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际石油市场_第一届国际石油价格指数
1.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2.石油价格上涨对美元的影响有哪些?
3.2008年7月金价最近会不会跌?
4.我国通货膨胀的性质 加剧通货膨胀的结果?
5.石油价格的形成机制
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由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一) 商品期货
商品期货是指标的物为实物商品的期货合约。商品期货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农产品期货、金属期货和能源期货等。
1. 农产品期货。1848年芝加哥期货(CBOT)的诞生以及1865年标准化合约被推出后,随着现货生产和流通的扩大,不断有新的期货品种出现。除小麦、玉米、大豆等谷物期货外,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随着新的在芝加哥、纽约、堪萨斯等地出现,棉花、咖啡、可可等经济作物,黄油、鸡蛋以及后来的生猪、活牛、猪腩等畜禽产品,木材、天然橡胶等林产品期货也陆续上市。
2. 金属期货。最早的金属期货交易诞生于英国。1876年成立的伦敦金属(LME),开金属期货交易之先河。当时的名称是伦敦金属交易公司,主要从事铜和锡的期货交易。1899年,伦敦金属将每天上下午进行两轮交易的做法引入到铜、锡交易中。1920年,铅、锌两种金属也在伦敦金属正式上市交易。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原本是一个铜出口国,但工业革命却成为其转折点。由于从国外大量进口铜作为生产资料,所以需要通过期货交易转移铜价波动带来的风险。伦敦金属自创建以来,一直生意兴隆,至今伦敦金属的期货价格依然是国际有色金属市场的晴雨表。目前主要交易品种有铜、锡、铅、锌、铝、镍、白银等。 美国的金属期货的出现晚于英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以来,美国经济从以农业为主转向建立现代工业生产体系,期货合约的种类逐渐从传统的农产品扩大到金属、贵金属、制成品、加工品等。纽约商品(COMEX)成立于1933年,由经营皮革、生丝、橡胶和金属的合并而成,交易品种有黄金、白银、铜、铝等,其中14年推出的黄金期货合约,在70-80年代的国际期货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
3. 能源期货。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的石油危机,给世界石油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石油等能源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直接导致了石油等能源期货的产生。目前,纽约商业(NYMEX)和伦敦国际石油(IPE)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能源产品,上市的品种由原油、汽油、取暖油、天然气、丙烷等。
(二) 金融期货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经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所取代,利率管制等金融管制政策逐渐取消,汇率、利率频繁剧烈波动,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期货市场。12年5月,芝加哥商业(CME)设立了国际货币市场分部(IMM),首次推出包括英镑、加拿大元、西德马克、法国法郎、日元和瑞士法郎等在内的外汇期货合约。15年10月,芝加哥期货上市国民抵押协会债券(GNMA)期货合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推出利率期货合约的。17年8月,美国长期国债期货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上市,是迄今为止国际期货市场上交易量较大的金融期货合约之一。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期货(KCBT)开发了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使股票价格指数也成为期货交易的对象。至此,金融期货三大类别的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均上市交易,并形成一定规模。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在欧洲和亚洲的期货市场,金融期货交易占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在国际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也成为交易的主要产品。 金融期货的出现,使期货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期货市场的发展格局。世界上的大部分期货都是在20世纪最后20年诞生的。目前,在国际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期货期权
20世纪70年代推出金融期货后不久,国际期货市场有发生了新的变化。1982年10月1日,美国长期国债期货期权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上市,为其他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交易开辟了一方新天地,引发了期货交易的又一场革命。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现的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都具有规避风险,提供套期保值的功能。但期货交易主要是为现货商提供套期保值的渠道,而期权交易不仅对现货商具有规避风险的作用,而且对期货商的期货交易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规避风险的作用。相当于给高风险的期货交易买了一份保险。因此,期权交易独具的或与期货交易结合运用的种种灵活交易策略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目前,国际期货市场上的大部分期货交易品种都引进了期权交易方式。
应当指出的事,在国际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各个品种、各个市场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可以说,目前国际期货市场的基本态势是商品期货保持稳定,金融期货后来居上,期货期权方兴未艾。期货期权交易的对象既非物质商品,又非价值商品,而是一种权利,是一种“权钱交易”。期权交易最初源于股票交易,后来移植到期货交易中,发展更为迅猛。现在,不仅在期货和股票开展期权交易,而且在美国芝加哥等地还有专门的期权。芝加哥期权(CBOE)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权。
石油价格上涨对美元的影响有哪些?
