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价最新重磅消息查询_中国油价最新重磅消息
1.101℃聚焦:11.3你不知道的大事?
2.猪粮预警!猪价塌方“又来利空”,玉米变脸,蛋、油价“跌翻天”
3.全新一代丰田埃尔法谍照曝光;国内油价或将调整
4.下周重磅及指标影响前瞻
5.高中政治经济常识中的经济现象有那些?
101℃聚焦:11.3你不知道的大事?
国内篇
巨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下水 中国疏浚再添“重器”
11月3日长达百米的疏浚巨轮,在长江水抬升下从坞槽中慢慢上浮。它“脱开”粗缆绳,滑入长江入海口。3日,巨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在江苏启东成功下水。“天鲲号”是由中国交建所属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投资并联合设计、由上海振华重工建造的6600千瓦绞刀功率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
成品油价年内第9次上调?廉价油品“地沟柴油”问世
北京11月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表示,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17年11月2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均提高150元。调整后,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见附表。相关价格联动及补贴政策按现行规定执行。
重磅!北上广深用人需求下降7% 首现同比负增长
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就业分析报告《基于大数据的就业市场分析与预测》(下称《报告》)显示,本季度,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用人需求同比出现负增长,东北地区就业持续好转,而外企则成为了就业景气指数相对比较差的企业类型。
重磅!360拟重组上市 504亿元资产置入江南嘉捷
11月3日凌晨消息,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在这份购买资产交易对方名称中,排在首位的是天津奇信志成科技有限公司。报告书称,在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周鸿祎。本次交易中,拟置入资产的资产总额与交易金额孰高值为504.16亿元,占上市公司2016年末资产总额2.81亿元的比例为1789.27%,超过100%。
苹果iPhoneX开售
11月3日,在北京苹果专卖店三里屯店,第一位拿到手机的于先生在展示iPhoneX。当日,iPhoneX手机在全球同步开售。?
篇
Baby遭男主辞演只是开始,后面的事才可怕,黄晓明都没办法
关于电视剧《欲望之城》连续两位男主演辞演的消息传遍网络,引起人们的热议。事情的起因是《欲望之城》原定由陈道明与唐嫣主演,后来不知为何唐嫣被baby杨颖替换,结果导致陈道明辞演。随后剧组又定吴秀波为男主,不久传出波叔也辞演了。尽管这次官方极力否认,但是许多网友信以为真。
密战剧照曝光,赵丽颖被俘
《密战》即将在国内上映,这一部谍战片首度集结郭富城、赵丽颖和张翰演出,让人眼前一亮。其中预告中精彩片段赵丽颖被强行扒衣服,而一旁的张翰躲在门后只能无助相望,真是虐心啊~
男神老矣!54岁李连杰头发花白皱纹重 抱腿坐接地气
安徽铜陵,功夫巨星李连杰现身“功守道”首期训练营,看望指导《功守道》首期训练营运动员,与学员交流侃侃而谈,抱腿坐地接地气,获众黑衣人护驾尽显大哥气场。
胡歌薛佳凝恋情曝光!胡歌终于嫁出去了
当年的仙剑系列,胡歌可以称得上的圈的终极单身汉了,杨幂结婚了,刘诗诗结婚了,刘亦菲恋爱了,袁弘结婚,胡歌也逃不过。霍建华也结婚了,唐嫣罗晋公开恋情,胡歌成为了仙剑的终极单身汉,一直在单身狗上徘徊不前。
猪粮预警!猪价塌方“又来利空”,玉米变脸,蛋、油价“跌翻天”
转眼进入12月中旬,农产品市场又刮过一阵飓风,玉米突然行情大起,猪市屋漏偏遇连阴雨,蛋价连续大跌“揪心不已”,油价大跌之后又跌4毛,一箱油又掉20元。
市场到底啥情况?后市涨跌咋预期?一起了解一下:
一、猪价暴跌,又来三大利空
进入12月份,本以为猪价会沾点年末大消费的利好,没想到却上演了“跌中跌”,猪价接连跳水之下,目前全国跌破10元大关,东北、华北、西北的多个省份,惊现8字头猪价,市场市场跌声一片。
