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粮价涨跌的关键期,乌克兰传来三个消息,多个国家慌了

2.基本面对于货币的影响(做个笔记)

粮价涨跌的关键期,乌克兰传来三个消息,多个国家慌了

马克龙油价涨了几毛_马克龙订单

粮价涨跌的关键期

每年的3、4月份都是粮价,尤其是小麦价格涨跌的关键期,因为现在牵扯到几个关键的供需节点:

1、五月之后我国和美国的新一季小麦将会陆续成熟,小麦的市场流通量将会得到有效补充,每年新麦上市后小麦价格都会迎来一段时间的下跌。

2、每年的3、4月份是乌克兰等国家的小麦种植季节,而种植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当年的小麦产量,所以国际粮食市场方面格外收藏几个重要的粮食出口国,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小麦种植情况和天气情况,如果种植面积下降,那下半年麦价上涨将会是大概率事件。

乌克兰传来三个消息,均对小麦价格有影响

其一、乌克兰预计春播面积高于3月份的预测。

3月时,乌克兰农业部发布消息称因为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乌克兰春播面积会减少到700万公顷。

好在近日,乌克兰农业部又上调了今年春播面积的预测,预计能达到1340万公顷,虽然依然比2021年减少了350万公顷,但相比于3月份的预测已经提高了不少。

这对于粮食市场是个好消息,毕竟乌克兰的春耕作物包括玉米、甜菜、向日葵、小麦等,种植面积增加后相应的产量都有望提升。

其二、乌克兰大量农民放弃种植。

正常情况下,3月份底的时候乌克兰各地的春耕就已经陆续展开,但今年因为战事,有农民离开乌克兰前往其他国家,有农民辞职参加战斗,使得大量农民放弃种植。

一些没有受到战事影响的地区,也面临肥料和成品油供应不足的问题。

其三、乌克兰粮食出口受限。

乌克兰的粮食出口在以前主要是经过黑海港口,但现在黑海港口被封只能通过铁路,而铁路运输能力有限,使得粮食出口量大幅减少。

多个国家慌了

乌克兰是全球第五大小麦出口国,也是其他粮食作物的重要出口国,受乌克兰“三个消息”的影响,欧洲各国慌了,开始抢购粮油,有媒体报道早在3月的中旬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国家就爆发了粮油抢购潮,超市货架上的葵花籽油、菜籽油、面粉都是空的,即使价格翻了一番还是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

为了满足国内粮油的正常供应,一些粮油出口大国宣布禁止粮油出口,而粮油进口国则在世界各地寻求粮源,也在囤货。

法国总统马克龙警告说,俄乌冲突可能会对未来一年到一年半内导致中东地区和非洲的灾难性粮食危机。

让欧洲国家慌的显然不止粮油这一方面,燃料问题也是迫在眉睫,先是原油价格不断飙升,虽然在美国宣布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后油价回落,但长远来看不仅会涨而且可能大涨,因为牵扯到战略石油库存的补充。

然后是天然气市场的波动,俄罗斯要求一些国家结算天然气必须用卢布后,天然气价格应声大涨,比如瑞士的天然气价格涨了11倍,荷兰的天然气价格涨了3倍,德国的天然气价格涨了2.5倍。

燃料价格的大涨,不仅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导致人们的日常生活成本增加,对工业、农业等其他产业的影响更大。

因为天然气、燃油等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尤其是天然气还是化肥生产的原料之一,天然气价格的增长最终还是会传导到粮食价格上面,使得原本高涨的粮价进一步上涨,国际粮食危机也将会愈演愈烈。

基本面对于货币的影响(做个笔记)

其实以前是不看基本面的,总觉得某些时候分析下技术就可以了。

但是最近研究量化以来,发现还是要研究下基本面的。

尤其是多因子模型很考虑基本面。毕竟,一个永远通吃的量化策略是不存在的。

好比前几年的小市值轮动策略,在香港股市就是行不通的一个道理。

所以,最近系统的学习了一点此方面的知识。

顺手做个笔记。增进记忆,还能加一次作业。妥了。

PS:主要这周构思的故事卡壳了。下周突破了依然故事为主。

在外汇中,基本面分析指通过研究某个国家的经济,权衡它对货币价值的影响。理解经济与货币和币值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操盘手在某种程度上确定市场需求以及特殊货币可能增值/贬值。

