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金价市场在哪里_南宁金价市场在哪里买
1.南宁哪里回收黄金手镯,一对龙凤镯?
2.公交车上的林黛玉,站住别跑!
3.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会被拿来“炒价”?
4.南宁市场上哪些奢侈品能够保值?
5.天等县的自然
南宁哪里回收黄金手镯,一对龙凤镯?
凡是有回收黄金首饰的一般黄金首饰店,都是可以回收的。当然,也有一些小当铺可以回收黄金首饰。这取决于每个人的需求。黄金首饰当然是奢侈品的一种。虽然我们国内的二手奢侈品回收市场还不是特别成熟,但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很多地方可以回收黄金首饰。但正是因为不成熟,这个行业目前还是比较复杂的。很多事情根本没有标准,低估的情况也不少。
还会有一类商家,报价时往往给出更高的单价,但实际上他们总是在重量或者手续费上做文章,让你的黄金首饰无法高价卖出。当然,这些都不是正规的黄金回收店,你在选择的时候要睁大眼睛。重视黄金首饰的回收利用远远不够。黄金首饰的回收主要是原材料黄金的回收,回收的时候不要看品牌和款式。你可以理解黄金首饰的品牌和款式对其回收价格没有影响,能决定其回收价格的主要是黄金量和当天的国际黄金报价。
公交车上的林黛玉,站住别跑!
2013年春天的抢金潮将“中国大妈”推上了世界舞台。
国际金价大跌,中国大妈疯狂抢金的事迹在全球引发关注,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专创英文单词“ dama ”,调侃中国中年女性大量收购黄金引起世界金价变动的现象,国内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把她们与资本大鳄、华尔街巨头的博弈无限放大,被塑造成打败华尔街的强悍形象。
近年来,随着各类碰瓷、公交车抢座、不分场合的广场尬舞之类的负面新闻的曝光,
很多大妈被冠以“ 公交车上林黛玉,篮球场上方世玉 ”的称号。
时下,说起中国大妈
大概是这样的:
容易陷入各式各样看起来 “很傻很天真”的;
对 朋友圈谣言 深信不疑,且身体力行地传播扩散;
穿鲜艳的衣裙在各大旅游胜地的 标志大石头边合影 ;
无论酷暑严寒,坚持在 相亲角 举着带着儿女相片的牌子互相交换信息;
极度迷信 ,疯狂地 追求养生 ,是刘洪滨、李炽明、王志金、高振宗等“四大卖药神医”的骨灰级粉丝。
简言之:有钱还有闲,任性而不理性
如今的大妈,真的是 最好骗? 了……
四海之内老受骗的大妈们:
▼
南京一位大妈 给骗子127万,只因为上了一个非常老套的的当,而且骗了整整两个月。南京大妈接到“警察”来电,称其涉嫌犯罪,要求汇钱以证清白。其间她通过借款、抵押房子, 分20多次给骗子汇去了127万元 。
秦阿姨 的老公老王被邻居催债,发现老伴秦阿姨在外面借了不少钱。随即,老王找秦阿姨质问,秦阿姨说了实话,在外面一共借了 40 多万,全都给了自己在网上认识的一个在广州做贸易生意的男人“老李”,相见恨晚,认定是真爱。为了让老李尽快离婚,秦阿姨在半年的时间里, 给骗子老李汇了将近 40 万 ,这些钱除了自己多年存的私房钱外,都是秦阿姨和别人借的钱。
再说说家住 北京顺义的一位大妈 ,顺义大妈收到了“春晚栏目组”发送的一条中奖短信。陆续给骗子汇了公证费、个人所得税、加急费、手续费……各种“费用”已经汇过去十多万了,16800元的奖金和笔记本还是不见踪影,大妈却始终没有产生过一点怀疑。
最后骗子要哭了:实在想不出再多的收钱名目了。可是 面对一位执着汇款的大妈,放过她?又太可惜。
于是,骗子将大妈的信息告知了自己的“师傅”,师傅开始施展告诉大妈可以和主持人合影等骗术,大妈陆续又汇来了十多万。最后“师傅”也没招了,再接大妈催问的电话时有点崩溃:
“你再给我5万吧,咱们就了了,以后谁也别找谁。”
“我为什么给你汇5万?”