12月12日,全国猪价跌幅较大,部分地区达到1元以上,华东地区主流猪价降到9.0-10.3元/斤,华中地区主流价9.0-10.4元/斤,华南地区9.8-11.9元/斤,华北地区8.8-10.0元/斤,东北地区8.6-9.8元/斤,西北地区8.8-9.8元/斤,西南地区9.3-10.2元/斤。
从上面的下跌情况看,市场“恐慌”、“踩踏”、“加速下跌”的迹象十分明显,也许是很多市场人士所始料不及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猪价塌方式下跌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是“需求不达预期”、心理恐慌、叠加“重磅利空”共振导致的猪价暴跌。
一是从需求角度分析,每年的12月份,受传统消费旺季、南方腊肉、北方年猪三个因素影响,猪价都会有一波上涨行情,可是今年受经济影响,传统消费不及预期,肉价偏高,导致南方腊肉预计减少3成左右,年猪宰杀数量也不如往年,消费方面比较疲软。
二是从心理因素分析,最近一段时间,猪价没有起色,一些前期压栏大猪、二次育肥猪在饲料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出栏愿意上升,争相出栏,导致猪价下跌。
三是除了上述因素,近日利空消息不断,即有近期有关部门表示继续投放冷冻猪肉的消息,猪肉供给持续增加;又有大型猪企12月份增加出栏量的消息,出栏生猪体重增加等消费,导致12月份出栏压力山大;还有上午牧原生猪标价突然下调2元/公斤,一些屠宰企业也跟着下调收购价格,导致猪价大范围大幅度下跌。
分析完猪价下跌的几个重点原因,那么接下来行情怎么走?个人认为,目前部分地区猪价已经在接近成本价,继续大幅度下跌的可能性已经不大,12月下半月或将迎来一个报复性上涨的过程。
原因:一是年终消费不可小觑,对猪价会有拉升;二是猪价砸出深坑,大量恐慌盘已经抛售殆尽,接下来的生猪供给会偏紧一些,再叠加猪价低,一些人的惜售压栏的情绪又会上升。
从上述情况看,猪价春节前大概率会有一涨,个人认为目前是购买猪肉的好时机,部分北方地区的猪肉价格已经跌到了17、18块钱一斤,可以出手了。
二、玉米涨了,全线大涨
进入12月份,受玉米持续上量、东北地区玉米进入山东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全国玉米价格出现连续下行的走势,平均价格大约降了80-100元/吨左右,导致农民卖粮积极性受挫,贸易商购不积极。
各地玉米企业门前到车数量锐减,从昨天开始,山东地区玉米企业陆续开始提价收购,今天上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市场有20多家企业上调收购价格。
其中:寿光金玉米上调1分,1.485元/斤;诸城兴贸涨1分,1.51元/斤;昌乐英轩涨1.5分,1.555元/斤;诸城源发涨1分,1.51元/斤;天力药业涨1.2分,1.485元/斤;邹平西王涨1分,1.520元/斤;
邹平容海涨1分,1.520元/斤;乐陵中谷涨1分,1.475元/斤;禹城保龄宝涨1分,1.460元/斤;临清金玉米涨1分,1.455元/斤;聊城希杰涨1分,1.495元/斤;鲁洲山东涨1.5分,1.520元/斤;沂水大地涨1分,1.500元/斤;七星柠檬涨3分,1.540元/斤;沂水青援涨2.5分,1.505元/斤。
其他企业上涨情况见附表:
玉米价格由跌转涨,返身向上,对于农民朋友无疑是个好事,希望上涨延续,一举全线拿下1.5元大关。
分析原因:
一是企业门前到车数量少,企业收粮只能提价收购,据了解今天山东企业门前到车数量只有79台。
二是农民持粮心态稳定,很多地方农民坐家卖,都会要到1.5元一斤,价低收甭想谈价,再加上种粮成本上升,农民低价根本就不想卖,导致贸易商收粮困难。
三是从贸易商角度讲,虽然10月、11月份收购的玉米价格不高,多在1.35-1.40元区间,由于12月上旬掉价,贸易商也是捂粮不卖,不能赔本赚吆喝。
玉米行情由跌转涨,农民又可以多收入一些,但是在个人看来,春节前这段时间,玉米大涨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受资金压力、年终决算、市场情绪等影响,上涨空间有限,如果打算春节前卖粮的,应择机出售,如果是嘎嘎干的好粮,不缺钱有存储条件的,可以留到年后的3、4月份,或许能卖个好价钱。
三、鸡蛋行情还是“太揪心”
说起鸡蛋市场,在前几天双12备货的情况下,略有反弹,不过利好已基本消费,近日鸡蛋价格又出现回落走势,最新鸡蛋报价表明,全国鸡蛋平均报价在5.65元/斤左右。
最新蛋价显示,又有黑龙江、河北、山西等6、7个省份蛋价回落,目前东北地区鸡蛋主流报价5.10-5.62元/斤,华北地区5.10-5.60元/斤,华东地区主流价5.25-6.50元/斤,华中地区5.30-6.18元/斤,西北地区4.75-6.50元/斤。
