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巅峰时苏联的经济有多强?

2.每桶石油历史最高价

3.什么时候石油输出国组织登上国际舞台?

最巅峰时苏联的经济有多强?

1960国际油价-1960年石油价格

从1917年沙俄爆发10月革命,苏维埃建立政权以来,一直到1991年苏联宣布解体,这个世界上第1个社会主义国家一共存在了80多年的时间。这个由苏联***领导的世界上第1个社会主义国家从建立的一刻起,就极为深刻的影响到了世界历史进程。?

苏联

无论是作为击败纳粹德国,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还是二战后冷战爆发、东西方对峙,苏联都是绝对主力。而苏联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当然以及强大的工业及经济能力密切相关。那么,巅峰时期苏联的经济究竟有多么强大呢?

众所周知,继承了沙俄疆域的苏联面积极其辽阔,苏联以绝对优势成为世界领土第一大国,高达220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苏联境内,几乎拥有全世界已知的所有自然资源。

苏联的前身沙皇俄国

例如,苏联的煤矿总储量占全世界的60%之巨,石油探明储量占全世界的10%,天然气则占据了全世界总储量的35%,对于工业最为重要的铁矿石,则占据全世界的28%。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世界上存在哪一个国家可以做到自给自足的话,那么,苏联无疑是最有可能的一个。

苏联的经济发展,大约分为两个阶段,二战之前和二战之后。从苏联成立到二战之前,是苏联经济发展的黄金阶段,也是发展最为迅猛的阶段。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经过艰苦的战争,苏联红军先后击败了国内白军和英法等国干涉军,取得了政权的独立。

苏联领袖斯大林

在独立之后,苏联倚仗社会主义政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尤其是工业建设。最为幸运的是,苏联还接连赶上了一战结束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使得西方国家不但没有精力围堵苏联,反而给苏联提供了海量的人才设备和技术支持。

正是得益于这些优势,苏联在二战爆发之前,已经将本国建设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工业大国。此时的苏联工业水平和科技水平虽然略逊德国一筹,但经济总量却犹有过之。而这,也正是斯大林能够带领苏联取得艰苦卓绝的苏德战争的最大倚仗。

二战德国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然而,此时依然算不上苏联的巅峰时期。在付出2700万人的伤亡后,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取得了第2次世界大战的最终胜利,曾不可一世的纳粹德国最终覆亡。不过,苏联为了取得苏德战争的胜利,也付出了极为高昂的代价,苏联几乎所有的欧洲地区和工业发达地区都曾沦陷德国之手,战争最紧张时,苏联几乎所有的适龄男丁都上了战场,苏联最精华的欧洲地区更是被打成了一片战争废墟。

不过,苏联取得二战胜利后也并非毫无收获,除了从德国掠夺大量人才之外,大量德国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被苏联几乎掠夺一空。二战之后,苏联再次开始了自己的工业建设。

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凭着二战的胜利和强大的体量,苏联成为世界两大超级强国之一。二战之后,苏联总共进行了8个5年计划。在这个在这8个5年计划中,得苏联的经济实力在不断的增长。

例如1917年刚成立时,苏联的工业产值只占到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而到了二战爆发前的1937年则提高到10%,1970年,苏联经济巅峰时期,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能够达到全世界的百分之二十,占据了1/5强。

庞大的苏联

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呢?2018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6万亿美元,美国为24万亿美元,美国占据了全世界经济总量的24%,中国则占据了16%。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依然没有达到苏联巅峰时期占据世界经济的比例。

经济的不断增长当然也意味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1960年时,苏联的社会总产值为3040亿卢布,1985年时已经增加到13,825亿卢布,增长了3.5倍之巨,人均国民收入在1967年,折算成美元的话相当于1000美元。苏联的许多工业产品,比如发电量、石油产量、商品煤产量、生铁钢、铁矿石等产量,都位居欧洲或世界第一。

苏联***

苏联时期,苏联驻扎在东欧地区的庞大钢铁洪流,更曾令整个欧洲瑟瑟发抖。能够威压个欧洲,苏联凭借的当然不仅仅是军队强大的战斗力,所倚仗的根本,还是强大的工业实力。苏联巅峰时期占据美国80%的工业实力,正是苏联能够作为世界两极之一,与美国长期对峙不落下风的根本之所在。

每桶石油历史最高价

2008年7月创下接近150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纪录。

受亚洲金融危机、需求下降以及OPEC不适时宜的增产,布伦特原油价格从1997年1月的24.53美元/桶下降到1998年12月的9.25美元/桶的最低价。然后从1999年3月开始反弹并一路攀升,2000年8月突破30美元/桶,2000年9月7日最高时达到37.81美元/桶,短短18个月涨幅达3倍之多,创“海湾战争” 以来的油价新高。2003年之后,油价更是一路持续上涨,终于在2008年7月创下接近150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纪录,并在5个月之后的2008年底戏剧性地下挫到40美元以下。