如果某个国家的经济表现强劲,投资者可能在该国家寻找投资机会。这个国家的货币可能也会增值。

强劲的经济更有可能带来商机,例如对房地产、股市或其他商业投资带来巨大刺激。

如果经济报告显示经济坚挺,国内外投资者 – 私人或企业 - 纷纷抢占该国家的投资机会。

为了在某个国家投资,投资者需要使用本国货币。如果预测经济大大刺激投资热度,则将导致本国货币需求增加,货币升值。

如果特定行业的经济蒸蒸日上,例如制造业或金融服务业,可能导致制造产品或服务热销国外各地。

客户为了购买这些商品和服务,必须将国内货币转换成生产商所在国家的当地货币。这些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越大,对当地货币的需求也就越高,导致货币增值。

这个就是我们常见的美联储加息啦,欧洲央行加息啦,这些新闻后面的含义。

利率对货币的影响:

高利息能够吸引投资,利率上升导致货币需求增加,货币增值。

首先,高利率代表经济强健,投资者更有可能在蓬勃发展的经济环境下投资。因此,本国货币的需求可能上升,导致货币增值。

利率偏高同时意味着银行账户里的存款利息增加。投资者可能投资利率更高的国家,因为他们的存款利息可能也会提高。

利率上调导致该国的货币需求增加,货币增值(在正常经济环境下)。

通货膨胀用于测量商品和服务价格在指定时间内的上涨幅度。通货膨胀率抬高意味着物价快速上涨。如果通货膨胀率下跌,商品和服务价格仍呈现上涨趋势,但涨速缓慢。

如果通货膨胀率抬高,人们用于消费的可支配收入快速缩减。从而对经济和货币造成负面影响。

通货膨胀用于测量物价上涨或下跌幅度。如果通货膨胀率下跌,物价仍然上涨,但涨速缓慢。

但是,如果某个国家经历了通缩,即物价出现了实际性倒退,投资者也可将它做为判断此国家经济不景气的一个指标。因此,也会对币值造成不利影响。

“鹰派”和“鸽派”指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平衡之间持有的态度。

如果中央银行反对通胀,则认为是鹰派,利率更有可能上调。如果中央银行更担忧经济增长,则认为是鸽派,利率更有可能下调。

担忧通货膨胀 鹰派 上调利率。

担忧经济增长 鸽派 下调利率。

譬如,现在的耶伦奶奶,就是一个大写的鸽派。

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强大,货币需求加大。

失业率用于估算没有工作并主动寻找就业机会的劳动力百分比。

如果相关报告显示失业率低,投资者会认为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因此,他们可能在当地国家寻找投资机会,造成货币升值。如果一个国家的失业率上升,投资者会认为这个国家的经济表现疲软,并将目光转向其他国家,导致货币贬值。

GDP 用于估算一个国家最终的商品和劳务生产成果。

GDP 用于估算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的消费性开支、投资开支、国际贸易开支和政府开支总额。它主要用于估算整个国家最终的商品和劳务生产成果。GDP 通常按季度或年度核算。

如果 GDP 增长率高,说明经济发展稳健,货币可能升值。如果 GDP 增长率低,则说明经济表现疲弱,货币可能贬值。

增长前景通过对未来 GDP 进行估算,为投资者和操盘手提供指导。如果增长前景脆弱,货币贬值;如果增长前景强劲,货币升值。

政府机构、投资银行和经济智囊团对增长前景各抒己见 – 他们对未来 GDP 的估算。

这些估算为投资者和操盘手提供指引,及时关注国家经济未来表现。如果公开发布估算结果,也会影响到货币价值。通常,他们对未来一到两年的 GDP 进行估算。如果增长前景脆弱,将对货币价值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增长前景强劲,则对货币价值造成积极影响。

