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现在很多加油站都没柴油加?

2.成品油的市场价格

3.石油为什么不降价

为什么现在很多加油站都没柴油加?

油价零售与批发倒挂_油价零售与批发倒挂的关系

昨日,面对成品油供应紧张、部分加油站排长龙的局面,东莞市经贸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经贸局局长陈桂明称,目前中石化、中石油、中油碧辟三大公司仍正常供应,但社会加油站有一半已经停供,压力转移到三大公司,使得市面上供油情况显得紧张。经贸局称已取多种措施增加供应,必要时将限量供油,甚至启动应急预案。

三大公司“正常营业”

记者昨日从经贸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东莞有281个加油站仍在正常营业,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油碧辟三大公司仍在正常供应。油源紧缺主要是三大公司以外的社会加油站,由于批发价和零售价“倒挂”,社会加油站对经营缺乏积极性,113个社会加油站中已有半数左右停止供应。

“目前一些社会加油站还有先前储备的油没卖完,但这个情况持续下去的话,剩下的社会加油站也可能逐步停供。供油的压力将继续向三大公司转移,紧张局面可能维持一段时间。”经贸局局长陈桂明说。

经贸局方面表示,供油紧张不是东莞单个地区的情况,而是全国性的。目前,由于压力向三大公司转移,三大公司部分加油站也对部分油品进行了限量供应。

汽车增多油站未增

陈桂明表示,加油站数量增长缓慢和结构的不合理,也是导致东莞供油情况紧张的一个特殊原因。“东莞现在有300多个加油站,3年前我们差不多也是这个数字。我们增加了多少汽车?油站数量却没有增加。我们现在手头还有100多个指标,如果都用起来,供油局面就会好很多。”

陈桂明透露,新建一个加油站要盖十几个章,手续比较繁琐,影响了新建油站的速度。而且加油站必须用投标的方式,社会上一些投机分子也加入到竞标的行列,实际有油源的三大公司反而竞争不过。

“确实竞争不过。最近东莞一个油站投到了3000多万,简直是天价。”一石油公司东莞分公司负责人摇头表示无奈。

陈桂明说,目前东莞有113个社会加油站,超过总体数量的1/3,但社会加油站自己没有油田,一旦油源紧张就容易停供,引发社会恐慌。

经贸局方面表示,目前除了三大石油公司,还有中海油准备进入东莞市场。但中海油在东莞一个加油站都没有,未来指标应向中海油倾斜,以增加东莞的成品油供应。

建议加油都加整数

陈桂明说,现在排队加油的车主,很多都不是急需的,而是担心将来缺油,所以赶着去加。这样就引发了更大的恐慌。实际上,11月份中油及中油碧辟基本可以保持原有配置,中石化配置与市场需求有一定缺口,但已在组织自油源。总体上看,东莞的成品油供应未来一段时间里仍会比较紧张,但“至少未来10年,中国都不会缺油”。

陈桂明表示,经贸局已经在取多项措施,缓解供油紧张的局面。他倡议市民不要恐慌,避免争抢、拥堵或其他影响社会治安的发生。

“建议市民加油的时候,都尽量加个整数,比如250、300元钱,这样人家给他加油的时候,他就可以去买单。他买好单了,油也加好了,加油站的秩序也好。现在很多人都要求加满,但要加完才能知道总价,要费时间找零钱,挡住了后边的车主。排队的人多了,恐慌心理就更重。”

■走马市场

无柴油牌子

都懒得挂了

昨日,记者走访城区多家中石化、中油碧辟加油站看到,柴油仍旧满城难觅踪影。90号、93号汽油也普遍短缺,加油站全部只售高标号的号油。镇区的一些加油站借机抬高柴油价格,最高售价达到5.6元/升。

排队情况有所好转

昨日一早,东城的埃索加油站又挂出了“暂无油供应”的告示,这样的情况已经延续了3天。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何时能够重新正常供应还不知道,“国际油价都涨到93美元了,短期内恐怕没法恢复正常供应了。”

随后,记者走访了城区包括中石化、中油碧辟、梨川等加油站发现,柴油仍然一滴难求,油站干脆连“无柴油”的牌子也不挂了,“都知道没油,货车司机都不来问了。”此外,90号、93号汽油普遍短缺,油站只有号汽油供应。

相对于前日出现的“候油”车辆排长队,昨天的情况稍见好转,而有汽油出售的油站前,并未出现长长的车龙等候加油。“已经几天没有柴油了,熟悉的货车司机都开到别的加油站加油去了。”莞太路中油碧辟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部分油站借机涨价

