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与英国油价关系_利比亚与英国油价
1.非洲最有钱的国家
2.利比亚战争的起因
3.利比亚危机对全球经济有什么影响
4.利比亚局势
非洲最有钱的国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非洲国家也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非洲大陆的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但其中有些国家的经济实力却十分强大。其中,利比亚是非洲最有钱的国家之一。
一、利比亚的经济概况
作为非洲最有钱的国家,利比亚的经济实力不容小觑。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2019年利比亚的GDP总量为50.7亿美元,人均GDP为7,738美元。虽然这个数字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并不算高,但在非洲国家中却是相当不错的水平。
利比亚的经济主要依赖石油产业,石油出口占利比亚出口总额的97%以上。此外,利比亚还拥有丰富的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这些资源的开采也为利比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二、利比亚的经济发展历程
利比亚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在那个时期,利比亚还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经济主要依赖农业和手工业。直到1951年,利比亚才获得了独立,开始逐渐发展经济。
20世纪70年代以后,利比亚的经济快速发展。这个时期,利比亚国内石油产量迅速增长,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同时,利比亚还大力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使得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然而,利比亚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利比亚的石油收入急剧减少,经济遭受了重创。此外,利比亚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制裁和孤立,这也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三、利比亚的经济现状
近年来,利比亚的经济发展一直受到政治动荡的影响。自2011年利比亚政权更迭以来,国家一直处于动荡状态,势不稳定,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此外,利比亚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制裁和孤立,这也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目前,利比亚的经济主要依赖石油产业,但由于势不稳定,国家的石油产量和出口量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四、利比亚的经济前景
虽然目前利比亚的经济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但国家的经济潜力依然巨大。如果势能够稳定下来,利比亚的经济有望重新回到快速发展的轨道上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利比亚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政府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家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其次,政府还需要加大对其他产业的投资,降低国家对石油产业的依赖程度。最后,政府还需要推动经济改革,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国家的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作为非洲最有钱的国家之一,利比亚的经济潜力巨大。虽然国家目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但只要政府采取正确的措施,利比亚的经济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
利比亚战争的起因
对于该国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于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著深刻的根源。
利比亚曾经是意大利的殖民地。在意大利殖民统治时期,利比亚由三个自治邦组成。东部地区和班加西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卡扎菲在1969年的一场军事政变中掌权后,依靠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他还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顾,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裏。 报道认为,卡扎菲一定程度上利用部族之争维持了统治,并将自己的部族提拔到关键的安全岗位和决策岗位。他还通过定期改组整个政府,使潜在政治对手失去支持基础或威信,从而成功地抑制了其他政治权力中心的生长。作为其伊斯兰革命意识形态招牌的体现,他还在20世纪80年代对全部民营企业实行国有化。
而路透社的评论认为,卡扎菲对于利比亚长达40年的领导并没有使得这个国家成为一个人民的国家。相反的,利比亚是目前全世界贪污腐败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原油产量占全球份额2%的国家,利比亚所创造的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600万人口。 据利比亚知情者说,卡扎菲自己的部落“卡扎法”(Gadhafa)控制著部分武装部队,他们花费数年时间摧毁了对手“瓦尔法拉”(Warfalla)的基地。瓦尔法拉曾被认为是该国最大的部落联盟,但这已成过去。
