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宣布燃油价_津巴布韦石油储量
1.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是怎么回事?
2.一万元人民币,能在津巴布韦买到哪些东西?
3.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世界上最穷的国家吃土
4.如何对抗通货膨胀
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是怎么回事?
津巴布韦突然的政治变动带来的经济风险促使该国比特币价格大涨10%,而在此前,该国的比特币价格一直处于高位,“引领”全球市场。
据美国11月15日报道,当日津巴布韦Golix网站显示的比特币价格已飙升至13499美元,几乎为国际市场交易价格(约7000美元)的两倍。同时,包括美元在内的国际流通货币在津巴布韦无序的市场中的溢价都已接近100%。
在长期缺乏硬通货的津巴布韦,高风险的比特币已然成为这个国家民众的重要储蓄、保值工具。而这背后,是津巴布韦长期以来的内忧外患——超高通胀、外汇短缺、经济危机……
“曾经,津巴布韦一度是南部非洲继南非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但最近十多年,其经济发展非常失败。他(穆加贝)的土地改革、经济改革、货币政策,(都失败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南非开普敦大学客座教授郭俊逸接受澎湃新闻访时指出,穆加贝“经济上的失败”,是导致这场政治风暴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特币成保护我资产唯一途径”
伴随着一年7倍的增幅,比特币的价格泡沫风险早已受到国际众多专业投资者的警告。
然而,在津巴布韦,比特币却是最“安全”的投资之一。许多人愿意在第一时间将自己银行账户中带有无数个“0”的本国货币存款兑换成加密的数字货币比特币,或者黄金。
“我将所有的储蓄都换成了比特币,这是我保护我资产的唯一途径。”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一家科技企业工作的阿诺德(Arnold Manhizwa)向路透社表示。
几个月前,阿诺德为自己刚出生的女儿购买了20美元的比特币,如今其市值已涨到200美元。“如果我把钱存到津巴布韦银行,到头来我将一无所有。”阿诺德解释道,“钱取不出来,存款一直在贬值。但如果我有比特币的话,它就每天都在升值。”
据津巴布韦Golix数据显示,过去30天内,Golix处理了超过100万美元的交易,这一数值是该去年全年交易额的10倍。
在津巴布韦,长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已导致钱不如纸,同时,拮据的外币储备、对MasterCard和VisaCard等国际支付手段的诸多限制,更助推了比特币的交易。
“财富”网站报道指出,如今,津巴布韦人想要换1美元,需要拿出35千万亿津巴布韦元来,还时常处于无钱可换的状态。
即便是美元交易,人们也需要花费180“津美元”(储存在津巴布韦银行账户中的美元),才能在中换取100美元现钞。相比之下,更易于国际流通的比特币成为了津巴布韦人更好的储蓄、保值工具。人们还会使用比特币来给在海外读书的孩子汇款。
事实上,13499美元的价格并非比特币在津巴布韦的峰值。据路透社13日报道,上周,伴随着国际市场价格的普遍拉升,Golix的比特币价格更是触及13900美元,但在周日(11月12日)跌破了11000美元,24小时内下跌幅度达8%,整体振幅超过20%。
“尽管具有波动性,但许多人仍将比特币视为更好的保值手段。”Golix的电子货币分析师塔莱(Taurai Chinyamakobvu)表示。
纸钞上不断增长的“0”
在上世纪80年代津巴布韦独立之初,这个南部非洲国家一度被誉为“非洲面包篮”——来自这片土地的粮食养活了不少非洲饥民。作为南部非洲第二大经济体,GDP增长曾连续两年达到21%,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GDP增长率的3倍。良好的工农业基础和较高的受教育水平使津巴布韦曾经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率先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非洲国家。
