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租车资格证多久一审

2.职场如何快速升职加薪

3.如何理解熵的概念?其统计物理意义又为何?热力学第三定律能说明什么问题

出租车资格证多久一审

油价官方通报今天价格表_油价官方通报今天

出租车从业资格证需要年审的,一年一次。资格证的年审就是诚信考核。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第三十六条: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违章行为记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的违章记录栏内;

并通报发证机关。

一、出租车资格证会取消了吗

2022年并没取消淘汰出租车,只是部分主要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的传统燃油出租车逐步退出市场,推广新能源出租车。相应的燃油补助有可能应用到新能源出租车补贴上,致力发展绿色公共交通行业。

事实上,重庆、广州、深圳等已经开始出租车电气化进程。早在2016年,太原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纯电动出租车城市。2020年年初,深圳也基本实现公交车和出租车全电动化。此外,广州还提议到2020年底全面实现出租车全电动化。由此看来各个城市公共交通领域,越来越多纯电动车为大家服务。

出租车实现全面电动化是大势所趋,给社会环境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据计算,每辆出租车换成纯电动车,每年能减少5万吨的碳排放,相当于种植15棵树。而全国目前已超过50万辆出租车,意味着换成出租车就相当于种植750万棵树。

二、减少或取消出租车燃油补助

农村客运、出租车油价补贴中的涨价补助将退坡减少。出租车2022年油补政策暂未出炉,但是从此前发布的方案来看:以2014年实际执行数为基数逐步递减,其中2015年减少15%、2016年减少30%、2017年减少40%、2018年减少50%、2019年减少60%,2020年以后另行确定,相关支出不再与用油量及油价挂钩。

截止2019年底,取消出租客运燃油补贴政策;取消新能源公交车更车补助政策;农村客运及公交车运营补助具体政策有待确定。相关油补考核制度可点击《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村客运和出租车油价补助政策调整成效考核有关事项的通知》查看。

法律依据:《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第三十六条: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违章行为记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的违章记录栏内;

并通报发证机关。发证机关应当将该记录作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诚信考核和计分考核的依据,并存入管理档案。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违章记录直接记入教练员档案,并作为诚信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三十七条: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诚信考核和计分考核周期为12个月,从初次领取从业资格证件之日起计算。

职场如何快速升职加薪

职场如何快速升职加薪

 作为一名职场工作者,应该要把升职加薪作为目标,但是有的人以为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升职加薪,实则不然。本文的内容是职场如何快速升职加薪,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职场如何快速升职加薪1

  1、有足够的“亮剑”资本

 不少职场新人会说,我要找到一份月工资上万的工作,争取到中层管理的职位。但此时若问他:“你凭什么达到这样的目标?你的资本是什么?”他往往就会哑口无言。有抱负是好事,但要多问自己:我的业绩和能力提升了吗?我在一年内看过多少本对职业有益的书籍?我参加过几次培训班来为自己充电?如果没有,就赶紧着手去做吧。

  2、职业目标清晰

 不少职场人工作不开心、动力不足、盲目跳槽的根本原因是职业目标不清晰。而职场生涯前3年是锻炼能力、积累资本的黄金期。如果这段时间内还不清楚自己的目标,那就很可能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甘于平庸的打工者。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所在,结合3年来的经验教训,找出适合自己的目标。

  3、保持“空杯心态”

 有些名校生刚进职场喜欢吹嘘、抱怨,说自己本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迫不得已才来这里。有个故事值得深思: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去拜访禅师。最初是小徒弟接待他,他很不屑。后来禅师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明明杯子已经满了,禅师还不停倒水。他很不解,禅师却说:“是啊,既然已经满了,为啥还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很有学问了,为啥还要找我求教?这就是“空杯心态”。它告诉我们,真正优秀的人都有着“虚怀若谷”的心态,有能包容一切的胸怀。

  4、时刻做好准备

 俗话说,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适当的时候要给自己“充充电”。也许花上半个月工资,占用三四个周末,就是对自己未来最好的投资。千万不要有舍不得的心态。现在不学会“舍”,以后将永远也“得”不到。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准备不仅包括专业技能,还包括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管理能力等。

  5、遵守游戏规则

 有些人觉得,职场上处处是约束,充满不公平。比如迟到了会被扣工资,但加班时却从没拿过加班费。但公平永远是相对的。员工和老板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一场游戏,游戏规则当然是老板定的。记住这句话:“如果你不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你的选择只有两条:要么屈从,要么离开!”

