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椰纤果的第一章 椰纤果食品行业主要经济特性

2.油脂有什么好处和坏处你都知道吗?

3.高级醇详细资料大全

4.菲律宾博士费用

5.植物油 生产速度强吗?可以作为未来汽车油代替石油使用?什么植物含油最高,或者什么植物利用率最大?

6.畅想未来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新能源。新能源如何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捷服务。

椰纤果的第一章 椰纤果食品行业主要经济特性

海南椰子油品牌有哪些_海南80年代椰子油价格

产品分类

椰纤果主要分为五类:包括粗制椰纤果、杀菌椰纤果、酸渍椰纤果、蜜制椰纤果、压缩椰纤果。

粗制椰纤果是发酵形成凝胶后未经处理的椰纤果;酸渍椰纤果是加可食用酸保存的椰纤果;蜜制椰纤果是经蜜制工序加工而成的的椰纤果;压缩椰纤果是利用机械方法脱去一定水分的椰纤果;杀菌椰纤果是以加热煮沸或其他方式杀菌、密封保存的椰纤果。 产品发展背景

椰纤果产品的生产和利用,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那时,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生产一种名为Nata的产品。所谓“Nata”,源自拉丁文“nature”,意即“漂浮”,是指在液体基质表面形成的膜状或片状漂浮物。在中国内地和台湾通常以椰子水为原料进行生产,其实,在原产地菲律宾是以菠萝汁为原料生产的,但菠萝生产季节性强,产量有限,无法供应全年生产。由于东南亚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椰子在菲律宾、印尼、泰国和越南等国可以常年生产和收获,而在椰子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椰子水,椰子水营养丰富,非常适合椰纤果的生产,因此后来在原产地改为主要以椰子水为原料进行生产。

椰纤果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则是近几年才从海南发展起来的。1994年开始台湾客商带来菌种与技术,1996年初引进菲律宾、台湾的菌种实现工厂化生产,19年就有企业利用本土及自有技术成功生产椰纤果,目前有从业企业80多家。

椰纤果被认为是已发现的较好的膳食纤维之一,有“白色金矿”的美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随着公众对这种新兴健康食品认识的提高,该产品必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产品原理

椰纤果是以椰子水或椰子汁(乳)等为主要原料,经木葡萄糖酸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m)发酵制成的一种凝胶状物质,商品名为椰纤果、椰子纳塔、高纤椰纤果。 椰纤果一般是供作食品加工原料使用,经深加工后可直接食用。广泛应用于饮料、果冻、冰激凌、香肠、罐头、烘焙、仿生食品(由于细菌纤维素具有很强的持水性、粘稠性和稳定性,因此在食品工业中可以作为增稠剂、胶体填充剂、同时也可以作为食品成型剂、分散剂、抗溶化剂、改善口感材料及作为肠衣和某些食品的骨架,成为一种新型的重要食品基料)。

化妆品:作为乳化剂,如乳膏、指甲护理、上光剂的稳定剂;人造指甲的成分。

纺织业:人造皮肤及织物,高吸收性物质。

旅游及运动:运动装、帐篷及野营装备。

矿及废料处理:用于收集外溢石油的海绵制品、吸收毒素的材料、矿物及石油的再循环。

污水净化:城市污水净化、水超滤。

广播:麦克风及耳机的灵敏振动膜。

造纸:特种纸、档案文件的修复、耐用的银行支票、纸币、尿布及餐巾纸等。

机械:汽车车体、飞机部件、修复火箭裂缝。

医药:人造皮肤、牙、动脉植入管成分、外科敷料。

实验室/研究:蛋白质固定、色谱、体外组织培养的培养基成分。

其它生物可降解材料。 准确把握市场时机的关键

椰纤果是细菌发酵产物,故也是细菌纤维素的一种。在世界人口增长与耕地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石油日益枯竭的情况下,细菌纤维素作为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生物材料,蕴藏着无限商机和美好的发展前景。椰纤果现有的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仍然较高,其应用偏重于实用价值及附加值较高的食品或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快速发展,其在各方面的应用必将不断得到开发和拓展。 行业生命周期的基本判断

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对行业生命周期进行了详细描述,他把一个行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基本阶段。

企业的战略特征,以及市场特征,都会随行业生命周期的发展而改变: 在导人期,企业总是试图吸引顾客对其产品的注意力。 当产业进入到成长期,潜在的竞争者被吸引并进人该产品市场,市场竞争加剧。 当这种产品满足了市场上所有顾客的需求时,增长率开始降低,这时,产品进人了成熟期。 在成熟期,尽管增长有所减缓,但新的竞争者可能还在进入该市场,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每一个公司都展开了更加激烈的竞争,市场份额变得非常分散。于是,衰退期到来。 椰纤果行业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顾客成群增加,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先后出台,质量和可靠性受到越来越多地重视。各企业引进新的机械、设备并进行工艺、技术革新,产品的应用研发也得到不断地重视和加强。新的竞争者也试图进入市场,进行革新。 市场进入壁垒 椰纤果一般是以椰子水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原料地域性要求很高。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

