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鸽派信号金价_美联储鹰鸽两派
1.黄金未来的走势是什么?
2.美联储年内6次加息背后2023年美股能否见底?
3.美联储将继续大幅加息不惜一切代价对抗通胀
4.美股狂飙超4%美联储再次出手加息75个基点
5.美联储释放放缓加息信号新兴市场提前行动
6.美联储加息是
黄金未来的走势是什么?
2012年,以黄金白银为代表的贵金属市场虽然从最高点回落,但基本还维持了高位震荡的格局,因为当时全球的经济前景还不明确,欧元区正在去除泡沫,而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也还不明朗。然而到了2013年,特别是从第二季度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以及美国经济转型的基本完成(经济动力源头由工业制造向科技制造和互联网产业转型,并且加大服务业规模,升级和完善服务业。这个从美国经济危机以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失业数据不断扩大而服务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多,即使到了现在美国经济基本走出低谷然而传统的制造业就业仍没有明显改善并且传统工业城市如底特律不断传出破产消息可以看出)黄金白银开始了大规模的下跌,从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底幅已经跌去近70%。
近几年黄金市场的基本状况:随着全球投机资金的大幅提升,黄金价格的主导因素已经完全摆脱了供求关系而取决于投机资金(国际上的对冲基金)的方向选择。在07年金融危机暴发之后,黄金从600多美元/盎司大幅上涨至1920美元/盎司,涨幅高达200%。如此的大幅上涨导致账面利润的迅速膨胀,必然要有兑现的时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2013年四月份连续2天累计多达200多美元(超过15%)的暴跌。这就好比中国股市从6000多点的急速滑落。之前做多的时候,大家账面上一起赚钱,但开始急速下跌的时候,只有抛得早的人才能兑现利润率,出手慢的,利润只能是打了水漂。
“也就是说,在九月初的这段时间里,黄金,我是看空的(爆发点很可能就是九月份的非农数据)。再一次的探底之后(个人估计,低点可能位于1150附近),如果没有意外,黄金不会无限制的下跌而会重启反弹,而将再一次的开始区间震荡行情,随着美国经济形势的变化,黄金的震荡预计会逐步放大,直到美联储正式结束的量化宽松政策。这是一个节点,当美联储彻底退出QE,意味着美国股市一年多来的黄金期也将结束,美股将开始周期性的高位震荡,资金进一步向美元回流,黄金经历最后一波探底后开始缓慢上升。”
以上这两段文字是本人在八月末对九月份全球资本市场行情做出预测时写下的,当时本人就预测九月份黄金会有一波大跌,具体可以看本人的空间日志。
美联储年内6次加息背后2023年美股能否见底?
今年以来,美国股市在高通胀、多次加息和美国经济衰退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之下出现下跌。后续美联储加息步伐以及美国经济和美股走势,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话题。
美股三大指数
年内跌幅均超5%
北京时间11月24日凌晨3点,美联储公布了11月份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此次会议纪要偏鸽派,大多数美联储官员支持放慢加息步伐。受消息面影响,市场情绪得到提振,当地时间11月23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道琼斯指数涨0.28%,标普500指数涨0.59%,纳斯达克指数涨0.99%。
对此,排排网财富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访时表示,从11月份的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来看,放缓加息步伐成主流意见,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整体释放的信号偏鸽派,意味着美国激进加息时代大概率已经过去,这提振了市场情绪,从而带动美股上涨。但另一方面,加息步伐放缓也是美国经济大概率陷入衰退的信号,在美国经济恶化程度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之前,美股不具备持续走强的基础,整体上会维持震荡向下的态势。
美联储今年3月份开启加息周期,已经累计加息6次,最近4次更是每次加息75个基点,年内累计加息375个基点。在此背景下,受多重因素影响,美股今年以来整体表现较差。数据显示,1月1日至11月23日,道琼斯指数期间累计下跌5.90%,标普500指数期间累计下跌15.50%,纳斯达克指数期间累计下跌27.87%,而去年同期,上述三大指数均取得了较大涨幅,分别上涨17.01%、24.88%、22.40%。