职场如何快速升职加薪2

  职场快速升职加薪技巧

 职场上如何升职加薪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只有不断的晋升才能找到更好的路。而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觉得,只要努力就有机会。下面做职场指南——升职技巧,当你的上司上位了,你如何能接任上司的位置。

 一、关系网想要升职,良好的人际关系真的很重要。不要以为只要巴结上司就能晋升,工作中你大部分时间还是要和周遭同事相处,因此打好群众基础必不可少。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给你的形象加分不少,还能带来最新最广的消息源。

 二、积极态度积极的态度能改变你的做事风格和为人处事,真的不要小看这点。当你面对事情的时候,积极的态度会让上司和团队都看到不一样的你,更会为企业带来未来。因此,积极态度是促进你前进的动力。

 三、把握机会在每次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不要选择逃避,有时候危机便是转机。当然,这要在你有良好基础的前提上去尝试。另外,对生活中和职场上每个小机会都要把握,此时你会累积很多经验丰富自己。

 职场工作中如何巧妙的拒绝别人,在我们的职场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让人很纠结的事情。当别人开口请求你帮忙时,而你不想帮可又担心别人生气。面对这种问题,心头还是挺郁闷的。担心因为自己一个不小心或者直接的一句拒绝的话就把同事给得罪了,日后大家相处势必有隔阂。这难得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就这么地僵局了,心里头会有很大的缺憾。所以在这时候,我们更应该多去学习学习该如何巧妙的拒绝别人的请求。以下是一些方法:

  1、 对不起,现在我真的是没有时间

 倘若现在你实在太忙了,那就让别人知道你很忙。别人会感同身受的,尤其是你本身有工作忙还有家庭要关心和照顾。毕竟你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才是最重要的。想必这都这么说了,你的同事一定会谅解的。接下来,再详细解释下自己的回答,让别人知道你没有时间的具体原因。这时候你是不是会发现当你给出这些细节时,这件事就变得更简单了。

  2、 我觉得我不是帮你解决难题的最佳人选,其实你可以找找……

 在你明显感觉到自己现在是根本不可能帮上什么忙的时候,你就要直接拒绝。这个拒绝要果断坚决点,不能拖泥带水的。因为你心里头知道自己是帮不上忙的,也许你认识的某个人更适合解决这个难题,你将这个人推荐给求助者,这个办法在工作中非常适用。你的同事一定不会怪你。

  3、 实在很不好意思,现在有点不方便。要不我们另找时间说吧

 我们俗话都说现在的时机决定一切,有时候你在接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的关键时刻却遇到有人找你帮忙,明确的告诉他自己现在非常忙,手头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过些天会帮他搞定困惑。但是如果你心里根本不想做这事,日后你肯定不会帮他的。所以为了避免更糟糕的后果,还不如事先就直接拒绝他。毕竟人要诚信,这是基本的做人准则。

  4、 我很十分乐意的,只是……

 这是非常文雅的一种拒绝他人的方式。告诉他人自己很乐意做,然后表示自己赞同他人的想法,可是自己又确实没法帮忙。有点英语口语化的表达,这都是通俗易懂的。求助者一定不会为此而让你难堪,毕竟你确实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

  5、不行

 你就直接这两个字:不行!简单明了,这应该算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拒绝方式了,就简单地回答对方“不行”。你不需要给任何细节解释,除非对方问你。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斟酌一些理由,然而此时你直接一点才是最简单最好的方式。 扭扭捏捏的回答,含糊不清的,让人听了像是借口。势必会影响到你和同事的关系。

 漂亮职场女性的那些圈

 你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的职场中总有那么一群漂亮的职场女性,独立徜徉在职场欲望之中。她们的自尊,智慧,冷静,绝不容他人侵犯。在工作中,她们的做事能力让人钦佩再敬佩。在职场中,她们从来不会落泪,更加不会矫情。因为现实的社会早已教会了她们自爱、自立、自强。或许她们不一定拥有着最完美的爱情,但是她们最终会以足够骄傲的成就,幸福美满的家庭,以及和谐的职场人际关系,使得她们依旧能够拼杀在职场江湖里。这是因为她们有圈,有着我们所不知道的秘密,本文就是给大家揭开了她们的神秘面纱。