椰纤果行业的新进入者必须以大规模生产的方式进入市场,否则将不得不面对成本劣势的现实。 产品差异化(product differentiation)

消费者对市场中原有品牌的认同会迫使新进入者不得不花费巨资来克服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而对于一个新进入者来说,这一块可能完全是一个空白。 资金需求

当进入的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时,会对新进入者构成相当的障碍,尤其是在广告和研发等方面的有去无回投资,需要新进入者有足够的勇气。同时资金实力还会对顾客的信任、渠道的信心等方面构成很大的影响。 与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

原有企业通过经验的积累、劳动力学习曲线等方式所形成新进入者所不具备的成本优势。同时构成与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的因素还包括专利权、补贴以及由于通货膨胀或汇率变化所形成的设备初置价格上涨等情况。经验曲线类似于学习曲线,对于这个行业的先进入者来说,他们在这个行业多年所积累下来的经验更有利于节约成本,而新进入者由于缺乏相应的熟练人才,虽然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但这种后发优势往往与那些老手比起来就幼稚的多了。所以经验对于这些新加入者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壁垒。 获得经销渠道

新进入者除了需要将产品生产出来以外,还必须构建通往消费者的渠道。在这方面新进入者往往存在一定劣势,比方说他们往往很难获得经销商的信任,而必须支付更昂贵的代价。 政策

在很多国家往往构成了对某些行业的最大障碍,通过核发执照、原材料管制等方式人为限制了的自由流动。 可以选择不同方式进入

先入战略和跟进战略是企业重要的进入和定位策略,这两种有明显差异的策略,都既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和发展前景,也暗藏着相当多的风险,需要付出极大的成本。如何选择需要企业认真权衡利弊。企业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壮大,必须在竞争手段和市场发展上花力气、做文章。

研究表明,一般而言,市场先驱者的市场占有率往往胜过后来者。尽管如此,后来者只要取合适的市场策略,仍有机会取得成功。许多行业,一旦先驱者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往往就是坚不可摧的,椰纤果行业也不例外。然而,有时他们却对市场需求及需求的转变满不在乎或无能为力。此时,新手们便可趁机填补市场空缺,或取革新措施与老夺市场。而此时,占优势地位的先驱者应有所准备:正确估计入侵者的潜力,并给他们设置种种障碍。例如,降低产品价格,减少本行业固有的价值,或者干脆垄断主要的销售渠道。市场中的成员,不论后来者还是先驱者,在抵制新手时,都要对这一入侵者有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要有防御措施、强烈的时间观念和周密的。 技术变革可能会改变行业竞争格局

海南省椰纤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一部分生产单位证照不全,诸如生产许可证、工人的健康证明等;没有可以参照的产品标准;没有权威的检验检测手段,省内大大小小的椰纤果加工厂有几十家,大家基本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各自按照自己的标准来操作。这不利于把整个海南的椰纤果产业做大做强,也让一些不规范的厂家“有机可乘”。面对当前的竞争形势,技术进步可以大大改变一个行业的结构,使得供应商可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新产品,并且打开了整个行业的前沿领域。创新是技术变革的最根本源泉,但不是技术变革的唯一源泉。技术变革不仅可以来自于创新,也可以来自于技术扩散和增量创新。 产品革新能力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品革新会扩大行业的客户群,重新实现行业的增长,扩大竞争厂商之间产品的差异性,从而动摇已有的竞争结构。新产品的成功导入会加强革新公司的市场地位,而对于那些固守老产品的公司来说,其利益则会受损。 产品多方面关键技术尚待突破

椰纤果行业当前面临的问题是,要拓展细菌纤维素的应用,有赖于其生产规模的扩大及生产成本的降低。因此,进一步选育或构建纤维素的高产菌株、优化培养基、改善发酵条件、设计高效专用的发酵罐、提高细菌纤维素的合成效率和产量等,是未来研究工作努力的方向。 市场竞争对产品差异化提出更高要求

当技术的发展、行业的垂直分工,使越来越多的产品出现同质化时,寻求差异化日渐成为企业经理们的口头禅。产品如何实现差异化?技术的创新当然重要,但通过挖掘产品自身的功能性卖点也一样可让产品身价陡增:电视不闪的才是健康的,空调可以成为氧吧,牛奶也分有抗无抗的,当一件普遍的产品被附加了某项功能后,立即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企业借此不必陷入价格战泥潭,而渠道也会因产品附加值的提高而受益。椰纤果产品除了其本身差异化外,还可以使渠道差异化。 产品个性化是行业远离战火的武器

