能也分为。三类,以便与使用温度相适应。

(1)高温溶解型肥皂 是在70~80℃高温下洗涤白色衣物用的,是牛油脂肪皂化的产物,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C17H35COONa)。

(2)中温溶解型肥皂 是在50一60℃附近中温条件下洗涤使用的,是少量牛油脂肪和椰子油皂化产物配合组成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和棕榈酸钠(C17H25COONa)。

(3)低温溶解型肥皂 是在常温甚至在冷水中使用的肥皂,主要用于耐碱性差的纤维和有色织物洗涤。主要成分是棕榈酸钠和油酸钠(C11H25COONa)。但最近洗衣店在低温条件下多使用中性合成洗涤剂,对这类低温溶解型肥皂的需求量已逐渐减少。

在使用肥皂作主要洗涤剂时要适当配合碱性助剂一同使用。在使用中性合成洗涤剂时也要根据纤维的性质不同配合使用各种助剂,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减用量。洗衣店使用的中性合成洗涤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与前面介绍的家用重垢洗涤剂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目前洗衣店中已使用大型洗衣设备连续化生产,预洗、水洗、冲洗、漂白、脱水、上浆等工序自动连续进行,洗衣效率大大提高,设备如图12—3所示。

四、衣物上污斑的去除

一些衣物上附着的、用一般洗涤剂不易去除的

我们身边经常用的东西什么东西是中国人发明的。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认为你应该感到自豪,不要总是去看到事物的表面, 你只看到飞机大炮,但他们是用什么组成的你有深入探究吗,就拿大炮来说,没有中国的火药术,能发展到现在的,烈性武器吗?再说航母,没有当年的中国指南针,能发展到现在的声纳探测吗?所有东西都是在循序渐进的。 多的不说啦,给你列举点中国发明吧

1、鼓:

传说公元前3500年中国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兽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达米亚的苏默人制成了一人高的圆鼓,鼓身还绘有图画。后来有了小铜鼓和大铜鼓。15世纪骑兵用的大铜鼓,17世纪时开始为乐团用。1692年蒲塞尔为“仙后”所作的配乐中就用上了。这种鼓现在叫定音鼓,19世纪有了低音大鼓。鼓声可使节拍鲜明,粗犷有力。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定音鼓。

2、二进位制:

相传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周易》就是五经之一的《易经》,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周易》相传是由约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画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yao)辞,并经过孔丘修订而成为《易经》。当代的电子计算机用的不是十进制而是二进制。二进制是谁发明的?《周易》中的“易数”用的就是二进制。换句话说就是伏羲发明了二进制,伏羲就是神农。传说神农尝百草才有五谷,我国才有原始农业。伏羲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可谓大矣!我国北京的先农坛就是为了祭奠神农(即伏羲)而建造的,这里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敬佩之情。

3、绳索:

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我国人民开始用纤维制绳。到公元纪元开始时,用纤维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主要制绳材料。1775年,英国发明家马虚发明制绳机,结束了手工制绳的时代。从1950年开始用人造纤维制造绳索,直径约2毫米的马尼拉绳受到5512公斤的拉力便会折断,而同样粗的尼龙绳则能承受13227公斤的拉力。

4、指南针:

相传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发明了指南针。黄帝用指南针,在大雾中辨别方向,打败了蚩尤。根据史书记载,中国人早在战国时代已使用指南针。公元前3世纪的《韩非子》中说,战国时代已有人用“司南”(指南针)。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对此记载更详。1090年,中国和阿拉伯航海家开始在船上装设了指南针。作导航工具。欧洲在11世纪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针制成指南针。1250年左右,在地中海地区指南针的磁制已装在有度的卡片上面,并以中央旋轴保持平衡。