目前看,鸡蛋市场处于一种上涨困难,下跌也难的境地,即有存栏量偏低、产能下滑的有利因素,也有口罩问题的逐渐淡化,消费量上升有利因素,所以接下来的行情,鸡蛋市场大概率是一种震荡偏弱的行情,预计春节前鸡蛋价格难有大涨,部分地区的阶段性价格回到5元以下也是极有可能的。
往再远一点时间看,鸡蛋价格虽然处于震荡下行的行情当中,但是5.6元左右一斤的蛋价,养殖户的利润还会有1块多一点的利润,但是对于消费者仍然感觉到价格有点小贵,所以往远一点说,2023年5月份之前,鸡蛋都将维持一种震荡偏弱的行情当中。
四、油价两次跌“7毛”
有车的朋友,又有好消息来了,就是油价又降了,而且降幅不小。
新新国际油价数据显示:当前原油变化率为-10.94%,预计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510元/吨,据升计算,每升下调0.39-0.44元/升,到下次油价调整时间12月19日24时,有望实现本年度第10次下跌。
以92号汽油为例,上次下调0.34元/升,如果加上本次下调的幅度,届时至少会下调0.75元/升,短短的20个工作日时间,加满一箱50升汽油,会节省37.5元。
下图是全国最新成品油报价:
据业内人士分析,导致油价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全球经济衰退,导致成品油消耗下降。
通俗地讲,就是各行各业都比较萧条,对原油、成品油的消耗量降低,需求疲软,供大于求,势必会引来降价。
二是美元处于高位,导致国际油价承压下行,再叠加12月美联储加息概率较高,也对国际原油价格构成影响。
三是国际形势比较动荡,市场不确定性上升,对未来油价走势预期不佳,观望气氛较浓,也对原油市场不利。
综合来看,油价继续下行的概率较大,有车一族又可以任性驰骋了。
最后和大家通报一下最新的农产品价格信息,农业农村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32.12元/公斤,比昨天上升1.7%;牛肉78.00元/公斤,比昨天下降0.2%;羊肉67.51元/公斤,比昨天下降0.4%;鸡蛋12.01元/公斤,比昨天下降0.2%;白条鸡18.79元/公斤,比昨天下降0.5%。
各位朋友,你那里的猪肉、牛羊肉、鸡蛋价格如何?多少钱一斤?欢迎分享一下,供全国网友对比参考。
全新一代丰田埃尔法谍照曝光;国内油价或将调整
新车资讯:全新一代丰田埃尔法谍照曝光;奇瑞瑞虎9新车亮相;法拉利Roma特别版将亮相;领克01亚运纪念版官图;捷途T-1量产版定名旅行者;新款奔驰EQA/EQB谍照曝光;改款海外版探险者曝光;五菱缤果将于3月底上市;迈莎锐“两门版大G”官图发布。
行业资讯:国内油价将3月3日24时调整。
日前,我们从国内社交媒体获得了一组全新一代丰田埃尔法的谍照。这次并没有获得车头图像,但车身侧面造型和车尾造型基本主要设计已经展现。据说,新车将基于TNGA架构进行打造,并且将在动力和配置方面迎来整体升级。据此前消息,全新埃尔法有望在2023年5月在日本投产。
——尽快引入国内市场吧。
近日,我们从官方获悉,奇瑞瑞虎9将于今日晚间正式亮相。作为奇瑞旗下旗舰中型SUV,瑞虎9用奇瑞家族式设计风格,营造出大气、豪华的视觉氛围。动力方面,根据申报信息,新车将会搭载鲲鹏动力2.0TGDI发动机,目前这款发动机搭载在瑞虎8系列上,最大功率187kW,峰值扭矩390N·m,综合油耗为7.7L/100km。按照规划,新车将于今年5月份上市。
——很有旗舰SUV范!
作为法拉利中国三十周年庆典活动最重磅的环节,由法拉利个性化定制中心携手中国著名设计师蒋琼耳共同打造的Roma?特别版车型终于正式亮相,三十而跃,不止于三十,更起于三十。法拉利中国的全新篇章,将在此刻开启。外场部分在348 GTS的旁边就是Enzo车型,作为法拉利21世纪的首款旗舰跑车,又是同创始人相同名字的产品,在全球法拉利车迷心中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在2020年的阿米莉亚岛拍卖会上,一台2003年的法拉利Enzo成交价格达到278.25万美元。
——设计充满了中国元素。
日前,我们从领克汽车官方获悉,领克01亚运纪念版将于2月27日12:01准时开售。新车定位低于在售的2023款型Pro车型,配置方面有一定精简,将领克01车系的售价进一步下探。动力方面,新车继续搭载T5 2.0T发动机,最大功率254马力(187kW)。传动方面,将匹配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
——该车疑似售价为16.59万元起。
近日,捷途官方宣布捷途T-1量产版正式定名旅行者。新车定位中型硬派越野SUV,有5座和7座版本。此前有媒体曝光了其疑似预售价,其中燃油版车型共5款,预售价格区间为14.98万-18.68万元;混动版车型共2款,预售价格区间为19.68-20.68万元。据了解,捷途旅行者将在4月上海车展期间启动预售,并于今年三季度正式上市,3月1日捷途官方还将透露更多有关该车的新消息。
——能成为爆款越野车吗?