现在,在利比亚的政治忠诚遭受严峻考验之时,很多曾被卡扎菲冷落或压迫的部落都在反对他。瓦尔法拉的几位部落首领日前就曾现身,号召人们推翻卡扎菲。来自利比亚东部的“扎维亚”(Al-Zawiya)部落也在周末加入了示威人群,一位首领曾威胁说,如果卡扎菲继续当权,就要切断至关重要的石油供应。
事实上,持续的冲突和内战的可能性已经惊扰了全球石油市场,国际油价跃升到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外电分析称,利比亚将影响整个地中海经济,而作为其前殖民统治者的意大利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目前,利比亚内务部长奥贝迪、司法部长亚利等已宣布辞职退出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奥贝迪并号召军队支持反对派以及履行“公民法定义务”。此外,至少有7名利比亚驻外大使以辞职来抗议国内的事件,一些高级外交官则呼吁卡扎菲下台。
利比亚危机对全球经济有什么影响
在利比亚以及中东其他地区动荡局势加剧的影响下,上周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冲破每桶106美元大关。与此同时,由于避险需求激增的推动,黄金期价也于上周一度触及盘中价历史新高。受地缘政治风险迅速升级,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无一例外受到冲击,世界经济复苏将出现更多的变数。中东是世界最主要产油区,日产原油占世界日均产量近三分之一。3月19日,西方开始军事打击后,利比亚原油出口完全中断,多个欧洲进口国“全线告急”,其中不少是欧债危机的重灾国。据国际能源机构称,利比亚的石油产量已从此次危机前的每日158万桶降至极低的水平。更有市场人士预计,利比亚的原油生产和出口几近完全停止。在战争爆发前,利比亚的日均原油产能为160万桶,这个数字十分可观。利比亚是全球第十四大原油生产国,而利比亚原油的重要意义在于其质量非常高。由于易于提炼,欧洲炼油厂十分倾向于使用利比亚的原油,部分炼油厂甚至不能从低质量原油中提炼石油。我赞同此前媒体关于利比亚局势对于市场的影响的分析观点,但除此之外,我认为我们不应只着眼于利比亚,而是应该关注一旦局势扩散到整个(中东)地区之后(对于国际市场的影响)。对全球经济来说,利比亚真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为在全球经济复苏现在的这个节骨眼上,大家最不希望看到的是油价暴涨,而利比亚局势最直接结果恰恰就是油价暴涨。所以说,利比亚今天这个局面,无论是经济复苏势头不稳的发达国家,还是已经面临通胀压力的发展中国家,这是所有人都不希望看到的。但事已至此,未来局势怎么走,对各国的具体利益有什么影响,还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可以说,和利比亚经济关联度最大的是欧洲,在这次前,利比亚70%的原油就是欧洲石油公司在开采,并且也是主要出口欧洲市场。现在利比亚每天160万桶的原油生产几乎停止,这也是欧洲积极干预的原因之一。分析表示,除了发达国家受影响外,发展中经济体因油价上涨加大输入型通胀压力的负面影响甚至更为明显。英国汇丰银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油价如果达到每桶120美元,可能使印度的消费价格指数升幅增加1.3个百分点,印度尼西亚增加1.2个百分点。
利比亚局势
自3月19日起,以英、美、法等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利比亚进行空中打击,利比亚局势进一步恶化。利比亚乱局对于世界经济与中国发展将产生何种影响,也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之一。
受利比亚战乱最直接也是最大影响的无疑是世界石油市场供应。而后果是世界新的高油价时代将因此提前到来。
利比亚是欧佩克成员国,正常情况下石油日产量约达160万桶,是世界第十二大石油输出国,约占世界日均石油总产量的2%,比重似乎不是很大。但是,有四个因素使得利比亚战乱对国际原油市场的影响远高于世界想象:
其一,利比亚的原油素以高质量著称。其每天生产的160万桶原油中的大部分是硫磺含量很低的轻质原油,轻易就可提炼成需求量很大的石油产品,如汽油和柴油。全球只有25%的原油具有这种质量,而这其中利比亚产量占了20%左右。
其二,利比亚的原油出口市场集中在地中海地区。其石油主要向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瑞士和德国出口。而由于地中海地区的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版图中的独特地位,因此,与来自大多数中东国家的石油相比,利比亚的石油损失具有特别显著的影响。
其三,利比亚乱局加剧了中东北非地区乱局。作为世界主要石油供应地,这一地区的动荡本来就已经快速推高了国际油价;利比亚再陷内乱,无异于使这一地区动荡局势雪上加霜。
其四,利比亚乱局与日本核电危机叠加。在日本本次因地震和海啸引发福岛核电站严重泄漏事故之前,面对石油储量日减与价格不断攀升的局面,世界主要国家尤其是美国与法国等,都曾计划建设更多的核电站来减少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但日本福岛核危机提醒人们:发展核电面临的后续风险未知。这反过来刺激了各国对中东地区石油的新一轮狂热。
自利比亚内乱以来,国际市场油价很快突破100美元大关。至3月31日止,纽约市场基准原油期货价格已升至每桶20美元,涨幅高达25%;国际市场基准价格则突破了100美元,这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
利比亚局势后续发展前景尚不明朗。而世界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却是看得见的。欧佩克最近发表报告预计,2011年世界对石油的需求约增长3.9%,而去年是4.5%。
在西方,人们常把“黑天鹅”比喻突如其来、意料之外的事件发生,而用“白天鹅”比喻确定性很强的事件。对于未来国际油价,美国外交学会能源和环境问题资深研究员迈克尔·A·利维说:只要利比亚再乱下去,那么,2011年年中,石油价格即使升至150美元一桶,也不是一个“黑天鹅”事件,而是“白天鹅”事件!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每天要消耗830万桶石油,其中半数以上依靠进口。尽管利比亚石油只占中国石油进口量的3%,但由于利比亚也是我为数不多的轻质原油即低硫原油输入国家;更由于利比亚战乱对全球油价的助推,无论是原油供应保障还是输入性通胀上的压力都将日增,对此我们宜早预作准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