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今晚24点调整,到底是涨还是跌

2.汽油标准现在是

3.国内油价“三连跌”,92汽油回归8元时代,这对我国经济会带来哪些影响?

4.说下中国的能源耗费情况

5.疫情对油价的影响几何?

油价今晚24点调整,到底是涨还是跌

全国石油价格升级的时间_石油价格什么时候调整

油价上涨带来什么影响!

疑问一、石油价格上涨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我们日常中跟石油有关的产品非常多。如果石油价格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剧,从而导致我们老百姓手中的钱发生贬值。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对此我想说,国家对这一现象应该取相应的措施,缓解油价上涨给老百姓带来的负面影响!

疑问二、石油价格的飙升会影响老百姓的柴米油盐的价格?

生产油盐厂家的机器是需要石油才能进行机械运转,石油贵了生产成本自然就提高。如你是开小卖部的,如果不涨价,运费都付不起,那你不成为人民服务了。因为石油涨,最直接的就是运费成本高了。在运费高了的情况下,成本就高了。在同等利润下,生产商和零售商只能提高商品的售价,来维持原有的利润。这个不仅仅影响柴米油盐的价格,他可以影响所有需要运输的商品以及原材料。而原材料的成本高了,厂家也必须提高自己商品的出厂价。一环扣一环,所以,几乎所有的商品,都会涨价!

疑问三、我国汽车消费者如何应对石油价格上涨?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尽量买油耗低的车。既环保又省钱。

然后,再来看看油价下跌会有什么影响。

这个想必最直接影响到的就是有车一族了,得到的是最直接的实惠。如果每月平均行驶在1000公里左右,按每百公里耗油8升计算,每月耗油80升,以2015年1月12日93号汽油5.96元/升计算,一个月油耗支出476.8元。目前,93号汽油下降至5.44元/升,一个月油耗支出435.2元,减少支出41.6元。

其次就是物流行业,物流业与油价涨跌关系密切。随着全年油价在低位徘徊,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百公里下降10元左右,但由于受人工成本等因素影响,物流运费很难下调,将维持目前价格水平。但对于快递业来说,油价下跌也没有令各家快递公司下调快递费。快递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近几年人工成本不断提高,快递费用不会因为油价下跌而随意下调。这就和油价上涨时不会立即调高快递价格一样。

最好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柴米油盐,这个最好理解不过了。一般而言,油价上涨,送菜车辆的价格会上涨,导致菜价上涨。但油价降了,送菜的运输车价却没跟着降价,菜价也比较稳定,不会出现降价现象。而在一般情况下,菜价还是受季节、天气影响多。

我们接下来关注一下国际原油走势,由于沙特和俄罗斯都不愿意放弃增产的脚步,目前只有每日10万桶的差距。随着需求维持低点以及OPEC实现产量最大的决心再现,全球石油供应过剩的局面短期无法改善,将持续到明年下半年。短期关注巴林跟随沙特宣布与伊朗断交很难有太多空间的升级,但暂时性会对本就跌的不干脆的油价提供便利,油市的前景依旧让人堪忧,市场一致的认为油价跌到20美元附近才能让市场回归到供需平衡。油价反转还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汽油标准现在是

国家标准委对外发布了我国第五阶段车用汽油国家标准,即“国五汽油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从2018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将供应国五汽油。新标准的发布实施,将有助于减少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对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硫含量降低80%

国五汽油标准,是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试验验证,参考欧洲标准起草的。国家标准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与第四阶段汽油标准相比较,新标准的主要变化可概括为“三降两调一增加”。

“三降”,是指降低了硫含量、锰含量、烯烃含量的指标限值。

其中,硫含量是车用汽油中最关键的环保指标。为进一步提高汽车尾气净化系统的能力,硫含量指标限值由第四阶段的50ppm降为10ppm,即每公斤硫含量不高于10毫克,降低了80%;

考虑到锰对人体健康不利的潜在风险和对车辆排放控制系统产生的不利影响,新标准从对健康和环境负责角度,取预防原则,将锰含量指标限值由第四阶段的8mg/L降低为2mg/L,并禁止人为加入含锰添加剂;

