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罗汉贴金价格-十八罗汉金身
1.八大处有灵异事吗
2.大佛寺旅游景区需要多少钱门票
3.唐卡的种类
4.黄山记 徐迟 全文 谢谢
八大处有灵异事吗
一处长安寺
长安寺位于公园大门以南一里多地。创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原名“善应寺”。后历经清顺治年间(1659年)、康熙年间(1671年)两度重修,规模日大,改称“长安寺”。长安寺倚翠微山,坐西朝东,红墙围绕,两进四合。入门便是一砖石景壁,上有"登欢喜地"四字。沿西向甬路前行,登数十级台阶为该寺山门殿。殿内供关羽造像,又称“关公殿”。向后分别为“大雄宝殿”、“大士殿”,大士殿前二株白皮树尤为醒目,虽历数百年沧桑却仍枝繁叶茂,在京城古木名树中占得一席。当年的长安寺曾是西山名刹。长安寺原有五百罗汉雕像,现已无存,据明万历年间史料对长安寺尚有:“寺中四松”最奇。门列天兵十,状极诡异,庑下有“五百罗汉”的记载,从中可见长安寺当年的地位和风貌。长安寺在“”年间被毁,尚未恢复原貌,现今暂不对外开放。
二处灵光寺
灵光寺是八大处现存最重要的一座寺院。始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年),最初称“龙泉寺”,金世宗年间(1162年)改称“觉山寺”,明宣德年间(1428年)恢复龙泉寺旧称,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扩建后改为“灵光寺”。
灵光寺山门殿面朝东南,山门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铜胎贴金造像,重3300千克。为泰国僧王赠送的礼物。灵光寺内原有五进庙堂,现仅存“大悲院”、“鱼池院”、“塔院”三处院落。大悲院中,南有观音殿,北有拜佛堂,东西各有陪房十四间。院西南有一金鱼池,建于清乾隆年间,咸丰年间扩建,原为寺内放生池。池畔有辽代“招仙塔”塔基一座,又名“画像千佛塔”,
此塔1900年毁于“八国联军”炮火。后寺内僧人在清理旧塔基时发现了供有佛祖释迦牟尼灵牙舍利的石函。北行过一回廊为原卧游轩、居士院及方丈院。现方丈院中有1958-1964年所建佛牙舍利塔,高51米,分7层。塔中二层舍利阁内以纯金七宝塔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灵牙一颗(据记载是南朝高僧法献西行求法,有于阗请回,初供奉于南齐都城建康,隋朝被供奉于大兴即今天的西安,唐朝末年被送至辽南京即今天的北京,辽道宗年间供奉于“招仙塔”塔基内)。2000年中国佛教协会新建了玉佛殿和已故佛协会长赵朴初手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影壁。因佛牙舍利在世界上仅存两颗,使灵光寺成为全世界佛教僧众顶礼膜拜的地方。
三处三山庵
三山庵因其地处翠微、平坡、卢师三山之间(一说虎头、翠微、青龙)而得名。三山庵创建于金天德三年(1151年),于乾隆年间重修。山门殿三间,正对山门是大殿五间,内供释迦牟尼塑像。清雍正、乾隆年间有高僧达天通理禅师曾在此研磨禅理。著书立论,一时名噪遐迩。
四处大悲寺
大悲寺位于三山庵与龙泉庵之间的山腰处。相传建于北宋或辽金时期(约1033年)原名“隐寂寺“。该寺坐西朝东,正对山门有古楸两株。整个院落为三进四合,山门殿有石额“敕建大悲寺”,为清康熙帝御笔。山门殿内有四大天王塑像。山门殿后为大雄宝殿。殿前有明代古竹两池,青翠欲滴。殿内正中供三世佛,两侧“十八罗汉”雕像相传是元代著名雕塑家刘元的杰作。雕像形态各异,道气深沉,栩栩如生。其像皆以檀香木粉和精砂为胎精雕而成,至今仍散发出绕梁香气。大雄宝殿后为圆通宝殿内供彩塑观音菩萨坐像。此殿前两株参天古银杏树,粗有数圈,枝繁叶茂,树龄高达八百余年。