对此,中航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0年以后,面对疫情冲击,欧美各国纷纷实行财政赤字货币化政策,大开货币闸门。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配合直接向居民派发现金,充裕的流动性导致资本市场估值泡沫,美国股市出现“水牛”。今年以来,美联储持续加息,一方面从市场上回收了流动性,另一方面货币环境收紧也不利于经济增长,双重作用下,美国股市大幅下跌。
美国经济衰退迹象增多
风险正逐渐加大
目前,美国经济衰退风险与通胀问题备受市场关注。美联储官员一致认为,美国经济在明年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几乎与基线预期的可能性一样高。
最新披露的经济数据也显示出美国经济走弱、劳动力市场降温。美国劳工部11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0月份季调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7.7%,这离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相去甚远。当地时间11月23日,据美国劳工部数据,截至11月19日的一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为24万人,高于市场预期的22.5万人,为8月份以来新高。此外,标普全球公布的最新数据报告显示,11月份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购经理指数(PMI)继续下行,两项指标均低于荣枯线。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访时表示,考虑到当前美国经济仍然受多方面因素扰动,叠加通胀值始终维持在历史高位和美元流动性收紧对消费端造成压制,将加大未来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美国经济陷入实质性衰退的风险正逐渐加大。
邓海清认为,美国经济衰退迹象增多,无论是最新的PMI数据还是房地产市场数据都指向美国经济增长动能下降。未来随着欧美货币政策收紧,美国经济将进一步走向衰退。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访时表示,美国持续加息的思路是通过紧缩货币政策来抑制消费超过供给造成的通胀,这势必会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既降低通胀又维持经济良好增长的“软着陆”是不现实的。如果美国坚持压制通胀,2023年美国经济增长将明显减速,陷入衰退。
2023年美联储加息节奏或放缓
美股大概率迎动荡一年
未来,美联储的加息节奏将如何?邓海清表示,美国10月份通胀数据低于预期,叠加美国经济数据继续呈现衰退迹象,市场对美联储未来加息幅度的预期下降。随着美国通胀回落,经济衰退风险上升,2023年美联储加息节奏可能放缓或停止,美国市场利率水平将维持稳定并趋于下降。
陈雳则表示,从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美国CPI同比增速已经连续第四个月下滑,通胀值有所回落,但核心通胀韧性仍存,离美联储2%的政策目标仍有较大距离。预计在美国核心通胀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之前,美联储将维持紧缩的立场,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性较小。
德邦证券在2023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展望报告中表示,预测2023年美联储货币政策或将经历紧缩减码期(2022年12月份至2023年3月份),紧缩维持期(2023年5月份至2023年11月份),宽松启动期(2023年11月份以后)三个阶段。
对于美股未来走势,邓海清表示,“市场对美国通胀、加息、衰退预期的频繁波动会放大股市波动。明年美股大概率仍将是动荡的一年。”
陈雳表示,美股市场流动性压力仍存,再加上经济下行、通胀维持高位、疫情等因素持续扰动,未来美股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市场还未企稳。
郑磊认为,决定美股明年走势的主要是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经营业绩。通常美股会先于美国经济见底反弹,提前时间约为半年,如果2024年美国经济能够见底,美股可能会在2023年下半年见底回升。
美联储将继续大幅加息不惜一切代价对抗通胀
北京时间9月22日凌晨,美联储公布9月FOMC会议声明与经济预测。面对持续超出预期的通胀水平,美联储如预期那般,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75个基点,至3.00%-3.25%目标区间。这是美联储在本轮货币政策紧缩周期内,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也是上世纪80年代,前联储沃尔克“暴力”加息对抗通胀以来,美联储最大力度的连续加息。