  职场圈:

 职场里总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在公司里,某个员工捅了娄子,做得不尽如人意,如果他只是说一句:“对不起,我下次注意。”然后一如往常地行为做事,我们好像会感到非常的生气,如果他反复地做“深刻检讨”,我们会感到心里很舒服。职场女性的独特的长处之一,是自己的执著能力和反省能力。每当接受一个任务,都会事无巨细地准备和,在动手之前,不仅会预测失败时的情况,而且一旦失败就会陷入自责而无法自拔。这就是她们在职场圈的法宝。只有你精神饱满地去尝试新的方法,你曾经的失败教训才会真正地有借鉴和帮助,相反地,你只会在公司里越来越难堪。

  私房圈:

 每天早上你出门前打扮完毕,一句“上班去了”都会让小女子的情绪一振。感觉挺有个性的。等下班回家,沐浴之后,换上舒适的睡衣,心情自然会舒畅起来。这种生活状态应该是每个人都想要的。而我们的日常服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女性的心理状态。转换自己的心情,不妨也经常注意自己的服饰。这又是职场女性的法宝之一。职场女性会格外注意这一点。当出差的时候,会注意带了休闲服装,到了新的地方,和当地朋友一起散步、购物,这样的职场状态时非常积极的。这很值得我们去借鉴。

  朋友圈:

 职场女性总会有一群“恶友”当道,可以不拘小节,胡言乱语,相互捉弄,能够一起恶作剧的'损友,这种交友方式似乎颠覆了传统的“朋友观”,但在心理学上有着积极的作用。把担心露怯、失礼等等价值标准束之高阁,随心所欲的人际交往可以有效地缓解自己的压力和紧张。我们都知道,朋友圈子是可以增加自己的快乐,放松心理负担,但是,通常有两种消除压力的方式,一个是自己消除,不被人和任何事情分心,一个人独处,这是很多女孩子“发呆”的心理原因。另一个是在好友面前无所保留地放松自己。建议你和好友无话不谈,略带刺激的不客气的真心话有时能引起激烈的争论,这样的减压效果特别好。

  女性如何让在职场上轻松得宠

  1、求助合适的贵人们

 我们的贵人不一定身居高位,只是他们在经验、专长、知识、技能等方面比我们略胜一筹,也许是我们的师傅、同事、同学、朋友,他们在物质上给予,给我们提供机会, 或者予以思想观念的启迪,抑或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我们一旦有了贵人的帮助,一来容易脱颖而出,二则可以缩短成功的时间,三是当我们不慎办砸了事,还能有所庇护。

  2、建立饱和的关系网

 在当今的社会上,一些专业能力等硬件未必很好的人却能出人头地,其实有不少人是得益于人际交往能力。而我们在公司里亦如此。建立起饱和的关系网络,就是创造有利于自我发展的空间,我们要成功,就应该多多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可、支持和合作。如何增加“人脉资产”呢?团队中肯定是不乏以兴趣、爱好、同学、老乡等关系结成的“小组织”,我们就该争取成为其中一员,积极热情帮助别人, 广结善缘,忠诚、信用、正直、善良是赢得信赖和敬佩的基础。

  3、不要总是想发牢骚

 我们都知道,《组织行为学》的理论说过,人在遭受挫折与不当待遇时,往往会取消极对抗的态度。而牢骚通常是由许多的不满堆积引起的,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与同情。这虽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行为,自我保护没有错,但却是老板心中的最痛。老板们是不喜欢总发牢骚的职工的。大多数老板认为,“牢骚族”与“抱怨族”不仅在工作中惹是生非,而且造成团队内部的彼此猜疑,打击团体的工作士气。为此,当你满腹牢骚时,不妨看一看老板定律:一、老板的抉择,永远是对的;二、当老板不对时,请您参照第一条。这么说来,该怎么做是对的了。

  职场中的大忌

 一些职场新人不喜欢与人交流,遇到问题的时候经常说不懂装懂,而且上班还老是迟到,其实,这些都是职场中的大忌,职场新人想要更快的成长,就应该在职场上多注意一些事情。

  不要不懂装懂

 许多职场新人都试图让自己显得经验丰富、知识渊博,哪怕遇到问题,也常常不愿意开口请教。事实上,没有人指望你能无所不知,如果想真正弄懂状况,就要敢问问题,这样才能很快成长起来。

