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价格为什么大涨呢-棕榈油为啥大涨
1.印度出口禁令导致国际小麦价格大涨,如何才能稳定小麦价格?
2.市场缩量反弹人气回暖,短期密切关注成交量变化
3.小麦再次大涨,玉米正在酝酿、大豆蓄势待涨,今年粮价有“谱”了
印度出口禁令导致国际小麦价格大涨,如何才能稳定小麦价格?
印度境内出现了出现罕见的高温天气,导致小麦大面积减产,印度政府为了缓和国内的状况,避免出现国内粮食价格大幅度的上涨;另外因为局部地区出现了冲突,国家粮食价格上涨,为了维护粮食安全。所以印度政府对小麦的出口实施临时禁令。包括其它的因素的影响,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很快就会出现。稳定小麦的价格也将是全球性的话题。本人觉得还是要从增加全球粮食产量;寻找粮食的替代品;增加国际间的合作等三个角度来稳定小麦的价格。
增加全球粮食产量。全球三大粮食作物分别是小麦,玉米,水稻和大豆。全球十大产粮大国分别是中国,美国,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乌克兰,阿根廷,法国,加拿大等。这是十个国家占据了全球粮食产量的一半以上。因为局部的冲突问题,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粮食作物减产已经成为定局,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不但禁止出口粮食,就连棕榈油等商品也禁止出口。增加粮食生产的中小国家的产量,培养他们的种植粮食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这样稳定粮食价格还是比较科学的。包括孟加拉国,越南,澳大利亚,巴基斯坦,泰国,土耳其等。
寻找粮食的替代品。全球粮食作物除了以上几种外,土豆,红薯,芋头,山药等也可以提供给人类充足的营养。中国,孟加拉国,波兰,法国,德国和荷兰等国都是全世界土豆种植和出口大国。土豆对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增加土豆的种植面积,短期内替代三大粮食作物还是可行的。
增加国际间的合作。以上的两点都必须建立在增加国际件合作的基础上。各个国家必须要放下身段,提供优良的农作物种子,管理和种植技术,人才间的交流等。这样不但可以度过本次危机,对人类长远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市场缩量反弹人气回暖,短期密切关注成交量变化
重点推荐
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
海关总署:11月我国进口猪肉同比增长151%
市场点评
市场点评:市场缩量反弹人气回暖,短期密切关注成交量变化
教育行业:考研热度持续提升,2020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
期货情报
金属能源:黄金343.68,涨0.81%;铜49510,涨0.45%;螺纹钢3513,跌0.26%;橡胶12865,涨0.67%;PVC指数6520,涨0.15%;郑醇2130,跌0.61%;沪铝14245,涨0.25%;沪镍112180,跌0.71%;铁矿641.5,涨0.23%;焦炭1848,涨0.16%;焦煤1153,跌0.13%;原油482.1,涨0.98%;
农产品:豆油6568,跌0.00%;玉米1899,跌0.00%;棕榈油6064,涨0.50%;棉花13370,跌0.19%;郑麦2400,跌0.04%;白糖5439,涨0.35%;苹果8013,跌1.14%;
汇率: 欧元/美元1.1090,涨0.13%;美元/人民币7.0036,跌0.06%;美元/港元7.7868,跌0.11%。
(以上期货数据来自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
新股提示
1、 侨银环保,申购代码002973,申购价格5.74元;
2、 八亿时空,申购代码787181,申购价格43.98元;
3、 易天股份,申购代码300812,申购价格21.46元。
重点推荐
1、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
24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对企业金融支持。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释放的资金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鼓励银行完善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增加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
意见指出,挖掘内需带动就业。鼓励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消费,有力有序推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鼓励限购城市优化机动车限购管理措施。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支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采购专业服务。
点评: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鼓励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消费,有力有序推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鼓励限购城市优化机动车限购管理措施等稳定就业的措施,对汽车、家电、消费电子等行业极其产业链个股构成利好。此前消费电子股和近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个股表现强势,预计板块中业绩真正向好的个股后市有望维持活跃表现。
(投资顾问? 蔡 劲?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 S0260611090020)
2、海关总署:11月我国进口猪肉同比增长151%
据央视新闻24日消息,从海关总署获悉,今年1至11月,我国进口肉类(含肝、肾、蹄等)548.5万吨,累计同比增长42%。11月我国进口肉类(含肝、肾、蹄等)64.4万吨、同比增长82%,其中进口猪肉23万吨、同比增长151.2%。数据显示,我国国内市场需求旺盛,肉产品进口增加显著。
点评:进口猪肉数量同比大增,有利于平抑国内猪肉价格,有望对宏观经济构成利好,但猪肉价格下跌对生猪养殖类股而言,则属于利空。
(投资顾问? 蔡 劲?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 S0260611090020)
市场点评
?