日前,我们从海外媒体获得了一组新款奔驰EQA和新款奔驰EQB车型的路试谍照。外观来看,新款奔驰EQA和新款奔驰EQB在前格栅和前包围处进行严密的伪装,预计改款车型的大灯组与格栅的连接处会有一些细微改动。新款车型预计仍会用全液晶双联屏的设计,不过有望搭载最新的MBUX车机系统软件。动力方面,因为是小改款车型,所以应该会继续沿用目前的动力系统。
——续航一般,真把中国人当韭菜了?
日前,有海外媒体拍到了改款福特探险者的伪装测试车,海外版新款探险者将重新调整中网以及前大灯的造型,车尾部分的伪装也意味着新车也将调整车尾部分的细节设计,尤其是尾灯的造型。预计届时发布的改款探险者将在造型方面有着比较明显的变化。车内部分最大的差异在于车联系统方面,中国版车型用的是27英寸的超宽幅触屏系统,屏幕一直延伸到副驾侧,并内置本土化的SYNC+车联系统。
——有点锐界L的前脸。
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了解到,五菱缤果将于3月底上市。外观方面,五菱缤果用全新设计语言,与家族中其他电动车有着明显的造型差异。据官方介绍,五菱缤果后排座椅支持5/5分可独立放倒,整体放倒后,车尾空间高达790L,可同时容纳7个20寸登机箱。作为该品牌旗下的全新小型电动车,其凭借203km和333km两种续航。
——瞄向7-10万元级别新能源市场。
日前,迈莎锐官方发布了“两门版大G”——MANSORY Gronos Coupe EVO C的官图。该车基于奔驰G级打造,整车用了绿-黄-黑渐变车漆,再加上迈莎锐为它专门打造的碳纤维车身组件,可以说野性十足。与G级不同的是,这款车用的是双门布局,而且是后开门设计,彰显出奢华的仪式感。值得一提的是,只要加钱,这款车还能提供防弹版本。
——全球限量8辆。
2023年国内成品油零售价“第5轮”调价将于2023年3月3日24点即本周五晚开启;按今早第6工作日数据统计为:“油价降价”,当前原油变化率-1.23%,国内汽、柴油累计预测下调50元/吨,刚好压线在下调区间,折合升价降:0.04元/升;但从目前趋势来看,如果降幅一直变小,周五晚是否降价或是搁浅还不好说。
——大概率是搁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蜀锦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下周重磅及指标影响前瞻
重要经济数据一览
6月28日周一关键词:开盘情况,美联储威廉姆斯讲话
待定 欧盟公布夏季经济预期。
21:00 FOMC永久票委、纽约联储威廉姆斯出现国际清算银行专家小组讨论。
23:00 欧洲央行副行长金多斯发表讲话。
欧洲时段,市场经济数据稀少,料市场波动幅度会非常有限。
6月29日周二关键词: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德国6月CPI,美国咨商会消费信心
21:00 2021年FOMC票委、里奇蒙德联储巴尔金发表讲话。
欧洲中央银行10日决定维持主导利率和购债不变,并上调欧元区今明两年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但认为中期通胀前景并未改变。欧洲央行当天将欧元区今年经济增速预期从3月预测的4%上调至4.6%、明年经济增速预期从4.1%上调至4.7%。欧洲央行还预测,今明两年,欧元区通胀率分别为1.9%和1.5%,较3月预测分别上调0.4和0.3个百分点;核心通胀率分别为1.1%和1.3%。欧洲央行表示,近几个月欧元区通胀率有所上升,主要是由于低基数效应、短期因素及能源价格上涨等,预计通胀水平将在今年下半年进一步上升,之后会随着临时性因素消退而下降。
感知通胀率和官方通胀率之间之所以会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是因为经济专家们在计算前者时,根据消费者的购买频率对部分商品和服务进行了大量加权。其中燃油权重约占10%,几乎是德国联邦统计局的3倍。而近期通胀率急速上涨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也正是燃油价格的飙升。
分析表示,与去年同月相比,燃料价格在今年5月上涨了27%。去年此时,油价曾因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而一度暴跌,现在又已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而再次上涨。此外,我们已经结束了封锁期,人们的流动性再次提高,加油的频率也就更高。这意味着人们对油价的上涨也更加敏感。一项代表性调查结果也显示,66%的消费者认为本轮通胀与油价有关。
分析还预计,未来几个月内,德国商品和服务价格还将继续上涨。现在餐厅、酒店都重开了,店主们可能会提高价格,尤其是因为预计会迎来强劲需求。这一推断也同样适用于其他行业。
分析指出,美国经济预期会出现更强增长,预计失业率将录得净降低的消费者人数创下 历史 新高。尽管通胀预期在6月初有所下降,通胀上升仍然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分析指出,消费者预期指数的大幅上升提供了动力。由于经济前景的改善以及通胀预期趋缓,美国消费者情绪在6月初的上升幅度超过了预期。此外,随着旅行限制的取消,气温回暖以及 健康 担忧的弱化,消费者的情绪更加乐观。
而对于近期美国创下新高的通胀,已经有市场人士指出,这并不是美联储所说的“暂时性”通胀。美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Michelle Meyer指出,随着劳动力短缺和通胀迹象不断出现,美联储和市场的自信都在变得越来越令人难以信服,未来更持续的通胀正从此刻开始打下基础。
6月30日周三关键词:中国官方制造业PMI,英国第一季度GDP,德国就业数据,美国ADP就业,加拿大4月GDP,美国EIA库存