变化从2000年开始。这一年,总统穆加贝开始大力推行“土地改革”政策—— 强行收回白人农场主的土地,将之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黑人。此举大大破坏了津巴布韦原有的经济体系,引发了粮食危机,该国的农业、旅游业和矿业随之一落千丈。
不仅如此,津巴布韦对国内白人的打压还使之与部分西方国家迅速交恶,后者对其实施了严厉的制裁,津巴布韦经济进一步濒临崩溃。
到2006年,津巴布韦的年通胀率为1042.9%,2007年则冲到10000%以上。到了2008年6月末,津巴布韦货币的汇率已跌至1美元兑1000亿津巴布韦元,而厚厚一沓纸币凑够的1000亿却只能买到一个面包。
这一年,津巴布韦多次推出大面值纸币,从年初的1000万面额到5000万、2.5亿。到了8月,开始发行第三代津元,新货币的1元相等于上一代的100亿津元。但这一举措并未见效,2008年12月4日,推出了新版面额为1000万、5000万和1亿津元三种新钞;12月12日,推出面额5亿的钞票;12月19日,面额100亿的钞票正式问世。
次年,在推出了“1”后面紧跟着14个“0”的100万亿面额钞票后,津巴布韦选择发行第四代新钞,划掉了前一代纸币上的12个“0”,即1万亿元第三代钞票=1元新钞。但由于恶性通货膨胀,这些“0”又迅速地涨了回来。最终,在该国通胀率达到1000000000%后,宣布停止发行本国货币,开始使用稳定经济体的一篮子货币组合。
此后,美元、欧元、英镑、南非兰特、博兹瓦纳普拉、人民币、日元、澳元、印度卢比等9种货币先后被允许在当地流通。其中,美元与南非兰特占据主体。
为了促使已印发的津巴布韦币彻底退出历史舞台,2015年津巴布韦宣布取“换币”行动,从当年6月15日起至9月30日内,175千万亿津巴布韦元可兑换5美元,每个津元账户最少可得5美元。此外,对于2009年以前发行的老版津元,250万亿津元可兑换1美元。
然而,即便将津巴布韦元兑换成美元,对于许多民众而言,不过是其银行账户里换了一个数字。
去年开始,由于长期缺乏美元储备,津巴布韦中央银行实行管制,规定每天每个账户只能提取50美元,而银行自身的限制则更为严苛——只能提取20美元。每天,都有民众在银行门口排起长龙,等待着将账户中的“津美元”变为手中真实存在的现钞。
同时,为了防止潜在的通胀,除了比特币,津巴布韦人还疯狂地囤积任何他们认为具有保值能力的东西。汽车、房产和股票的价格都不断上涨。在2008年10月,津巴布韦工业指数曾出现过一天内涨幅最高达到257%的记录。据“财富”网站报道,过去一年内,津巴布韦工业指数共上涨了322%,市值约为145亿美元。而在过去两个月内,这一指数再度翻了一番。
前副总统下台前曾开启经济改革
尽管拥有丰富的矿产,但无序的管理和落后的设备使得为数不多的矿业开难以挽救津巴布韦疲弱的经济。
“在津巴布韦没有市场与经济,想要赚钱就只能从政治上入手。”郭俊逸说。
事实上,从2014年被任命为副总统之后,埃默森·姆南加古瓦就与前财政部长帕特里克·奇纳马萨开始了一系列改革。他们打开了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沟通渠道。
另据路透社此前公布的一份情报文件显示,姆南加古瓦还让17年前被夺走土地的成千上万白人农民再重新回到他们被赶走的地方,以此来振兴经济。
然而这一切在10天前戛然而止,穆加贝6日突然宣布解除姆南加古瓦的副总统职务,指认他觊觎总统宝座。姆南加古瓦称因人身安全遭到威胁,被迫离开津巴布韦,下落不明。
11月15日,津巴布韦国内政局发生巨大变化。已连续执政37年的穆加贝被军方软禁在家中,目前尚未就政局变化发表任何公开声明,他的革命战友、有军队支持的埃默森·姆南加古瓦能否顺利继任成为津巴布韦新总统也还尚未可知。不过有消息称,姆南加古瓦15日已经回到国内,津巴布韦政局下一步走势仍有待观察。
“2000年开始,津巴布韦的经济便一蹶不振,如今我们看到它出现了改变的希望。”郭俊逸评论道。
一万元人民币,能在津巴布韦买到哪些东西?
