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成功的成就

2.古代的土豪是什么样的?

3.如何看待车载WIFI 怎样才能更好的使用

4.《知否》中林小娘想给墨兰陪嫁的“十里红妆”到底有多土豪?

郑成功的成就

扬州公交土豪金价格_扬州公交车价格是多少

郑成功于明天启四年七月十四日(1624年8月27日/日本宽永元年)出生于日本平户川内浦千里滨。父亲郑芝龙为海商及海盗之首领,于中国东南沿海及日本、台湾、菲律宾等海域拥有极大势力。郑成功六岁之前跟随母亲住在平户,直到父亲郑芝龙受大明朝廷招安任官之后,郑成功才被接回泉州府南安县石井津(原福建省晋江县安平镇,现安海镇)居住读书,该处现为成功小学校址。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郑成功考中秀才,又经考试成为南安县二十位“廪膳生”之一。 崇祯十四年(1641年),迎娶福建泉州惠安进士礼部侍郎董飏先侄女。 崇祯十七年(1644年),郑成功为求深造进入南京国子监就读,拜入江浙名儒钱谦益门下;钱谦益为了勉励郑成功乃替他起“大木”之别字。 同年,李自成攻破燕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大明帝国灭亡;随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进驻北京城。大明遗臣遂于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嵩登基,于隔年(1645年)改元“弘光”。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朝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破扬州、南京,史可法等人殉国,弘光帝被俘,杀之。弘光灭亡。

隆武时期

1645年大明弘光朝覆灭后,郑芝龙、郑鸿逵兄弟于福州拥戴唐王朱聿键称帝,于郑成功画像

当年七月改元“隆武”。同年稍后,鲁王朱以海亦称监国于绍兴,改隔年为“鲁监国元年”。隆武、鲁监国两虽皆“矢志恢复”,却彼此矛盾、冲突不断,各行其是。 隆武元年(1645年),郑成功得隆武帝赏识,封忠孝伯、御营中军都督,赐国姓、改名“成功”、仪同驸马;郑鸿逵之子郑肇基,亦受隆武帝赐国姓。这就是人称郑成功为“国姓爷”的由来;郑肇基因为年纪较小,人称“小国姓爷”。 隆武二年(1646年)起,郑成功即开始领军,多次奉命进出闽、赣与清兵作战,颇受隆武帝的器重。然而真正握有军政大权的郑芝龙,却无意全力抗击清军,甚至在清军南下福建的时候,命令仙霞关守将施福(又名施天福,施琅族叔)将军队撤回福州。此举导致清军攻入闽北时几乎没有遭受抵抗。 贰臣洪承畴为郑芝龙同乡,在其承诺给予三省王爵的利诱下,郑芝龙不顾郑成功、郑鸿逵等人的反对,决意带着其他几位儿子北上向清军投降。郑成功劝阻父亲不成,只好带着部分兵将出走金门。郑芝龙本以为投降清军之后不但得保家业,还能加官晋爵;不料清军将领博洛背约,不但将郑芝龙与诸子一同挟往燕京,更出兵攻打郑家的故乡闽南南安。郑成功之母田川氏当时已从日本搬至南安定居,却不幸碰上此次劫难,于战乱中自缢身亡;郑成功得知母亲死后,更加坚定了自己抗击建虏的决心。 隆武二年八月,清军攻克浦城、霞浦,隆武帝出奔江西,却在汀州遭清军俘虏,之后绝食不屈而亡。

起兵抗清

郑成功势力范围示意图

郑成功走避金门之后,便开始于沿海各地招兵买马、收编郑芝龙的旧部,更在南澳募集了数千兵力。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 隆武三年(1647年)七月,郑成功会同郑彩部队攻打海澄,失败。八月,成功又与郑鸿逵部合围泉州城,清军漳州副将王进率援军至,郑军不敌败退。 隆武四年(1648年),南明浙江巡抚卢若腾等人来归,郑成功蓄积实力后再次出击,攻克同安县。五月,郑军围攻泉州。七月,清军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等转而攻击同安,郑军不敌,守将、军民死伤无数。不久,大清援军抵达泉州,郑成功乃解泉州之围,怆然退回海上。 同年,清朝江西总兵金声桓、王得仁于江西起兵反正,清朝广东提督李成栋亦投向永历朝廷,使反清复明的声势一时大涨。只可惜各方反清势力在彼此没有默契、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大多沦为地方性的抗争。不久后,清朝压制了江西的金声桓、王得仁势力;广东李成栋军亦于永历三年灭亡。 永历三年(1649年),郑成功改奉永历年号为正朔。后永历帝册封他为延平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