价格战几乎弥漫在每个行业中,但是很多小型企业市场的营销也早已超脱了低级乏术的竞争——价格战。大家心照不宣地用科技创新、市场细分、工业设计等进行竞争,这也是为什么小企业能够远离战火的原因。 对市场的细分要求,对市场的准确定位,产品的非同质化是行业区别于与其他行业市场竞争的最大特点。椰纤果也以不同的形状、规格、口味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将更大的拓宽椰纤果的应用领域。 产品的个性化空间很大

不同生产厂家所用生产配方、生产方式和工艺不同,所得椰纤果产品的质地、口感、加工性能、性质、应用渠道也不同,产品的个性化空间很大。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 merit),指随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规模指的是生产的批量,即生产设备条件即生产能力变化时的生产批量变化。人们根据生产力因素数量组合方式变化规律的要求,自觉地选择和控制生产规模,求得生产量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而取得的最佳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或生产力规模的经济性,就是确定最佳生产规模的问题。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卫生的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小型企业、小作坊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规范的管理和规模化的经营为大型企业创造了更好的机会。所以从事椰纤果行业的企业也出现了由小变大的趋势。 国外

据2003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第39届亚洲太平洋椰子共同体(APCC)会议通报,椰子作为一种天然的无公害食品。出口量将逐年增长。椰子从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主产国出口到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中国香港和中东等地。在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椰子产业也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 国内

我国每年进口的椰子果、椰子油、椰衣等产品折算成椰子果总数在10亿个以上。海南年产椰子近2亿个,产量约占全国的99%,其中,有6000万个以上被用于鲜果食用。而其它大部分用做椰子初加工,在椰子初加工的同时,产生大量的椰子水。以前椰子水在食品加工应用中不理想,大量的椰子水被白白浪费。因为椰子水营养物充分,容易引起微生物的滋生、繁殖而造成污染,此外,椰子水对热也很敏感,很难用常规的热杀菌的方法来保鲜,从而也大大限制了它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使得椰子水无法进行工业化生产,只能废弃。多少年来,废弃的椰子水流入土地,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1996年,海南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工艺技术,利用椰子水发酵生产椰纤果,使得椰子水得到了充分利用,变废为宝,开辟了椰子应用崭新的天地,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 产业的生产集中度低,企业缺乏应有的规模经济效益

椰纤果生产企业约有80余家,以中小型居多,厂房、设备较简陋。 缺乏有效的产业规划,产业发展相对无序 椰纤果质量标准

2005年5月出台实施了《椰纤果卫生标准》,椰子产品——椰纤果行业标准(NY1522---2007)以由国家农业部于2008年3月已经颁布实施。 行业组织 、产业竞争

菌种的管理不够科学、质量不够稳定;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工艺规程和食品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有的甚至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非食品级化工原料,给食品卫生安全带来了隐患,严重影响了海南椰纤果产品的声誉,危害了产业的发展。 职能部门监督

2007年12月13日,《海南省椰纤果行业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出台。为了加强行业自律,海南省椰纤果产业协会同一天在海口市成立。 应用研究投入不足,研究滞后,生产工艺不适合规模化生产 应用研究滞后; 传统生产工艺不适合规模化生产、生产过程繁琐、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 寻找新的现代生产工艺是海南椰纤果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菌种来源复杂、退化严重

椰纤果厂所用的椰纤果发酵菌均未进行过正式鉴定。菌种一般来自于科研机构或企业相互间传送,来源复杂,退化现象严重。 产品结构单一,品质不一致,成本偏高,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力 其他

海南省椰果行业还存在着发酵生产工艺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长、生产效率低、易被杂菌感染、发酵质量不易控制、产品质量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成本偏高、、产品附加值低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椰果产业的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国际竞争的压力,迫切需要开展椰果发酵技术产业化升级及深加工产品研究,促进椰果产业进步和技术优化、通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革传统的生产工艺,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推动椰果行业向现代化、工业化和自动化方面发展,开拓椰果产品的应用领域,增加椰果产品的附加值,使椰果生产技术、产品质量都有一个飞跃式的提高,以提高海南椰果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椰纤果产品的深度开发

海南椰纤果产品的升级要沿着三个方向展开 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良并降低成本,从而延长初级产品的生命周期 在原有应用领域开发新产品,给行业带来活力; 加大力度开发新的应用领域,给行业寻找利润增长点。 椰纤果产业技术基础的升级探索 椰纤果菌种的管理和改良

建立海南全省统一的椰果菌种保藏中心,运用菌株诱变和基因工程手段改造菌种,选育优良菌株,增强菌种的稳定性及其它性能,提高菌种产细菌纤维素的能力、提高椰果产率、缩短发酵时间、降低生产成本等。由椰果菌种保藏中心对菌种进行保存、鉴定、分离、纯化、复壮、培养工作。目的是保证海南省各椰果生产企业生产用优良椰果菌种的正常供应,避免因菌种退化、感染而影响椰果的正常生产。 椰纤果生产替代原料的开发