16世纪时把指南针镶在带平架上,在船上发挥作用。19世纪铁船用指南针要装上一片弗林德斯顿铁,以校正船的磁力所引起的误差。20世纪制成的船和飞机用陀螺罗盘仪指南针。根据旋转顶点稳定姿态与星体有关的原理,陀螺罗盘有两大优点:既不因接近金属而偏转,双指向真正北而不是磁北。1908年德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此类实用仪器。最优良的指南针是美国人斯波里所制。1910年在“德拉威”号船上试验成功,很快就被美国海军用。总之,指南针是我国四明之一,后来传遍全世界为全球航海业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5、养鱼法:

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经懂得养鱼。那时我国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鱼卵,把它养大食用。1960―10年代,欧美才用人工养殖蛙鱼等鱼类。英国等西欧国家现在每年由养鱼场生产淡水养鱼约有10万吨。

6、赤道式天文仪:

公元前2400年,中国人发明了赤道式天文仪。

7、十进计数制:

中国人于公元前14世纪,发明了十进计数制。在现代科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欧洲人正式用它的最早时间的证据,是公元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发现的,而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便已经用了。在出土的公元前13世纪的甲骨文中,见有中国人用十进制记述了“547天”的实例。

8、印刷术:

公元前1324年,中国人已会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印刷术是世界上第一种传播媒介,有了它才可把资料信息传播出去。印刷术是我国的四明之一。我们中国人从古时候起就使用印章,刻上人名或官衔。印章本来是官衔的标职,到公元 前1324年,又开始用来加盖在文件上;最初是用墨水,到公元五、六世纪才开始用红色印泥。中国印章大多用皂石、玉石、竹子甚至象牙雕刻而成。中国人认为,有印章为凭的文件书信和票据经签字更可靠。现在的印刷书籍中,最古老的是《金刚经》,由中国人王 印刷,如今已成孤本。868年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凸版印刷,它是一幅5.25米的卷轴,用多块长91厘米,宽36厘米的刻版印的。后来落在英国人手中,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1040年代中国刻字工人毕升在北京历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泥六面体活字模,加热变硬,按韵排在转盘上。印时把活字铺在有松脂、腊等粘合物的铁板上,周围用铁框扎紧,放在火上加热使粘合物熔化,冷却后活字就粘在铁板上了。印完后烤热铁板取出活字,以备日后再用。1403年朝鲜的李太宗创办了最早的金属铸字工厂(当时朝鲜也用方块字),又过了30年朝鲜参照古印度的梵文,创造了一套拼音字母以代替方块字。现在的朝鲜文有40个字母,只需要少量字母就可拼出所有的字。1438年在德国梅茵兹城古腾堡居住的根弗第谢(德国人)创造了一套浇涛金属字母活字的模具。用硬金属雕出凸模字,再用锤字把凸模字压在软铜上,制出凹模,用凹模排在框架上印刷。到15世纪时大概已开始用铅锡合金。他在1451年印出欧洲第一本用活字印刷的书――《多纳托斯拉丁文法》。约在1453年开始印刷拉丁文圣经。他的印刷机是用普通的螺旋压榨机改装的。把一页为一个印版面上放在印刷的印台上,刷上油墨,铺上纸张,用装在螺旋下的压印板加压。一天才能排一页,每小时只能印16张左右。

1457年,福斯特和舒奥佛发明了多色印刷,印出第一本双色书――拉丁圣诗。1461年,班堡的靠士特把木刻版与活字印刷结合起来,印出第一本有插图的书――德文的寓言,共有101张插图。1470年法国人让森在设计出第一批罗马活字。1477年托雷米绘制了《世界地图》,用凹版印刷术印出,共26幅铜版印制。不易仿制,纸面上的油墨稍微鼓起,特点较多,易辨真伪,所以仍用于印刷钞票、邮票和有价证券等。1501年意大利人格里福出了一套斜体字;1561年他把这些字缩小印出袖珍本书籍。(西方的斜体字主要用于强调字句。)1620年,荷兰的伯靳奥发明了收字方便印刷术,每小时可印150份。1642年德国的赛根发明了镂刻凹版印刷法,最适于印画,首幅画是德国伊利莎伯爵夫人的肖像。

