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 价格_2019酱油价格
1.海天味业:前景并非一片大好
2.千禾味业为什么一直跌
3.一瓶酱油市值6500亿,市盈率为腾讯两倍,海天神话能撑多久?
4.好酱油的配料表
海天味业:前景并非一片大好
在如此低迷的市场环境中,海天味业的估值达到50倍,是前景值得期待还是泡沫?
海天味业(603288.SH)自2014年上市以来,公司股价一路高歌猛进,特别是2017年年初以来,其股价已经从不足每股30元上涨至目前的百元以上,这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实属罕见。
更让人不解的是,海天味业的估值高达50倍以上,贵州茅台(600519.SH)也不过25倍左右。在如此不佳的市场环境下,为何海天味业会有这么高的估值?究竟是投资人对于公司未来前景的期待还是泡沫所致?
买方与卖方观点不一致
海天味业主要经营调味品,前身是拥有300多年 历史 的佛山古酱园,目前公司产品涵盖酱油、蚝油、酱、醋、鸡精、味精、料酒等产品。多年来,公司调味品的产销量及收入连续多年名列行业第一,其中酱油、调味酱和蚝油是目前公司最主要的产品。
调味品是一个巨大的市场,2017年中国调味品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调味品行业当年的营业收入就已超过3000亿元,而公司在酱油领域有着非凡的经营业绩,海天酱油产销量连续22年稳居全国第一,并遥遥领先。
2013年,公司的收入为84.02亿元,净利润16.06亿元,市值为538.32亿元(上市之初的2014年2月13日),而2018年公司的收入为170.34亿元,净利润43.67亿元,市值为1857.85亿元(2018年年底)。
五年时间,海天味业收入增长102.78%,净利润增长171.92%,市值增长245.12%。由此看出,海天味业市值的增长远高于公司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速度,资本市场对于公司的未来非常看好。
自上市以来,各大券商都相继推荐,很多券商给出了最高评级,但有一些现象令人疑惑,为什么在券商评级如此之高的情况下,海天味业前十大股东中只有很少的机构投资者?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广东海天集团股份有限,持股数为15.73亿股,占总股本比例为58.26%,其次是第三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数为1.51亿股,占总股本比例为5.58%,最后是第八大股东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数为2551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0.94%。
除了以上三席,海天味业其余的前十大股东均为自然人。
一边是券商不断推荐,一边只有很少的机构买了很少的股份,这样的反差似乎说明了买方与卖方之间对于公司未来的前景并未达成一致。
前景真的那么好吗?
近四年,海天味业保持了收入规模的稳定增长,但是增长的背后广告费用增速远超收入增速。2015-2018年,公司收入为112.94亿元、124.59亿元、145.84亿元、170.34亿元,同期广告费用分别为1.85亿元、3.31亿元、4.54亿元、5.06亿元。四年时间,公司收入增长50.82%,广告费增长173.51%,远超收入增幅。
在投放策略上,海天味业主要聚焦品牌头部资源投放,公司通过传统媒介《最强大脑》、《极限挑战》、《跨界歌王》等主流卫视平台头部综艺节目赞助投放,以及网络端新媒介《吐槽大会》、《奇葩说》等主流平台头部IP资源赞助合作,双管齐下。2016-2018年,公司投放了收视率排名靠前的广告冠名费超1亿元,国内天籁之战等热门综艺的冠名费超2亿元,这在行业中已是大手笔投入。
与其他同行相比,海天味业广告投入巨大,例如竞争对手千禾味业(603027.SH)的广告费用只有5586万元,和海天相差甚远。
2018年,海天味业的营业收入为170.34亿元,其中酱油产品的收入为102.36亿元,占比60.09%,是海天最为重要的产品。在调味品市场结构方面,中国与国外有很大不同。2018年,中国市场酱油占整个调味品的比例为62.6%,是最主要的调味品,而美国市场最大的调味品是香草和香料、沙拉酱、意大利面酱等产品,酱油只占3.4%,是一个很小的品类。作为最大的品类和公司最大的一块收入,海天味业的酱油业务最值得关注。
从产品价格的角度来说,海天的酱油业务并没有太大的上升空间。根据东北证券的研究报告,酱油业务上一轮的产能扩张从2010年开始,直至2018年释放完毕,酱油产量从94万吨增加至185万吨。这段时间也是海天味业业绩高速增长的阶段,但在过去10年间,海天的酱油单价从2822元/吨下降到2696元/吨,降幅达到4.5%。海天的酱油产品定位于中低端,是大众化的产品,未来价格的增长幅度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依靠价格驱动业绩增长不太可能。
从未来销量的角度来说,酱油的销量不一定会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酱油的零售收入达到745.55亿元,同比增速为9%,其中销量带动增长是7%,价格驱动增长是2%。整体来看,中国酱油市场还在不断提升,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参照日本的情况。日本酱油人均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的10升左右,逐年下降到2016年的6升左右,减少近40%。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收入的提升,日本人在减少对于酱油的依赖;随着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人们 健康 意识的不断提升,未来中国酱油市场很难保持销量的长期增长。