  不要筋疲力尽

 职场不会像上学那样,有那么多的期供你充电。在努力表现的同时,务必学会掌握尺度、劳逸结合,如果靠透支精力来“拼命”表现,反而会影响长期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多为同事们服务

 焕然一新的工作状态,经常让人沉迷于积极表现,而忽视了身边老同事的感受。这恰恰是影响人际关系的“毒药”,最好抱着“服务”的心态进入新环境,谦虚主动地帮助同事和其他人,尽早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别单独吃午饭

 新岗位中,几乎任何同事都能教你东西,尤其是女性朋友,更愿意与人沟通,一定要抓住午饭时间,这是交流的最好时机,多数人愿意与你聊聊心得感受,此时请记得洗耳恭听。

  按时上班少迟到

 对你的老板来说,没有什么比踏实工作更值得欣赏。哪怕你并没有那么聪明机敏,坚持不懈的努力也会赢得大家的认同和尊重。按时上班、脚踏实地,时间久了,你的职业技能和心智自然会不断加强。

 职场新人哪些事情是要尽快掌握的

  一、尽快学习业务知识

 你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完成上司交待的工作。这些知识与学校所学的有所不同,学校中所学的是书本上的死知识,而工作所需要的是实践经验。

  二、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

 一项工作从开始到完成,必定有预定的时间,而你必须在这个时间内将它完成,绝不可借故拖延,如果你能提前完成,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三、在工作时间内避免闲聊

 工作中的闲聊,不但会影响你个人的工作进度,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同事的工作情绪,甚至妨碍工作场所的安宁,招来上司的责备。所以工作时绝对不要闲聊。

如何理解熵的概念?其统计物理意义又为何?热力学第三定律能说明什么问题

熵增原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以下摘自《奥数是个替死鬼》

第十二章 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

人类总是不停的忙碌企望建立一个有序的社会,但在我们周围由无序引起的耗费却越来越大。 ——泰勒?米勒

如果一个居民小区的业主抱怨空气质量不好,那物业能做什么呢?在满小区喷洒空气清新剂吗?这只会更糟。他可能得去找附近的工厂,可能得通报市,甚至关注一下哥本哈根的气候会议。

任何一个领域的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教育的问题看上去很大,但跟其他的领域相比,很难评价哪个更糟或者更好。奥数班更是这个越转越快、压力越来越大的疯狂社会里一个非常正常的小局部,和周围的一切相辅相成。

要分析奥数的事儿,不说到这儿就不是我的观点,如果仅仅归咎于压力大,那还是跟没说一样,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孩子压力大,谁是罪魁祸首?公立学校要看成绩、主管机构左右为难、公司企业必须生存、家长老师身不由己,我们其实都是栓在一条绳上的蚂蚱,就如同压力的传递,批评别人往往就是批评自己。如果这条绳上所有的蚂蚱过得都挺难受,那怪谁都不合适,一定是绳子出了问题。

看上去很美

我们每天都有很多建设成果和发明创造。前天解决了一个拥堵路口、昨天消灭了一个污染源、今天理顺了一个办事流程、明天堵住了一个软件漏洞,成绩是明摆着的,可是这些事儿怎么总也干不完?而且,要解决、要消灭、要理顺、要堵住的东西好像越来越多了。我们如今太忙了,有的时候问题出现了,顾不上回想曾经的乐观。其实,只要我们暂时撇下充斥耳目的新闻,看着我们身边不断增加的各种新鲜玩意儿,翻翻它们粉墨登场时带给人们的美好憧憬,这如同悖论般的现象比比皆是。

当手机出现的时候,人们看到了挣脱束缚的希望,再也不必天天去办公室了。后来,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办公室。