“我就是个骗子,以前都是骗你的。”
“啊?!你是骗子?你怎么可能是骗子?你绝不是骗子!”
在这场弄到骗子的行骗理由告罄、主动招供的里, 大妈共损失了30多万 。
还有 南宁一大妈 ,在路边碰到一个陌生人,说大妈有血光之灾,需要拿现金出来请大师化解才能躲过一劫。对这,你也许会说这是多少年前骗人的老套路了,哪里会轻易上当。不过,这位大妈就信了,还虔诚地送 给骗子一万多元以“消灾” 。
还有, 大妈网恋高富帅 ,结果人没见着,就被骗走了3万元。52岁的洪女士婚姻坎坷,老公出轨,二人离婚。一天她某信一摇,摇到一个香港高富帅,高富帅的朋友圈里,都是豪车豪宅。随即,“高富帅”对她展开了疯狂追求,面对这一切,洪女士晕了,一面还没见着,就 被骗走了3万元 。骗了爱情,骗了金钱,洪女士哭晕在派出所。
但洪女士说, 她这辈子都没有听过那么“甜”的情话 。
唉,都是空虚寂寞惹的祸。
话说,大妈为什么这么好骗?
是 广场舞不好跳 吗?
是 小孙子不好溜 吗?
是大妈 真の有钱 吗?
其实是
大妈缺少爱和关怀
缺爱的人就像干涸的大地,有点雨露就欣喜若狂
女人啊,无论到了何种年龄都爱听甜言蜜语。
虽然中国大妈的形象已被渲染的相当“强悍”,但其实她们亦是社会环境中最弱小的一群。因为中国大妈,通常都经历了或面临着家庭生活的某种显著变化。
首先是 代际关系的分离 ,子女已经进入成年期和独立生活模式,母亲与子女的代际关系在居住空间、情感依恋、文化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均开始发生相互分离;其次是 夫妻之间的日常期待和关注开始降低。
然而,无论是家庭生活中代际关系的分离,还是夫妻之间日常期待和关注的降低,对于更加注重家庭生活并为之付出整个青春的中老年女性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理上的双重失落。
而且,从社会层次看,在“中国大妈”的生命历程中普遍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迁,市场化改革使得她们这一代人特有的集体人格长期被个体化社压制,直到她们退出或即将退出职业生活时才获得自由释放的空间。集体人格与个体化社会之间的反差,让中国大妈们产生了深层的焦虑、恐慌。
基于情感需求,基于社会环境的变迁,所以中国大妈,不淡定,爱跟风,在习惯性恐慌的支配下横冲直撞,容易被蛊惑,容易受骗。
所以说,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尤为重要。
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会被拿来“炒价”?
我有时候会感觉,这中国人啊,玩起金融来,好像比华尔街还厉害。
炒大蒜
那还是我上大学的时候呢,大蒜的价格突然高了好一阵子,听说有一些山东商人,竟然囤积几百万斤的大蒜,市场上的大蒜都被商人收走了,所以市场上的大蒜越来越稀缺,价格越来越高,市民担心买不到大蒜担心大蒜价格一路疯长,所以也开始屯大蒜。
在这事之前,我以为南方人只喝咖啡呢,结果发现南方人也吃大蒜,而且可能吃得也比较凶。
炒食盐
10年的秋天吧,我大学毕业了,自己在外边租房住,烧菜时突然发现没食盐了,于是我便骑着自行车,到秀灵路上一家叫利客隆的超市去买食盐,去了才发现,食盐竟然涨到10块钱一袋了,并且限购!每人最多只能买两袋!据说一些大妈听说日本核泄漏,中国的食盐中含碘,可以有效地帮他们防止核辐射,所以大妈们就去超市抢食盐!我的天哪,他们为什么不去药店抢碘伏?来祸害食盐干嘛?