五处龙泉庵
龙泉庵又名龙王堂,位于大悲寺西北。明仁宗洪熙乙己(1425年)始建“慧云禅林”。清顺治二年(1645年)于该地发现一泓清泉,遂修建了一座龙王庙。清道光年间两处合二为一,为龙泉庵。全庵共有五个院落,分为上中下三层,除主殿龙王堂外,还有卧游阁、听泉水榭、妙香院和华祖院。整个院内松高柏巨,如云蔽日,夏日里凉爽异常,极宜消暑。此庵山门小巧,入山门即得一方池,泉水不断从池中龙口出流出,注入池内。该泉名曰“龙泉”,四时不涸,泉水经化验为天然高锶矿泉水。池左有听泉小榭。上方为龙王堂;北院原称慧云寺。该院"龙泉茶社"历史悠久,在京城影响颇大,四季开放,以甘冽泉水泡出的名茶别有一番滋味,回头客极多,夏秋时节尤甚。
六处香界寺
香界寺位于平坡山,是现今八大处面积最大的一座寺庙。始建于唐乾元年间(758-760年),名为“平坡大觉寺”,明朝名为“大圆通寺”,清康熙年间名为“圣感寺”,清乾隆年间改为现名。香界寺坐北朝南,依山取势,气势雄伟壮观,是历代帝王游山驻跸之所。寺分左、中、右三路,共五进院落。中路行进,山门殿上方悬一石额,上镌“敕建香界寺”,二进院落内古松虬枝盘旋,张牙舞爪,故称“龙松”。另有钟鼓二楼分列左右。后为天王殿,面阔三间,内供四大天王,契比和尚(大肚弥勒佛)和韦驮。拾阶而上有正殿五间,名圆雄宝殿,殿前有石碑两通。其中左碑碑阳刻有“大悲菩萨自使真像”,相传为康熙年间重修寺庙时出土的唐代古碑。碑阴刻有"敬佛"二字,大如洪斗,为康熙御笔。四进院落格局与三进相仿,正殿为大雄宝殿,供三世佛与十八罗汉。五进院落为藏经楼。左路为一别院,仅精舍三间。右路为“行宫院”,为乾隆帝避暑的行宫,院内置景颇佳。
八大处冰川漂砾
在去香界寺的路上有一处冰川漂砾,形成与距今100万-200万年。1962年地质学家李四光发现这处冰川漂砾,鉴定为第四纪冰川漂砾,并题字留念,1964年建亭保护。
七处宝珠洞
宝珠洞位于平坡山顶,创建了清乾隆四十六年(1780年)。寺前有一座木结构牌楼,匾额内外分镌“坚固林”和 “欢喜地”,为乾隆皇帝御笔。过牌楼前行,路旁一天然巨石,石上约略可见行书《宝珠洞诗》,落款处镌有乾隆御玺印迹。宝珠洞临崖而建大殿两层,其中"眺望轩"观音殿连同左右配房形成一层院落。观音殿后有一石洞,宽广约四米,洞内砾石如宝珠黑白杂陈,晶莹闪烁,固此该洞以"宝珠"命名。相传康熙年间有一海岫禅师在此梵修,多次受到皇帝召见。据记他能诵经驱鬼,故又得名"鬼王菩萨"。洞内原有他的肉身贴金法像,早经毁坏,现为汉白玉石雕像。宝珠洞项上为阿弥陀佛殿。原有额曰"舍轮妙果"右边横额曰"云卧天窥",皆为乾隆御笔。七处是远眺京城美景,观赏日出的极佳处,故有“京西小泰山”之誉。
八处证果寺
证果寺是八大处寺院中最古老的一座寺院。与二处至七处同处一山不同,八处位于卢师山(一说为青龙山)山腰处。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又传建于隋仁寿年间)。寺中一株古黄连木树龄600年以上,为京城所独有。证果寺坐北朝南,位于卢师山腰。山门石阶数十级。阶下竖有二碑,山门之上石额镌有“古刹证果寺”字样,为明英宗御笔。山门左侧有一深潭,名为青龙潭,传说为青龙出没之处。山门以北为大雄宝殿。殿前有铜钟一口,铸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钟身铸有《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字样隽秀,铸造精良。殿东为禅堂院。大雄宝殿以西有一院,院门为宝瓶形,青石制作。出此小院西门,有座重檐八角亭。亭北是一宽大的敞轩,内悬木制匾额,上刻“招止亭”三字。匾下嵌一碑,上刻《秘摩崖招止亭记》。敞轩以北为秘魔崖。此处一巨石自山顶凌空而出,突兀奇险。石上镌刻“天然幽谷”四字。旁侧有一洞,名“真武洞”,相传有卢师和尚在此修行,因其为民祈雨有验,御赐为“感应禅师”。
大佛寺旅游景区需要多少钱门票
大佛寺旅游景区门票价格:门票:21元