当前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向好。一份调研结果预计,2021年二季度经济增速为12.2%左右,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9.4%。分析表示,二季度经济增速会同比上升,有低基数因素,工业、投资、外贸等主要经济指标也在改善,经济恢复的平衡性和内生动能趋于增强。时至年中,不少机构发布了经济预测报告。数据显示,近10家市场研究机构对今年二季度GDP增速的平均预测值为8.6%,其中最大值为12%,最小值为7.6%。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日前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8.5%,较今年3月份的预测7.8%上调了0.7个百分点,这一远高于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凸显了经合组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信心。OECD表示,得益于中国有效控制肺炎疫情,众多行业加速开放,202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中国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和进一步的开放姿态与举措将助力中国持续吸引外资流入。而且,中国在吸引外资领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稳外资”仍是中国一项重要政策目标,在传统行业和制造业等领域,引进外资将有助于技术升级、改善组织管理以提高效率。
世界银行6月8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称,中国的复苏已从公共投资扩大到消费,由于出跃,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被压抑的需求得到释放,预计中国今年增速将加快至8.5%。
关于英国经济,英国央行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随着疫情限制的取消,英国经济将在2021年获得70多年来的最快增长。英国央行公告表示,抗疫资金的额外支出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今年的经济预计将扩大7.25%。
英国经济专业人士预计,随着商业繁华街道重新开放,为小型消费热潮铺平道路,经济复苏的步伐将加快。英国疫苗快速推广也有力提振了消费者信心。英国货币政策委员会日前强调,在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经济复苏是可持续的之前,将持续实行低利率政策,不会提高利率。
关于德国就业。经过漫长的疫情危机,德国就业市场如今终于出现复苏的迹象。数据显示,今年5月,德国失业率下降至5.9%,总失业人数为270万人,比4月份减少8.4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12.6万人。德国联邦劳工局局长西勒表示,这是劳动力市场全面复苏的第一个迹象。虽然形势正在慢慢好转,但疫情危机的影响依然深远。
由于加拿大财政支出大幅增加,加之国民家庭现金储蓄充裕,投资者,在加拿大央行的下一个紧缩周期内,利率峰值将数十年来首次攀升至之前的峰值以上。加拿大央行的关键利率峰值,一直低于之前的水平。但这可能会在下一个周期发生变化,因为全球各国支出正创 历史 新高,令经济从疫情中复苏的前景更加乐观。
为刺激经济,加拿大将在3年内支出1010亿元,约占GDP的5%;而则提出了数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支出。更高的加息峰值,可能会令加拿大央行具备更多应对下一次经济衰退的实力,还可能刺激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推动储蓄和投资而不是借贷。
加拿大央行已暗示,可能会在明年下半年,从0.25%的 历史 低点开始加息,这个时间大大早于美联储预测的2023年加息。
7月1日周四关键词:中国财新制造业PMI,法国、德国,英国制造业PMI数据,美国初请失业金数据,美国ISM制造业PMI
香港证券香港回归纪念日,休市一天。
加拿大国庆日,休市一天。
待定 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部长级监督委员会举行会议。
当前美国制造业表现逐步向好,虽然如此,但制造商仍在努力获取原材料和招聘合格工人,这大大提高了企业和消费者的价格。制造业的强劲表现支撑了经济学家对第二季度两位数增长的预期。由于疫情使美国人留在国内,需求从服务转向商品。由于接种疫苗和提供的数万亿美元救济资金使经济更广泛地重新开放,需求仍保持强劲。
分析表示,6月份美国经济进一步实现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长。虽然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出增长和新订单流入均已脱离峰值,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产能限制,而非经济降温限制了企业应对需求的能力。尽管价格指标也从5月份的 历史 高点下滑,但很明显,经济仍在继续火热运行。
7月2日周五关键词:美国6月非农就业报告
欧洲时段,投资者稍加留意欧元区的5月PPI,不过在重要数据公布前,料市场波动比较有限。
纽约时段,市场迎来了影响本周行情走势的最为重要的经济数据,美国6月非农就业报告。数据的好坏将直接大幅度的影响市场行情的走向。
尽管美国就业市场正在复苏,但复苏的程度仍然不及市场预期。一年前的这个时候,由于继续强制企业关闭以遏制疫情大流行,美国就业人口大幅度减少。随着疫苗接种的进展和病例、住院率和死亡率的大幅下降,就业一直在继续改善。
分析表示,劳动力市场迅速收紧可能会给金融市场带来一个中期问题。虽然新增就业不断增加,但美国失业率持续上升,且雇佣率低迷。很多企业还公开谴责了劳动力短缺,理由是儿童保育问题、对疫情的持续担忧以及刺激带来的失业增加。劳动力短缺迫使一些公司提高工资,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奖金,并促使一些州官员宣布提早结束提高失业。
美联储最近上调了通胀预期,并提前了加息时间表,目前预计2023年将有两次加息,因为美国的通胀率正处于几十年来的高点。
分析称,目前美联储似乎相当坚决地坚持这一路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宽松,并尽可能维持流动性,但撤回流动性的速度非常非常缓慢。分析认为,考虑到现有的估值指标,任何扰乱金融市场的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都是金融市场在中期面临的真正问题。
除了美国的非农就业报告,其他美国数据,包括美国贸易帐,耐用品订单和工厂订单,投资者都要稍加留意。
7月3日-7月4日周六和周日:无重大消息
本文源自汇通网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中的经济现象有那些?
