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油价连续上涨再创新高,涨幅多少?

2.加一箱油多6元!8年来油价首现“七连涨”,还会涨?

3.油价“6连涨”后,各地汽油均超9元,还涨吗?2个好消息

4.国际原油价格四连涨,主要原因是什么?

5.“涨”声四起!油价连涨,食用油、饲料、面粉也上涨,涨了多少?

国际油价连续上涨再创新高,涨幅多少?

国际油价连涨记录_国际油价连续上涨再创新高

3月7日,#国际油价连续上涨再创新高#微博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国际油价5日显著上涨,再创14个月来新高。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66.09美元,涨幅为3.54%;5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69.36美元,涨幅为3.93%

此前,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宣布,同意将大部分减产政策延续到4月份,再加上美国利好的就业数据改善了燃料需求前景,推动国际油价大涨。

扩展资料:

回顾过去一年国际油价触及阶段高点后,随即进入下行模式

2020年3月份,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原油需求大幅下跌,国际油价更是开始暴跌模式。

2020年4月20日,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崩盘,暴跌55.90美元,收于每桶-37.63美元,跌幅为305.97%。这也是石油期货自1983年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开始交易以来,首次跌入负数。

在历史性触底后,国际油价又开启了反弹模式,到2020年底已经恢复到同年2月底水平。进入2021年,随着全球疫情拐点的出现,世界经济逐渐重启,国际油价再度升温。

加一箱油多6元!8年来油价首现“七连涨”,还会涨?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变好,现在私家车出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家庭甚至不止有一辆家用小汽车。虽然政府也在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但是燃油车还是受到了众多车主的青睐。相对于新能源汽车,燃油车一个最主要的优势就是方便,加油的时间不过短短几分钟,而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时间少则半小时,多则近一小时。因此更多车主尤其是有首辆车购买意愿的人,往往选择购买燃油车。

在全国人民欢度春节的时候,油价却悄悄在上调,也走出了一波“欣欣向荣”的走势。4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64.34美元,创下过去13个月以来的新高。有专业人士表示,此次国际油价上涨幅度之高、速度之快超出预期。

按照我国现行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今年第3次油价上调也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国家发改委发布最新消息称,2021年2月18日起国内油价开始上调,本次油价上调过后,就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每升上调0.22元,0号柴油每升上调0.23元。按照40L油箱计算,涨价过后,加满一箱92#汽油将比以往多花6元。

虽然看起来涨的价格也不算太高,但这已经是自2013年3月26日成品油新定价机制实施以来,国内油价首次“七连涨”, 随着中国春节长假逐步进入尾声,不少人都已经回到工作岗位,大家平时开车出行的成本也将持续增加,因此不少人都赶在涨价之前,赶在加油站排队加油,毕竟能省一点是一点。

本次油价调价的主要因素是受到国际油价变化的影响,一方面包括主要产油国延续减产,例如正在美国德州发生的极端寒潮天气,导致美国的原油产量继续减少,影响美国原油产量高达400万桶/日,导致美国能源危机不断恶化,美国的原油产量不断缩水,缩水幅度高达40%左右,对全球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则由于新冠疫苗正在投入使用以及各国的经济刺激计划,都在逐步提振市场需求。使得油价在一定阶段一定范围内呈现出僧多粥少的态势,此外,基金多头继续加仓油市也某种程度上刺激了油价的上行。

油价下一次调价窗口是在2021年3月3日24时,分析师普遍认为,展望后市,油价在短期内仍然有上涨的可能。自从进入2021年以来,油价就在一直上涨。那么很多人会心生疑问:油价还会一直涨下去吗?