在确保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寻找椰子水的替代原料,其目的是拓宽原料来源及稳定的供应 。 椰纤果生产工艺技术的革新

传统的发酵生产工艺生产效率低,易被杂菌感染,发酵质量不易控制。

改进椰纤果发酵生产工艺技术,提高椰纤果发酵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是海南省椰纤果企业需要认真面对的技术课题,也是相关科研单位应用研究的重点。 椰纤果后处理加工工艺及专用加工设备的革新。

研究开发椰果后处理加工成套设备,用机械化、流水线作业替代手工作业,并将椰果后处理加工设计成流水线作业,提高行业档次和规模,并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研究开发出可在生产上应用的果盘自动清洗设备、果片自动清洗设备、果片分片机、果粒自动漂洗设备、果粒自动筛选机、果粒压缩机、果粒自动输送设备等。 海南椰纤果产业组织的升级思考 通过集团化,增强企业活力,实现共享。 通过国际化,走出国门参与竞争,吸引外资做大做强。 通过一体化,促使椰纤果产业链形成。

油脂有什么好处和坏处你都知道吗?

棕榈[lǘ]油一种食用油,暂时没有公布坏处,好处就和其他植物油是类似的。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用的多。

棕榈油是一种热带木本植物油,是目前世界上生产量、消费量和国际贸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与大豆油、菜籽油并称为“世界三大植物油”,拥有超过五千年的食用历史。

棕榈油由油棕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果肉和果仁分别产出棕榈油和棕榈仁油,传统概念上所言的棕榈油只包含前者。棕榈油经过精炼分提,可以得到不同熔点的产品,分别在餐饮业、食品工业和油脂化工业拥有广泛的用途。东南亚和非洲作为棕榈油的主要出产区,产量约占世界棕榈油总产量的88%,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尼日利亚是世界前三大生产国。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棕榈油进口国,棕榈油消费量每年约为600万吨,占市场总量的20%。

棕榈油是世界油脂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世界油脂总产量中的比例超过30%。油棕是一种四季开花结果及长年都有收成的农作物。油棕的商业性生产可保持25年!

受全球棕榈油种植面积扩张以及成熟棕榈油面积提高等因素影响,2012年全球棕榈油产量继续增加,或创下历史新高。

2012年年底,国内棕榈油现货市场回暖,主要是“两节”需求启动刺激终端贸易商加快购。但与此同时,国内棕榈油进口到港速度加快,远超需求增加量;棕榈油进口成本下滑,远期预期更低。

主要产地

棕榈油又称棕油、棕皮油,由油棕果中果皮提取的油脂,为不干性油。油棕果原产于非洲西海岸,20世纪70年代东南亚各国开始大量种植,到80年代东南亚的油棕面积和产量都已超过非洲,其中马来西亚的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50%以上,印度尼西亚也占20%左右。20世纪20年代我国曾从马来西亚引种海南岛,后来台湾、云南、广西、福建、广东等省、区均有种植,但产量不多。20世纪70年代以来,棕榈油产量是各种植物油脂中增长最快的,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食用油脂,在国际植物油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由于受气候等自然条件限制,生产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进口,进口量占世界棕榈油贸易量的15%以上。

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在马来西亚,目前每公顷油棕最多可生产大约5吨的油脂,每公顷油棕所生产的油脂比同面积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一般的马来西亚已到成熟期的油棕,每年每公顷平均产量是3.7吨毛棕榈油。[1]

油棕籽

棕榈油是植物油的一种,能部分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子油、猪油和牛油等。由于棕榈油与各种油脂的相互关系,棕榈油的价格也是随着世界一般油脂价格的游走而浮动,同时,棕榈油价格的波动幅度也很大。

油棕树最早源自西非。工业棕榈油是红色的,从棕榈树皮提取,而棕榈仁油是白色的,从里面的内核提取。棕榈油和棕榈仁油的生产过程是复杂的。主要经过以下几个工序:除菌、提炼、漂白、除臭。

最后,我们送去存储之前得到了棕榈油和棕榈仁油。

棕榈树的种植始于19世纪初,那时英国工业革命创造对蜡烛制造和机械用润滑剂对棕榈油的需求。

刚开始棕榈油由西非农民供应,紧接着1848年荷兰殖民者把棕榈油种植带到爪哇。1910年英格兰的殖民者威廉森米德尔顿和银行家亨利美在马来西亚创办了森达美公司,种植棕榈树生产棕榈油。

棕榈油是世界用量领先油脂大豆油的主要竞争对手,其他竞争对手包括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棉籽油,棕榈仁油和橄榄油。然而,2004年以来棕榈油和棕榈仁油的总用量首次超过了世界上主要的食用油豆油。

中国是全球食用油消费第一大国,每年食用油的消费总量高达2500多万吨。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近一步引发了社会对粮油产品的关注。