冰封与的交汇 中国直销10年了
2005年4月,安利(中国)在广州举行10年庆典,2005年7月,天狮、新时代,也将举行10年庆典……这,都在提醒我们,直销,在中国已正式发展10年了……
而2005年,即将对中国直销立法开放,更能彰显这个10年的不同意义。
中国直销的10年,是酸甜苦辣交汇融合的10年,是无奈与积极、心痛与慰籍、冰封与交汇的10年。
这10年,何其感慨……
2005年,注定是中国直销行业的分水岭。
因为直销法,也因为中国直销10年的历史。
一个企业的10年,代表了这个企业的生命力和适应力,对此记录,是这10年的一个总结,一个彰显;一个行业的10年,代表着这个行业未来的生命力,蹒跚学步也好,呀呀学语也罢,对此的记录,就是对这个行业历史的完整,是对这个行业生命轨迹的细微刻画……
10年,是一个记录历史和总结过去的好时间……
沉浮10年 风云变幻
1989年秋天,广州,与往年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倘若聚焦到直销行业,这个秋天就显得意义不凡。
这个秋天,美国雅芳公司考察完中国市场后,决定与广州化妆品厂联合,成立中美合资雅芳公司。而随雅芳而来的,还有一种新颖的销售方式——直销。
1990年1月,雅芳中国分公司成立,并于11月14日正式投产。雅芳带来的营销方式令当时试图挣脱经济束缚的市场耳目一新。凭借这种销售方式,雅芳1991年在华营业额达3,000多万元人民币,比原先预计的超过2倍多。而1992年1月~5月的营业额又比上一年同期猛增了3倍。也就在这段时间,小平同志南方讲话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经济升温,“下海”时尚。
中国的大好环境、巨大的市场潜力和雅芳成功的案例,让海外直销公司蜂拥而来……
1992年,安利(中国)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兴建占地5.8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1995年1月,安利(中国)工厂正式投入使用;
1993年,仙妮蕾德在中国的广州设立了有限公司并建造厂房,1995年又在中国天津设立了有限公司并建造厂房;
1993年9月,天狮生物工程公司成立,1995年天狮营养高钙素开始推向市场;
1994年,台湾兴田进入中国;
1995年,玫琳凯进入中国,并经由国家工商局批准,成为首批获准在中国经营的三家直销公司之一。同年4月,玫琳凯在中国杭州成立工厂;
1995年,福州福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转向直销;
1996年,特百惠进入中国,将总部和工厂均设在广州;
19年7月,台湾华良公司以“消费联盟”名义,进入中国内地……
1998年4月,鉴于“直销不适应当时国情”,对直/传销“一刀切”,随后,6月底勒令10家外资企业转型经营。
但,直/传销在中国,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只不过是换了一幅招牌,换了一种“颜色”而已,核心依旧是多层次。但转型后的日子让日晖、尚赫、富迪、百美和娜丽丝的影子渐行渐远,诺大的中国直销市场,只有安利、完美、玫琳凯、雅芳四家转型企业,以及天狮、仙妮蕾德、南方李锦记、新时代、福龙等自发转型经营的企业,在一种暧昧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着,当然,在地下操作的,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和非法传销组织。
2001年12月,一条消息以无比振奋的姿态在业界迅速蔓延着:“中国加入wto了。”不过振奋的原因不是因为中国加入了wto,而是在加入wto时承诺“3年内为直销立法开放”……
这振奋里,蕴藏着企盼,也蕴藏着一股韵动。
已在国内的企业,通过种种举动透露着存在和准备发展的声音,未正式进入国内的企业,则密切注视着形势的发展,甚或派出了先遣部队暗地登陆。
2003年1月,美国直销公司如新,以108家专营店同时在四省一市开张的气势,宣告正式登陆中国内地直销市场。如新的登陆吹响了海外直销企业1998年后再次蜂拥的号角:一大批外资直销企业,开始为进入中国市场,做着积极的准备。
而2004年2月,商务部官员对外表示“年内,为中国直销立法开放”,点燃了中国直销商的万丈豪情,直销公司如煮熟的饺子,相继浮现。1998年后渺无音讯的日晖,也以2亿美元的手笔,整合原华良在国内资产,定下千店,重新杀回。
2004年4月,记者听闻业界传言,中国市场打着多层次直销名义的公司,达3,000家之多……
2004年9月10日,中国在厦门召开直销立法座谈会议,官方公布的与会企业数字为22家,实际参会企业为23家。这23家企业中,有我们熟悉的直销公司,有我们熟悉的传统公司,也有我们一无所知的公司。这给了业界一个暗示: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各公司或明或暗强力进军或迂回潜行,“狼有狼道,蛇有蛇路”,都一直没有停止过。
分割中国直销市场的蛋糕,已成为海内外直销、非直销公司的共识。业界传言,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有6,000余家各类直销公司……
未来的中国市场,究竟是天堂还是地狱?