潮州之役

郑成功

是时,闽南地区呈现混乱的局面,除了大明的官方部队和清军以外,到处都有土豪、山贼拥据城寨,相互争并,并且就近向百姓课收钱粮,宛如土皇帝;相较于这些地方势力,郑成功拥有较完善的军备,但却也因为军队太庞大,而领土太少,面临筹集粮饷的重大问题。永历三年十月,郑成功决定挥兵南下,除了打击闽南清军外,也打算沿路收服各地的城寨以为粮源。一个多月下来,从建虏手上攻取漳浦、云霄等地,亦平定了达濠、霞美等寨;十一月,郑军攻诏安不克,乃决定转入粤东,经分水关至潮州一带征讨不合作的零星势力;至隔年五月之间,又第次收服了潮阳以及周边许多山寨。 潮州守将郝尚久虽于永历二年时就已随李成栋反清,但其曾经袭击施琅、郑鸿逵的部队,也曾经拒绝郑成功“联军”的要求,并在郑成功攻打新墟寨时派兵与郑军为难,与郑成功之间素有嫌隙。永历四年六月,郑成功军队行抵潮州,便以郝尚久立场“不清不明”为由,出兵攻击潮州。郝尚久部队不敌郑军,只好退守潮州府城;揭阳、普宁、惠来等县尽入郑军之手。不久,建虏亦再次攻入广东,使得郝尚久在潮州处于背腹受敌的情形,一气之下便向清军投降,引清军进入潮州城,一同对抗郑成功。郑军围困潮州城长达三个月,除了久战不克、士气低落,亦面临粮饷接济问题,只得于八月解潮州围退回闽南。

夺取厦门

永历四年(1650年),时郑成功族叔(一说族兄)郑彩、郑联的军队领有厦门。郑成功退回闽南之后,为了拓展实力乃借口郑联在厦门横征暴敛、使民不聊生;取施琅的献策,用计图取厦门。永历四年中秋节,郑成功趁著郑彩离开厦门的时机,前往厦门拜访郑联,郑联大意并未设防,惨遭刺杀身亡。不久,郑彩得知郑联的死讯,更加不敢与郑成功作对,回到厦门便将兵权都交了出来;郑成功自此接收了郑彩、郑联大部分的部队,并且实际取得厦门、金门作为根据地。 厦门失守 永历四年十一月,清军平南、靖南二王率数万铁骑攻入广州;郑成功奉永历帝敕南下勤王,令叔父郑芝莞留守厦门。十二月,郑成功抵广东揭阳,与郑鸿逵会师;两人商讨后,决定由郑成功继续率军南下勤王,而郑鸿逵则移师往厦门协防。同年,鲁王在阁部曾樱等人陪同下,来到厦门投靠郑成功

郑成功,被安置在金门。 永历五年(1651年)正月,郑成功抵南澳。二月二十五日,郑军舰队于盐州港附近遭遇风暴,郑成功的主船险些解体、翻覆,几乎所有船上器具,包括鼎灶都一并丢失;据记载当时船上甚至连食物都无法准备,郑成功本人也连饿两餐。直到隔天下午风雨渐歇,郑成功的主副座船才得以回到岸边与舰队会合。此乃郑成功本人于海上遭遇最大的一次凶险,事后郑成功也重赏主副中军船的两位驾驶。 三月,郑军抵达广东大星所。另一方面,清朝福建巡抚张学圣得知郑成功的主力军队已经前往广东,厦门防务松散,似有可趁之机;乃命令马得功、王邦俊等趁虚攻击厦门。马得功挟持身在南安的郑芝豹,命其交出船舰渡载清军往厦门,并且顺利在海面上击败郑军。面对清军来袭,负责厦门防务的郑芝莞未战先怯,只顾著将财物搬运至私人船上逃亡;使得清军相当轻松就攻破厦门,并将郑家的积蓄、装备掠夺一空。由于事出突然,董夫人与郑成功长子郑经只来得及携带祖宗牌位避于海上逃过一劫。清军侥幸偷袭得逞之后,却没打算留在厦门与郑军决战,于是满载战利品即返回内陆。这时赶赴厦门支援的郑鸿逵,正好于海面遭遇返航之马得功部队,将其围困,却被马得功威胁将害其母、兄(郑芝龙)性命,无奈之下只好放走马得功。不久,郑成功于广东得知了厦门遭袭击的讯息;原本他仍坚持继续南下勤王,但终因上下将士思归,哭声遍闻,乃不得已班师回厦门。收复厦门后,郑成功追究起责任,将怯战以逃的叔父郑芝莞斩首;而放走马得功的郑鸿逵则交出兵权、自请退隐白沙,不再过问政事。 永历五年五月,郑鸿逵麾下大将施琅处决郑成功手下曾德,因而得罪了郑成功,使得郑成功决定诛杀施琅一家。施琅在友人帮助下虽逃过一命,但父亲、亲弟都被郑成功处死,从此与之结下深仇。施琅逃离厦门后,决定再次向大清投降。

