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油价格下跌原因有哪些?

2.伊拉克在战争前到底有多富裕

3.战争有何负面影响?

4.海湾战争的资料?

5.战争与原油的关系?

6.股票:打仗的话,买什么股票好?

原油价格下跌原因有哪些?

科威特战争打了多久_科威特战争与油价

油价暴跌的原因主要有:

1、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谈判破裂,沙特宣布增产石油,俄罗斯也互不相让,也要增产石油,导致石油暴跌;

2、疫情全球大流行,各国取紧急措施,封村封城,有的国家封上了国门,经济活动处于半停止状态,世界贸易中断,国际游轮停摆,石油消费税减,导致石油暴跌;

3、最近两年因为新能源的大量应用,以及美国页岩气开技术的成熟,石油消费总量占比逐年下降,导致沙特和俄罗斯加快了开速度。

温馨提示:

1、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

2、所有金融类衍生品的投资都具有风险性,对于投资者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不适合没有专业金融知识的投资者。除了基础的金融知识外,投资者还应做到自身风险承受的控制,不可盲目的进行投资。

应答时间:2022-01-1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公布为准。

伊拉克在战争前到底有多富裕

在面积广阔、环境相对恶劣的中东地区,如果说有哪一个国家可称得上阿拉伯世界的?天选之地?的话,那么我想,这个国家一定是位于两河流域的伊拉克。为什么这么说呢?

伊拉克

众所周知,中东地区以沙漠气候为主,环境堪称恶劣,水极其匮乏。但是,其地底下蕴含的丰富石油让中东各国仅凭借开石油就富得流油,中东的土豪,更是屡屡震惊世界。

伊拉克自然也不例外,得天独厚的伊拉克在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排名第三,仅位居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之后,探明储量已超过1400亿桶,占据了全世界已探明石油总储量的10%。

而且最妙的是,伊拉克不仅有几乎取之不尽的石油美元,伊拉克所在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由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存在,更使得这个平原不但摆脱了干旱的困扰,还让伊拉克的两河流域成为中东地区最为肥沃的土地。

两河流域

可以说,在阿拉伯世界的诸多土豪之中,伊拉克是唯一一个既不缺钱、也不缺水的国家。也正是两河流域肥沃的土地,让这片土地在数千年前就成孕育了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文明。

既有辉煌灿烂的历史,也有得天独厚的石油,更坐拥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自然,伊拉克在独立之后就呈现出迅速发展之势,到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伊拉克逐步发展成为中东地区经济最为发达和活跃的国家。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

当时的伊拉克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程度在中东世界中都数一数二。两伊战争爆发之前,也就是19年,伊拉克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3000美元。

而且,得益于近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石油,那个时候的伊拉克人民生活水平之高,哪怕放到今天,都足以让我们羡慕的流口水。当时,伊拉克全民享受着免费的医疗,所有的学校,包括大学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全部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

当然,与所有的中东国家一样,伊拉克的财富大部分来自于石油。20世纪70年代初,阿拉伯世界各产油国兴起了石油国有化运动,伊拉克也不例外,原属于外国公司的石油工业被收归国有,这些原本只有少量租借费的产油国,因此收入暴增。

伊拉克石油

另一方面,从13年第4次中东战争之后,由于阿拉伯各产油国将石油作为武器搞了石油禁运,导致油价暴涨,这也进一步使得包括伊拉克在内的产油国石油收入暴增。

也从此之后,得益于这两项利好,伊拉克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因此,伊拉克普通民众也开始享受石油带来的种种好处。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暴富之后萨达姆的野心膨胀,先后掀起了两伊战争和侵略科威特的战争,倚仗着肥沃的土地和极为丰富的石油,伊拉克人完全可以享受如沙特人一样的待遇,即便是躺着不干活,依然可以衣食无忧。