张掖大佛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区西南隅,创建于古夏崇永安元年(1098年),距今近九百年。因寺内大佛殿是身长约三十五米的释迦牟尼涅_像,故又名卧佛寺,为张掖一大胜景,被列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佛殿为全寺主体建筑,坐东西面,为两层楼结构,重檐歇山顶,高20.2米,宽48.3米,进深24.5。面阔九间,进深七间,总面积1370平方米。四周木构廊庑。殿檐下额枋上雕有龙、虎、狮、象等。
正门两侧嵌各用50块方砖拼成的浅浮雕两幅,每幅4.6米见方,刻工精细,富丽浑厚,是砖雕艺术的精品。殿内彩塑现存31雕。正中佛_上,塑释迦牟尼涅_像,身长35米,肩宽7.5,佛手指中可睡一人,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泥塑卧佛。像为木胎泥塑,中空。金妆彩绘,面部贴金,右胁而卧。造像丰满端秀,怡静安详。大佛身后塑迦叶、阿汉等十大弟子,南北两侧塑十八罗汉,间隔得体,色彩胁调,神熊各异,栩栩如生。大殿四壁和二层板壁上绘有壁书,约530平方米,内容有佛、菩萨、弟子、诸天神将、佛经故事及《西游记》人物等,线条流畅,色泽清丽。
大佛殿后面是藏经殿,木质结构建造。内藏明正统十年(1445年)英宗朱祁镇敕书颁赐给大佛寺的一部佛经,是明正统五年官版印制的,经籍名目每繁多,集佛教经典之大成,共计350种,685函3584卷,其中有明正统初年镇守了陕甘御马监兼尚宝监鲁安公贵集士用泥金书写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花严经》、《胜王经》、《报恩经》、《大唐西域记》等,殊为珍贵,是全省现存最完整的经藏。
张掖大佛寺中轴线上最后部建一土塔,原名弥陀千佛塔,为喇嘛式塔,通高33.37米,由塔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建于文形台基之上,四周有两层木构塔廊。塔座之上有两层须弥座,其中一层须弥座上有八座小塔。第二层座上是覆钵形塔身。塔身之上又一层须弥座,座四周各开五个小龛,龛内供佛像。座顶有相轮。1921年因地震塔顶毁坏,1986年修复。张掖大佛寺还保存着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物。1966年在卧佛腹内发现石碑、铜佛、铜境、铜壶、佛经等,还有一块铅牌,记载了明成化年间在河西发生的一次地震,是供了河西地震史的新资料。1977年在大佛寺附属建筑金塔殿下出土的五枚波斯银币,则是古代中外贸外贸易往来的见证。此外,该寺碑有明宣宗《敕赐宝觉寺碑记》、明通政使穆来辅《重修宏仁寺碑记》等。寺中藏有《大藏经》等众多佛经。
景区亮点:
张掖大佛寺景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城西南隅,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景区对外开放的景点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万寿木塔、明代的弥陀千佛塔、钟鼓楼以及名扬西北的清代山西会馆。其中,大佛寺(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是该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寺内古建林立,古树参天,碧草成荫,环境优美。这里有全国仅见的西夏少数民族宗教殿堂,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世所罕见的明代手书金经,还有数以千计的馆藏精品文物。张掖大佛寺的壁画有530多平方米,包括本生故事画、经变故事画、西游记故事画、佛像画、菩萨画、佛宝画、吉祥图案、山海经故事以及反映现实生活的绘画等等,内容丰富,反映了张掖本地多教信仰的历史,是构成大佛寺艺术价值的重要部分。