电冰箱的任务是保鲜。但现在,如果你家的电冰箱利用得很充分,那么你一定经常吃不太新鲜的东西。如果利用得不充分,那么它在白白消耗电力。

今天,数码相机已经是生活必需品了,跟它相比,传统相机简直太拙劣了,三十几张的胶卷够干什么的,而且还不方便修改和传播。但这只是最初的印象。相机的进化让我们郊游时盯着相机的时间比看美景的时间还长,快速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厚的说明书需要不断花精力去学习。拍照时的草率使照片数量急剧增加,之后是软件、电脑屏幕和硬盘的更新换代,以及坐在电脑前长时间的筛选。最终,你维护了一个不断扩容的大型库,而其中的绝大多数照片这辈子都难有机会再看一眼。与此同时,一家人闲暇时围坐在一起看相册的天伦之乐已永远消失。

看看一百多年前的杂志上对汽车的描述,你可能会笑掉大牙:“普及汽车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这对于汽车在我们今后生活中将要起的作用是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轻型橡胶轮胎汽车行驶起来快速无声,使街道保持干净、无尘和无味,由此减少一大批由现代大都市生活引起的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和神经过敏的患者。” 今天,即便是酷爱驾驶的人恐怕也不能认同这些观点了。一旦拥有了汽车,看似效率附体,但是这样一个大件会极大地冲击原有的生活节奏,带来各种未知的麻烦和风险。你必须定期缴纳各种费用、加油并经常关注油价、留意天气适时清洗维护、关注路况和限行信息等等。此外,路上的搏斗、找车位、拥堵和事故让你丧失自由、气急败坏。运动的减少让你必须再找时间锻炼或者付出健康的代价。更严重的是,为了不让每月多出的费用降低生活质量,你必须更努力地工作挣钱。

别总觉得一百年前的人有多么愚昧,现如今不也有人在大肆宣扬高速铁路是绿色环保交通工具吗?这样的故事还在不断上演。这些东西最初所象征的都是如出一辙的轻松自由,但人们的憧憬却一次次落空。当然,它们一定会在某些特定的时刻给你带来莫大的方便,但整体的负面效果却在劫难逃。只要观察得够全面,随便找个东西都可以讲出类似的故事。人们一向认为,这些东西身上的缺点的确存在,但它是发展中的问题,一定会随着技术进步而得到解决。我有一次下课之后和一个忙碌的教务聊到这个话题,她显然也是这么乐观:“你想想,将来要是发明出什么都会干的万能机器人,我不就轻松了吗?”会有这样的机器人吗?不会!即便有,人也只会比现在更忙、更累、蓝领工作更多。这不是一个见仁见智的社会学预测,而是一个严谨的、物理学上的坚定回答。

熵增加原理

熵的概念,我是在大一的工程化学课上第一次接触到的,当时由于过于注重公式计算,我对它的含义完全没弄明白。在随后的普通物理课上原样又学了一次,留下的印象还是一堆乱码。直到后来成为了一个还算有点上进心的老师,才终于通过一些可爱的科普书和纪录片对它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例如,一个盒子中间有个挡板,左边有空气,右边没有。将挡板撤掉,空气就会自发地均匀散布到整个盒子之中。空气从聚在一头,到扩散到整个空间,它的无序性增加了,也就是熵增加了。其实基本道理就这么简单,这就是著名的熵增加原理,也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1]。看上去很学术,但它描述的就是上面这个显而易见的事情。对于原文我们可以不必过于关注,只需要从几个方面了解它的意义就行了。

还是回到盒子里的空气吧,它已经均匀分布在整个盒子之中了,也就是说处于最无序的状态。这时候要想让空气重新回到半个盒子的样子,仅仅放回挡板是不行的,必须用活塞使劲从一边推到中间,这就是做功。单看盒子里的空气,熵减少了,但空气受到了外界的影响,也就是说它不是孤立系统,如果把做功者也考虑进去,总熵一定还是在增加。

熵增加原理还有一些推论或者说其他的表述方式,比如热量总是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者能量总是从可用的形式转化为不可用的形式。举个例子,我如果使劲搓手,手会被搓热。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认为我通过搓手做功将动能完全转化为了热能。但倒过来,我却无法利用这些热能去做功驱动我的双手运动相同的次数,像倒放**一样回到最初的状态。原过程是熵增加的,要想回去则熵必须减少,所以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也就是说,做功所导致的能量转换一定是有熵增加的,再回去看看刚才的盒子,当空气被推回半个盒子的状态时,做功者熵的增加比空气熵的减少幅度要大,因此整体而言熵还是在增加,而且比做功者什么都不干要增加得快得多。