两伊战争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过高估计自己实力、过多贬低伊朗实力的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遭遇惨重的损失,两伊战争整整持续了8年之久。伊拉克和伊朗超过100万的军人和平民在这场战争之中失去了生命,双方的军费开支和经济损失,更超过了5000亿美元之巨。

可以说,经过两伊战争之后,曾经的中东强国伊拉克元气大伤。伊拉克的石油收入不但锐减,只有战前的1/5,外债也累积到了800亿美元。因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曾经富裕的伊拉克变得满目疮痍。

如今的伊拉克

而后,因萨达姆的另一项错误举措?武装入侵科威特,则将伊拉克彻底拉入了深渊。从此之后,几乎浮在石油上的伊拉克,不但没有了昔日的待遇,甚至很多时候连饭都吃不饱。

而这仍不算完,2003年,随着美国的入侵,伊拉克战争之后,伊拉克人连仅存的和平都没有了。到目前为止,伊拉克依然恐怖袭击遍地,人民朝不保夕。

战争有何负面影响?

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1、战争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带来毁灭性的破坏,二战之后,除了美国之外,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面临重建问题。

2、人口问题,战争使国家的人口比例严重失调,二战后的苏联男性人口严重不足,制约了国家经济与工业的发展。

3、对人民的影响,战争结束后给人民带来心理上严重的创伤,面对家园被毁,生灵涂炭,对于家庭的影响是绝对毁灭性的。

战争也在一定条件下也带来正面影响:

1、经济影响,一些国家确实能够利用战争发财,但前提是战火没有烧进国门内,并且战争行为受到了人民的支持(可以把美国在二战和越战时期的经济对比一下)

2、人口影响,战争可以消灭大量人口,短期内表面上解决人口问题。

3、影响,战争胜利者一般都能够向失败者索取各种赔偿,或者利用战争在短期内侵占

4、人民影响,战争能够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的实力(这也是为什么总会有XX威胁论)

5、军事需求永远存在,而且永远不可满足,所以军工是最大的商业市场,可以促进一些军事科学发展——而许多军事科技最终都能转化为民用科技提高人的生活水平。

从总体的人类而不是国家来说,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状态,两者相互矛盾、又互相交替。和平的时间长,战争的时间短。战争给社会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无数财富毁于一旦,众多生灵倒毙疆场。但是有的战争恰恰起到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战争虽然引起种种灾祸和苦难,但它也会带来相当大的好处,它无情地暴露、揭穿和破坏人类制度中许多腐朽、衰颓和垂死的东西。” 这是列宁的话,我觉得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战争是两个或多个利益集团之间全面、激烈地对抗。

战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本集团利益不受损害或者为本集团攫取利益。

战争过程中各集团必须取任何手段达到战争的目的。

人是战争的主导因素,人心向背决定了战争的结果。

战争对人类社会有巨大的影响力,人类社会对这种影响力的承载能力有一个阀值。

军事手段是达到战争目的最直接的方式。

军事手段必须为实现战争的目的服务。

军事对抗是战争最明显的表现形式。

军事对抗的结果与战争结果无必然联系。

总之,战争带来的伤害是长期的,确定的,深刻的;战争带来的促进是短暂的,不确定的。

海湾战争的资料?

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两德统一,美苏之间结束长期冷战状态,保持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迅速解体,世界战略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换。旧格局的瓦解引起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失调,造成了局部地区力量真空和失衡,一些地区性强国跃跃欲试。伊拉克为了解决与科威特的边界纠纷和石油争端,于1990年8月2日出动10万大军侵入仅1.78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科威特,从而引发了海湾危机。海湾危机是伊拉克和科威特争端激化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

1、领土纠纷。事实上,伊拉克和科威特本是同根同种,历史上两国同属于一个国家。公元8世纪,科威特是以巴格达为首都的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871年科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行省的一个县。后来伊,科同时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23年英国策划分别建立伊拉克王国和科威特埃米尔王国。1961年科威特宣布独立,伊拉克拒不承认。长期以来,两国领土纠纷一直不断。尽管科威特不时用金钱“孝敬”伊拉克,但伊朝野上下始终认为科是伊领土的一部分,科分离出去是因为英国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一心想早日收回来。