1107年,中国人还发明了彩色印刷术。600多年后,1719年,德国的勒布朗设计的彩色印刷机取得了专利权。印出第一部书是《油画色彩之调和》。1727年英国苏格兰金匠格特发明了浇铸铅版法。1775年法国人迪多制订了量度活字大小的单位。1798年德国的逊纳菲尔德发明平版印刷法,最适于印插图。1875年英国首先使用胶印法,把图像印到橡皮布上,然后正式印到弹性所需的材料上。1800年,英国的斯坦贺制成第一台铁架印刷机代替了木制印刷机。每小时可印250张。1810年德国 人在伦敦工作的哥尼格取得了蒸汽印刷机的专利权(机械化的手动印刷机),每小时可印400页。1812年德国人哥尼格和鲍尔设计出滚筒式滚压印刷机。《泰晤士报》卖了这台机器,每小时可印1100张。后来哥尼格还设计了每次能印两面的印刷机。

1839年英、美、俄三国分别发明了电铸版。用电铸金属板来代替木刻印板。1845年纽约的荷奥取得了第一架实用轮转印刷机专利。费城的《纪事报》购买了这台机器。1848年伦敦《泰晤士报》的工程师阿普斯和考珀设计了一台轮转印刷机,在此报运用,每小时能印8000张。1861年美国荷奥用纸型制出的曲面铅版,从此有了完全圆形的印刷版面。1852年,英国照相技术先驱塔尔博特发现了钢线凸版印刷的原理,1880年首先用这种办法在纽约《画报》上复印一张照片,标题是“纽约贫民窟一景”。1886年德国人默根索勒在美国工作发明了高速自动排字的策诺整排机,此机用于《纽约时报》。两年后正式投产,每小时可排字模6000个左右,速度是最熟练工人的四倍。1887年英国公务员兰斯顿发明了排字精良的莫诺铸排机,此机于18年正式投入生产。在此之前,1477年前人们就知道雕刻铜凹版印刷法;1895年奥地利人克利克发明了照相凹版法;1839年,许布约在美国发明了照相排字机。从此印刷商不要金属活字,并改用平板印刷代替传统的凸版印刷。此法是把字母相继投射到照相纸上面,然后冲洗出来,贴到一页样本上。这张拼好的版用照相机转拍在金属板的感光膜上,经过酸蚀,使这块印版具有1798年逊纳菲尔德发明的石印版的性能;油墨只附着于版上有图形的地方。现在,照相排字法已经取代了绝大多数传统的排字方式。

1965年德国发明了电子照相排字机之后,开始了用电脑控制排字时代。先进印刷厂是整页版面可在电脑屏幕上设计,设计者一页版面编排妥当之后,就用电脑记忆装置把全部内容存贮起来,包括文字、标题、位置等等。然后,由电脑控制的激光器在照相纸上扫描,把整个版面的图像印出来,再用照相法制成印版进行印刷,这叫激光照排法。当今世界上很多大型报刊都用先进方法进行排印,例如我国的《科技日报》、《中国电视报》和《北京晚报》等,都用了此先进的印刷技术。

9、漆――世界第一种塑料: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13世纪已经发明使用了漆。1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发掘出的“妇好”墓(葬于公元13世纪),她的上过漆的棺木就是证明。李约瑟说:“漆可能是人类所认识的最古老的工业塑料。”在古代中国,油漆业的组织和管理很有章法,有私人的油漆作坊,也有国家的制作中心。巴黎东方艺术博物馆存有一只油漆的木酒杯,杯上雕刻的铭文除说明该杯制作于公元四年外,还刻有参加制作的七名工匠和制作中心的五位官员的名字。这个木酒杯表现了中国人两千年前就有对制造工艺的看法;另一方面,这个杯子还表明当时的生产很可能已使用现代的工业生产的流水线那样的工艺流程。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已发现了漆的重要化学性质,发现了通过漆的蒸发过程使其变质的方法,发现了通过在漆中放几只螃蟹壳,漆就会保持液状,不会变干。公元前120年的《淮南子》一书和公元12世纪的李氏都提到螃蟹壳能使漆保持液态的特殊功能。现代科学家化验证实,甲壳体组织内确有抑制某些酶的活动的化学成份,其中一种酶就是漆变硬的酶。漆可以通过化学作用保持长久的液态,这使中国的这项生物化学工艺具有不衰的工业雏形模式。