美元作为国际原油价格的计价货币,美元对原油价格的影响远远高于其他货币,如欧元、日元等。货币汇率的变化原则也会影响原油价格走势。理论上,当美元指数走弱时,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从欧元或日元角度来看,就显得便宜,需求量就会上升;反之,美元升值时,以欧元或日元计价的原油价格就偏贵,原油的需求量就会下降。
美元指数与国际油价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尽管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这种关系并非总是完全负相关。美元的走势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美国经济状况、全球经济环境、地缘政治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美元指数与国际油价的关系变得复杂多变。
此外,wb认为还需要考虑到资金流动对美元指数和国际油价的影响。当大量资金选择美元作为“避风港”时,这些资金很可能就是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中流出的。这种资金流动不仅会使美元指数走强,还可能导致国际油价走弱。因此,我们可以说,美元指数与国际油价之间并非单纯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而是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通常情况下,美元指数与黄金价格呈现负相关关系。当美元指数下跌时,黄金价格往往会上涨。这主要是因为投资者在寻求避险时会转向黄金等贵金属市场。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黄金作为传统的避险资产和价值储存手段,其吸引力会大幅提升。因此,当美元指数走弱时,我们可以看到大量资金流入黄金市场,从而推高金价。
2008年7月金价最近会不会跌?
2008年1月3日,美国原油首次突破100美元大关,2月1日,伦敦金也创下了937美元的历史新高。黄金与号称“黑色黄金”的石油再次携手,双双上行。纵观历史,黄金与石油价格虽常出现背离走势,但整体而言,吻合度仍比较高。那么,黄金和石油的关联度究竟有多高?又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在未来的走势中,这种关联度还会继续存在么?
一、黄金与石油的长期走势分析
从黄金价格与石油价格的长期图表来看,二者走势存在比较强的相关性。虽然大同中包含小异,但是趋势基本吻合。整体来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首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前的稳定期;其次,是70年代中期的上涨;再次,是19年开始的上涨;随后是长达20年的低迷盘整期;而目前正处于21世纪初爆发的上涨过程当中。
二战以后到上世纪70年代,油价和金价之间的比率几乎保持不变,基本上维持1:6的稳定关系,即大约1盎司黄金兑换6桶石油。当时官方规定的黄金兑换价格为每盎司35美元,石油为每桶5美元~7美元。黄金价格与美元挂钩,不受供需变化影响,维持固定价格,缺乏波动调整效应。而石油价格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属于廉价石油时代。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使得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发生了突变,随之而来的美元贬值以及石油危机(13年~14年)更使得金价和油价的稳定关系消失殆尽。首先发生变动的自然是金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对黄金贬值,金价一路上行,顺利突破100美元关口,最高达到每盎司120美元。而第四次阿以战争后,石油输出国组织也分别两次提高基准油价,飙升300%,达到每桶11.65美元,赶上了先前金价上涨的势头,形成了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廉价石油时代至此结束。
19年,为解决第一次石油危机所引发的经济问题,美国主动开始了第二轮美元贬值,加上当时政局动荡不安,国际市场对黄金的巨大需求使得金价再度暴涨。1980年1月18日,伦敦黄金市场每盎司金价高达835.5美元,纽约的黄金期货价格则为每盎司1000美元,这是黄金有史以来最高价。
美元贬值也极大的损害了各石油输出国的利益,使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财富大大缩水。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爆发。1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1980年两伊战争,都使得石油日产量锐减,直接导致了国际石油市场价格骤升,每桶石油的价格从14美元涨到了35美元以上。