会议声明显示,美联储仍将致力于恢复2%的通胀目标不动摇;同时表示,为实现这一承诺,预计未来继续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将是“适当的”。缩表方面,美联储将继续遵循原定的《缩减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从9月起开始加速缩减其持有的美国国债、机构债务以及抵押支持证券,月缩减目标达到950亿美元上限(600亿美元的美债及350亿美元MBS)。
中金公司研究部宏观分析师、副总经理刘政宁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访时指出,此次会议主要传递了三个信号:一是美联储抗通胀的决心还没有发生变化,仍致力于把通胀压制回2%的长期目标。二是为了抗通胀,美联储必须要进一步加息。未来利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高位。三是美联储下调了对明年GDP增长的预测,同时上调了对失业率的预测。由此可见,美联储或已经明白,经济增长的放缓将不可避免。
向前看,刘政宁预计美国的货币政策可能会持续处在从紧的态势;加息将带来更多痛苦已是必然的结果;美国经济步入衰退可能是大概率。
加息这条路美联储将“坚定不移”
无论是美联储最新发布的会议声明及经济预测,还是鲍威尔在会后的表态,均释放了美联储将继续大幅加息,不惜一切代价对抗通胀的信号。
据会后公布的利率点阵图显示,2022年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预测中值由此前的3.4%上调100个基点至4.4%;2023年将进一步升至4.6%;2024年或降息至3.9%。均高于美联储6月的预测。这表明政策制定者现阶段预计2024年前或不会降息,并预示后续美联储将继续大幅加息。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在发表的机构观点中指出,美联储最新发布的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到年底将至少再加息100个基点,甚至可能达到125个基点。表明紧缩步伐将比预期更为激进。
鲍威尔也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了将通胀率拉回2%并保持稳定,将致力于提高利率并将利率保持在高位,直到通胀率下降。他指出,根据历史记录,不能过早放松政策。鲍威尔称,美国没有自满的余地,尽管在某个时候放慢加息步伐是合适的,但美联储将“坚持下去,直到工作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一个月里,鲍威尔曾多次公开援引美联储前沃尔克2018年的自传书名——“坚定不移”。在此前8月的杰克逊霍尔会议上,鲍威尔就曾直言,“我们(美联储)必须坚定不移,直到工作完成”。显然,对于后续的加息路径,眼下的美联储与鲍威尔也都继续保持着“坚定不移”的鹰派立场。
对于后续的加息路径,刘政宁指出,今年美联储还有两次会议,分别在11月2日和12月14日。在这两次会议上,美联储应该会继续加息。至于加息的幅度,目前来看,下次会议可能加75个基点,12月再加50个基点,这种组合的可能性相对偏大。
瑞银指出,美联储这次的利率决议符合其观点,即央行将保持鹰派立场,不惜以经济增长作为代价,直至通胀出现明显的回落迹象。瑞银认为,美联储最终能够成功压抑通胀,但短期内货币政策不太可能转向鸽派。
总体来看,美联储此次的加息幅度虽在市场的“意料之中”。但此次最新发布的“点阵图”(显示政策制定者对后续紧缩路径的预测),以及鲍威尔此后表态的鹰派程度,均超出了投资者此前的普遍预期。受此影响,本次加息当日美国三大股指在会议声明发布后跳水,标普500指数、纳指以及道指均收跌1.7%左右。此外,2年期美债收益率与10年期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加深,而美元指数则上涨1.07%至111.37。
经济衰退概率上升
“控制美国通胀,没有‘不痛苦’的方式”。在9月议息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鲍威尔如是说。
与此前反复强调“美联储能够在避免经济陷入衰退的情况下控制通胀”的说法相较,鲍威尔此番略显悲观的声明,不仅再次凸显了美联储不惜一切代价对抗通胀的决心,似乎也在暗示着美国经济想要实现“软着陆”的难度或已越来越大。
对于美联储激进的加息步伐,鲍威尔坦言,无法预知这一过程是否会导致经济衰退,以及衰退将来会有多严重——“这将取决于工资和通胀压力下降的速度、预期是否保持稳定以及我们能否有更多的劳动力”。他补充道,如果需要“更有限制性的政策”以实现2%的通胀目标,“软着陆”的可能性会减小,但两者相较,高通胀将带来更大的长期痛苦。