既然说到热力学第二定律,就不能不提更著名的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梦想着制造出永动机从而获得永久的安逸。能凭空创造能量的就是第一类永动机,它因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而无法实现。能让能量转着圈循环利用的就是第二类永动机,它因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而成为泡影。

由此,现实世界的运行可以简单概括为从能量的可用性到无序的熵的转化。这话其实很好理解,我们把石油、煤这些东西挖出来烧掉,这个过程中,能量虽然没有减少却从可用的状态转化为不可用的状态,所以我们要用能量就还得再去挖。而更糟糕的是,与此同时,世界的无序性增加了。

现实意义

熵增加?和前面讨论的内容有关系吗?别忘了,如果把化学、生物什么的都算作是广义的物理的话,生活里包括工作、学习在内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物理过程,这些屹立不倒的物理定律每天都在被无数次验证着。如果我们能以熵增加的眼光来看待周遭的世界,那么在最初的惊讶之余,几乎所有的困惑和危机都有了答案。

在生活中,熵增加原理所带来的结果看上去有点残酷。概括来说,就是你越是想让一个地方有序,就越是会导致总体的更加无序。你付出的努力越多,使用的技术越高级,所导致的总体无序程度就越大。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说让人眉开眼笑的大金条吧,12.5公斤一个。金条成份单一、形状规则,这就是有序,它是人类通过做功让相对无序的矿石有序化而提炼出来的。根据熵增加原理,总体效果应该是更无序化,这12.5公斤是有序了,无序的是什么呢?12.5公斤的金子是从几百吨矿石中提炼的,除了这微不足道的十几公斤以外,其余的都变成了有很大毒性的废弃物。而且,根据熵增加原理,这些废料会不断扩散,威胁周围的生态系统。

在环境治理中,如果要把一处脏乱差的地方收拾干净,就需要把垃圾收集起来运到其他地方。垃圾的总量并没有减少,而垃圾的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源产生污染,运得越远代价就越大。收集、运输垃圾所使用的各种机械工具也需要制造,制造的过程虽然没有炼金子费劲,但还是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产生几十倍于成品的废弃物。当然,工具是重复使用的,后一种代价会均摊到每一次使用的过程中。垃圾的各种处理方法也是类似的过程,所以别指望垃圾从你面前移走后就会就此消失,等外面没地方了它就会重新堆回我们的面前。

回到家庭生活中,我要把衣服弄干净,就衣服这个局部来说,它有序了,获得了熵减少。如果是用洗衣机完成这件事情,现在我们看看代价:①一次性代价:洗衣机消耗了小半度电,根据煤电的效率,这相当于燃烧了近一斤煤并排放了上千升二氧化碳;洗涤剂中的化学品伙同污渍一起进入了水循环;衣服本身的磨损等等。②均摊代价:洗衣机、衣架、洗涤剂等用品需要生产和包装;未来这些物品废弃后都会成为垃圾;水、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等等。相比之下,拿大棒子在小溪边捶打所带来的熵增加可谓九牛一毛。也就是说,我用的洗衣方式越高级,所导致的整体无序就越严重。不光是洗衣机,所有标志着我们的生活在进步的家用电器,其总体结果都是如此,越高级对环境的伤害越大。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把一个地方弄干净一定会导致另外一个地方变脏,而且从总体来看一定比操作之前要更脏。那人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因为局部暂时的效率、光鲜就在自己眼前,而污染和各种代价可以说是由全社会、全人类共同承担的。而地球很大、人类很多,通常人们无法在自己周围的整洁高级和世界上某地的落后肮脏之间建立起什么必然的联系。

在这些过程中,可不能误认为收获都是自己的,代价都在别人身上。别忘了,我们每个人都既是上游,又是下游,都会感受到整体环境的恶化和工作量的增加。所以,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并不矛盾。更复杂的技术、更大的能源需求、更繁重的垃圾处理工作,这些都不光是别人的事儿,我们每个人在别人眼里都是别人。

疲惫之源

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我们当然累坏了。这就好比一条蛇要追自己的尾巴,追得越努力目标就跑得越快,目标跑得越快就越需要追得努力,最终累垮在地。蛇追尾巴,看上去十分可笑,但人追逐有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一场游戏。