唐卡的种类
1、按内容:佛像唐卡、传记唐卡、历史唐卡、神话传说唐卡、教理唐卡、天文唐卡、历算唐卡、藏医药唐卡等。
2、按大小:巨幅唐卡、普通唐卡、小幅唐卡。
3、按材质:刺绣唐卡,用各色丝线绣成,这种唐卡坚韧耐用,不易毁坏;缂丝唐卡,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在图案需要编织处,用经线交织而成,雕石镂木等具有立体效果。
4、手绘唐卡又分为:彩唐(白底,用各种色彩绘制)、金唐(金色背景)、银唐(银色背景)、红唐(红色背景)、黑唐(黑色背景)。
扩展资料:
唐卡被人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其题材内容以宗教为主,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间传说、世俗生活、建筑、医学、天文、历算等领域。
其中最常见的是宗教画——佛像,这种唐卡一般中心位置描绘主要人物,从画面上角开始,围绕主体,按顺时针方向与中心人物有关的人物、活动场所或故事布满一周。
每幅唐卡画一般描绘了一个较完整的故事,画面的景物随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不受历史、时间、空间的限制。画面人物也不受远近透视关系的影响,构图均衡、丰满、多变 。
黄山记 徐迟 全文 谢谢
黄 山 记
徐迟
一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末多花冈岩的山峰。它巧妙地搭配了其中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这些朱砂的,丹红的,紫霭色的群峰,前拥后簇,高矮参差。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这样布置后,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云海五座,如五大洋,汹涌澎湃。被雪浪拍击的山峰,或被吞没,或露顶巅,沉浮其中。然后,大自然又毫不悭吝地赐予几千种植物。它处处散下了天女花和高山杜鹃。它还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树种,播在险要处。黄山松铁骨冰肌;异萝松天下罕见。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缈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尽的幻异的景。云海上下,有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六泉,还有八潭,四瀑。一道温泉,能治百病。各种走兽之外,又有各种飞禽。神奇的音乐鸟能唱出八个乐音。希世的灵芝草,有珊瑚似的肉芝。作为最高的效果,它格外赏赐了只属于幸福的少数人的,极罕见的摄身光。这种光最神奇不过。它有彩色光晕如镜框,中间一明镜可显见人形。三个人并立峰上,各自从峰前摄身光中看见自己的面容身影。
这样,大自然布置完毕,显然满意了,因此它在自己的这件艺术品上,最后三下两下,将那些可以让人从人间通入胜境去的通道全部切断,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它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它封了山。
二
鸿蒙以后多少年,只有善于攀援的金丝猴来游。以后又多少年,才来到了人。第一个来者黄帝,一来到,黄山命了名。他和浮丘公、容成子上山采药。传说他在三大主峰之一,海拔1840公尺的光明顶之傍,炼丹峰上,飞升了。