1981年,金价和油价开始双双下跌。至1982年,金价下跌超过了50%。1986年,油价也出现了大幅下跌。漫长的盘整期开始了。在长达20年的价格波动中,黄金和石油价格比率基本上处于15.5附近波动。这期间虽出现过短期背离,但很快又恢复到标准比率附近。
2003年伊拉克战争使得金价开始大幅度上升,国际油价也开始从每桶25美元的价位逐步攀升。受基金的多头推动、加息政策、炼厂事故频发、自然灾害的影响,油价持续走高,开始了强劲的上涨路程。比起石油的大幅涨价,金价的表现稳重许多,与01年的价格相比,油价已经翻了5倍,而金价只上涨了一倍多。
尽管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之间无法推演出一种确切的数字比例关系,但是我们却无法漠视它们之间这种模糊的正向联动关系。
二、黄金和石油价格关联度分析
为什么黄金与石油的价格会存在如此明显的关系呢?这期间,有着怎样的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主要和如下几个因素有关。第一,由于黄金与石油均以美元报价,因此,美元汇率的波动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对金价与油价起着相同的影响。第二,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高油价引发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自然加剧人们的恐慌,使得对黄金的投资需求大大增加,从而推动金价上行。第三,中东地区的资产运作方式也将对金价产生较大的影响
下面我们仔细阐述这三个方面。
首先,由于黄金和石油在世界交易市场上都是以美元报价,而美元又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货币,所以美元的升值或贬值,自然会带动金价和油价的同时下降或上涨。近年来,由于美国大量发行美元,造成美元主动性贬值,石油价格和黄金价格节节攀升。许多研究者认为,美国的双赤字是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鉴于美国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不断增加,而解决赤字的途径无非有三:增税、从银行透支和举债。增税和从银行透支会带来很大的社会问题,而举债则是信用行为,有借有还、有经济补偿,相对来说问题少一些。因此美国的国债随之不断增加。而美元是以国债为抵押的,国债的日益庞大使得美元越来越多,美元贬值,通货膨胀加剧。
美国财政部近期公布的报告显示,在去年10月1日开始的本财政年度头四个月里,美国财政赤字达877亿美元,是上财年同期422亿美元赤字的两倍多。根据该报告,在2008财年前四个月,美国财政收入增加3.2%,达到8614亿美元;但开支则增加了8.3%,达到9491亿美元。根据白宫日前的预计,2008财年美国赤字将达到4100亿美元,2009财年将为4070亿美元。布什表示,到2012年可望消除财政赤字并恢复盈余。
而次级债危机的风波未平,美国经济步入疲软的呼声不减,这些都使得投资者惴惴不安。美元贬值的趋势仍在继续,短期内迅速恢复上行的可能性不大,这使得投资者开始将目光投向价值稳定、保值性强的资产。而黄金自古以来便是公认的硬通货,是保值避险的最佳资产之一。因此,大量的投资性资产开始向黄金市场转移,投资需求大增,从而推动了黄金价格的上涨。与此同时,由于美元贬值,使得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也随之上行,加之石油又是当今工业社会必不可少的,市场对石油的需求愈加旺盛,石油价格亦高企不下。因此,黄金与石油双双上行的趋势正在继续。
其次,通货膨胀对金价及油价的影响也不可小觑。通常而言,温和的通胀对黄金和石油的价格影响不大。但是遇到短期内程度剧烈的通货膨胀,物价普遍大幅度上升,货币购买力下降,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恐慌,引起市场激烈的反应,从而带动油价和金价的上升。
在当前社会中,石油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极其重要的动力和化工原料,广泛地应用在工业、农业、军事等各个领域。油价的上涨将使得世界经济发展面临非常严峻的境地。因此,高油价往往被视为通货膨胀的先兆。由于油价的高企会影响到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中的能源构成部分,逐渐拉高整体物价,而随后通货膨胀又反过来作用于石油价格,带动油价进一步上涨。
在通胀的背景下,黄金的抗通胀性和保值性将被充分发掘出来,成为通货膨胀的对冲工具,旺盛的投资需求推动金价步步走高。比如,19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印尼的金价在7个月内上涨了375%。目前,全世界大部分地区均开始面临高通胀或预期高通胀,国际市场金价的上涨本在意料之中。