人们越是想让一切井井有条、越是发明高级的效率化身、越是追求光鲜的物质生活,就越是在疯狂的制造无序。其结果就是社会的整体工作量与日俱增,而环境却越来越恶劣。看上去那些先进玩意儿都在给创造方便、节省时间,但我们省下来的时间远远不够替它们料理后事。前面已经举过数码相机、汽车的例子,那些都还只是对个人这个小局部的影响,在整体上远远不是它们所制造的全部麻烦,只不过我们没有把自己的疲惫和这些东西联系在一起。

为什么万能的机器人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因为它不是动画片里可以无视物理定律的机器猫。精密本身就是一种代价,要制造和维护万能机器人意味着学不完的专业知识、复杂的制造工具工艺、大量特殊材料的开和提炼等等等等,每一个过程都在增加全社会的工作量,并有大量的污染和垃圾喷涌而出。先不说它的贡献,只要它能把自己制造的垃圾和废料处理干净就已经是伟大的第二类永动机了。再从经济现实来说,一个人得挣多少钱才能买得起这样的机器人?如果它真的把所有工作都干了,你又是怎么挣来钱的?别的地方也都是这样的机器人吗?不会是幻想着只有自己像康夫一样独享这样的小神仙吧。

由于生活中每一个细节归根结底都是广义的物理过程,所以这个故事可以套用在任何地方。例如在社会生活中,规章制度越多、越细致入微,它就越是会拘泥于局部利益,而带来整体的巨大耗损,这就是法律法规上的熵增加。在购物上,琳琅满目意味着挑选、犹豫的时间大幅增加,但不同商品的本质区别完全无法得知,最终的取舍将只好交给广告、价格、包装这些非核心信息上,反而大大增加了购物的盲目性。在交通方面,有人说当年即便是皇上从天津回北京也得走一整天,今天半小时就到了。这太片面了,皇上可不是家住天津却天天跑北京去上班。交通工具的提速缩短了某个具体行程的时间,但整体上它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恶性膨胀,使绝大多数人在平常日子里的生活效率直线下降。

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工具的进步创造了无序的传媒,海量无序的信息将我们包裹得严严实实,夺走了我们感受生活的时间,甚至使我们丧失了感受生活的能力。结果,人们越是劳累,就越是想努力挣钱以挣脱这一切,幻想着有朝一日变身为媒体上那些令人羡慕的角色。所有企业都加大了营销力度,广告充斥而来,进一步煽动着每个人的物欲。无数高级物品以轻松为卖点进入寻常百姓家,但家里的科技含量越高,越是需要无微不至的技术支持。要么自己好好研究,要么花时间跟商家周旋。随着人们越来越忙,一次大量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相关垃圾的疯狂产生。给这些垃圾找地方反过来又成了整个社会的艰巨任务。在这个压力不断盘升的商业链条里,我们都是始作俑者,也都是受害者。

而孩子降生其间,当然会被拽进来。无序信息的包裹让他们对生活、对科学缺少淳朴直接的理解;丰足的物品扰乱了脑子里的头绪;大人们越来越忙,考试必然走向机械化。那些高级物件所带来的风险和负面效果让家长惶惶不可终日,带着孩子左避右闪,再加上由于脱离生活而产生的学习困难、商业的渗透和对未来的恐惧,都促使他们更多地走进教室,但结果又是更远地走出生活,开始了下一轮恶性循环。如果这种经济模式、这种消费主义、这种对科技盲目崇拜的思想不扭转,在这个过程中找出任何一个群体、单位、或个人作为替罪羊并加以制裁都会增加熵,并带来更大的混乱。

可持续生存

所以,我们的疲惫就是源自对金钱、对发展、对有序的盲目追求,而这种追求在整体上是毫无希望的。根据熵增加原理,少数人的先进背后,一定是大多数人的痛苦支撑。听上去好像有点绝望,这理论靠谱吗?既然恶性循环了这么多年,累是累点儿,可为什么大家确实都有盈余,社会总财富也的确在增加呢?