从销售网络的角度来看,截至 2017 年年底,海天已拥有行业内最大的营销网络,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覆盖,线下建成直控终端销售网点50多万个,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320多个地级市,1400多个县份市场,产品遍布全国各大连锁超市、各级批发农贸市场、城乡便利店、镇村零售店,并出口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线上在B2C、B2B、新零售等各个板块,已分别与天猫、京东、苏宁、唯品会、盒马鲜生、宾果盒子、零售通、新通路等主流电商平台建立了合作,公司渠道的释放已经非常充分。
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说,目前海天的销售基本上集中于国内,没有开发国际市场。未来在全球化扩张当中,公司也会面临巨大的挑战,首先是酱油在调味品中的市场结构,以日本为例,酱油只占整个调味品的4.7%,而美国更低,只占3.4%。而且无论是酱油还是其他调味品,每个国家都有很大的不同,每个国家的产品都有很高的客户黏性,很难轻易转换,产品的特性对海天未来的国际化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对于未来的市场格局,可以参考日本公司龟甲万。龟甲万是日本著名的调味品公司,拥有360年的经营 历史 ,2011年在日本酱油市场的占有率也不过30.8%。这和产品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酱油是一个差异化非常明显的品类,格局会相对分散。据海天味业董秘张欣介绍,“目前,在酱油市场占有率方面,海天大概是18%左右,而第二到第五名加起来的市场占有率仅15%左右。”海天优势巨大。
从市场份额角度来说,未来海天酱油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但目前占比已经高达18%,上升的空间有限。
股价高企 高管
2014年上市至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8.17亿元、112.94亿元、124.59亿元、145.84亿元、170.34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6.84%、15.04%、10.32%、17.06%、16.80%。
同期,公司净利润为20.90亿元、25.10亿元、28.43亿元、35.31亿元、43.67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0.14%、20.06%、13.27%、24.21%、23.67%。上市后,公司收入和净利润每年都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在业绩增长背后,海天味业的股价出现了更大的涨幅。2019年6月11日,公司股价创出105.50元/股的上市以来新高。在股价不断上涨的同时,海天味业的董监高在高位不断。自2018年下半年,海天味业多位董、监事先后发布个人持股减持计划。例如,当年6月27日,公司发布公告称,董事吴振兴、陈军阳及监事陈伯林分别计划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50万股、40万股、20万股。2019年1月,上述减持计划时间届满,三人分别减持34万股、8万股和8万股。
2019年4月23日,吴振兴、董事叶燕桥、陈柏林、陈军阳、董事会秘书张欣又开始新一轮减持。
根据公告,吴振兴、叶燕桥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减持不超过50万股,陈伯林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40万股,陈军阳、张欣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减持不超过30万股。
这些人的股份在此次减持前持股比例最高的也不超过0.6%,此次减持后将进一步降低。在股价高涨的背后,公司高层却频频。
根据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1992-2012年,龟甲万的平均市盈率为26.61倍,而同为调味品行业的海天味业估值高达50倍以上。按照日本调味品龙头的长期估值规律,目前的海天味业处于严重高估阶段。
千禾味业为什么一直跌
近日,以“高端酱油”著称的千禾味业公布了其2020年的年度报告和2021年一季报。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千禾味业的净利润为2.058亿,同比增长仅为3.81%,其中四季度单季度亏损了1811万,同比大幅下降129.47%;而其2021年一季报数据也不甚理想,净利润仅为3989万,同比下跌了43.34%。
在业绩大变脸的压力下,近期千禾味业的股价也是跌跌不休。根
数据统计显示,自2月份创出高点以来,其股价就开始持续下跌,在短短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市值就已经蒸发了130亿,这让背后的投资者们损失惨重。
作为A股三大酱油股之一,在去年消费板块大涨的提振下,千禾味业的股价也是持续上涨,并一度被投资者吹捧为下一个海天味业。当下,大消费板块的风口逐渐退去,千禾味业的业绩不及预期下,未来将走向何方?