您好,可以买到一些廉价的生活物品。在津巴布韦,一瓶矿泉水的价格大概8块钱左右,是国内的四倍左右。不过还是可以买一些津巴布韦的特产的,比如石雕、香烟、纸巾。
今日(2021-10-29)最新人民币兑换津币汇率(人民币cny / 津巴布韦元zwl):
1元人民币=50.229津币(1津币=0.01991元人民币)。相当于50万津币。
以下是津巴布韦的一些数据:
实际GDP增长 -8 %
国内生产总值 21.04 billion US dollars
GDP(以PPP为基础) 39.82 billion international dollars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385 US dollars
人均GDP(以PPP为基础) 2,622 international dollars
经常帐余额(美元) 1 billion US dollars
GDP经常帐余额百分比 4.7 %
总债务 88.9 %
贫困水平 39.5 %
国际储备 33,405,021 US dollars
近一个月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达到50%,意味着每天津币都在贬值,去年津巴布韦的CPI 达到557.2%。目前津巴布韦都是再用美元交易。
津巴布韦的物价越来越高,钱却是越来越薄,通货膨胀让许多人大喊吃不消,位于非洲的津巴布韦,感触绝对特别深,一张面额1000万津巴布韦元的纸钞,只能换到1.5美元,而在津巴布韦买一只鸡要1300万津巴布韦元,游民至少要捡两个月的垃圾,加上不吃不喝才能买到一只鸡。
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世界上最穷的国家吃土
1、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2、世界上最穷的国家3、世界上最穷的国家是哪个国家4、全球最穷的10个国家5、世界上哪个国家最穷?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
截止2020年,津巴布韦,人均GDP0.1美元
极度的通货膨胀让津巴布韦沦为世界最穷的国家。之前他还位居世界最穷第十位,但是恐怖的通货膨胀率让这个国家的经济垮掉了。通货膨胀让这个国家从2007年开始印了十个亿美元的货币,但是这些钱仅仅够买几个鸡蛋。
2008年8月决定让银行从货币的末尾减掉10个零。因为这些零已经不起任何作用。6个月后他们去掉了6个零但是又新加了12个零。百分之87千的七乘方的通货膨胀意味着物价每1.1天就会翻倍。举个例子,如果周一一个苹果卖1美元那么到星期天这个苹果就会卖到64美元。
一个月同样的苹果就会卖到1百万美元。最大的银行在2009年发布了面额高达100兆美元的货币。除了经济问题津巴布韦的人均寿命也是世界最低的;男平均寿命为37岁,女平均寿命为34岁。导致过早死亡的原因之一是高达20.1%的人都携带着HIV和艾滋病原体。健康问题的解决看不到希望;2009年四个最大医院其中有三个还有该国唯一的医学院都被迫关闭了。
扩展资料:
自然丰富,工农业基础较好,正常年景粮食自给有余,曾为世界第三大烟草出口国。2000年以来,因实施“快速土改”受到西方制裁,经济大幅缩水。外汇、燃油和生活必需品短缺,通货膨胀率激增,大量人口涌入邻国。
2008年3月后,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至当年年底经济基本崩溃,财政、金融和税收等关键部门基本停止运转,水电、通讯、医疗、教育等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几近瘫痪。
2009年2月,联合成立后,经济形势有所好转。2016年以来,经济困难加剧,流动性严重短缺。2017年12月,姆南加古瓦成立后,努力建设“经济新秩序”,但仍面临诸多困难。
百度百科-津巴布韦
世界上最穷的国家
世界上最穷的国家是:
1、津巴布韦—人均GDP0.1美元极度的通货膨胀让津巴布韦沦为世界最穷的国家。之前他还位居世界最穷第十位,但是恐怖的通货膨胀率让这个国家的经济垮掉了。通过膨胀让这个国家从2007年开始印了十个亿美元的货币,但是这些钱仅仅够买几个鸡蛋。
2、刚果民主共和国—人均GDP334美元:不要把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搞混。刚果民主共和国在19年前成为扎伊尔。刚果是非洲最大的国家,官方语言是法语,刚果的人口比法国人口多1000万,1998年开始的第二次刚果战争让整个国家变得萧条。
这次战争有7个其他国家的部队参与并导致二战后很高的死亡率,这次战争导致54万人丧生。在非洲,这次战争被称为非洲世界战争。据估计在2010年刚果每个月将有45000人在战争中死亡。刚果也是世界上食人部落存在的最大的国家。