最后,石油出产国关于黄金的运作对金价的影响也比较重要。长期以来,油价被视为金价升降的信号指标,因为市场显示金价常追随油价的升降而波动,这和石油生产大国的运作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与这些石油生产大国手中巨额的石油美元有关。所谓石油美元,是指上世纪70年代中期石油输出国由于石油价格大幅提高后增加的石油收入,在扣除用于发展本国经济和国内其他支出后的盈余资金。由于石油在国际市场上是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也有人把产油国的全部石油收入统称为石油美元。随着石油价格的步步高涨,目前石油美元已经超过万亿,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一支令人瞩目的巨大力量。
这种巨额的石油美元,无论是对石油输入国还是对石油输出国,甚至对整个世界经济,都有很大的影响。对石油输出国家来说,由于国内投资市场狭小,必须以资本输出方式在国外运用。 由于石油美元在性质上大多是国际短期资金,可以在国际间大量而迅速地移动。因此,石油美元的流向将对世界经济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最近随着美元贬值的进一步加剧,石油输出国更加迫切的需要将石油美元投资到国际金融市场上去。而黄金作为规避风险、投资保值的优良工具,自然也在这些石油输出国的选择范围之内。
因此,在石油价格上涨后,产油国所持有的石油美元迅速膨胀,于是这些国家提高黄金在其国际储备中的比例,从而增加了对黄金的需求,推动黄金价格的上涨。而石油价格低迷时的情况正好相反。如石油收入不足以弥补其进口支出,那么石油生产国将削减部分黄金储备,确保本国经济正常发展,从而使得黄金价格走低。油价与金价便如此互相影响,同涨同跌。
另一个敦促石油生产国购买黄金的动力来自于国际组织。除了中东地区比较富裕的国家外,还有一些处于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要产油国,如墨西哥、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中亚的一些国家,它们比较容易遭受石油低价的伤害,所以这些国家非常重视黄金储备。并且这些国家接受了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大量,一旦石油价格下挫,这些国家难以归还国际,容易引起国际债务危机。为此,一方面,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要求这些国家准备一定的黄金储备以抵抗风险,另一方面,这些国家为了减轻债务压力,其中央银行增发货币,同时降低利率,推动黄金需求增长,带动金价上涨。
三、2008,黄金与石油充满机遇
2008年对于全球经济来说,将是动荡不安的一年,同样也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一年。虽然美国的次债危机给全球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将成为世人瞩目的一道亮丽风景。
华尔街著名投行高盛集团曾发布报告说,美国次级抵押危机将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预计杠杆投资者的放贷额度可能缩水达2万亿美元。根据以往经验,主要抵押机构的次贷业务相关损失粗略估计将达4000亿美元。而其中首当其冲的是银行、对冲基金等杠杆投资者,它们通过较少的自有资金借助信贷放大资本实力进行投资。如果上述情况持续一年,美国经济将出现“显著衰退”;若持续2至4年,经济将长期处于缓慢增长状态。随着次债风波的越演越烈,美国内需拉动也开始随之显现乏力,处于对就业形势的担忧、能源价格上涨、房屋价格下跌等因素的影响,美国月度零售额开始下降。由于消费者支出占了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近70%,消费减少将对美国经济产生进一步的冲击。美元贬值之路漫漫无尽头。
通货膨胀近期也开始加剧。欧盟委员会发布的经济预测报告中称,欧元区通胀率在今后几个季度里仍会保持高位,并将在2008年中期开始回落。而对于国内的物价来说,快速上涨状态依然没有改善。而此次南方的雪灾更是雪上加霜,使得我国的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加大,通货膨胀风险仍趋于上升之中。
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对原油的需求有增无减,虽然石油输出国组织表示供应方面没有问题,但是原油的上涨趋势依然不减,站稳100美元大关只是时间问题。对于黄金而言,生产商对黄金开始保持偏多看法。07年投资者对黄金上市交易基金(ETF)和店头市场交易的兴趣不断上升。虽然随着黄金价格的上涨,首饰需求受到遏制,但是投资需求的强烈增长基本上弥补了首饰需求的减少。
因此笔者认为,2008年石油和黄金价格将在美元的进一步下跌带动下继续上涨。美元走软将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初级商品对非美国投资者来说更加便宜,而能源、金属及农产品等市场表现也将优于股市及其他资产,从而吸引大量的资金流入。尽管近期黄金和石油价格上涨令两市看起来有些过热,但全球的经济形势、地区政治环境、投资者对能源供应的担心以及黄金价值的再发现都将促使原油和黄金价格互相推动、共同上行。
我国通货膨胀的性质 加剧通货膨胀的结果?
