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2013年_2015国际油价回顾原理
1.国际石油价格为什么会下跌?
2.石油价钱方面请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其波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结合经济学原理,说明目前汽油价格下降对我国汽车销量的影响
4.国际油价都负数了,两桶油一季度还亏损360亿,怎么看?
5.利用囚徒困境原理分析OPEC石油价格
6.油价下跌和黄金价格有什么关系?其间有什么原理?
分析如下:
1、原油作为商品之王,其价格波动将影响汽油价格,从而传导到乙醇价格,最终影响糖价。
2、巴西乙醇价格与原油价格高度正相关,这就导致了糖厂追逐利润的时候会关注原油与糖价的相互关系。
国际石油价格为什么会下跌?
其实国内成品油设定地板价和天花板价格,当然是有其原因的,并非是随意制定的规定,总之任何一个规定都是两面性的,都是有利弊之处的。
成品油的地板价和天花板价格都是为了保护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地板价是40美元,当国家原油下跌到40美元以下,考虑到油企的成本,以及为了油企健康发展,肯定要制定一些措施来保护,不能让这些企业经营不下去。
而天花板价是130美元,如果当国际原油涨到130美元以上,为了控制国内成品油的零售价过高,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不作出调价,减轻消费者的压力。
总之成品油设定天花板价格和地板价格都是有两面性的,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看法,利弊共存。所以说我们作为消费者,4月1日即使不下调油价,建议大家也别泄气了,好好珍惜现在5元时代的油价吧。
扩展资料正因为3月17日国际原油已经在40美元以下,而国内成品油只能按照40美元的价格进行下调,意思就是国美成品油直接一次性下调到地板价,地板价之后是不可能再度下调了。
既然国内成品油在3月17日一步到位,而下一调价窗口3月31日24时进行调整,但国际原油当前是在23美元附近,还是出现40美元地板价之下,所以国内下一调价窗口不作调整,不调整答案很明显,保持现在的油价进行实行。
如下图,这是近几个交易日的国际原油变化率情况,短期国际原油跌幅29.75%,折合成国内汽柴油下调1130元/吨,同比的国内国内汽油还会大幅下降。
根据3月17日国内汽柴油下调下调1050元每吨,国内92号汽油下调0.80元/升,而按照当前汽柴油下调1190元/吨推算,92汽油最起码有0.85元/升。
但可惜的是这个降价已经不可能了,国际原油跌破40美元,国内成品油不作调整了,所以4月1日油价想要降价是不可能的
石油价钱方面请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其波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石油最主要被运用到工业生产。当经济发生疲软时就会导致各种对石油需求大的工业企业减少石油购买。原因很简单,当发生经济危机时。人民对于各种消费品的需求降低,使得各种企业生产的产品减少,这使得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少。当供给不变,需求降低,价格也会随之降低
结合经济学原理,说明目前汽油价格下降对我国汽车销量的影响
对于原油价格的分析上,主要需要关注来自于三个方面的信息:供给、需求及库存。下面的列表列出了来自于分析中一般需要关注的一些具体要素:
(一)需求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经济增速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全球经济的增长会通过改变石油市场的需求量影响石油价格,经济增长和石油需求的增长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天气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气候状况会影响到原油的供给和需求,比如异常的天气可能会对石油生产设施造成破坏,导致供给中断,从而影响国际油价,但它对整个国际油价的影响作用是短期的。
(二)供应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1.产量变化的原油价格的影响
石油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非OPEC国家的供给对油价的作用原理有所不同,产量与价格的关系有着主动与被动的区别。OPEC拥有世界上绝大部份探明原油储量,其产量和价格政策对世界原油供给和价格具有重大影响,惯用的方法是通过增加产量来抑制油价。
2.地缘政治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突发事件与气候状况——使油价波动更加不确定 石油除了具有一般商品属性外,还具有战略物资的属性,其价格和供应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势力和政治局势的影响。
(三)库存与原油的相关性
原油库存分为战略原油库存与商业原油库存。战略原油库存是国家为战略考虑,防备石油短缺而储备的石油库存。这是因为原油具有战略物资的属性,其价格和供应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势力和政治局势的影响。除了战略属性外,原油同时具有其商业属性。商业属性方面需要关注商业原油库存,它是高于安全义务库存量的部分,原动力来自于经济的需要,因此与价格紧密相关
国际油价都负数了,两桶油一季度还亏损360亿,怎么看?
