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一篇关于广东风俗习惯的作文,400字左右,要快~

2.广东民风民俗资料

3.从常州到茅山旅游,费用及路线,谢谢

4.求一片关于天价月饼的作文,,,急急急

写一篇关于广东风俗习惯的作文,400字左右,要快~

镇江镀金镀银厂-温州镇江镀金价格

1.广州美称花城,以种花为业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更成为广州的一大民俗。每年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景,各大公园都在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扎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人潮涌动,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广州新春风俗,在人际交往中,必备利是。当然,所谓利是,即为红包,亲朋相见,大人要给小孩利是。广州市民中,市民阶层十分讲究,要给双封,而内包多少纸币则不拘,但没有利是即为无礼,所以春节期间到广州人家里做客,要多带几个红包为好,免得麻烦。甚至商场门口,也会在金桔树上挂满利是,任人摘取,以求吉利。

2.广州春节习俗:逛花市

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有些习俗,如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渐被淘汰了,有的习俗,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燃放鞭炮、张贴春联和年画、耍龙灯、舞狮等等,迄今仍广为盛行。

逛花市

四季如春的广州,每当春节到来之际,按历代习俗,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

年宵花市,旧时称为除夕花市,大约始于明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就提到明代广州已出现花市。当时广州河南三十三乡的百姓,多半是以种花为生的花农,他们从河南到河北来卖花,就从五仙门附近的码头过渡登岸,后人称这地方为“花陟头”,这就是广州最早的花市。今天的年宵花市就是昔日花市演变而来的。

为了迎接年宵花市的到来,人们早在春节到来之前一个月就着手准备了,郊外到处可看到树上挂着的串串鲜花。年宵花市到来前几天,广州花市已陆续搭架,许多人陆陆续续前往,买回一把鲜艳夺目的花插在瓶内,把家里点缀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到了花市那天,人山人海,汇合成一股巨大、温馨的热流。除夕之夜,花市进入了高潮。花市上有“竞夸天下无双色,独占人间第一春”的牡丹,有“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各色名菊,还有誉满南国的大丽、玫瑰、芍药、米兰……淡妆素裹的“沙漠美人”——肉质植物仙人掌、仙人球,落户在广州的“凌波仙子”水仙也在花市上笑脸迎人。“花坛盟主”的山区贵客“吊钟花”,一枝就有百个,甚至几百个花蕾,只要调节适当,到了初一,一个个、一双双地吊在枝头,给节日的家庭环境添上了热烈、蓬勃的生机。花市里还有桔果流金的各种果实,一盘盘、一层层,枝头上挂满的柑、橙、桔……更有那“水中鲜花”的各种各样金鱼,随风摇曳的各色彩灯,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当你望着那一片花海,端详着那香气袭人,微微颤动和舒展着叶芽怒生的五彩缤纷的珍品,你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人们选择和布置这么一个场面来作为迎春的高潮,真是匠心独具!那千千万万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在用清脆细碎的声音,在浅笑低语:“春来了!”“春来了!” 广州的春节风俗还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是:1/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举办迎春花市,数以百万计的人参加逛花市活动。2/置鲜花。家家必置,包括摆年桔、摆水仙、插鲜花。3/庆人日。人日为大年初七,广州人多在这天设丰盛的家庭筵席,以示庆贺

广东民风民俗资料

广东民风民俗资料

 民风民俗体现着一个地区的特色,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广东民风民俗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广州:充满民间民族风情的南粤名城

 广州是一座有着十分丰富的民间民族风情的南粤名城。广州近年来在欢度春节、元旦、五一节、国庆节等传统民族节日的基础上,开展了每年一度的非常有广州特色的八大节庆活动:春节期间的迎春花市和元宵节,农历二月的波罗庙诞会,端午节(期间有盛大的节日庆典?龙舟节),番禺荷花节,从化、增城的荔枝节,重阳节,中国旅游艺术节暨广东欢乐节,广州美食节等。

 此外还有每年春、秋两季举办的菊花展,元旦举行的花车巡游,中秋节的中秋灯会,以及10月举行的广州旅游文艺汇演等,为广州这座花城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羊城八景尽显广州风情

 ?羊城八景?,最早源于宋代。当时,广州的对外贸易十分发达,城市大规模扩建,来穗贸易与游览的客人众多,人们便仿效?潇湘八景?,开始选择当时最能代表广州城风貌的扶胥浴日、石门返照、海山晓霁、珠江秋月(色)、菊湖云影、蒲涧帘泉、光孝菩提、大通烟雨八个景点称为?羊城八景?,历经元、明、清各代,沿袭至今。

 2001年?新世纪羊城八景?的评选面向全市市民,?岭南特色?、?历史底蕴?和?不老的广州?成为评选的重要标准。2002年,羊城第一秀、越秀新辉、珠江夜韵、古祠流芳、黄花皓月、莲峰观海、天河飘绢、五环晨曦8个景点、景区从众多的提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新世纪羊城八景?。

 香港、广州的庙

 庙分布在世界各地,香港、南洋、美国、广州和南海西樵都有。而最早的庙,应是浙江金华的?赤松观?;的?仙乡?,就在浙江金华。

 香港的庙可谓家喻户晓。它位于九龙区,区以庙名,可知其闻名。庙内供,终日香烟袅绕。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男女善信来拜,香火旺盛,春节期间,进香者更加潮涌,络绎不绝。香火之盛,堪称全港之冠。庙是一座道观。石门坊上正中题?金华分迹?四个大字,表明它是金华祖庙分支出来的一个分庙。香港庙,规模不大,亦无名山秀水映衬,初时寂寂无闻,抗日战争后更为冷清。直到六十年代,香港经济发展后才香火日盛。