另据最新的经济预测,经济增长方面,美联储下调2022年实际GDP增速1.5个百分点至0.2%;同时下调2023年实际GDP增速预测0.5个百分点至1.2%;预计长期经济增速保持1.8%不变。就业方面,美联储小幅上调2022年失业率预测0.1个百分点至3.8%,将2023年底失业率预测由此前的3.9%上调至4.4%,2024年底失业率由4.1%上调至4.4%。
对此,刘政宁分析指出,像鲍威尔自己承认的那样,加息会带来痛苦,已是必然的结果。但在就衰退这一问题上,鲍威尔实则有些避而不谈。此外,美联储在传递信息上,包括给出经济预测时,也已经比较保守,并没有给出非常悲观的预期。刘政宁解释道,作为美联储,鲍威尔已在试图避免制造“衰退恐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市场可能还是会朝着衰退的方向进行定价。
“我们对美国明年经济增长的预测结果,其实是比美联储现在的预测要更低的”。刘政宁指出,因为加息还没有停止,而美国的经济活动已经开始放缓了——包括房地产、消费等,所以按照这样的路径推演,“软着陆”的概率越来越小、希望越来越渺茫,经济衰退可能是大概率。
鲍威尔在会后的表态中也坦言,尽管供应链方面出现了一些好转,但是到目前为止,通胀的下降幅度并没有美联储预期的那么大,且住房方面的通胀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高位。
“我们的观点认为,此次衰退和以前的衰退有些不一样。我们称之为‘滞胀式衰退’。”刘政宁对记者指出,通胀、衰退这样的一个组合,基于历史经验,它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可能会持续更久。“所以我们判断美国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资产价格的调整都尚未结束,离真正的市场底部和宏观经济的拐点,可能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瑞银也表示,联邦基金利率升至4%或是经济能够承受的最高水平,而美联储显然威胁要将利率提高到4%以上。瑞银预期,通胀将会下降至足以让美联储在12月会议后暂停加息的水平;但如果通胀没有像预期般迅速降温,而美联储加息至接近5%,那么经济将难以避免地陷入衰退。
美股狂飙超4%美联储再次出手加息75个基点
美联储,再次令全球市场无眠。
北京时间7月28日凌晨2点,美联储宣布,将政策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从1.50%至1.75%升至2.25%至2.50%,再次加息7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
随后的凌晨2点半,美联储鲍威尔主持召开例行的新闻发布会,鲍威尔有意安抚市场称,在某个时间点放慢加息节奏可能会是适宜的、但尚未决定何时开始放慢加息步伐,必要时将毫不迟疑地取更大幅度的行动。这番表态,被市场认定为明显的鸽派信号。
鲍威尔话音落地后,美股、美债市场都迎来了强劲反弹,盘中道琼斯指数瞬间拉涨超515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盘中最大涨幅超4%。截至收盘,标普500指数收涨2.6%;道指涨超436点,涨幅1.37%;纳指大幅收涨4.06%。
7月的议息会议,或将成为美联储政策周期的关键分水岭,未来的加息路径将决定市场未来的走向。
美联储再次疯狂
美联储的7月加息和鲍威尔的最新表态,再度成为全球市场的焦点话题。
北京时间7月28日凌晨2点,美联储会后宣布,将政策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从1.50%至1.75%升至2.25%至2.50%。至此,美联储年内已连续四次货币政策会议加息,并且连续第二次加息75个基点。
同时,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区间的上限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上调75个基点,从1.65%升至2.40%,符合市场预期。
回顾美联储这一波加息节奏,不可谓不激进。自今年3月开启加息以来,美国通胀也一直疯狂加速,使得美联储从3月加息25个基点、到5月加息50个基点,再到6月、7月连续加息75个基点。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美联储前保罗middot;沃尔克与通胀作斗争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凶猛加息轨迹。
其实,对7月加息的预期,市场已经有所准备。在美联储议息决议公布前,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西太平洋银行等在内的投行巨头都预计,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是大概率。
市场同样也持类似态度,芝商所利率观察工具FedWatch显示,美联储7月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达到了75.1%;美联储传声筒《华尔街日报》也暗示,美联储将在7月会议上继续加息75个基点。如此看来,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几乎已经被市场完全定价。