10、铜镜:

约公元前1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铜镜。中国人于公元5世纪还发明了魔镜;英国结晶学家威廉·布莱格到1932年,系统地阐明了魔镜的理论,比中国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魔镜是世界上最奇异的物品之一。魔镜有何奇妙之处呢?在魔镜的反面铸有青铜图案――图像或文字,或二者兼而有之。反射光线的一面为凸状,是由经抛光处理的青铜制成用作镜面。在大多数照明情况下,这种镜子看上去与其它的普通镜子无异。但是,在明亮的阳光下使用魔镜时,它反光的一面就能被“看透”。用镜面将阳光反射到暗色的墙上,人们就能从投在墙壁上的影像中看到镜面的图案或文字。坚实的青铜制品变得透明了,这种令人感到神秘不解的现象使中国人给魔镜取了透光镜名称。青铜是不透光的,然而实际使人感到透光,这是为什么?这奥妙之深让中外学者探讨了几百年,中国的科学家沈活和外国科学家威廉·布莱格爵士都发表过高见。威廉·布莱格爵士于1932年发现这一奥妙时说:“正是反射的放大作用使图案清楚地显现出来。”李约瑟正确地将这一切称为“是在通向掌握金属表现微细结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11、伞:

公元前1100年,中国人已经使用伞,那时已经用伞表示身份。伞骨用竹或檀香木制成,上面覆以树叶或羽毛做的伞面。公元12世纪英语才出现“伞”这个词。以前一直只有阳伞,到1733年代,用油布做伞面,才制成雨伞。1750年,英国的汉威到外国旅行后带了一把伞面回伦敦,轰动一时。1874年雪靠耳附近迪卡地区的金属拉丝工霍克斯取得弧形钢质伞骨的专利权。有了此伞骨,伞可以收紧,从此成为英国绅士常用的雨具。1930年柏林人豪普特发明了伸缩伞。在学术界也有人说,公元4世纪三国时期中国人才发明了伞。

12、风筝: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先放风筝。早在信史之前,传说中国人已会放风筝。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还有一个故事说一名将军包围了王宫,利用风筝测量宫墙与己方军队的距离。风筝可用于送砖上屋或在风筝尾部系上鱼钩钓鱼。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上尉”,曾利用风筝拖动折叠式小艇,横渡英伦海峡;1901年再接再励,乘坐双箱形风筝飞行,使英国陆军部大感兴趣。不久,飞机取代了军用风筝,而科迪“上尉”也在1913年驾驶他的新双翼飞机时失事遇难。10年,美国太空设计了各种“飞行翼”,使风筝再次成为成年人的玩意儿,例如罗格乐乐折叠飞行翼,本是专为水星号太空船仓安全着陆而设计的,后来被降落伞取代了;但这种折叠翼,结果成为今日悬挂式滑翔机的机翼。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13、米酒: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发明了米酒。

14、弓箭:

中国人于公元前8世纪发明了弓箭。公元前200年中国人已发明了弩弓。它主要用于打仗和,可卧射、立射、骑射,威力甚大。而欧洲的意大利在公元10世纪才使用弓,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年。

15、古代机器人: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东周时期,中国人就已发明了古代机器人。当今世间,只要谈及机器人,言必欧美、东洋;然而可曾知道世界上最早制出古代机器人的,是我们中国人。我国制出的古代机器人不仅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广泛,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会 跳舞的机器人、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持赚钱的机器人和会捉鱼的机器人……等,应有尽有。