千禾味业业绩“暴雷”了?
说起酱油,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海天味业。
确实,海天味业的确是酱油行业的龙头。不过,超市货架上除了大片的海天酱油之外,还有几款名叫千禾的酱油,虽然名气不大但也不容小觑。
千禾味业主打零添加酱油,定位为高端酱油品牌,凭借着这一差异化的定位,千禾味业在竞争激烈的酱油行业中逐渐站稳了脚跟。自2016年上市以来,千禾味业的业绩和股价都保持着稳步的增长,在股价持续攀升的影响下,不少投资者更是放言其未来将有机会超越海天酱油,成为新的酱油一哥。
不过,来到2020年,看好千禾味业的投资者们,美梦恐怕要破碎了。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其2020年四季度净利润巨亏了1811万,同比大幅下降了129.47%;2021年一季度业绩也不甚理想,净利润仅为3989万,同比下跌了43.34%。
至于业绩下降的原因,两个季度各不相同。
关于2020年四季度业绩暴雷,主要是计提了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造成的。在2019年8月,千禾味业以1.5亿元、溢价12.39倍收购了镇江金山寺100%股权,彼时其预估到2020年,镇江金山寺将实现营收8190万元,实现净利润649万元。然而事实大大相反,2020年镇江金山寺仅实现营收4105万元,亏损更是达到了2554万元。
而也是由于业绩不达标,千禾味业对镇江金山寺计提了8994万元的减值损失,导致了2020年业绩突然“暴雷”。
至于2021年一季度业绩下降,费用增长则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其一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首次突破三成达到31.91%,大大压缩了经营的利润。虽然千禾味业业绩下降的背后有众多原因,但不得不否认,这只昔日业绩稳步增长的白马股,如今也已经跌落了神坛。
资金疯狂出逃,大股东大额
除了业绩下降之外,大股东、基金机构等大资金的疯狂出逃,也是千禾味业近期被诟病的原因。根据数据统计,自从2019年股份解禁以来,千禾味业的大股东就开始了疯狂的减持行为。
在2019年3月初,原始股东刚刚迎来了股份解禁,当年年底第一大股东伍超群就宣布开始减持,彼时伍超群持有千禾味业42.64%的股份;随后的2020年1月中旬至6月中旬的五个月时间里,千禾味业实控人伍超群减持813万股,减持比达到1.72%,一共了2.44亿元。
这还不过是刚刚开始,一个月后,公司就再度发布了减持公告,董事长伍超群计划减持上限为1997万股、占公司3%的股份,而在两个月之后,这笔减持就完成了,伍超群再度了超过8亿元。
除此以外,二股东、伍超群的侄子伍建勇减持同样也不手软,在2020年半年报时,其还持股8175万股,占流通股的12.39%;但在9个月之后的2021年一季度,其持股数就下降到了6540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下降到了9.88%。
除了大股东之外,机构也在一季度疯狂减持。
根据股东数据显示,在2020年四季度时,持有千禾味业的基金家数达到了128家,持股数量为7282万;但到了2021年一季度,持有千禾味业的基金家数就只剩下了9家,持股数量也减少到了2898万。
那么,谁又将这些筹码接走了呢?
根据数据显示,在2020年一季度时,千禾味业的股东数仅为1.92万户,但到了一年后的2021年一季度,千禾味业的股东数暴增至6.25万户,是前一年的接近4倍。
一瓶酱油市值6500亿,市盈率为腾讯两倍,海天神话能撑多久?