在这之前,我一直挺相信经济学上讲的东西,记得西方经济学上说,食盐的使用量是恒定的,所以太平年月,食盐的价格是不会有多大变化的,所以食盐的价格可以作为物价高低的参考。但大妈们抢盐的举动,让西方经济学中关于食盐的论述彻底地成为一个笑话。
炒房子
这个特别好玩,正常情况下房子是用来住的,但于现在的中国人来说,只有70年使用权的房子不仅仅是用来住的,还是用来保值增值的一个手段。
我在南宁的时候卖过一阵子保险,我向一对大爷大妈兜售保险,跟他们算保险的收益之后,大爷很严肃地说,小伙子,我觉得保险的收益不好,这年头,要想让钱保值增值,还是得买房啊。你看我现在的房子,大吧?可五年前我买的时候很便宜呀,5年价翻了3倍啊!除了这一套房,我还买了两套,价格也都翻了两番,不但价格翻番,我还租了出去,又赚了一比!我手里还有20万可活动的钱,我打算再买一套,你这个保险哪,我就不要啦。
那一天,我也特别想买个套房,坐等升值啊!
其实中国人能用来炒的东西很多,股票、基金、期货都是太常见的,还有一些人在吵比特币,李笑来不就是通过炒这玩意实现财务自由的吗?我还在哈尔滨见过炒饭店的,就是找个地段还差不多的地开个新潮一点的店,然后做顾客做流水,俗称网红店,火了之后就高价卖出去。还有一些人炒公司,眼下不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嘛,搞个好的或不好的点子,都可以去创业,之后就拉风投,风投帮着背书,然后吸引更多的风投进来,炒作几轮之后,上市,让股民接盘。
南宁市场上哪些奢侈品能够保值?
--文章来自南宁佛阳子聚奢网全国连锁,回收名表名包首饰钻石等奢侈品
从目前来看,首先服装,是绝对不存在保值问题的。
其次包包,从二手市场来看,大概也就爱马仕的某些限量的铂金包了,拍卖市场上也都是常客。但这种包,一般人就算配货也不一定买得到。
然后是手表,估计是最容易受争议的。但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是绝大部分手表就是消费品。
消费品是不存在保值的。
从目前二手市场来看表现最好的就是百达翡丽和劳力士了,当然你可以说你的手表成色非常好,款式也很受欢迎,比如现在市面上断货的劳力士绿水鬼,但是类似这种表在市面上比例非常小,。而且也只是有可能小赚。不会说像一些百达翡丽复杂表款增值那么高。
还有就是一些珠宝首饰和黄金了,以最常见的黄金为例,如你在金价为300元/克的时候买下一件黄金饰品,算上各类成本、人工费之后,以380元/克成交。但日后若想让商家回购此件饰品,价格也不会是380元/克,大多都是300元/克,甚至更低。作为商家而言,需要利润维持店铺开支,自是不愿意将已经赚到的利润还给买家。这种情况还算是好的。
问题最严重就是钻石了,现在人们结婚最常买的就是钻石戒指,条件好的1克拉、两克拉,甚至更大,但是条件差一些也可已买50分、30分这样小一点的钻戒,但是他们的价格可真是天差地别啊!