会跳舞的机器人。我国唐朝的段安希说:西汉时期,汉武帝在平城、被匈奴单于冒顿围困。汉军陈平得知冒顿妻子阏氏所统的兵将,是国中最为精锐骠悍的队伍,但阏氏具有妒忌别人的性格。于是陈平就命令工匠制作了一个精巧的木机器人。给木机器人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并把它的脸上擦上彩涂上胭脂,显得更加俊俏。然后把它放在女墙(城墙上的短墙)上,发动机关(机械的发动部分),这个机器人就婀娜起舞,舞姿优美,招人喜爱。阏氏在城外对此情景看得十分真切,误把这个会跳舞的机器人为真的人间美女,怕破城以后冒顿专宠这个中原美姬而冷落自己,因此阏氏就率领她的部队弃城而去了。平城这才化险为夷。

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唐代的机器人更为精巧神奇,唐朝人张骛在《朝野全载》中说:洛州的殷文亮曾经当过县令(相当于“县长”),性格聪巧,喜好饮酒。他刻制了一个木机器人并且给它穿上用绫罗绸缎做成的衣服;让这个机器人当女招待。这个“女招待”酌酒行觞,总是彬彬有礼。

会赚钱的机器人。唐朝时,我国杭州有一个叫杨务廉的工匠,研制了一个僧人模样的机器人,它手端化缘铜钵,能学和尚化缘,等到钵中钱满,就自动收起钱。并且它还会向施主躬身行礼。杭州城中市民争着向此钵中投钱,来观看这种奇妙的表演。每日它竟能为主人捞到数千钱,真可称为别出心裁,生财有道。

会捉鱼的机器人。唐代的机器人还用于生产实践。唐朝的柳州史王据,研制了一个类似水獭的机器人。它能沉在河湖的水中,捉到鱼以后,它的脑袋就露出水面。它为什么能捉鱼呢?如果在这个机器人的口中放上鱼饵,并安有发动的部件,用石头缒着它就能沉入水中了。当鱼吃了鱼饵之后,这个部件就发动了,石头就从它的口中掉到水中,当它的口合起来时,它衔在口中的鱼就跑不了啦,它就从水中浮到水面。这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产的机器人。

此外,在《拾遗录》等书中,还记载了古代机器人登台演戏、执灯伴瞎等机巧神妙。

16、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欧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项技术,比中国晚了二千四百年左右。

17、铁犁: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铁犁。欧洲人到17世纪才使用铁犁,比中国晚了二千三百年左右。公元1050年,中国人还发明了犁镜,给犁装上犁镜,便于翻土,从而提高了农业产量。大约公元前3500年,米索不达米亚平原农夫发明了牛拉犁具。犁是人类早期开始耕地的农具,中国人大约自商代起已使用耕牛拉犁,木身石铧。公元前500年,欧洲农夫造出了铁犁,犁前有二个轮了和一个犁刃(即犁铧)。中国战国时期在木犁铧上套上了V形铁刃,俗称铁口犁。犁架变小,轻便灵活,更可以调节深浅,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欧洲人于1700年代开始用先进的罗瑟兰犁、兰塞姆金铁犁和播种机。1830年美国移民开始用迪尔铜犁,其他各大洲也开始用铜犁。总之,犁的发明、应用和发展,凝聚了中国人和世界其他各位发明家的心血,并显现了他们的智慧。

18、大定音钟:

中国人于公元前6世纪发明了大定音钟;欧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钟,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19、长明灯:

大约在公元前589年,中国人发明了长明灯。灯蕊为石棉;灯油为海豹油或鲸油。

20、算盘:

公元前550年中国人发明了算盘,用于计算,也是自古以来商业上广泛应用的计算工具,后来传到世界各地,到12世纪才逐渐被现代阿拉伯数字所取代。到20世纪前苏联和远东地区很多人仍然使用算盘,生塑算盘代替木竹算盘。目前世界上电子计算器和电子计算机有代替算盘的趋向,但因为算盘价格低廉,所以,用电子计算机在全世界完全代替算盘,至少还需要十年。

51、密封实验室:

公元前1世纪,中国人发明并建造了密封实验室。

52、传动带:

公元前1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传动带。欧洲人用传动带是1430年,比中国晚了一千四百多年。

53、滑动测绘仪:

中国人于公元5年发明了滑动测绘仪。而西方到1638年才使用滑动测绘仪,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多年。同年,中国人还发明了十进位小数。随着十进位制在中国的确立,十进位小数也出现在中国。公元5年刘歆在一标准量器所作的铭文中,提到了一个长度准确到9.5个单位。公元3世纪刘徽对《九章算术》注释中,记述了一个1.355尺的直径。在运用十进位小数中扬辉和秦九韶两位卓越的数学家有很大贡献。后来,十进位小数概念由我国逐渐传给了西方。在这方面欧洲要晚于中国1600年。

54、水力风箱:

公元31年中国人发明了水力风箱。《后汉书》记载了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以水为动力、用于铸造铁制农具的水力风箱(鼓风水排)的事情。并精辟评价说:它“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后来发明家杜预对这种风箱作了大量改进,鼓风水排代代流传,越来越广泛地传遍了全中国。而欧洲直到公元13世纪,才开始使用鼓风水排,这比中国晚1200年。在大规模工业加工过程中,中国人利用水利的创举是现代社会以前能源供给中最有意义的突破之一。它是朝工业革命迈出的重大步伐之一。

55、龙骨水车:

公元80年,中国人发明了龙骨水车;而欧洲第一架方形板叶的龙骨水车制于16世纪,是直接以中国的设计为模式而制作的,比中国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

56、船尾舵:

公元1世纪,发明了船尾舵;而西方到公元1180年才在教堂的雕刻上出现了舵,比中国晚了一千一百年左右。

57、瓷器:

中国人于公元1世纪发明了瓷器。西晋时期的人,用高岭土、长石和石英为原料,烧制成洁白细密的饮食器皿。西方到18世纪才有瓷器,比中国晚了一千七百年左右。

58、地动仪:

公元132年中国人张衡发明了地震探测器――地动仪。张衡是一位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他写过很多书,其中一本是《浑仪》。他曾设想地球是与九个大陆一起是在无限空间的球。在中国他第一个介绍了地理上经线与纬线的交叉网络。这时,张衡还发明了浑天仪。浑天仪显示了宇宙中各主要星球的相对位,地动仪则可预测地震发生的地区,甚为精巧。外国人德拉·奥特弗耶于1703才设计出第一台现代地震仪。这比张衡发明的古代地震仪――地动仪要晚1571年。

59、催泪弹:

公元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催泪弹。

60、船中水密舱:

中国人于公元二世纪发明了船中水密舱。至少从公元2世纪以来,无论传统的中国航船的船壳被碰破一个多么大的洞,船也是不会沉没的。这是何种绝技产生这样良好效果?这是因为中国人运用舱壁原理建造船壳的结果。舱壁又称隔壁,它是一种把船的底层舱分隔成若干个水密的立式隔板。一般典型的中型船有16个水密舱,一旦出现了什么意外情况,其中一个舱进了水,那么其他舱是不会进水的,因为水密舱彼此是隔开的并密封着,因此这船是不会沉没的。

中国人这种造船绝技由客缪尔·本瑟姆爵士从中国传到了欧洲。马可·波罗在1295年也写文章介绍过中国人的上述造船技术。但欧洲的造船者和水手非常保守,以致水密舱原理传到西方500年之后才被普遍用。中国人是从观察竹杆的结构获得启示而首创舱壁理论的。舱壁的建造明显地为船壳提供了许多坚固的横木,这些横木能够承受的桅杆的重量,这也就是当时在航船上用的多样的桅杆的关键所在。在中世纪,这不仅使西方人感到惊奇,而且促使了欧洲人船体上多种多样桅杆的出现。