 广州庙的故址,在广州芳村的花地村。当年神庙的正门,当街有一座楼,石柱、门楼顶均有花纹图案装饰。陈济棠主粤时,旧庙被改作孤儿院。抗战时期,广州沦陷,旧庙充作日本宪兵司令部。解放后还可见废碉堡和被害者遗骨。

 广东江门鹤山龙舟赛

 鹤山市龙舟历史悠久,每年端午节,市三夹桥河段都自发进行龙舟竞渡,万人观看,场面壮观。我市龙舟实力超群,屡获殊荣。1984年和1986年鹤山两夺广东省?丰收杯?龙舟赛季军;1988年代表广东省夺得福建国际龙舟邀请赛获季军;1994年夺得际龙舟锦标赛第五名;1998年夺得江门市?五邑杯?龙舟赛冠军,获五邑第一龙之称。

 广州寻宝之增城何仙姑家庙

 瓦上仙桃甘泉井 千年古藤烟囱榕

 庙顶长?仙桃?,庙内古井甘泉终年不竭,千年古藤难辨树头须根,烟囱顶上长?飞榕昨天,记者来到增城市小楼镇寻觅?仙姑芳踪?,在感叹何仙姑家庙建筑精巧之余,无意中,还发现了庙内庙外多处富有传奇色彩的景观。

 瓦脊长仙桃 咸井出甘泉

 何仙姑家庙始建于明朝,重建于清咸丰八年,建筑是砖石台梁式结构,三进式,一进和三进是封火山墙,规模虽小,仅200多平方米,但全庙碌灰筒瓦,飞檐拍板遍布花鸟、戏曲人物工艺,制作十分精巧。

 大门的右侧有一口八角形?天花井?,上题:仙泉涓涓,饮者万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周围方圆几里的井水都略有咸味,但唯独这口古井水质清纯,爽口甘甜,终年不竭,因此,家庙一带的居民都称它为?仙姑井?,井水则为?仙水?。

 家庙的瓦脊之上,是天生天养的?麻姑仙桃?。它1米多高,扎根于瓦面屋脊间的寸土之上。工作人员说,他们从来未为该桃树浇灌、施肥,然而桃树却年年开花,岁岁结果,所产的桃子比寻常桃子个头略大。由于产量有限,这些?仙桃?每年都被游客抢购一空。今年10颗桃子义卖筹得了22.6万元,其中一颗?吉祥仙桃?更以8万元的?天价?被一位香港商人购走。

 白云山上苏公祠

 广州城内,有许多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史迹,他的子孙也与广州很有缘分。在广州的白云山上,曾经有一处苏公祠,就是纪念苏东坡的孙子苏绍箕的,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山庄旅社的原址。

 苏东坡一生虽然文才出众,但官运不佳,多次受贬,家人也跟着受到牵连。一次,苏东坡因为冒犯了当朝的皇帝和权臣,被皇帝抓进监狱,害得家人逃的逃,跑的跑,三儿子苏迨举家南迁,隐居于广东南雄的珠玑巷。谁都不知道他是苏东坡的子孙,一家人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苏迨的妻子欧阳氏,聪明贤淑,和苏迨相敬相爱,到珠玑巷不久,即生下长子苏绍箕。

 苏迨因为家学深厚,见多识广,儿子出生后,他着意培养,当时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在反抗外族入侵的民族冲突中,苏迨深知,只重视文化素质还是不够的,还要重视武艺的学习,因而在儿子的学习过程中,他更加注重让儿子学些武艺。这苏绍箕也不含糊,从小聪明好学,不仅文化课学得好,而且武艺练得也很棒。

 苏绍箕20岁就考取了武举人,并被任以地方官。其时宋金对抗更加严重,宋朝内部也出现了主战与主和派的分裂。宋徽宗时,主战派占了上风,苏绍箕因是武举人,被征调到北方,投身抗击金兵的斗争中。苏绍箕智勇双全英勇善战,得到主战派李纲和抗金名将宗泽的赏识。后来,宋徽宗被金兵抓走,赵构建立南宋王朝,苏绍箕一面积极抗击金兵,一面保护赵构转战镇江、扬州、温州等地,最后在杭州立住脚,建立了与金对抗的南宋政权。苏绍箕因护驾有功,官至太尉,掌管京城各路兵马。

 正当苏绍箕和各位抗金将领同心抗金的时候,南宋朝庭内部形势急转直下,主和的秦桧为相,投降派一时得势,主战的岳飞、岳云父子被害致,李纲被贬,宗泽病,苏绍箕看到这种情势,心力疲惫,于是向南宋皇帝赵构上了一封奏书,意思是说自己因多年征战,身体落下不少伤残,希望皇上恩准自己退休安度晚年。赵构大概也看出了苏绍箕的真正意思,批准了苏绍箕要求退休的奏章,并恩赐他丞相和太尉的荣誉官职。

 苏绍箕在55岁时解甲归田,退休回到南雄珠玑巷居住,第二年又举家南迁到广州,住在二儿子家里。赋闲在家的苏绍箕遍游广州附近的名山,并对白云山情有独钟,于是在山上出资建了一座月溪寺,买了一千亩土地作为月溪寺僧人养命之用。同时,他还在附近买了三百亩土地作为自己以后的墓园。就这样,苏绍箕在广州无忧无虑地生活了七年,于宋高宗赵构绍兴二十年,即公元1150年病逝于月溪寺,时62岁。后,苏绍箕被按照他生前的遗愿埋在了月溪寺后边的墓园中,俗称?大鹏展翅?龙穴,也叫?苏家山?,为广州古代白云山?八大名墓?之一。