但是如果你不想要或者想要处理一些钻石戒指,商家是不会回收的,也就只能去二手回收的地方把这些东西处理掉然后变现,但是二手回收不是看品牌价值而是看钻石本身的价值,这里面水分就大了,一般一个30分的钻戒买时差不多1万左右但是你想再卖可不是这个价格了!所以诸位买钻石要慎重,最好买1克拉以上的,这种还是相对保值的。
天等县的自然
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263179亩,1980年有耕地393137亩,占总面积12%,其中水田201785亩,旱地191352亩;园地7655亩,占0.2%;林地664419亩14年林业普查数,占20.4%;树林地115750亩,占3.6%;牧地499190亩,占15.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1510亩,占1.6%;交通用地20759亩,占0.6%;水域46572亩,占1.4%;荒山荒地1464196亩,占44.9%。
1981年至1985年间,全县城镇建设占用耕地213.57亩,乡村建设占用耕地914.15亩,共计1127.72亩。1985年,全县耕地面积389416亩,比1980年减少3721亩。1985年,全县有难利用的荒山荒地81.04万亩,占荒山荒地的56.86%;可利用的61.49万亩,占43.14%,人均1.67亩。可利用的荒山荒地中,宜农荒地5.46万亩,占荒山荒地的3.83%,人均0.15亩;宜林荒地33.49万亩,占23.5%;人均0.91亩;宜牧荒地22.54万亩,占15.81%,人均0.61亩。 天等县六条主要河流的补给,主要仰赖于大气降水。年平均径流深度为658.8毫米,径流系数为0.3至0.5,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3亿立方米。全县人均拥有水量为3890立方米,约为自治区人均占有量5310立方米的73%,比全国人均占有量2700立方米高44%。1985年全县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效益后能提供使用的水量为4.66亿立方米,占地表水的32.6%实际效益较差,另外,境内地下水富水区天然补给量为3亿立方米左右,枯水期总流量为8.31立方米/秒,平水期总流量为33.03立方米/秒。但地下水在峰丛洼地区域埋藏较深,不易开发利用。县内径流年内分配不均,5月至9月比较集中,约占全年的75%左右,枯水年春旱特别严重。境内岩溶地貌占77.4%,地表河溪少,多年平均降水量虽不少,但降水大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山高水深的局面,特别是进结、驮堪等乡镇的石山地区,水尤为缺乏。
天等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5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6644千瓦包括借大新县稔底建电站可开发量7200千瓦在内,1985年已装机9004.9千瓦包括稔底电站已装机4800千瓦在内,尚可开发利用7639千瓦。 天等县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
1980年社会总产值8334万元,农业占69.15%;1985年8744万元,农业占60.72%;1987年13941万元,农业占61.%。
工农业总产值,18年6954.2万元,其中农业占82.87%。1985年比18年下降3.54%,其中农业占79.14%,下降7.88%。1987年比18年增长17.20%,其中农业占73.63%,增长4.13%。
农业内部,18年种植业产值382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6.34%。1985年种植业产值303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57.09%,比18年下降20.72%。1987年种植业产值477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55.32%,比18年增长25.01%。
