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基金价值-自动驾驶盈利模式有望在5年内实现
1.中欧洞见是个什么样的基金
2.MINIEYE完成8亿元D轮融资 凯辉基金/蔚来资本子基金战略投资
3.自动驾驶拿掉安全员 科幻大片现实上演还有多久?
4.丰田将设立8亿美元投资基金 用于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等
中欧洞见是个什么样的基金
“中欧洞见”是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不局限投资某一个行业,股票投资比例占基金资产60-95%,覆盖A股+港股,基金募集上限50亿,超出即开启“末日比例配售”。
中欧洞见什么来头?
中欧洞见一年持有混合(012647)是时隔两年后周蔚文再次发行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在后续的投资布局上,周蔚文将聚焦注经济转型中的两类投资机会。第一类是景气度高的新兴行业:如新能源、自动驾驶、 物联网、AI、云计算、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第二类是市值与景气处于低位的行业,如餐饮、酒店、旅游、航空、、银行、地产等,这类受疫影响最大,估值在低位。
中欧洞见值不值得投资?
中欧洞见确实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产品,但仍有一些事项,需要投资者们留意。一、股票资产波动巨大,中欧洞见适合拥有长期闲置资金、能承受一定波动,且深度认可周蔚文投资理念的投资者。二、我相信周蔚文拥有持续创造超额收益的能力,但投资者需要保持合理预期,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
中欧洞见有什么机会?
中欧洞见重点把握两类机会,一是未来多年景气持续向好的新兴行业,如新能源、自动驾驶、物联网、AI、云计算、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但这些行业大部分估值偏高;二是市值与景气处于低位的行业,如餐饮、酒店、旅游、航空、、银行、地产等,这些行业受疫情影响大,估值还处于低位。中欧洞见的另一大特色,是设置了一年的持有期,也就是申购之后,需要至少持有一年才可以赎回。一年的持有期,既可以有效避免基民追涨杀跌,也有助于让基金规模保持稳定,减轻基金经理的工作压力。
MINIEYE完成8亿元D轮融资 凯辉基金/蔚来资本子基金战略投资
易车讯 6月6日,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研发商MINIEYE宣布完成D3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凯辉基金领投,蔚来资本子基金金宁基金、申万宏源跟投。至此,MINIEYE整个D轮融资顺利完成,累计金额8亿元人民币。此前,D1轮由中金甲子、东风资管联合领投,嘉实投资、元璟资本等老股东跟投;D2轮投资方为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联通中金、中金常德新兴产业基金、重庆科兴科创基金、老股东东方富海。
MINIEYE创始人兼CEO刘国清表示,“自动驾驶产业在政策、市场等综合要素的助力下,正持续向好发展。此次D轮融资的完成,不仅反映出投资者对行业前景的看好,同时也体现了对MINIEYE前沿技术、核心团队、发展战略、增长潜力等综合能力的高度认可。未来,MINIEYE将坚持渐进式发展路线,逐步向高阶自动驾驶升维布局,并通过灵活的商业模式与更多战略伙伴深度合作,共同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凯辉基金合伙人李贸祥表示,“凯辉基金非常有幸能够领投MINIEYE本轮融资,并支持公司未来几年的快速发展。过去几年我们见证了MINIEYE的飞速成长,作为国内智能驾驶领域自研核心技术的佼佼者,其不仅拥有快速迭代算法与产品的能力,同时也具备出色的工程化技术与市场化能力,能够积极响应各大主机厂从L1迈向L2++的多元化需求。MINIEYE在商用车辅助驾驶领域市占率名列前茅,同时也全面打开了国内外乘用车及新能源车企市场,获得多个项目定点。相信在战略资源与资金的支持下,MINIEYE能够持续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为汽车产业创造更多长期价值。”
自动驾驶拿掉安全员 科幻大片现实上演还有多久?
无人汽车、自动驾驶……人们都知道它存在,但大多数人还没用过甚至没见过,自动驾驶何时能走进日常生活,近日Waymo报告的发布似乎将这个愿望拉近了一些。?
Waymo在首份关于其自动驾驶汽车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测试情况的报告中披露,自从首次在凤凰城测试其自动驾驶技术以来,Waymo汽车总共行驶了610万英里(约合982万公里),其中6.5万英里(约合10.5万公里)是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完成的。此外,从2019年到2020年的前9个月,Waymo的车辆发生了18起小型事故以及29起险些相撞事故。
:waymo安全保障图解?