国内许多分析师预计,由于油价飙升,沙特将从4月开始增加石油产量,但是此举能否遏制住油价涨价的势头,有些经济学家对此并不看好,大家普遍认为后世的油价仍然将逐步上涨。

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表示,像2020年那样的负油价在2021年不可能再出现了。由于能源的转型,人们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在逐步下降,因而国际原油价格可能还是在中低油价区间运行。

新加坡华侨银行的经济学家Howie Lee认为,此次寒潮可能不是唯一将油价推升至如此高位的催化剂。沙特石油虽然能支持市场,但是美国库存正在以如此之快的速度下降,言外之意是短期内国际原油市场的供给仍然跟不上需求。

卓创资讯分析师边晨认为,由于主要产油国减产进展良好,经济持续复苏,基本面向好,因此后市油价仍然看涨,但近期油价涨幅过大,后劲或有不足,涨势也将有所放缓。有的机构甚至给出预测,到2021年年底,国际油价可能将达到每桶70至80美元。

从国内对原油的需求来看,随着我国对疫情的控制逐步到位,经济逐步复苏,人们的出行消费意愿更加强烈,炼化企业普遍购买原油的意愿都在增强,再加上有几个炼化项目在去年一季度以后投产支撑了中国对原油的需求。众多因素综合来看,今年一季度国内原油需求超越去年应该不成问题。

由此可见,油价不仅在本次调价中上涨,在下一次调价窗口来临的时候,涨价仍然将是大概率事件。

油价“6连涨”后,各地汽油均超9元,还涨吗?2个好消息

转眼已经来到四月,相比三月来看,国际油价仍然是一个令人收藏而焦急的话题。

第一梯队:海南、西藏就全国油价最高的两个地区,海南和西藏而言,92号汽油的油价均超过9.5元每升。

第三梯队:北京、上海、重庆、甘肃、广东、山东等地除了上述两个梯队以外,全国其他地区的油价区间普遍比较集中,差距不算很大,第三梯队的北京,上海等地的92号汽油油价都在8.70元到8.80元之间,尤其是江苏和上海两个地方的油价都是8.7元。

第四梯队:江西、陕西、新疆、湖南等地这些地区的92号汽油油价普遍在8.7元以下,相比之下算是在国内比较便宜的。

不过,还有2个好消息。

我国的市场机制对于油价采取了一定的宏观调控,对油价的变动采取天花板价和地板价两种措施。

虽然目前国际油价的价格已经接近天花板(130美元),但只要油价超过这个数字,我国可能将不会进行油价上涨的调整。

这意味着,油价的涨幅会迎来一个停滞阶段。

再加上我国目前致力于新能源的发展,新能源汽车运用越来越广泛,在未来将逐步摆脱对原油及其相关产品的依赖。

况且根据相关政策,目前城市公交车和出租车票价保持不变,且为了保证原油产品的正常消费,燃油税补贴为柴油每公升0.8元,汽油每公升1元。

国际原油价格四连涨,主要原因是什么?

你可以理解为市场的需求以及世界经济环境的结果。

原油虽然离我们普通人比较远,但是原油会直接关乎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汽油,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原油的价格确实会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出行。至于原油价格的上涨或者下跌问题,其实这是多种原因的复杂结果,需要从多方面来看。

国际原油价格4连涨。

关注原油行情的小伙伴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目前国际原油的价格出现了连续上涨的行情,并且已经重新站到了43美元左右,涨幅已经达到了4%以上。预计在4月份的时候,原油的价格会进一步上涨,上涨幅度虽然可能会有所收紧,但依然会产生进一步的连锁反应。油价的上涨原因其实很多,我们最近提到的经济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世界经济问题会影响到国际油价。

如果要讲这个问题的话,需要讲到关于新冠肺炎的事情,因为新冠肺炎已经持续了一年多,虽然目前新冠肺炎已经得到了全球范围的遏制,但是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影响会产生滞后作用。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现在国际原油的价格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个影响主要是量化宽松带来的结果。

市场的供需关系也会决定到原油价格。

这个问题主要是取决于现在目前汽车市场对于原油的需求。因为总的来说,目前国际的油价还是会受到汽车市场的影响。随着全球范围内的汽车行业进一步发展,当汽车行业的产量增加的时候,原油的价格也会出现上涨的行情。现在新冠疫情已经渐渐退去,全球的工业正在逐渐恢复,制造行业正是其中之一,这就是为什么国际原油的价格在最近会连续上涨的原因了。

“涨”声四起!油价连涨,食用油、饲料、面粉也上涨,涨了多少?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2022年的市场“涨”声一片。