漳州、海澄之役

永历五年(1651年)下半年,郑军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市)等地战斗,获得了磁灶战役、钱山战役和小盈岭战役的胜利,克复平和、漳浦、诏安、南靖等地。年底,包括定西侯张名振等人皆来投靠郑成功,使郑军的声势愈形高涨。 永历六年(1652年)一月,海澄守将赫文兴向郑成功投降。二月,郑军攻长泰,清朝派遣陈锦率大军前往救援;两军于江东桥展开大战。郑成功仗着对闽南地形较为熟识,在江东桥附近安排了许多伏兵,大败陈锦,歼灭多数郑成功塑像

清军,取得江东桥战役的胜利。不久即攻下长泰。 攻克长泰之后,郑成功集结大军进攻漳州府城,将之层层包围。四月,清朝为解漳州之围,于是募集百艘船舰进犯厦门,攻郑成功所必救。郑成功遂派陈辉、周瑞等率领百余艘战舰迎击,于崇武大败清军,取得崇武战役的胜利。郑军在海上大捷,因而对漳州城的施压没有稍减;然而漳州守军亦相当顽强,使得围城的势态持续超过半年。 几个月下来,漳州城内的水粮已竭,士卒、百姓饿死者不计其数。据说当时,城中军民互相争夺食物,即使家中有食物者也不敢烹调,因为一旦被发现燃起炊烟的人家就会被抢,更传说有人吃人肉的惨况发生。永历六年九月,清军将领固山额真(都统)金砺率领了万人大军开抵福建,进入泉州府;郑成功才下令解除漳州之围以待敌军。郑成功将部队布置于江东,欲用击败陈锦的同样方式,来伏击金砺军,但却遭金砺固山识破,两军展开混战。郑军于交战失利后,只能撤退以确保海澄、厦门的安全。 永历七年(1653年)四月,金砺进犯海澄,与郑成功展开激烈战斗。在清军的猛烈炮火之下,郑成功部队损失惨重,许多部将战死;郑成功见军队士气低落,亲临阵前喊话,也险遭炮击。五月,郑成功侦知清药钱粮不继,于是诱敌决战,趁清军大举渡河之际,以火攻大破金砺,取得海澄战役的胜利,海澄得保安全。