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某种消费依存关系,即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与另一种商品的消费相配套。一般而言,某种商品互补品价格的上升,将会因为互补品需求量的下降而导致该商品需求量的下降。
根据这个概念汽车和汽油价格是属于互补产品,因此汽油价格下降会导致汽车销量增加。
利用囚徒困境原理分析OPEC石油价格
亏损有两个方面原因,
第一是肺炎,大家用油减少,导致储存油周期更长,成本增高,销量下滑。
第二是,会计口径的问题, 这个是主要因素,例如中石油存了2亿桶油,原理是45一桶,现在是11一桶,核算资产时候,这个就是亏损,资产贬值了嘛。所以亏损很正常。
一季度,“两桶油”合计亏损超过350亿元。为何在政策“保护”、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三次未作调整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巨亏?
亏损有多方面的原因,具体如下。
其一,一季度石油公司加工的原油是油价暴跌前进口的高价原油。为了保证生产稳定,石油公司必须事先消耗一定时期加工量的原油库存。从原油采购到加工成产品销售的周期约为2-3个月。
3月初,沙特和俄罗斯就减产协议谈判失败,国际油价暴跌。3月7日收盘,WTI原油价格跌至41.2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跌至45.27美元/桶,此后一段时间维持在40美元/桶。
3月17日,到了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期,按照现有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成品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近10个工作日的价格变化做出调整。
换句话说,这时石油公司卖出的成品油价格挂钩的是40美元/桶的国际油价。为此,石油公司损失了约30美元/桶。
其二,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成品油和化工产品的销售量大幅下滑,不仅影响了营业收入,且延长了高价油的库存周期,这进一步影响了石油公司的经营业绩。
一季度,中国石油(601857.SH/0857.HK)亏损162.3亿元,中国石化(600028.SH/0386HK)亏损191.45亿元。两家公司的炼油、销售板块均现巨亏。
其中,中国石化炼油板块经营亏损257.94亿元;营销及分销板块经营亏损15.36亿元;化工板块亏损15.68亿元。
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板块亏损额为87.0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利润117.72亿元。
“两桶油”业务板块略有不同,受油价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中国石油以上游勘探开发为主,由于国内油气生产成本较高,当原油价格处于低位时,其上游业绩会受到较大冲击,中下游会有盈利;油价高时,上游则受益较大。
作为全球最大炼油商,中国石化则以炼油和成品油销售为主,90%的原油依靠进口。油价低时,其原料成本降低,中下游会因此受益;油价高时,业绩受损较大。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两种极端情况会令石油央企出现政策性亏损。
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徘徊在20美元/桶附近,甚至一度出现“负油价”,但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三次未作下调。
不调价的依据来自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当国际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桶调控下限时,成品油价格不调整,金额以风险准备金的形式上缴国库。
当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桶的“天花板价”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同样导致“两桶油”出现政策性亏损。
2008年7月,国际原油价格创下 历史 最高点147美元/桶。WTI和伦特原油全年平均价格分别为100.06美元/桶和97.26美元/桶,比上年同期上涨了38.66%和34.37%。
彼时为了稳定物价,成品油价格并未同步进行大幅上调,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和原油价格倒挂,石油公司出现政策性亏损。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绍宗曾表示,成品油价调整设定上下限,主要是考虑中国既是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也是石油生产大国,油价过高、过低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2008年,在国际油价均价在100美元上下,国内成品油价格6.3元/升左右。中国政府和三家石油央企为此“补贴”1652亿元。
国际油价在2008年登顶 历史 峰值,中国石油利润却同比下降22%;中国石化炼油业务亏损615亿元,利润同比下降47.34%。
因此,石油央企的盈亏并未和国际油价的涨跌完全同步。只有当国际油价运行在40美元/桶-130美元/桶之间时,石油央企的盈亏和市场表现较为一致,当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桶、或者高于130美元/桶时,政策端的影响便会显现。
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油企也投资了海外的企业,并且大部分的海外投资的石油也在国际市场销售,建议你可以看看这个视频
油价和两桶油的业绩长期以来是很的人所诟病的,特别是有车一族和炒股的,两桶油作为央企背负了很多的任务,维持稳定、税收、战略储备、能源安全等,我国定了一个地板价,每桶原油跌到40美元时国内油价不再调整指在保护石化油服、石油开踩等国内相关产业链公司,当然作为央企它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前几年出现的各种油老虎让国人对它们的印象差到了极点,潜意识里认为两桶油里还有很多老虎、苍蝇,造成了信任感缺失。
国际油价跌到了负数并不是现在去拉油别人倒给你钱,负油价的产生是资本的博弈,是美国资本挖韭菜根的一件事,利用油轮稀缺,储存已满,时差,规则等,对参与石油期货资本的收割,两桶油的成本对油价变化是不敏感的,因为石油不能长期大量无损化的储存,所以都有库存,中国的石油储备在60天左右,所以原油的价格变化要持续60天以上才能体现出成本的变化,如果油价在20美元左右持续到年底,两桶油的业绩就不会亏,石油、烟草、银行、电力、是国家支柱性产业,他们税高点、利润多点,其实是国家的须要,关乎国家大事我们不应该抱怨,而是多一点支持!