又几千年,无人攀登这不可攀登的黄山。直到盛唐,开元天宝年间,才有个诗人来到。即使在猿猴愁攀登的地方,这位诗人也不愁。在他足下,险阻山道阻不住他。他是李白。他逸兴横飞,登上了海拔1860公尺的莲花峰,黄山最高峰的绝顶。有诗为证: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惜升绝顶,俯视天目松。李白在想像中看见,浮丘公引来了王子乔,“吹笙舞风松”。他还想“乘桥蹑彩虹”,又想“遗形入无穷”,可见他游兴之浓。
又数百年,宋代有一位吴龙翰,“上丹崖万仞之巅,夜宿莲花峰顶。霜月洗空,一碧万里。”看来那时候只能这样,白天登山,当天回不去。得在山顶露宿,也是一种享乐。
可是这以后,元明清数百年内,极大多数旅行家都没有能登上莲花峰顶。汪以“从者七人,二僧与俱”,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登山队,“一仆前持斧斤,剪伐丛莽,一仆鸣金继之,二三人肩糗执剑戟以随。”他们只到了半山寺,狼狈不堪,临峰翘望,败兴而归。只有少数人到达了光明顶。登莲花峰顶的更少了。而三大主峰之中的天都峰,海拔只有1810公尺,却最险峻,从来没有人上去过。那时有一批诗人,结盟于天都峰下,称天都社。诗倒是写了不少,可登了上去的,没有一个。
登天都,有记载的,仅后来的普门法师、云水僧、李匡台、方夜和徐霞客。
三
白露之晨,我们从温泉宾馆出发。经人字瀑,看到了从前的人登山之途,五百级罗汉级。这是在两大瀑布奔泻而下的光滑的峭壁上琢凿出来的石级,没有扶手,仅可托足,果然惊险。但我们现在并不需要从这儿登山。另外有比较平缓的,相当宽阔的石级从瀑布旁侧的山林间,一路往上铺砌。我们甚至还经过了一段公路,只是它还没有修成。一路总有石级。装在险峻地方的铁栏杆很结实;红漆了,更美观。林业学校在名贵树木上悬挂小牌子,写着树名和它们的拉丁学名,像公园里那样的。
过了立马亭,龙蟠坡,到半山寺,便见天都峰挺立在前,雄峻难以攀登。这时山路渐渐的陡削,我们快到达那人间与胜境的最后边界线了。
然而,现在这边界线的道路全是石级铺砌的了,相当宽阔,直到天都峰趾。仰头看吧!天都峰,果然像过去的旅行家所描写的“卓绝云际”。他们来到这里时,莫不“心甚欲往”。可是“客怨,仆泣”,他们都被劝阻了。“不可上,乃止”,他们没上去。方夜在他的《小游记》中写道:“天都险莫能上。自普门师蹑其顶,继之者惟云水僧一十八人集月夜登之,归而几堕崖者已四。又次为李匡台,登而其仆亦堕险几毙。自后遂无至者。近踵其险而至者,惟余侣耳。”
那时上天都确实险。但现今我们面前,已有了上天的云梯。一条鸟道,像绳梯从上空落下来。它似乎是无穷尽的石级,等我们去攀登。它陡则陡矣,累亦累人,却并不可怕。石级是不为不宽阔的,两旁还有石栏,中间挂铁索,保护你。我们直上,直上,直上,不久后便已到了最险处的鲫鱼背。
那是一条石梁,两旁削壁千仞。石梁狭仄,中间断却。方夜到此,“稍栗”。我们却无可战栗,因为鲫鱼背上也有石栏和铁索在卫护我们。这也化险为夷了。
如是,古人不可能去的,以为最险的地方,鲫鱼背,阎王坡,小心壁等等,今天已不再是艰险的,不再是不可能去的地方了。我们一行人全到了天都峰顶。千里江山,俱收眼底;黄山奇景,尽踏足下。
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感谢那些黄山石工,峭壁见他们就退让了,险处见他们就回避了。他们征服了黄山。断崖之间架上桥梁,正可以观泉赏瀑。险绝处的红漆栏杆,本身便是可羡的风景。
胜境已成为公园。绝处已经逢生。看呵,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莲蕊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多许多佳丽处,都在公园中。看呵,这是何等的公园!