与其他油种的“依赖进口模式”不同,在棕榈油市场中国以国家粮油安全战略为基本出发点,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而位于渤海之滨的天津聚龙嘉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聚龙集团”),便是准确捕捉市场先机的佼佼者。[2]

早在2006年底,聚龙集团便远涉印度尼西亚,在世界最大的棕榈油原产地建起了中国在海外的第一个棕榈种植园。经过十数年的努力,聚龙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棕榈油贸易领域中市场份额最大的国内企业。

截止2014年,聚龙集团在加里曼丹岛上已拥有13万公顷棕榈种植用地,其中5万公顷种植完毕,总产能120吨/小时的两座配套压榨厂投入使用,累计投资超过3.4亿美元,解决当地6500人就业。2012年聚龙集团在国内棕榈油市场销售占比达20%,年度油脂经营总量超过100万吨,销售收入总额达142亿元。[3]

提取工艺

人们通过水煮、碾碎、榨取的过程,可以从棕榈果肉中获得毛棕榈油(CPO)和棕榈粕(PE);同时在碾碎的过程中,棕榈的果子(即棕榈仁)被分离出来,再经过碾碎和去掉外壳,剩下的果仁经过榨取得到毛棕榈仁油(CPKO)和棕榈仁粕(PKE)。油棕果实中含两种不同的油脂,从果肉中获得棕榈油;从棕榈(仁)中得到棕榈仁油,这两种油中前者更为重要。以上所有的这些产品,均被有效的应用于食品、化工、农业等领域。可以说棕榈是一种很好的经济类植物。

经过上述初级阶段的榨取之后,毛棕榈油和毛棕榈仁油被送到精炼厂精炼,经过去除游离脂肪酸、天然色素、气味后,成为色拉级的油脂-精炼棕榈油(RBD PO)及棕榈油色拉油(RBD PKO)。经过精炼的棕榈油在液态下接近于无色透明,在固态下近白色。此外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棕榈油还可以经过进一步的分馏、处理,形成棕榈油酸(PFAD)、棕榈液油(简称OLEAN)、棕榈硬脂(简称STEARINE或ST)。油棕果实里含有较多的解脂酶,所以对收获的果实必须及时进行加工或杀酵处理,棕榈毛油容易自行水解而生成较多的游离脂肪酸,酸值增长很快,因此要及时精炼或分提。

棕榈油中富含胡萝卜素(0.05%-0.2%),呈深橙红色,这种色素不能通过碱炼有效地除去,通过氧化可将油色脱至一般浅**。在阳光和空气作用下,棕榈油也会逐渐脱色。棕榈油略带甜味,具有令人愉快的紫罗兰香味。常温下呈半固态,其稠度和熔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国际市场上把游离脂肪酸含量较低的棕榈油叫做软油,把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棕榈油叫硬油。

营养成分

棕榈油也被称为饱和油脂,因为它含有50%的饱和脂肪。油脂是饱和脂肪、单不饱和脂肪、多不饱和脂肪三种成分混合构成的。人体对棕榈油的消化和吸收率超过%,和其他所有植物食用油一样,棕榈油本身不含有胆固醇。

作为一种饱和度较高的油脂,棕榈油曾经被推测有可能会增加人体血清中胆固醇含量。但经过许多专家进一步的实验论证,发现食用棕榈油不但不会增加血清中的胆固醇,反而有降低胆固醇的趋势,原因是大量研究数据显示,不同的饱和脂肪酸对血脂的影响是不同的,棕榈油中富含中性脂肪酸,促使胆固醇提高的物质在棕榈油中含量微乎其微(1%),棕榈油中富含的天然维他命E及三烯生育酚(600-1000mg/kg)、类胡萝卜素(500-700mg/kg)和亚油酸(10%)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一些研究人员曾针对不同的人种(欧洲、美洲、亚洲)分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棕榈油是一种完全符合人体健康需要的食用植物油。

(注:更多成分详细介绍还可翻阅

参考资料:

[4] )

特点

[5] 棕榈油在常温下呈半固态,其稠度和熔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市场上常把低酸值的棕榈油叫做软油,高酸值的油则叫做硬油。

1.含饱和脂肪酸较多。稳定性较好,不容易发生氧化变质,烟点高,故用作油炸食品很合适。

2.可将棕榈油进行分提,使固体脂肪与液体脂肪分开。其中固体脂可用来代替昂贵的可可脂作人造奶油和起酥油;液体油脂用作凉拌或烹饪用油,其味清淡爽口。大量未经分提的棕桐油用于制皂工业。用棕榈油生产的肥皂能起耐久的泡沫和具有较强的去污能力。