与清议和

清军两度大败后,于永历七年八月遣使与郑成功议和。郑成功见军队征战连年已然兵疲马困,也想借此机会筹措粮饷,稍事休养,于是便答应与清朝谈判。清廷拟封郑成功为海澄公,并承诺给予一府(泉州府)地方安顿兵将;这样的条件不为郑成功所接受。 永历八年(1654年),定西侯张名振见清军已将军力集中于福建,则浙、苏地区防务势必空虚;于是乃向郑成功请师,率领百艘战舰北上,图取江南地区。张名振的北伐之师攻入长江,直达金山寺,威胁南京城;但因为后援接济不及,只得回师。二月,清廷再遣使与郑成功,承诺给予兴化、泉州、漳州、潮州四府地方;郑成功以“兵马繁多,非数省不足安插”为由,再拒绝之。八月,清又遣使往议;郑成功的亲弟郑渡、郑荫也在使节之中。郑成功称“清朝没有诚意”,并谓“我一日未受诏,父一日在朝荣耀”,又一次拒绝清朝提出的条件。 永历八年,南明西宁王李定国与郑成功联系,希望从东、西合力进攻广东,则明朝势力得以合流;若再沿长江北伐,攻赣、皖、苏各省,则复兴大业有望矣。郑成功派林察、周瑞督军西进,却因故延误了与李定国的约期;致使李定国孤军奋战,虽克复肇庆,却于广州城外大败而回。李定国本来对与郑成功会师北伐,抱有很大期待,甚至促成李、郑连姻来巩固盟谊;但却因郑成功屡愆军期而误了大事,李定国对此相当失望。 永历八年十一月,清军漳州协守刘国轩向郑成功投降,引郑军进入漳州府城;漳州总镇张世耀见大势已去,与以下官员尽皆向郑军投降。十二月,郑军分兵进击,拿下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诸县,军队进入兴化地方。 设六官、改中左为思明州 永历九年(1655年),因为永历帝和郑成功势力相隔遥远,永历帝特准郑成功设置六官及察言、承宣、审理等官方便施政,同时允许他委任官职,武官可达一品,文职可达六部主事。郑成功每次拜封官员,都请朱术桂和明朝宗室在旁观礼,以示尊重体制。郑成功同时将厦门(当时称中左所)改名为思明州,并建造演武亭,以便郑成功亲自督察官兵操练。 同年九月,清军定远大将军和硕郑亲王世子济度率三万大军入闽,会同驻闽清军,准备进攻厦门。郑成功决定放弃已占领的漳、泉两府属邑,并拆毁城墙让清军无所屯扎,借此巩固金、厦的防御。与此同时,还派遣部将率领舟师两路进击,一北上浙江,一南下广东,令清军腹背受敌、难以兼顾头尾。北上郑军连战皆捷,攻入舟山;南下郑军虽一度攻取揭阳,却遭到清援军击溃,死伤惨重。隔年四月,济度调集各路水师进攻厦门,于围头海域遭郑军痛击,清军大败而归。郑军取得泉州战役的胜利。永历十年(1656年)十二月,郑成功部队又在闽东北取得护国岭战役的胜利。 南征舟师返回厦门,郑成功议处败战之罪,原本要将苏茂、黄梧、杜辉一起处死,但是在众将跪地求情之下,郑成功决定斩首苏茂一人,黄、杜则戴罪图赎。后郑成功命黄梧镇守海澄,还特别嘱咐黄梧以戴罪之身应力图建功;但是黄梧知道郑成功一向治军严苛,害怕自己一旦再犯错就会送命,于是便与副将苏明商议,决定向清朝投降,献出海澄县城。海澄是郑成功多年来了相当多人力、物力建造起来的坚固堡垒,黄梧的投降无疑给了郑成功一大打击。 起兵后的十多年,郑成功的据地仍然只以厦门、金门等沿海岛屿为主。但是郑成功完全控制了海权,一方面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山五商〉,开辟货源以和外国人贸易来累积资金;一方面以此募兵(包含日本、白人、黑人等外籍佣兵)及进口盔甲、铳炮、刀剑等武器来筹备军力、军备;又以内陆的商业据点为基,发展情报组织洪门。1950年厦门市将市区改名为思明区,以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

长江、南京之役

永历十二年(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十七万与浙东张煌言会师,决定大举北伐。大军进入长江之前,于羊山海域遭遇飓风,损失非常惨重,只得暂且退回厦门。 隔年,郑成功再次率领大军北伐,会同张煌言部队顺利进入长江,势如破竹,接连攻克镇江、瓜洲,接连取得定海关战役、瓜州战役、镇江战役的胜利,包围南京。张煌言部亦收复芜湖一带十数府县,江东一时震动。后因郑成功中清军缓兵之计,意外遭到清军突袭,致使郑军大败,损兵折将,包括甘辉、万礼、林胜、陈魁、张英等大将皆死于是役。郑成功兵败后,试图攻取崇明县,做为再次进攻长江的阵地,却久攻不克,只好全军退回厦门。南京之战可说是郑成功生涯当中最重要的一役,却是先盛后衰,以大败收场,使郑成功的反清大业受到致命挫折。 永历十四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军将领达素所率水师四万余人,取得厦门战役的胜利,声威复振。

收复和建设宝岛台湾

热兰遮城复原模型

北伐南京失败后,郑成功所部元气大伤,并且面临军粮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大军的后勤给养,郑成功决定前往台湾。永历十五年(1661年),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军。荷兰于台湾拥有两大防御要塞,一为位于大员的热兰遮城(Fort Zeelandia,今台南市安平古堡),二为位于台江内陆赤崁地方的普罗民遮城。四月初一(1661年4月30日),郑军经由鹿耳门海道进入台江内海并于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区寺附近)登陆,意图先求取防御薄弱的普罗民遮城(Provinta,今台南赤崁楼)。随后郑军在台江海域与荷兰军舰展开海战,击沉荷军舰Hector号,取得台江内海控制权,并同时在北线尾地区击败荷兰陆军,以优势兵力包围普罗民遮城。不久,于四月五日(1661年5月4日)即迫使普罗民遮城守军出降。五月二日,郑成功改赤崁地方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以府为承天府,天兴县、万年县。 《被遗误的福尔摩沙》书中插图