 黄埔军校,峥嵘岁月八十载

 2004年的6月16日是黄埔军校的八十周年校庆。作为一座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著名军校,黄埔军校的盛大校庆让人们重新将目光投向了这片热土。八十年前黄埔军校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历史无法绕过的重大事件,在黄埔长洲岛这块跃马谈兵之地上发生过的一切在现在想来依旧激动人心,在远离尘世喧嚣的净土上,让我们来重温一番当年革命的烈火雄风,感怀一下风云激荡的峥嵘岁月。

 黄埔军校?世界四大军校之一

 黄埔军校是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简称,创建于1924年5月,是先生在苏联和中国***的帮助下亲自创办起来的一所新型革命军事学校。位于广州市东南珠江中黄埔长洲岛上,长洲岛全岛面积六平方公里,山峦起伏、四面环水、筑有炮台多处、隔江与鱼珠、沙路炮台相望,构成了长洲军事要塞。

 黄埔军校面临珠江,背倚址旗山,坐南朝北,大门、二门后面是一座两层的砖木结构、三露四进的楼房。军校大门是一座两柱牌坊式建筑,挂有"陆军军官学校"横匾,相传是当时名士谭延?所写的。黄埔军校旧址几经沧桑,在抗日战争时期曾被炸毁。1964年按原貌重建,1984年成立黄埔军校纪念馆,并于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4年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在开学演讲中提出"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作为办校宗旨。大门门匾上写的"陆军军官学校",是军校早期的名称,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军校曾几次易名,其实都没有真正挂过"黄埔军校"的门匾。只因多次改名,校址不变,都在黄埔长洲岛上,所以人们通称它为"黄埔军校"。

 众所周知,世界历史上有四大军校:美国的西点军校、英国的皇家军事学校、中国的黄埔军校和日本的士官学校。作为世界四大军校之一的黄埔军校,培育了为数众多的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李宗仁、白崇禧、陈毅、陈庚、胡宗南、、、赵尚志、、罗瑞卿、陶铸、杜聿明等人都是名震疆场的赫赫名将。

 远去的铁骑:八旗子弟

 如果不了解200多年前驻防广州的八旗兵,就无法理解现今生活在广东的1.8万满族人,他们多是200多年前进驻广州的八旗后裔。

 在广东历史上,大规模军事移民的先例并不鲜见,早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就有数万征战的将领、士兵留驻,与当地人融合,中原文化开始浸润岭南。与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的军事移民相比,清朝的八旗兵丁移民规模并不算大,只是这次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占人口少数的民族主动迁向多数民族中来。

 清室建朝之初,八旗铁骑踏遍关外塞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平定关外诸藩,中原初定,分遣八旗兵马驻守全国要地,两年后,3000京旗汉军南下广州驻防。75年以后,广州府地位日益重要,乾隆帝再次派驻满族八旗来粤驻防,经过11年分批抽调北京、天津八旗,驻广州满八旗达到1500人,与汉八旗分区驻守城池。

 这1500名满八旗家庭子子孙孙均出丁世袭旗兵。经康乾盛世后转衰,到清朝覆灭。八旗解甲,直至今日,历经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广州八旗子弟见证了沧海桑田巨变,命运多舛,他们的后人占今日1.8万广东籍满族居民的绝大多数。

 84岁的汪宗猷老人也不例外,他是第八代八旗子弟完颜家族的后人,从他的家族变迁可以洞悉那段历史。

 位于今天广州市海珠中路的满族家庙观音楼几经风雨,现今成为广州市满族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办公地址。

 汪宗猷老人三回家乡故土不再

 八旗二马路、八旗会馆,这些广州地名依稀可见满族活动的蛛丝马迹,今天这样的线索已经为数不多,时光倒流到247年前(1756年),广州光塔街以南至大德街(今天光塔、纸行、诗书及解放南)一带,均是满族八旗兵驻防范围,直到92年前(1911年),这种局面仍没有大的变化。八旗铁骑和满族女人的旗袍伴随着广州走过了一个半世纪。但是历史很容易被现实冲刷,今天的道路早已没有了八旗铁骑踏过的.痕迹,就连那段历史很多人甚至已经忘怀。

 然而84岁的汪宗猷老人却对那段历史刻骨铭心,他是驻防广州满八旗兵的第八代,女真部落和辽金及清代赫赫有名的完颜氏后人,完颜阿骨打建立了占中国半壁江山的?金?王朝,继任者将大宋皇帝赶到杭州偏安,激发诗人林升留下?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千古绝骂,完颜后人在清朝多改汉姓王或者汪,自完颜家族汪全德三兄弟1756年陆续来广州驻防以来,已经经历10代,在镶红旗第8代汪宗猷之前,祖祖辈辈均是驻防八旗子弟。

 汪宗猷老人曾经3次重返东北老家,一个半世纪流离之后,已物是人非,故土难寻,先辈村落已无稽可查,即便去到家族南下前中转的北京、天津,3次到北京市郊的满族镶红旗村走访,仍无音讯。八旗祖辈的踪迹还是他在查阅散落的家谱和各种资料后,终于梳理出了大致线条?

 清军1844年入关,建立王朝平定四方后,征战四方的20万铁骑逐渐转为各地驻防,满族原来?出则为兵,入则为民?的全民皆兵模式,后来被职业旗兵取代。康熙二十一年,在全国划出97处要地,派驻八旗兵驻防,其中京畿附近派驻25处、东北满族老家44处、新疆8处、内地驻防20处,20万大军一半分驻东北、新疆和京畿,另一半分驻江宁(今南京)、京口、杭州、福州、广州、荆州、成都、西安等内地20座要城。

 在驻防京畿的八旗中,紫禁城内各门各宫各殿由正黄、镶黄和正白三旗守卫,皇帝亲自担当统帅,维护王朝凤銮,称上三旗,而正蓝、镶蓝、正红、镶红、镶白五旗由亲王等要臣号令,称下五旗。但在京畿之外的驻防军中,各地的八旗并没有上下之分。各地八旗军由钦命将军统领,将军一般为一品要员,相当于现在的各司令员,但管辖范围小得多。由于广州由满八旗和汉八旗分别驻守,将军之下设立二品大员左都统和右都统,分别管理满汉八旗。各旗再由协领和佐领管理。