为进一步降低汽油蒸发排放造成的光化学污染,减少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沉积物,烯烃含量由第四阶段的28%降低到24%。

“两调”,是指对蒸气压和牌号进行了调整。

冬季蒸气压下限由第四阶段的42kpa提高到45kpa。夏季蒸气压上限由第四阶段的68kpa降低为65kpa。国五汽油牌号由90号、93号、号分别调整为89号、92号、95号。

“一增”,是指为进一步保证车辆燃油经济性相对稳定,新标准中首次规定了密度指标,其值为20℃时720—775kg/m3。

生产技术升级需要4年过渡期

汽油新标准实施后,会给空气质量带来怎样的改善,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从‘国四’到‘国五’,车辆污染排放量将大幅减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鲍晓峰告诉记者,油品升级后,目前在用车的总体排放污染物可减少10%—15%,而新车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则可减少25%左右。国家标准委测算,标准实施后,预计在用车每年可减排氮氧化物约30万吨,新车5年累计可减排氮氧化物约9万吨。

国家标准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从现在到全国范围内供应国五汽油,留出了4年过渡期,“一是考虑到各地环保压力、要求和进度有所不同,二是考虑到油品生产企业技术升级、设备改造的需要”。

4年过渡期,会否有些长?“新标准最关键的在于硫含量的降低。对油品生产企业来说,光是增加脱硫的主要设备——加氢反应器就需较长周期,有时订购以后,得等一年半左右才能到位。”来自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炼油专家张国相认为,设置过渡期是必要的,“不过,在2018年1月1日前,油品生产企业应该能保证生产,确保全国供应国五汽油”。

京沪苏实施国五油价涨4分钱

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9月公布了各地车用汽、柴油质量升级至第四、第五阶段的价格调整标准。各地车用汽油质量升级至第四阶段每吨加价290元(约每升0.21元),2017年底后升级至第五阶段每吨加价170元。

目前,北京、上海、江苏等部分地方已先期实施相当于国五标准汽油。汽油价格平均每升上涨约4分钱。

院常务会议提出,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合理确定成品油价格。发展改革委此前也表示,油品质量升级加价标准是按照炼油企业消化一部分成本、消费者承担一部分成本的原则确定的,企业约承担三成左右成本提升。

石化标准委秘书长徐惠说,汽油质量升级需要炼油企业进行生产装置改造增加、生产工艺调整以及催化剂升级,这都需要大量投入,并且需要几年的过渡时间。

对已完成升级改造炼厂的调查表明,炼油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投入少则十几亿元,多则几十亿元。“不同炼厂成本增加不同,很难准确核算。”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说,只能通过核算寻求相对折中的数值,并就此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分摊。

国内油价“三连跌”,92汽油回归8元时代,这对我国经济会带来哪些影响?

目前国内油价经历了三连跌的趋势,92号汽油已经回归到了8元时代,95号汽油则是回归到了9元时代,这怎么都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随着汽油价格的回调,这不仅在短期之内能够刺激消费者消费,在长期之内也能够给许多汽车企业足够的时间进行业务调整。

一、国内油价?三连跌?,92汽油回归8元时代

目前国内油价已经经历了三连跌,在国际油价的不断下跌之际,按照我国目前的汽油价格回调机制,我国汽油终于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跌幅,经过了三连跌以后,我国加满一次92号汽油,一次能比上个月大概要低45~60块钱之间。这么好的一个消息,其实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同时对于行业的制造来说也是一个积极信号。

二、短期影响:这会促进我国汽油消费的热潮

按照短期的影响来看,这无疑会促进我国汽油消费的热潮,由于目前石油和汽油的价格都在跌,大家可以说是能加油的都去加油了,而且消费者对于这种价格是很敏感的,毕竟加满一次油就50升,基本上加满一次就能够省个十几块钱,这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生活减负减压的调整。