在取得普罗民遮城做为据点之后,郑军随即由海、陆两面围困热兰遮城。由于考虑到两万大军的粮饷调度不易,郑成功并没有做持久战的打算,一开始即对热兰遮城施压,试图胁迫荷兰军队投降。遭荷兰大员长官揆一(Frederik Coyett)拒绝其投降要求之后,郑成功一度下令强攻热兰遮城,却遭遇荷军极顽强抵抗,郑军损失惨重。由于强攻不下,加之大军粮食短缺,使得郑成功被迫改变策略,派出大部分的军队至南北各地屯田、征收钱粮,以解大军乏粮的燃眉之急,对热兰遮城改长期包围的战略。 永历十五年(1661年)七月,荷兰东印度公司从巴达维亚调遣的援军抵达大员,除了六百多名士兵、十一艘军舰以外,增援部队亦为热兰遮城带来大量补给品与火药。时郑成功的军力仍分散台湾各地实行任务,驻守于大员以及普罗民遮城市镇的军力预估不到三千,遂使荷兰军重新燃起反扑的希望。七月中旬,停泊于外海的荷兰援军遭遇强风侵袭,被迫离开大员海岸,前往澎湖躲避风雨;其中荷兰军舰Urck号不幸搁浅,船上人员皆遭郑军俘虏。此一变故,使郑军获得整备的暂机,待荷兰军舰于八月回到大员海域时,郑军虽未能调回多数兵力,却已然完成作战的准备。八月中旬,荷、郑两军于台江内海展开激烈海战,郑军大获全胜,击沉一艘荷兰军舰,并夺取船只数艘,自此荷军丧失主动出击的能力。 永历十五年十二月,德籍荷兰士官Hans Jeuriaen Rade叛逃,郑成功在其提供之情报的帮助下,炮轰击毁热兰遮城的乌特勒支碉堡,使热兰遮城之破终成定局。十二月八日(1662年1月28日),荷兰大员长官揆一修书予郑成功,表示同意“和谈”。几经谈判,荷兰人终于永历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1662年2月9日)向郑成功屈服,退出台湾。 郑成功下令屯垦台湾的范围,北达噶玛兰(宜兰),南至琅峤(恒春),后因大肚平埔族拍布拉(Papora)族大肚王与琅峤番人的反抗而减缓扩张;郑成功实际的统治区域大约是从二林(现彰化县二林镇)到茄藤(屏东县佳冬乡)的范围之间。 爱新觉罗·玄烨当上清朝皇帝后,黄梧向当权者鳌拜建议“平贼五策”,内容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廿里,断绝郑成功的经贸财源;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杀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燕京柴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圆弧时期以来的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郑成功接连听闻噩耗,加上在台将士水土不服人心惶惶,其子郑经又在澎湖与乳母私通,使得郑成功内外交逼,于永历十六年五月(1662年6月23日)急病而亡,死前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抓破脸面而死,年仅39岁。原葬台南近郊洲仔尾(今属永康市)。1699年迁葬南安祖墓。 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继续经营台湾,改东都为东宁。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仍奉已死的南明永历帝之正朔。后因降将施琅攻克澎湖岛,因此孙子郑克塽于1683年降清,为免台湾民众起反抗之心,郑氏在台诸坟悉数遭清王朝掘起迁葬内陆。 1684年4月,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隶属福建省,设台湾府,辖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总计郑氏在台湾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而已,但是因为其特殊背景,因此、中国大陆以及日本的史界均对此关注,提出各种不同的有趣观点。

古代的土豪是什么样的?

 1、富甲陶朱——范蠡(前536-前448)

范蠡

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时期越国大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

《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但他仗义疏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

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理应推荐为“中国十大富豪”之首。

2、儒商鼻祖——端木子贡(前520-?)

端木子贡

端木赐,字子贡,名赐,姓端木,春秋末期卫国人(今属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

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之术。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

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

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为孔子弟子中首富。此人不选,是无天理。

3、清朝巨贪——和珅(1750年—1799年)

和珅

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宠臣,清代最大贪官,入选《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行列。

其事迹不再赘述,仅提一句,嘉庆抄家时所获财产相当于乾隆盛世18年的全国赋税收入,难怪时谚要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了。此人不选,此评当废!