另外,伊科之间120公里长的陆地边界有一段生产石油的沙漠地区尚未画界。伊拉克指控科威特在属于伊拉克的鲁迈拉油田盗价值24亿美元的石油。科威特认为该油田南部延伸到科境内,属科领土。

2、关于石油政策。伊拉克指控科威特伙同阿联酋 超产石油,导致油价下跌,使伊拉克蒙受140亿美元的损失。

3、债务问题。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科威特,阿联酋 及其他海湾国家300亿美元债务。伊拉克提出与伊作战保卫了阿拉伯民族,要求正式免除欠科威特50亿美元的债务。科威特,阿联 等国认为难以接受。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可避免地同在海湾存在巨大战略利益、而且谋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美国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加上海湾地区一直是美国和西方的生命线(美国进口石油的20%、西欧的35%、日本的70%都来自海湾),为了控制海湾的石油,从经济和军事上打垮伊拉克,维持中东地区的稳定和势力均衡,并显示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重新确立美国在全球的支配地位,美国便打着“维护正义”和“解放科威特”的旗号,迅速出兵。

战争的爆发与经过:1991年1月17日当地时间凌晨2时,在伊拉克拒不执行安理会第678号决议情况下,多国部队航空兵空袭伊拉克,发起"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由此爆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1、空中战役阶段(1991.1.17~2.23) 目的是夺取和保持制空权,摧毁伊拉克的核、生、化武器,主要军工厂、军事设施和军事力量,瘫痪伊军指挥系统,瓦解科威特境内伊军,为尔后地面进攻创造条件。空中战役包括战略性空袭、夺取战区制空权和为地面进攻做好战场准备。11天后,多国部队已完全掌握制空权。进入第三周后,空中行动的重点转入科威特战区。至2月23日,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近10万架次,投弹9万吨,发射288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和35枚空射巡航导弹,并使用一系列最新式飞机和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对选定目标实施多方向、多波次、高强度的持续空袭,极大削弱了伊军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能力、战争潜力和战略反击能力,使科威特战场伊军前沿部队损失近50%,后方部队损失约25%,为发起地面进攻创造了条件。

在此期间,伊军实施消极防御,以藏于地下、隐真示、疏散国外等措施躲避空袭,保存实力;同时不断以"飞毛腿"导弹袭击以色列、沙特、巴林境内的目标,迫使多国部队延长空中战役时间并出动大量飞机寻歼伊军"飞毛腿"导弹。伊海空军则对多国部队实施有限反击,多次以飞机和导弹艇出击,但均告失败,发射的"飞毛腿"导弹多数偏离预定目标或被美"爱国者"防空导弹击落。地面袭击包括1991年1月29日~2月2日对海夫吉镇的袭击,但未能改变多国部队继续空袭的决心。此外,伊军曾试图以向海湾倾泄石油、点燃科威特油井和威胁使用化学武器等手段阻滞和遏止多国部队的军事行动,均未达目的。