1、市场点评:市场缩量反弹人气回暖,短期密切关注成交量变化
周二两市小幅高开后维持震荡走势,午后指数单边走强。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67%,报收2982点,深证成指涨1.32%,报收10189点,创业板指涨1.91%,报收1769点。从盘面上看,石墨烯、锂电池等板块全线大涨,科技股全线反弹,有色钴、稀土、海南等概念持续走强,ST板块超40余个股涨停。整体来看,个股呈现普涨走势,近百股涨停刷新近期新高,市场氛围开始转暖,赚钱效应明显回升,但市场交投较近期水平明显缩量。
大盘经过反弹后再度逼近3000点关口,面临前期重要压力位,成交量萎缩。今天是北向资金圣诞假期的第一天,也正印证了我们之前的观点,本轮行情更多是源于场内资金和北向资金的带动,场外增量资金并未真正入市,结构性行情明显。在成交量并未显著放大的情况下,指数短期大概率维持震荡。
周一总理在出席中日韩***会议上释放出积极的政策信号,降准预期加强。随着中美第一轮贸易谈判的落地,外部国家环境也相对温和,有利于支撑反弹延续。接下来密切关注市场成交量的变化和金融板块的走势,耐心等待大盘异动,若明两天成交量不能放大,则大盘又再次调整风险。操作上,持股为主,若明日成交量不能有效放大,建议适当减仓,短期建议回避被大基金减持的高位科技股,以及年末面临大额解禁的个股。
(投资顾问 曾紫磊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 S0260613090015)
2、教育行业:考研热度持续提升,2020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
教育部官网称,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1日至23日举行,报考人数341万人,同比增18%,创历史新高。考研报考人数在2010年至2014年走势较为平稳,同比增速在2015年达到最低值。自2015年开始报名人数逐年递增,同比增速在2019年达到最高值。
投顾点评:当前学历贬值加速,研究生学历不断普及,考研人数也屡创新高。学历提升有利于提高我们整体国民素质,未来我国也将不断释放工程师红利。“考研热”有望推动相关培训机构业务增长,建议关注A股教培机构中汇集团、中公教育等。
(投资顾问 曾紫磊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 S0260613090015)
小麦再次大涨,玉米正在酝酿、大豆蓄势待涨,今年粮价有“谱”了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今年国际粮食价格走势已然飞起,虽然国内市场相对独立,但主要也受2方面影响而波动:一是国内的市场供需情况,二是国际市场的情绪以及间接影响。
国际粮食市场的走势比较明朗,受前两年疫情对市场供需的扰乱以及俄乌纷争等影响,利多明显大于利空,于是国际粮食基本都在高位震荡,甚至有些机构认为,后期仍有继续上涨的空间。
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波动,国内市场也渐渐地走出了些“趋势”来。
1、小麦刚跌又涨,“顶”“底”已现?