规范10年 心还不逮
说直销市场是天堂或是地狱,是因为目前直销从业人员多是平头百姓,一饭一衣的温饱者居多,且涉及面广博。成则造福万方,败则遗患无穷。
从直销进入中国起,其特有的多层次奖金制度,和多数培训的“暴富”导向,让直销人员的欲望被人为的放大了若干倍,谁都梦想一夜暴富,谁都梦想名车豪宅。
随着时间的推移,暴富风潮愈演愈烈,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听到一个词——传销。
1993年,传销进入中国之后的第三年,中国传销人员为100万,到19年,这个数字变到了1,000万。4年时间,成长了10倍。
1,000万,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712%……
数字的演变,说明了倍增的力量,但也更深层地揭示了人们暴富的侥幸心理。
随着人数的剧增,直销商队伍变得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不法分子开始混水摸鱼,在传销活动中偷税漏税、推销质次价高或冒伪劣产品以牟取暴利,严重地扰乱了经济秩序和社会安定。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希望能将这场盲目的热潮引向正轨。如1994年8月10日发布的《关于制止多层次传销活动中违法行为的通知》;1996年颁发了《准许多层次传销意见书》,正式批准了41家企业可以进行传销;19年1月1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了《传销管理办法》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销管理办法》的出台是国家对传销的一种肯定,但也给了不法分子投机钻营的舞台。
中国传销市场越加混乱……
1998年1月20日,院专门会议研究传销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国家计委、经贸委、公安部、原内贸部、工商局等部门。会议决心“禁止传销”。1998年1月24日,强调:传销方式弊端很多,应予禁止;2月14日,原国家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局长李必达表示:对国家,传销祸国殃民;对百姓,传销是家破人亡。
1998年4月21日,中国直销历史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院颁布了《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对传销(包括直销)活动全面禁止。
随后,当时委员接见前外资直销公司,听取建议,商讨出路。1998年6月18日,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国内贸易局联合下发《关于外商投资传销企业转变销售方式有关问题的通知》(外经贸资发第455号),对原外商投资传销公司转型事宜作出明确规定。有64家外商投资传销企业呈报了转型方案。1998年6月底,勒令10家外资企业转型,不以直销方式经营。
同年,雅芳、安利(中国)、天狮、玫琳凯、完美、特百惠等相继转型成功……
准确地说,1998年的禁传是对正规直销公司的禁令,而真正危害市场的“老鼠会”组织,则隐藏的更加秘密。
传销的余毒并未随之清除。
为了做好加入wto后3年内为中国直销立法的准备工作,2002年2月2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关于外商投资传销企业转变销售方式有关问题的通知>执行中有关问题的规定》(工商公字〔2002〕第31号,以下简称“31号文”)。并召集10家参与转型企业转型情况通报会,让从业人员深刻感受到国家对违规传销的打击力度。
其实,对非法传销的打击,从来没有停止和手软过:
1998年至2001年,仅海南省工商等部门就清查登记传销人员5万多人,打掉传销窝点1,000多个,抓获从事传销头目280人。2001年共查处传销案件近2,000起,案值近3,000亿元人民币,其中清理变相传销和参与传销人员15万人。2003年9月至2004年10月,全国各地共查处传销案件2,7起,取缔传销窝点1.1万个,遣散传销人员20多万人次,移交公安机关案件248件……
为能把中国直销市场建立成一个有法可依的市场,就此次直销立法,国家相关部门几次调研、商讨、修订。调研范围包括海外市场、直销企业、业界专家等等,法律法规颁布时间也从2004年12月,推到2005年的2月,3月,4月,5月,6月……为的就是要出台一个完善的法律,尽可能的考虑到各方的利益,为的就是行业的正轨而有序的发展。
是开明的,在这过程中,一直悉心接受着各方的建议,2005年6月,又有消息传来,此次直销立法就业界反响强烈的拨出比率有所提升:从以前的25%,提升至30%;首批领到牌照的企业将会达到10~30家。而最新的《禁止传销条例》中,原本“不得用团队计酬”的规定已改为“未经允许,不得取团队计酬”。
此次为直销立法,参与人员之多,经历时间之久,也是世界少见。为了大局着想,无论最终确定的法规是什么样子,一旦出台,我们都必须理解和执行。
有人说,上世纪90年代的传销之乱,主因在。但一直都是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建设,为中国直销行业的有序发展所做出的种种努力,谁来历数了?