文 | AI 财经 社 赵怡然
编 | 嵇国华
“一瓶酱油”市值超过6500亿元的景象,没能维持太久。
9月3日开盘,海天味业股价涨至203元,市值突破6500亿元,再创新高。然而下午开盘,股价急转直下,收跌6.79%。9月4日仍然大跌,跌幅7.68%,市值也跌至5534.35亿元。
即便连续两日大跌,海天味业市盈率仍然达到94.51倍,同日,贵州茅台市盈率为50.7倍,腾讯控股为43.67倍。也就是说,海天味业市盈率接近茅台、腾讯的2倍。不少投资者直言:“太贵了,不会再买。”
在上市的六年间,海天味业似乎从未经历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除2016年处于微跌状态,其余年份,股价均呈上升状态。2019年还因市值赶超万科,走红一时。
进入2020年以来,公司股价更是一路上扬,实现翻倍,总市值从去年年底的2903亿元,涨至9月4日的5534.35亿元,累计涨幅早已超过80%。
《三联生活周刊》曾发布一篇报道,解释背后逻辑:相比教育、医疗等分散领域,食品行业更容易做大做强,实现有限垄断。因此从长期角度,尽管食品提价过程缓慢,仍然能在经济不确定环境下,提供利润空间,维持业绩可持续性增长。
据平安证券2019年数据,当前海天味业市场占有率在30%左右,第二名厨邦和并列第三名的李锦记、欣和,分别占比7%和6%,行业领先优势明显。
而从业绩表现看,2020年上半年,各公司业绩一片哀鸿之际,海天味业实现营收115.95亿元,同比增加14%,实现归母净利润32.53亿元,同比增加18%。时间线拉长,2014年至2019年,海天味业营收及净利润增速,从未低于10%。
由此,以海天味业为代表的消费领域细分行业龙头股,成为机构“抱团取暖”的首选,备受追捧。
而相比资本市场的高歌猛进,目光移向调味品批发市场,不少经销商却已颇有怨言。
据半年报,海天味业营收主要依靠线下,今年上半年,线下渠道营收超百亿元,同比增长13.74%。曾有业内人士指出,渠道布局广、控制力强,是海天的优势。方法包括同一区域设置多个经销商,进行内部“赛马”,以及采用先打款、后提货的结算方式。
截至6月30日,海天味业一级经销商数量为6433家,较2019年年底,净增长627家,实现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覆盖。作为对比,同期ST加加(加加酱油)、中炬高新(美味鲜)、千禾味业的经销商数量,均为1000家量级,约为海天味业的1/5。
这为海天带来充足人手的同时,也令经销商备感压力。王晓晨(化名)是与海天合作多年的经销商,他评价:海天品牌是好,但作为经销商,压力大,不赚钱。
压力首先体现在竞争。他提到,目前调味品行业,竞争已经很激烈,而海天很多地方的经销商,已经布局到县镇级,经销商太多,竞争厉害,串货严重。
此外,作为一家主业集中的公司,海天味业的酱油营收占总营收约60%,酱油、调味酱、蚝油合计营收占总营收超80%。在醋、鸡精、味精及料酒等领域,声量有限。据王晓晨介绍,一线产品知名度高,好放货,但利润低,没有二三线产品搭配增加利润,很难达到盈利状态。
海天味业并非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公司董秘曾对媒体表示,海天未来几年的发展战略,是立足调味品行业,在不同的子品类里,做大做强,比如醋、火锅底料和拌饭菜。
但据《 财经 国家周刊》曾援引一位调味品企业创始人称,海天目前的状态也很无奈,因为业绩压力,所以更多精力,不得不放在主营业务的大单品上。
竞争激烈、利润微薄背景下,上市公司对业绩增速的要求,同样传导至经销商。“海天产能还是扩张的,给我们的任务一年比一年高,没有降低,但基数已经上去了,市场人口就这么多,谈增速很难。”
其实,有关海天味业增长空间的讨论,已持续数年。早在海天味业股价连续下跌前,就有券商在研报中提示,部分消费股过度透支未来行情,估值与基本面不匹配,因此不为当下这种热度背书。
好酱油的配料表
好酱油的配料表是:氨基酸态氮含量高。
氨基酸态氮指的是以氨基酸形式存在的氮元素的含量。该指标越高,说明酱油中的氨基酸含量越高,鲜味越好。根据2019年12月21日正式实施的《酱油卫生标准》GB2717-2018,酱油中氨基酸态氮最低含量不得小于0.4克/100毫升,特级酱油的能达到0.8克/100毫升,某些酱油甚至达到1.2克/100毫升。
而配料表中含有谷氨酸钠、5'-肌苷酸二钠和5'-鸟苷酸二钠是添加了增鲜剂的。配料表中含有苯甲酸、山梨酸等内容的就是产品中添加了防腐剂,对防腐剂比较敏感的消费者就不要选购这类的产品了。
酱油的挑选技巧
看标签,最好选择纯酿造酱油或者传统工艺酿造酱油,如果没有这些字样,很有可能是勾兑出来的,勾兑酱油生产速度快,成本低,品质差。
根据不同的需求买不同系列的酱油。比如用于炖菜、红烧之类为了上色,宜选颜色重的老抽;而用于凉拌、炒菜或蘸食时可选颜色偏淡一点的生抽。还需要注意一点,不同系列酱油,卫生指标是不同的,所含的菌落数也不同。用于需要加热烹饪的酱油就没有直接用于凉拌蘸食的酱油指标严格,所以当想给孩子做凉拌菜时,请最好不要选用专供烹饪用的酱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酱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