最近有人在问,为什么国际油价都那么低了,最新公布的季报显示中国的两桶油一季度还亏了360亿元,差不多以每天4亿元的速度在“烧钱”?其实答案很简单,两桶油作为我们国家的超大型国企,其经营范围除了炼油、卖油之外,还有其他业务,这中间包括石油开采、石油钻井,石油工程建设等,可以说包圆了整个石油行业的上、下游;而这些业务很多都是重资本,高技术密集、高劳动密集的产业,这些产业需要相对合理的油价作为支撑,才能获得利润。我们可以对比下美国的页岩油企业,他们目前的采油成本和两桶油差不多,都是40-50美元/桶。自从油价跌到40美元以下之后,美国页岩油企业是亏得厉害,很多都陷入破产的境地。
那么两桶油为什么亏损那么多呢?老易特意找了下他们各自发布的一季度季报,其实里面说得很清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上官网或者证券软件上去查询。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老易花3分钟时间简单帮大家梳理下两桶油亏在了哪里――
先说中石油的季报,季报显示中石油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总共亏了 133.49 亿元,,归属母公司利润净亏损162.30亿元,亏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一季度由于疫情严重,部分产能转为喷绒布等防疫物资生产,导致炼油和化工板块经营亏损87,02亿元,其中炼油业务亏损62.92亿元,化工业务亏损24.1亿元。
2,受到成本品价格下跌和市场需求下降影响,成品油销售亏损165.93亿元
3,销售进口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亏损39.33亿元。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最主要的亏损集中在油气营收减少和成品油销售额下降,光这两块就亏损超过300亿元。(当然也有盈利的业务板块,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为全部列出)
我们再来看中石化亏在了哪里――
油价下跌和黄金价格有什么关系?其间有什么原理?
第三章 “囚徒困境”的启示
1.“囚徒困境”的深刻哲理
在前面的章节,笔者讨论一个“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变形博弈,很明显,该警察局长所采取的策略必然不能够使得两名囚犯坦白罪行。其实,只有改变游戏规则,利用“囚徒困境”模型策略才可以达到目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道理人人都懂,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其实就是一个囚徒困境模型的应用。我们前面所讨论的爱情博弈其实也是囚徒困境的一种形式。
这里我们继续前面的讨论,这个警察局局长C如果足够明智的话,必然不要求两名囚犯都招供,而是让两名囚犯中的任何一名坦白,招出另外一个人。这样警察局局长C就要确定,对不坦白的人施以最严厉的刑罚。
这种情况下,警察局局长C对囚犯A和B作成如下许诺:如果他们之中有一人坦白,而另一人不坦白,则坦白者无罪释放,而不坦白者要被判无期徒刑,囚禁终生;如果两人都坦白,则两人都被判有期徒刑5年;如果两人都不坦白,则两人都被判2年监禁。
囚徒困境仍然需要2个前提预设:囚徒A和B两人都是自利理性的个人,即只要给出两种可选的策略,每一方将总是选择其中对他更有利的那种策略;两人无法沟通,要在不知道对方所选结果的情况下,独自进行策略选择。在这种条件下,从囚犯A的立场来看,共有2种可能情况:第一种可能是B采取坦白的策略,这时如果囚犯A也坦白,则要入狱5年,如果不坦白,则要囚禁终生,两相比较,结论是应该坦白。第二种可能是囚犯B采取沉默的态度,这时若甲也沉默,要入狱2年,如果囚犯A坦白,则可获得自由,两相比较结论是应该坦白。因此,无论囚犯B是坦白还是沉默,囚犯A采取坦白的策略对自己更为有利。同样以上推理对于囚犯B也适用。结果两个囚徒都坦白了,都被判刑5年。囚徒困境的“困境”在于如果甲乙二人都保持沉默,则都只被判刑一年,显然比两人都坦白的结果要好。