强劲的零售销售业意味着消费者对经济抱有信心,有更多钱进行消费,从而对货币造成利好局面。

消费性支出是经济支出的大头。即便没有占据多数,它基本上仍占有很大比例,因此零售业数据是一个重要指标。零售销售额用于估算指定月份内各行各业的消费性开支总额,例如电子零售商、餐馆、汽车经销商等。

零售销售额增长表明消费者对经济信心满满,他们可以利用额外的收入来购买商品和劳务。因此,零售销售额增长对货币造成利好局势。

住房销售额的升降与消费者信心、房贷利率和经济总体实力密不可分。因此,稳健的房地产行业对货币具有推动作用。

房地产市场是经济强劲增长最明显的信号之一。住房销售的估算方式包括:

这些住房销售的增长与下滑与消费者信心、房贷利率和经济总体实力密不可分。房屋数据是体现经济实力的明显信号,对货币具有推动作用。GDP 用于估算一个国家最终的商品和劳务生产成果。

GDP 用于估算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的消费性开支、投资开支、国际贸易开支和政府开支总额。它主要用于估算整个国家最终的商品和劳务生产成果。GDP 通常按季度或年度核算。

如果 GDP 增长率高,说明经济发展稳健,货币可能升值。如果 GDP 增长率低,则说明经济表现疲弱,货币可能贬值。

贸易收支报告对一个国家在指定时期内的出口额和进口额进行报告。每个国家都会产生贸易顺差或贸易逆差。贸易逆差指进口量大于出口量,贸易顺差指出口量大于进口量。

贸易逆差导致货币贬值,因为外国商品进口量大于本国商品出口量。为了进行贸易,必须将本国货币兑换为商品原产地所在国家的货币。

贸易顺差造成利好局势,因为必须将外国货币兑换成国内货币才能购买国内商品和劳务,从而提高对本国货币的需求。

贸易收支报告提供与某个国家特定时期内的进出口量有关的详细信息。贸易逆差对货币造成利空局势,贸易顺差则对货币造成利好局势。

贸易差额的变化同样非常重要

出现贸易逆差或贸易顺差时,必须关注的一个重点是:如果上次发布的报告数据发生变化,同样对货币造成影响。如果一个国家真的出现了贸易逆差,为了购买商品或劳务,将货币转化为国外货币的需求量也会增加。

这意味着相对于赤字本身,贸易逆差加大对货币贬值造成更大影响。如果一个国家的贸易顺差加大,情况恰恰相反。

本课文将介绍政府和中央银行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如何直接影响币值。

正如其他任何金融资产一样,货币价值由供求关系决定。因此,经济中的实际货币供应量影响货币价值。货币供应量指经济中可用的货币存量。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投资和消费金额随之增多,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 如果供应量减少,则产生负面效果。

货币供应量指经济中可用的货币存量。货币过多造成通货膨胀率上升,货币过少则阻碍发展。

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至关重要。货币过多造成通货膨胀率上升,损害经济发展,货币过少导致经济受阻。政策制定者必须在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实现平衡 - 利用紧缩性或宽松性货币政策进行调控。

紧缩性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力图减少货币供应量,宽松性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力图增加货币供应量。

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两种常见方法是调整利率或银行最低准备金要求。

为了限制经济中的资金量,中央银行可能上调利率。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消费者或企业的贷款额度,利率上调意味着贷款成本增加。经济中的贷款额度减少意味着消费和投资资金缩水,从而降低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还有利于进一步控制通货膨胀,因为在商品和劳务需求降低的情况下,物价上涨速度慢,有时甚至可能下跌。

利率上调导致贷款成本增加,经济中的投资和消费资金减少。

为了增加经济中的可用资金存量,中央银行力图降低利率,进而降低贷款成本,贷款和消费资金增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紧缩性货币政策可能对货币造成积极影响,因为利率上调有利于为经济发展吸引新的资金。这是因为利率高通常表明经济强劲,在这种经济环境下投资者可以从银行存款中获得更大回报。