科普10年 正本清源
前几天,记者与中国直销业研究课题组的组长秦永楠教授交流,说到中国直销业的学术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中国直销学术研究和直销知识普及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1998年之前,中国直销市场上流通的直销类图书并不少,比如秦朔的《头脑风暴》,比如1993年杨谦的《中国,迎接直销风暴》,但都没有对直销做一个系统性的阐述。
而对一个行业的研究,也少不了一个集结思想的平台,这个平台能把不同的观点透彻的阐述,然后在争议中接近真实。这个平台可以是一个研究组,可以是一个学会,也可以是一个媒体。
2003年以前,据记者所知,除1995年瓜拿纳董事长张华等人讨论成立一个传销协会外,中国没有一个研究组。而传销类杂志,则只有1996年出现的《传销研究》,到19年,广州商报,重庆商报等媒体,也曾开辟“传销专版”,但都因1998年的禁令夭折了。
从1998年到2001年,名亡实存的中国直销行业几乎无法从公开的渠道获得行业的信息,而这段期间,所有的媒体的相关报道,几乎都是一面倒的打击非法传销的消息……
这个阶段,别说学术性研究,就连帮助老百姓分清直销和非法传销区别的渠道都没有。行业人士唯一能赖以慰籍的,就只有当时还是个人网站的中国直销传播网。
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直销3年内要开放了,市场意识到了。
2001年11月,记者在知识经济杂志社主编出版了《wto来了》一书,书中就直销过去和未来的形势,做了简单的描述,随后,又主编出版了《直销为王》、组织出版了《直销为什么赢》、《直销心理与服务》、《直销趋势与特训》等一系列图书,同时,2003年1月诞生了《知识经济》刊中刊——《中国直销》,算是开了1998年后媒体正向推动直销发展的先河。
2003年底,《成功》杂志开始关注直销人物,《中国直销研究》关注直销营销方式,2004年1月,记者与几位同仁离开《知识经济》,进入了《经贸世界》,《经贸世界》开始以全面、深层、专业、公正的态度关注和推动直销。随后,《直销世界》、《直销生活》、《直销时代》相继诞生。而随着2004年2月商务部官员对直销立法的表态,越来越多的报纸也开始正向关注直销行业,2004年中,网易更以专题形式报道直销,随后,新浪,搜狐等财经网站,也都有意识的组织和报道直销的正面信息。(当然,这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后文叙述。)
而最为重要的是,重磅媒体中央电视台对直销的关注,从央视报道主题的变化上,也多少能感觉出点什么来:2004年6月28日“非法传销盯上大学生”,2004年7月13日“祸起传销”,2004年9月13日“央视记者体验传销者的生活”,2004年9月13日“花季少女传销梦”,2004年11月“聚焦中国直销立法”、“聚焦中国直销业”,2005年6月,“直销应该什么样”……
中国直销有序的信息和言论氛围,慢慢形成。
这为直销学术研究打下了基础。
民间的草根性专家也好,官家的学者也好,所有关注和研究直销的人,都慢慢浮现出来,开始在媒体营造的氛围和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而深层的研究,也逐渐开始。比如,2004年成立的中国直销研究组,比如商务部直销研究学院,这带动和影响了一批经济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学者、营销专家向纵深研究进发。
而记者日前看到的关于“内资的民族直销企业是弱势群体”,“直销商是小额投资者”的报告,都说明了中国直销学术研究已经有了一个崭新的突破,这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直销行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依据。
同时,随着国家对非法传销打击的常抓不懈,随着媒体对正轨直销知识的普及,民众对直销的认识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洪水猛兽或者简简单单的暴富良机,人们有了客观的认识,有了自己衡量的标尺。
这一方面减少了“”的产生,一方面也让直销从业者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
但,所有这一切,都仅仅是中国直销学术舆论界迈出的一小步,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和研究直销,更多的更有力的方式促进直销知识的普及,只有让每个人都能明白什么是直销,什么是非法传销,记者想,这个行业也就成熟了……
那么,还没有行动起来的人,为了我们国家的稳定发展,为了亲友同胞的利益,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还等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