什么时候石油输出国组织登上国际舞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迅速恢复,石油需求量大幅度增长,石油工业在需求增长的刺激下也获得了飞速发展。在中东、北非相继发现了巨大的石油储量,世界石油的主产区从美洲转移到了中东。中东的石油产量从1945年占世界总产量的7%增长到20世纪50年代初的16%以上。尽管石油增产,石油的主人仍然被旧的租让制度所支配着,石油资源的主权仍在国际垄断资本手中。

在早期签订的租让协议中,石油资源国的收入仅仅是一次性的少量租金和12.5%的租让费,石油价格的高低与其毫无关系。如此之少的矿区使用费可以使一个国家大部分领土以至全部领土的石油开采权在几十年内为跨国石油公司的垄断集团所占有。通过租让,跨国石油公司长期以来从石油资源国获得了巨额财富。面对这种状况,不断觉醒的石油资源国愈来愈感到不满,石油资源国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

另一方面,石油价格的决定权同样也被大石油公司所控制。以石油“七姊妹”为主的美英石油巨头在波斯湾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石油开采,他们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实行石油标价制。标价权属于美英石油巨头,石油资源国政府无权过问。该石油标价是西方石油公司在世界石油市场出售原油的市场价格。从1950年开始,石油标价低于市场价格,并成为这些石油巨头向东道国政府缴纳矿区使用费和50%石油税的依据。

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石油资源国与大石油公司之间的斗争都是围绕着石油资源的主权和石油价格问题而展开的,他们组成联盟的决心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1948年,委内瑞拉成功地实行了利润对半分成制和所得税制度,基本上改善了租让方式,控制了国家资源主权。20世纪50年代初,波斯湾各石油资源国以委内瑞拉为榜样,纷纷从美英石油巨头那里争得了利润对半分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这些石油巨头的盘剥。但石油巨头不甘心受损,决定在标价上做文章,尽量把损失的利益夺回来。

在石油资源国与石油巨头达成利润对半分协议之后,各资源国对石油标价极为重视,因为标价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国民的收入。

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世界原油供应的增长超过了需求的增长,市场上原油实际价格下跌,大大低于石油公司锁定的标价。1959年,美国政府又颁布了强制性的石油进口配额,以期在与较低廉的国外产品竞争中保持其相对高成本的美国原油的市场地位。这更加剧了世界石油市场价格疲软,由此导致石油价格不断下跌。

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的状况,直接促成了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诞生。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七姊妹”先后两次降低石油标价。1960年8月8日,埃克森公司带头宣布,中东石油标价每桶降低10美分,随之,英国石油公司也削减自己的原油标价4.5美分,其他石油公司也相继效仿。最后,所有“七姊妹”的原油价格都降至同一水平。

就在埃克森公司宣布削减石油标价后几小时,沙特阿拉伯矿产与石油大臣阿卜杜拉·塔立基打电报给委内瑞拉矿物和石油部长佩雷斯·阿方索,两人在贝鲁特紧急会晤24小时,他们计划召开开罗“君子协定”参加国会议。大石油公司在发现石油资源国做出强烈反应后,马上采取补救行动,壳牌公司于9月8日将石油标价提高2~4美分。但是,1960年9月10日,在大石油公司宣布削减石油标价后一个月,在伊拉克政府的邀请下,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科威特、伊朗和伊拉克五国代表在巴格达聚会。会议期间,代表们认为,为了反击国际大石油公司以维护石油收入,有必要建立一个长期的强有力的机构。9月14日,会议通过决议:会议决定成立一个永久性的组织,命名为石油输出国组织,在它的成员国之间定期协商,以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政策。石油输出国组织因其英文缩写“OPEC”而简称“欧佩克”。这样,对20世纪世界政治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就正式宣布成立了。OPEC的成立标志着100余年来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统治世界石油工业、任意宰割第三世界石油资源国的时代即将结束。第三世界国家收回本国石油权益的斗争已经从单个国家走向集体,从各自为战走向团结奋斗。

成立之初,石油输出国组织只有5个成员国——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1961年卡塔尔、1962年利比亚和印度尼西亚、1967年阿布扎比(现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69年阿尔及利亚、1971年尼日利亚、1973年厄瓜多尔和加蓬参加了该组织。1992年11月底,厄瓜多尔退出该组织;1996年,加蓬退出该组织。目前,石油输出国组织共有11个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