3.棕榈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500—700ppm)和维生素E(500—800ppm)。为了进一步提高棕榈油的营养价值,研究提高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工作已在积极进行,国外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新鲜的棕榈仁油呈乳白色或微**,有如固体的稠度,具有令人喜爱的核挑香味。棕榈仁油在贮藏时容易氧化分解,气味变得辛辣。

高级醇详细资料大全

高级醇又称高级脂肪醇,指含有六个碳原子以上一元醇的混合物。通常把C6~C10范围的醇称为增塑剂醇,而把C12以上的醇称为洗涤剂醇。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高级醇 外文名 :?higher alcohols 又称 :高级脂肪醇 定义 :含有六个碳原子以上一元醇混合物 原料 :植物油,石油 提炼方法 :皂化法,阿尔福尔法等 套用 :润湿剂、乳化剂、分散剂等 简介,提炼,天然油脂酯化法,正构烷烃氧化法,阿尔福尔法,羰基合成法, 简介 高级醇又称高级脂肪醇,指含有六个碳原子以上一元醇的混合物。通常把C6~C10范围的醇称为增塑剂醇,而把C12以上的醇称为洗涤剂醇。 早期以动植物油为原料制取,60年代转入以石油为主要原料的路线后,产量逐年上升。80年代中期总产量达5Mt以上,其中合成法生产的约占65%。高级脂肪醇主要制成各种酯类产品用作橡胶、塑胶等聚合物增塑剂,也用作洗涤剂,尤其是与环氧化物加成得到的乙氧基化合物。后者不仅是性能优异的洗涤剂,也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润湿剂、乳化剂、分散剂等。此外,C6~C8醇还用作工业溶剂。 提炼 天然油脂酯化法 将椰子油、棕榈油或动物油等,以甲醇钠为催化剂,与过量甲醇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反应温度 240℃,常压下间歇或连续反应。 将催化剂分离后再于 200~250℃、20~30MPa下用氧化铜/氧化铬催化剂接触加氢: RCOOCH3+2H2─→RCH2OH+CH3OH 最后经减压精馏而得纯品。此外,也可用皂化法制出纯度较高的产品。 正构烷烃氧化法 以C10~C16正构烷烃为原料,在液相反应器内加入硼酸催化剂(含铵助催化剂),于常压和150~190℃下通入空气生成硼酸酯,再经酯化、闪蒸(见闪急蒸发)、水解、皂化、水洗、精馏等过程可获纯度较高的仲醇。为提高仲醇收率,控制转化率在20%以下。所得产品与原料碳数相同,专用于洗涤剂和表面活性剂。 阿尔福尔法 首先用齐格勒法制取含氧烷基铝(见高级脂肪酸),经硫酸或水在90℃下水解,分层、精制后获得与天然脂肪醇相似的偶碳数直链伯醇,选择性85%~91%,产品质量较好。 羰基合成法 烯烃与一氧化碳、氢经氢甲酰化反应(见羰基合成生成醛,再经高压加氢得到直链和支链混合醇。由于使用了不同结构的烯烃而扩大了原料来源。 以上各法在工业上用较多。 此外,还有合成脂肪酸直接加氢制醇、石蜡氧化副产物(工业上称二级不皂化物)制醇等方法,但因产品质量较差,没有大规模使用。

菲律宾博士费用

国际博士生可申请新西兰国际博士研究奖学金,这项全额奖学金资助覆盖了学费、生活费、交通补助、保险补助以及书本和论文费用多个方面,大大缓解了学生国外留学的经济负担。

2016年农林渔业产值为294.23亿美元,占GDP的8.0%。其中农林业产值255.33亿美元,占GDP的7%;渔业产值38.9亿美元,占GDP的1%。主要出口产品为:椰子油、香蕉、鱼和虾、糖及糖制品、椰丝、菠萝和菠萝汁、未加工烟草、天然橡胶、椰子粉粕和海藻。

经济:

菲律宾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对外部市场依赖较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突出,农业和制造业也占相当比重。20世纪60年代后期取开放政策,积极吸引外资,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80年代后,受西方经济衰退和自身政局动荡影响,经济发展明显放缓。

90年代初,拉莫斯取一系列振兴经济措施,经济开始全面复苏,并保持较高增长速度。19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菲冲击不大。

植物油 生产速度强吗?可以作为未来汽车油代替石油使用?什么植物含油最高,或者什么植物利用率最大?