摘要:
通货膨胀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运行的重要问题。我国基本上以零售物价指数来衡量一般的物价水平,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85年、88年、93年、94年有过四次较大的通货膨胀,并且各次上涨的峰值不断的攀升,90年代前期的一波物价上涨峰值曾经超过20%。从94年—02年我国又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通货紧缩。从03年8月开始到现在08年初,我国逐步进入一个相对温和的通货膨胀时期,是否由温和变成严重,我们将拭目以待。本文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论述了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
正文:
在我们的经济学课本中对通货膨胀有着这样的定义,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同时它也可以定义为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物价持续上涨6个月以上,或货币持续贬值6个月以上,物价上涨幅度大于等于3% 。仔细分来,物价增长率介于3%至5%的为温和通货膨胀,在5%与10%之间的为严重通货膨胀,而物价增长率大于10%的则是奔腾的通货膨胀(也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对通货膨胀的测量我们一般以物价指数来衡量,我国现行的物价指数主要有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建筑业产值价格指数。
根据2007年国民经济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来看: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2%,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1%,下降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四季度增长11.2%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528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19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30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9%。
以上国家官方公布的数据,07年的全年消费物价指数达到了4.8%,有个别的月份甚至达到了5.6%(例如7、8月份),超过了当初设定的3%的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应该说是对宏观经济调控当局亮起了红灯,可以说现在仅仅达到的是温和的通货膨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最基本的信号。如果物价普遍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具体商品价格的变动就丧失了信号功能,市场也就丧失了合理配置的功能。举个例子,在非通货膨胀环境下,猪肉价格上涨了,你可以容易判断,猪肉供不应求。在猪肉价格信号的引导下,养猪的投入就会增加,猪肉供给也将随之增加。但在通货膨胀严重的环境下,没人知道猪肉涨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供求关系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价格的普遍上涨,所以严重的通货膨胀将使价格信号失效,使经济秩序混乱。
国际经验证明,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将导致基尼系数1(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的程度)上升。CPI上升的最大受害者是中、低收入劳动者。例如,猪肉和粮食价格的上涨对靠低工资和社保维生的低收入阶层是巨大打击。此外,中、低收入劳动者无法通过购买不动产的方式来为储蓄保值,他们也没有足够资金购买股票和其他可以保值的金融资产。通货膨胀以及CPI的上升会进一步扩大社会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导致贫富差距过大,是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以及结合我国目前的整体市场情况、人民生活中的周围物价情况来看,我过目前的确处于通货膨胀时期,但远未达到严重的通货膨胀,充其量只是一个温和的通货膨胀时期,正如经济学家樊刚所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肯定会提高,但不一定会出现高额的通胀。目前担心的是高速增长会导致今后出现大量过剩生产能力,然后又导致新一轮通货紧缩,现在需要防止中国经济的大起大落。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目前中国的经济过热,从而带动的物价的上涨,进而产生了温和的通货膨胀?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分为国际和国内的两个方面的影响。