两名囚犯都作出招供的选择,这对他们个人来说都是最佳的,即最符合他们个体理性的选择。照博弈论的说法,这是惟一的纳什均衡点。除了这个均衡点,A与B的任何一人单方面改变选择,他只会得到更加不经济的结果。而在其它的结果中,比如两人都不坦白的情况下,都有一人可以通过单方面改变选择,来减少自己的刑期。可是两人经过一番理性计算后,却选择了一个使自己陷入不利的结局。
其实“囚徒困境”不允许囚犯A和B进行沟通的假设,与实际生活中大部分情况的现实是有差异的。比如,在爱情博弈中,很多恋人会经常花前月下、彻夜厮守;在企业的价格战中,企业之间也会多有沟通,价格;即使是二十世纪下半世纪的美苏军备竞赛中,两个超级大国也会经常进行外交交谈,及时交换信息。
笔者不妨将条件放宽,允许囚犯A和B在审讯室李一起单独呆上10分钟,然后再决定是否坦白。很明显,双方交流的主旨就是建立攻守同盟,克服自利心理,甚至可能订立一个口头协议,要求双方都不去坦白。然后,双方再单独被提审。我们不妨设想,囚犯A的心理,他一定会认为,如果囚犯B遵守约定的话,则自己坦白就可获得自由;如果囚犯B告密的话,若不坦白就会被终生囚禁。事实上,囚犯A的策略并没有因为简单的沟通或协议而摆脱两难境地。
恋人们在恋爱中的海誓山盟,最终还是分手;企业之间相互沟通信誓旦旦,价格战仍然会爆发;美苏两国经常会晤,甚至签订核不扩散条约,但军费一年高过一年。这些现象都反映了上面所说明的问题。
在本节所举的囚徒困境的游戏规则,能够让狡猾的罪犯招供,得到应有的惩罚,固然不是坏事。然而,我们不妨假设囚徒A和B都是完全清白的大大的具有理性的良民,这个博弈的纳什均衡并不会因为他们的清白而改变。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加上对身体的残害,完全会造成屈打成招的冤假错案。在中国历史上,这种事情并不是多么稀有的个案。
在更深刻的意义上,囚徒困境模型动摇了传统社会学、经济学理论基础,这是经济学的重大革命。
传统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在其传世经典《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这样描述市场机制:“当个人在追求他自己的私利时,市场的看不见的手会导致最佳经济后果。” 这就是说,每个人的自利行为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增长。即自利会带来互利。
传统经济学秉承了亚当?斯密的思想。传统经济学认为:人的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是自利,自私是个好东西,每个人都有权追求自己的利益,没有私社会就不会进步,现代社会的财富是建立在对每个人自利权利的保护上的。因此经济学不必担心人们参与竞争的动力,只需关注如何让每个求利者能够自由参与尽可能展开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只要市场机制公正,自然会增进社会福利。
但是囚徒困境的结果,恰恰表明个人理性不能通过市场导致社会福利的最优。每一个参与者可以相信市场所提供的一切条件,但无法确信其他参与者是否能与自己一样遵守市场规则。
佛家讲因果律,儒家讲究“财自道生,利缘义取”。从囚徒困境看来,如果一味地想算计别人,算来算去,最后算计到自己头上来了。如果我们将囚徒困境中的有期徒刑改为死刑,那么“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用在这里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在国际市场上,黄金和石油都是按美圆计价的.所以,为了保持黄金和石油的内在价值,若美圆贬值,黄金和石油的价格一般就会涨.但黄金和石油的价格主要还是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美圆的涨跌只是影响其价格的因素之一.
一般而言,全球黄金的价格是联动的,趋势是相同的,但各个不同市场黄金的具体价格在同一时点也会有差异.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