4、营国巨商——吕不韦(约前292-约前235)

吕不韦

吕不韦,战国末年着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

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

吕不韦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着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限于名气之大,想不入选都难。

5、富可敌国——沈万三(1330年-1376年)

沈万三

元末明初江南巨富。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他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国际贸易商人。

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只可惜其孙卷入蓝玉之案又被朱元璋充军云南,财产没收。

6、第一富翁——伍秉鉴(1769—1843年)

伍秉鉴

商名伍浩官。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他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迅速成巨富。1834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一说为2600万两)。

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

1843年,清朝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 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100万。同年在广州病逝。

7、商业巨族——乔致庸(1818-1907)

乔致庸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乔家大院》主人公乔致庸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人,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发起家,到第三代由乔致庸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

故致庸可谓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人称他为“亮财主”。

乔致庸经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谋善断,是位商场高手。乔家在包头开办的复盛公商号,在他的策划下发展为庞大的复字号商业网络,基本上垄断着包头商业市场,故包头有“先有复字号,后有包头城”之说。

8、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

胡雪岩

胡光墉,清徽州绩溪人,幼名顺官,字雪岩,着名徽商。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

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

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并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应该说,凭此业绩挤身“十大”次席当之无愧!

9、一代钱王——王炽(1836-1903)

王炽

王炽,一代钱王,红顶商人。资本主义在西方巳兴起,生活在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王朝的他抓住全国商品经济萌动的态势,投巨资于刚兴起的银行票据汇兑行业。

以昆明“同庆丰”钱庄为龙头,在当时全国22个行省中的15个行省及香港、越南、马来西亚设立分行……被誉为“执全国商界牛耳”之云南金融业的开山鼻祖。

晚清巨商王炽在英国《The Times》评选的19世纪10年代世界首富中排名第四,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红顶商人”,晚清名臣李鸿章曾称其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

王炽的商德商道,对后人都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10、五金大王——叶澄衷(1840-1899)

叶澄衷

宁波庄市人,是着名的宁波商团的先驱和领袖。他做生意很有天赋,头脑清醒,乐观时变,为人处事既诚且信,宽厚待人,被称为“首善之人”。

在叶澄衷性的创业历程中,诚信宽厚的性格帮助他在穷途时得到难得的机缘,有人资助他在虹口的美租界百老汇路口开设了上海滩第一家由中国人独自开业的五金店——顺记洋杂货店。

并据此发展出覆盖五金、机械、钢铁直至军需器械和军服的庞大生意,开设了38个分支机构,赢得了“五金大王”的美称。

并继投资金融业,在上海、杭州、镇海、芜湖、湖州等地开设票号、钱庄,鼎盛时竟达108家。

如何看待车载WIFI 怎样才能更好的使用

2.2 什么是车载WIFI

车载WiFi是指通过在车辆(公共汽车、客车、私家车、地铁、火车、游轮)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利用2G/3G/4G/5G to Wi-Fi、无线射频等通信技术装载特种设备,提供具备WIFI热点功能的无线路由器,从而让各种终端通过无线方式接入互联网获取信息、或移动办公的业务模式。

2.3 车载WIFI的使用方法

车载WiFi热点与普通的WiFi热点使用方法相同。比如我们坐火车或者公交车,车厢内会出现WIFI图标和对应的文字提示,我们只需要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ad、手机)等终端设备打开无线网络连接,搜到相应的车载WiFi信号并连接,按照页面提示进行简单的设置后即可免费接入互联网,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上网需求。

2.4 车载WIFI搭建硬件要求

公共交通工具对车载WIFI设备有着严格的硬件要求:

车载Wi-Fi设备不同于消费级的移动WiFi设备,车规级的Wi-Fi设备要在高速、高温、振动环境中工作,对设备的稳定性、灵敏度、抗恶劣环境能力等方面提出更苛刻的要求:

防震等级:3重抗震(抗震结构设计,有效减缓外力冲击)

工作温度范围:-45℃~105℃(非洲热带气候和俄罗斯寒冷天气均能正常工作)