从国际因素来看,分为两部分,一是国际石油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由于国家原材料和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尤其原油,从98年底最低时的10.3美元一桶,涨到现在90美元左右一桶,涨了8倍,并且创历史最高,原油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原油产品的上涨,包括汽车的汽油、柴油,还有石油的化工品,如化肥、塑料等。(很显然,化肥上涨,必然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而油价的提升,会直接导致电价、运费的上涨,这必然进一步导致物价上涨。
二是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应该能有效的节制通货膨胀,但现在国内却还是处于通货膨胀,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觉得是由于美元对两大货币的基石:黄金和石油2,都在急剧贬值,所以单纯从对美元的比值来说,看不出问题。2007全年,虽然人民币从7.8升到7.3,相对于美元来说升值7%,但是与此同时,原油价格从58美元一桶,涨到90美元,上涨70%;黄金价格从620美元/盎司上涨到850美元/盎司,上涨超35%。同时,人民币,相对于石油贬值了63%,相对黄金贬值超30%,相对于其它工业原料,比如铁矿石、铜(04-06年就在涨)、铝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贬值。还有就是相对于除美元之外的欧元,人民币亦贬值近10%。所以,原本按照增长幅度,中国2007年的GDP应该超过德国,但是事实上,由于欧元兑美元,从1.29涨到1.49,上涨超17%,相对人民币升值10%,所以2007年,中国GDP仍然比德国稍低,居于世界第四。人民币是对外对内都贬值,仅相对于美元升值。所以,人民币的升值为什么没有很好的节制国内的通货膨胀,我们一目了然。
从国内因素来看,我们会发现,共同推高物价,导致中国当下通货膨胀的三大因素,分别是房地产(包括土地)、原材料(包括石油等,与国家价格有关)、股市。房地产和股市造成了货币的过量供应,市场上货币的流动性过剩3,而原材料是产品本身的稀缺性提高而涨价。三大因素互相影响,恶性循环,物价水涨船高。
它们是怎么相互影响的?先来举一个简单的模型的例子。
对于房地产而言,其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设一个人花30万买了一套100万房子,70万,那么开发商拿到了100万分配下去,非常简单的,通过银行的运作,社会上的资金由30万突然间变成100万,但问题是,这个房子真的值100万么,显然,利润与其它行业相比,是不合理的。这个房子应该卖50万,这是它的价格,或者说代表社会创造这个房子的价值。显然,房价是一直被高估的,远大于它的成本,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银行放出来的70万当中,有50万是多放的,也就是说50万的货币本不该流通却流通出来了。
这一事例正在全国各地正普遍发生着的,物价上涨可以说是必然。而且,这个物价上涨,若是扣除了国际原材料上涨的因素,应该是一个持续时间并不长的过程,会在几年内结束,但很显然,我们目前正处于这个过程中
为什么断言通货膨胀会在几年内结束,在前面的例子中,30万买100万房子的那个人,向银行了70万,这70万被别人拿去消费,造成市场资金过剩,这是暂时的,因为70万的这个人,将来要一直为还而缩减消费,很简单得讲,就是拿到70万银行的开发商,会在段时间内把钱拿去流通,造成短期内流动资金过剩,而通货膨胀,而长期看,这个买房者为这70万买单,长期看,会出现一个消费与紧缩的平衡,这个平衡迟早会来到,经济会因为对于未来财富的过量透支,而承受代价。
让我们再看看现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很明显,就是这些年通过大举向银行举债。这个举债,有民间的有的,造成美金的过量流通。但美金的消化,是世界范围的。世界也已经难以消化这么多印钞机出来的美金,美金购买力下降,而美国人却为了还紧缩消费,并且造成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
其次,就是房价的构成。中国的水泥占了世界的三分之一,钢铁占了四分之一。这两个,都与房产有关,属于成本这一块。可以这么说,构成房价有三个因素,房价=土地成本+建造成本+利润,但事实上运做是很复杂的。
影响房价的第一个因素,土地价格居高不下,是造成房价居高不下的首要因素,而这个土地价格,原本是可以由市场决定,并且有所选择的。但中国的土地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是中国土地买卖是地方垄断的。