三、长期影响:这会促进汽车行业的升级

在油价一直居高不下的时候,不少的企业都觉得全面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到了,但是新能源汽车推向市场和研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石油仍然是目前世界上一种重要的能源。在汽油的价格进行回调之际,消费者肯定会疯狂消费,这也就意味着汽车企业能够重新对市场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只有看出目前市场需要什么,此时才能够按需进行燃油整机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毕竟生产线也是不一样的。

说下中国的能源耗费情况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8年统计公报显示,据初步测算,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28.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0%。  统计表明,2008年中国煤炭消费量27.4亿吨,增长3.0%;原油消费量3.6亿吨,增长5.1%;天然气消费量807亿立方米,增长10.1%;电力消费量34502亿千瓦小时,增长5.6%。  2008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2%。其中,原煤产量27.93亿吨,比上年增长4.1%;原油产量1.9亿吨,比上年增长2.2%;天然气产量760.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9%;发电量34668.8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5.6%。  同期,中国进口原油1.7888亿吨,比上年增长9.6%,价值12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同期,中国进口成品油3885万吨,比上年增长15%,价值3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2.7%。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一度实行自给自足的内向型能源发展战略。基于中国煤炭储量丰富,勘探、开等技术相对于石油、天然气而言具有较大优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能源结构以煤炭为基础的少数国家之一,远远偏离了世界能源结构以油气为发展趋势的主流。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费结构也在逐步优化,石油、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有所增加。1954~2005年,中国石油消费量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0.95%,1957~1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4.4%。18年到2005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消费量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4.77%、4.6%。2002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受本国石油生产能力的制约,2003年中国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已达到48.6%①,因此,石油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能源问题的核心。

从1993年起中国成为成品油净进口国,1996年开始成为原油净进口国,1993年之前的石油消费基本上能够自给,因此世界3次石油危机均未对中国经济发展构成大的冲击。从19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能源净进口国,能源进口持续大于出口,大量新增的能源需求不得不通过进口来满足,中国已成为全球能源市场上的重要买家。据英国石油公司(BP)统计,1992年我国石油消费占世界石油消费量的4%,2003年上升到7.6%。2004年末中国已探明石?由储量为23亿吨,占全球探明储量的1.4%,同年中国消费的石油已经占到全球石油消费的8.3%,中国的石油进口占全球石油进口的7.1%o。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上世纪90年代,世界石油消费需求增加的25%来自中国,2003年这一比重上升到33%e。由于中国石油储量有限,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消费量连年增加。2002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快速增长,石油进口量迅速增加。此后,石油进口依存度迅速上升,到2003年达到48.6%。据商务部统计,2002~2004年中国累积进口了36 1万吨原油和成品油,2003年和2004年的增速分别高达33%和34.6%,目前中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接近50%。中国的能源供给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能源消费的不断增加。到2003年,中国化石能源探明可储量约1 216.4亿吨标准煤,仅占世界的8.36%。中国煤炭保有储量为10024.9亿吨,但可储量只有1 145亿吨,储比非常低;中国石油探明储量为32亿吨,占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2.1%;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82万亿立方米,仅占世界总储量的1%。因此,中国能源的探明储量占世界探明储量的份额不高。从经济发展来看,中国到2020年经济规模比2000年翻两番,意味着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要超过7.2%。如果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未来能源需求必将不断增加。对此,不同的国际机构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增长做了预测。

由于中国石油储量的不足限制了国内能源生产,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带来的大量新增能源需求将不得不通过进口途径得以满足。然而未来一段时间内能源价格如石油价格上涨的压力会继续存在,而且能源价格的波动会不断增加。粗略估算,石油价格每上升1美元/桶,在目前的进口水平上我国将多支付6亿美元,而进口达1.5亿吨(1EA预测中国2015年的进口量)时,则需多支付11亿美元,分别相当于目前中国GDP的0.6‰、1.1‰)。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石油价格每上涨10美元,将会使高收入国家的GDP下降近0.3个百分点,低收入石油进口国的GDP下降近0.8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能源需求特别是弥补石油消费缺口将会面临较 大的价格风险,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发展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在石油进口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已经上升到政治高度时,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对中国石油进口产:生影响,应充分利用国外补充国内供给不足。利用世界石油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石油贸易从国外直接购买石油及石油产品,并尽可能做到进口来源、方式的多元化,以利于分散风险。二是参与国外石油开发,建立海外石油生产供应基地。