Waymo作为自动驾驶的领头羊,一举一动备受行业关注。这份报告说明了自动驾驶当前的应用形势,事故的发生类型及频率。一个专业领域玩家能够把它缺憾的一面展示出来,意味着距离可以弥补这个缺憾不远了。
无人驾驶场景应用?资本有热情技术有难度?
作为自动驾驶研究的领头羊,Waymo在尚不复杂的路况测试中仍发生了多起事故,这可能也是自动驾驶普及最大的难点,即安全性。而且在不同的场景化落地过程中,对自动驾驶的要求亦有不同。?
自动驾驶技术分为六个级别L0-L5(无自动化、驾驶支援、部分自动化、有条件自动化、高度自动化、完全自动化),中国目前的无人车技术刚来到L4级别,Waymo也处在L4阶段。根据普华永道的一项调研报告显示,第一批L3级自动驾驶汽车预计将在2022/2023年推出,第一批L4级自动驾驶汽车预计将在2025年投入使用。?
所以在未来3-5年的时间,国内谁有机会在此赛道先发制人?事实上,安全在不同的应用模式中有不同的定义,而自动驾驶企业的“专攻”领域还略有差别,比如正在L4级别中的几家自动驾驶企业与服务商:驭势科技集中为大出行与大物流提供解决方案;小马智行主推自动驾驶打车服务;纵目科技则专攻高级汽车辅助驾驶产品与技术;相比之下,Apollo更加全面一些,毕竟百度是国内最早投身自动驾驶研究的企业。
目前看来,物流配送、港口码头、矿山矿场、无人出租车等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场景。在物流配送方面,驭势科技称已在际机场“拿掉安全员”,批量投入完全自动驾驶物流车,进入常态化运输工作。当然,机场环境较为复杂,路面包括工作人员、其他车辆以及专门设计的单车道等,对完全自动驾驶物流车是个考验,因此技术上要确保万无一失需要完备的安全测试。
对于此类担忧,驭势科技相关负责人对车云网表示,“和际机场携手运营无人驾驶物流车,从测试部署、运营测试再到正式运营合作2年多,2019年12月正式开启常态化运输,疫情期间亦未曾停工,期间未出现过因无人驾驶系统故障带来的任何失灵以至停工的情况。”不过,驭势科技的去安全员无人驾驶技术主要在机场、厂区、园区等商业运营中普及,属于L4级别,根据国际惯例,L5级和L4级的唯一差别在于场景是否受限。在特定场景下,驭势科技在无人驾驶运输的商业运营中实现了“移除安全员”,即在无人车运行中完全不需要人类接管和操作。
港口码头与机场的运输需求与环境相似。前不久,辰韬资本旗下智驾基金发布的一份港口自动驾驶赛道研究报告详述了港口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前景,自动驾驶技术在港口运输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辰韬资本智驾基金合伙人萧伊婷表示,“投资港口自动驾驶的原因之一在于其商业模式的清晰,第二个重要原因是港口无人集卡由于底盘相同、场景类似、软硬件方案一致、产品化和工程化技术类同,因此可以较容易的走向半开放、开放区域。随着港口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和落地,无人驾驶集卡可以更快的向干线物流延伸,未来整个市场可以拓展至万亿级别。”
不过,港口自动驾驶落地的难度也不小,除了与机场相似的常规问题外,还有如厘米级的精准停位、大型设备的识别与交互、金属对无线信号传输的干扰等,这些都需要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完全落地依然还需一段时间。
尤其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货运枢纽的无人化作业变得更加重要。全国政协委员胡剑江认为,近年来,我国在无人驾驶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深入,但是对无人驾驶在物流领域的运用探索和实践还相对滞后,相关配套方面也还需要更大的突破。相关部门应加快出台专门政策支持“无人驾驶货车”运用于物流的研究,提升企业创新动力。
无人出租车赛道风头正劲?
如果说机场、港口等的无人驾驶运输过于专业化,那么无人驾驶出租车可就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这也是大家最为期待的领域。目前国内无人出租车尚在在区域测试与运营的阶段,但已经成了资本的宠儿。今年以来,已有多家该领域企业获得融资。公开资料显示,5月13日,Waymo获7.5亿美元追加投资,首次融资总金额超过30亿美元;5月29日,日本软银集团牵头向滴滴自动驾驶子公司投资超5亿美元;11月6日,自动驾驶独角兽企业小马智行宣布获得2.67亿美元的C轮融资。?