种植业以粮食生产为主。1950年至1985年,粮食播种面积占种植业播种面积90%以上的有26年,将近90%的有10年。18年粮食作物收入1992.9万元,占种植业总收入的89.40%。1985年粮食作物收入1652.4万元,占种植业总收入的54.87%,比18年减少17.09%。1987年粮食作物收入2842.1万元,占种植业总收入64.46%,比18年增长42.61%。
天等县的粮食生产几经起伏。1959年以前,连年上升,1960年后连年下降,直到11年才恢复并超过1959年的水平。以后逐年上升,到1982年发生了历史性突破。可1983年后又出现滑坡现象。1985年回到11年的水平。
天等县种植业生产的粮食,1953年至1987年,除了为天等人民提供必要的口粮外,还纯调出5577万公斤,已减去纯调入的2948万公斤,直接为天等县工业提供的原料,占国营工业总产值的58%;天等商业部门经营的工业品,几乎全部销往农村;县财政收入60%直接间接来自农业。 清末,手工业主要有榨油、酿酒、编织、染织、铸造、裁缝、木工、打铁、首饰、弹棉、补锅、草绳、烧石灰、纱纸、土布等。手工业者多数集中圩镇。向武土州祥村、贵村和今把荷的上万村一带有人淘金。民国4年1915年广西省诚泰、2公司于向都县嘉平、样村承领开沙金矿、红锑矿,因价格低而停办。
天等县有犁头出于北区之鹿马、那隆、陇敏三村,每年约出千把,远销至隆安、添等及果化等处。每年还外出凿石均有三四千人,主要是建筑桥梁、石具、墓碑和雕刻等。南宁、镇南、田南各县及安南、暹罗两国无不有其足迹。以西区下州村百余户此工最为擅长人物花鸟,凿刻毕肖。又北区之上元百余户、铣村六七十户,其村人能造簪环首饰,长于银工。西区之更训、容正两村长于铁工,刀枪均能制造。
1922年,龙茗县年产添等空心面线86万斤,镇结产20万斤,向都县产50万斤。添等空心面线最优,曾远销香港、广州。
1923年向都县都康年产南粉10万斤,龙茗县产150万斤,向都凝圩编织草席、草帽出售每年约有千把只张。镇结县铣村个体户产纱纸18万斤,产值3600元国币。向都县汉洞村产纱纸400斤,产值150元。龙茗县会荣村也有纱纸出售。
1926年,镇结县油桐产量3.8万斤,龙茗县产6.9万斤,向都县产6万斤。29年镇结县油桐产量增至4.28万斤,龙茗县增至27.07万斤,向都县增至13.56万斤。1948年3县有油桐榨坊15家,每家年榨油籽50至60万斤,产出桐油30万多斤,销往果化10万斤,其余在本地销售作灯油及涂料。油桐榨坊主要集中龙茗县士林村,镇结县岩造村,向都县平究村。1935年向都第二区之祥屯及第七区之加平村与雷平县交界之陇吼岭发现金矿,当地个体户淘沙之,颇有收获,尤其陇吼岭获颇多。
解放后,向都镇金洞乡一带仍有人淘金,开红锑矿。因金价低,以开红锑矿为主。进结、进远、都康等乡镇的石工匠,每年均有一二千人外出。进远乡政州村常有三四百名铁匠到外地打铁。进结镇民元村有百余名银匠到那坡县及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专铸首饰。天等镇会荣屯、进结镇铣屯、向都镇汉洞仍生产纱纸,在县内出售。
1949年工业总产值35.2万元,全是传统手工业。1954年11月,在添等镇太平街建立县火力发电厂,供机关、医院照明。1955年建天等酒厂。
1956年成立会荣纱纸手工业合作社,同年转为国营天等造纸厂,1961年下马。同年个体手工业者组成铁器生产合作社,职工17人,后改为农机具厂。12年购置车床等机器设备进行生产。同年县财政投资建立天等火电厂。
1958年6月组织3000名民工,手工开东平锰矿,1962年下马,1966年复办。10月,在驮堪建钢铁厂,在龙胜、龙茗、天等、都康、进结、东平等地建炼铁高炉162个,土炉939个,小窑炉1158个。上马人数46931人,砍伐木材93534吨烧炭,炼出结铁4367吨,生铁361吨,次年12月下马。同年5月,县财政投资10万元办金矿场,1960年下马。同年,于向都万福寺建厂,1961年下马,10年1月再上马,生产民用硝氨、木糠,因产品无销路,1980年11月下马。5月,进结、向都、龙茗、天等铁器社和进结犁头合作社组成农机具厂。同年,于县城西北部建立与酒厂合并、统一核算的糖厂,11年扩建,日榨甘蔗50吨。1982年并入胜利糖厂。5月,石印社转为县印刷生产合作社,12月改名新英县印刷厂。1960年8月改为天等县印刷厂。这一年上马的还有农机修造厂、化肥厂、金矿、硫磺矿、磷矿、东平锰矿、砖瓦厂、淀粉厂、厂、陶器厂、纺织厂、炼油厂、皮革厂集体,除了农机修造厂、东平锰矿之外,1961年全部下马。