3、利比里亚共和国——人均GDP379美元,利比里亚是少数几个没有沦为欧洲殖民地的国家之一。但是,利比里亚却被从美国逃出的一些奴隶发现并发展成为了殖民地。这些人掌握了这个国家的大权并且建立了和美国紧密相连的。1980年利比里亚的总统被推翻,紧接着是很长一个时期的内战。成千上万的利比里亚人民死于严重的经济危机。
世界上最穷的国家是哪个国家
世界上最穷的国家有:阿富汗、中非共和国、塞拉利昂、厄立特里亚、尼日尔、索马里、布隆迪、利比里亚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津巴布韦
中非共和国人均GDP754美元,这个非独立命名的国名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位于中非的原法国殖民地。作为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中的一员这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管理能力是相当弱的。
这个国家的完全依赖于外国的支援以及其他的非利益性组织的帮助。这些友善的救援者的支援是这个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
大概40%的进口收入来源于该国钻石的输出。和本文中将要提到的其它贫困的非洲国家一样中非共和国基本靠自己来满足粮食需求,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要忍受营养不良和饥荒的折磨。
全球最穷的10个国家
全球最穷的10个国家:南苏丹、布隆迪、马拉维、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尼日尔、索马里、塞拉利昂。
一、南苏丹
南苏丹是东非的一个内陆国家,全国分为10个州,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道路、水电、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严重缺失,商品基本依靠进口、价格高昂。自2005年以来,国际社会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向南提供了大量的援助。
二、布隆迪
布隆迪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为农牧业国家,主要的支柱产业为咖啡和茶,其发展经济的困难在于国家小,人口多,贫乏,无出海口。国家收入的70%来自农业,主要出口产品有咖啡、茶叶、棉花、皮张等,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
1962年获得独立后,该国接连遭遇军事,陷入地区动荡。胡图人和图西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导致该国在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发生内战,使其人民进一步走向贫困和饥饿。
三、马拉维
马拉维是传统的农业国,由于地处内陆交通不便、自然特别是能源缺乏、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马拉维经济长期发展缓慢。不过现在马拉维经济表现总体向好,主要得益于有力的货币紧缩政策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外汇储备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
四、中非共和国
中非共和国位于非洲的中心,中非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在人类发展指数中位居末位。中非物资极度匮乏,因政局持续动荡,战乱不止,生产无法正常进行,经济形势不断恶化。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80%以上的工业品靠进口。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非共和国拥有丰富的宝贵自然,如铀、黄金、原油、钴和木材,仅钻石出口就占该国出口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五、刚果民主共和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矿业为主,工业欠发达。是非洲总面积第二大的国家。1960年从比利时独立出来后,由于政治暗杀、军事、内战等原因,国家陷入了多年的经济萧条。几十年的政治不稳定、腐败以及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使其自然财富变得一文不值。刚果金是世界第二大钻石生产国。
世界上哪个国家最穷?
世界上最穷的3个国家,贫穷到无法想象,每个都让人心疼不已!