城区的加油站柴油已经“断档”,但在镇区一些加油站仍有油可售,但个别油站却借机抬高柴油价格,最高的每升柴油提价高达1元钱。“原来只要4.6元/升,现在已经涨到了5.6元,还不开!”司机罗先生、任先生均报料称,塘厦、万江的个别加油站纷纷将柴油提价售出,每升涨价5角至1元钱。

尽管遭遇违规涨价,但因一油难求,司机只好默默承受。

四大原因导致缺油

经贸局方面表示,部分加油站出现油品短缺、脱销现象,是全国性的能源紧张,而不是局部的。造成东莞成品油供应紧张的局面,主要是成品油批零价格“倒挂”引起的,而莞深、广深两大高速公路半封闭维修,是东莞的特殊原因。

定价机制不尽合理

“现在不是没有油。长远的不敢说,至少未来10年中国都不会没油。现在的问题是定价机制没有理顺。”经贸局陈桂明说,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已在90美元/桶左右,而在年初还只有70美元左右。国内外油价大幅倒挂,进口补充受制,国内炼厂加工亏本,投放大幅减少,导致成品油生产量减少。

另一方面,成品油批零价格也严重“倒挂”。市场批发价格飙升,而零售价格由把握,始终未做调整。一石油公司东莞分公司负责人透露,现在社会加油站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没什么积极性,三大石油公司还有钱可赚,还好一点。

社会油站供油减少

经贸局方面称,由于社会加油站是企业性质,更多考虑的是利润,在卖油亏本的情况下,不少加油站都停止供油。供应压力急剧转移至中石化、中石油、中油碧辟三大石油公司油站,加剧了成品油市场供应紧张形势。

用油需求增长很快

经贸局副局长叶葆华说,东莞的汽车拥有量增加,推动成品油需求持续增长,今年1-9月东莞市成品油销售量136.8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55%.“这还是在供油情况略显紧张,没有100%爆发出来的前提下。”

高速大修影响运输

“两条高速路大修,确实是个头痛的事。”经贸局人士说,三大石油公司的油从广州黄埔运过来,由于莞深、广深高速公路半封闭维修,使成品油配送到东莞加油站的运输时间平均延期2个小时以上,部分地区油站出现阶段性缺油。

四项举措保障供油

“必要时我们将取限量供应措施,而且随时准备根据实际情况启动《东莞市成品油供应紧缺应急预案》,调动各部门力量,共同应对成品油市场紧张局面。”市经贸局表示。

根据《东莞市成品油供应紧缺应急预案》,东莞将根据缺油的三种层次取不同的对策,在最严峻的“一级缺油”情况下,加油站将停止供应企业用油,只保证必要的交通用油,车辆将分单、双日行驶,也将给予补贴。但经贸局称,目前局面还没有那么严重,现在还没有启动应急预案。

争取上级支持

经贸局局长陈桂明坦言,在成品油供应问题上,市级单位没有多少话语权。经贸局已经向省经贸委和市汇报有关情况,请求省经贸委协调有关石油公司增加东莞的配置。

经贸局还先后两次召集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油碧辟公司等主要供油企业开会,协调主要供油公司尽最大能力争取其上级公司的支持,增加对东莞的成品油供应量,加大自力度。

实施“日报表”制度

目前,经贸局已对加油站实施日报表报送制度,每天入库多少、销售多少,都有掌握。经贸局称,在成品油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将重点放在零售供应,保障市民出行用油,并要求几大公司保证重点地区油站及机关、公交、重点企业等国民经济关键部门的油品供应,必要时取限量供应。

经贸局称,随时准备根据实际情况启动《东莞市成品油供应紧缺应急预案》,调动各部门力量,共同应对成品油市场紧张局面。

要求油站做好服务

经贸局与几大公司协调,要求油站做好服务,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及时疏导,避免出现拥堵、恐慌和暴力,尽可能做到紧张有序经营。经贸局希望加油站做好宣传,让车主尽量加整数价格的油。