 汪宗猷家族称为落广祖一世祖(家族中第一个到广州的开拓者)的汪全德1756年先期随部队移驻广州,属于镶红旗,按照满族八旗规矩,三年驻守期满,八旗兵可以回到皇城根下或者东北老家,驻扎在广州的八旗兵已经做好服役期满回老家的准备,人了也只是暂时安葬在塔形的草坟里,没有墓碑,打算部队调防时将先人尸骨带回去,但是乾隆后期要求永久驻防的一纸命令,改变了这批分守全国各地八旗子弟的命运,使他们的根漂散在97个驻防地,成为今天分散全国各地的满族先辈。

 自汪全德之后,汪家永久驻扎广州,直到辛亥革命后清王朝寿终正寝,他们家族七代八旗子弟,都没能带着先人尸骸返回东北老家,就连他们自己,也都被后人葬在了新的故土广州。

 广州趣怪地名:

 因科举而得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中国科举时代读书人尊奉的信条,而大魁天下,登科及第,更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正所谓是?十载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在广州有很多街巷的名称,就和这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读书人相关。 状元坊:说是状元坊,其实并不是很大的一个广场什么的,而只是一条非常狭窄的小街,宽处不过4米左右,而窄的地方更加是1?2米而已。沿街两边都是一两层的小楼房,装修都是采用米黄带红色的瓷砖

 它的位置在市政府西南,人民南路东侧,东接天成路。原名泰通坊,因宋代状元张镇孙的故居在此,所以更名状元坊。还有一种说法也认为是纪念宋代状元张镇孙,不过详情是:当时元军压境,广州告急,粮食尽,外援绝,为保广州城百姓免遭入城元兵的屠杀,张镇孙宁愿自己投降被俘,广州因此没有遭屠城之祸。张镇孙在被元兵押解上京的途中,在大庾岭愤而自尽。所以广州人民为张镇孙故居立了状元牌坊,将他原来住的街?泰通里?改名为?状元坊?。

 历史上状元坊曾以经营镀金首饰、刺绣裙褂、戏服等传统手工艺品著称,现在是广州有名的跳蚤市场,什么新奇好玩的东西都有。

 探花巷:在解放中路魁巷南侧内街,街名与魁巷内文魁星有关,至于是不是有人在此中过探花,就记者实地采访发现,即使是住在这里的人也众说纷纭,有说真的出过探花的,但有的却认为这里原来是个热闹的花市,故名探花。根据史料上记载,探花巷两旁原来多为祠堂,而探花一词,书中无处考证。

 凌霄里:在仓边路西侧内街,东起旧仓巷,西至朝天坊,根据《广州城坊志》记载,清代乾隆年间的广东状元庄有恭故居在凌霄里。

 因官学而得名

 广州的官学在古代主要有三家:广州府学宫(今天的市第一文化宫)、番禺县学宫(今天的农讲所附近)、南海县学宫(今天的第十一中附近),参加这些学宫的读书人必须已经取得秀才资格。

 学宫街:在解放中路西侧,西接米市路,为元、明、清三代南海县学宫门前街道,故名。

 府学西街:北连中山四路,南接文明路,因位于宋代所建的广州府学宫之西而得名。

 学源里:在文明路北侧西街,北连圣贤里,南接育贤坊。原为宋代所建的广州府学,后变为民居。?学源?得名与广州府学有关。

 书院这一中国古代独有的学校组织,在培养人才、推行德治、保存学术、普及教育等方面起过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进入近代以后,传播西学、传播近代科学文化知识,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广州书院群最早始建于明初洪武帝朱元璋年间。位于中山五路以南,西湖路以北的大马站、小马站、流水井的书院,始建于清代康熙以后。广州书院对岭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典型地反映了地区的书院文化特色,还深刻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

;

从常州到茅山旅游,费用及路线,谢谢

坐大巴车在:常州花园站

终点站 到达站 发车时间 车型 座位数 票价 途中运行时间

茅山 茅山 10:20 中型高一 29 25 约1小时

茅山 茅山 16:00 中型高一 29 25 约1小时

2009年3月1日起,车站新开通常州—茅山旅游专线客运班车。发车时间每周六、周日7:30(花园站配载7:50),车型大型高一,票价70元(含门票),童票40元(含门票)。

在茅山可以吃农家饭的,茅山的附近店特别多,你自己仔细挑选,注意要选择干净卫生的。

住可以住这个地方的:你要提前电话咨询一下价格:

金坛茅山度假村

地 址:江苏常州金坛市薛埠茅东水库旁

电 话:0519-82661055

传 真:0519-82663058

下面给你介绍下茅山的基本情况:

茅山自198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甲级风景名胜区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开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2001年,茅山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新四军纪念馆被中央宣传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3年茅山风景区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省文明委、省建设厅、省旅游局联合授予省级文明旅游区示范点的称号。目前,茅山风景区已形成了以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老子神像、喜客泉、华阳洞、仙人洞、德 观遗址、新四军纪念馆、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等为主体的旅游群系,年接待香客、游客超过100万人次。茅山以其独特的形式享誉海内外: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的“碑前放鞭炮,空中响军号”的奇特现象堪称“世界一绝”,已被列为江苏省精品景点之列;高99尺、重106吨、由226块青铜板焊接而成的露天老子神像已入选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更为神奇的是老子神像手上自然天成的蜂窝,直径可达3尺多,恰似老子手上戴的戒指,更象老子把仙丹洒向人间;热情好客的喜客泉,以其特有的三怪,使人留连忘返;正在开发中的华阳洞必将向人们展示出更多的神奇……