近日油价又涨了,这已经是今年第5次上涨了,并创下了近9年来的最大涨幅纪录

关于油价的上涨,我们之前说过很多次了,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油价一度逼近了140美元/桶的大关,虽然随后出现了回落,但是短期来看,原油市场的供给紧张以及供给不平衡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短期内油价大概率仍会高位震荡。

除了油价连涨外,还有一些产品的价格也悄悄上涨了。

首先涨幅比较明显的就是食用油。

事实上,食用油的上涨延续了2021年全年。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统计,包括棕榈油、大豆油、葵花籽油在内的多种植物油的价格在2021年同比上涨了65.8%,跑赢了原油50%的涨幅。

到了2022年,仍然上涨不断。

例如,自俄乌冲突发生后,北京新发地的豆油价格从240元/箱(4桶5升)涨到了270元,而河南郑州批发市场,2月底时20升的大豆油还是190元/桶,而到现在已经涨到了220元-225元/桶。

食用油的上涨既有长期因素,也有短期因素。

短期因素就是俄乌冲突引发的市场动荡。

数据显示,俄乌两国葵花籽油的产量合计占到了全球产量的近60%,而出口则占到全球的78%。

虽然菜籽油并不是主流的食用油产品,但是冲突爆发后,原油价格上涨,两国葵花籽油和菜籽油出口受阻,于是国际市场转向了大豆油及棕榈油等,从而使得这两种产品需求大增。

说到大豆,我们都知道,我们的三大主粮供给十分充足,但是大豆是一个短板,我们的大豆对外依赖度很高,近5年的平均依赖值都在85%以上。

另一方面,受之前疫情等影响,国际大豆的价格已然飙升,使得我们进口大豆的成本不断增加,因此也推高了豆油的价格。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煎炒烹炸样样俱全,日用油的消费也有明显上涨。

数据显示,中国人均食用油消费量从1996年的不足8公斤,到2014年时已上涨为24公斤,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成本增加了,消费也增加了,自然推升价格不断上涨。

其次,是饲料价格频频上涨。

玉米和大豆一直被称作是“饲料双王”,而今年以来,这“双王”的涨幅都不低。

而原本小麦去年在饲用替代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今年的小麦价格频频上涨,已然超过了玉米。

所以整体来说,饲料成本被大幅推升。

虽然猪价频频下跌,但是产能却仍然高企,这也意味着对饲料的需求有着庞大的基础。

再加上俄乌冲突对全球大豆市场的扰乱,以及南美洲严重的干旱使得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多个大豆主产国纷纷减产等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豆粕价格创下10年来的新高。

并且从目前来看,4月之前国内的供给依旧偏紧,豆粕的价格仍将维持高位,而在原料持续上涨的背景下,饲料价格仍然有上涨的空间。

第三是面粉也悄悄上涨了。

近期面粉价格也出现了上涨,以25公斤的面粉为例,其价格也从之前的85元上涨到了100元以上。

而面粉价格的上涨主要和小麦的上涨有关。

今年以来,小麦价格可谓是一飞冲天,不仅突破了1.6元/斤的大关,甚至一度逼近了1.7元/斤,这在小麦的历史上还是首次。

而小麦价格的上涨也受多重因素影响:

一是去年黄淮地区遭遇了强降雨天气,使得小麦冬播出现延迟,并且部分地区的小麦长势偏弱。

而去年小麦在饲料替代领域已经消耗了不少库存,因此市场普遍对今年的小麦看涨情绪较高。

二是受通胀以及化肥等价格上涨的影响,种植成本明显增加,也导致整个粮价的底部有所抬升。

三是受俄乌冲突的影响,市场看涨情绪进一步升高。

随着小麦价格的走高,终端面粉价格也出现了上涨。

不过鉴于小麦是口粮,在国家稳定的调控政策下,其上涨的空间也极为有限。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虽然地缘政治冲突只是一个突发的因素,但其影响却比较深远,尤其是它可能会改变全球粮食的供给格局。

除了俄乌冲突外,原本就高企的通胀一直挥之不去,在此影响下,农产品价格难免出现波动。

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农业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