当然,人类总是在不断颠覆前人的观点,但热力学第二定律自从一个半世纪前提出以来却一直是掌控一切的天条。熟悉熵的朋友都知道,熵增加的确定性和时间的方向性在物理上几乎是等效的。也就是说,如果你相信时光不可倒流,那就等同于承认了熵增加原理。英国物理学家爱丁顿对于这个定律的重要性有过一个生动的描述:

熵增加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地位,我认为在自然定律中应该是最高的。如果有人对你说:喂!伙计,你崇拜的宇宙理论有悖于麦克斯韦方程!这时我觉得倒霉的应该是麦克斯韦方程。但如果你的理论被发现与热力学第二定律不符,那我可以告诉你,除了陷入深深的耻辱外,别再做其他任何指望。

显然,让时光倒流更具颠覆性,还是相信爱丁顿吧,一定是我们所信奉的经济理论包含着重大的问题。其实,只要从我们尴尬的内需拉动就可以找到端倪。中国的这片土地,十几亿人的需求还不够吗?在各种都紧巴巴的情况下竟然还需要拼命制造需求,这样的经济模式不荒谬吗?这拼的可真的是命啊!大家一起消费,一起簇拥着GDP红火增长的经济模式是以地球无限大、无限多为前提的。当人口还不是这么多的时候,当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还不太强的时候,当我们根本没有什么能耐搞全球化的时候,这一前提可以近似成立。但今天,危机已经多得让人应接不暇了。

可是,欧美人民的好榜样太诱人了,他们真的在过着我们所向往的“高级”生活。这就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只要能够找到更大的承担代价的地方,保持局部的有序当然没问题。在我们周围,同样有很欧美的区域,但更多的还是“需要治理”的地方。根据熵增加原理,这两种地方之间的比例会如何演绎不言自明。除非中国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找到一个更落后的地方,它愿意并且有能力成为我们的工业园和垃圾场,就跟欧美现在的做法一样。但地球有多大呢?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的大国,再找下家谈何容易。

面对危机,“可持续发展”变成了一个热门词汇,可是我们为什么像着了魔似的非得“发展”不可?我们在生活上想要追求的最本质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是快乐健康、悠闲自在还是紧张忙碌、学无止境?既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为什么建设了半天之后,稍有点时间我们就忙着往外跑?别忘了,在热力学第二定律面前,那些催着我们必须拼命“增长”的经济理论有着根源性的疏失。科技越发达、经济越增长,熵增加就越快。在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欧美师傅自己都有点扛不住了。我们作为一个人口和矛盾如此尖锐的地方,看看怎样才能“可持续生存”才是当务之急。

美国科学家加德纳和萨博曾经这样精辟地描述经济:“如果一位外星人对一百年来地球人的活动作一记录,他可能会作出以下结论:人类所有经济活动的真正目标就是把原始物质变成有毒的废物,并用燃烧、掩埋或者倾倒到海里的方式来逃避它们对人类的伤害。”

所谓原始物质,也就是石油、煤、各种矿物等等,其实都是太阳在过去几亿年里的劳动成果,而人是唯一会制造垃圾的生物,我们所生产的垃圾还要指望太阳每天一点一点地去处理。有的专家会告诉我们,不用担心熵增加,因为地球不是孤立系统,太阳有源源不断的能源输入。的确,那些矿产和化石能源就是太阳的不懈努力在地球上存下的熵减,但以今天人类的能力,正反两方面的速度太不成比例了。在原料方面,几亿年的成果,我们用短短一百年烧掉了一半;在垃圾方面,塑料自从发明到现在,所有的成品都还在地球的某个地方顽强地存在着。理解了这个过程,问题就很清楚了。经济生活中最主要最繁重的工作都是由太阳完成的,其中一部分花了它几亿年的时间,而另一部分还几乎全部堆在案头,那是它未来漫长岁月里的任务。所谓“财富”的产生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支付给太阳任何费用。想想我们为什么能够花两块钱买下一节干电池吧,抛弃之后一亩地的污染是两块钱能够挽回的么?

也就是说,我们拼了半天命,所创造的“财富”其实是个很虚无的东西,在大自然的反扑面前,它将毫无还手之力。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说到这个问题,最让人觉得亏得慌,因为我们原本是一个对这一切了解得无比透彻的伟大民族。

[1] 孤立系统的一切自发过程均向着使其微观状态更无序的方向发展,如果要使系统回复到原先的有序状态是不可能的,除非外界对它做功。微观状态越混乱,则该系统的熵值越大,反之越小。所以说,孤立系统的熵值是永远增加的。

[2]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