利率下调导致贷款成本降低,经济中的投资和消费资金增加。

宽松性政策可能对货币值造成不利影响,因为提高资金存量可能造成通货膨胀。这样做会削弱货币在经济中的消费能力,货币贬值。利率偏低意味着在这种经济环境下,投资者获得的资金回报率大打折扣。投资者将目光转向其他国家,导致货币贬值。

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另一种方法是限制银行用于贷款给消费者和企业的资金量。这一切通过规定银行最低准备金要求来实现。

在任何时候,银行只能即时提取总资产的小部分现金。其他资金通常指银行的大多数资金,只能通过借贷或抵押方式进行投资或外借。

可即时提取的最低存款金额由中央银行决定 - 这就是所谓的准备金要求。

提高银行准备金比例导致银行用于放贷的资金减少 - 有效削减货币供应量。降低准备金要求则具有截然相反的作用,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

如果中央银行上调准备金要求,银行放贷资金减少,有效回收经济中的资金金额,进而减少货币供应量。

下调准备金要求引起相反的效应,银行的放贷和投资资金增加,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加大。

这项措施与银行调整利率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如出一撤。

如果银行准备金要求上调,放贷资金受限,最终可能导致贷款利息提高。但是,利率上调对储蓄者而言更有优势,因为他们可以从存款中获得更大回报。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货币升值,由于利率增加,可能有更多资金流入经济运转。同样,下调准备金可能对货币造成不利影响,由于银行致力于加大放贷力度,势必下调利率。

政府开支指财政政策开支。政策制定者利用财政政策来调控税收和开支,进而对经济施加影响力。

政府开支资金来自税收或通过发布债券的方式,这种债券也称为政府债券。如果一个国家的开支大于通过向私人投资者借贷方式赚取的收益,则称为预算赤字。

政府开支指财政政策开支。这是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案,在经济衰退时期进行交易时,也可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果一个国家的财政政策相对宽松,本币可能升值。

政府开支往往是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针对特定项目(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也可以面向政府职员招聘。

在经济衰退时期进行交易时,也可将政府开支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因为注入经济发展中的资金具有推动作用。例如,政府住房建造项目可以造福于提供建筑材料的企业和制造商。

如果一个国家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则对投资资金量产生积极影响,本币可能升值。

市场关联性价格指两个或多个市场的价格同时波动。市场之间的关联性可能产生积极效果:如果某种资产的价格上涨,另一种资产的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市场之间的关联性也可能产生不利效果:如果某种资产的价格上涨,另一种资产的价格却随之下跌。

市场关联性背后的根本原因取决于不同的市场。找出这些原因有利于操盘手合理推断未来价格动向。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广阔的经济环境经历了冲击或环境变化,比如发生金融危机,则可能打破这种市场关联性。

理解市场关联原则最简单的方法是考虑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动。

澳元与黄金价格之间存在积极联系。这是因为澳大利亚盛产黄金并出口到全球市场。为了向澳大利亚生产商购买黄金,购买商必须首先将本国货币兑换成澳元。

如果金价上涨,黄金购买商必须兑换更多澳元。随着使用澳元购物的需求增加,相对于其他货币,澳元升值。这就是黄金与澳元之间的关联。

在正常情况下,美元和金价之间存在反向联系。

在正常市场条件下,美国投资者力图通过投资金融市场来赚钱,例如债券和股票。美国。这类投资具有一定风险性,因为存在潜在波动和损失,但是也能带来巨大收益。

虽然在这些时期黄金依然保值,但是投资者已习惯性认为投资美国股市可以获得更大回报,导致黄金购买量缩减。因此,资金从黄金市场流向美国股市。美国股票只能使用美元购买,一旦美国股票需求增加,美元需求也会上升,导致美元增值。这就是美元和金价之间的负相关性。

在经济动荡时代,投资者可能丧失投资风险性资产的欲望,比如美国股票或债券,力图将资金投放到更安全的资产上,比如黄金。投资者纷纷抛售手中的风险性资产,兑换大量美元,以便从全球市场上购买黄金。现在,美元需求剧减,黄金需求和价格同时上涨。因此,美元贬值,金价上升。