1963年7月兴建天等县第一个水电站,新屯水电站。1966年8月县财政投资2万元兴建天等磷肥厂,1968年投产,15年产值发展到.74万元。产品除在本县销往外,还销往武鸣、隆安、邕宁等县。1980年12月因燃料短缺,质量低而停产。
1968年,磷肥厂附设水泥生产车间,试产矿渣水泥。1981年磷肥厂下马,转产水泥,改为天等县水泥厂。1969年11月建天等县制药厂。
11年建木器厂。年因原材料缺乏和经营管理不善,亏损下马。
13年7月县财政投资450万元,建天等氮肥厂。1981年3月停产。从投产至停产共生产合成氨6233吨,碳铵301吨,总亏损153.92万元。因煤炭运输线过长,连年亏损而转为淀粉厂,部份设备无偿调给隆安氮肥厂。14年7月,南宁地区轴承厂迁往扶绥县,天等县利用留下的设备建天等汽车修配厂。
15年自治区财政厅拨款180万元,办磷矿场。至19年共产磷肥12.59万吨,产值115.35万元。除满足天等县需要外,还销往鹿寨、明阳、马山、横县等地。因品位低13℃以下,运输线长,成本高,亏损大,而于1980年停产。
16年10月投资755万元,由县农业建设兵团3000名民兵施工,兴建稔底水电站,1980年8月一级站两台机组投产,1985年11月二级站两台机组也投产。
17年8月县财政拨款138.32万元,兴建平尧下段水电站,1982年竣工,因设备和电线被偷,未能投产发电。1981年11月投资803.37万元,立项兴建日榨650吨的胜利糖厂,1982年12月投产。
1982年1月兴建天等食品厂。
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399万元,比1949年35.2万元增长38.74倍,比18年1191.2万元增长17.4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锰矿18783吨集体、淀粉211吨、电力858万度、干粉6吨、人力打谷机300台,桂龙膏11.84万支、碾米机7台、桂龙酒1.38万瓶、破碎机99台、半夏止咳糖浆2000瓶、粉碎机89台集体、油箱1681只、粉丝33吨、档案箱677只集体。水泥2368吨、糕点59吨、木材1168立方米、酒精329吨、机制糖2362吨、混合酒216吨。全县国营工业建立了电力、冶金、机械、建材、食品、印刷和制药7个独立核算工业行业,职工1011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126人。固定资产原值2627.24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233.21万元,工业总产值829万元,销售收入674.55万元,销售税金75.23万元,利润总额51.99万元。各行业产值占国营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电力56.62万元占8.48%、冶金103.30万元占15.47%、机械45.21万元占6.77%、建材12.08万元占1.81%、食品419.05万元占62.77%、印刷16.88万元占2.53%、制药14.48万元占2.17%。较大的国营厂矿场,有县酒厂、东平锰矿场、农机修造厂、胜利糖厂、水泥厂、印刷广、制药厂、汽车修配厂、食品厂和稔底水电站、平尧水电站、辽乐水电站。其中胜利糖厂产值269.11万元,占国营工业总产值的32.46%,东平锰矿场产值103.30万元,占12.43%,天等发电网产值66.9万元,占8.07%。 清光结二十一年1895年,每逢圩日有广东罗定和广西宾州等地小贩在圩镇来回摆摊,销售小工业品。
民国22年1933年,本地人开设小铺店9间,经营油盐、烟茶、纸张,笔墨、药材等。1934年,镇结县镇结街有坐商15家,其中陈崇记有资金1万元国币,宝隆有资金0.5万元,其他铺店有资金0.2万元左右。向都县中和街有坐商19家,其中荣珍有资金0.7万元,谭荣兴有资金0.4万元,其他小铺店有资金0.3万元左右。龙茗县坐店19家,其中祥兴有资金0.2万元左右,经营布匹、杂货、烟酒、油盐、酱醋、药材、陶瓷等。
1952年,建立国营贸易组和供销合作社。1953年成立国营天等贸易支公司,供销系统也先后成立县购推销经理部和基层供销合作社。当年支公司和供销社收购农副产品7.1万元和27.3万元,商品销售43.4万元和34.1万元。主要经营的农副产品有生猪、土糖、桐籽仁、桐油、八角、茴油等,工业品有棉布、棉纱、毛巾、肥皂、火柴、煤油、食盐等。