前两年是玉米带头疯涨,今年风水轮流转,转到了小麦的身上。
从去年底开始,小麦就显露出了强劲上涨的势头。
在去年时就一度跨上了1.5元/斤的大关,结果到了今年,更是“箭”步如飞,相继跨越1.5元、1.6元甚至1.7元,虽然后来有所回调,但当前来看,麦价也在1.5元以上。
前几天小麦突然全面下跌,引发了市场短期的恐慌,不过对于小麦来说,市场支撑还是比较明显的。
首先就是“量”的问题。
去年替代消耗了不少小麦,而冬播延迟部分新小麦长势偏弱,于是这个“量”就受到了不少人的收藏。
“量”的问题远不至于影响到口粮,我们的口粮一直充足,但是会影响替代。
其次,市场消费今年应该是有所增长的。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转变,对于面包、蛋糕等食品需求增长较快,面粉消费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人们开始有了囤货的意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面粉的需求量。
第三,俄乌两国的小麦出口占到全球的29%,而乌克兰受港口关闭以及冲突影响,小麦的出口量以及种植大概率都会下降,且降幅可能不小。
另一方面,俄罗斯因为制裁等原因,小麦出口受阻,已使得哈萨克斯坦近一半的面粉厂因原料不足而停产,这无疑又将加剧全球小麦价格的波动。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小麦在下跌了几日后于近日再次大幅反弹上涨,那么可以预见,至少在新麦上市之前,小麦价格的底部基本已筑。
而同样,小麦想要继续突破之前的高点也有较大难度,除非另有新的刺激因素,所以基本上小麦的价格顶部也依稀可见。
2、玉米不急不徐,蓄势待涨
玉米的情况要比小麦复杂,主要复杂在3个方面:
一是玉米产需缺口虽然存在,但需求不强劲。
尤其是生猪市场依旧低迷,养殖业持续亏损的情况下,对饲料需求大幅减弱。
另一方面,淀粉等也走势偏弱。
二是替代悬而未定。
在小麦退出替代以后,谁来“接棒”,这将直接影响玉米的市场需求。
三是虽然今年进口玉米价格高企,国际市场动荡,进口数量明显下降。
截至3月底,我国累计从美国采购了1210万吨玉米,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
但是去年玉米的进口量惊人,所以两相对冲,使得缺口也不那么大了。
不过,即便如此,我们认为今年的玉米总体仍是上涨趋势,主要原因也有3个:
一是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抑或是需求量,玉米都是佼佼者,其产需结构基本已固定,并不会轻易发生改变。
而且今年玉米在产量上没有明显地增加,所以玉米大跌的几率也就不大。
二是国际玉米方面,尤其是乌克兰玉米减产已是大概率事件。
根据摩根大通分析,乌克兰今年的玉米产量可能会下降40%之多,还有一些机构预计得更多,可能产量下降会达到50%。
这就更加加剧了全球玉米的供给,所以国际玉米价格易涨难跌。
三是今年化肥价格一路上涨,种植成本明显增加,尤其玉米对于化肥的需求量较大,全国来看,种植玉米的农民也最多,所以在保障农民收益的大前提下,玉米也很难大跌。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玉米可能与小麦不同,在小麦大踏步上涨的时候,玉米可能更多的是继续在震荡中缓缓抬高,就像玉米已在不知不觉中接近了购销尾声一样。
3、大豆难跌
大豆的走势其实也挺扑朔迷离的,毕竟当前豆价正在下跌,再加上今年要“扩大豆”,意味着产量将增加。
而另一方面,美国的种植意向报告也显示了,美国农民对于大豆的种植意愿明显增强,这也使得国际大豆价格陷入阴跌。
虽然如此,但是有2个消息对大豆来说却是强有力的支撑:
一是大豆一直是我们的短板,与小麦、玉米不同,我们的大豆对外依赖度一直在85%以上,这意味着即便扩种,也很难大幅度弥补这个缺口。
而在南美各国纷纷减产后,进口来源开始向美豆倾向,而美豆的天气炒作是惯用伎俩,在后续的生长季中大概率是不会一帆风顺的,这就使得全球豆价难跌。
二是今年植物油价格纷纷大涨,从葵花籽油到棕榈油,到菜籽油再到豆油,全线上涨。
豆油的主要原料就是大豆,试想豆油价格大幅上涨,大豆价格又能跌到哪去呢?
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