仙人洞

又称蓬壶洞,位于华阳洞北约84米处,洞分上中下三层,内有五厅,俗称“仙人四室一厅”,相传仙人曾在此下棋休憩。洞内钟乳石、石笋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飞天瀑布、雄鹰展翅等20余处景点。游后不由感慨“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洞中”。……

下洞深151.43米,洞径宽0.55~2.2.米,高1.15~10.10米面积156平方米。在41米和72米处,流水因落差而潺潺作响,称响水坝。在129米处,斜坡高6.54米,有一天然石桥,长1.88米, 宽阔.64米, 厚实8米。从此处可进中洞。中洞长57.15米,洞径宽0.6~1.8米,洞高1.7~6.0米,面积65平方米。洞内有5厅,称“仙人四室一厅”。洞顶钟乳密布,其中有下垂钟乳石和向上石笋相对而生,中间仅隔0.45米。中洞54米处,有两根石笋,一卧一立形成狭窄洞径,由此可进上洞。上洞长28.2米,洞高1.95~4.70米,面积26平方米。洞飞头被坍塌大石块堵塞,离地表约3米。 仙人洞实际开发208米,其中下洞129米,中洞54米,上洞25米。有青牛嬉水、九曲银河、莲花悬顶、影壁遗址、飞天瀑布、老虎怒吼、金鼠窥经、仙女羽纱、老鹰展翅等20多个景点,以“灵”、“秀”、“仙”著称。清代诗人孙星衍诗赞仙人洞:“垂乳甘可餐,流膏滑难触,心疑转仙境地,旷荡见平陆”。

喜客泉

与茅山齐龄的喜客泉,位在大茅峰西北麓,盘山公路 句曲桥右侧,自古就是旅游胜地,列茅山十九泉之首。二00三年初正式对外开放。泉周以片石砌成,直径2~3米,游人行至泉边,鼓掌几下,顿见泉内水珠上涌,状似翠岭吐玉,又如客临泉喜。宋代尤袤诗“幽泉见客喜”,元代吴全节诗:“万珠寒涌碧琉璃,山色天光堪一池”,明代陈沂诗:“池上一鼓掌,池下泉四溃。间喧 沸起,散乱如珠碎。为问何为然,人云此地肺。消息与人通,气动随謦 。我才方肺渴,掬取聊一溉。”20世纪90年代初,电视剧《中国泉》中迎客泉即指此泉。

喜客泉三大怪“客来泉喜冒的怪、水向高处流的怪、泉水油面盖的怪”。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主题教育活动必到处。

新四军纪念馆坐落于茅山镇,建筑独特,1985年建成,1988年重建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馆内展出各类实物及3000余件,并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生动展示了当年新四军奋起抗日的英勇场面。

一九三八年夏,陈毅、粟裕等同志率领的新四军东进抗日,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它是中国***在华东敌后最早创建的根据地之一,它长期屹立在敌人的心脏地区,充分发挥了尖刀作用,基地作用和枢纽作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人,经省委批准,于一九八五年九月建成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一九九八年又在原馆址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翻建。新馆占地面积一万六千多平方米,展厅建筑面积三千七百多平方米,基本陈列是《新四军苏南抗日战争历史陈列》。展览共分"苏南人民奋起抗击日军侵略者"、"新四军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东进北上"、"苏南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坚持"及"苏南人民夺取抗日斗争的最后胜利"五大部分。展出各种珍贵文物和历史资料3000余件.

新馆造型别致,雄伟壮观,即表现了茅山三座山峰的雄姿,又展现了革命前辈业绩光照千秋的气势。从1985年开馆以来,每年接待游客是由原先的10万余人次逐渐增加到每年30万余人次。馆内还先后接待了中央以及省、市、部队等高级领导干部,新四军老干部,老战士达一万人次;根据有关部门的安排,原新四军领导吴仲超、王必成、段焕竞、江渭清的骨灰均安葬在纪念馆院内。近年来,被省、市有关方面列为"校外德育基地"、"青少年革命传统德育基地"、"中小学生德育基地"等。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于1998年在原馆址的基础上进行了新馆的重建工作,整个工程历经一年半紧张设计,修建与布置之一,于1999年3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碑名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为纪念苏南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于1995年9月1日落成此碑,全高31.3米寓意由镇江市31.3万***员捐资所建。“碑前放鞭炮,空中响军号”被誉为“世界一绝”。许多建筑学家、声学专家对此奇特现象,经多次研究,仍未达成共识,相信您的到来一定会有新的见解。

苏南茅山抗日根据地是当年全国开辟最旱,坚持最久的抗日根据地之一,在日伪顽长期夹击下,苏南军民的抗日呈现出了罕见的艰苦性和复杂性。苏南中共组织和新四军始终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反清乡和反清剿的斗争,苏南抗日根据地先后抗击和牵制日伪军10万多兵力,在5000多次的作战中毙,伤,俘日伪军达4万多人。苏南人民的5万优秀儿女参加了新四军,7000多人为国捐躯,其中县团以上干部牺牲的就有百余人,苏南抗战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及其所领导的抗日军民是全民族的中流砥柱。苏南人民的抗战业绩,从根本上打破了日本法西斯妄图把苏南沦陷区变成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基地计划,从而为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纪念在抗战期间牺牲的烈士,在党支部和国家的支持下,茅山"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于1995年9月1日正式建成。纪念碑宽6米,高36米,须弥高3.13米,寓意镇江市全体***31.3万人;碑身高28米,寓意新四军第一,二两个支队来自南方八省健;,碑前有317级宽16米台阶,每组50级,寓意抗占胜利50周年;6组寓意6月,最后17级是17日,寓意6月17日是新四军韦岗处女战胜利的日子。空心碑体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碑阴刻有纪念碑为"一九三八年五月,奉之命,新四军东进苏南敌后,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在陈毅,张鼎丞,,粟裕等领导下,五万兄弟踊跃参军,浴血战斗五千余次,毙伤俘敌四万多名,七千将士壮烈捐躯,其勋劳业绩,彪炳史册。值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之际,特立此碑,永志不忘。"落款为中共镇江市委员会,镇江市人民政府敬立。