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是非常的好了,吃的饱穿的暖,但是可以从爸爸妈妈他们那里听到,以前我们中国人民过着什么样的苦日子,通常都是要挖野菜,啃树皮的,可见我们老辈人受了多大的苦,这些我们也只能听一听,完全感受不到当时的那种穷日子,但是在现在这个科技发达,经济景气的时代,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些类似我们国家之前的那种苦日子的。而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世界上最贫穷的三个国家。
一、刚果民主共和国
刚果金这个国家,是非洲地区的一个国家,而土地面积是非洲的第二大的国家,人口也是非常的多,但是这个国家非常的落后,远远没有一个大国该有的经济实力和现在的科技感。
而刚果金之所以贫穷,是因为这个国家也是经历了战乱,使他们擅长的农业和矿业都瘫痪了,在战争之前他们还可以靠农业和矿业来维持人民的经济压力,日子过得还不错,可惜还是因为战争给摧毁了这个平衡,导致这个国家的经济跌入谷底。
到21世纪的时候,刚果金的经济才渐渐的复苏,慢慢的增长起来了,甚至在很多国家的资助下,人民的生活还是有了一点起色,但是这个国家之前实在是落后,所以就算这样,他们的经济也是不太好,人们没有多少收入,导致吃不起好的,全都变的营养不良还有落后的医疗水平,所以这个国家的人们的寿命都较短。
二、海地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过海地这个国家,这个国家是在北美洲的一个岛上,但是这个岛的自然灾害非常的严重,导致这个国家长年处于救灾的状态下,再就是这个国家长年地震,所以很难有什么经济来源,导致这个国家没有先进的设备去带来生产力,所以这个国家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工作,就没有什么收入了。
我们最近流行的网络用语“没钱要吃土了”,很火,但是没有人会真正的去吃土的,但是海地人们有的真的吃土,他们没有经济来源,但是为了活下去就只能是用土当成面粉,用油和盐和起,作为食物吃下去。可见有多么的贫困。
三、津巴布韦
这个国家,不知道的人肯定会以为他们有多么的有钱,在很久以前他们国家的通货膨胀了,导致他们的货币面值非常的大,最大的已经发到100亿津巴布韦币了,导致连这个国家的面包什么的都需要1000亿津巴布韦币。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国家的经济已经崩溃了,也是无力回天,许多的医院都因为经济崩溃而关门了,许多津巴布韦的人民有病都没有地方看,只有慢慢的病死。为了生活有的人们也只能靠乞讨过活了。
看了上面三个国家,觉得我们国家的生活真的是太好了,谢谢我们的的努力,为我们创造出这么和谐美满,安逸幸福的生活。世界上最穷的3个国家,贫穷到无法想象,每个都让人心疼不已!
如何对抗通货膨胀
本世纪初以来,通货膨胀似乎被华尔街乃至全世界遗忘了。便宜的自然和大宗商品,无论是能源,金属,还是农产品,好象是天经地义。人们的车是越开越大。象通用汽车的其他车尽管销售不尽人意,但仿军车的喝油怪物悍马(Hummer)却大部分人都觉着酷。金融界一度担忧的不是通货膨胀,或 Inflaction,而是其反面,Deflation, 或通货紧缩。
但去年下半年开始,随着不断飙升的油价,通货膨胀这怪物张开血盆大口回来了。大概最著名的征兆是据说有一天二师兄得意洋洋的对大师兄夸口,妖精们已经不要吃师父了,他的肉已经更贵了。所以大师兄,你回花果山去吧。
接着的是日常用品,农产品开始大幅涨价,尤其是大米。有人开始屯积大米,超市和Costaco的大米一度脱销,因而不得不限量供应。只是这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对抗通货膨胀。设大米$50一袋,你买上10袋,家里的车库就有些挤了。一百袋大概是能储存的极限了。那才不过五千美刀。就算你把这些钱全省下来,又能省多少呢?何况还有霉变虫吃等损耗?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方法。
一想到通货膨胀,人们一个极自然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实行价格管制。包括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包括一直钟情市场经济的共和党总统尼克松,也干过价格管制的蠢事:那就是在11年实行控制石油价格。这样做的结果是火上加油:一方面,由于价格控制,生产商的利润不是由市场调节。人为的压低油价,使生产商没有意愿增加产能或开发新油田。另一方面,人为的低油价使得人们没有平抑消费的愿望。本来已经供不应求,油价控制更加加大了这种失衡的供需关系。自10年以来,当时美国原油进口翻了一番。