植物油生产速度不强,不可以作为未来汽车油代替石油,植物油含量高的植物有:大戟科、蔓摩科、夹竹桃科、桑科、菊科、桃金娘科和豆科等。油棕的利用率大。食用植物油的种类有哪些?草本植物油:火麻油、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葵花籽油、棉籽油、小麻油、胡麻油等; 木本植物油:油茶籽油(山茶油)、牡丹籽油、棕榈油、核桃油、椰子油、橄榄油等。

1、大豆油。主要以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为主(50—60%),而且α-亚麻酸含量是5—9%,是目前推崇食用的“明星脂肪酸”,除了亚麻籽油和紫苏籽油这些以α-亚麻酸为主的植物油。

2、菜籽油。是我国的传统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棕黄,具有特殊的辛辣刺激风味,产量和供应量仅次于大豆油,位列老二。

3、棕榈油。是全球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植物油。在中国,消费量也仅次于大豆油和菜籽油。就凭着氧化稳定性高,尤其耐煎炸这一特性,常常被用来代替动物油。

4、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花生油脂肪酸配比较合理,其中的油酸含量仅次于橄榄油和茶籽油,比大豆油、葵籽油高。

5、葵花籽油。脂肪酸营养和大豆油类似,饱和脂肪酸含量极少,以亚油酸为主。在葵花籽油中,生育酚含量约为600—700ppm,且95%以上为具有生物活性的α-生育酚。

6.棉籽油:棉籽油是以棉籽制浸的油,可用于烹调食用,亦可用于工业生产作原料。 棉籽油中含有大量的必需脂肪酸,其中亚油酸的含量最高,可达44.0-55.0%, 亚油酸能抑制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有利于保护人体健康。 

7.椰子油得自椰子肉,为白色或淡**脂肪。椰子肉(干)含油65%-74%、水分4%-7%。椰子树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岛上或大陆沿岸。中国的主要产区是海南省、雷州半岛、云南省和台湾省的南部。由于椰子油中含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同时可挥发性的脂肪酸含量力15%-20%(其中水溶性脂肪酸占2%)。

8.玉米油又称玉蜀黍油,是从玉米胚中提取的油。玉米胚中脂肪一 般在17%~45%之间,大约占玉米脂肪总含量80%以上,玉米胚是一种很好的丰富的制油原料。玉米油是一种高品质的食用植物油,它含有86%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56% 是亚油酸,人体吸收率可达%以上;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在很多含油食品中为了防止氧化需专门 加入维生素E。维生素E对人体细胞分裂、延缓衰老有一定作用。

9.芝麻油取自芝麻的呈红棕色,有令人喜爱的特殊香味,是中国人民膳食中上等的凉拌油脂。它的营养价值高,在东方被称为“油脂国王”;在西方则为“油科作物皇后”,足见人们对芝麻及其油脂的厚爱。芝麻油中脂肪酸组成的特点是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小,但芝麻油仍然很稳定。

畅想未来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新能源。新能源如何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捷服务。

据国外媒体报道,虽然现在人类把绿色能源的目光聚焦在了太阳能、风能和核能这些能源上,但是在我们的地球上还有其他一些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绿色能源。科学家还在积极努力,探索那些新的能源产品。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更惊人更有吸引了的能源产品就会问世。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未来有可能被开发的10大新能源。

1.人体能量

如果你生活在大城市,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你的身体也会成为一种城市能源。人类活动如跑步、散步等都可以用来产生能量。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和规划系的学生詹姆斯·格拉汉姆和撒德尤思·朱思雅克设计出一个可将人行走时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概念性城市设计”。在城市里铺设用压电材料制作的地板,内装动作感应系统,可将行人的每一个行走动作瞬间产生的能量都转换成电能。他们的这种设计可以实现未来城市的基础设施照明,是未来城市基础能源的一种很有借鉴意义的新能源替代方法。人体能量也是第一次成为最有可能实现的新能源产品之一。

2.粮食能源

迅速增长的生物燃料让我们得到启示:粮食永远伴随人类的一生,那么粮食产生的能量也会永远伴随人类一生。澳大利亚的一家公司就已经从椰子上开始生产能够替代柴油的新能源“椰子油”了。椰子作为替代柴油的燃料由来已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柴油供应短缺,在当时的菲律宾,椰子油就成为一种受当地人喜欢的替代燃料。大约半打椰子就可以生产出一升汽油产生的能量。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开始研究粮食能源,希望从伴随人类一生的粮食上找到未来可替代石油的能源。欧洲的国家在研究如何从葡萄中提炼乙醇。

3.藻类能源

在科学家的眼中,藻类是地球上石油和天然气的来源,并且藻类被环保者和能源生产者视为最环保的物质。有数据表明,每亩大小的藻类可以产生比传统的乙醇来源(如玉米)高15倍的能源。这些绿色植物甚至可以像海绵一样如饥似渴地吸取二氧化碳。

在过去,用藻类提取能源的费用非常昂贵。加上藻类的生长受诸多条件限制,阻碍了其作为大规模生物燃料的生产应用。特别是藻类需要在大量的阳光下才能生长,这制约了藻类能源的发展。但美国旧金山的Solazyme公司却设计出了一个新的办法,他们在黑暗的环境中用糖喂养海藻,然后再提取加工成各种燃料。目前该公司还在尝试转基因藻类植物的提取和加工,一旦未来得到许可,转基因藻类将成为重要的新能源来源。