简单得说,由于中国土地的买卖由各地方垄断,价格没有任何竞争机制,所以基本上来讲,价格都是在地方掌控的尺度上。前一阶段在新闻上看到,一个人口仅130万的湖南浏阳大楼盖得比美国白宫还要气派,其周围大概有4到5块地,但是却是一块一块拿出来卖,卖的价格节节升高,一点都不着急。价格虽然都是公开向开发商招标的,但是对于开发商来说,却没有任何别的选择,因为每次在卖着的土地只有这一块,整个地价,是完全由垄断和操纵的。
几乎在中国任何的中小城市,都是这种情况。土地这一块,已经把房价的门槛筑高了一倍。土地拍卖的收入,已经占到很多地方财政收入的60%以上,然后地方会用这些钱,不是去扶贫,扶持教育,去改良医疗,而是去盖新的大楼,盖新的公安局大楼,新的税务大楼,其宏伟壮丽的程度,一个个都在赶超美国的白宫。让国际友人见了,都会以为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
除掉土地,开发商通常是拿到地之后,马上会在当地的银行申请到巨额,这巨额,又是凭空产生的一个流通,造成资金的大量流动
房地产商花大价钱拿到了土地,可以说是成本大大的增加了。而房地产商只好将这成本全部转到买房的人身上,造成了房价的居高不下。
最后,中国股市在最近几年内,市值翻了1.5倍,从2005年末到2007年10月,涨了6倍多。这种股市的造富神话,似乎每天都在上演。中国的股民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二是一亿股民。好象大家都在享受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好象大家都在争着为中国的经济贡献力量。
股市是怎么导致通货膨胀?股市导致通货膨胀的前提是一个时间内的单边市场,就如同2005年底到2007年10月的股市,虽然经历过几次大跌,但是整体是螺旋向上的。
在这段时间内,原本1元的股票,涨到6元,原本10元的,涨到60元,涨了六倍,但另外5倍钱从哪里来的,我们并不知道,但我们知道中国整体股市的市值,从大约3万亿,涨到07年下半年的超过20万亿,短期内积累的财富,超过15万亿。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有人会有疑问,在股市中应该有人赚必然有人跌,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庞大的财富积累,原因是在一个股市的单边行情中是可以出现这种情况的(何人都赚钱),这里赚钱的意思就是手里的货币增多了,但未必能代表它能够买到的东西变多了(因为通货膨胀)。
由于中国股市单边行情下“创造”了超过15万亿的财富,所以中国出现了通货膨胀,并且是将来一段时间内的通货膨胀,这写都在为这两年的过热股市房市买单。
中国2007年CPI是5.6%,全年仅为4.8%,这里面也包括翻倍上涨的猪肉价格,翻两倍甚至五倍上涨的蔬菜价格,却不包括50%左右幅度上涨的住房价格。50%一点都没有夸张。就以上海为例,大部分地方房价都上涨了40%以上,很多地方上,幅度甚至超过100%。
正因为中国CPI的计算不像国外那样把房价也算进去,所以中国,包括地方,都缺乏了对物价上涨的警惕,中国2007年的4.8%的CPI数据,在我看来,是毫无价值的。中国前三年就开始的房价上涨,是如今物价整体上涨的罪魁祸首之一,却因为CPI数据没有包括房价,把危机隐藏起来。到现在才爆发出来。如果包括房价因素,中国2007年的CPI应该是20%左右,甚至可能更高,而非4.7%。所以说现在的虽说是温和的通货膨胀,但也要我们的、人民引起足够的重视了,不然真正到了严重通货时期,那时将是非常危险的。
结论:结合国际、国内造成了我国的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中国官方的数据来看我国目前是处于温和的通货膨胀时期,但实际上我们已经走到了严重通货膨胀的边缘,如果还没有引起的足够的重视,以及政策的出台,那我们的后果将是严重的,这并非危言耸听。
注释:1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的程度,考察国内收入分配状况,反映贫富差异程度的数据界线。位于0-1之间,0.4为警戒线。
2最近又兴起一股黄金热潮,由于通货膨胀的加剧,人们对股票和债券的不信任,所以减持,转而抓住黄金,跟住黄金,所以黄金热兴起。
3流动性是一种商品对其他商品实现交易的难易程度。过剩是指货币投放量过多,这些多余的资金出于资本逐利的本性,必然会寻找投资出路,这将导致投资过热,暗含通货膨胀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2%,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8.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8.2%,二手住宅价格上涨7.4%;房屋租赁价格上涨2.6%。
石油价格的形成机制
国际原油价格体系 随着世界原油市场的发展和演变,现在许多原油长期贸易合同均用公式计算法,即选用一种或几种参照原油的价格为基础,再加升贴水①现货相当于期货而言,升水就是期货价格相对目前现货价格来说低,市场预期普遍看好,贴水则反之。,其基本公式为:
其中参照价格并不是某种原油某个具体时间的具体成交价,而是与成交前后一段时间的现货价格、期货价格或某报价机构的报价相联系而计算出来的价格。有些原油使用某个报价体系中对该种原油的报价,经公式处理后作为基准价;有些原油由于没有报价等原因则要挂靠其他原油的报价。石油定价参照的油种叫基准油。不同贸易地区所选基准油不同。出口到欧洲或从欧洲出口,基本是选布伦特油(Brent);北美主要选西得克萨斯中质油(WTI);中东出口欧洲参照布伦特油,出口北美参照西得克萨斯中质油,出口远东参照阿曼和迪拜原油;中东和亚太地区经常用“基准油”和“价格指数”相结合定价,并都很重视升贴水。
(1)欧洲原油。
在欧洲,北海布伦特原油市场发展比较早而且比较完善。布伦特原油既有现货市场,又有期货市场。该地区市场发育比较成熟,布伦特原油已经成为该地区原油交易和向该地区出口原油的基准油。该地区主要包括:西北欧、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部分中东国家(如也门)等。其主要交易方式为英国国际石油(Internationa1 Petro1eum Exchange,简称IPE)交易,价格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成交非常活跃,此外,其他衍生品在场外交易。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可分为两种:即期布伦特现货价(Dated Brent)和远期布伦特现货价(15 day Brent)。前者为指定时间范围内指定船货的价格;后者为指定交货月份,但具体交易时间未确定的船货价格,其具体交易时间需卖方至少提前15天通知买方。
(2)北美原油。
与欧洲原油市场一样,美国和加拿大原油市场也已比较成熟。其主要交易方式为美国纽约商品(New York Mercanti1e Exchange Inc,简称NYMEX)交易,价格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成交非常活跃,也有场外交易。在该地区交易或向该地区出口的部分原油定价主要参照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um,WTI)。如厄瓜多尔出口美国东部和墨西哥湾的原油、沙特阿拉伯向美国出口的阿拉伯轻质油、阿拉伯中质油、阿拉伯重质油和贝里超轻油。
(3)中东原油。
中东地区原油主要出口北美、西欧和远东地区。其定价中参照的基准原油一般取决于其原油的出口市场。中东产油国出口油定价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其基准油挂钩的定价方式;另一类是出口国自己公布价格指数,石油界称为“官方销售价格指数”(“官价”,OSP)。阿曼石油矿产部公布的原油价格指数为MPM,卡塔尔国家石油公司公布的价格指数为QGPC(包括卡塔尔陆上和海上原油价格),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为ADNOC。这些价格指数每月公布一次,均为追溯性价格。QGPC和ADNOC价格指数基本参考MPM指数来确定。官价指数是1986年OPEC放弃固定价格之后才出现的。目前亚洲市场的许多石油现货交易与OSP价格挂钩。从OSP的定价机制可以看出,以上三种价格指数受所在国的影响较大,包括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和相应取的对策。
(4)亚太原油。
在亚洲地区除普氏、阿格斯石油报价外,亚洲石油价格指数(APPI)、印尼原油价格指数(ICP)、OSP指数以及近两年才发展起来的远东石油价格指数(FEOP)对各国原油定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原油长期销售合同中定价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种以印尼某种原油的印尼原油价格指数或亚洲石油价格指数为基础,加上或减去调整价;另一种以马来西亚塔皮斯原油的亚洲石油价格指数为基础,加上或减去调整价。如越南的白虎油,其计价公式为印尼米纳斯原油和亚洲原油价格指数加上或减去调整价;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出口原油,其计价公式由以马来西亚塔皮斯原油的亚洲石油价格指数为基础;我国大庆出口原油的计价则以印尼米纳斯原油和辛塔原油的印尼原油价格指数和亚洲石油价格指数的平均值为基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出口原油既参考亚洲石油价格指数,也参考OSP价格指数。
国际成品油价格体系 相对来说,国际成品油市场的发展历史较原油市场短,作价方式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三大成品油市场,即欧洲的荷兰鹿特丹、美国的纽约以及亚洲的新加坡。各地区的成品油国际贸易都主要以该地区的市场价格为基准作价。此外,最近发展起来的日本东京市场对远东市场的贸易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随着新加坡成品油现货和期货市场交易的日益活跃,远东地区基本上所有国家成品油定价都主要参考新加坡成品油市场的价格。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