于1995年9月,纪念碑前两侧又各建六角碑亭一座,在碑后还另立有光荣榜一块,记载建碑捐款单位和95位抗日老同志的名单。

1997年除夕之夜,茅山脚下一居民在燃放鞭炮时,偶然发现,每当爆竹升空爆炸后,纪念碑上便响起一阵清晰的"嘀嘀哒,嘀嘀哒……"的军号声,他趄矗立在山岗上33米高的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望去,碑上并无疑物,碑下也无人影,更奇怪的是这位村民手头的爆竹声一停,军号声即停,爆竹声一响,军号声也随之响起。他为了探个究竟,就壮着胆子带上家人上了那个山坡,经过仔细查看之后,并无任何异物,于是立即报告了有关部门,从此纪念碑下放鞭炮,碑上空响声军号的奇观就这样不胫而走,后经有关部门志专家的多次研究,调查,均无法正确解释这一奇特现象,因此,纪念碑从此也被人们同茅山怪谜联系在一起。

乾元观

金坛乾元观,这座曾是新四军司令部驻地,又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道教修炼场所,今日正焕发着新的光彩。

乾元观,坐落在群山环抱、翠竹掩映的江苏省茅山东麓金坛市境内的青龙山郁岗峰,是茅山道教圣地“三宫五观”之一。始于秦始皇时代(公元前221年一前206年) ,李明真人炼丹于此,初名炼丹院。1993 年11 月修复开放,是江苏省唯一的一所坤道道观。

南朝梁天监十四年 ( 公元515年 ) ,陶弘景建“郁岗玄洲斋室”,炼制丹药。陶弘景 ( 公元456-536 年 ) ,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溢贞白先生,江宁穆陵人,是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梁武帝多次下诏,聘其出山,协理朝政,均被婉言谢绝。梁武帝明其意志,便将太子送往茅山,拜他为师。每逢大事,均向陶咨询,人称“山中宰相”。唐初,茅山道士王远知 ( 公元528-635年 ) ,深受皇室尊重。至此,后人给茅山以“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的赞誉。唐天宝年间( 公元742-756年 ) ,李玄靖居此,敕建“栖真室”及“会真”、“候仙”、“道德”、“迎恩”、“拜表”五亭。宋天圣三年 ( 公元1025年 ) ,赐名“集虚庵”,继改观名为“乾元观”。元代,有房屋800余间,主要建筑有宰相堂、松风阁、太元宝殿、玉皇殿、斗母楼、灵官殿,东、西拜堂等。明代有全真道士阎晓峰,号希言道人,因其蓬头垢面,人称“阎蓬头”,继承全真龙门教派,主张清修为本,先性后命。“究理尽性,以至于命”,取“乾元”之意,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教人“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重开龙门复字岔枝门派。自阎祖开始,龙门岔枝阎祖派“历代相传,至今已 24 代。”清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同治年间重建。清末至民国五年 ( 公元1916年 ) ,康有为隐居于此。1938年夏,陈毅奉命东进抗日,于乾元观松风阁设司令部,于宰相堂设政治处。可惜于抗日战争中,这一著名宫观全毁于战火,有住持惠心白等道士12 人被日寇所杀,仅有今茅山道长朱易经幸存,还留下李明真人炼丹井、古碑、古树等。解放后,建房屋 11 间,归茅山林场看管。1993年4月,林场迁出,复由道士们使用。

今日的乾元观,仍继承全真派的优良传统,在女道长尹信慧的领导下,每天坚持早、晚功课,念经打坐,抚琴采气,修真养性。

乾元观道长尹信慧,金坛人,曾学法于杭州抱朴道院 8 年,琴棋书画、腾挪弹跳,皆能上手。乾元观开放,她应邀出山,重整乾元观。她认为,一所好的道观不能仅靠历史名气吸引人,更要有好的道风。百年大计,人才第一。为此,乾元观一恢复,她善于对前有的青年坤道加以培训,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和技能教授她们。每晨五时,青衣道姑们便起床,在观内外进行练功、打坐、念经等功课。一年多来,小道姑们的技艺逐日提高,每人还掌握了一至二件做法事的乐器,有 :月琴、琵琶、古筝、二胡、三弦、笛子、箫、档、擦、铃、鼓等,多者会三四件法器。

在乾元观外的沟沟坡坡上,长满了秀美、挺拔的修竹,每至春季,粗黑的竹笋钻出地面,乾元观人却从不挖一棵。乾元观的举动赢得了附近百姓的尊重,他们种在观外的菜,从未发生少菜现象。去年,当地大旱,水库见底,庄稼枯,而乾元观的菜地依然郁郁葱葱,似乎天也护佑。

乾元观年轻的道姑们,现已迅速修建了380 多平方米的三清殿,近 200 米的围墙,9 米宽、130 多米长、193 级进观台阶,3 里长、12 米宽的乾元观公路,雕塑镀金的三清神像,并安装了程控电话,使这古老的道观重展新容。