4.细菌能源

大肠杆菌一向不受欢迎,但是在未来也许就很受欢迎了,因为能从大肠杆菌中提取能源。

美国硅谷的LS9公司的研究员去年初已经发明了一种细菌遗传改造转基因技术:细菌中也可以提取“石油”。他们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对包括大肠杆菌在内的不同菌株进行遗传改造和微生物转基因培养,促使这些微生物在细菌的作用下,把能量转换成乙醇或石油替代品。

在未来,一切都成为可能,细菌也会成为最受欢迎的能源产品。

5.垃圾能源

在上世纪80年代好莱坞的典型影片《回到未来》中,疯狂的科学家用香蕉皮、蛋壳和其他形式的垃圾转变成气体,来作为时间旅行机的燃料。现在,好莱坞科幻**中的情节变为了现实。加拿大拟建造北美地区规模最大的汽化垃圾发电厂。科学家相信在经过初期焚烧发电的简单工艺之后,新技术的出现在未来有望引领垃圾发电进入新阶段。

该新型垃圾发电厂号称北美第一的汽化垃圾发电厂。整个项目将耗资1.25亿美元,建成之后每天能吸收城市生活垃圾400吨,每天发电量可达到21兆瓦。

废物转化为能源一直很有争议,批评人士认为在产生能源的同时会伴随出现温室气体。但是科学家发明的一种名为等离子电弧汽化发电的技术。这种技术在经济成本上和环保指标上具备很大优势。加拿大帕拉斯科能源集团已经和签订合同,用这种新技术在未来生产更多的能源。

6.天气能源

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不过加拿大工程师路易斯·米彻尔德正在实验一种新的清洁能源产生方式:人造龙卷风。他提出的大气能源转换理论非常吸引人。这个理论并不复杂,当气流上升温度升高时就会引起温度的差异,于是空气随之开始形成漩涡,漩涡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此时的漩涡已经是可以抵达对流层的真正龙卷风了,其风速高达每小时200英里。用这种发电系统能够产生200兆瓦特的电能,这足以供给2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在日本,寒冷的天气也不会被白白浪费掉。日本北海道新千岁机场使用冬季的积雪为夏天机场的候机大楼降温,机场跑道使用顶级的隔热设备,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积雪融化。据测算,这一如能实现预期目标,每年可节约制冷费用约6000万日元,此外还能通过减少用电而起到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效果。

7.温室气体能源

发展清洁能源是为了遏制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一大原因。但是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认为,其实温室气体一样也可以产生清洁能源,这是因为现有的技术可以将有害的温室气体变成燃料。例如温室气体中的碳酸钾在一些化学手段下可以高效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另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科学家正在测试一种热电发电机,看看是否从汽车排气系统中的废气中重新捕捉能源并产生电力。

8.有机废物能源

清洁能源其实来源并不清洁,简单地说,就是将有机垃圾变成燃料。美国正大规模兴起使用清洁能源的热潮,旧金山的人们在城市街道上收集宠物粪便,宠物粪便通过一定的设备可转化为生物燃料。在加利福尼亚州,老式的沼气设备非常受欢迎。

未来也许这些有机废物通过技术革新也会成为新能源产品。现在在美国,已经出现了专门收集有机废物的能源转换工厂,专门收集各种有机废物,来提取生物燃料。

9.IT能源

开发替代能源可以缓解能源困境,但它们并非惟一的解决办法。

家庭和企业的大部分能源成本很高,是因为利用能源的效率不高,浪费太严重。美国一家新成立的Sentilla公司,重点研究能源管理技术。

通过智能芯片和软件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他们研制的芯片能够测量计算机和服务器的耗电量,然后通过分析数据,得出最有效的使用IT设备的,充分提高IT产品的能源使用效率。

谈到利用效率,人们经常会说可以升级电网。但是由于技术问题,传统电网产生的电能至少有7%都被浪费掉了,无形中给消费者增加了成本。美国银泉绿色科技公司认为,未来智能电网技术可能会解决这些浪费问题。该公司把网卡集成到电力设备、燃气表、及水表上,使每个家庭的电器终端拥有独立的IP地址,这样就可以跟踪监测公用事业企业和消费者的实际能源消耗情况,达到节能的目的。

10.空气能源

当不刮风时,风力发电场就必须依靠其他的能源来维持发电机的运行。空气如何持续不断地提供能源呢?随着汽车制造商在这方面投入越来越大的兴趣,空气能源的利用技术将不是问题。

压缩空气能源储存系统的原理是将空气压缩进地下存储罐,作为风力涡轮机电机的备用能源。汽车制造企业还期望利用类似压缩空气的原理制造出零排放的汽车。一家瑞典汽车制造公司MDI,开发出了这种储存压缩空气燃料罐的空气动力原型车,能将压缩的空气高压储存在燃料罐中,当空气被释放,它的膨胀力会推动引擎的活塞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