61、平衡四角帆:

公元2世纪中国人发明平衡四角帆。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用四角帆的纵向帆装。公元2世纪万震写的《南州异物志》中已经清楚地记载了使用这帆装的船。例如有些船承载700人和200吨货物,这真令人惊讶!这时中国已有四根桅杆的船。

62、定量制图法:

中国古代著名的发明家张衡在公元2世纪发明了定量制图法,从而使制图科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张衡最先把矩形网格座标的方法应用于地图,这样可以用一种更科学的方法去计算和研究方法、距离和路程。他写的《算网论》一书中明显地含有精确使用地图座标的基本原理。张衡的矩形网络座标成功地应用于缩小地图的尺寸,在手法上类似于照相微缩技术。纵观整个历史,有无精确的地图,是能否在政治和军事上取胜之关键因素;由此可知中国人发明定量制图法的意义是何等之大啊!然而西方直到15世纪才出现有相当价值的地图,这比张衡发明定量制图法晚了一千三百年左右。

63、纺车:

中国人于公元121年发明了纺车;而西方到公元1280年才用纺车,比中国晚了一千一百多年。

64、纯硫提炼法:

中国人于公元2世纪发明了纯硫提炼法。在《神农本草经》中提到了此事。在公元11世纪之前得到纯硫的方法是通过焙烧硫铁矿,用升华法收集硫晶体。因为硫和硝石都是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所以1067年皇帝发布圣旨禁止把硫和硝石卖给外国人,而且也禁止这种矿产品的私人交易。这个时期,中国名医张仲景于公元200年还发明了营养缺乏症治疗法。张仲景在其著作《金匮要略》中对营养缺乏症作了生动的记述,并提出了饮食疗法,他推荐的具有丰富维生素食物,吃完之后对治疗营养缺乏症确实有效。后来营养学家勿思瑟在其《饮膳正要》中,详细地用开处方的方法,来说明治疗因缺少维生素B,而患脚气病的方法。他提出治“湿脚气”的方法之一是“以马齿苋洗净取汁和粳米煮汤,空腹服之。”他并且还开了治“干脚气”处方。而西方医务人员直到19世纪末,才认识到脚气等缺乏症的方法。由此可知:中国人发明的营养缺乏症治疗法比西方领先了一千七百年左右。

65、七根桅杆船:

公元260年中国人发明了七根桅杆船,泰康写的书中记述这一事实。我们确信,早在公元2世纪,在广州附近的南方地区,我们中国人已经知道避免船因无风而停止不动的最好办法是在桅杆后面再竖立一根桅杆。他们并不是简单地沿着船心的纵长竖立一排桅杆,而是横向交错地在两边竖立桅杆。这一杰出的做法西方从来未用过。

66、车前横木:

公元3世纪中国人发明了车前横木,最初用于两头牛拉的车上,后来应用于马车。这时中国人还发明了用于骑士骑马夜间行驶时照明用的马灯(它不是玩具走马灯)。

67、马蹬:

公元3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马蹬。西方到公元5世纪才制出马蹬,比中国晚了二百年。

68、自动控制机:

中国人于公元前3世纪发明自动控制机。

69、人造金:

中国人葛洪于公元3世纪发明了人造金。

70、初级砷提炼法:

公元3世纪,中国著名炼丹家葛洪发明了初级砷提炼法。砷是制造火药的原料之一,西方比我国得到提炼法砷晚了几百年。

71、卷线钓鱼器:

中国人于公元3世纪发明了卷线钓鱼器,当时它叫做“钓车”,它在《列仙传》书中所记载。而西方到1651年,才开始在鱼杆上使用卷线轮,比中国晚?/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