四
只见云气氤氲来,飞升于文殊院,清凉台,飘拂过东海门,西海门,弥漫于北海宾馆,白鹅岭。如此之漂泊无定;若许之变化多端,毫秒之间,景物不同;同一地点,瞬息万变。一忽儿阳光泛滥;一忽儿雨脚奔驰。却永有云雾,飘去浮来;整个的公园,藏在其中。几枝松,几个观松人,溶出溶入;一幅幅,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而大风呼啸,摇撼松树,如龙如凤,显出它们矫健多姿。它们的根盘入岩缝,和花冈石一般颜色,一般坚贞。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它们因风展开了似飞翔之翼翅。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复往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而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千姿万态,令人眼花缭乱。这云雾或散或聚;群峰则忽隐忽现。刚才还是顶盆雨,迷天雾,而千分之一秒还不到,它们全部散去了。庄严的天都峰上,收起了哈达;俏丽的莲蕊峰顶,揭下了蝉翼似的面纱。阳光一照,丹崖贴金。这时,云海滚滚,如海宁潮来,直拍文殊院宾馆前面的崖岸。朱砂峰被吞没;桃花峰到了波涛底。耕云峰成了一座小岛;鳌鱼峰游泳在雪浪花间。波涛平静了,月色耀眼。这时文殊院正南前方,天蝎星座的全身,如飞龙一条,伏在面前,一动不动。等人骑乘,便可起飞。而当我在静静的群峰间,暗蓝的宾馆里,突然睡醒,轻轻起来,看到峰峦还只有明暗阴阳之分时,黎明的霞光却渐渐显出了紫蓝青绿诸色。初升的太阳透露出第一颗微粒。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红;也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鲜。一刹间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光影有了千变万化;空间射下百道光柱。万松林无比绚丽;云谷寺豪光四射。忽见琉璃宝灯一盏,高悬始信峰顶。奇光异彩,散花坞如大放焰火。焰火正飞舞,那喑呜变色,叱咤的风云又汇聚起来。笙管齐鸣,山呼谷应。风急了。西海门前,雪浪滔滔。而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码头上装卸着一包包柔软的货物。我多末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可是暗礁多,浪这样险恶,准可以撞碎我的帆桅,打翻我的船。我穿过密林小径,奔上左数峰。上有平台,可以观海。但见浩瀚一片,了无边际,海上蓬莱,尤为诡奇。我又穿过更密的林子,翻过更奇的山峰,蛇行经过更险的悬崖,踏进更深的波浪。一苇可航,我到了海心的飞来峰上。游兴更浓了,我又踏上云层,到那黄山图上没有标志,在任何一篇游记之中无人提及,根本没有石级,没有小径,没有航线,没有方向的云中。仅在岩缝间,松根中,雪浪褶皱里,载沉载浮,我到海外去了。浓云四集,八方茫茫。忽见一位药农,告诉我,这里名叫海外五峰。他给我看黄山的最高荣誉,一枝灵芝草,头尾花茎俱全,色泽鲜红如像珊瑚。他给我指点了道路,自己缘着绳子下到数十丈深谷去了。他在飞腾,在荡秋千。黄山是属于他的,属于这样的药农的。我又不知穿过了几层云,盘过几重岭,发现我在炼丹峰上,光明顶前。大雨将至,我刚好躲进气象站里。黄山也属于他们,这几个年轻的科学工作者。他们邀我进入他们的研究室。倾盆大雨倒下来了。这时气象工作者祝贺我,因为将看到最好的景色了。那时我喘息甫定,他们却催促我上观察台去。果然,雨过天又晴。天都突兀而立,如古代将军。绯红的莲花峰迎着阳光,舒展了一瓣瓣的含水的花瓣。轻盈的云海隙处,看得见山下晶晶的水珠。休宁的白岳山,青阳的九华山,临安的天目山,九江的匡庐山。远处如白练一条浮着的,正是长江。这时彩虹一道,挂上了天空。七彩鲜艳,银海衬底。妙极!妙极了!彩虹并不远,它近在目前,就在观察台边。不过十步之外,虹脚升起,跨天都,直上青空,至极远处。仿佛可以从这长虹之脚,拾级而登,临虹款步,俯览江山。而云海之间,忽生宝光。松影之荫,琉璃一片,闪闪在垂虹下,离我只二十步,探手可得。它光彩异常。它中间晶莹。它的比彩虹尤其富丽的镜圈内有面镜子。摄身光!摄身光!
这是何等的公园!这是何等的人间!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