市场之间的正常关联有时候会被打破。

为了举例说明,我们再次回顾美元和金价之间的关联性。现已证明在经济衰退时期,投资者和操盘手纷纷将目光转向黄金这种更加安全的投资方式,抛售手中的美元资产。

在异常经济环境下,市场关联性被打破。例如,在金融危机时期,投资者可能在多种资产中寻找更安全的投资方式,打破资产之间的正常关联。

但是,在异常环境下,如金融危机时期,这种市场行为逐渐被打破。经济状况一团糟,投资者在多种资产中寻找更安全的投资方式,包括美国政府债券和黄金。为了购买美国政府债券,必须兑换美元,在需求增加的情况下美元升值。黄金是投资者的“安全港湾”,在需求增加的情况下也出现增值。

在本示例中,美元和黄金同时增值,打破了它们之间的负相关性。

操盘手可以利用市场相关性,根据其中一个市场的价格变动来推断另一个市场的未来价格变动。

以澳元和金价之间的关系为例,众所周知,在正常市场环境下,这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假设近日公布了多份与美国经济有关的负面报告。投资者可能认为美国市场的商业环境很难掌控,纷纷从美国股市撤资。资金不断从股市流出,投资者打算投资其他项目。

他们意识到黄金需求可能增加,因为投资者在市场动荡时期纷纷寻找更安全的投资港湾。操盘手则意识到澳大利亚盛产黄金,由于黄金购买价格越来越高,澳元可能升值。操盘手还意识到为了购买黄金,投资者会抛售手中的美元。因此,美元可能贬值,澳元则随之增值。

操盘手可借机买进澳元/美元货币对。

在正常市场条件下,加拿大元和石油之间具有正关联性。

美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加拿大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加拿大经济高度依赖于美国 - 加拿大 75% 的出口量以及几乎所有石油产量均输往美国。

美国石油进口商必须使用加元采购加拿大石油。如果石油价格上涨,用于采购石油的加元需求量也会增多,进口商必须将更多美元兑换成加元。现在,加元需求大于美元,因此加元升值美元贬值。

加元中蕴含大量商机,因为人们确信全球经济环境将导致油价节节高攀。例如,飓风天气导致美国部分地区的石油生产不得不关门歇业。由于停产,石油供应量急剧减少。石油需求量并未减少,因此油价攀升,导致加元需求增加,如上文所述。操盘手可借机买进加元。

在正常市场条件下,股市和瑞士法郎之间具有负关联性。

瑞士法郎在传统上被视为一种安全港湾,因此一旦出现经济骚动,投资者纷纷将资金投放到瑞士法郎市场而非其他风险资产上,比如股市。

因此(举例而言),如果出台了与美国经济有关的负面报告,投资者就会将资金从美国股市撤回,然后投放到安全港湾,比如瑞士法郎。

然后,投资者买进瑞士法郎,在需求增加的情况下瑞士法郎升值。因此,一旦操盘手发现美国经济下滑,即可找机会买进瑞士法郎而非其他货币。

可以看看这个例子

欧洲央行2015年12月3日(第一个竖线)进一步加大宽松货币政策,按理说欧元应该大跌。但是没有,市场依然向上,用新闻的话叫报复性上涨。

直到2016年6月24日,英国公投过后(第二个竖线),才开始往下走了一点,然后,又上去了。

基本这段时间就是横盘横到爽。

最后,突破横盘。整个政策直到16年11月才开始往下走出新低。

政策的缓慢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至于17年涨了一整年的欧元,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简单分析下就是:

2017年欧元兑美元从1.05附近大涨至1.20上方,大部分动能源于4月底,5月初法国大选结果显示,“前进”运动候选人马克龙在2017年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获得超过65%的选票,领先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候选人勒庞,当选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8位总统。

此外靓丽的欧元区经济数据也助力欧元上涨,欧元区制造业PMI一度涨至六年高位,德国IFO商业景气指数也飙升至2011年来最佳。

以上。做个笔记发现思路又清晰了不少,最后:

原油继续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