2、地面战役阶段(1991.2.24~28) 目的是消灭科威特战区的伊军特别是共和国卫队,恢复科威特领土主权和合法。地面战役发起前,多国部队成功实施了战役欺骗。美第7军和美第18空降军从沙科边界以南向西机动数百公里,进抵沙伊边境的进攻出发地域。在确认伊军前线兵力损失近半并对上述西调行动毫无察觉之后,多国部队于1991年2月24日当地时间4时发起地面进攻,在沙科、沙伊边界约500公里正面上由东向西展开5个进攻集团:阿拉伯国家东线联合部队(由海湾六国机械化步兵编成的"巴克尔"、"奥斯曼"、"奥马尔"三支特遣队组成)沿海岸向北进攻,占领科威特市;美第1陆战远征部队(辖2个陆战师、1个陆战远征旅和1个陆战航空联队)从沙科边界"肘部"向北进攻,夺取穆特拉山口,切断科威特市通往科东北部的道路,将伊军主力吸引到科威特;阿拉伯国家北线联合部队(由埃及、叙利亚、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的2个装甲师、1个机械化步兵师和数个机械化步兵旅组成)从沙科边界西段向阿里塞莱姆机场方向进攻,协同友邻部队消灭科威特境内伊军并占领科威特市;美第7军(辖4个美军师、1个英军师和1个美军装甲骑兵团)实施主要突击,避开伊军在科境内构筑的防线,从巴廷干河以西向北推进,直插伊拉克纵深,尔后挥师东进,与其左邻第18空降军协同作战,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约8个师)围歼在巴士拉以南地区;美第18空降军(辖3个美军师、1个法军师)实施突击,从沙伊边界突入伊境至幼发拉底河岸,控制塞马沃以东通往巴格达的8号公路,孤立科威特境内伊军部队,协同美第7军歼灭伊军共和国卫队。

进攻首先由美第一陆战远征部队发起,尔后阿拉伯国家东线联合部队在波斯湾多国部队海军和两栖部队配合下发起进攻,吸引伊军注意力,为西部主攻部队发展进攻创造条件。美第7军原2月25日发起进攻,后因东部3个进攻集团和美第18空降军进展迅速,且科威特境内伊军有北撤迹象,遂提前于24日午后发起攻击。美第7军和美第18空降军利用空中机动和装甲突击力强等优势,在海空军支援下实施"左勾拳",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合围于巴士拉以南地区。伊军遭受38天空袭后,损失惨重,指挥中断,补给告罄,战场情况不明,对多国部队主攻方向判断失误,防御体系迅速瓦解。在此期间,伊军继续向沙特、以色列和巴林发射导弹,使美军伤亡百余人;在海湾布设水雷1167枚,炸伤美海军两艘军舰,但未能扭转败局。1991年2月26日,萨达姆宣布接受停火,伊军迅即崩溃。28日晨8时,多国部队宣布停止进攻,历时100小时的地面战役至此结束。

海湾战争的特点: 海湾战争是一场高水平的高科技战争,是一场主要使用高科技武器装备和以之相适应的作战方法而进行的现代化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样式,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投入了大量高科技武器装备,战争一高技术物资设备作为支撑;一是运用了与高技术武器装备相适应的作战方法,整个战争面貌焕然一新。即:使作战理论,编制体制,战略战术,指挥原理和后勤保障等个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表现在:

(1)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表明战略空袭和反空袭是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有时甚至是惟一的战争样式(如同科索沃战争一样)。

(2)电子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电磁优势将成为现代战场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