因此,市场更关注的是,美联储的第二次激进式加息是否会成为这一轮加息周期的分水岭。随后的凌晨2点半,鲍威尔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意安抚市场,并释放了积极信号。
鲍威尔称,另一次非同寻常的大幅加息将取决于数据,在某个时间点放慢加息节奏可能会是适宜的,美联储需要保持灵活。
鲍威尔的话音落地后,美股、美债都迎来了强劲反弹,盘中道琼斯指数瞬间拉涨超515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盘中最大涨幅超4%,截至收盘,标普500指数收涨2.6%;道指涨超436点,涨幅1.37%;纳指大幅收涨4.06%。
明星科技股全线大涨,谷歌母公司Alphabet暴涨7.7%,创年内第二高涨幅;微软大涨6.7%,特斯拉涨6.2%,奈飞涨6%,收复4月20日来全部跌幅;亚马逊大涨5.4%,苹果涨3.4%。
热门中概跟随大势走强,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收涨1.7%,哔哩哔哩涨超4%,唯品会、小鹏汽车、百度涨超2%,阿里巴巴、蔚来涨超1%。
美债市场也迎来了强劲反弹,美债收益率大幅下挫。其中,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美联储加息公布后跌幅翻倍至逾6个基点,日低下逼2.72%,刷新两个月最低。鲍威尔放鸽后,10年期基债收益率跌幅收窄,徘徊2.785%的平盘位。
当晚美联储公布的决议声明强调,美联储委员会强烈承诺,将让通胀率回落至2%这一目标。
对于海外市场而言,美联储再度激进加息75个基点,或将进一步加剧资金外流、货币贬值风险。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与美国的利差缩窄,或将使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的资金净流出加剧。
据一项对亚太地区政策利率分析显示,目前亚太地区的风险程度较高。其中泰国市场面临的风险最大,因为泰国央行将利率维持在历史低位。
美联储的关键时刻
很显然,市场对于7月加息75个基点已有充分预期,未来的加息路径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7月会议结束后,美联储将于9月21日召开下一次会议,届时政策制定者将在加息75个基点和50个基点之间二选一。
华尔街机构人士表示,7月的议息会议,将成为美联储政策周期的关键分水岭。同时,在7月至9月期间,美国将披露大量经济数据,这也令美联储货币走向更具有不确定性。
因此,美联储官员在此次会议上的任何表态,都将牵动着市场的心弦,市场正在所有声明中寻找,美联储对美国通胀、经济衰退看法的蛛丝马迹。
鲍威尔在当晚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某个时间点放慢加息节奏可能会是适宜的、但尚未决定何时开始放慢加息步伐,必要时将毫不迟疑地取更大幅度的行动;美联储在利率行动方面将不再提供那么清晰的前瞻指引。
部分联储官员认为,在9月会议上加息50个基点是基本情况,也有少数人认为,应该加息25个基点。
但鉴于通胀依然过热,瑞银认为,现在就发出仅加息25-50个基点的信号,还为时尚早。据瑞银透露,目前FOMC对9月会议加息25个基点的支持程度很低。尽管鲍威尔可能表示,不排除9月加息25个基点,但关于9月加息幅度的辩论更可能在50个基点和75个基点之间展开。
瑞银预计,8月公布的数据将显示,整体通胀将显著放缓,就业市场数据也将进一步放缓。因此,瑞银的基本预期仍是FOMC将在9月会议上重新加息50个基点。进一步来看,预计核心通胀率将显著下降,叠加对经济增长的担忧加剧,使得美联储不得不在12月的会议后暂停加息,甚至在2023年可能转向降息。
另外,高盛也预计,美联储9月将加息50个基点,11月、12月将分别加息25个基点,终端利率将达到3.25-3.5%,后续或将放慢加息步伐。高盛给出的预测理由是,当前美国经济已经处于低于潜在增长水平的轨道上,今年晚些时候的数据或许会更加疲软。
摩根士丹利预计,美联储在9月会议上加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为55%,75个基点的可能性为35%。
美国经济衰退的阴霾
7月会议的重要程度,已经不言而喻。爆表的通货膨胀、就业市场、经济衰退风险,都是美联储需要竭尽全力权衡的关键点。
在疯狂加息之后,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预测,未来6至12个月,美国将出现经济衰退,劳动力市场的势头减弱,并最终导致一场失业潮。市场估计,这将把失业率推至接近5%的水平,目前为3.6%。
值得一提的是,7月议息会议后,美国商务部将发布第二季度GDP数据,亚特兰大联储GDPNow模型的最新预测显示,第二季增速将为-1.6%,美国经济将迈入传统意义上的技术性衰退(连续2个季度GDP萎缩)。
在刚刚召开的记者发布会上,鲍威尔对上述3个方面都有提及。