求一片关于天价月饼的作文,,,急急急

一、事件概述  圆圆的月饼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寓意团圆美好,是中秋节送给家人朋友的传统礼物。然而近年来,中秋节送月饼已经逐渐脱离传统习俗,演变成一种"礼品习俗",送月饼已经并不是单纯为了品尝,增强节日气氛,而是为了社会公关。一盒月饼从最早的几块钱已经演化为成千上万元的"高档"的月饼,出现"鲍鱼月饼"、"黄金月饼"等,"黄金月饼"已经完全脱离"品尝"的本质,成为礼品收藏品或者叫纪念品了,通体黄金,或者镀金,其本质在于馈赠。洋月饼的侵入更成为中国传统节日的变种,如哈根达斯月饼。很多月饼制造厂瞅准这一商业机遇,将月饼赋予更加华丽的包装、更加心意的别名,更加创意的造型来打造"天价月饼"。这种高价、奢华的月饼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此,国家不断出台一些政策,对月饼市场及月饼价格进行限制,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二、相关评论  1、《财经频道》秦辰:有业内人士分析,月饼市场之所以成为中外商家的必争之地,一是因为月饼虽是短期内批量生产,但利润空间极大;二是因为中秋节是传统节日,月饼作为礼品销量惊人。月饼的高价与泛滥,在商家看来很正常,与其他商品不同,月饼属于时令性商品,一个愿买,一个愿卖,根本不属于暴利范畴。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文规定,放开价格并不等于一味抬高价格。如果无限制地抬高价格成为"奢华"、"极致"、"盛宴",违背"质价相符、公平交易"的原则,就有暴利嫌疑。  不管商家承认与否,在"洋月饼"的示范作用下,中秋节的月饼市场正吸引着众多"门外汉"分一杯羹。西湖龙井、黄山毛尖早已被大众所熟知,但您可曾听过竹叶青月饼?现在,越来越多的茶品牌也不约而同的瞄准了这一市场。  事实上,从洋月饼开始,中秋月饼泛滥就已出现端倪,"其实,现在过中秋节月饼泛滥,这是'人情月饼'带来的'中国式浪费'的表现。"在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社会学领域研究专家崔凤看来,中秋节一直就有亲友馈赠月饼的习俗,然而如今的月饼馈赠却有些变味。  毋庸讳言,尽管目前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中秋佳节自己享受天价月饼"饕餮盛宴"的人寥寥无几。从注重情感到注重形式,月饼的礼品功能被不断放大,已然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送礼"道具"。  2、《新华日报》聂伟: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日前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对月饼过度包装整治。中秋临近,记者走访镇江市场发现,今年上市月饼大多成功"瘦身",但千元以上的豪华月饼并未绝迹,相反呈现出一些新变化。  高档月饼"过度包装"的少了,但价格却并没降多少。记者在镇江解放路苏果超市看到,价格数百元至千元不等的高档月饼,依旧招摇上市。专柜销售人员表示,今年的豪华月饼豪华在"一内一外"上。"一内"是指厂商在馅料上大做文章,基本以鲍鱼、鱼翅、燕窝等为卖点。"一外"是:按照国家规定,月饼里不得再搭售其他商品,厂家就纷纷打出降价优惠活动,有买10盒打8折,有"买一送一"的,还不乏买月饼另送茶叶、茶具等礼品。  另辟蹊径、改头换面上市的豪华月饼,让月饼强制性"国标"的监管盲区暴露无遗。2006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只对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包装、运输贮存等方面的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其他的一些国家政策、法规也多把目光聚焦在"月饼外包装和是否有搭售"上。  对此,各主管部门也深感无奈。由于关于月饼的强制性"国标"只规定了标准,并没相应处罚规定,即使厂家出现违规生产或销售,管理部门也很难实施处罚,只能参照别的法律法规,既"名不正言不顺",也缺乏监管力度。  此外,国家对月饼实施的是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分段管理制,工商部门只负责检查月饼流通中是否执行"国标";质监局把关月饼企业生产加工中材料来源和过度包装;卫监部门则监管月饼质量、过期等;物价部门对豪华月饼的价格及成本很难界定。记者致电市消协,对方声称也不好管,因为豪华月饼没侵害到购买人的消费权益。各部门多头管理,但都基本管不了。  有民俗学家提出,遏制月饼"豪华风",最关键需要国家给予政策指导,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明确一个部门为食品监管主体,明确各部门监管责任,权责统一,实行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此外,还需要整个社会弘扬正确的礼仪文化,摈弃过节选礼品"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观念,倡导理性消费。  3、《人民日报》张昊 李欣:3月20日,《上海市月饼适度包装暂行办法》出台,以行业自律的形式限制月饼包装。7月4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公告,明确规定月饼销售不得搭售其他商品。9月5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限制月饼过度包装。  短短半年,针对中秋月饼的"瘦身令"一道紧似一道,豪华包装、天价月饼随之淡出。这是否意味着中秋礼品从此告别奢华?中秋节临近,笔者暗访上海市场发现,"瘦身令"后,中秋礼品又"玩"出新花样。当笔者以公司公关采购的身份调查后,却发现豪华月饼的暗流依然涌动;其他高价礼品有取代以往天价月饼成为主角的趋势。  一纸"瘦身令",却为其他高价礼品带来了市场,对此尴尬现象,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严三九教授认为,商家的推波助澜,一定程度上推动并助长了高价礼品成风的社会现象,而商家之所以能够持续获利,是因为他们看到高价礼品在市场上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这几乎是个恶性循环。看来,要破解这一恶性循环,在"瘦身令"之外,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4、《内江日报》钟睿:月饼本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它凝聚着民族文化的情感诉求和良好祝愿。随着市场经济的演化,最近几年里,这种寄托着国人浓重感彩的商品,不断地朝着高档、贵族化的趋势进化。与其说某人在吃"月饼",还不如说某人在"吃"面子。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此人地位之高贵。近年来,国家为了规范商家的这种"月饼文章",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专门出台了《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力求规范月饼价格、质量、包装及搭售等行为的出现,?违反者可处千元不等的罚款。但是"高价月饼"依然屡次出现在各大超市的柜台却值得我们深思。