那么除此以外,人们还有那些对付通货膨胀的妙计呢?且让我们看看(Forbes May 2008, p. 37, “Attacking Inflation”):
津巴布韦 (Zimbabwe): 把100,000%的通货膨胀率和80%的失业率归罪于“金圆恶霸,走私犯,和其他非法交易分子” 并严加打击。任何人不许“非法” 兑换外汇,违者有牢狱之灾。所有生意人都必须每天把现金存入银行。结果呢,的铁腕只是对小老百姓有效。通货膨胀并不买这个账,物价该涨照涨不误。
伊朗:当其经济大臣承认对18%的通货膨胀束手无策,总统马上让他走路。
印度:对7%的通货膨胀,印度找到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解决办法:取消一些粮食的期货交易。对紧缺的钢材,他们也准备照此办理,并威胁要实行价格管制。
。。。
只是要真正治理通货膨胀,这些偏方都不管事。真正要治理通货膨胀,就得对症,从根子下手。通货膨胀的原因很简单:供需失衡,求大于供。要根治,也无非从这两方面下手:要么增加供给,要么降底需求。但都是知易行难:要增加供给,就得允许物价在一定的时间内上涨,一直等到生产商觉着有利可图,因而扩大生产规模。人为的要求生产商在低价格下括大生产,生产商无利可图,供应不可能真正增加。
要降底需求,那就是要减少货币投放量,或增加利率。但往往发生通货膨胀时,经济可能面对衰退。这次美国次贷风波后的经济形势就是一经典例子。联储实在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咬着牙关降息。
西谚说,如果你打不过他们,就参加他们(if you cannot beat it, join it):让你的钱跟着油价米价一起涨!
2009年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反危机政策实质就是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中国自然也不例外。在4万亿财政刺激出台后,2010年中国就碰到的资产价格泡沫问题、经济有过热倾向及物价水平不断走高等问题,实际上都与需求管理的传统政策手段运用有相当关系。任何一个经济体,只要一段时期内总需求扩张速度过快时,总供给层面会出现跟进速度不协调问题并首先在国民经济的短板方面表现出来,中国多年以来的经验是每当总需求增长加速时,能源交通会首先成为瓶颈,在本轮经济刺激推出后它具体表现为2010年电力供应紧张煤炭价格特别是电煤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铁路运力不足等方面,而房价和菜价的大幅上涨则与能源交通这些国民经济扩张期的历来短板有相当差别。
多年的房价和物价都是有涨有跌。即使是近两三年始终居高不下的房价本身也没有泡沫一直涨大的内在规律,尽管近年来遏制房地产泡沫的新政出台了两次,在这种背景下,房地产开发商与地方仍表现出和中央顽抗的博弈决心,但中央手中仍有政策“”,例如杀伤力极强的房产税和旨在改善供给的一些有效政策,这些待动用的政策“”一旦发射,我相信,全国一二线城市的房价都会出现应声回落现象。
物价在中国多年的主推因素都是菜价。2010年菜价明显大幅上涨既有长期因素也有短期因素。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一个副产品就是大量城郊并入城市,使得全国数以百计千计的原来以蔬菜为主要产品的供应基地变成高楼林立的城市,加之每年又有一千多万农民涌入城市谋求就业,所以,生产基地种菜的人少了吃菜的人却一味增多,一二线城市距蔬菜生产基地越来越远,加之燃油涨价、公路乱收费乱罚款等因素人为阻滞了蔬菜与需求城市之间的供应通道,流通成本不断加大,这些都是极具中国特色的蔬菜及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长期推动因素。2010年中国各地自然灾害偏多,韩国日本等国蔬菜需求激增,这些可视为蔬菜价上涨的短期推动因素。
面对这两类因素,我们应当以平和的心态去研究解决办法。对长期因素应取一些制度的对策,对短期因素则应取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来解决。解决通胀的目的是让老百姓满意。而老百姓又分为城乡两类。农产品涨价,城市老百姓怨声载道而农民则拍手称快;物价下跌,城市老百姓笑逐颜开,而农民则会叫苦不迭。所以在农产品在蔬菜价格上涨问题的应对上不宜取简单的只考虑一方利益不考虑另一方利益的政策措施。我个人认为,对农产品的价格的上涨应抱容忍态度,这样才能在中国这种小户自耕农制度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当然,中国2010年年初也出现了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但农民获得利益太少(只有10%左右)大部分利益被流通领域的从业者包括投机者拿走的问题。这种不正常局面必须校正。