资本看好自动驾驶出租车,其市场价值不言而喻。今年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指出将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基础设施纳入“新基建”。受多方因素影响,今年或是Robotaxi的爆发季。
Robotaxi的探索起始于2018年,对外全开放运营Robotaxi服务较早的是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发展至今似乎达到一个小高潮。多方汇聚该赛道,开启新一轮的PK,2020年4月27日,高德宣布接入AutoX无人运营车队;2020年6月,滴滴在上海正式开放Robotaxi运营,用户在滴滴出行App中报名审核后,可在上海嘉定自动驾驶测试路段范围内呼叫自动驾驶汽车;今年8月,大众汽车集团宣布,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试点项目奕秒(ezia)正式在安徽合肥启动,这成为了大众在中国落地的首个Robotaxi项目;紧接着东风汽车公司宣布,将联合文远知行、元戎启行、驭势科技、AutoX等自动驾驶企业,在武汉开发区建立全国最大规模的Robotaxi车队。8月28日,百度又官宣其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和自动驾驶公交车(Robobus)将在广州上路。10月,百度Apollo?Go在北京全面上线,设有10余个自动驾驶出租车上下车站点。?
看似无人出租赛道一片向好,但也有不一样的声音。近日戴姆勒数字化转型部门负责人Sascha?Pallenberg的个人推特上称“2020年我们不会拥有10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是有原因的”他认为,如今自动驾驶行业还有几方面的困难,包括技术不成熟、价格昂贵。
以无人出租试乘人的反映来看,国内尚处于测试与体验的阶段,目前的无人驾驶出租车采取的还是“点对点”运行的模式,乘客的上车点和下车点,都必须在系统规定好的站点内选择,不能跨区运行,因此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打车。?
实现全面开放的无人出租车,最先要打破安全隐患。在Waymo的报告中,着重提到的事故发生率,说明企业层面、监管层面以及民众对于安全性的重视程度还是第一位的,所以出于安全等考虑,在全球范围内Robotaxi的测试仍然面临场景限制,且大多数仍需配备安全员。接下来,相继拿掉安全员是自动驾驶演进步骤中的关键一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预测,2022年将出现完全自动驾驶车辆,2025年将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车辆的量产,2028年所有的运营车辆将实现无安全员。?
车云小结?
Waymo首次将自动驾驶的安全与事故现状剖析出来,具有积极的意义,让科技由虚幻变清晰,让大众从未知到已知。?
国内的自动驾驶场景也相应落地,但仍在可控的范围内与特定的场景下运行,距离真正的自动驾驶还有很长一段路,在资本与政策的支持下,自动驾驶企业既要保证安全,又要加速商用步伐,肩负重担的自动驾驶还有多久可以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丰田将设立8亿美元投资基金 用于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等
财经网汽车讯?丰田研究所将设立8亿美元全球投资基金。
据盖世汽车援引外媒报道,9月10日,丰田研究所高级开发部门对外宣布,将成立全球投资基金Woven?Capital,金额为8亿美元,将投资自动驾驶、人工智能以及智慧城市等领域。
丰田表示,Woven?Capital将对处于发展阶段的公司提供支持,这些公司主要是从事无人驾驶、自动化、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分析、互动互联、智慧城市等创新技术领域的研发。
Woven?Capital基金的成立,应是丰田“Woven?City”编织之城计划的其中一环。
今年1月,丰田发布了“Woven?City”编织之城计划,表示其将在日本建立一座未来出行示范城市。
丰田建设编织之城的目的,是验证未来出行、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可行性,缩短开发论证与开发周期。
丰田编织之城选址是其位于静冈县的东富士工厂,该工厂将在2020年底关闭。东富士工厂占地约175英亩(约70.8万平方米),丰田计划在2021年开始建设编织之城。建设完成后,编织之城预计可容纳2000人居住。
目前,丰田将研究院TRI-AD和编织之城计划进行了整合。
早在2015年,丰田成立了研究院,其计划到2020年投资1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和机器人技术等领域的研发。丰田2017年还成立了丰田人工智能投资公司。
2018年时,丰田研究院TRI-AD成立,投资金额28亿美元。
TRI-AD是由丰田牵头,与电装、爱信三家公司合资成立。其中,丰田持有90%的股权。该研究院主要负责构建研发、生产、商业化链条等领域,从事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等。
今年7月,丰田宣布将重组丰田研究院研TRI-AD。
丰田计划在2021年1月成立新控股公司Woven?Planet?Holdings(编织星球控股)和两家运营子公司Woven?Core和Woven?Alpha。
其中Woven?Core将聚焦于自动驾驶业务,Woven?Alpha则主要是互联、车载软件和高清地图等领域。
据丰田介绍,Woven?Core将包括丰田研究院TRI-AD。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