防火等级:B1级难燃型

防水等级:IP_5

防尘等级:IP_5

AP接入数/站点(同时在线使用人数):根据车辆大小不同,分为10-20人,20~50人,甚至有些大型设备可承载上百人同时上网。

操作系统:定制化的嵌入式Linux系统

Wi-Fi特性:共享

注明:如果是一般的私家车使用,硬件要求会降低很多,只需具备一个微型的无线路由器(需要支持插入手机sim卡),进行简单的设置即可形成无线热点供车内多人无线上网了。

2.5 车载WIFI的发展现状

在国家的政策扶持这一社会背景下,车载WIFI呈现了较快的发展,截止2016年初全国已经绝大多数省份已开始建设无线城市,其中绝大部分已完成前期工程建设。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重庆、杭州、青岛、武汉、南京、扬州、芜湖、成都、洛阳、乐山、秦皇岛等一些1-2线城市,甚至部分三线城市也开始出现了搭载了车载WIFI的公共交通工具。

2.6 公共交通车载WIFI的使用体验

基于公共交通系统的车载WIFI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究竟使用体验怎么样呢,是否能满足基本的上网需求呢?笔者就自己的使用体验发表一下意见吧。

笔者曾经常出差,好多火车上都提供了免费的WIFI信号,但是接入后的体验并不人所愿,非常不稳定,频繁掉线。也许有人说掉线可能是和火车高速行驶有关,但笔者所处的城市有好多公交车也装载了WIFI设备,在市区低速行驶的情况下也依旧存在网速慢、不稳定的普遍现象,造成使用体验极为不好。

为什么会有这种问题呢?我们从它的原理说起。基于公共交通为载体的车载WIFI系统,都是通过特定的设备接受源自各地面固定基站的信号(一般是3G/4G信号),基站有很多,车辆行驶过程中会自动搜寻信号最好的基站并切换连接。由于车辆相对高速的行驶,会频繁遇到基站切换需求,切换的过程中可以理解为网络连接是被关闭的,反映到用户那里就表现为网速慢、页面无法打开的表象。而且如果车载设备的承载最大用户数有限,但想上网的用户很多,也会出现长时间无法联网的现象。另外,由于通信公司分配给车载设备的带宽有限,用的人越多网速越慢,这和大家平时在家使用WIFI是一样道理的。

不过,有些车载WIFI设备搭建了配套的本地服务器,会存储一些影音资料,用户直接访问观看这些音的话,基本是流畅的,不会太多出现卡顿等现象,但由于本地服务器对于抗震的要求很高,一般只出现在部分火车上,普通公交车是较少具备的。相信随着抗震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共交通车辆也会搭载本地服务器设备。

2.7 私家车车载WIFI的使用体验

如前所述,私家车实现车载WIFI的途径较为容易,如果大家要求不高的话,其实不用专门买专用设备也能实现WIFI功能,现在很多智能手机都支持WIFI热点功能,只要开启手机的3G/4G网络,通过手机自带的WIFI热点功能将手机变成无线路由器即可。但是手机发热会明显提升,而且电量掉的比较快,这种方法应对与临时应急其实是不错的,但要想获得更好地体验还是建议购买专用设备,毕竟更稳定。

目前的此种设备基本都是一个可安装手机SIM卡的无线路由器,通过点烟器为路由器供电,可以做到车辆一开动路由器自动启动。优点是发热较少,性能稳定,价格便宜(基本与普通无线路由器持平),能承载更多的用户同时接入(不过轿车日常也就只能坐几个人吧)。

我曾体验过此类设备,搜寻并连接至WIFI信号的速度很快,车辆静止或低速状态下信号较为稳定,2-5用户接入下速度较为理想,不存在卡顿、打不开网页的现象。但一旦高速行驶至手机信号较为弱的地带,依然存在网速缓慢甚至断网等现象。

其实这和手机直接上网的效果是一样的,我们坐车时候车辆高速行驶时候也都会多少遇到网速缓慢的现象。

2.8 车载WIFI当前遇到的问题

目前车载WIFI主要问题主要有2个方面,信号的不稳定,覆盖的公共交通工具还不够广泛。

信号不稳定主要解决方法有两个途径,其一是加大基站扩充率,运营商给与更稳定的信号供给源头和更高的专用带宽。其二是通过车载WIFI设备硬件和算法升级,更快的切换基站,减少切换等待时间。

公共交通设备覆盖不够广泛,就只能通过支持了,联系相关设备提供商,拿出更多的专项资金用于修建基础设施,争取覆盖更多的公共交通车辆。在发展顺序上可以优先考虑公交车、火车等更多人使用的环境,其次也可适时在出租车上实现车载WIFI的覆盖。