(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海湾战争不仅是冷战时期向冷战后时期的转折点,也是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的重大转折点。有人评价海湾战争是“信息化的第一场战争”,现在看来应当认为是由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转变中的最典型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保留了机械化战争的最先进样式。连续38天的空袭是以空中力量为主配合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对敌人的远程攻击,是一种非线式作战,没有前后方、没有明显的战线划分,开辟了许多新的战争样式。应该说这是在核威慑下的20世纪最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海湾战争的影响: 海湾战争中,美军亡390人、伤3336人、被俘21人、失踪45人,损失飞机34架、直升机22架、坦克35辆,2艘海军舰只触雷负伤;英军亡36人、伤43人、失踪8人、被俘12人,损失飞机7架;其他国家军队亦损失轻微。伊拉克部署在科威特战区的43个陆军师中,36~38个师丧失战斗力,伤亡8.5~10万人,被俘8.6万人,损失坦克3874辆、装甲车1450辆、火炮2917门、飞机324架(包括被伊朗扣留的109架),87%的海军作战舰艇遭重创或被击毁。科威特直接战争损失600亿美元;伊拉克损失达2000余亿美元;美国耗资600亿美元。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争,广泛使用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战争节奏快、烈度高、立体性强。战争表明,掌握电磁空间的控制权,对取得战争胜利具有重大意义;战略空袭已成为战争的独立阶段,空中战役的时间占整个战争的十分之一,对战争进程影响很大;在地面战斗中,实施战役欺骗、加强海空协同、实施大纵深迂回包围、重点打击对方重兵集团,对迅速达成战役目的起了重要作用;传统的作战方式,如构筑坚固的地下掩体和人防工事,大量布设水雷、地雷和开展心理战等,在现代条件下仍未失去其意义;高技术武器装备虽然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但如果没有可靠的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则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此战是在国际条件和地理条件特殊、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情况下进行的,其经验教训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它是"冷战"结束后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是世界多种矛盾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海湾战争对美国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反伊联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现出其处理国际事务的“领袖”作用;它把苏联撇在一边,无视许多国家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建议和呼声,执意发动战争,充分暴露其支配、领导全球的野心;它仅以死亡286人的代价换来了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在军事上重新恢复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南战争综合症”,使其干预国际事务的信心大增。海湾战争后,美国制定了“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新的地区防务战略,克林顿上台后更加快了独霸全球的步伐。

海湾战争对世界的影响:它打破世界格局,这场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的表现说明,它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已名存实亡,昔日的超级大国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苏联。海湾战争后,苏联最终解体,为两极格局画上了句号。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成为冷战后惟一的超级大国,但这并没改变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

战争与原油的关系?

分两种情况,第一,如果战争发生在油田,战争会导致原油产量下降,从供需的角度来说供应减少,价格就会上升。

第二种情况,如果爆发了大规模战争,世界经济衰退,那么原油的需求就减少,价格就会下降。

原油是经济的晴雨表,现在全球正处于经济衰退期,油价从去年的120美元下降到现在的40美元,一方面是欧佩克增大了产量,另一方面是世界经济衰退,双重的因素所致。

希望楼主满意,求赞同。

股票:打仗的话,买什么股票好?

股票:打仗的话,买黄金、原油、医疗、稀土以及军工股票好。

一、首先回顾下1990年发生的海湾战争。

90年的海湾战争类似于当今的情况:阿拉伯世界分为支持伊拉克和支持美国的两派,并没有发生70年代中东国家联合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的 直接受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原油。原油价格从90年6月份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开始上涨,然后基本在正式开战时达到最高点。充分体现了金融市场买预期、卖现实的特点。但由于只有伊拉克一国的石油产量受损,油价的上涨未能持续,基本在第二年又回到了战争开始前的状态。

二、黄金和油也保持着同步的涨幅

表明避险需求只能是脉冲式需求,长期的上涨仍然需要不断地通胀预期才能实现。铜基本也和原油同步上涨,体现的是成本推动。随着油价的快速上升,通胀预期不断升温,股票受到的压力较大。原因在于成本上升会对工业企业的利润有所损伤,同时快速上升的油价会导致市场忧虑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变,即面对高通胀需要加息。换句话说,利率的大幅上升会压缩股票的市盈率。

股票流通股是一定的,如果主力大量收集筹码,那么可参与买卖的筹码就会减少,这样一来,物以稀为

贵,买不到股票,只能抬高股价买。这时候风险极大,主力的获利机会也极大。主力出货完毕,散户的热

情也就告一段落,那么股价就会自然降下来或者被主力砸下来。

三、在中国没有战争股

“战争股”主要是只为战争提供物资供应的公司,因为战争而扩大产量从而获益。比如一次大战时,由于美国远离欧洲战场,得到大量订单,当时被称为“战争新娘景气”。

不过,在中国,一到战时,整个国家都会进入战时状态,物资实行配给制(改革开放之前的状态),不要

说战争股了,股市都会长期间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