1953—18年和19~2005年两个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实际GDP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78%、9.47%,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9.89%、5.26%。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也在不断上升,2005年相当于1953年的19倍。但是中国的能源消费从整体上讲还属于粗放型能源利用方式,能源消费强度很高,与现代集约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从能源消费结构上讲,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以煤炭为基础的国家,煤炭消费的平均比重在70%以上,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逐步减少煤炭的消费比重,不断增加石油、天然气的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充分利用国际能源,提高石油、天然气的使用比例,保持能源、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从国家安全角度看,能源的稳定供应始终是一个国家特别是依赖进口的国家关注的重点,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石油、天然气等清洁高效能源在未来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国石油消费严重依赖进口,2003年进口依存度已接近50%,石油已经和国家安全紧密联系起来,并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核心。在国内石油供求矛盾突出、国际石油市场跌宕起伏的情况下,要逐步改变单一的石油进口策略,鼓励中国石油企业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充分利用国际石油,是改变我国石油紧张状况的有效途径。

疫情对油价的影响几何?

肺炎疫情加剧全球原油供应过剩,国际油价继续低位徘徊,欧佩克拟再次深化减持接下来,金投小编介绍疫情对石油价格的影响几何学

截至北京时间2月8日收盘,3月份交付的WTI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24%,报纸收到50.32美元/桶4月份交付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84%,报纸收到54.47美元/桶.

这是国际石油价格连续第五周下跌.比起1月6日的高度,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价格下跌了20%以上.

JTC给出了再次减持60万桶/天的建议.据阿尔及利亚石油部长MohamedArkab透露,JTC建议将减产延长到第二季度末.

俄罗斯对此态度模糊.据路透社报道,2月6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表示支持OPEC减产措施.但而,2月7日,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表示,中国肺炎的流行可能导致全球原油需求减少15万-20万桶/天,俄罗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评估市场情况.

诺瓦克认为,目前没有明确迹象,中国对俄罗斯能源的需求下降,由于美国原油产量增长缓慢,世界原油市场仍然稳定.

2019年12月6日,OPEC达成了新的减产协议,到2020年3月底,该组织的减产幅度达到了170万桶/日,再加上沙特阿拉伯追加减产的40万桶/日,最终减产幅度达到了210万桶/日,相当于当前世界原油需求总量的2.

标准普氏能源信息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OPEC原油产量为2908万桶/日,比上月减少约47万桶/日,减少约1.

该机构机构的数据,沙特阿拉伯继续超过规格实施减产的利比亚原油供应,港口封锁持续下降.伊拉克和尼日利亚未能履行减产协议,原油产量继续超过配额要求,委内瑞拉的原油产量上升到82万桶/日,比上个月增加了13.89%.

OPEC减持幅度仍不足以稳定油价.肺炎流行后,中国能源消费发生变化,影响世界市场原油需求前景.

市场研究机构伍德麦肯兹预计今年第一季度世界石油需求将减少约90万桶/天,接近当前世界原油消费量的1%.

能源咨询公司IHSMakit预计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将减少约50万桶/天,2009年以来首次比去年同期减少.

各大国际石油公司也认为,肺炎的流行将减少国际原油的需求.

接受路透社访时,英国石油公司(BP)首席执行官Briangilvary表示,疫情引起的工业活动减少和航班取消,世界石油需求减少了20万桶-30万桶/天.

他认为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世界原油需求减少约0.

康菲石油公司CEORyanLance在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预计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的增加量将比预计的100万桶/天减少10-20万桶/天.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供给过剩的市场现状,国际石油价格长期处于低位振动.OPEC减产,地缘政治危机不能最终提高石油价格.

今年1月初,美国与伊朗矛盾升级,短期内曾推高油价,布伦特原油一度站上70美元/桶大关,WTI原油价格一度超过65美元/桶.但是,随着地区冲突的缓慢,国际石油价格开始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