鲍威尔表示,通胀仍然远高于美联储的目标,令人失望,美联储正在迅速取行动,以降低通货膨胀,美联储有决心这么做。
在谈到经济衰退风险时,鲍威尔称,美国目前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美联储试图避免衰退、美联储尝试着不犯错。第二季度经济放缓值得注意。需求依然强劲,今年美国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美联储的目标是实现宏观经济软着陆。
鲍威尔认为,美国就业市场紧俏表明,根本的需求是稳固的。美联储需要使劳动力市场疲软,这是必要的,这样才能让通胀回落,美联储希望看到需求持续低于潜在水平。
另外,本次美联储会议声明继续继续强调俄乌冲突影响通胀和经济,删除了疫情可能影响中国供应链的说辞,继续重申通胀高企体现能源涨价,新增说辞支出和生产指标最近减弱。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美联储释放放缓加息信号新兴市场提前行动
10月开始全球央行政策收紧力度有所放缓,经济压力令决策者开始权衡高通胀压力下的利率路径。发达经济体中,澳大利亚联储、加拿大央行最近一次加息幅度均不及市场预期,美联储也释放了放缓加息的信号,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已经考虑紧缩周期的结束。
摩根大通策略师科拉诺维奇(MarkoKolanovic)认为,各国央行激进加息或已接近顶峰,紧缩的步伐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放缓,不过现在评估最终利率走向还为时过早。
部分发达经济体“轻踩刹车”
在上周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决议声明首次提出,在确定未来的加息幅度时,将考虑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影响的滞后性,这也被市场解读为放缓加息的重要信号。
美联储鲍威尔称,尽管未来加息幅度可能较小,但终点利率将高于此前的预期。虽然目前降低通胀方面的进展不大,多位美联储决策者已经在最新的讲话中暗示,将在下次政策会议上考虑小幅加息。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12月加息75个基点的预期有所降温。
除了美联储以外,多个发达经济体也开始或准备放慢紧缩的步伐。上月加拿大央行意外决定仅加息50个基点,加拿大央行行长麦克勒姆(TiffMacklem)表示,虽然距离确保通胀处于低水平、稳定和可预测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货币政策紧缩阶段将接近尾声。央行预计未来几个季度经济增长将停滞,注意到近几个月一些市场出现了金融压力。
加拿大银行RBC发布报告称,全球环境恶化、国内增长放缓、劳动力市场疲软的早期迹象以及整体通胀率下降速度快于预期等因素都支持加拿大加息速度放缓,加息的影响尚未完全影响到更广泛的经济活动。预计明年上半年加拿大经济将出现温和衰退,央行12月将加息25个基点,随后利率会保持在4%。
澳大利亚联储于10月开始主动放慢了加息步伐。本月1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2.85%,这是今年第七次加息。会议纪要指出,未来加息的规模和时间将继续取决于即将到来的数据以及对通胀和劳动力市场前景的评估。
澳大利亚联储认为,有迹象表明经济正在失去动力,因此有必要取谨慎的措施。不断上升的借贷成本已经给高负债的澳大利亚家庭增加了压力。此外,最新的企业购经理人指数调查显示,服务业活动不断恶化,澳大利亚出口的需求则受到了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
英国央行上周以分歧表决的结果将基准利率上调75个基点至3%,不过英国央行强调利率峰值将低于金融市场预期的水平(即明年将达到5.25%的峰值),并警告称如果利率沿着市场预期的路径前进,这可能将引发为期两年的衰退。“我们无法对未来利率做出承诺,但基于目前的状况,利率的上涨幅度将低于金融市场目前的价格。”英国央行行长贝利(AndrewBailey)表示。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英国经济已经陷入泥潭,近几个月来该国PMI持续回落,通胀压力下8-9月零售销售额分别下降,机构预测周五将揭晓的三季度英国GDP将萎缩0.5%,留给英国和央行的挑战正在愈发艰巨。道富EMEA宏观策略主管格拉夫(TimGraf)表示,峰值利率可能接近4%至4.25%。“央行的信息显然是鸽派的,经济已经处于衰退之中,预计将持续到2023年,限制了利率大幅上调的必要性。接下来,重点将转移到秋季预算报告。”
新兴市场提前行动
新兴市场的政策转向步伐相较于发达经济体更快。道琼斯市场统计发现,18家新兴市场央行中有5家在10月份上调了325个基点,远低于6月和7月超过800个基点的规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此前警告称,发达经济体加息的溢出效应可能会损害新兴市场经济体。只有在国内通胀预期稳定的情况下,新兴市场才能继续提供政策支持。IMF认为,由于自身财政刺激的空间有限,汇率波动或导致新兴市场资本大量外流冲击经济。