争取中海油支持

目前,中海油拥有丰富的成品油,经贸局向其要求增加投入。但据记者了解,由于中海油在东莞没有加油站,目前还没有调拨成品油的实际行动。

成品油的市场价格

2004年,中国石油进口越来越多,总量达1亿吨,占中国石油消费量的约40%。

2010年,中国共进口石油2.39亿吨,占中国石油消费量的55%。中国实行的是与国际接轨油价机制,即根据国际油价的变动来调整国内油价。进口油价上涨,如果国内成品油销价不相应上涨,那么势必出现炼厂销售的成品油价格反而比购进的原油价格便宜的“倒挂现象”。 根据2013年3月27日起实施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内汽柴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当调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时,不做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第一次调整是2013年6月6日24时,国内汽、柴油价格分别降低95元/吨和90元/吨。

在2013年2月25日发改委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后,国内汽柴油批发价跌势明显:如中石化决定,自2013年3月1日零时起下调柴油调拨价100元/吨。市场上,一些成品油批发商为了减少库存也持续下调价格,平均日降幅约为10-20元/吨。

由此也导致国内成品油批发价和零售价利润空间加大,如部分地区柴油批发价和零售价差距已经扩大至500-650元/吨,为加油站零售让利提供了空间。

2013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95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提高0.07元和0.08元,调价执行时间为5月9日24时。此次成品油价格提高幅度,是根据2013年5月9日前10个工作日国际市场原油平均价格变化情况确定的。

2013年8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表示,由于国内汽、柴油的调整幅度低于每吨50元,此次油价将暂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这是新成品油定价机制下油价调整第四次搁浅,也是首次遭遇连续两次搁浅。

2013年9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表示,决定自9月14日零时起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90元和85元。本轮油价调整也是2013年油价的第10次调整,进入2013年以来,国内油价历经了“6涨4跌”。

2013年10月,成品油将迎来新机制实施后的“二连跌”,下调幅度或在70-80元/吨,调价窗口将于2013年10月17日开启,最快10月18日(下周五)凌晨兑现。

2013年11月1日零时起汽、柴油价格每吨均降低75元,这一降幅创年内新低,也是十年新低。

(注:从2005年至2009年国内成品油价格经历数十次调整,具体的调整时间请翻阅

参考资料:

2014年4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155元和145元,调价执行时间为4月24日24时。

2014年5月9日24时起,汽、柴油标准品最高供应价格调整为每吨 9145元和8025元,每吨均降低50元,折合汽柴油价每升下调0.04元。

2014年6月我国进口成品油236万吨,较上月增加55万吨,同比减少28.05%;1-6月成品油累计进口1526万吨,同比减少29.4%。

2014年6月我国进口原油2328万吨,较上月减少280万吨,同比增加5.01%;1-6月原油累计进口151万吨,同比增加10.2%。

2014年9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40元和135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10元和0.12元。调价执行时间为9月16日24时。在此次成品油价格下调之前,国内成品油价格已分别在7月21日、8月18日和9月1日连续三次下调。本次成品油价格下调是六年来的首次“四连跌”。

2014年11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90元和18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14元和0.15元,调价执行时间为11月14日24时。

2015年2月,按照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十个工作日一调”原则,国内油价在27日24时将再次迎来调价窗口。多家机构分析师表示,只有原油连续大幅暴跌,本轮油价才能搁浅,因此本次调价几成定局,成品油将迎来今年首次两连涨。

石油为什么不降价

中石化、中石油集团内部人士10月28日在接受记者访时均表示,期望成品油价格能尽快下调,因为“尽管目前可以多赚一点钱,可市场需求却在减少”。他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出台新的定价机制,使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这话听起来,好像是国家不让他们降价,他们自己是想降的!

国际油价从今年7月11日每桶147.27美元跌到现在的60美元不到,只经过短短的4个月,就跌去了约60%。国内成品油价格却纹丝不动,我国目前的成品油批发价和零售价换算成国际油价,也就是85美元至90美元/桶之间,而现在国际油价已跌破60美元/桶,国内外油价已处于“反倒挂”的格局。美国国内汽油零售现价相当于每升人民币4.43元,比中国国内93号汽油零售价每升低1.66元。

在国际油价狂飙的日子里,中石油、中石化的涨价呼声甚高。当时由于国内外油价倒挂的确使中石油、中石化亏损严重,日子难过。为此国家非但批准了国内油价上涨,且财政拨款对中石油、中石化巨额补贴。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合理的。可是,当国际油价急剧下滑之时,主宰中国石油市场的中石油、中石化也应该降价。记忆中,每当国际油价上涨之时,中国国内总是跟着涨的,然而当国际油价下跌时难道就不跟着跌?从市场经济的原则看,这是毫无道理的。