关。一盒月饼从最早的几块钱已经演化为成千上万元的"高档"的月饼,出现"鲍鱼月饼"、"黄金月饼"等,"黄金月饼"已经完全脱离"品尝"的本质,成为礼品收藏品或者叫纪念品了,通体黄金,或者镀金,其本质在于馈赠。洋月饼的侵入更成为中国传统节日的变种,如哈根达斯月饼。很多月饼制造厂瞅准这一商业机遇,将月饼赋予更加华丽的包装、更加心意的别名,更加创意的造型来打造"天价月饼"。这种高价、奢华的月饼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此,国家不断出台一些政策,对月饼市场及月饼价格进行限制,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二、相关评论  1、《财经频道》秦辰:有业内人士分析,月饼市场之所以成为中外商家的必争之地,一是因为月饼虽是短期内批量生产,但利润空间极大;二是因为中秋节是传统节日,月饼作为礼品销量惊人。月饼的高价与泛滥,在商家看来很正常,与其他商品不同,月饼属于时令性商品,一个愿买,一个愿卖,根本不属于暴利范畴。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文规定,放开价格并不等于一味抬高价格。如果无限制地抬高价格成为"奢华"、"极致"、"盛宴",违背"质价相符、公平交易"的原则,就有暴利嫌疑。  不管商家承认与否,在"洋月饼"的示范作用下,中秋节的月饼市场正吸引着众多"门外汉"分一杯羹。西湖龙井、黄山毛尖早已被大众所熟知,但您可曾听过竹叶青月饼?现在,越来越多的茶品牌也不约而同的瞄准了这一市场。  事实上,从洋月饼开始,中秋月饼泛滥就已出现端倪,"其实,现在过中秋节月饼泛滥,这是'人情月饼'带来的'中国式浪费'的表现。"在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社会学领域研究专家崔凤看来,中秋节一直就有亲友馈赠月饼的习俗,然而如今的月饼馈赠却有些变味。  毋庸讳言,尽管目前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中秋佳节自己享受天价月饼"饕餮盛宴"的人寥寥无几。从注重情感到注重形式,月饼的礼品功能被不断放大,已然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送礼"道具"。  2、《新华日报》聂伟: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日前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对月饼过度包装整治。中秋临近,记者走访镇江市场发现,今年上市月饼大多成功"瘦身",但千元以上的豪华月饼并未绝迹,相反呈现出一些新变化。  高档月饼"过度包装"的少了,但价格却并没降多少。记者在镇江解放路苏果超市看到,价格数百元至千元不等的高档月饼,依旧招摇上市。专柜销售人员表示,今年的豪华月饼豪华在"一内一外"上。"一内"是指厂商在馅料上大做文章,基本以鲍鱼、鱼翅、燕窝等为卖点。"一外"是:按照国家规定,月饼里不得再搭售其他商品,厂家就纷纷打出降价优惠活动,有买10盒打8折,有"买一送一"的,还不乏买月饼另送茶叶、茶具等礼品。  另辟蹊径、改头换面上市的豪华月饼,让月饼强制性"国标"的监管盲区暴露无遗。2006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只对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包装、运输贮存等方面的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其他的一些国家政策、法规也多把目光聚焦在"月饼外包装和是否有搭售"上。  对此,各主管部门也深感无奈。由于关于月饼的强制性"国标"只规定了标准,并没相应处罚规定,即使厂家出现违规生产或销售,管理部门也很难实施处罚,只能参照别的法律法规,既"名不正言不顺",也缺乏监管力度。  此外,国家对月饼实施的是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分段管理制,工商部门只负责检查月饼流通中是否执行"国标";质监局把关月饼企业生产加工中材料来源和过度包装;卫监部门则监管月饼质量、过期等;物价部门对豪华月饼的价格及成本很难界定。记者致电市消协,对方声称也不好管,因为豪华月饼没侵害到购买人的消费权益。各部门多头管理,但都基本管不了。  有民俗学家提出,遏制月饼"豪华风",最关键需要国家给予政策指导,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明确一个部门为食品监管主体,明确各部门监管责任,权责统一,实行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此外,还需要整个社会弘扬正确的礼仪文化,摈弃过节选礼品"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观念,倡导理性消费。  3、《人民日报》张昊 李欣:3月20日,《上海市月饼适度包装暂行办法》出台,以行业自律的形式限制月饼包装。7月4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公告,明确规定月饼销售不得搭售其他商品。9月5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限制月饼过度包装。  短短半年,针对中秋月饼的"瘦身令"一道紧似一道,豪华包装、天价月饼随之淡出。这是否意味着中秋礼品从此告别奢华?中秋节临近,笔者暗访上海市场发现,"瘦身令"后,中秋礼品又"玩"出新花样。当笔者以公司公关采购的身份调查后,却发现豪华月饼的暗流依然涌动;其他高价礼品有取代以往天价月饼成为主角的趋势。  一纸"瘦身令",却为其他高价礼品带来了市场,对此尴尬现象,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严三九教授认为,商家的推波助澜,一定程度上推动并助长了高价礼品成风的社会现象,而商家之所以能够持续获利,是因为他们看到高价礼品在市场上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这几乎是个恶性循环。看来,要破解这一恶性循环,在"瘦身令"之外,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4、《内江日报》钟睿:月饼本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它凝聚着民族文化的情感诉求和良好祝愿。随着市场经济的演化,最近几年里,这种寄托着国人浓重感彩的商品,不断地朝着高档、贵族化的趋势进化。与其说某人在吃"月饼",还不如说某人在"吃"面子。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此人地位之高贵。近年来,国家为了规范商家的这种"月饼文章",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专门出台了《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力求规范月饼价格、质量、包装及搭售等行为的出现,?违反者可处千元不等的罚款。但是"高价月饼"依然屡次出现在各大超市的柜台却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