如果农产品大幅涨价、涨价的大部分好处又被农民兄弟获得,这应当是好事。我们不是口口声声地说城市反哺农村吗?用市场机制来反哺比我们喊一千个口号更有力。那么,怎样确保农产品涨价大部分利益能为农民获取?我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多建农贸市场让农民变成自己产品的直销者,如果农产品运输都走绿色通道,农民在农贸市场免收摊位费,全国各大城市在建立了数量足够多的农贸市场后,大中城市的菜价用不上半年就会大幅下跌。我自己有过体验性调查:我附近的四海桥农贸市场里面的青菜价格比憨邻福超市内的菜价大都便宜50%以上,比易初莲花等大型超市的价格便宜得就更多。所以菜价农副产品价格这类在中国CPI中贡献度极大的商品价格控制,措施极为简单:只要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大城市每个城市再建200个左右农贸市场,让农民成为直销主力,CPI的遏制问题根本不困难。通过扩大农民直销比重刺激供给,供给大幅增加拉低价格,到最后城市老百姓也会很满意。在控制物价时首先让农民得到实惠,然后在蔬菜等农产品供给增长价格回落后,城市老百姓又会迂回地得到好处。
2011年,决策层预期通胀控制目标为4%,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这是一个中低水平的通胀率。资料显示,2010年巴西通胀率约为5.9%,俄罗斯约为8.8%,印度为8.58%,越南为11.75%,这四个经济增长较快的新兴市场国家通胀率均明显高于中国。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取措施应对国内的通胀威胁,另一方面又要有开阔的视野和明智的政策思路,并避免两个极端倾向:一是避免过度依赖行政手段,在农产品价格控制方面,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的行为当然要坚决打击,但不能对蔬菜和某些农产品设定价格管制线,价格一旦管死就不能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会影响供给;二是通胀一抬头就出现“深刻”现象,在一些所谓专家学者误导下大众将通胀的原因不恰当地归咎于央行货币超发,最后给正常的货币政策制定和调节造成不适当的压力。
公众舆论压力下,中国目前的确存在政策不当选择倾向,这个可能的政策偏向就是由2009年的极端宽松转向2011年的过度紧缩,尽管我们的货币政策已被冠名为“稳健”,但在实际操作中极有可能出现信贷指标管理过严、紧缩性政策工具运用过度及相应的监管过度等现象。
与各路人士口口相传的所谓流动性过剩、流动性泛滥的看法不同,据我观察,现在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资金在央行连续六次上调存款准备率措施出台后已相当紧张。在2009年时,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大体维持在3.2%的水平上,但到2010年下半年,许多商业银行自行控制的超额准备金率已低至1.5%左右,也就是说央行再用惯用的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数量型工具实施紧缩政策已有触发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现在,同业市场一年期利率已达5.7%左右,这表明商业银行体系整体资金已经吃紧。
我十分赞赏央行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中国这样庞大的经济体实施宏观调控必须区别不同情况取有保有压有松有紧区别对待的差异性货币政策,例如,在以通胀为主要敌人时,对商业银行支持农产品特别是有利于增加农副产品供给的相关行业的就应当在指标考核时给出一个扣减系数,中央银行和银监工作人员只要吃得辛苦,我们的着眼于供给调整而不是简单无差别的一味宏观紧缩政策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至于说通胀的外部输入问题,我想这倒不足为虑。由于中国经济业已融入全球化,国际的通胀压力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避免的,我们的政策工具篮子中还有一件一直舍不得动用的法宝——汇率,只要大胆运用这个工具,允许人民币明显升值,外部输入型通胀的负面影响就会大部分被抵消。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