作为本轮全球加息潮的“排头兵”,不少中东欧国家已经考虑结束紧缩周期。
捷克今年8月起率先叫停加息周期。上周捷克央行连续第三次将基准利率维持在7.00%。央行预测显示,2023年捷克经济将萎缩0.7%,而此前的增长预期为1.1%。该国大多数政策制定者认为,尽管通胀率可能在年底前保持高位,但已接近峰值,利率水平足够缓解国内价格压力。捷克央行行长米歇尔(AlesMichl)表示,虽然通胀上行压力不小,注意到国内外经济衰退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未来利率将长期保持稳定。
匈牙利央行10月底将基本利率维持在13.00%。决议声明表示,紧缩的货币条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以确保通货膨胀预期稳定,并以可持续的方式实现通胀目标。匈牙利国家银行副行长维拉格(BarnabasVirag)表示,基本消费价格趋势的好转正在“形成”。
波兰央行上月将关键参考利率保持在6.75%不变。自2021年10月开始紧缩周期以来,波兰已连续11次上调利率。由于能源关税的增加以及乌克兰局势导致的能源和农业成本的上升,波兰9月份通胀率达到26年来新高。波兰央行认为,高利率已经限制了需求增长。
自2021年3月从历史低点2.00%开始起步,巴西央行累计加息1175个基点后停下了脚步。9月,巴西通胀率回落至7.17%,为去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不过巴西央行依然保持警惕,称不排除“恢复加息周期”的可能性。
智利央行上月将隔夜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11.25%。智利央行表示,目前估计利率已达到本周期的最高水平。未来将把利率维持在当前水平,以实现长期通胀目标。
未来会如何发展
盛宝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雅各布森(SJacobsen)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访时曾表示,全球央行将在明年一季度左右达到政策“鹰派高峰”,并为全球经济迎来转机。在此之前,随着全球利率继续上升,通胀可能在短期维持高水平,然后会逐渐消退。
摩根大通分析师克拉诺维奇(MarkoKolanovic)表示,随着通胀率开始回落,各国央行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放慢加息步伐,预计全球激进加息阶段将于2023年初结束。然而,加息速度放缓并不一定意味着各国央行的利率重点会降低。“市场渴望看到今年激进的加息周期达到顶峰,但如果期望央行提前结束与通胀的斗争,那就大错特错了,这需要通胀回落的信号。”他写道。
野村证券研报称,由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主要国家的实际收益率已触顶,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央行展露出可能停止加息的迹象,全球长期收益率的上行空间有限。
贝莱德投资研究所主管博文(JeanBoivin)相对谨慎,认为对紧缩预期的任何乐观情绪都可能为时过早。“我们看到央行正走上过度紧缩政策的道路。”他在展望周报中表示,“美联储和其他发达市场央行一样,只有在加息带来的严重损害更加明显时才会停止。我们认为,利率已经达到可能引发衰退的水平。”
美联储加息是
参考消息网9月13日报道英国《金融时报》网站9月11日报道,该报对知名学院派经济学家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美联储将不得不逐步降低在肺炎疫情期间实施的经济刺激的力度,并在2022年开始加息,以应对不断上升的通胀。
这项由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与英国《金融时报》合作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方式可能比其最近的预测结果和市场预期更加激进。
据报道,刚刚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美联储将在2022年加息至少25个基点。近20%的受访者预计美联储将在明年上半年加息。这比美联储官员今年6月预测的加息时间要早得多,当时他们预计只会在2023年加息。
在接受调查的49位经济学家中,大多数人预计美联储将很快宣布开始削减或“缩减”每月1200亿美元的债券购买,然后在2022年前结束该。
报道称,美联储承诺维持目前的债券购买规模,直到美国经济在实现2%的平均通胀率和就业率最大化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一步进展”。官员们表示,第一个目标已经实现,但要实现第二个目标还有改进的空间。