1954年,实行棉花统购和棉布统销,凭票供应。以后,扩大到家禽和生猪的派购。私营商业纳入批购、经销、代销轨道,行政上由商业局管理,批发进货与国营销售价格相同,购进商品只允许五金、小百货和文化用品。1956年,掀起全行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个体商业按行业组成1间公私合营药店参加该店的有瑞堂、万回春、坛寿堂、安生堂4间药店,资金约0.2万元,没有雇工,32个合作店组。
1957年4月,成立民族贸易管理局,对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实行统一领导,全县共16个核算单位,有职工793人。全年商业和供销系统商品纯购进153.4万元,纯销售360.5万元,占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88.9%,合作商店占11.1%。
1958年县供销社与商业局合并办公,基层供销社改为国营商店。商业体制、机构变动频繁,经营管理混乱。为支援大办钢铁和大办水利,各商店抽调人员参加炼钢铁、修水利,留守营业人员大力收购废旧生铁、锅头、锰矿石、木材、木料、木炭,支援炼钢第一线;大力收购农副土特产品,预付资金126万元。当年野生纤维、淀粉产品积压30多万元,红树皮报损4.83万元,沙梨、生姜等霉变损失1.5万元,从都安县运回的猪仔因管理不善死亡1000多头,损失2.5万元。全县20个核算单位,有18个亏损,共亏损21.27万元含县以下商店。当年,取消农贸市场。
1960年,商品紧缺,粮、油、棉、肉供应紧张,出现商品“走后门”的现象。县人民为了保障人民生活最低限度的需要,打击投机倒把,规定猪肉、食糖、香烟、酒类实行分配,凭证供应,部份商品则高价出售,以缓解矛盾。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分开,挂两个牌子,分两套人马,合署办公;恢复合作店组,个体商贩实行代购、代销。当年获利28.08万元。
1963年1月,国营商业与供销社正式分开,明确商业局领导国营商业企业,恢复工业品、副食品、五金、医药、饮食服务公司;县供销社把28个基层供销社并为10个区供销社。同时,恢复集市贸易,放宽部分二、三类农副产品范围。1964年,全县市场出现繁荣,物价趋于稳定,大部分商品供应得到缓解,逐步取消高价商品,转为平价凭证供应。
1966年至1967年“”开始,社会治安混乱,交通运输阻塞,商品短缺,购销萎缩,商品纯购进和纯销售分别比1965年下降11.8%和1.3%。商业机构不稳定,也影响了商业的发展。1966年亏损3.3万元,1967年亏损增至10.1万元。1968年下半年至1969年撤消县商业局和供销社,代之以县贸易服务组,主管全县商业和供销社工作。12年6月县贸易服务组改为商业局。13年,各公社商业供销服务站改为供销合作社。
16年大打“批资批修总体战”,掀起批判“资本主义”高潮,反对“自留地商品化”,批“野马副业”,把社员自留地种的青菜和经济作物,家庭多饲养的畜禽以及上山收的野生土特产品,当作资本主义来批判,外出搞副业的戴上搞“野马副业”的帽子加以斗争。有些生产队规定每农户养鸡不得超过5只;进结公社派出干警追回搞“野马副业”的人员,仅高州大队就追回45人;搞“野马副业”的骨干分子在公社、大队被轮流批斗。15年和16年全县国营商业和供销系统购销额停滞不前,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分别比14年的690.2万元下降16%和13.4%。
19年3月,恢复县供销社。商业局主管百货、五金、糖业烟酒、药材、食品、饮食服务公司和合作总店后改为综合公司,县供销社领导土产、农资公司和各基层供销社。
1987年,全县国营、集体、个体商业网点有2999个其中零售网点2844个,从业人员4724人。属国营商业含粮食、物资、农机、图书93个750人;集体商业含供销社25个646人;个体商业2652户3328人。全县平均133人有1个零售网点,平均286人有1个饮食服务网点。商业和饮食服务业遍及全县城乡,方便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