2.9 民用级车载WIFI的产品探讨

由于市场的需求量增加,当前民用级车载WIFI市场还是比较热门的,市面上出现了各种价位的设备,价格从几十元至千元都有,功能也各种各样,高端的既能实现基础的wifi功能,又能衍生出一大堆其他功能。下面我们简单阐述下各价位的典型产品特点。

2.9.1 基础版

基础性设备的典型特征就是功能单一、可靠稳定、价格便宜。

市场比较常见的产品外观基本一致,基本上是U盘的造型,内置SIM卡接口,用两种通道联网:

1:可直接连接笔记本访问互联网;

2:也可插在USB接口上开启WIFI模式供多人上网

注明:一般情况下WIFI模式和直连笔记本模式不可同时使用;

价格上基本上都是100-300元左右。

支持联通、移动、电信2G/3G/4G信号接入(但一般不可同时兼容多种制式手机卡);

购买的话需要根据自己的手机流量卡的制式,选取对应版本即可。

2.9.2 进阶版

进阶版功能以WIFI热点为主(一般不再提供笔记本直连途径)、信号稳定、不仅能在车内使用,还能宾馆、饭店等地点临时搭建办公网络,一般同时支持联通电信全频段信号接入。

外观上四四方方,公交卡大小,不再提供笔记本直连途径,以内置可充电电池或者USB供电形式收发信号。

部分产品可作为移动电源使用,以备不时之需;

价格上处于300-500元左右

支持更多的同时在线用户,多人使用更稳定。

2.9.3 高级版

高级版涵盖了更多的功能,甚至是不同车型都有不同的专用设备。一般会随机赠送流量手机卡。部分型号有较大的液晶屏幕显示,可以直接当成导航仪、影音播放器、车载蓝牙、收音机来使用,甚至部分设备能够对车辆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外观上类似导航仪大小,需要外部电源支持,个人感觉这已经不是纯粹的车载WIFI设备了,只能说WIFI只是他众多功能的一种。

价格上500-1500左右

2.10 民用级车载WIFI的未来发展

普通级别的车载WIFI的应用率还比较低,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用手机直接搭建热点上网就足够了,并不需要专业的设备。

商务人士用得几率会多一些,场景不一定一定是在私家车内,宾馆、饭店等地点需要多人面对面移动办公时候,就需要较为专业的设备来搭建WIFI环境了。

高端车载WIFI的购买者,基本上都不是冲着WIFI功能去的,WIFI只是他的一个附加功能。当然了,土豪的世界咱们不懂,兴许有人就只为了WIFI功能花个几千块也不是没可能。

个人希望民用级车载WIFI设备朝着集成度高、兼容性强、硬件和算法升级提升稳定性、功能丰富的路上发展,如果价格能大幅降低那就最好不过了。

3 总结

由于我国互联网发展步伐起步较晚,基础设置建设较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在移动化互联网接入占据主要潮流的今天,车载WIFI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好在我们已经开始做了一些尝试,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一领域将快速前进,距离出门随处WIFI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知否》中林小娘想给墨兰陪嫁的“十里红妆”到底有多土豪?

有历史研究的人都知道扬州盐商非常丰富。清代乾隆南巡。富商一夜之间用真金白银建造了一座白塔。一夜之间,朋友们,我们可以看到扬州盐商的财力。

虽然老大是官家,但也有其他生意,因为冯绍峰饰演的后爷府次子顾二舒名下有三家盐店,每家每年有9000两,可见宋代盐店的盈利能力。

既然阿姨能养十里红妆,倒不是华兰婚后失去了在盛福的权利,也就是说,她能养十里红妆。否则,林晓娘怎么敢对盛振说她想认识王若飞?她一定知道王若飞手里有很多钱。但钱是王若飞的,盛丹买不起十里红妆。他不敢想王若飞的钱。

 既然林小娘一心想要墨兰嫁给小公爷,也知道论家世门楣,盛府根本就没办法和齐府比,所以只有拿出来很多很多的钱才能补上这个亏空,她能说出来十里红妆,就说明这么多嫁妆,论谁看了都是钱的味道。古代嫁女在古代多指嫁妆丰厚,对比到今天,应该就是泉州人嫁女了吧,这样的社会新闻不是一次两次上热搜了。泉州人嫁女,金子从头传到尾,而且还有好几箱子的陪嫁,嫁妆太丰厚了,看完后只有一个字:壕!无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