超过40%的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将在11月的会议上宣布缩减购债规模,而31%的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将在12月宣布这一消息。许多经济学家警告说,如果肺炎疫情进一步蔓延,就业数据停滞不前,时间表可能会被推后——他们中有四分之一的人预计,美联储要到明年才会发布相关通知。
据悉,这一调查结果是在9月3日至8日收集的,与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鹰派成员提出的观点一致。这些“鹰派”成员担心物价飞涨,认为美国经济现在可以承受缩减刺激规模的影响。
布兰代斯大学经济学家斯蒂芬·切凯蒂(Stephen Cecchetti)表示:“到2022年,劳动力市场将足够强劲,工资增长也将足够强劲。”
报告指出,疫情期间积累的储蓄导致消费需求激增,再加上严重的供应瓶颈和其他因素的短缺。种种因素将通胀率推至13年来的最高水平,并再次引发人们对通胀压力将持续的担忧。
编辑器/字段
"," force_purephv":"0 "," gnid":"99bb7db106ac7b674 "," img_data":[{"flag":2," img":[]}]," original":"0 "," pat":"piece_72time,art_src_3,fts0,sts0 "," powerby":"cache "," pub_time":1631589120000," pure ":"," rawurl":"://zm.news.so-:肯定会是因为美国这么做是为了让自己以后有一个好的发展,但是可能真的会造成金融危机,所以要慎重。
美联储什么时候会提高利率?:如果美联储过于关注当前的经济数据,恐怕要等太久才会加息——现在开始加息可能为时已晚。每当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召开政策会议时,美联储都会考察经济,并就缩减量化宽松规模(QE)做出相应决定。我认为前瞻性的利率指引非常谨慎...我不认为破产清算授权可以解决银行业‘大到不能倒’的问题。
美元加息时间:2019年美元加息时间与2018年大致对应。2018年有四次加息,分别是2018年3月31日、2018年6月13日、2018年9月27日和2018年12月18-19日。2018年美联储加息时间表:1。2018年3月31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1.5%-1.75%。2018年6月13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至1.75%-2.00%。2018年9月27日,美联储宣布今年第三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至2.00%-2.25%。
如果美联储在3月份加息,该怎么办?展望2022年的到来,投资者仍然觉得美股应该承压:大型科技股将承压。3月以后,加息的靴子就要准备好了。
美国今年什么时候加息?虽然4月份有可能,但如果有这样的意向,月中的议息会议就会公布。4月份的消息应该只是试水,还得等6月份。
美国历史上增加过几次利率?分别在哪一年。加息对外汇市场、贵金属、经济有什么影响?简单来说,加息意味着增加-:2004年6月30日至2006年3月28日格林斯潘时期,在当前美元2年的加息周期中,美元利率连续15次从1.00%升至4.75%。对外汇市场的影响是七涨八跌。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自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历史上美元与贵金属一直是负相关的。也就是黄金跌了,美元涨了。加息意味着市场上货币过剩,容易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增加银行存款,减少货币流通的目的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达到。物以稀为贵,市面上流通的美元减少了。然后,美元的价值增加了。贵金属比黄金有更多的货币属性。
美联储历次加息时间表及其影响-:加息时间表:北京时间2016年3月17日凌晨,美联储如市场预期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将年内加息次数由之前的4次减少至2次。全球经济隐藏的下行风险和美国仍然较低的通胀率成为美联储此次暂停加息的两大担忧。北京时间2016年...
2022年美元还能涨到7吗?-:2020年初,笔者买了一些美元,准备出国旅游。最低进价在6.7元,最高进价在6.9元。最高的时候,美元兑人民币达到7.2元。随着疫情爆发后美联储无限宽松政策的趋势,疫情几乎摧毁了美元的实体经济。...
美联储何时会提高利率?-:根据美联储1月议息会议纪要,当时美联储官员一改以往加息的鸽派倾向,透露出最快将在3月再次加息的最强烈信号,并指出“很快”就会再次加息。此外,自上次会议以来,许多美联储官员对3月加息的看法变得更加鹰派。...
帮我查一下美国什么时候加息。-:会议将于北京时间明天早上5点召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